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聋校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课文《雨天》说课稿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课文《雨天》说课稿滨海县特殊教育学校尹祝琴老师一、说教材《雨天》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中的第七课。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下雨天,明明打伞送小苇回家,小祥把伞借给文文,自己冒雨回家的事,表现了明明和小祥助人为乐的精神。
通过这篇课文,教育学生向明明和小祥学习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同学。
这一单元的课文教学是在前面学习了复杂的句子和简单的课文基础上进行的,内容简短,层次条理清楚,语言浅显易懂,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能为今后学习给自然段的分层打下基础。
根据聋校语文教学大纲对四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表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体会明明和小祥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目标是:1、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教育学生学习明明和小祥助人为乐的精神。
3、能正确、流畅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为了更好地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具:大字课文、挂图、录像、视频展示仪。
二、说教法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特点,教学时,我将运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观察、讲读、表演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一种基本理念。
聋哑学生因为耳聋的缺陷,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阅读文字材料间接得到的,因此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准备让学生用“看看、读读、想想、说说、演演”的方法学习本课。
四、说教学程序a)激发兴趣,揭示课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开发学生内动力的一把钥匙。
有了兴趣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促进其主动地学习。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课前录制的):天空中下着磅砣大雨,学校的走廊里站着好多个学生,他们有的带着雨具正准备离开,有的没带雨具,样子很焦急。
聋校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聋校说课稿聋校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聋校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聋校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学情本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思想品德第二册的第5课。
本课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有哪些内容,应注意什么,该怎么做,最后点出主题“爱清洁,讲卫生”。
课后有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图片比一比,看谁做得对,进行行为上的判断。
所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新生。
由于缺陷的影响,聋生的语言发展相当缓慢,一年级聋生的语言能力相当于二三岁的幼儿的语言,正处于正常儿童的吚呀学语的起步阶段,手语也正学习中,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几乎没有对问题的分析力,但肢体语言丰富;具有日常生活中洗漱的经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我对教材的理解,将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体会到讲究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及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2、知道表现个人卫生的各种良好习惯。
3、掌握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的正确方法。
(重点)4、增强日常生活中讲究个人卫生的意识。
(难点)三、说教学教法聋儿语言发展的局限性,使课堂的交流难于互动,呈现出一面倒的现象,需要老师的大量引导。
但聋生的肢体语言丰富,这是他们的优势。
因此,本课在设计上,采用大量的演示,学生动,老师动,通过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从中掌握所学的内容。
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采用直观的图片观察,是聋生理解、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第一部分:看一看,说一说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一个干净的小孩子,一个脏小孩子),并提出问题,喜欢和哪位小朋友一起玩?再让学生自我评价:今天自己整洁吗?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生能体会到大家都不喜欢和脏小孩一起玩,喜欢和干净的孩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讲究卫生的重要性。
图片观察,适合低年级聋生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引入课文内容。
二年级聋校语文教案
二年级聋校语文教案【1】二年级聋校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看图学词、看图学句和基础训练三部分组成。
全册共20 课,其中看图学句8 课,看图学句12 课。
课文内容有反有反映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继承革命传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勤俭节约、拾金不昧、争做好学生的,注意从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课文内容大多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只有少数内容要借助图片或电教片的直观形象才能认识。
课文语言文字浅显常用,便于学生仿说,有利于培养、巩固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
全册分5 个单元,每个单元4 篇课文,按照图片穴刺学句看图学句---------------- 看图学句的结构进行安排,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一个基础训练。
前后课文之间基本上根据内容深浅,篇幅长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编排。
课文全文注音,便于学生阅读。
生字都在田字格中写出范字,便于学生仿写。
本册安排了150 多道课后练习题,每课的练习题基本上反映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
基础训练共50 到题。
在这些练习题中除少量内容是拼音练习外,其余都是字、词、句的练习,体现了识字、学词、学句是这学期的重点,而三者之间又在逐步加重着句的分量。
本次安排了100 多幅彩色插图,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说话、写话训练提供凭借,这是耳聋学生学习语文的特殊需要,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
课本后面附有生字表、偏旁名称表,供复习之用。
二、教学要求1、巩固汉语拼音,提高鼻韵母、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发音技巧。
继续学习拼读音节,能熟练的、正确的读出音节,学会本册新出现的音节。
2、学会242 个生字及本册出现的新词语,能默写大部分词语。
认识常见的偏旁,学习区别形近字。
3、能正确、清晰、熟练的打指语,能看懂学过的手指语;能看(听)语速较慢、口形较明显的词语和句子。
4、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地运用学过的部分词语。
聋校《认识几分之一》磨课评议会
《认识几分之一》课后评议会时间:2013年11月9日下午3:300参加人员:冯现田刘焕彩贺德全张富荣杨同章孟德虹胡永海贾文静李兰田刘福生王玉玲刘思江吕丽梅主持人:张富荣整理人:张富荣讨论内容:针对贺德全老师《认识几分之一》课堂教学,研讨观课点中发现的优缺点,继续探讨在特教学校“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学中,有哪些有效的数学活动,可以激发残疾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多维参与,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2.如何把聋校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变成思维活跃、缺陷补偿的课堂,也就是如何达成生动、深刻、学生喜欢的课堂。
会议纪实:2013年11月3日,贺德全老师为我们展示执教了《认识几分之一》课堂教学,我们全组的老师进行了现场听课,观摩。
在观课时,各位老师根据本组统一确立的观课纬度,进行了分工观课,课后全组老师又针对课堂实录,围绕观课维度进行了认真讨论,现就要点总结如下。
从学生参与角度,观察学生参与积极性以及发言的次数。
在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大胆发言,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说说做做等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交流时间,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掌握。
从教学目标的达成角度,观察老师对教材,学生,以及课堂教学环节把握及情况处理能力。
联系实际分东西,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为学习新课打下“平均分的”的基础。
感受新知环节,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说一说,分一分,折一折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既有学生的积极探索,又有老师的精彩总结点评,总之贺老师的这节课,很好的达成了知识、情感的教学目标。
从时间角度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节课课堂设计思路清晰,时间分配恰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训练,说说,做做等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的引导点拨及时恰当,是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值得大家学习。
聋校语文第十册第7课《立交桥美极了》教案
7立交桥美极了教学内容:学习十一个生字和新词,正确理解课文句子意思。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和新词。
会用“参观”“没有……也没有”造句。
2、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立交桥的宏伟、美丽。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会背诵和默写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4、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会用“参观”“没有……也没有”造句。
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立交桥的宏伟、美丽。
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观察法、演示法教具准备:挂图放大课文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和新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看过立交桥吗?(让学生讨论)这一课我们就带大家去看看北京的立交桥。
板书:7 立交桥美极了二、新授。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查字典,把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写在括号里。
陪()碍()翱翔()悬()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用笔画下来。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4、板书生字词:péi bài zào xíng xīn yǐng jiāo chāzǔài陪伴造型新颖交叉阻碍rào quān áo xiáng dìtǎn túàn xuán guàtiān jì绕圈翱翔地毯图案悬挂天际5、指导学生读词语。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齐读。
(3)让学生自由读。
(4)指名读。
6、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陪——陪伴。
(结合课文理解)型——造型。
创造出来的物体形象。
课文中指创造出来的立交桥的形象。
颖——新颖。
新而别致。
(结合课文理解)叉——交叉路口。
(图示讲解)几个方向不同治的马路互相穿过的地方。
碍——阻碍的意思。
浅谈聋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武汉市第二聋校 潘舟茵
浅谈聋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武汉市第二聋校潘舟茵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聋生听觉有障碍,在理解事物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给作文教学增加了难度,每一次作文,老师都要先根据训练目的设计出有利于聋生发挥的题目,提出要求,并加以指导,但由于聋生的作文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作文的批改及课堂评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通过有效的批改和评讲,那么对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作文批改作文批改既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和深入,又是讲评的基础,是提高聋生作文的重要手段。
通过批改使聋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点,得到启发和鼓励,明确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知道怎样纠正。
“批”和“改”是两种方法。
“批”是下批语,对学生作文的优缺点作分析、说明、评定。
“改”是修改,一般分增、删、调、改四种形式。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句俗语点明了“改”对产生“好文章”的重要作用。
而这“好文章”归谁“改”呢?聋生作文的批改可以把每次的作文一半先由由老师全批全改,为聋生树样子,及时掌握聋生的写作情况便于评讲,还有一半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教聋生方法,指导聋生、组织聋生自己批改,老师再总结评讲。
(一)教师批改作文每批改一篇作文坚持“三过目”即每篇作文都要看三遍。
第一遍浏览一下,剔出错别字,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对作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二遍再阅一次,精批细改,写好眉批;第三遍一目十行,确定评价的基调,再构思一针见血的总批。
在写批语时要坚持几点原则:1.批语针对性要强。
文体不同,写法各异,“批”时要有针对性。
既要体现各自不同的要求,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提出具体、中肯的意见,使聋生生有所遵循,知道今后向哪方面努力。
切忌那种不看对象,蜻蜓点水式地一阅,泛泛批上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对聋生不会有任何帮助。
同时,聋生的写作水平、能力是有个体差异的,老师在下批语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写作个性。
2.批语要富有启发性。
老师的批语要多用设问的方式,针对文章中的问题,给予聋生一定的信息暗示,或启发学生自己修改,加深认识,或触动学生思想的弦,引导他们深入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丰富的素材,体味人生,书写感悟。
特殊学校语文评课稿:《小朋友,擦桌子》
特殊学校语文评课稿:《小朋友,擦桌子》特殊学校语文评课稿:《小朋友,擦桌子》这堂是由我们学校X老师上的一节语文课,本课属于日常生活自理的一个内容,贴近我们特殊学校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符合我们学校学生的目前所处的状态。
X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对于课堂的把握能力很强。
X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一、用一幅图画展示来导入:小朋友,擦桌子。
二、初步认识新词(桌子椅子):教师通过幻灯片上桌子的图案来引导学生,并用自己做的卡片上写着桌子椅子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让学生初步认识桌子这个词。
三、认一认,读一读:通过看图片学生自己来认识新词并指导学生开口读一读。
四、找一找:通过在图片上很多物品中能正确的找到"桌子、椅子"。
五、物品的匹配:通过连一连(图片和实物来让学生进行匹配)六、教授新字(子)七、布置作业在课堂上,X老师以她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语文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对于特殊学校的特殊学生来说这节课教学的内容还是很丰富很充足的,比如从对生字词的认识—生字的读法—生字的写法。
X老师对于内容的教授上还是把握的很好的,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做铺垫,让学生能较好的接受。
二、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
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营造情景的特色。
在教学中,教师就利用图片和多媒体的一些效果,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课堂气氛中,诱发了学生美好的想象,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因而在朗读时也读得投入,读得优美。
优美的课件设计深深的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这节课的学习不正是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好奇心的有利时机吗?三、善于用眼神来交流,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是有异常的行为时,她不用过多的语言来说明教育,而是善于用她的眼睛来传递她所要表达的内容,别觉得我们的学生虽然是特殊学生就代表他们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也是很聪明的,有时只要齐老师一个眼神就乖乖的坐好了。
特殊学校手语课评课稿
特殊学校手语课评课稿
老师一边打着手语一边说:“你好,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
学生跟着老师打着手语学着:“你好,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这一幕不是一般课堂,是新乡市残联针对听障人开展的“携手未来、‘丰语’无阻”活动而举办的手语培训班。
2022年8月11日是第13个全国肢残活动日。
8月10上午,新乡市残联在卫辉市两个企业同时开设了两个手语课堂,对在两个企业上班的近百位听障人和部分职工、社会爱心团队进行手语培训。
在卫辉市残联、文明办、团委的精心协调下,从卫辉市特殊教育学校特邀请来的手语老师和台下的特殊学生一同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我们都一样》两个专题视频片,一边观看还和学生们一起打着手语。
观看专题片后,手语老师耐心细致地用手势一遍遍地“说”出属于自己的语言,听课的学生们非常兴奋,不厌其烦地模仿学习。
新乡市残联副理事长周景峰,卫辉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胡国良,副市长孙俊娅与听障人一起听课、互动,激发了听障人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结束时,一位听障职工高兴地打着手语出来了。
老师解释说,他打的手语是专题片里的一句话:“努力地往前飞,再累也无所谓,黑夜过后的光芒有多美!”
通过“携手未来、‘丰语’无阻”手语培训,丰富
了听障人的语言,打开了他们的心智之门,让听障人能够和正常人无障碍地沟通交流,在生活中充满阳光和自信,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使自己有一个更加出彩、更加美丽的未来。
参加当天活动的还有爱心企业——广州汰渍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熔金耐火肢残职工每人免费发放一桶汰舒洗衣液。
据悉,该企业还将继续助力卫辉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资帮助和精神支持。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13课:《七夕》评估与反思,提高教学效果
《七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重视的节日之一。
在聋校语文第七册中,第13课就是关于这个节日的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本篇文章主要通过评估与反思,探讨如何提高《七夕》这一课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在开始上课前,要让学生了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使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你们都知道七夕节吗?”“你们知道七夕节来历吗?”等等。
第二环节:课文学习(30分钟)在学习本课课文时,可以采用阅读理解和听写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适时的进行课堂讲解。
第三环节:朗读练习(15分钟)在学习完课文后,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尤其是对于那些语音发音不够准确的学生,应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口语练习。
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四环节:延伸阅读(15分钟)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
可以选择与七夕节相关的文章,或与文化传说、神话相关的文章。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5分钟)在课堂阶段,可以将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通过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既可以是文本作业,也可以是口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不够充分在导入环节中,对七夕节的介绍时间过短,没有引起足够的学生注意,这导致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七夕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课文学习阶段没有多样性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采用了阅读和听写两种方式,没有加入其他的教学方式如搭配图片、动画等,这也导致了一些视觉类学生理解程度有限。
3、口语练习不够充分在朗读练习环节,有些学生依然存在语音发音不准确的问题,教师没有充分指导他们去纠正自己的发音,这样会影响他们进一步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23课》学习指导与教学心得分享2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23课》学习指导与教学心得分享
2。
一、学习指导
1、自然之美
课文《野草》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美好,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可以通过观察一株小草或者一朵小花,让学生去感受它的美丽和生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生命之美
课文中主人公对生命的不屈不挠、顽强生存的精神充满敬佩,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分享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尊严和珍贵,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向上。
3、文学之美
《野草》是一首唯美的诗歌,教学中可让学生品读和欣赏,领悟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介绍富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和人生智慧。
二、教学心得
在教学上,我发现学生往往更容易融入到生动活泼、拉近生活、与自己亲近的教学中去。
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我采取了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去,让学生更有体验感,更容易被课文所吸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开展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交流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且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掌控权,从而更容易让学生喜爱上语文这一门学科。
《野草》这篇课文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希望我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为学生送去更多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文学之美,让学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新文档】聋校评课-优秀word范文 (2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聋校评课篇一:评课稿聋校聋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评课稿22201X305211065 方迎花对于聋生而言,他们已经在生活中有了关于时间的概念,普通计时法对于他们而言是较为常见的,但是他们对二十四时计时法的接触不是很多,因此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对于聋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本节数学课是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转换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呢?王缙老师用最传统的方法演绎了一堂数学课,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以及多样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思考。
一、一切遵守“序”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而言是必须遵守的。
从整个教学过程而言,王老师将整堂课从复习、练习到总结,由潜入深,由易到难。
首先复习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此基础上练习两者之间的转换,这是本节课的基础,贯穿始终,王老师先做好了知识铺垫,对新知识的讲解降低了难度。
接着就是练习教科书上的例题,王老师先让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在本子上求解,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对例题进一步的分析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环节中,王老师用多种方法讲解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同时每种方法之间的难度依次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接着王老师让学生做练习时,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最后总结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这两种算法。
王老师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时间的可量性,利用直观教学时间是一种量,具有“量”的特征(有度量单位、结果是度量单位的个数、有限可加、可减性等)。
但由于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忽视时间的可度量性,仅仅把“钟表”当作“时间”的代言人,会认钟表,借助于钟表来计算时间。
聋校教学比赛案例点评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之教材分析
如何进行教材分析的案例: 《分数的意义》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聋校 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 质中的第一小节《分数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 内容主要是教学课本第92页分数的产生和93页分 数的意义,完成相应的“做一做”第一题和练习 十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的确定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理解、掌握、领会哪些知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 的由哪些能力向哪些能力转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进行哪些内容的 教育?树立哪些情感?
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教学重点:在教材内容逻辑机构的特定层次上占 相对重要的知识点,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 要的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 教学难点: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阻力较大或 难度较高的某些关键点,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 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完整的教学设计包含哪些要素? 1.学生分析 2.教材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教学资源 6.教学过程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之教材分析
如何进行教材分析: 1.在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 2.分析本单元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3.分析本课时的主要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本次比赛总体评价
教学反思: 老师反思的内容比较零散,没有围绕教学 目标达成的情况如何,教学过程是否有问 题,学生的呼应如何进行反思。
课后反思到底要反思什么?
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2.教学手段是否合适 3.教学生成如何解决 4.自己本堂课的得与失
赛后专家们给出的建议
特殊教育学校唱游课评课稿
特殊教育学校唱游课评课稿
我可以给您一些建议,以帮助您撰写自己的评课稿。
首先,评课稿的开头部分应该包括课程的背景和目标。
介绍该课程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唱游课,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提供乐团或合唱团参与的机会。
接下来,可对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列举您为学生选择的音乐作品、曲目或歌曲,介绍其音乐特点和背景。
同时,说明您在课堂中给予学生的指导和教学方法。
评价学生参与课程的表现是评课稿的重要部分。
可以描述学生的参与程度、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
举例说明学生个别或整体表现的亮点,如有特殊贡献的学生可以单独提及。
针对课堂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提出您的建议。
例如,课堂时间安排、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练习时间、乐器使用等方面的调整。
同时,对评估学生的方法和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方法提出建议。
最后,总结评课稿并展望未来。
总结您认为该唱游课堂最成功的方面,并表达您对学生的期望和希望看到他们在音乐领域取得更大进步的期待。
请记住,评课稿应客观、公正,并遵守中国法律和教育政策。
残疾学校律动课评课稿范文
残疾学校律动课评课稿范文
残疾学校律动课的评课稿如下:
首先,这节律动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既注重了学生的身体锻炼,又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们充分考虑到残疾学生的身体特点和限制,让他们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同时,通过音乐的引导、专业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们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值得肯定。
其次,教师们热情投入、认真负责。
他们的引领和示范,让全班学生积极响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表现水平。
教师们不仅用语言指导,更多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动作表演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们的耐心指导和鼓励,让学生们在无形的压力下更加自然和放松,进一步关注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收获颇丰。
最后,整节课的教学环境相当安全,且控制得当。
教师们对于学生的安全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保护,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动作难度和强度分配合理,不会对学生造成过度的伤害和负担。
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增强了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们注重互相帮助,关注群体的情感交流,实现了教育目标的多重价值。
总之,这节律动课充分发挥了音乐和体育相结合的优势,让残疾学生得到了全面的身体锻炼和精神激励。
同时也证明了教师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让残疾学生更加自信地向未来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聋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22008305211065 方迎花
对于聋生而言,他们已经在生活中有了关于时间的概念,普通计时法对于他们而言是较为常见的,但是他们对二十四时计时法的接触不是很多,因此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对于聋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本节数学课是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转换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呢?王缙老师用最传统的方法演绎了一堂数学课,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以及多样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思考。
一、一切遵守“序”
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而言是必须遵守的。
从整个教学过程而言,王老师将整堂课从复习、练习到总结,由潜入深,由易到难。
首先复习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此基础上练习两者之间的转换,这是本节课的基础,贯穿始终,王老师先做好了知识铺垫,对新知识的讲解降低了难度。
接着就是练习教科书上的例题,王老师先让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在本子上求解,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对例题进一步的分析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环节中,王老师用多种方法讲解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同时每种方法之间的难度依次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接着王老师让学生做练习时,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最后总结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这两种算法。
王老师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时间的可量性,利用直观教学
时间是一种量,具有“量”的特征(有度量单位、结果是度量单位的个数、有限可加、可减性等)。
但由于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忽视时间的可度量性,仅仅把“钟表”当作“时间”的代言人,会认钟表,借助于钟表来计算时间。
但是24时在钟表上是无法体现出来的,学生很难理解12时是个分界点,但同时又是起点。
24时记时法的计算对于聋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很难理解在用24时计时法计算时,求两时刻之间的时段必须要用减法,而对于普通计时法就不能直接用减法,而需分时段。
王老师充分运用了学生熟悉的度量长度的“尺子”(直线段)以及一天钟表要转两圈的生活常识,将弯曲的钟表刻度“拉直”为“时间尺”,将24时标记在“24时尺”。
利用线段图直观明了的标记出各个时刻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为什么求两个时刻之间的时段要用减法。
同时借用“钟表”的时间代言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2”时看成“0”,同时借用“钟表”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在用普通计时法计算时要分时段。
聋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利用直观线段图和“钟表图”有利于聋生在头脑中构建画面,帮助学生思考。
三、多种解题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不管是教法还是学法都没有固定的方法,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并且教学本身也是让学生学会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学会知识。
王老师在讲解题目时,利用多种方法解题,其中还利用了数数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实用最有效的,但是许多聋生都无法想到此方法,这个方法简单但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王老师没在此下功夫,而是将其他两种方法(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讲解作为重点,同时利用到“钟表”和线段图以及数数的方式,使
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四、借用板书,重现解题思路
聋生由于存在听力障碍,对于文字材料的记忆有所欠缺,因此教师的板书对于聋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王老师在每次讲解时,从题目已知条件的分析到每一步的解题过程都清楚的呈现在板书上,学生可以在做练习的时候或者某些思路不清晰时可以参考黑板上的思路,进一步提高聋生对解题过程的记忆。
王老师借用简洁清晰的板书将整个解题思路重现出来。
同时利用关键字提示的方法,提醒学生解题的要点。
王老师的这节数学课有很多亮点,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凸显。
教学是教与学双边联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王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特点,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来。
在讲解习题时,王老师直接进行讲解,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直接讲解,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结课时,王老师直接说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这两种方法的在计算时的不同点,没有让学生充分思考。
我觉得如果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能思考空间,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手语表达不到位
对于聋生而言,利用手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手语表达的好坏甚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手语较少,导致很多聋生不能理解教师表达的意思;有时候重复表达时,教师前后手语不一样,很容易使学生误解或听不懂。
三、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虽然传统教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王老师在教学时运用的是传统教学的方法,也用到了直观教学,但是如果在讲解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效果应该会更好,可以直观的将“钟表”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利借助实物,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附:听课记录表
附:
听课记录表
学校北碚特殊教育学校学科数学班级聋四班任课教师王缙课题普通计时法和二十
四时计时法
教材人教版聋校教材第八册时间2011年3月30日上午第一节记录人方迎花
教学过程评析
、练习普通计时法与二十四时计时法之间的换算。
(教师适当的解释普通计时法和二十四时计时法)
2、做例题
方法一:
⑴分析题目(找出已知条件:时刻)
如:18时20分22时40分
⑵利用数数的方法算出时间。
①先数出18到22之间共有几小时。
18 19 20 21 22
算出共4小时
②用40分减20分
算出20分
所以路上总共用了4小时20分。
方法二:
直接用到达时间减去出发时间:
22时-18时=4(小时)
40分-20分=20分
方法三:
用线段图表示:
18 19 20 21 22时
20分20 40分
?小时?分
①从18时20分到22时20分用了多少小时?
4小时
②40分—20分=20(分)
3、做练习:
1、从早上6时到下午4时有几小时?
分析用了普通计时法
方法一:
①从早上6时到中午12时(第一段)
②中午12时到下午4时(第二段)
第一段:12-6=6(小时)
第二段:4小时(直接看表得出:可以将12时看成0时)优点:
1、普通计时法与二十四时计时法之间的换算练习为下面运用题的解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整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依次深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在讲解例题的时候,刚开始很多学生都不理解数数的方法,之后教师用上学期学过的线段图来描述,既直观又能很快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用减法。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直接画个钟表,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求中午12时到下午某一时刻时,可以将中午12时看成0。
4、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解法,并且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板书清晰明了,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思考问题的过程。
6、总结的时候说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深入了解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不足: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手语较少,导致很多聋生不能理解教师表达的意思;有时候重复表达时,教师前后手语不一样,很容易使学生误解或听不懂。
2、讲解题目的时候教师直接进行讲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直接讲解,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
3、小黑板上的字有点小,后排学生很难看
方法二:
①先转换成24小时计时法
早上6时6时
下午4时16时
②16时—6时=10(小时)
2、(略)
4、总结:24时计时法可以直接相减;普通计时法要分成两段(开始时间中午12时;中午12时最终时间)清楚。
4、总结时教师直接说出,没有让学生充分思考归纳。
总结、意见、建议
对今后聋校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1、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各教学环节要紧密相扣,教学设计要有条理,板书设计要清晰,呈现出思考问题的思路。
2、直观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当的呈现,要注意学生前后知识的连贯性。
3、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做例题时可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相应的点评(先让学生回答可以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思考的角度)。
4、总结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一定非要让学生说出标准答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不懂之处,如果时间充裕,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