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蝶恋花》[1].ppt

合集下载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这里借客观景物、环境反应,来暗示和烘托 人物主观感情、思绪的笔法,委婉不迫,曲折有 致,正所以深化情感,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 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当然,溯其渊源,此前,温庭筠有「百舌问 花花不语」(《惜春词》)句,严恽也有「尽日 问花花不语」(《落花》)句,欧阳修结句或许 由此脱化而来,但不独语言更为流美,意蕴更为 深厚,而且境界之浑成与韵味之悠长,也远过于 温、严原句。
关于移情 不同于「芳草无情」 ,此处的花看似无情, 却若有情--因为它成为移情对象, 人花同悲。 「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 「花不语」似乎含悲,正反映了女子难言之苦。 花虽不语,但「乱花飞过秋千去」,等于无 言地昭示了她的命运。泪眼所见,花如人,人如 花,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弃的命运。 女子怅然若失的神态, 如在目前。 「泪眼」两句,痴人痴语。所谓「情必近于 痴而始真」,其真情可见一斑。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 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 《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 十字,仄韵。此词亦见于冯延巳集。李 清照同调词序指为欧阳修作,当无误。 这首词写暮春闺怨。借暮春黄昏、雨骤 风狂,透露出楼头思妇的内心苦闷。作 者善于以形象的语言抒写感情上的各种 变化,虽然不出闺情范围,但情韵已较 花间词为胜。
第一层:见花落泪。女子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 却不可见。 眼中所见,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 残的花,由花联想到自己,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因泪问花。泪下难止,势必有所寄托。 于是女子向花痴情地发问。此刻花已幻化为人。 第三层:花竟无言。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 是不肯给予同情,殊令人纳闷。 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弃她似 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 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欧阳修《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译文及赏析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欧阳修《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译文及赏析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欧阳修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译文】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

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

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

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注释】①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②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③钏(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④鸂鶒(xīchì):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⑤棹:船桨。

归棹:归船。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一位采莲女,写的是她的相思离愁。

或为作者观有所感。

时作者欧阳修景祐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被降知夷陵县。

【赏析】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

起首三句即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

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

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

“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

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

蝶恋花__欧阳修解析

蝶恋花__欧阳修解析

蝶恋花
5
诵读《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 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6
• 【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如同 堆起的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的寻欢作乐的地方, 登上高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通向花街柳 巷的去路。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与晏殊齐名。 其词主要内容与晏殊相仿,多写恋情 相思、酣歌醉舞、惜春赏花之类,但 比晏殊更深婉缠绵、意境更浑融。词 风除深婉清丽外还有疏宕明快的,内 容、风格均比晏词丰富。是北宋前期 重要的词家之一,有《六一词》传世。
蝶恋花
4
词牌名介绍
蝶恋花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商调曲;原唐教 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 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 《凤栖梧》、《卷珠帘》。分上下两阕,共六十 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 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 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还有以《蝶 恋花》为名的电影和歌曲。
3.上下片时间变化:上片写早晨,下
片写黄昏。
蝶恋花
8
赏析“深”字。
❖ “深”意为“深远、幽深”。 ❖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 ❖ “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
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 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 莫诉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
❖ 着重突出“怨”字。
蝶恋花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欧阳修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欧阳修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欧阳修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的词作全⽂是怎样的呢?《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是著名的宋代诗⼈、⽂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

下⾯是⼩编分享的'《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全⽂,欢迎阅读!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年代: 宋作者: 欧阳修 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裹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 何事年年有。

独⽴⼩桥风满袖。

平林新⽉⼈归后。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居⼠,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北宋政治家、⽂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天圣⼋年进⼠。

以翰林学⼠修《新唐书》。

英宗时,官⾄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谥⽂忠。

有《欧阳⽂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

汲古阁本有《六⼀词》,略同《近体乐府》。

欧阳修⾃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章,⽂笔⽼练,有如成⼈,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不必担忧家贫⼦幼,你的孩⼦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必然闻名天下。

”欧阳修的散⽂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作,有感⽽发。

作者科举之路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

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学府国⼦监。

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监的解试。

欧阳修在国⼦学的⼴⽂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在第⼆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新⾐服,准备到时候穿。

欧阳修在⼴⽂馆有个同学,叫王拱⾠,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蝶恋花·出塞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蝶恋花·出塞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此句看 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
古诗文系列:蝶恋花·出塞
鉴赏:
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 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 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 场面。可是,此时的威武严整,并不一定 能够使一个国家长久持续下去,它也许会 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这怎能不让人伤感? 一代一代的王朝不都是这样轰轰烈烈而来, 又这样失魂落魄而去?战场上的厮杀声, 似乎也暗藏着几份悲伤。
古诗文系列:蝶恋花·出塞
鉴赏:
“何处诉”一语,就道出了他内心深深的 孤独,也许是英才盖世,也许是位高权重, 才使他的周围变得冷清。
作者虽然志向高远,可又能如何呢? 最后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样“独留青冢向黄 昏”?王昭君曾经因为没有贿赂画工毛延 寿而被汉元帝错选作单于呼韩邪的妻子。 为了汉与匈奴的和好,她远离家乡,可是 最终还不是变成了一堆黄土,有什么用呢? 自己空有一腔铁马金戈,气吞万里的报国 之志,可拥有这样的志向不也是徒劳的吗?
古诗文系列:蝶恋花·出塞
赏析:
“金戈铁马”,代表战争。“青冢黄昏 路”,用汉王昭君和亲故事,代表和亲。 二句概括了战、和两种办法。说明自古以 来,为了争夺江山,时战时和,或二者并 用,这就是历史。“一往情深深几许?深 山夕照深秋雨”。末二句以景结情,抒发 了作者的感触:回顾历史,面对这塞外古 战场,诗人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
古诗文系列:蝶恋花·出塞
赏析:
作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作者经常要随圣 驾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报国之心, 但他显然不想通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 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尾句 中作者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语结 束,将自己的无限深情都融人到无言的景 物之中,在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 满了柔情,甚至我们还会体味到些许的凄 凉与无奈。

[蝶恋花晏殊]蝶恋花晏殊优秀课件

[蝶恋花晏殊]蝶恋花晏殊优秀课件

[蝶恋花晏殊]蝶恋花晏殊优秀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二、总体把握: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从时间、地点、人物方面引导学生回答】此词写暮春闺怨,是闺怨词。

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三、具体分析:“庭院深深深几许。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深深深”三字有什么妙处?“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总结:前人尝叹这首词叠字之工,是这首词特色之所在,我们不妨说这首词景写的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板书:景深情深意境深】【我们先来看看景写的深】“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词人像一位舞台美术设计大师一样,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所作了精心的安排。

庭院幽深、空旷,现在讲到了院中景,“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

这一个“堆”字,好在哪里?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孤独凄苦之情。

【词人又将镜头摇向了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是一重,这一个“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深闺独处图,意境孤寂凄冷,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怨恨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中。

蝶恋花—欧阳修课件

蝶恋花—欧阳修课件

• 4)表达人物心情。(“地坼江帆隐,天清
木叶闻。”诗人渺小与孤独)
4.主人公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结 合诗句分析.
(1)“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 无重数”(生活的环境幽深、凄凉。) (2)“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丈夫正乘坐着豪华的车骑,在温柔富贵 乡里尽情享乐呢。(丈夫的冷漠无情)
沛 县 第 二 中 学
•整体感知: •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写了什么 内容? •此词写暮春闺怨,是闺怨词。 •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 何分工的? •上片重在描写(写景),下片重在 抒情(写人)。
任务二 合作探究 1.赏析“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中 “深深深”三字有什么妙处?
答:(1)“深深”是幽深的意思。 (2)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而三个 “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 主人所处环境之“幽深”。 (3)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 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 沛 县 第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二 中 学。 。
答(1)“堆”是“堆积”的意思。 (2)“堆烟”形容杨柳浓密。写出了 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 公远望丈夫的视线。 (3)运用烘托的手法,,将女主人公 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怨恨之情寄 沛 寓居处的幽深之中。 县
第 二 中 学
2.赏析“杨柳堆烟”中的“堆” 字。
高考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分析作用 (3)揭示该字所运用的手法 (4)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沛 县 第 二 中 学
5.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 留春住。“春”字如何理解?表达了 思妇怎样的愁思?
答:“春”字语意双关,表面指自然界的 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在猛烈的风雨中春天将去。一天又逝, 黄昏时独自掩门,人既未归又无计留春, 表达女子无限的孤独凄凉和红颜易逝的凄 苦。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译文及赏析

《·尝爱西湖春色早》宋代:欧阳修尝爱西湖春色早。

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

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且趁余花谋一笑。

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

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译文我曾爱西湖的春天来得早。

冬雪才消,小小的桃花枝头笑。

转瞬春光过去了,如今是绿叶成荫红花少。

剩下的花儿还妖娆,抓住时机看个饱。

何况有美女笙歌供一笑。

只可惜老来的风情不及从前好,听你开怀畅饮人醉倒。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注释蝶恋花:唐教坊曲名。

本名《鹊踏枝》。

晏殊词改今名。

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

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尝爱:曾经爱。

尝:曾经。

西湖:此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

腊雪:冬雪。

方销:刚刚融化尽。

绿暗红英少:谓红花大多已经凋败,所剩无几,满眼所见都是绿叶。

红英:红花。

谋:图谋,营求。

艳态:美艳的姿态,指酒席上的歌妓。

剩把芳尊倒:只管将酒杯斟满。

剩把:只管把。

芳樽:精致的酒器。

亦借指美酒。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赏析全词乐景入笔,词情由乐而哀,变而为旷达,转而为无奈,将迟暮之人赏春时的复杂心情表现得细致人微,形象生动。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创作背景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诗词鉴赏及译文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诗词鉴赏及译文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诗词鉴赏及译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由欧阳修所创作的,词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代: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登上高楼也望不见通向章台的大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注释几许: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

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玉勒:玉制的马衔。

雕鞍:精雕的马鞍。

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章台: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乱红:凌乱的落花。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

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

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欧阳修的诗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的诗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的诗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代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这是一首闺中少妇伤春之词,抒发了闺中幽怨和美人迟暮之感。

词的上阕描写了暮春的景象。

“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是说,思妇幽居在深深的庭落之中,壁垒森严的庭院一重又一重。

“深深深几许”,三个“深”字写出了思妇的幽居之苦,身心之痛,突出了环境对闺中少妇的摧残。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春天杨柳依依,氤氲成烟雾,只可惜这一重重的帘幕不知有多少层,既浓又密,隔绝了思妇与外界的视线。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外面停满了豪华奢侈的车马,那是纨绔子弟们寻欢作乐的地方,阁楼虽高,却也看不到通往章台的路。

章台为歌妓聚拢之地,这两句暗示了思妇的丈夫也同其他的纨绔子弟一样,到处寻欢作乐,不念归家,点明了思妇愁的原因。

下片三句“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用狂风暴雨来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来比喻自己的青春被毁,人生易老,年华如水逐渐凋零。

“无计留春住”,春天的足步是留不住的,却也是令人无可奈何的。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眼问花”,其实是思妇的含泪自问。

“花不语”,人亦不语,思妇与落花同命共苦,皆无语凝噎。

“乱红飞过秋千去”,不恰恰是思妇接下来刚要面临的命运吗?“乱红”是思妇自己的象征,也是其命运的象征,乱红飞过青春的嬉戏之地而飘去,消逝凋零,人如花,花如人,花凋谢而人离去,都没能摆脱被抛弃的命运,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零落成泥碾作尘”,令人为之扼腕。

这首闺怨词婉转清幽,耐人寻味,景深情深,意境也深,是欧词的上乘之作。

扩展阅读:欧阳修的词作与晏殊词相比,欧阳修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

尽管他作词是以余力而作,固守着词传统的创作观念,但作为开创风气的一代文宗,他对词作也有所革新。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写春之作,作者描写前后两年游赏颍州西湖春景的不同感受,表现了自己中年以后的放旷达观情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原文宋代:欧阳修尝爱西湖春色早。

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

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且趁余花谋一笑。

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

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曾爱西湖的春天来得早。

冬雪才消,小小的桃花枝头笑。

转瞬春光过去了,如今是绿叶成荫红花少。

剩下的花儿还妖娆,抓住时机看个饱。

何况有美女笙歌供一笑。

只可惜老来的风情不及从前好,听你开怀畅饮人醉倒。

注释①蝶恋花:唐教坊曲名。

本名《鹊踏枝》。

晏殊词改今名。

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

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尝爱:曾经爱。

尝:曾经。

西湖:此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

③腊雪:冬雪。

方销:刚刚融化尽。

④绿暗红英少:谓红花大多已经凋败,所剩无几,满眼所见都是绿叶。

红英:红花。

唐·韩琮《暮春浐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⑤谋:图谋,营求。

⑥艳态:美艳的姿态,指酒席上的歌妓。

⑦风情:风月之情。

此处是作者自称年已老去,没有了少年时的风月情怀。

⑧剩把芳尊倒:只管将酒杯斟满。

剩把:只管把。

芳樽:精致的酒器。

亦借指美酒。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春天(一说熙宁四年),此时作者已经退居颍州。

之前曾多次赏游西湖,第一次欣赏西湖春景是在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初春时节,那年正月,他奉命由扬州移知颍州,“二月丙子至郡”,即去游西湖,“乐西湖之胜,将卜居焉”。

这首词首句“尝爱西湖春色早”就是指这一次。

他第二次游赏西湖春景是在第二年晚春。

词中“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云云,指的就是第二次,时年四十四岁。

欧阳修蝶恋花鉴赏

欧阳修蝶恋花鉴赏

赏析欧阳修《蝶恋花》11075022 李家佳“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流传千古的词作,出于北宋著名人士欧阳修笔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著有名作《醉翁亭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清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创作实绩亦粲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诗歌闻名于世,其中就有《蝶恋花》。

在浩如烟海、众星捧月的文学作品里,“蝶恋花”为词牌的诗词层出不穷。

李煜、柳永、晏殊、苏轼等伟大诗人均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然欧阳修为我们展示了《蝶恋花》的不同境界。

这是深闺佳人的伤春词。

作者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

不写佳人先写佳人居处。

三迭“深”字,则佳人禁锢高门,内外隔绝、闺房寂落之况,可以想见。

树多雾浓、帘幕严密,愈见其深。

“章台路”当指伊人“游冶处”,望而不见正由宅深楼高而来。

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终难弥补感情世界之凄清。

望所欢而不见,感青春之难留。

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

感花摇落而有泪,含泪而问花,花乱落而不语。

伤花实则自伤,佳人与落花同一命运。

是花是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含蕴最为深沉。

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浑融,语言清丽,尤其是最后两句,向为词评家所赞誉。

王又华《古今词论》极赏末两句:“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整体来看,全词充满了感伤、抑郁,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无奈和伤痛。

然而,到底是谁拥有这样复杂难解的心绪?是一个女子,一个深锁闺中,愁绪满怀,却无计锁春的等待心上人归来的女子?“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写的是“怨”,“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写的是“恨”,“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深深 堆烟 无重数
玉叠字之工,致使全词 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 深深深 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 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 境。 2. “ 堆”“烟”二字,则表现出杨柳之密, ”“烟 二字,则表现出杨柳之密, 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 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 3. 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 一句“无重数” 无比幽深。一重一重无穷无尽之感,几丝愁 无比幽深。一重一重无穷无尽之感, 情悄然爬上心头。 情悄然爬上心头。 4. 玉勒雕鞍,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然终难弥 玉勒雕鞍,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 补感情世界之凄清。望所欢而不见, 补感情世界之凄清。望所欢而不见,感青春 之难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 之难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 由上阙哀伤寂寞之景自然引起下阙难言之情。 由上阙哀伤寂寞之景自然引起下阙难言之情。
名句赏析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泪眼问花花不语
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 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由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 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女主人公已将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是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 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 永叔,自号醉翁 醉翁,晚年号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 六一居士 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 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 公文集》。诗歌《踏莎行》《蝶恋花》等闻名于世。 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
1.
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 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 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 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 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 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 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 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庭院 杨柳 帘幕 游冶处 章台路
此句运用烘托反衬手法,情景交融,层层递进,深 化感情。
品味本词艺术色彩
表现手法:烘托、衬托、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烘托、衬托、情景交融。这首词意境深远,词中 写景写情,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相糅相合,浑然天成,构成 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意境深远、层次鲜明:从空间 空间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 意境深远、层次鲜明 空间 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 感的心情。从时间 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 时间 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 思想情感:感伤、幽怨而又无奈的愁苦之情。 思想情感 美学价值:近人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 有我之境”。所谓 美学价值 有我之境 “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也 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 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而 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