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CHN0L0GY NFOR利 用 的 影 响 因素
齐 建 新 ( 黑龙江省 宾县 国土资 源局 哈尔滨 1 0 0 ) 4 0 5 摘 要 :目的 : 探讨土地 资源集约 利 用的 影响因素 。 结论 : 影响 因素 有土地 利用适 宜性 与限制性 ; 土地资 源集约利 用的经济社会 发展 水平 不 同土 地 利 用主体 的 用地 目标 和 手段 。 它们之 问相 互作 用 、 相互 影响的 结果 便直 观表现 为土地 集约 利 用水平 高低 。 关键词 : 土地资 源集约利用 影响 因素 中 图分 类 号 : 3 1 2 F 0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3 9 ( 0 2 0 () 0 3 - 1 l 7 - 7 1 2 1 ) 1a一 2 2 0 2
土 地 利 用 构 成 一 个 具 有 时 空 结 构 和特 定 功 能 的 复杂 巨系 统 , 以 集 约 经 营 为 目 而 的 的土 地 集 约 利 用 同样 也 可 以 看 成 是 一 个 复 杂 系统 。 响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因素 不 仅 影 包 括 作 为 系 统 运 行 基础 的 自然 生 态 条 件 和 经 济 社 会 条 件 , 且 包 括 作 为 系统 主 体 的 而 不 同 层 次 利 用者 , 它 们 之 间相 互 作 用 、 而 相
各 级 政府 ( 中央 政 府 和 地方 政 府 ) 不 同利 用 。 主体 由于 其 所 处 社 会 地 位 和 关注 目标 的差 异 , 具 体 土 地 利 用 及 其 相 关 活 动 中所 采 在 取 的 方 法 手 段 也 各 不 相 同 , 致 土 地 集 约 导 利用水平影 响因素呈现 不同层次的特 点。 另 外 , 同利 用 主 体 目标 和 方 法 手 段 的 发 不 展 变化 也极 大 地影 响不 同地 区土 地 集 约 利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作者:齐建新来源:《科技资讯》2012年第01期土地利用构成一个具有时空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复杂巨系统,而以集约经营为目的的土地集约利用同样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系统。

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不仅包括作为系统运行基础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而且包括作为系统主体的不同层次利用者,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便直观表现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低。

1土地利用适宜性与限制性(1)就其自然生态属性而言,土地资源是一个自然综合体,其性质取决于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地质和地貌等自然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加上这些自然要素本身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异,致使土地质量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

由于土地质量包括土地的全部性质和过程,即是对利用有利或不利的各种性质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的综合,因而。

就某一特定的土地利用而言,土地质量可以表现为正反两方面,对其产生有利影响或作用的构成土地利用适宜性,反之,产生不利影响或作用的即构成土地利用限制性。

(2)就集约利用而言,土地资源适宜性和限制性特点不仅决定了土地将要用于何种用途,还决定了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利用程度。

由于不同土地用途都有其所需要的特定土地条件,而土地资源往往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多宜性特点,所以在集约利用土地时,既可能需要为某种土地利用寻找最合适的土地资源类型,也可能需要在某类土地的不同用途间进行比较以挑选出最为合理有效的利用方式。

2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属性还使得土地集约利用受到诸如人口、就业,科学技术,文化习俗和政策制度等社会因素以及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等经济因素的制约,也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所表现出的区域差异深刻影响着土地集约利用。

(1)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及其分布等方面,但主要表现为人地关系的和缓或紧张与否。

人地关系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国家和地区处于相近的经济发展阶段,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因。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以南宁市为例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以南宁市为例
A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l a t e d d a t a o f Na n n i n g c i t y d u r i n g 2 0 0 0 —2 0 0 9,b y u s i n g t h e me t h o d o f p r i n c i p l a c o mp o n e n t r e — g r e s s i v e a n a l y s i s ,t h e i n l f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c h a n g i n g u r b a n l a n d i n t e n s i v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w e r e na a ly z e d f r o m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 r e s o u r c e e n v i r o n me n t ,s o c i a l e c o n o my a n d p o l i c y s y s t e m.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i n c r e me n t o f u r b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 d u s e,GDP,


要: 从 资源环境 、 社会经济 以及政策制度 3个方面分析 了影响城 市土地集约利 用变化的 因素 , 并利用 南宁市 2 0 0 0
2 0 0 9年的相关数据 , 采 用主成分 回归法进行 了实证研 究。结果表 明 : 城 市建设用地增 量、 G D P总值 、 工业 总产值 、 全社 会 关键词 : 城市土地 ; 集约利 用; 影响因素 ; 南 宁市 中图分类号 : F 3 0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5 8 1 ( 2 0 1 3 ) 0 2— 0 1 3 2—0 3 Ana l y s i s o f Fa c t o r s Af fe c t i ng I nt e ns i v e Us e o f Ur b a n La nd:A Ca s e S t u dy o2 5 ( 2 ) : 1 3 2~ 1 3 4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使用效益研究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使用效益研究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使用效益研究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对于解决土地资源相对短缺和满足人民对于食品、能源、环境等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定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途径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使用效益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指在一定的土地资源条件下,通过改善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增加产量等措施,使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水平得到提高的程度。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科技进步、农业生产方式的、加强土地权益保护以及合理的土地供应等。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此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高效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也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对土地的使用效益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土地的生产力。

当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水平得到提高时,可以满足人们对于食品、能源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土地集约利用的提高,可以减少土地的浪费和滥用。

在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降低土地的浪费和滥用现象,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此外,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然而,要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和使用效益的提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利益分配的困难是制约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种种限制和约束,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

其次,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制约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障碍。

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地的浪费和滥用现象,市场机制不完善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本课 题 对 农 村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调 查 的方 法 采 用 的 是 问卷 调查 的 方法 。 调 查 的对 象 为 农 户 、 府 和 企业 政 3类 , 利用 假期 借 用 在 校研 究 生 和 本 科 生 假 期 社 会 实 践 的方式 进 行入 户调 查 , 外 还 委 托 重 庆 市农 村 工 作 另
1 2 样本 概况 .
零 乱 分散 , 满 眼新 屋却 不见 新 村 ” “ 的现状 [ 。 6 ]
因此 , 本次 调 研通 过 深 入 认 识 农 户 对 耕 地 集 中经
针 对农 户 共发 放 问 卷 15 0份 , 际 收 回 问卷 达 0 实
到13 6份 , 效 回收 率 为 8 .0 ; 2 有 24 % 向政 府 工 作 人 员 发放 调 查 问 卷 6 0份 , 际 回 收 5 6份 , 效 回收 率 0 实 3 有 为 8 .3 ; 9 3 % 向企 业 发 放 调 查 问 卷 6 0份 , 际 回 收 0 实
否愿 意按 统 一规 划来 建 房 ” 为 衡 量农 户 农 村 土地 集 作 约利 用意 愿 , 从农 民 自身 特 征 、 户 家 庭 特 征 、 户 现 农 农
有 居住 特 征 和 区 域 社 会 经 济 特 征 4个 方 面来 进 行 实 证分 析 , 而认 识 当前 农 户 对 农 村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意 愿 进
营 、 建房 选址 进 行人 户 调 研 , 别 是 “ 否 愿 意 把耕 对 特 是 地 流转 给 大户集 中经 营 和宅 基 地 按统 一 规 划 建 设 ” 的
意愿 分 析 , 而 为 制定 推 动 农 村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对 策 从
措施 提 供依 据 。 为此 , 研 究 在 通 过 对 1 3 本 6户 农 户 2 调研 的基 础 上 , 以农 户 “ 否愿 意 集 体 经 营 耕 地 ” 是 是 “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兵团为例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兵团为例


问题 的提 出
三是开展 连 队居 民点整理 缺乏利 益驱 动机制 , 有效 的利 益 在 驱 动机制 形成 之前 , 职工 配合开 展连 队居 民点整 理 的积 农场 极 性不高 , 上部分 基层 干部 的法制 观念 、 加 惜土 意识 淡 薄 , 对 合 理用地 的管 理意识 不强 , 不够 , 响工作 的积极 性 。 压力 影
主, 土地利用 效益 低 。主要 表 现 有 : 是耕 地 面 积 主要 受 水 一 资 源 的 限 制 , 地 占 用 后 补 充 比较 容 易 。兵 团 19—— 耕 97 20 年 耕 地 共 增 加 14 6 04 676公 顷 , 中土 地 开 发 占 了 8. 其 9 3 , 就是说 耕地 的补 充 来 源 主要 是 通过 土 地 开发 途 径 ; 5 也 二是 建设用 地 面积扩大 的 限制性 自然 因素较小 , 团未 利用 兵 土地 面 积 占土 地 面积 的 4. 7 , 用未 利 用地 进 行 建 设 , O 8 利 从土地 利用 角度说 , 可以提高 土地 利用率 ; 经济 角 度说 , 从 可 降低 建设成 本 ; 社 会 关 系上 , 避 免 与 他 人 的 纠 纷 问题 。 从 可 建设用 地 的外延 , 既有 内在动 力 的 驱 动 , 有有 利 的外 部 条 又
( ) 二 土地 利用 方式不 当 , 惜土 意识淡 薄 兵 团有不 少土地 闲置 或空 闲 , 增用地 以外 延式 扩 张为 新
是团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 原居住在连队的人 口逐渐向团
部 聚集 。表现形 式为 : 一是 在 连 队 和 团部 有两 处 住 房 , 忙 农 时住 连 队 , 闲时 住团 部 ; 是 在连 队退休 职工 迁 至 团部 安 农 二 居 , 团场人 户分 离情况 不断增 加 。 使 ( 资金 匮乏 , 四) 各项工 作难 以展开 开展土 地整 理 , 改造 中低 产 田等 工 作 是一 项 耗资 巨大 , 复杂 的系统 工程 , 落实 是存量 用地 能否挖 潜利 用 的关键 资金 因素之 一 。兵 团实行 的是 “ 党政军 企” 为一体 的特殊 建制 , 作 为企业 , 照章 给 国家 、 方纳税 , 却不 能依 照 国家和 自治 要 地 但 区的法 律 、 法规 , 对所 辖 区行 使行 政管 理职能 , 法享 受 任何 无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其影响因素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其影响因素
消 彼 长 , 此 失 彼 。 般 而 言 , 约用 地 必 然 导 致 节 约用 地 ; 集 约 用 地 顾 一 集 而 是节约用地的重要 手段 , 但不是唯一手段 , 节约用地还有其他更为广泛 的措 施 选 择 。 二 、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内涵 土 城市土地利用由于本 身功能 的多样性 ,土地利用价值或效果很多 方面不是经济指标所能衡量 的,也就是说其集约度很难简单地采用经 济投入产出指标对 土地集约状况进行衡量或评价。 由于城市土地利用
科技信息
专题 论述
土 地 节 约 集 约利 用 及其 | l 因素  ̄m i l
濮阳职业技 术 学 院 孙玲 霞
[ 摘 要】 随着人 口的不断增加 , 经济的不断发展 , 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 大, 土地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 的资源, 它的有限性越 来越得到大家认 可。土地节约集约利 用, 是相对于浪费和粗放利用而言的, 就是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土地 , 以最小的土地成本 , 满足社 会经济发展 与环境 建设的需要。 [ 关键词 ] 土地 节约集约利用 影响因素
效果的整体性 , 某宗地 的高强度投入或产 出, 可能是 以其它宗地的低强 度投入或产出为代 价的。 因此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远较农业土地集 约利用丰富而复杂。 概括的说土地集约利用是在特定时段中、 特定 区域 内的一 个动态的 、 相对 的概 念 , 它是指现期条件下 , 满足城市发展适 在 度规模 、 使城市获得最大规模效益 和集聚效益 的基础上 , 以城市合理布 局、 优化用地结构 和可持续 发展为前提 , 通过增加存量 土地投入 、 改善 经营管理等途径 , 来不 断提高城镇土地的使用效率 。 土地集约利用 的内 涵 总结如下: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最直观的内涵就是高投入 , 、 高产出。 但在人们 对生态环境非常关注的今 天 ,土地集约利用不能 只考虑经济层面上 的 最佳效益 问题 , 也需要兼顾社会 和生 态层 面。因此 , 土地集约利用 的内 涵可完善为 : 在城市 土地 上进行密集的投入 , 并取 得较高的产 出; 与此 同时, 使得城市在更高层 次上 , 形成有序 的结构 , 并获得经济 、 社会和生 态效益兼顾的最佳土地利用方式 。 2 城 市土地集约利用 的前提是 以合理的城市布局 、 、 优化 的城市结 构和宜人 的人居环境为主要层 面。土地集约利用要 突出“ 以人为本” 的 理念, 集约利用的 目的不是要使城 市成为人类 文明破坏最严重 的地域 , 使人望城生畏 ,而是应使人类能在城市中得到工作 、生活和休憩 的乐 趣。合理 的城市布局 、 优化的城市结构和宜人的人居环境 , 这些是城 市 吸引人们 的最基本的要素, 理应成为土地集约利用 的前提 。 3、 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 程, 而不是一个静 态的终极 目标 。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城市用地的效率将会 不断地提 高, 因此, 土地集约利用应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个长远 目标 。 4、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衡量具有 区域差异性。各城市所在的 自然 、 社 会、 经济条件 的差异很大 , 因此不可能用一些固定指标去衡 量其土地集 约利用状 况。并且不同性质和功能的城镇 , 衡量的标准也存在着差异。 比如以旅游功能为主的城镇与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城镇 , 衡量 两者是 否 集约的标 准必然会不同 。 5 土地集约利用 自身具有阶段性 。 、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 , 城市土地利 用 由最初的劳动力资本集约型 ,过渡到资本技术集约型和更高层次的 集约形式——生态集约 。土地在城市化初期 , 口、 人 产业为寻求集聚效

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措施

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措施

宋戈( 05 根据我国 目前关于城市人 口规模 的划分标 准对 20 ) 我国城市人均用地面积进行 了计算 ,0 0年全国城市人均用地 20 为 18 0 平方米 , 而其中特 大城 市为 7 5平方米 , 大城市为 9 平方 9 米, 中等城市为 15平方 米 , 0 小城市为 12 3 平方米 , 可以看 出, 城 市规模 越大则用地越集约 。这 主要是 因为较大城市集 中了较多 的人 口和经济 、 社会 活动 , 民和企业为 了获得 更大 的聚集利 居 益, 宁可少 占用城市土地 、 承受可能增加的聚集不经济也倾 向于 空间上的集 中。同时 , 由于 区位竞争 , 土地价格上涨 , 限制 了居
维普资讯
实现城 市土地 集约利用 的影 响 因素及对 策措 施
经济研 究所 , 天津 3 07 ) 0 0 1
【 摘 要 】 文章从城 市土地集 约利用 的内涵入手 , 分析 了影响城市土地集 约利用程度 的关键 因素 , 此基础上针 对 在


利用强度 。 ( ) 市土地的集约利用要 以一定的经济 、 二 城 技术 、 自然 、 社
会条 件 为 基 础
( ) 市 规 模 一 城
这些条件影 响着 城市土地 的利 用 , 也影 响城市土地利用 的
集约程度 。良好 的 自然地理条件 、 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 、 先进技 术 以及喜欢 聚居 、 尚节约 的社 会习俗都对城 市土地集约利 用 崇 有利 , 反之则不利 。 ( ) 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经济 、 会和环境效益 的统 一 社 城市化是一个经 济发展与土地利用 相统一 的过程 , 也是 一 个土地利用更 为集 约的过程 。城市化的表象是人 口和产业 的空 民和企业对土地的需求 , 居民和企业会采取要素替代的方式减 间 聚集 , 空间聚集背后 的驱 动力 是聚集经济 。土地 开发强度 过 少 对土地 的占用 , 使得规模较 大的城市用地更为集约 。当然 , 这 还需要 其他 的因素共 同作用 。 大 , 口密度过高 , 人 不仅给 人们带来审美 和心理上的不悦后果 , 种情况也不是绝对 的, ( ) 二 自然地理条件 而且可能会导致环境恶 化 、 聚集不 经济 。城市土地集 约利用必 须兼顾 经济 的可行性 、 社会的可接受性 和环境 的可持续性 。 城 市 的产生 和发展 都需 要有一 定的 自然地理 条件作 为支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内涵一般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资本和劳动投入量来衡量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土地集约利用侧重于土地利用潜力的挖掘,以节约用地和高效用地为原则,是投入产出比和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高。

但是由于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是有限度的。

二、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与村庄建设的关系。

必须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不单是村庄建设。

新农村建设不能违背农民意愿、不讲条件、搞不切实际地大拆大建,更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形象工程。

二是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关系。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特别是要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第一,新农村建设中的"空壳村"现象严重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建设在前、规划滞后,模式在前、政策滞后,实践在前、理论滞后。

旧村改造不力,"空壳村"现象突出,有的地方不注意旧村改造,农民富裕后旧房不拆盖新房。

导致村庄内部旧宅基地闲置,未能及时退耕还田,村庄建设向外围扩展,形成了"外光内糠"的空壳村。

第二,村办企业分散,造成重复建设调查发现,由于土地使用制度的限制,"乡办企业在乡,村办企业在村"粗放生产,重复建设,基础设施一厂一套,不能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占用土地较多。

第三,村庄布局零乱,规模偏小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不规则单元,农村居住分散化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农民长期习惯以"居民点+责任田"的自然院落的形式分散居住,形成了村民住宅"满天星"式的分布格局。

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三、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对策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

此方针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wa . 8 n . 8 ep ci l , i h to h  ̄in , a nn n h no r l lwe h n s 0 1a d 0 6 6 rs et ey whl ta fZ a a g M o ig a d S a tu wee a o rta 2 v e l
( 州 大 学 地 理 科 学 学 院 , 东 广州 广 广 500) 10 6
摘 要: 文以广东省 2 个地区为研 究对象 , 本 1 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 DP S评价模 型的基础上 , R 利用 2 0 0 8年广东 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和 20 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数据 , 09 运用 因子 分析法 、 相关分析法 等数量统计模 型 , 广东 对 省各地 区土地集 约利用 的空间差异综合情况进行分析评 价. 结果表 明 , 东省各地 区土 地集约利用 状况的空 间差 广 异程度十分显著 , 深圳 、 广州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最 高, 得分分别 为 20 1 0 6 6而湛江 、 名、 .8 和 .8 , 茂 汕头的土地 集约利用综合程度较低 , 得分均在 一0 5以下. . 针对研究 区土地集 约利 用状况的空间差异特征 , 分析 了造成 差异的 影响因素, 以期从人地和谐以及协调区域平衡稳定发展的角度 , 为广东省各地 区合理 配置土地利用结构 , 实现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 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 土地集约利用 ; 空间差异 ; 影响 因素 ; 广东省
中 图分 类 号 : 0. F3 1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34 1 (0 0 0 1 30 1 0—3 5 2 1 )300 —7
Sp ta if r n it0 nd i fue c a t r fl n nt nsv e a ild fe e ta in a n l n e f c o so a d i e i e us

简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简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简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业用地需求与日俱增,严格土地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集约用地显得极为重要。

虽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人心,但到具体的落实上还仍然存在差距,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房地产用地的结构性矛盾、工业用地的铺张浪费以及“经营城市”理念理解的偏差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观念的推进。

结合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节约集约用地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节约集约用地的概念及内涵1.1节约集约用地的概念土地节约集约是相对于粗放而言的,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保障发展用地需求的根本途径,是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

1.2 节约集约用地的内涵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过程。

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使人们改造世界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土地的各种承载能力在投入资金技术进行改造后也会增强,这就会使得我们利用土地的效率不断提高。

结合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把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理解为:以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存量土地的投入,改善土地的经营和管理,使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和土地利用的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2、集约利用土地的现实意义2.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耕地保护。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人们集约利用土地的直接动力。

城市建设和保护耕地既有矛盾又互相支持,城市发展必然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 耕地又是人口生存的基本保证,是确保城市化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

影响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因素及对策

影响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因素及对策

主要 表 现 为 地 基 承 载 力 的 大 小 ,作 为 土 地 济 政 策 的影 响 和 制 约 。 1 8 、 19 年 代 在 90 90 资 源开 发 利 用 的基 础 条 件 ,其 差 异 大 小 从 中 国 兴 起 的 “ 发 区 热 ” 、 “ 地 产 热 ” 开 房
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分析
济 增 长 方 式 转 变 , 现 经 济 、 社 会 可持 续 山 西 、吉 林 、 黑 龙 江 、 江 西 、河 南 、 湖 异规律特征保持 高度一致 。东部地 区 ( 实 北
发展 的 客 观 要 求 , 实 现 耕 地 总 量 动 态 平 南 、重 庆 、贵 州 、 陕 西 、青 海 和 新 疆 等 京 、上 海 、广东 、江 苏 等 )经 济 实 力 水 平 是 衡 的必 由之 路 。 本文 通 过 对 土 地 节 约集 约 省 ( 自治区) ;第 五类为 内蒙 古 、甘肃 、四 具 有明显的优势 ,以其优越 的经济 、环境 概 念 的 阐述 ,对 土 地 节 约集 约利 用进 行 分 川 、宁夏等省( 自治 区) 。从 上面聚类分 析 条件 ,吸引了大量投 资 ,同时加大生态环
析 ,从 而提 出 了实 现 土 地 节 约集 约利 用 的 结 果 可 知 :在 1 9 2 0 9 6 0 2年 的6 间 ,全 境 建 设 ,使 得 土 地 资 源 的 投 入 产 出 比 较 年 对 策。
国东 、中、西部城市土地利用的节约集 约 高 ,土地节 约集 约利用程度 明显优于其它
市 和 河 北 、辽 宁 、安徽 、福 建 、山东 、湖 区域 经 济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区 域差 异 ,这 与整 了全 面冻 结 审批 新 增 城 市 建 设 用 地 一 年 的
全 国土地 利用 节约 集 约度 在表 现 出 平 的高低 。

土地资源管理(第二版)——第5章

土地资源管理(第二版)——第5章

Part 0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5.4.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20世纪是全球经济大发展的世纪,但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 源枯竭。当全球都面临严重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时候,人类迫于现实与对未来 的担忧,不得不对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
形图、控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处理统计、分析、评 价、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工程。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存储、自动检索、 更新、三维信息共享、再生、保密等。 4.耕地动态监测预警技术 (1)警义。(2)警源。(3)警兆。(4)警度。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社会需求、人口状况、土地政策等的影响。 (4)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一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即使符合土地的自然条件,同时也
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也还不能贸然地认为它是合理的,还应当考虑是否符合生态环境优化 和持续利用的原则,这是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决策时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人类过去在 对待环境问题上失败的总结,如化学农业和城市化发展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生态恶果。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5.1.3 土地资源利用系统
钱学森将复杂的研究对象视为系统,即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 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土地资源利用系统也是由多个子系统复合而成的自 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系统内部的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交换而形成具 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介入使土地在进行 自然生产力更新的同时,也进行经济社会生产力的更新,形成完整的土地生产力系统。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保护和集约利用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些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影响着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

本文将就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1. 土地规划不合理:目前一些农村地区存在土地规划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土地资源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一些地区存在土地浪费现象,如农田零碎化,建筑用地过大等问题。

2.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村地区存在部分土地因为长期耕作或者不合理利用而导致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情况。

由于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过量使用,部分土地逐渐失去了生产力,严重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3. 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目前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存在农田复垦不足、种植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等问题,致使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

4. 农村土地资源过度碎片化:一些农村地区的土地存在过度碎片化的情况,导致农作物生产效益不高,甚至出现了资源浪费的现象。

5. 农业用地农民集体所有权须靠出让: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进一步集约利用的过程中,很多农业用地由于农民集体所有权靠出让,从而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效果。

二、对策:1. 完善土地规划:相关政府部门和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土地利用,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过度碎片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布局和配置。

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的力度,防止土地被随意挖掘和破坏。

2. 加大土地资源保护力度: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减少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过量使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农业耕地保护,建立健全农田土地保护制度。

3.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在推进现代农业过程中,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

4. 强化土地整治力度:在农村地区,加强对土地整治和开发利用的力度,保障农田整体规划,减少农地碎片化现象,提升农田整体生产力。

土地集约节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集约节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集约节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集约节约的问题有:
1. 城市扩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土地需求也增加。

大量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工业用地等,导致农田减少,影响粮食安全。

对策: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城市建设向上向密发展,减少土地占用。

2. 土地浪费:一些地方存在土地资源闲置、荒废的现象。

例如,一些建筑用地仅建了一层低矮建筑,造成了土地的浪费。

对策:加强土地管理监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对闲置土地进行合理利用,例如转为农田或者建设合适的建筑。

3. 土地过度开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地方过度开发土地资源,过度开垦山地、湿地等,破坏了生态系统,影响生态环境。

对策:加强土地开发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开发强度,保护生态环境。

加大对非法征地、野蛮开垦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4. 土地污染:一些农田受到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活动的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食品安全。

对策: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和土壤污染防控,推广有机农业、环保农业技术,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5. 土地权益问题:土地权益不明晰、流转不畅等问题存在,影响土地的有效利用和集约节约。

对策:完善土地制度,加强土地权益保护和流转机制的建设,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要实现土地集约节约,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
用地 潜力 ,提 高土地配 置和 利用效 率。既要 防止低效 ,也 要 防 止高 强 度引 起社 会 问题 。 集约 所体 现 的是 功效 最 大化 原
1 0 国土资源
(o 8 2 o  ̄增TI U)
维普资讯
地 关系趋于 紧张 ,将对 住房 、交通 、基 础设施 等的需 求造成 巨大的压 力 ,当这种压 力超过 资源环境 的承载 阈值时 ,将会 破坏 生态环境 ,从而 阻碍 经济和 社会 的发展 ,不 能提 高甚至 降低 人类生存 条件和生 活质量 。随着人 口数量 的增加和 生活
村社 区既 存在着 密切 联 系,又存在 着明显 区别的另一 种社 区
类型 ,它与城 市社 区 、农村社 区一起 ,构成现代 社会三 种基
本 社 区类 型 。
的实现 。其 中 ,人 口密度的增大 ,生态环境 的破坏 以及社会
经济 的快速发展 等构成 了小城镇土地 集约利 用的压 力,而成
土地 节约 集约 利用程 度与 区域 土地 资源 总量供给 和人均 拥有 土地 资源 的状况直 接相关 。可以说 ,土地 资源 的稀缺 性 程度 是土地节约 集约利 用最 直接 的资源型影 响因素 。土地 资 源 的 供应 量 的
大 小 不 是 指 土 地 资 源 绝 对 数 量 的 多 少 , 关
集约用地 就是每宗 建设 用地 必须提 高投入产 出的 强度 ,
提 高土地利 用的集约化 程度 :通过整合 置换和储 备 ,合理 安
键 是 区域 人 均 土 地 资 源 的拥 有 。过 高 的人 口密 度将 使 人
排 土地投放 的数量和节 奏 ,改善 建设用地结 构 、布 局 ,挖 掘
征 : ( )社 会要 素的 集 中性 。 即人 口、资本 、生产 资料 、 1 建 筑设 施 、社会 需求 、各 类社会 活动 等要 素集 中在有 限的城

对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对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对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因素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土地是重要的基础资源。

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和建设需求的扩大,对于土地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因此,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化的利用,节约有限的土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颁布并落实了很多的政策来管理土地资源,然而在对土地的集约开发节约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文章将对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因素;对策引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利用的基本要求。

在土地实行统一管理时就提出了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其“合理”的意义就包含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党的十九大,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为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占用土地资源。

而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资源,既不可替代也不可再生。

作为国土资源的管理者,应本着对自己事业负责,对我们生生世世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规划利用时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开发、保护、管理和治理做予评估与预算,制定合理的用地计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按照用地计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案,树立正确的用地观念,避免在土地资源利用上铺张浪费,做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分析1.1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度空间特征分析全国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度在时间规律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空间布局特征。

在2011-2017年的6年间,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度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并且从我国东部城市一直到西部城市呈现出递减特征,而节约集约度最高的是上海市及北京市,而西部城市的节约集约度相对较低,特别是甘肃省,其节约集约度是最低的。

1.2驱动因素分析1.2.1自然因素地基承载的情况是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度的自然驱动因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及深度上,这就会使得国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质量及水平受到极大影响。

农用地集约利用概述

农用地集约利用概述

农用地集约利用概述摘要:总体来讲,土地利用集约度较多地涉及了经济范畴。

文章从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等几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农用地;集约利用Abstract: In general, the land use intensity involves more sectors of the economy. The article from the necessity of intensive land use, there is the problem,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is are discussed.Keywords: agricultural land; intensive use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土地集约利用必要性1.1 是解决人地矛盾的理性选择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为0. 79 hm2 , 仅为世界平均人均占有量的33. 9 %,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仅为0. 1 hm2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7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各项建设占用耕地数量日益增多,城市建成区面积日益扩大。

这种增长趋势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将进一步持续下去。

而同期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面积却日益减少,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

因此,只有走集约发展的道路,尽量少占耕地,减缓城镇建成区向外扩展蔓延速度,缓和城镇边缘区耕地的巨大压力,才能解决好“吃饭”与“建设”问题。

1.2 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素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但目前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基本上还处于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阶段,尤其是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率、农业机械化程度、饲料转化率和猪牛出栏率等指标上,与发达国家的总体水平尚有明显差距。

传统农业生产以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为主,其最大的特点是农业生产的自给性和农民收益的自我满足。

土地管理与法规: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土地管理与法规: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三)影响⼟地利⽤的因素1.⾃然因素⼟地利⽤直接受制于⾃然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候、地貌、⽔⽂、⼟壤、植被、矿藏、景观和位置等。

2.经济因素⾃然因素决定了不同⼟地利⽤的物质基础,⽽不同的经济因素则决定了⼟地利⽤的⽅式、结构及如何利⽤。

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平、产业结构、投⼊⽔平等。

3.制度因素制度、⼈⼝、法规、政策、教育、技术乃⾄风俗和宗教都对⼟地利⽤构成较⼤的影响。

其中,⼟地制度、⼈⼝和国家政策对⼟地利⽤的影响尤其明显。

例题:影响⼟地利⽤的主要因素有( )。

(2007年试题)A.⾃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C.⾃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制度因素D.总体因素、区域因素及个别因素答案:C解析:影响⼟地利⽤的因素包括:1)⾃然因素。

2)经济因素。

3)制度因素。

(四)⼟地可持续利⽤的准则⼟地可持续利⽤主要包括以下准则:1.⽣产性准则。

⽣产性准则主要是指保持和加强⼟地的⽣产和服务功能。

⼟地的⼀项重要功能就是为⼈类提供⾐⾷住⾏的产品。

⽆论是作为⽣态系统的⼟地,还是作为劳动对象的⼟地,⼟地利⽤的根本⽬标就是利⽤⼟地进⾏各类⽣产。

2.保护性准则。

保护性准则要求保护⼟地资源的潜⼒和防⽌⼟壤与⽔质的退化。

⼴义的⼟地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壤等资源。

持续的⼟地利⽤⽅式应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和适宜的开发,资源的保护性⼀⽅⾯包括在代内对开发利⽤的资源采取经济、社会、⾏政、法律等措施使⼟地资源保持良性发展。

另⼀⽅⾯,资源的保护性是指⼟地资源所谓分配实现代际公平,如果后代享有⽐当代更多的资源,或⾄少不能少于当代享有的资源,则实现了⼟地的持续利⽤。

⼟地持续利⽤以耕地资源、⼟壤和⽔质的保护为重点。

如农业⽤地的⽬标是保护耕地资源,⼯矿⽤地的主要⽬标是实现矿产资源的持续开采。

3.社会可接受性准则。

社会可接受性是指某种⼟地利⽤⽅式能否被社会所接受,如果不能被接受,则这种⼟地利⽤⽅式必然是失败的。

影响社会接受能⼒的因素有很多,如政策法规、政策保障、个体接受能⼒、团体的接受能⼒等,这些因素难以度量使得社会接受能⼒的直接度量⽐较困难,其中⼀项重要内容是收益分配的代内公平性和资源利⽤的代际公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结论:影响因素有土地利用适宜性与限制性;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土地利用主体的用地目标和手段。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便直观表现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低。

关键词: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影响因素
土地利用构成一个具有时空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复杂巨系统,而以集约经营为目的的土地集约利用同样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系统。

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不仅包括作为系统运行基础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而且包括作为系统主体的不同层次利用者,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便直观表现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低。

1 土地利用适宜性与限制性
(1)就其自然生态属性而言,土地资源是一个自然综合体,其性质取决于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地质和地貌等自然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加上这些自然要素本身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异,致使土地质量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

由于土地质量包括土地的全部性质和过程,即是对利用有利或不利的各种性质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的综合,因而,就某一特定的土地利用而言,土地质量可以表现为正反两方面,对其产生有利影响或作用的构成土地利用适宜性,反之,产生不利影响或作用的即构成土地利用限制性。

(2)就集约利用而言,土地资源适宜性和限制性特点不仅决定了土地将要用于何种用途,还决定了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利用程度。

由于不同土地用途都有其所需要的特定土地条件,而土地资源往往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多宜性特点,所以在集约利用土地时,既可能需要为某种土地利用寻找最合适的土地资源类型,也可能需要在某类土地的不同用途间进行比较以挑选出最为合理有效的利用方式。

2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属性还使得土地集约利用受到诸如人口、就业、科学技术、文化习俗和政策制度等社会因素以及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等经济因素的制约,也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所表现出的区域差异深刻影响着土地集约利用。

(1)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及其分布等方面,但主要表现为人地关系的和缓或紧张与否。

人地关系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国家和地区处于相近的经济发展阶段,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因。

(2)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土地集约利用往往起着不可替代的提高和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上限和自然生态上限从而突破既有水平下的投入强度限制,而且通过改变工艺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改善土地持续状况。

(3)文化习俗主要通过用地观念和传统对人们土地利用行为方式
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同样不容忽视。

如前所述。

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土地利用实践中形成的精耕细作传统,就包含了集约经营的用地理念,而且的确创造了辉煌成就。

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之下,人们急功近利的观念甚嚣尘上,传统的优良用地观念正在被逐渐“更新”。

(4)政策制度性因素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也不可忽略,在中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法制建设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以农地为例,目前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制度因素既包括农地制度、农业经营组织、经营方式等微观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农业投入、农产品价格、流通、工农关系等宏观政策方面的问题。

(5)经济总量及其与人口比较得到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区域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资本市场发育状况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所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物质基础。

这也是通常情况下资金及其物化投入(土地投入的主要部分)成为衡量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指标的重要原因。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土地和资本可以相互替代,因此,资本市场变动会影响土地与资本的技术替代率,从而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6)经济结构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影响土地集约利用。

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会引起土地资源在产业上的分配和再分配,从而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如果一个地区产业结构总体粗放,那么无论该地区在微观上如何强化集约经营,也难以改变总体利用粗放的态势。

(7)经济效益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经济动力。

土地集约利用归根结底在于投人增加,而其中的经济效益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入增加的“量”。

在经济效益备受关注的今天,区域总体经济效益状况也往往制约所在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 不同土地利用主体的用地目标和手段
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属性使其成为社会性资源利用活动,而土地利用主体也不仅包括直接与土地资源发生联系的具体农户或用地单位,而且包括管理土地资源的各级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不同利用主体由于其所处社会地位和关注目标的差异,在具体土地利用及其相关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也各不相同,导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因素呈现不同层次的特点。

另外,不同利用主体目标和方法手段的发展变化也极大地影响不同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1)就土地利用微观主体农户或用地单位而言,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主要目的不外乎增加产品产出和经济收入,它们一般会根据土地资源区位等自然生态条件以及国家政策规定等经济社会条件,通过观念更新、增加投入、应用技术等方法确定适宜的土地用途和利用强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定土地资源最佳用途取决于各种用途的经济收益能力竞争,收益能力越高的用途就越具竞争优势,收益能力最高的就是该地块条件下的最佳用途。

以城市土地为例,虽然用途具有多样性
特点,但每块土地只有一种用途最佳,而不同用途之间的相互竞争导致土地转向收益能力最高的用途,正因如此,城市土地用途空间序列一般由内而外表现为商业用地一住宅用地一工业用地。

(2)就各级地方政府而言,由于对政绩的刻意追求,它们普遍重视所在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等经济社会问题,随着生态环境状况开始成为政绩考核内容,环境保护也逐渐成为它们关注的另一热点。

在土地集约利用为国家大力倡导的情况下,在土地利用管理中,它们除了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加强执法监督外,还通过规范土地市场和应用推广科学技术等方法手段保障微观土地利用主体的集约用地行为。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地方政府的土地利用管理都面临和微观利用主体或上级政府进行种种“博弈”的问题,并且往往导致土地利用上的不集约。

土地集约利用的系统性(目标层次性、主体多元性、手段多样性)决定了集约利用不仅是作为微观主体的农户或单位在其生产实践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作为土地利用组织管理主体的地方政府以及宏观调控全国土地利用的中央政府,更应该围绕各自层次的土地集约利用目标并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并努力实现所有措施在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终极目标下的协调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