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儿外感发热临证变通的四种治法

合集下载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外感发热是指小儿受到外界病因侵袭,导致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在中医学中,外感发热属于外感病的范畴,往往是由于风寒、风热或者风湿病邪入侵所致。

名老中医罗笑容对小儿外感发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罗笑容医生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

一、辨证施治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罗笑容医生首先重视辨证施治。

她会仔细询问患儿的发病情况、症状表现,观察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儿不同的体质特点、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调理脏腑功能,祛邪解表、清热解毒等。

二、药物治疗罗笑容医生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注重运用中药进行治疗。

她会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开具药方,其中常用的中药包括葛根、桑叶、连翘、金银花等。

这些中药具有解表、清热、祛邪、解毒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发热症状,并改善体内的防御能力,促进康复。

三、饮食调理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过程中,罗笑容医生也会进行饮食调理。

她会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和病情,指导患儿合理的饮食搭配。

一般建议患儿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清瘦肉、蔬菜、水果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食品,以免伤害脾胃。

四、中医调理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过程中,罗笑容医生还会进行中医调理。

她会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进行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调理手段,调理患儿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抵抗力,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五、心理疏导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过程中,罗笑容医生也注重进行心理疏导。

她会耐心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缓解焦虑情绪,平复情绪,促进康复。

六、预防保健除了治疗外感发热,罗笑容医生还会对患儿进行预防保健。

她会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和家庭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保健方案,帮助患儿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外感发热的再次发生。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丰富,擅长辨证施治,合理运用中药治疗,并结合饮食调理、中医调理、心理疏导和预防保健等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感冒发烧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常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来缓解症状、促进痊愈。

中医认为,感冒发烧具有外感内邪、热邪犯肺的特点,因此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体质,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一、外感风寒型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外感风寒型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寒战、恶寒、头痛、咳嗽等,舌苔白薄,脉浮缓。

治疗时可以采用以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解表散寒:选用草决明、板蓝根等药物,具有祛除风寒、解表散寒的作用,可通过中药煎剂或者药物颗粒来服用。

2. 按摩风池、大椎、太阳穴等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缓解头痛、鼻塞等症状,缩短病程。

二、外感风热型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外感风热型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咳嗽、喉痛、鼻塞、发热等,舌苔黄腻,脉浮数。

治疗时可以采用以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清热解毒:使用银翘解毒片、板蓝根颗粒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可以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

2. 茶饮:可以饮用菊花茶、薄荷茶等,这些茶饮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三、肺热痰火型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肺热痰火型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咳嗽、喉咙疼痛、痰多、烦躁等,舌苔黄腻厚,脉滑数。

治疗时可以采用以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清肺化痰:可使用枇杷叶、藿香正气水等药物,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2. 饮食调理: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梨汁、苹果泥等,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四、脾胃虚弱型感冒发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脾胃虚弱型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易疲劳等,舌苔白薄,脉缓弱。

治疗时可以采用以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补益脾胃:可选用党参、黄耆等药物,具有益气健脾、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2. 调理饮食:可以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煮熟的杂粮、蔬菜等,避免生冷油腻的食物。

总之,针对儿童感冒发烧,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能够针对孩子不同的体质和病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仅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如果病情严重或持续不愈,仍需咨询医生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家长遇到孩子发热时的4种特效处理方法作者

家长遇到孩子发热时的4种特效处理方法作者

家长遇到孩子发热时的4种特效处理方法作者:依然1.捂住囟门,喝温开水或红糖水。

1岁半之前的婴幼儿,前囟门还未完全闭合,家长在孩子睡着后,用手心捂在孩子的前囟门处,一直捂到孩子的头微微冒汗了,这时再看孩子,鼻子通了,呼吸均匀了,温度也下降了,家长再把孩子叫醒,多给孩子喂一些温开水或红糖水。

我儿子在1岁前有几次感冒发热就是用这种方法治的。

最短的一次只用了15分钟,孩子就捂出了汗,感冒症状很快减轻了,最长的一次则捂了一个半小时,我的手都木了,宝宝头上才冒汗了。

所以在给宝宝用手心捂囟门时,家长不要着急,最好是孩子爸爸来捂,因为男士的热量大,宝宝容易出汗。

2.葱白、红糖、姜水。

多数孩子是由于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热,症状是手脚冰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的颜色清淡。

家长可以用生姜红糖水祛寒,效果是不错的。

还可以在生姜红糖水里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长的葱白,与姜糖水一起煮好后给孩子喝,葱白有更好的发汗效果。

3.盐开水治疗宝宝内热。

如果孩子发烧,手脚不冷、面色发红、眼睛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颜色黄、气味重,说明孩子身体内热较重,这时就不能再喝生姜红糖水了,而是要让孩子大量喝温开水,还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盐,冲成淡淡的盐开水,能消内热。

只要大量喝水,孩子多解几次小便,小便颜色变淡了,身体的热随着尿排出,体温就会下降,上火的症状也会好转。

4.两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孩子按摩,先搓孩子的脚心,把热往脚下引。

把孩子的脚搓热了,然后再搓孩子的小腿,上、下来回搓,把小腿搓热后,再搓孩子的小手、胳膊、后背,最后将孩子的两只小耳朵搓搓热,再搓搓孩子头顶正中的百会穴。

家长在帮孩子按摩时不可太用劲,轻轻地搓,搓的速度不能太快,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要着急,一边搓一边给孩子多喝些温开水。

如果还持续发烧,可用温水给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肤擦红、热,给孩子的身体散热。

如果孩子手脚发凉,说明孩子受寒较重,可先给孩子喝几次生姜红糖葱白水,再做按摩,这样处理后,孩子多半都能降温。

张吕夫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张吕夫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张吕夫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标签:名医经验;张吕夫;小儿外感发热;中医疗法外感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病症,主要为感受风邪所致,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气候变化及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较好,但年幼体弱患儿临床表现多较重,证情复杂,常见夹痰、夹滞、夹惊等兼证。

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外邪乘虚侵袭,其病机乃外感风邪(有风寒、风热不同),自皮毛、口鼻而入,客于肺卫,卫表失司,肺热内蕴。

本院张吕夫主任出身中医世家,从医50余年,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张吕夫基层老中医工作站指导老师。

笔者跟师学习,获益匪浅。

兹将张老对小儿外感发热的3种常见证型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 分型论治1.1 肺热内蕴证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辨证:外感风热,邪热壅肺。

治法: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方以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0.1 g,苦杏仁6 g,生石膏(先煎)15 g,甘草10 g,桔梗8 g,牛蒡子6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藿香(后下)6 g,钩藤10 g,天竺黄10 g,羚羊角粉(冲)0.3 g,生姜6 g,大枣6 g。

方中麻黄宣肺泄热,用量宜小,乃取其宣透之性,有“火郁发之”之意;生石膏清泻肺热,与麻黄相配可宣肺不助热,清肺不留邪;苦杏仁、桔梗宣降肺气;另用牛蒡子、金银花、连翘、藿香,既清泄肺热,又开其皮毛,使肺热得泄而愈;羚羊角粉清肺肝,防热盛惊风,且助退热;钩藤、天竺黄清热熄风止痉(惊)。

加减:热盛加黄芩、黄连清热降火,除中上二焦之热;痰多加法半夏、紫苏子化痰祛邪;胃热内盛,食积有热,加鸡内金、砂仁、焦三仙等消食化积以利运化;邪有出路,热邪除从汗而解,还需通利二便,故加淡竹叶、滑石利小便,熟大黄通大便,使热邪得出。

1.2 热毒壅滞证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热痛,目不能开,咽喉疼痛不利,口舌干燥,舌红,苔白兼黄,脉滑数有力。

辨证: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热毒内盛。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小儿外感发热是指小儿因受风寒或外感病毒而出现发热症状,常见于春秋季节。

在中医传统治疗中,名老中医罗笑容是一个备受尊敬的医师,他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技巧。

下面,我们将从中医治疗的角度,介绍罗笑容医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

一、外感发热的病机分析在中医理论中,外感发热的病机主要是风寒、风热、风湿等外邪入侵人体。

风寒入侵引起的发热,多表现为寒战、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风热入侵引起的发热,则多表现为发热、口渴、咽痛、流涕等症状;风湿入侵引起的发热,则多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身体沉重等症状。

不同的外邪入侵所引起的发热症状有所不同,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二、治疗原则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罗笑容医师主张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根据患儿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发热类型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主要原则包括:1. 解表散寒,清热解毒:针对风寒、风热入侵引起的发热,应该解表散寒,清热解毒,帮助小儿排出体内的邪气,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

2. 调理脾胃,益气解表:外感发热时,小儿的脾胃功能常常受到影响,而脾胃是后天之本,对于养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罗笑容医师主张通过调理脾胃,益气解表,帮助小儿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减少发热的发作。

3. 中药治疗,辅以温和的针灸、按摩疗法:除了在内服方面进行治疗,罗笑容医师还主张在外治方面进行辅助治疗,如针灸、按摩等疗法,帮助小儿恢复正常的气血循环。

三、治疗要点根据罗笑容医师的临床经验,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要尽量避免小儿情绪剧烈波动,保持情绪稳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 控制室内温度,避免受凉:在室内适当控制温度,避免小儿受凉,有助于预防外感发热的加重。

3. 合理饮食,增强抵抗力:在饮食方面,应该保持小儿的饮食清淡,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营养摄入,有利于小儿增强抵抗力。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感冒和发烧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或气温变化大的时候。

中医药在治疗儿童感冒和发烧方面有着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中医对儿童感冒发烧的认识中医认为儿童感冒发烧是由于外邪入侵,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

外邪主要分为风寒、风热和风湿等类型,每种类型的感冒发烧有着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二、儿童感冒发烧的常见症状1. 风寒感冒发烧:表现为寒战、恶寒、鼻塞、流清涕、咳嗽等。

2. 风热感冒发烧:表现为发热、口渴、喉咙痛、咳嗽、黄痰等。

3. 风湿感冒发烧: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酸痛、流清鼻涕、咳嗽等。

三、中医药治疗方案1. 风寒感冒发烧的治疗方案:- 处方一:麻黄汤+桂枝汤麻黄汤可以祛除风寒,缓解咳嗽和鼻塞症状。

桂枝汤有助于散寒和恢复气血运行。

- 处方二:香菜葱姜汤+羌活胜湿汤香菜葱姜汤可温通经络,发汗解表。

羌活胜湿汤可以祛风湿和舒缓关节疼痛。

2. 风热感冒发烧的治疗方案:- 处方一:葛根芩连汤+银翘解毒汤葛根芩连汤有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的作用。

银翘解毒汤可以清热散结,缓解喉咙痛和咳嗽。

- 处方二:连翘败毒散+石膏汤连翘败毒散可以清热解毒,石膏汤有清热生津的效果,可用于缓解发热和口渴。

3. 风湿感冒发烧的治疗方案:- 处方一:川芎茶+石膏汤川芎茶有舒筋活血、祛风湿的作用,石膏汤可以清热解毒,缓解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

- 处方二:红花藿香正气散+破积散红花藿香正气散可以行气活血,缓解关节疼痛。

破积散可祛风湿、通络消肿。

四、儿童感冒发烧的中药疗程和注意事项1. 治疗疗程- 对于风寒感冒发烧,中药疗程通常为5-7天。

- 对于风热感冒发烧,中药疗程通常为7-10天。

- 对于风湿感冒发烧,中药疗程通常为10-14天。

注意:中药疗程需要根据患儿具体病情而定,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 注意事项- 儿童感冒发烧期间,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和油腻食品,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内治法经验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内治法经验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内治法经验⊙作者:赵淑景,王芳,周倩⊙编辑:杏林君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也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症。

小儿脏腑功能娇嫩,为纯阳之体,抗邪能力不足,热邪传变迅速,易致邪气枭张而致壮热,甚者可出现邪热内陷心包,或热极生风、肝风内动之危象。

中医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较好,现就中医内治法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中应用作一概述。

01病因病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小儿外感发热病因较为复杂,但不外内因、外因两端。

张秀华指出饮食劳倦、气血虚弱是小儿外感发热主要的内在原因,而在内因中特别重视“郁滞”,认为外感之邪、脾胃虚弱、饮食劳倦可郁遏卫阳、郁闭中气、阻止中焦,郁闭不通是发热的主要病机。

刘以敏指出小儿外感发热与温病的特点极为相似,有从外感邪、病性为热、发病迅速的特点,其发病与湿热之邪、食积密切相关。

魏建平认为,小儿形体脏腑娇嫩,卫外乏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感邪后易从火化而发热,以表证、热证、实证最为常见,养护失宜、脏腑功能失调、食积化热、热结肠壅、湿热痹阻、瘀血阻络、营卫失谐等因素,均可导致小儿发热迁延不愈。

02内治法中医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内治和外治两类。

外治法包括中药洗浴、中药灌肠、中药滴鼻、针灸、推拿等。

内治法主是依据中医理论辨证论之,立法处方,汤药内服。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调理气机法、宣肺解表法、消食导滞法、表里双解法、清热解毒法、卫气双解法、渗湿化热法、扶正去邪法、活血化瘀法等。

2.1 调理气机法小儿脏腑娇嫩,外感之邪与内生之热交织可导致肺气郁闭,气机郁滞,肺失宣降,肠失传导,形成壮热、咽痛、咳嗽、大便秘结等症。

治疗当从调理肺与大肠入手,宣肺透邪兼通腑泄热,调畅气机。

韩峥等以升降退热汤(连翘、薄荷、牛蒡子、桔梗、枳壳、僵蚕、生大黄、炙甘草)为基本方调气解表,治疗外感发热患者166例,结果全部患儿均退热。

2.2 宣肺解表法《幼科发挥》云“有外因者,如感冒风寒温湿之气而发热者,宜即发散之和解之,以除其热可也”。

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

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

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婴幼儿时期,宝宝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感发热的困扰。

中医护理在治疗婴幼儿外感发热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方法。

一、认识外感发热外感发热是指宝宝因感受外邪(如风寒、风热等)而引起的发热症状。

发热时,宝宝体温升高,通常伴有咳嗽、流鼻涕、咽痛等症状。

二、中医护理方法1.观察症状观察宝宝的发热程度、伴随症状以及精神状态。

轻度发热时,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可在家中进行护理;若发热程度较高,宝宝精神萎靡,应及时就医。

2.调整饮食发热期间,宝宝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少食油腻、辛辣食物。

可以给宝宝煮一些绿豆汤、红豆汤等,以利于退热。

3.中药治疗(1)风寒感冒:常用中药有生姜、大枣、防风、白芷等。

(2)风热感冒:常用中药有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

(3)积食发热:常用中药有焦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等。

4.中医外治法(1)按摩:家长可以给宝宝按摩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等,以缓解发热症状。

(2)艾灸:对于体质虚弱的宝宝,可以适当进行艾灸,增强抵抗力。

(3)拔罐:在医生指导下,对宝宝进行拔罐治疗,可起到退热的作用。

5.注意保暖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宝宝着凉。

适时给宝宝添加衣物,注意保暖。

6.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避免宝宝感染其他疾病。

三、预防措施2.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宝宝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3.避免接触传染源: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宝宝到公共场所的机会。

4.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宝宝的身体问题,及时治疗。

中医护理在治疗婴幼儿外感发热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家长朋友们要掌握这些护理方法,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护理过程中,如遇到宝宝病情加重或症状持续不缓解,请及时就医。

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是一件需要细心和耐心的事情。

宝宝一旦发烧,家长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紧张。

不过别担心,中医护理有很多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宝宝退烧。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小儿外感发热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通常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

发热是机体对某些病原体(如病菌、病毒等)的一种防御反应,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然而,如果发热不加控制,会导致体内能量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不良后果,对健康产生损害。

因此,对小儿外感发热应及时进行调理。

一、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基本法则。

中医认为,小儿外感发热的主要原因是风邪、暑邪、湿邪、寒邪等致病因素入侵体内,致使机体阳气不足、阴阳失调,从而引起发热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清热解毒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在清热解毒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选用一些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如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二、调和营卫法营卫失调是小儿外感发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营”主气血,“卫”主外邪,因此,如果“营卫”失调,易导致机体的防御系统失调,从而会导致感染发热。

针对这种情况,调和营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选用一些有益于调和营卫的中药,如黄芪、白术、人参等。

三、贯通阴阳法中医认为,阴阳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源泉。

当阴阳失衡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外感。

因此,对小儿外感发热,贯通阴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选用一些有助于贯通阴阳的中药,如黄连、黄柏、生地等。

四、中西医结合法针对小儿外感发热,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可以消除病因,调节机体防御系统,起到消炎、镇痛、退热作用。

西药治疗可快速控制体温上升,缓解症状,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中西药结合治疗可以达到快速控制发热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健康康复。

综上所述,小儿外感发热是一种常见疾病,应及时调理。

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清热解毒、调和营卫、贯通阴阳、中西医结合等方法。

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小儿外感发热的症状,缩短疾病的病程,降低疾病对小儿身体的影响,促进健康康复。

小儿外感高热的中医辨证施护

小儿外感高热的中医辨证施护

小儿外感高热的中医辨证施护小儿外感高热是指由于儿童感染外界病原体所引起的发热反应。

在中医看来,小儿外感高热属于“热病”范畴,常见的表现为发热、咳嗽、喉痛、鼻塞、流涕、全身乏力等症状。

针对这些症状,中医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护等角度进行分析,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一、病因小儿外感高热的病因多为外感病毒感染,比如风热、风寒、暑湿等。

其中风热感冒以及水痘、麻疹、腮腺炎等常见病毒感染一般病情较轻,但是也有特别严重的情况,例如SARS病毒、流感病毒等。

二、病机小儿外感高热的病机与中医的“气郁血瘀”及“风热毒邪”等有关,具体表现为气血运行不畅,毒邪侵犯肺胃和经络,导致发热、咳嗽、喉痛等症状。

三、辨证经过病因和病机的分析,中医医师就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护。

1. 风寒感冒证风寒感冒证是由寒邪和风邪所致,引起的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患者常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喉咙疼痛等。

中医治疗以解表散寒为主,可以饮用姜汤、麻黄汤、荆防败毒散等温阳散寒剂。

2. 风热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是由风热邪气所致,引起症状包括鼻塞、喉咙疼痛、流涕、咳嗽等,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可以饮用银翘解毒片、薏苡仁粉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

3. 外伤证外伤证通常是指儿童身体受伤,由于外感而导致的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中医治疗以活血止痛为主,可以饮用桂枝汤、逍遥丸等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药物。

4. 伤寒证伤寒证是由於体内蓄热而引起的高热、脉乱、口干舌燥、头向前俯等。

中医治疗以清热降温为主,可饮用清热解毒汤、银翘散等药物。

四、施护在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之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保持室内通风,注意室内卫生,增强小儿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对于已经发生的小儿外感高热,可以采取以下施护措施。

1. 喝汤水儿童患外感高热后,应多喝温热的汤水,如小米粥、菜汤等,有助于降服体内热量,也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增强身体抵抗力。

2. 适当休息患儿感染外界病原体后,机体会出现疲劳感,在此时候,保持适当的休息非常重要。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引言:小儿外感发热是指由于引起感冒、咳嗽、喉咙痛等症状的病毒、细菌等外来病原体入侵引起的发热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外感发热是由于风寒、风热等致病因素侵袭造成的。

名老中医罗笑容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以下将介绍其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

一、辨证施治:罗笑容认为,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要根据小儿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小儿的舌苔、舌质、脉象等特征进行辨证,确定发病机理;然后根据不同的辨证进行施治。

1. 风温热盛证:该证表现为小儿热量高,全身出现红斑,烦躁不安,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此时,可以给小儿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黄连、连翘等,以解除热毒。

同时可用疏风散寒的中药,如薄荷、荆芥等,以祛风散寒,缓解症状。

二、穴位按摩:除了中药治疗,罗笑容还主张通过按摩小儿的穴位来缓解症状。

1. 肺俞穴按摩:肺俞穴位于小儿背部的第二胸椎棘突下方,用力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宣肺降火的作用,缓解小儿的发热症状。

2. 肺经跌打:在小儿发热时,可以轻轻地用手掌拍打小儿的肺经,从大肠经开始,经过手太阴肺经整个走向,有助于排除湿热,缓解咳嗽等症状。

3. 足厥阴肝经按摩:足厥阴肝经从大拇趾开始,向上经过足趾各个关节,按摩此经可以疏肝解郁,缓解小儿的烦躁和不安症状。

三、日常护理:除了药物治疗和穴位按摩外,罗笑容还强调对小儿进行日常护理。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滋生,减少小儿感染风寒、风热等病原体的几率。

2. 保持室温适宜:保持室温适宜可以让小儿感到舒适,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3. 多喝水:发热时,小儿容易出汗,容易脱水,因此要给小儿多喝水,补充水分。

结语:名老中医罗笑容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经验丰富,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辨证施治、穴位按摩和日常护理。

通过对小儿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通过按摩相关穴位,缓解症状;同时重视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温适宜、多喝水等。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外感发热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常见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症状。

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由风寒、风热、风湿等外邪入侵人体所致,治疗应当以药物为主,并配合适当的中医护理,以促进病情恢复。

1.饮食调理:在发热期间,宜多饮用温开水以促进排汗,帮助体温调节。

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可以适量摄入温补性食物,如鸡汤、煲汤等,有助于补充体力。

2.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因过度封闭而使病情加重。

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保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

3.中药熏蒸: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材,如薄荷、百部、苍术等,熬制成药浴水,进行蒸泡或蒸汽熏蒸,有助于清热解毒,缓解症状。

4.中医按摩:可采用推拿手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促进排汗和体内湿气的排除。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大椎等。

5.中药浸泡:将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的中药材,如板蓝根、金银花等,加入温水中浸泡,然后用来洗澡。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药物成分进入体内,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6.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叶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热熏,有助于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正气的恢复,从而改善发热症状。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方法主要以清热解毒为主,通过药物的治疗和上述护理措施的配合,可以加速体内湿气的排出,促进病情的康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物和进行中医护理时,应根据个人体质,结合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的使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方法是针对轻度病情和较为平稳的患者而言,对于严重感染或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最后,强调预防胜过治疗,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是最好的护理方法。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小儿外感发热是指小儿因感受外邪而出现发热症状,通常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在中医中,外感发热被认为是由外邪侵袭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容易转变成其他严重的疾病。

而名老中医罗笑容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的治疗方法独具特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

一、辨证施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首先注重辨证施治,根据小儿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详细辨别病情的表里虚实。

以寒热虚实为主要辨证依据,确定感受的外邪属性和病变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出治疗方案。

对于表里虚实有不同类型的外感发热,罗笑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实热较重者,可运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合针灸或艾灸等治疗方法。

而对于虚寒较重者,罗笑容则可以采用温中散寒的中药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对小儿的调理,促进体内阳气的恢复。

二、中药调理中药是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以对小儿外感发热进行综合调理,促进病情的康复。

在运用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罗笑容会根据小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采用中草药煎煮或颗粒剂的方式进行服用。

在用药方面,罗笑容非常重视中药的药性和相克相宜的配伍原则,深谙中医药的精髓。

他灵活运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散寒温阳等功效的中药,根据小儿的具体病情进行搭配,使药物的疗效充分发挥出来。

三、针灸疗法除了中药调理外,罗笑容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还会采用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独特治疗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罗笑容通常会选择一些适合小儿的穴位进行针灸或艾灸。

一般会针刺一些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的穴位,或者采用灸法进行温暖祛寒的治疗。

通过针灸疗法可以促进小儿体内的气血畅通,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外邪的能力。

四、膳食调理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罗笑容还会对小儿的饮食进行合理调理。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

中医认为,小儿的体质尚未发展成熟,其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病毒等威胁。

因此,小儿发热时,不仅需要及时治疗,还需要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预防反复发病。

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罗笑容,多年来我一直在辅导家长如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我认为,中医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细节方面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儿外感发热的病因。

中医认为,小儿外感发热主要由外邪入侵所致,外邪包括风、寒、湿、热等四种,其中风邪最容易影响小儿。

此外,小儿发热也可能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因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驱邪,二是调理脾胃。

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食疗等。

其中,我推荐采用中药疗法结合食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下面介绍我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面的经验:一、中药配方小儿外感发热具有很多症状,如咳嗽、鼻塞、打喷嚏、浑身不舒服等。

因此,在配方中需要考虑多种症状,并进行综合调配。

我常用的配方包括桑叶、银花、菊花、甘草、生姜、黄连、石膏、枇杷叶等,具有发散风热、清热解毒、宣肺散寒等功效。

在调配中药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一是调配时需要按照小儿的体质和病情进行合理的搭配。

二是药物煮制时需要掌握火候,不可过急或过慢。

三是在服用中药时,需要掌握用药规律,如服药时间、药量等。

二、食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也需要通过食疗来辅助调理身体。

我建议在平时的饮食中可多吃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花菜、海带、绿豆、西瓜等。

同时需要控制小儿饮食中的辛辣、油腻等食物,以防止加重肠胃的负担。

此外,在小儿外感发热期间,病人的食量可能会有所减少,为了避免营养不良,需要适量补充一些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蛋白质等。

三、贴敷法小儿外感发热时,有时还伴随有身体不适、脱水等症状。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患病程度轻重的重要指标。

对于小儿外感发热,我采用“清热解毒”、“治本”、“防后”三个方面综合治疗,总结出一套有效的中医治疗经验。

一、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首要方略。

针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清热解毒。

1. 中药方剂:小儿感冒多以风寒证与风热证为主,对于风热证可采用麻黄汤加茅根芒硝;对于风寒证则可采用桂枝汤加附子理中汤。

此外,小儿肺热证可采用麦门冬汤加知母饮,体质虚寒者可选用六君子汤或四神汤。

2. 单味药物:常用石膏、知母、连翘、金银花、薄荷等解毒清热药。

其中石膏清热解毒效果较为突出,能够不仅凉血降火,还能清热解毒。

二、治本治本是指针对小儿体质或发病原因采用中医治疗,根除病根,从而达到疗效稳固、不易反复的目的。

1. 肤质敏感:小儿体质弱,皮肤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经常采用中草药“虎杖、连翘、荆芥、蒲公英、柴胡、黄芩”煎剂外敷于肌肤,帮助小儿体表散发寒气、增强皮肤防御。

2. 肾气不足:小儿脾肾功能尚未充分发育,体质虚弱的患儿容易出现体内淀粉质代谢不良,导致肾气不足。

对于这种情况,我采用男性人参益母草汤加灵芝、茯苓汤的方剂调理患儿体质,帮助其根治病根。

三、防后预防小儿外感发热的反复发生是治疗的关键之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系统免疫:免疫功能差易导致小儿体内病毒和细菌反复感染,因此应该充分加强小儿的体育锻炼和饮食,增强小儿体内的免疫力。

2. 保持清洁:多注意小儿的卫生习惯,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这样即可以预防小儿外感发热的感染,也可以降低病菌的传播。

3. 防寒保暖:小儿体内自身调节功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敏感。

对于气温较低的季节,应注意给小儿及时衣裳保暖。

以上就是我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介绍。

最后也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孩子发烧时,应尽早咨询及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以避免强制用药、错误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经络调理方法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经络调理方法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经络调理方法感冒和发烧是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经络调理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经络调理方法。

一、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认为,感冒和发烧是由于外邪入侵体内,导致人体经络堵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因此,通过调理经络,可以达到疏通气血、解表散寒、清热败毒的效果,从而缓解儿童感冒发烧症状。

二、中医经络调理方法1.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刺激经络,疏通气血,促进体内的循环。

对于儿童感冒发烧,可以按摩气海穴、风池穴、合谷穴等经络上的穴位。

具体操作方式是用双拇指适度施加适中力量按摩穴位,每次持续约1-2分钟。

2. 灸法灸法是一种通过燃烧艾草或中药制剂放置在穴位上的疗法。

对于儿童感冒发烧,可以选择适宜的穴位进行灸治。

常用的穴位有肺经中的太渊穴、大椎穴等。

灸治时要注意调整火候和灸治时间,避免对儿童造成烫伤。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运用手法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儿童感冒发烧,可以采用轻柔、舒缓的按摩手法,对背部、胸口、腹部进行推拿按摩,促进经络通畅,增加气血流动。

4.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将煎好的中药液用于熏洗身体,通过药性的渗透作用刺激经络,促进康复。

对于儿童感冒发烧,可以将适宜的中药煎煮后,将药液倒入盆中,让儿童将手、脚浸泡于中药煎液中,注意水温适中,不宜过热。

5. 食疗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通过食疗调理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对于儿童感冒发烧,可以适量摄入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如绿豆汤、藕片煮水、菊花茶等。

三、注意事项1. 条件适宜:中医经络调理方法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儿童感冒发烧,但对于严重病情或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需要立即就医,请专业医生指导。

2. 个人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对中医经络调理方法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安全注意:在进行中医经络调理方法时,要注意环境的安全和卫生,避免外界感染。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小儿外感发热是指儿童因感受外界病因(如寒湿、病毒感染等)而引起的发热症状。

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名老中医罗笑容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将传统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发热类型采用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罗笑容医生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

罗笑容医生强调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他认为小儿外感发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每种病因所产生的发热类型和病机也不尽相同。

对于外感寒湿所致的发热,罗医生一般会采用温中祛寒的方法,如使用温热药物,如生姜、大蒜等,以及适当增加室内温度,加强保暖措施。

而对于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则会较重视清热解毒,以中药饮片如连翘、金银花等为主要药物,辅以中药颗粒等。

罗笑容医生注重舒缓小儿的症状。

他认为发热是机体对外界病因的一种防御反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排出病邪。

在治疗发热的过程中,罗医生一般不会过度追求降温,而是注重舒缓小儿的不适感。

他会推荐家长给孩子多喝水、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他还会给家长一些辅助措施,如使用湿毛巾轻拍患儿的额头、胸部和小腿等,以降低发热时的烦躁和不适感。

罗笑容医生还注重预防和调理。

他认为小儿外感发热常常是由于免疫力低下或体质虚弱所致。

他在治疗过程中还会注重调理小儿的体质,提高其免疫力。

他一般会推荐家长给孩子多做运动,增强体质,同时使用中药辨证治疗,调理小儿的脾胃功能,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

他还会给家长一些建议,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等,预防小儿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

罗笑容医生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得益于其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临床经验。

他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发热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他也注重舒缓小儿的症状,提高其体质,预防和调理,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相结合的目的。

这些经验对于临床医生和家长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中医儿科发热外治法十则

中医儿科发热外治法十则

中医儿科发热外治法十则以下十种发热外治法可以作为辅助疗法配合其他治法同用,综合发挥疗效;也可为服药困难的小儿单独使用。

1.老生姜适量,煮水泡脚。

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以水没至脚踝以上为宜,至全身微汗出为止。

2.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将青蒿、白薇等煮沸后过滤,待药汁温度适宜时温洗患儿全身,洗后穿衣盖被片刻,令微汗出。

3.将麻黄、金银花、山豆根、细辛、薄荷、冰片、甘草等诸药超微粉碎,加适量米醋调成糊状敷脐窝,外用有塑料内衬的胶布固定,每6小时换药1次。

用于外感发热、食滞发热。

4.雄黄、栀子、大黄各等分,共为细末,以蛋清调糊,外敷膻中、中脘、神阙,每12小时换药一次。

用于食滞发热。

5.薄荷30g,大黄、当归、赤芍、甘草各15g,炒僵蚕6g。

将上药加入麻油,文火煎熬,勿令烧焦,滤去药渣,留取药油,加入黄丹、六一散收膏即成。

取药膏摊涂于油纸上,敷贴于胸口胃脘处,盖以纱布,胶布固定。

每日换1次,连续2-3天。

主治风热表证,亦用于热病初起。

6.银花、连翘、甘草、荆芥穗各12g,桔梗、淡豆豉、薄荷、牛蒡子、淡竹叶各9g。

将上药加入麻油,文火煮熬,滤渣取药油,加入黄丹,用桃树枝搅匀,收膏装瓶备用。

取药膏摊涂于油纸上,敷贴于天突穴及人迎穴两侧,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

用于风热感冒及扁桃体炎、急性咽炎。

7.青蒿150g,荆芥30g,薄荷30g,柴胡120g,大青叶100g,藿香50g。

将上药加水5000ml,煎煮沸10分钟,过滤去渣,用药液先反复擦洗患儿,等药液温度38℃-40℃时,让患儿洗浴20分钟,每日1次。

用于小儿外感发热。

8.麻黄、桂枝、细辛、陈艾、菖蒲、紫苏、荆芥、青蒿、寒水石各15-30g,加姜、葱熬水,温洗15分钟,每日1次。

适用于外感发热。

9.中药直肠给药(1)栓剂:以水牛角、柴胡、白鲜皮制成退热栓剂,用时塞肛。

治疗小儿风热外感发热。

(2)灌肠法:将中药银花、柴胡、黄芩、连翘、荆芥、大青叶、菊花各适量,水煎沸20分钟,取汁备用。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热是家长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小儿发热常常让家长们感到担忧和焦虑,而中医在治疗小儿发热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中医认为,小儿发热的原因主要有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邪气的侵袭,内伤则可能是由于饮食不节、积食、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所致。

对于外感发热,如风邪侵袭引起的发热,常常伴有恶风、鼻塞、流涕等症状。

此时,中医会采用疏风解表的方法进行治疗。

比如,可以使用中药方剂银翘散,其中金银花、连翘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

如果是寒邪侵袭导致的发热,孩子会出现恶寒、无汗、头痛等表现。

治疗时则会选用麻黄汤之类的方剂,以发汗解表、散寒退热。

对于内伤发热,比如积食引起的发热,孩子多有食欲不振、口臭、腹胀、便秘等症状。

中医治疗会侧重于消食导滞,常用的方剂有保和丸。

通过消除积食,使体内的气机通畅,从而达到退热的目的。

除了中药方剂,中医还有许多其他的治疗方法。

推拿按摩是一种深受家长和孩子欢迎的治疗方式。

对于发热的小儿,可以通过清天河水、推六腑等手法来清热泻火。

清天河水是用食指和中指从孩子手腕的横纹推向肘部的横纹,推六腑则是用食指和中指从孩子肘部的尺侧推向腕部。

这些推拿手法操作简单,家长们经过学习也可以在家中为孩子进行。

针灸也是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小儿对针灸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一般较少使用。

不过,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高热不退,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操作,针灸也能发挥很好的退热作用。

在饮食方面,中医也有相应的调理建议。

发热期间,孩子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

可以给孩子多喝一些温水,以补充发热时丢失的水分。

同时,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热作用的食物,如绿豆汤、西瓜汁等。

中药敷贴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将具有清热、解毒、退热作用的中药制成敷贴,贴敷在孩子的穴位上,如涌泉穴、大椎穴等,通过药物的渗透和穴位的刺激来达到退热的效果。

小儿感冒小儿外感病通治方

小儿感冒小儿外感病通治方

小儿感冒小儿外感病通治方(独孤园丁)据《石室秘录》所载,小儿外感,或伤风伤寒,或咳嗽,或发热,或不发热,或头痛,或鼻塞,或痰多,或惊悸,或角弓反张,皆以此方通治之,无不神效。

方用:柴胡七分,甘草三分,桔梗五分,半夏三分,黄芩三分,白芍二钱,白术二钱,当归五分,陈皮二分,茯苓五分,水煎服。

头痛,加蔓荆子三分;心痛手不可按者,乃实火也,加栀子一钱;按之不痛者,乃虚火也,加甘草八分、贯众五分、广木香三分、乳香一分;胁痛者,加芍药三钱;腹痛者,以手按之,手按而疼甚者,乃食也,加大黄一钱,按之而不痛者,乃寒也,非食也,加肉桂三分、干姜三分;有汗出不止者,加桑叶一片;眼痛而红肿者,乃火也,加黄连三分、白蒺藜一分;喉痛者,加山豆根三分。

对此方的理解:此方虽冠士铎之名,实乃青主所制,书中谓岐天师是也,其中故事曲折,不再赘述。

小儿的界定,女儿应该在7岁以下,男儿应该在8岁以下,符合《内经》生长第一周期之数。

方中剂量转换:一钱约为3克,一分约为0.3克。

方解:此方由五方简化组成。

柴、芩、夏、草--治少阳(小柴胡汤)。

桔、草--治少阴(甘桔汤)。

术、苓、草--治太阴(四君子汤)。

归、芍、草--治厥阴(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夏、陈、苓、草--二陈汤,化痰湿,防止邪与痰互结,变生它证。

小儿稚嫩,十病九虚,实者占一,故药宜补为先。

观方之组成,六经中治了四经,并有二陈汤辅之,可谓尽善尽美,然为何外感不治太阳?邪若在太阳,四经已治,断邪进路,不会深入为患,而四经治,正气得足,可驱太阳之邪外出,太阳经即可自解。

此外,众多因素,致当今小儿体质较差,而邪遛太阳时间短,一但感冒,在施治时,往往已传它经,如果仅治太阳,则为时晚矣,故需多经同治,御邪以外。

况且,当今时空(1984年-2044年)为风火行令,故邪感太阳之时,必感少阳,或兼感厥阴,故青主(360年前,亦生活在风火行令之时)以圣人之慧眼,观邪之来路,治少阳、厥阴为主,兼治太阴、少阴而解太阳,邪无乃而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小儿外感发热临证变通的四种治法
发表时间:2011-07-21T15:26:43.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6期供稿作者:银黎源
[导读] 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筋脉未盛,风木易动。

银黎源(西充县中医医院儿科四川西充 637200)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6-0380-02
【摘要】由于小儿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故在外感发热证治中更应随证变通提高疗效。

本文总结出:疏表宜辛温辛凉并用;解表尚须清里;解热常佐平肝;解热务必照顾脾胃四种随证治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儿科外感发热治法
小儿外感发热为临床常见病,其证治大法虽与成人相同,但由于小儿独有的生理病理特点,故其具体应用又与成人不尽一致。

临床施治中必须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性,随证变通,方能达到预期疗效。

否则,不但影响疗效,而且每易酿成变证、坏证。

兹就临床点滴体会琐谈于下。

1 小儿“易寒易热”,疏表宜辛温辛凉并用
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

外感热病初期,往往寒热互见,或寒从热化;或寒为热束,临床上单纯风寒或风热较为少见。

治疗上如单一辛温,往往汗出热退,汗后热又复还,甚至汗出热反炽盛;单一辛凉,往往汗出不透,邪不畅达,热势难以消退。

而辛温辛凉并用,表邪透达,热势消减而不复还,自能风寒风热两解,且无留邪助热之患。

应用时又当权衡寒热轻重,灵活掌握。

例一,袁XX,女,3岁。

2009年3月7日初诊。

恶寒发热(39.2℃),头身痛,汗出不畅,鼻塞清涕,咽痛微咳,口干,苔薄白,舌尖红,脉浮数,风关指纹浮露色红。

乃风邪束表,寒热互见。

治以疏风解表,辛温辛凉并用,风寒风热两解。

处方:银花5 g、连翘6 g、荆芥4 g、羌活4 g、桑叶3 g、桔梗4 g、薄荷6 g、大力子6 g、僵蚕4 g、甘草3 g。

一剂后汗出畅,热势退,咽痛减。

上方去荆芥,羌活加板兰根12克、射干6克,续服二剂痊愈。

2 小儿“纯阳之体”,解表尚须清里
小儿“纯阳之体”,“阳常有余”,机体反应敏捷,感外邪后易从热化火,传变甚速,往往表邪未罢,里热已炽,卫气同病,营卫合邪。

单纯解表则里热易盛,单纯清里则表邪滞留,故表里双解为最宜,邪热表里分而泄之。

临床表明:解表药合生石膏,退热速度明显加快;合板兰根,蒲公英清热解毒药或丹皮、生地清热凉血药,可巩固其解热效果。

如表邪入里,结于肠胃,见日晡潮热腹满,可加大黄通腑泻热;如表邪入里下移膀胱,小便短赤,宜佐六一散利尿清热。

意在使邪多一出路,加快退热速度。

例二:李XX,男,6岁。

2007年9月16日初诊。

恶寒发热,咽喉部肿痛2 天,服银翘散二剂热不退痛未减。

二诊:发热(39.8℃)汗出,恶风鼻塞,双侧扁桃体中度肿大,烦渴,大便三日未行,尿短赤,胎根黄燥,脉浮大而数。

乃表邪未尽,里热已炽。

治以银翘白虎汤加生大黄,表里双解,疏风解毒,通腑泻热。

一剂后,表证已罢,大便泻下4次,体温降至38.2℃,去大黄续服二剂,热退身凉,扁桃体肿消,仍轻度充血,改用银翘马勃散加丹皮,生地,二剂后诸证向安。

3 小儿“肝常有余”,解热常佐平肝
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筋脉未盛,风木易动。

感外邪后极易化火引动肝风,风火相煽,气机逆乱,扰乱神明,横窜经络。

轻者手足躁扰,心烦不宁,项强瘛;重者惊厥昏迷。

即是表证阶段,热势稍高亦可引起肝风之证。

其治不能局限于解热,务必及早佐入凉肝息风之品,如菊花、蝉蜕、钩藤、地龙、僵蚕等。

两者相互协同,一可提高解热功效,二可以及时截断病势从高热向肝风方面发展,以防患于未然。

例三:张XX,女,3岁。

2006年8月19日就诊。

一天前受凉后发热咽痛,家长给服小儿退热片,汗出后反而热势升高(39.6℃),并见烦躁不宁,摇头伸舌手足扰动,苔根黄,舌边红,脉弦数,指纹青紫直达气关。

乃外感风热,过汗邪热炽盛,肝风欲动。

急以银翘白虎汤加蝉蜕、僵蚕、地龙、钩藤,疏风解热,平肝息风,一剂后热渐退(38.2℃)肝风诸证消失,续进二剂而安。

4 小儿“脾常不足”,解热务必照顾俾胃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节,多脾胃不运,饮食内伤。

外感发热,复伤脾胃,邪热积滞,内外相合,热势缠绵难解,午后夜间尤甚,并见纳呆腹满,嗳腐吞酸,手足心烫等。

单一解热,热势难却,更伤脾胃,变端丛生。

治宜处处顾及脾胃,解热以银花、连翘、蒲公英、生石膏辛寒甘寒为宜,慎用芩连苦寒直折,免伤脾胃;脾虚湿阻者多以茯苓、扁豆、太子参、苡仁甘淡健脾祛湿;夹滞者:偏于上宜神曲、麦芽、谷芽消食和胃,偏于下宜槟榔、莱菔、枳实导滞泻热。

但中病即止,切勿过量伤胃。

例四:谢XX,女,8岁。

2009年9月26日初诊,发热(38.0—39.5℃),脘痞4天,用清热解毒及青霉素不效。

二诊:发热午后尤甚(39.8℃),无汗而烦,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溏而不爽,尿黄,苔黄垢腻,脉濡数。

问其病史,患儿脾胃素弱,五天前伤及饮食后复感外邪,邪热积滞,内外相合,缠绵不去。

治宜清解邪热,消食导滞并重。

处方:银花20 g、连翘8 g、青蒿8 g、薄荷8 g、蒲公英20g、苡仁12 g、滑石20 g、生麦芽8 g、槟榔8 g、枳实6 g、甘草3 g,连服二剂,大便畅行,热势退至37.8℃,去槟榔、枳实加太子参12 g、茯苓10 g,续进三剂,诸证告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