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处理

合集下载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_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_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_方案外感发热是指由外邪侵袭引起的发热症状,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中医护理外感发热需要综合运用中医理论,采取合理的方案进行治疗。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一、中医诊断分析中医诊断外感发热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一般来说,外感发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喉痛、身体酸痛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发热时间、发热的程度和伴随的其他症状。

二、中医护理方法1.饮食调理:(1)清淡饮食:患者在发热期间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清汤、稀粥、蔬菜等。

(2)忌烟酒和辛辣食物:烟酒和辛辣食物会刺激病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

(3)补充水分:发热期间,患者容易出汗,容易引起脱水,应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

(4)适量进食蜂蜜:蜂蜜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适量进食可以缓解咳嗽和喉痛。

2.睡眠调理:(1)保持充足的睡眠:外感发热时,患者容易感到疲劳,需要多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克服失眠:发热时容易造成失眠,可以尝试喝杯温牛奶或进行放松的呼吸训练来帮助入睡。

3.中药调理:(1)草药汤剂: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草药汤剂,如麻黄汤、银翘散等,具有解表退热、解毒散寒的作用。

(2)中药熏蒸:可选择一些具有散寒祛湿的中药材进行熏蒸,如艾叶、白芷等,用于散寒止痛、祛除湿邪。

4.穴位按摩:(1)风池穴按摩:风池位于颈椎第一椎骨和第二椎骨之间,用拇指在该穴位周围旋转按摩,有缓解头痛和咳嗽的效果。

(2)自然门穴按摩:自然门位于手小指近掌侧端的指缝中。

用大拇指按压该穴位约1分钟,有缓解发热和咳嗽的作用。

5.心理调理:(1)情绪的调整:外感发热时,患者容易感到不适,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患者需要通过放松身心、积极向上的心态来缓解不适。

(2)亲友陪伴:患者需要家人和亲友的关心和陪伴,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增强抵抗力。

三、注意事项1.避免受凉:外感发热时,患者的体质较为虚弱,容易感到寒冷,要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穿着合适的衣物以保暖。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感冒发烧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常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来缓解症状、促进痊愈。

中医认为,感冒发烧具有外感内邪、热邪犯肺的特点,因此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体质,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一、外感风寒型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外感风寒型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寒战、恶寒、头痛、咳嗽等,舌苔白薄,脉浮缓。

治疗时可以采用以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解表散寒:选用草决明、板蓝根等药物,具有祛除风寒、解表散寒的作用,可通过中药煎剂或者药物颗粒来服用。

2. 按摩风池、大椎、太阳穴等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缓解头痛、鼻塞等症状,缩短病程。

二、外感风热型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外感风热型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咳嗽、喉痛、鼻塞、发热等,舌苔黄腻,脉浮数。

治疗时可以采用以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清热解毒:使用银翘解毒片、板蓝根颗粒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可以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

2. 茶饮:可以饮用菊花茶、薄荷茶等,这些茶饮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三、肺热痰火型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肺热痰火型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咳嗽、喉咙疼痛、痰多、烦躁等,舌苔黄腻厚,脉滑数。

治疗时可以采用以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清肺化痰:可使用枇杷叶、藿香正气水等药物,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2. 饮食调理: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梨汁、苹果泥等,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四、脾胃虚弱型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脾胃虚弱型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易疲劳等,舌苔白薄,脉缓弱。

治疗时可以采用以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补益脾胃:可选用党参、黄耆等药物,具有益气健脾、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2. 调理饮食:可以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煮熟的杂粮、蔬菜等,避免生冷油腻的食物。

总之,针对儿童感冒发烧,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能够针对孩子不同的体质和病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仅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如果病情严重或持续不愈,仍需咨询医生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小儿发热是常发生的症状,主要是感冒所致,小儿本身体质差,抵抗力弱,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后就容易患病,长时间发热会影响小儿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如果未进行合理治疗,一旦加重可能导致高热抽搐、脑炎等并发症。

在西医治疗方面,主要是用退热药物,但鉴于小儿的特殊性,用药需谨慎。

相对来说,中医治疗更安全,治疗方法也更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患儿的需求,有效退热。

那么,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刮痧治疗在中医理论基础上,使用牛角或玉刮拭皮肤,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效果,扩张毛细血管,调节汗腺分泌功能,增加排汗量,降低体温;同时,进行穴位刮痧还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清热、散寒的效果,让患儿的体温逐渐降低。

二、针刺治疗针刺是比较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因为中医讲究血汗同源,甚至把出血成为红汗,所以针刺出血等同于出汗,从而改善体温调节功能,达到降低效果。

而且这一方法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经济实惠。

在操作中,耳尖、十宣穴、中冲穴、少商穴等是首选穴位。

穴位确定后先认真消毒局部皮肤和三菱针,手持三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针尖,再快速拔出,通过挤压让穿刺点排血,或是穿刺部位自然出血,穿刺点用棉球按压;操作之前要向穿刺部位推按,促使局部充血。

在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针刺前要对穴位区域的皮肤情况做评估;操作手法要快、不要刺入过深,出血也不要过多;小儿容易配合度差,所以要与家属说明情况,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避免因为哭闹无法完成针刺治疗;切忌盲目针刺,要找对穴位;为了预防感染,要严格消毒三菱针和局部皮肤。

三、背部按摩治疗根据中医“推三关、退六腑”的理论,对发热患儿做背部按摩,能达到退热效果。

在操作时先将少量温水喷洒在患儿背部,之后按照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顺序,用大拇指或大鱼际推按背部,持续3-5分钟,到手下有粗糙感或是局部皮肤发红为止。

四、中药擦浴治疗通过中药擦浴可以刺激穴位局部的皮肤,增加药液渗透性,直至病灶,促进汗液排出,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外感发热是中医学中的常见病症,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由外邪侵袭所致,治疗时需根据病情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案。

下面将介绍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方案。

首先,对于外感发热患者,中医强调的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外感发热的患者可分为表证和里证两种类型。

表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身痛、咳嗽等症状,这时可采用清热解表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银翘散、板蓝根等。

而里证则主要表现为发热、口渴、大汗、尿黄等症状,这时可采用清热泻火的中药进行治疗,如白虎加人参汤、凉茶等。

因此,对于外感发热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医护理外感发热还注重饮食调理。

在饮食方面,外感发热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以免刺激病情加重。

同时,应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清淡的汤粥等,有助于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此外,中医还强调外感发热患者的情志调理。

外感发热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情绪激动、疲劳过度,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书籍、与亲友交流等方式,调节情绪,缓解病情。

最后,中医护理外感发热还包括适当的运动和休息。

外感发热患者在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同时,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病情的缓解。

总之,外感发热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症,对于外感发热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同时注重饮食调理、情志调理、运动和休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能对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引言外感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于感染病原体引起,如病毒或细菌。

中医学认为,外感发热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导致身体失去平衡,从而出现发热等症状。

中医的护理方案旨在通过调整人体气血运行,增强抵抗力,促进病原体的排出,缓解症状,并加速康复。

本文将介绍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

中医护理方案1. 饮食调理外感发热时,人体内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抵抗病原体。

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 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加重病情。

- 多饮温热开水:可以促进体内湿热的排出,缓解发热症状。

- 适量摄入营养食品:如蔬菜、水果等,以增强免疫力。

2. 中药调配中药是中医护理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药材的疏风解毒,护补气血等作用来促进康复。

- 药物选择:常用的中药有连翘、板蓝根、金银花等,这些药物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散的功效。

- 中药煎煮:将药材浸泡于水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饮用药汤,能够增加药效。

- 注意服药时间: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安排中药的服用时间。

3. 穴位按摩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 大椎穴:位于颈椎上缘,按摩此穴位可以发散风热,缓解头痛、鼻塞等症状。

- 风池穴:位于颈椎两侧,按摩此穴位可以舒缓肩颈疼痛和咳嗽等症状。

- 太渊穴:位于足三里下1寸,按摩此穴位能够补益气血,增加人体抵抗力。

4. 参加适当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过度消耗体力。

- 注意锻炼时间:避免在体温较高时进行锻炼,以免加重病情。

- 保持适度休息:好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加快康复进程。

注意事项- 外感发热的护理方案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如果病情加重或持续多日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

- 若要使用中药,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简介外感发热是指由于外界感染引起的发热症状,包括感冒、流感等。

中医护理方案注重整体观念,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理念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穴位按摩、食疗调理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护理方案,以帮助患者缓解外感发热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方案一: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是治疗外感发热的一种主要方式。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并缓解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1.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发热、喉咙痛等症状。

2.银杏叶:能够增强免疫力,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并且对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3.薄荷叶: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外感发热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使用中药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或乱用药物。

方案二: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相关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症状。

按摩的常用穴位有:1.风池穴:位于颈部,两侧靠近颅缘凹陷处。

按摩风池穴可活血祛瘀,缓解头痛、颈痛等症状。

2.肺俞穴:位于背部,两侧脊柱旁,第三胸椎棘突下。

按摩肺俞穴可清热解毒,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

按摩时,可使用适度力度,每个穴位按摩约3-5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方案三: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通过调整饮食来促进康复。

在外感发热期间,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提供足够的营养,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外感发热患者的食疗调理建议:1.温降饮食:可食用一些具有降火、退热作用的食物,如绿豆汤、西瓜、柚子等。

2.滋阴清热食物:可食用一些清淡的滋阴食物,如芦荟、百合、银耳等。

3.袪湿食物:可食用一些可能有湿气的食物,如薏米、红豆、山药等。

饮食调理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寒凉食物。

注意事项在进行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休息: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来帮助身体恢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名老中医罗笑容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医生,专长于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

他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效果显著,备受患者和同行的赞誉。

本文将介绍他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

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疼痛等症状。

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罗老师采用了“清热解毒,祛邪外出”为主要治疗方法。

罗老师认为,小儿外感发热是由于外邪侵入体内,而导致体内气血不畅,从而引发热病。

治疗的首要任务是清热解毒,将体内的秽浊热邪清除出去。

他常常采用中药煎煮成汤剂,通过服用药物的方式清热解毒,达到祛除体内热邪的目的。

他强调药物的煎煮方法非常重要,必须煮得透彻才能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

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罗老师还注重辨证施治。

他根据患儿不同的临床表现,对症下药。

对于发热伴有咳嗽的患儿,他通常会选择宣肺定喘的药物,如贝母、款冬花等;对于发热伴有喉咙疼痛的患儿,他则会选择滋阴清热的药物,如生地黄、鲍鱼壳等。

通过辨证施治,他能够更加精准地治疗患儿的病症,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罗老师还非常注重调理患儿的体质。

他认为,小儿外感发热是患儿体质不足,抵抗力下降所致。

在治疗疾病的罗老师也会通过调理体质,增强患儿的免疫力。

他会指导患儿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改善体质;同时还会给患儿开具一些滋补药物,如黄精、枸杞子等,以提高患儿的体质。

罗老师还会给患儿一些温和的中药泡脚,通过足底穴位的刺激,调节患儿的脏腑功能,促进体内病邪的排出。

他经常强调,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不能仅仅局限在食物和药物上,还需要改善患儿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主要包括清热解毒、辨证施治、调理体质等方面。

他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得到了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好评。

相信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小儿外感发热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恢复健康。

中医应对外感发热

中医应对外感发热

中医应对外感发热一、什么是外感发热外感发热是指人体被外邪侵袭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头痛、体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感冒”。

二、中医认识外感发热在中医理论中,外感发热是由外邪侵入人体,致使正气受损、邪气盛行所致。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正气和邪气相互作用、制约而形成的。

正气是人体先天获得的抵御外邪的能力,邪气是外界的致病因素,它会造成人体生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失调,导致发热等症状。

三、中医应对外感发热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适当的中药治疗可以协助人体调整正气和邪气之间的平衡,从而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

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有多种,具体的处方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

常用的中药有葛根、连翘、青果、板蓝根、金银花等,具体的用法和用量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合理的饮食可以协助人体调理脏腑,增强正气。

在外感发热期间,可以适当增加营养和热量的摄入量。

常见的建议包括:•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鸡肉、鱼肉、豆腐等;•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稀饭、粥类等;•避免过冷过热、过咸过甜的食物。

3. 养生保健中医认为,保持身心健康是防治外感发热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餐后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定期参加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保持精神愉悦,积极面对生活与工作的种种困难;•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勤擦桌椅等。

四、注意事项在应对外感发热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避免疲劳过度,积极休息;•勿过度服用退烧药,以免导致副作用;•避免涉及病情的运动和剧烈的体力劳动;•保证适度的睡眠,加强身体的休息和恢复。

五、外感发热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中医认为,这是由于人体受到外邪侵袭,正气与邪气失衡所致。

适当的中药治疗、合理的饮食调理和养生保健可以有效协助人体恢复正常。

在应对外感发热时,注意避免疲劳和过度用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外感发热的中医处理PPT课件

外感发热的中医处理PPT课件
• 主要分为三种证型:风寒、风热、暑湿 • 三种感冒具有较明确的季节性。 • 暑湿感冒具有地域性,多见于南方地区
9
中医治疗发热的关键在于辨 证
• 风寒风热在辨证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 体温、血常规,无辨证意义
10
风寒风热的主要辨证点
• 辨证点:汗、恶寒、舌质、咽是否发红 • 风寒特点:无汗,恶寒,舌淡红,苔薄白而润,咽不红 • 风热特点:多不恶寒,稍有汗,或无汗,舌边尖红,苔薄白而润或欠润,或淡黄
。咽红,或肿,或化脓。
11
鉴别点
• 风寒感冒多有受凉史。多发生寒冷季节
• 小儿为纯阳之体,遇邪易于化热 • 风寒初期可以出现纯的风寒表证 • 数日后,可能转为寒热夹杂。
• 风热感冒多发生在春夏之季 • 非此季节也可发病,多与素体有热相关。12
暑湿感冒的辨证要点
• 湿邪重着 • 伤表,故易出现身体沉重、乏力、头晕 • 伤于脾胃 • 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4
中医退药方法
• 中医的退热方法却鲜为人知 • 中医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医不能够治疗急症 • 这种错误的认识也基本上被社会公认
5
历史回顾
• 看一下旧医籍,中医关于外感病的治疗是何等地丰富,而外感发热不过是众多外 感疾病中的一部分症状,这方面的治疗应该是相当成熟。
• 如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银翘散、小柴胡汤、藿香正气散、达原饮等
17
四诊摘要
• 男,3岁,发热3天,最高体温39度 • 恶寒,无汗,乏力 • 尿少 • 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有力
18
治疗策略
• 补充液体量,小儿不欲饮水,故建议静点补水,至尿量稍多时,用口服中药。
19
• 辛温解表
治疗原则及方药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外感发热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常见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症状。

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由风寒、风热、风湿等外邪入侵人体所致,治疗应当以药物为主,并配合适当的中医护理,以促进病情恢复。

1.饮食调理:在发热期间,宜多饮用温开水以促进排汗,帮助体温调节。

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可以适量摄入温补性食物,如鸡汤、煲汤等,有助于补充体力。

2.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因过度封闭而使病情加重。

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保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

3.中药熏蒸: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材,如薄荷、百部、苍术等,熬制成药浴水,进行蒸泡或蒸汽熏蒸,有助于清热解毒,缓解症状。

4.中医按摩:可采用推拿手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促进排汗和体内湿气的排除。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大椎等。

5.中药浸泡:将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的中药材,如板蓝根、金银花等,加入温水中浸泡,然后用来洗澡。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药物成分进入体内,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6.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叶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热熏,有助于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正气的恢复,从而改善发热症状。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方法主要以清热解毒为主,通过药物的治疗和上述护理措施的配合,可以加速体内湿气的排出,促进病情的康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物和进行中医护理时,应根据个人体质,结合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的使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方法是针对轻度病情和较为平稳的患者而言,对于严重感染或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最后,强调预防胜过治疗,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是最好的护理方法。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内治法概述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内治法概述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内治法概述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也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症。

小儿脏腑功能娇嫩,为纯阳之体.抗邪能力不足,热邪传变迅速,易致邪气枭张而致壮热,甚者可出现邪热内陷心包,或热极生风、肝风内动之危象。

中医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较好,现就中医内治法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中应用作一概述。

1.病因病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小儿外感发热病因较为复杂,但不外内因、外因两端。

张秀华指出饮食劳倦、气血虚弱是小儿外感发热主要的内在原因.而在内因中特别重视“郁滞”,认为外感之邪、脾胃虚弱、饮食劳倦可郁遏卫阳、郁闭中气、阻止中焦,郁闭不通是发热的主要病机。

刘以敏指出小儿外感发热与温病的特点极为相似,有从外感邪、病性为热、发病迅速的特点,其发病与湿热之邪、食积密切相关。

魏建平认为,小儿形体脏腑娇嫩,卫外乏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感邪后易从火化而发热,以表证、热证、实证最为常见,养护失宜、脏腑功能失调、食积化热、热结肠壅、湿热痹阻、瘀血阻络、营卫失谐等因素,均可导致小儿发热迁延不愈。

2.内辨证中医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内治和外治两类。

外治法包括中药洗浴、中药灌肠、中药滴鼻、针灸、推拿等。

内治法主是依据中医理论辨证论之,立法处方,汤药内服。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调理气机法、宣肺解表法、消食导滞法、表里双解法、清热解毒法、卫气双解法、渗湿化热法、扶正去邪法、活血化瘀法等。

2.1调理气机法小儿脏腑柔软,外感之鬼神与内生之热交织可以引致肺气透入,气机滑精,肺失宣降,肠失传导,构成壮热、咽痛、呕吐、大便秘结等症。

化疗当从调理肺与大肠人手,宣肺透邪仲腑泄冷,调畅气机。

韩峥等以滑行脱热汤(连翘、薄荷、牛蒡子、桔梗、枳壳、僵蚕、生大黄、炙甘草)为基本方调气活血.化疗外感咳嗽患者166基准,结果全部患儿均解热。

2.2宣肺解表法《幼科发挥》云“有外因者,如感冒风寒温湿之气而发热者,宜即发散之和解之,以除其热可也”。

小孩中医退烧最有效的方法

小孩中医退烧最有效的方法

小孩中医退烧最有效的方法小孩退烧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小孩退烧方面经验丰富,以下是一些最有效的方法:1. 清热解毒法:传统中医认为热病是由于人体内的热邪引起的,因此清热解毒是治疗小孩退烧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中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等,可以通过煎汤或者药丸的形式给小孩服用。

2. 拔火罐: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退烧中有一定的效果。

拔火罐可以刺激皮肤,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对于小孩来说,可以选择使用刮痧板或者特制的小型拔火罐,操作时要轻柔,避免对小孩造成不必要的不适。

3. 温脚水法:中医认为足底有诸多穴位,可以通过足底穴位进行疏通治疗。

当小孩出现发热的症状时,可用温水泡脚。

这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通过穴位的刺激起到退热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水温应该适中,不可以太烫,以免烫伤小孩。

4. 适当按摩:在小孩退烧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进行按摩。

比如可以用温热的双手在小孩的额头、太阳穴、颈部、背部等部位轻轻按摩。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体内热邪的排出,起到退热作用。

5. 中药膏药外敷:对于小孩退烧,中医中药膏药的外敷有一定效果。

可以使用中药膏药涂抹在小孩的背部或者前胸部位,然后用热力贴敷在上面。

中药膏药的药性可以通过皮肤渗透到体内,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起到退热的作用。

6. 饮食调理:在小孩退烧过程中,适当的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

传统中医认为,在热病中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大蒜等。

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的食物来调理,比如绿豆汤、莲子薏米粥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供参考,每个小孩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选用方法时应该结合具体情况来决定。

如果小孩发烧过高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使用中医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同时,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家长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可滥用药物或者方法,以免对小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本文主要研究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的措施,并通过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研究中医外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相关文献,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措施进行总结。

标签: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小儿外感发热的发生率较高,患儿患该病后,通常会出现咳嗽、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等临床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1]。

小儿机体的抵抗能力较弱,外感发热的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均具有不同于成人患者的特征[2]。

如果给小儿使用苦寒药物,可能会导致患儿脾胃虚弱,从而引起大便异常、口渴、多汗、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进一步减弱患儿的抵抗能力,不利于患儿恢复[3]。

现对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研究中医外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擦浴法擦浴法是按照血管的走向,应用中药液对患儿穴位进行擦浴的治疗方法。

该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机体经络将皮肤吸收的药液送至病变位置,或通过刺激穴位来进行治疗,从而达到调和气机、解表发汗、解毒的目的[4]。

通常应用的擦浴方法有冰敷法、温水擦浴法、酒精擦浴法和中药擦浴法。

而中药擦浴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擦浴法。

采用擦浴法时,通常按照额、颈、掌心、腋下、腹股沟的顺序进行擦浴,不可擦浴腹部、足底、心前区、阴囊处、耳廓、枕后处。

擦浴患儿的腹股沟和腋窝位置时,可联合应用按摩手法以强化治疗熊爱国。

2 推拿推拿具有解肌散热、解表疏风、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作用。

与服药打针相比,推拿治疗方法容易被患儿接受,患儿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更强[5]。

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研究中,大部分是推拿联合其他方法共同治疗该疾病,通常选择腧穴进行推拿按摩,推拿该穴位可起到退热清肺、疏风解表的作用,如天河水、肺经、天门、耳后高骨、坎宫、太阳等。

相关研究指出,每天推拿天河水、肺经、太阳、坎宫、攥竹1次,持续30分钟,如果存在嗳酸呕吐、脘腹胀满等症状,则增加推天柱骨、推揉扳门、分腹阴阳、揉中脘,治疗1~3天后患儿退热。

中医儿科发热外治法十则

中医儿科发热外治法十则

中医儿科发热外治法十则以下十种发热外治法可以作为辅助疗法配合其他治法同用,综合发挥疗效;也可为服药困难的小儿单独使用。

1.老生姜适量,煮水泡脚。

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以水没至脚踝以上为宜,至全身微汗出为止。

2.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将青蒿、白薇等煮沸后过滤,待药汁温度适宜时温洗患儿全身,洗后穿衣盖被片刻,令微汗出。

3.将麻黄、金银花、山豆根、细辛、薄荷、冰片、甘草等诸药超微粉碎,加适量米醋调成糊状敷脐窝,外用有塑料内衬的胶布固定,每6小时换药1次。

用于外感发热、食滞发热。

4.雄黄、栀子、大黄各等分,共为细末,以蛋清调糊,外敷膻中、中脘、神阙,每12小时换药一次。

用于食滞发热。

5.薄荷30g,大黄、当归、赤芍、甘草各15g,炒僵蚕6g。

将上药加入麻油,文火煎熬,勿令烧焦,滤去药渣,留取药油,加入黄丹、六一散收膏即成。

取药膏摊涂于油纸上,敷贴于胸口胃脘处,盖以纱布,胶布固定。

每日换1次,连续2-3天。

主治风热表证,亦用于热病初起。

6.银花、连翘、甘草、荆芥穗各12g,桔梗、淡豆豉、薄荷、牛蒡子、淡竹叶各9g。

将上药加入麻油,文火煮熬,滤渣取药油,加入黄丹,用桃树枝搅匀,收膏装瓶备用。

取药膏摊涂于油纸上,敷贴于天突穴及人迎穴两侧,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

用于风热感冒及扁桃体炎、急性咽炎。

7.青蒿150g,荆芥30g,薄荷30g,柴胡120g,大青叶100g,藿香50g。

将上药加水5000ml,煎煮沸10分钟,过滤去渣,用药液先反复擦洗患儿,等药液温度38℃-40℃时,让患儿洗浴20分钟,每日1次。

用于小儿外感发热。

8.麻黄、桂枝、细辛、陈艾、菖蒲、紫苏、荆芥、青蒿、寒水石各15-30g,加姜、葱熬水,温洗15分钟,每日1次。

适用于外感发热。

9.中药直肠给药(1)栓剂:以水牛角、柴胡、白鲜皮制成退热栓剂,用时塞肛。

治疗小儿风热外感发热。

(2)灌肠法:将中药银花、柴胡、黄芩、连翘、荆芥、大青叶、菊花各适量,水煎沸20分钟,取汁备用。

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

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

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婴幼儿时期,宝宝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感发热的困扰。

中医护理在治疗婴幼儿外感发热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方法。

一、认识外感发热外感发热是指宝宝因感受外邪(如风寒、风热等)而引起的发热症状。

发热时,宝宝体温升高,通常伴有咳嗽、流鼻涕、咽痛等症状。

二、中医护理方法1.观察症状观察宝宝的发热程度、伴随症状以及精神状态。

轻度发热时,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可在家中进行护理;若发热程度较高,宝宝精神萎靡,应及时就医。

2.调整饮食发热期间,宝宝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少食油腻、辛辣食物。

可以给宝宝煮一些绿豆汤、红豆汤等,以利于退热。

3.中药治疗(1)风寒感冒:常用中药有生姜、大枣、防风、白芷等。

(2)风热感冒:常用中药有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

(3)积食发热:常用中药有焦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等。

4.中医外治法(1)按摩:家长可以给宝宝按摩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等,以缓解发热症状。

(2)艾灸:对于体质虚弱的宝宝,可以适当进行艾灸,增强抵抗力。

(3)拔罐:在医生指导下,对宝宝进行拔罐治疗,可起到退热的作用。

5.注意保暖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宝宝着凉。

适时给宝宝添加衣物,注意保暖。

6.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避免宝宝感染其他疾病。

三、预防措施2.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宝宝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3.避免接触传染源: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宝宝到公共场所的机会。

4.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宝宝的身体问题,及时治疗。

中医护理在治疗婴幼儿外感发热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家长朋友们要掌握这些护理方法,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护理过程中,如遇到宝宝病情加重或症状持续不缓解,请及时就医。

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是一件需要细心和耐心的事情。

宝宝一旦发烧,家长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紧张。

不过别担心,中医护理有很多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宝宝退烧。

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

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

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婴幼儿外感发热是指由于病毒、细菌等疾病引起的婴幼儿体温升高的症状。

发热是机体对疾病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但对于婴幼儿来说,过高的体温会影响到其正常生长发育,因此需要及早进行治疗和护理。

中医护理在婴幼儿外感发热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下面就详细介绍其护理方法。

一、中医分析婴幼儿外感发热的原因中医认为,婴幼儿外感发热多是因为风、寒、湿等外邪入侵体内,或这些外邪与人体体质失调引起的。

因此,中医护理的起点就是根据婴幼儿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对应的针对性措施。

二、中医护理的方法1.中药治疗在中医护理中,应用中药治疗可以促进婴幼儿体内阳气的升发,对外邪的消除、热度的化散、解毒杀菌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

但是要注意,婴幼儿依靠母亲乳汁喂养,因此中药的选用需要十分慎重。

最好采用少量配方,具有很强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如连翘、金鸡纳等为宜,使用剂量要依据年龄而定,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食疗调理婴幼儿外感发热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宜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可以给婴幼儿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促进体内废物排除。

同时,熬鸡汤、猪骨汤等清补凉性的汤品,也可以在婴幼儿体内清热降温。

3.按摩手法在中医护理中,针对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体质,可以采用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排汗,从而起到一定的解热作用。

在按摩技巧方面,四肢和头颈部是常挑选的部位,对于怕按摩的婴幼儿,应适当用香薰或温水降低按摩护理的压力和阻力。

4.气功调理在中医古籍中就明确提出了气功调理的内容,这是中医多年积累的中期宝藏,适用范围也较广。

适当进行气功调理可改善婴幼儿体内的气机,协调机体气血运行。

但是,婴幼儿外感发热时,调理手法必须轻柔、缓慢,避免刺激。

三、潜在风险与注意事项1.控制体温婴幼儿处于成长发育期,其身体功能也尚未发育完全,因此,一旦出现外感发热,家长要及时检测体温,必要时进行降温处理。

2.避免穿衣过多在婴幼儿外感发热期间,一定要注意穿衣保暖,但是也要避免穿衣过多,以免影响体温发散引起多汗。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引言:小儿外感发热是指由于引起感冒、咳嗽、喉咙痛等症状的病毒、细菌等外来病原体入侵引起的发热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外感发热是由于风寒、风热等致病因素侵袭造成的。

名老中医罗笑容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以下将介绍其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

一、辨证施治:罗笑容认为,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要根据小儿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小儿的舌苔、舌质、脉象等特征进行辨证,确定发病机理;然后根据不同的辨证进行施治。

1. 风温热盛证:该证表现为小儿热量高,全身出现红斑,烦躁不安,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此时,可以给小儿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黄连、连翘等,以解除热毒。

同时可用疏风散寒的中药,如薄荷、荆芥等,以祛风散寒,缓解症状。

二、穴位按摩:除了中药治疗,罗笑容还主张通过按摩小儿的穴位来缓解症状。

1. 肺俞穴按摩:肺俞穴位于小儿背部的第二胸椎棘突下方,用力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宣肺降火的作用,缓解小儿的发热症状。

2. 肺经跌打:在小儿发热时,可以轻轻地用手掌拍打小儿的肺经,从大肠经开始,经过手太阴肺经整个走向,有助于排除湿热,缓解咳嗽等症状。

3. 足厥阴肝经按摩:足厥阴肝经从大拇趾开始,向上经过足趾各个关节,按摩此经可以疏肝解郁,缓解小儿的烦躁和不安症状。

三、日常护理:除了药物治疗和穴位按摩外,罗笑容还强调对小儿进行日常护理。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滋生,减少小儿感染风寒、风热等病原体的几率。

2. 保持室温适宜:保持室温适宜可以让小儿感到舒适,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3. 多喝水:发热时,小儿容易出汗,容易脱水,因此要给小儿多喝水,补充水分。

结语:名老中医罗笑容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经验丰富,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辨证施治、穴位按摩和日常护理。

通过对小儿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通过按摩相关穴位,缓解症状;同时重视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温适宜、多喝水等。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外感发热是指小儿受到外界病因侵袭,导致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在中医学中,外感发热属于外感病的范畴,往往是由于风寒、风热或者风湿病邪入侵所致。

名老中医罗笑容对小儿外感发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罗笑容医生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

一、辨证施治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罗笑容医生首先重视辨证施治。

她会仔细询问患儿的发病情况、症状表现,观察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儿不同的体质特点、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调理脏腑功能,祛邪解表、清热解毒等。

二、药物治疗罗笑容医生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注重运用中药进行治疗。

她会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开具药方,其中常用的中药包括葛根、桑叶、连翘、金银花等。

这些中药具有解表、清热、祛邪、解毒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发热症状,并改善体内的防御能力,促进康复。

三、饮食调理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过程中,罗笑容医生也会进行饮食调理。

她会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和病情,指导患儿合理的饮食搭配。

一般建议患儿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清瘦肉、蔬菜、水果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食品,以免伤害脾胃。

四、中医调理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过程中,罗笑容医生还会进行中医调理。

她会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进行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调理手段,调理患儿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抵抗力,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五、心理疏导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过程中,罗笑容医生也注重进行心理疏导。

她会耐心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缓解焦虑情绪,平复情绪,促进康复。

六、预防保健除了治疗外感发热,罗笑容医生还会对患儿进行预防保健。

她会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和家庭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保健方案,帮助患儿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外感发热的再次发生。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丰富,擅长辨证施治,合理运用中药治疗,并结合饮食调理、中医调理、心理疏导和预防保健等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宝宝发烧的7大常用中医外治法

宝宝发烧的7大常用中医外治法

宝宝发烧的7大常用中医外治法宝宝发烧的7大常用中医外治法对于宝宝发烧,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家长们最常听的就是“物理降温”了。

其实,除了这个方法之外,中医在应对宝宝发烧方面还有其独特的外治方法。

1、洗浴疗法用药液洗浴患儿全身或局部,既可达到物理降温的效应,又可经皮吸收而发挥解肌退热的作用。

常用药物:儿感退热洗剂(含柴胡、荆芥、连翘等)、柴胡、细辛、薄荷、冰片等。

2、帖敷疗法将中药捣烂或研磨,用易于黏附的物质调匀后贴敷于体表,通过药物制直接接触特定穴位,经透皮吸收以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

常用药物:连翘、黄连、吴茱萸等外敷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生石膏、山栀、蒲公英等外敷大椎、曲池、合谷等穴治疗小儿高热。

3、涂膜疗法将药剂涂于穴位上直接成膜,这与上面说的贴敷疗法相比,不但吸收快,疗效强,而且更方便使用。

常用药物:柴胡、细辛、黄芩、薄荷脑、冰片等药物。

4、雾化吸入法将中药制成液体后放入雾化泵中,通过从口鼻吸入,使得药物作用于局部,这种方法吸收快,达到抗炎解热作用。

常见药物:清开灵5、灌肠、直肠滴注疗法由于肠黏膜吸收药物成分,而且吸收后不经过肝脏而是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了药物的首次过滤效应,同时又避免上消化道酸碱度和酶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因此这些疗法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

常用药物:柴胡、黄芩、葛根、薄荷、枳实、大黄、、金银花、连翘、葛根、石膏、知母等。

6、推拿疗法通过特定的手法按摩,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疏风解表、解肌散热的功能,常用手法包括治外感发热手法和清解里热手法。

7、针灸疗法通过针灸经络上的穴位可以激发和调整体温中枢及大脑皮质的功能,从而达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因为涉及选位和灸治等,具体的针灸手法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小儿外感发热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通常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

发热是机体对某些病原体(如病菌、病毒等)的一种防御反应,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然而,如果发热不加控制,会导致体内能量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不良后果,对健康产生损害。

因此,对小儿外感发热应及时进行调理。

一、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基本法则。

中医认为,小儿外感发热的主要原因是风邪、暑邪、湿邪、寒邪等致病因素入侵体内,致使机体阳气不足、阴阳失调,从而引起发热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清热解毒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在清热解毒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选用一些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如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二、调和营卫法营卫失调是小儿外感发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营”主气血,“卫”主外邪,因此,如果“营卫”失调,易导致机体的防御系统失调,从而会导致感染发热。

针对这种情况,调和营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选用一些有益于调和营卫的中药,如黄芪、白术、人参等。

三、贯通阴阳法中医认为,阴阳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源泉。

当阴阳失衡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外感。

因此,对小儿外感发热,贯通阴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选用一些有助于贯通阴阳的中药,如黄连、黄柏、生地等。

四、中西医结合法针对小儿外感发热,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可以消除病因,调节机体防御系统,起到消炎、镇痛、退热作用。

西药治疗可快速控制体温上升,缓解症状,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中西药结合治疗可以达到快速控制发热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健康康复。

综上所述,小儿外感发热是一种常见疾病,应及时调理。

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清热解毒、调和营卫、贯通阴阳、中西医结合等方法。

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小儿外感发热的症状,缩短疾病的病程,降低疾病对小儿身体的影响,促进健康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二
• 患儿,男,3岁,因肺炎入院第2天 • 发热5天,体温39-40度,持续不退,退热药作
用可维持2-3小时。不用退热药则无汗。 • 发热时有明显恶寒,时有寒战。咳嗽不多。
• 咽不红,双肺可及少许湿性罗音。食可,睡眠 可,大小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有力
• 曾用麻杏石甘汤2剂,无效。
四诊摘要

病例二
• 患儿,男,3岁,因肺炎入院第2天 • 发热5天,体温39-40度,持续不退,退热药作
用可维持2-3小时。不用退热药则无汗。 • 发热时有明显恶寒,时有寒战。咳嗽不多。
• 咽不红,双肺可及少许湿性罗音。食可,睡眠 可,大小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有力
• 曾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清热类)2剂,无效。
• 儿童发热已介于小儿与成人之间。或以发 热为主,或以卡他氏症状为主。
病例一
• 首诊时间:2012年4月12日。患儿,男 ,3岁,发热3天,昨天无明显诱因发 热,最高温度达39度,服退热药热可 暂降,2-3小时后可再次发热。于市级 西医院求诊,诊断为上感,血常规: WBC 12*109, NE 60%, LY 29% 挂 头孢西丁3天,发热仍同前。
• 如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银翘 散、小柴胡汤、藿香正气散、达原饮等
中药退热作用强大
• 实践证明,中医不仅能退热,而且退热 作用还是相当好。
• 中医退热作用与西药相比较,存在着许 多自身的优势。也有自身的劣势。
外感发热的范畴
• 外感发热,相当于西医的感冒发热 • 除了感冒的发热外,其他许多疾病早期
服用方法
• 加量频服,直至汗出为止。 • 先服用1付药,加强保温, • 1小时后不出汗,再服1/2付, • 之后1小时汗不出,再服1/2付。 • 汗出热退,则停药 • 最少用药量为1付,最大用药量2付。
• 如今天热退,明天1付药,早晚分服。
疗效
• 服药至1.5付时,汗出津津,热退。 • 至夜间,汗复出,量不大。 • 体温未再升高 • 于服药第2天,又服前方1付。愈。
• 可以考虑在有恶寒时,就开始用药。 • 除了以上方剂及药物外,还有很多方剂
也可以选用,如荆防败毒散、香苏散、 杏苏散等
麻黄用药体会
• 麻黄不配桂枝,发汗作用不是太强。 • 麻黄量太少,很难发出汗来。
• 成人发汗的麻黄量大约9-12克左右 • 会持续微汗达数小时之久。
• 麻黄的副作用:
• 部分人用药后出现明显心悸(心率加快)
• 患儿,男,3岁 • 发热,时有寒战。无汗 • 咽不红 • 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有力。
治疗及方药
• 辛温解表 • 三拗汤加减 • 生麻黄6g 苏叶10g • 颗粒剂, 4付
甘草6g 桔梗6g
疗效
• 服药后2小时左右开始出汗 • 出汗持续约4小时,汗不多。 • 热退。
注释
• 许多小儿感冒时,除了发热,没有其他 症状,咽不红,舌不红,手脚凉,无汗 ,这些就是受寒的标志,可以用辛温的 方法解决。
• 该类药的应用已普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 已家喻户晓。 • 并为广大的民众所接纳。
• 对症治疗
中医退药方法
• 中医的退热方法却鲜为人知
• 中医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医不能够 治疗急症
• 这种错误的认识也基本上被社会公认
历史回顾
• 看一下旧医籍,中医关于外感病的治疗 是何等地丰富,而外感发热不过是众多 外感疾病中的一部分症状,这方面的治 疗应该是相当成熟。
• 发热,伴明显的手足发凉,当温度达到最高时 ,手足渐温。除用退热药时有汗外,一直没汗
• 发热时孩子精神稍软,热退精神稍好,不太玩 • 发病后,无咳嗽、恶心呕吐,食欲差。大便好
• 由于经常使用发汗药,反复出汗,近几天又不 吃不喝,所以小便一直比较少。
• 咽无充血,心肺无异常 • 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有力。
• 发热,伴明显的手足发凉,当温度达到最高时 ,手足渐温。除用退热药时有汗外,一直没汗
• 发热时孩子精神稍软,热退精神稍好,不太玩 • 发病后,无咳嗽、恶心呕吐,食欲差。大便好
• 由于经常使用发汗药,反复出汗,近几天又不 吃不喝,所以小便一直比较少。
• 咽无充血,心肺无异常 • 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有力。
小儿外感发热 的中医处理
简述
• 外感是儿科的主要病种 • 外感发热属于中医急症之一 • 如何处理好外感发热 • 这是目前中医儿科亟待加以解决的问题
发热患儿的临床处理
• 感冒中有80%为病毒感染。 • 临床大量抗生素
• 儿科——抗生素的重灾区
西医退热方法
• 发热目前公认的处理方式是西药的解热镇 痛药类药,如美林、百服宁等
的发热,也属于中医外感发热的范围。 如支气管炎、肺炎、肠炎等。
外感发热的临床分型
• 主要分为三种证型:风寒、风热、暑湿 • 三种感冒具有较明确的季节性。 • 暑湿感冒具有地域性,多见于南方地区
中医治疗发热的关键在于辨证
• 风寒风热在辨证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 体温、血常规,无辨证意义
风寒风热的主要辨证点
四诊摘要
• 男,3岁,发热3天,最高体温39度 • 恶寒,无汗,乏力 • 尿少
• 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有力
治疗策略
• 补充液体量,小儿不欲饮水,故建议静 点补水,至尿量稍多时,用口服中药。
治疗原则及方药
• 辛温解表
• 三拗汤加减 • 生麻黄6g 苏叶10g 甘草6g 桔梗6g
• 颗粒剂, 4付
• 风热感冒多发生在春夏之季 • 非此季节也可发病,多与素体有热相关。
暑湿感冒的辨证要点
• 湿邪重着 • 伤表,故易出现身体沉重、乏力、头晕
• 伤于脾胃 • 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儿科发热的特点
• 小儿的发热以婴幼儿发病最为多见,婴幼 儿的发热往往以高热为多见
• 婴幼儿时期的发热,除了发热症状外,缺 乏自主症状的描述,加上小儿脉象难求, 故为辨证设置了诸多障碍。
• 辨证点:汗、恶寒、舌质、咽是否发红
• 风寒特点:无汗,恶寒,舌淡红,苔薄 白而润,咽不红
• 风热特点:多不恶寒,稍有汗,或无汗 ,舌边尖红,苔薄白而润或欠润,或淡 黄。咽红,或肿,或化脓。
鉴别点
• 风寒感冒多有受凉史。多发生寒冷季节
• 小儿为纯阳之体,遇邪易于化热 • 风寒初期可以出现纯的风寒表证 • 数日后,可能转为寒热夹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