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斯14版第九章群体行为基础
群体行为的基础
工作组织中的基层群体应该是同质的. 在下述条件下,异质结构的群体会有高效率
工作比较复杂; 决策过程不能太快; 工作需要有创造性.
群体结构—群体构成
几点说明:
群体结构的同质或异质,不能把人们的 基本观点,基本信念包括在内; 同质与异质只是相对而言,而不是绝对 化; 群体结构分析是一种对静止状态的分析, 但群体实际上是动态的.
假设群体 又称统计群体,指为研究和分析某一 特定人群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群体. 实际群体 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群体.
7.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 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 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
参照群体 又称标准群体,榜样群体,它的存在 对人们有学习,借鉴和参照意义.设立参照群体在 现实生活中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群体
人们为什么会加入群体
安全需要 心理安全 地位需要 社会承认 自尊需要 被人需要的自尊 情感需要 交往和人际关系的需要 权力需要 指挥和影响他人 实现目标需要 合作才能达到某些目标
群体发展的阶段
前阶段
阶段1形成
阶段2震荡
阶段3规范化
阶段4 任务执行
阶段5中止
五阶段模型
形成阶段: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 震荡阶段:群体内部冲突阶段,群体成员接受
群体行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性是人 的本质属性.人的一生,谁都离不开家 庭,学校,工作单位而孤立地生活,他 们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群 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基
群体是指为了共同实现具体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 以上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个体组合成的人群集合 体.
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课件(斯蒂芬.P.罗宾斯-第14版)
› 用系统研究完善直觉。我们每个人都是行为的研究者。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 ,相反,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的行为当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一致性,然后加 以修正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X理论 ❖社会理论 ❖Y理论 ❖Z理论
17
人力资源研究框架
› 身处于一个变动的环境里,面对的变化数不胜数,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研究因 素可归为四大类:
人的因 环境因
素
素
工作本 成果因 身因素 素
18
人的因素
› 核心特性(Core Characteristics) › 知识和技能(Knowledge, Skills and Abilities) › 激励特性(Motivational Characteristics) › 信仰和价值观(Valve)
确定组织的目标; 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 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
计划 控制
管理者的五种职能
监控; 比较; 纠正。
协调
指挥
激励下属; 指导别人的活动; 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 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明茨伯格界定的 管理者角色
信息传递者角色
(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人)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组织行为学 (第14版)
背景
› “人”是构成生产的五要素之一(人、机、料、法、环),人力资源管理是企 业职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技术、生产、物资、财务、人力资源) 。
› 有效管理的核心在分解与综合 - 分解:物的分解(工作分析)、人的分解(角色) - 综合:物-人的综合(工作任务分配);人与人的综合(群体与组织)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第14版-最新)重点内容整理
组织行为学(第14版-最新)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著前言1、本份资料整理的是《组织行为学(第14版)》每一章节的部分重点内容,并不全面,仅供参考;2、全部内容皆由作者根据课本一字一句敲打出来,非网上搜寻资料。
如有错漏之处,欢迎指出及补充~~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1、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角度,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答:管理者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中的一条共同的主线,不管它被称为管理者的“领导技能”、“人际交往的角色”,还是“人际技能”,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对于“人际技能”这一概念,普遍用的学科术语就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到以下领域:①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即对领导人个性、行为方式及领导效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理论,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领导职能;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的认识,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都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角色和人际技能。
概言之,组织行为学就是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的知识加以运用,使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更为有实践意义。
2、识别并对比三种基本的管理角色。
答:明茨伯格的企业管理者的角色理论表明,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笔记14版(自己整理)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内的员工和组织的合作者通常并非我们所假定的纯粹理性行为者,但是也并非他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无法预测。
1、人际技能的重要性包含那些方面?理解人们的行为在决定管理者效能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决定管理者职业生涯发展能否真正腾飞。
(2)管理者人际技能的开发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高绩效员工。
(3)工作场所更加愉悦。
(4)理解冲突、管理他人。
(5)同事及上级间的社会关系与总体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6)积极的社会关系也与更小的工作压力和离职意愿联系在一起。
(7)创造令人愉悦的工作环境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在管理者职能、角色和技能方面,管理者能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工作。
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者是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或一系列的共同目标。
(8)【亨利·法约尔】管理者的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职能包括:确定组织目标、制定达成目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分出各种层级;组织职能包括:负责组织结构的设计;领导职能包括:指导和协调员工工作;控制职能包括:监控、比较以及对可能的错误进行纠正等。
(9)【赫兹伯格】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包括: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包括: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10)【管理的技能】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以及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许多人的技术技能都是在工作中发展出来的;人际技能指的是,无论独自一人还是在群体之中,能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由于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所以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技能,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授权。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
组织行为学9
3.3.4 方案前提分析法
方案前提分析法与提喻法相类似。它并 不去直接讨论有待决策的备选方案本身,而 是讨论这些方案所依据的前提。
3.3.5 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
主持者向与会者通知开会地点与时间,但 不告知议题。
与会者到齐后,主持者宣布议题,一般每 次只议一个题目,解决一个问题,通常不 超过两个小时。
2.2 群体的规范与压力
群体规范就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或遵 守的行为标准、准则。
群体规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 群体支柱的功能 评价准则的功能 对成员的约束功能 行为矫正功能
群体规范的类型
与群体绩效方面的活动有关的规范 与群体成员形象有关的规范 一些非正式的社交约定 与资源分配有关的规范
2.1 群体的规模与结构
群体的结构 群体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群体成
员的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方面,如年龄结构、 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 以及观点、信念结构等。 群体结构的同质性与异质性。所谓同质是指
群体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各方 面都比较接近。所谓异质是指上述各方面都 迥然不同。
主持专家宣布全体进行“沉默准备”,发 给每人纸笔,并规定时限(10-20分钟)。 此时限内不允许互相交谈,每人埋头就议 题准备意见。在此条件下,人们不能不认 真思考准备。
3.3.6 电子会议
50人左右围坐在马蹄形的桌子旁,面前 除了一台计算机终端之外,一无所有。问题 通过大屏幕呈现给参与者,要求他们把自己 的意见输入计算机终端屏幕上。个人的意见 和投票都显示在会议室中的投影屏幕上。
群体规范的建立方式
多数规范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建立起来: 主管或同事的明确声明 群体历史上的特殊事件 最初的做法 过去延续下来的做法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4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笔记
考试
文化
教辅
多元化
经典
结构
习题
辅导
图书 基础
态度
组织
工作
第篇
个体
人力资源
谈判
动机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圣才电子书产品内容全面,涵盖考研考博教辅图书;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证券金融类、工程类等各种 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各种职称考试辅导图书;外语、经济、理工类等相关考试辅导图书。
第十六章组织文化
第十七章人力资源政 策与实践
第十八章组织变革与 压力管理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试卷的纸质不错,印刷的也很清晰,监考老师很好,考试环境也很好,五星好评,嗯,下次不会再来了。 是一部提纲式的教材,比较适合有一定工作经验/管理经验的人阅读。 第一次尝试笔记类读物,对于无需深入的领域感觉很有帮助,可以快速搭建起对这门学科的框架知识,体验 很不错。 《原著书》读起来比较枯燥,是那种上大学时候的做教材用的,以理论居多,主要是对内容速读了一遍后续 有需要的时候进行查证。 组织及人资管理的最底层的思考。 简单过了一篇内容.从各个方面分析组织对性质,中规中矩的解说!看起来随然有点枯燥,里面人,性格, 解说管理,组织架构等这些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 这本书读了18个小时,里边的概念词汇从不解到慢慢的熟悉,到最后的恍然大悟,具有很强的实操价值,是 一本工具指导书。 大学时候因为太贵而没舍得扔的教材,在工作5年的时候再一次翻开,经典、全面概括。
《组织行为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可以作以下表述: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具有综合性、应用 性的学科特点。
1
组织行为学研究范围
定位于组织系统。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 律性。
组织中的行为特征及其规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
为。
优点: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流,增加相互了解 。 • 缺点: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
成
•
的信息失真。
• 3、问卷法:运用标准的问卷量表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
• 。例
行分析与调查。问卷的形式多种多样
•
+2
如五等分法等,如图所示:
+1
0
-1
-2
最支持
支持
中立
反对
最反对
•
优点:应用范围广,可以对较大规模的人的心理、 行为、态度进行分析与调查,并能运用数
2019/12/7
7
主要内容
• 人在管理中作用 • 管理者的三种技能
•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 组织行为学的起源 • 组织行为学的目的
•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
• 案例:通过案例讨论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 及解决方法
2019/12/7
8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 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群体是一群人的集合。 群体的存在有一定的目的性。 群体中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内在的联 • 系。 • 对群体行为的研究是在个体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 • 起来的,其内容包括群体动力理论,群体的决策、沟 • 通冲突、群体的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工 • 作团队的建设,塑造高绩效的团队。
组织行为学9-群体行为基础
群体结构 – 地位
地位 Status 他人对于群体或群体成员国的位置或层次进行的一种社会 界定。
对他人的权力
规范与合作
贡献的能力 个性特征
群体成员地位
其它影响地位或被地位影响 的因素
地位不平等
地方文化
群体结构 – 规模
社会惰化现象 Social Loafing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
群体成员加入群体的目的
• 安全需要 • 地位需要 • 尊重需要 • 关系需要 • 权力需要 • 实现目标的需要
群体发二 震荡期
(STORMING)
阶段三 规范期
(NORMING)
阶段五 中止期
(ADJOURNING)
阶段四 执行任务期
(PERFORMING)
群体成员把任何与他们假设不一致的意见合理化
对于那些对群体的共同观点有怀疑的人,群体成员会 对他们施加直接压力
持有怀疑态度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通过保持沉默, 甚至降低自己的看法的重要性,来尽量避免与群体观 点的不一致。
存在一种无异议的错觉。
群体决策技术
互动群体 成员之间面对面进行接触,并依赖言语和非言语进行 相互沟通。
行动的顺序:
1. 设定群体发展方向 2. 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
进行 3. 中间阶段的转变 4. 重大变革 5. 第二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
进行 6. 活动速度加快
间断平衡模型
群体结构
角色 规范 地位 规模 凝聚力
群体结构 – 角色
角色 Role(s) 指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 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Low High Low Moderate Low High High High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的基础
4 群体决策
名义小组技术 具体步骤: 成员们组成群体;在讨论之前;每个成员单独写下自己对解决该问题的创意 每个成员向群体提交自己的一个创意;在全体提交之前不允许成员们进行讨论 群体开始讨论每种创意;对他们进行阐述和评估 每个成员独自对这些创意进行排序;排名最高的那个创意将决定最终的解决方案
*
4 群体决策
1群体思维的症状 如果存在于群体成员作出的假设截然相反的意见或事实;群体成员会对他们实施合理化 如果有人怀疑群体的公共观点;或者对大部分群体成员支持的选择方案提出质疑;那么群体成员会对他们施加直接压力 持有怀疑态度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通过保持沉默;甚至在心中尽量弱化自己看法的重要性;来设法避免与群体观点不一致 存在一种无异议错觉
*
3 群体属性
3 4 规模 群体规模会影响该群体的整体行为;但是其效果还取决于你所关注的因变量 社会惰化现象 指的是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时不如单独工作时那么努力的倾向 原因之一:群体成员认为其他成员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 原因之二:责任分散
*
3 群体属性
3 4 规模 防止社会惰化的方法 设立群体目标 增强群体间的竞争 开展同事评估 挑选愿意在群体中工作 拥有较高积极性的成员 使群体奖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的独特共享
*
2 群体发展的阶段
1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阶段 特点:群体的结构充分发挥作用;得到广泛认可 解体阶段针对临时群体来说 特点:关注如何做好善后工作
*
2 群体发展的阶段
1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五阶段模型无法解释:哪些因素是群体变得有效 忽视了组织背景
*
2 群体发展的阶段
2间断—平衡模型 用来描述具有明确截止日期的临时群体 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活动顺序
罗宾斯14版第九章群体行为基础
少
任务角色
多
以任务和维护角色为维度的群体类型
16 2018/1/18
二、规范
规范: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行为标准;是群体对成员行为方式的期望。 1、规范的类型: (1)绩效规范:与群体绩效有关:产出水平、有效沟通 (2)形象规范:与群体成员形象有关:着装、工作表现 (3)社交约定规范:与群体内部非正式交往有关:就餐、聊天、上下班 (4)资源分配规范:与群体的资源分配有关:报酬、难易任务的分配、新型工具和 设备的分配
6
2018/1/18
三、人们为何组成群体
社会认同理论 人们会对自己所属群体的成功或者失败产生情绪,因为他们的自尊同群体的表现是 紧密挂钩的, 缺陷-导致内群体偏爱:意味着认为群体内的人要优于群体外的人,而群体外的所有 人都是一样的,显然导致刻板印象。 几个特征是的社会认同对一个人非常重要:相似性、独特性、地位、降低不确定性
35 2018/1/18
3、凝聚力对生产率的影响
(1)凝聚力与生产率是相互影响的; (2)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受群体绩效规范的影响:
群体的绩效规范高,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高; 绩效规范高,凝聚力低的群体生产率可能高,但低于高内聚力高绩效规范的 情境; 内聚力低,绩效规范也低,则生成效率可能处于中低水平。
36
2018/1/18
群体凝聚力、绩效规范与生产率的关系
高
生产率 水平中等
高生产率
绩 效 规 范
生产率水平 低到中等
低
37
低生产率
低
凝聚力
高
2018/1/18
沙赫特实验: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
内聚力
高 高 绩 效 规 范 低
低
组织设计-群体行为的基础知识讲义(PPT32页)
工作场所中的越轨行为分类
类别
举例
生产方面
提前离开 蓄意拖延工作时间 浪费资源
财产反面
破坏公物 虚报工作时间 偷窃组织财务
政治活动
偏袒自己人 传播谣言 指责同事
个人攻击
性骚扰 骂人 偷窃同事物品
Source: Adapted from S.L. Robinson, and R.J. Bennett. “A Typology of Deviant Workplace Behaviors: 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tud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pril 1995, p. 565.
解体阶段 群体发展的最后一阶段,高工 作业绩不再是群体关注的头等 大事,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关 注如何做好善后工作。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体发展的阶段
E X H I B I T 9–2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另一模型:用于有明确截止日期的临时群体
间断—平衡模型
在明确截止日期的限制下, 临时群体在惯性与活动之间 转变,在群体生命周期的中 间阶段生产力出现一次上升。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活动序列:
1. 决定群体 的发展方向 2. 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精选文档】群体行为的基础PPT
2.群体内部存在从众压力,导致不同意见受到不同压制。 非正式群体:在正式群体之外自发形成的群体,它没有明确的组织,没有编制和特定的领导人,不是以某种正式规定为基础,而是建
立在相互好感5,心.理相转容、变同情之、友后谊、群思想体一致第的基二础上阶,是段个人的友好活关系动的体又现。会依惯性进行
3.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会发生一次巨大转变,转 这种群体并不遵循上面介绍的模型,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活动序列:
1.群体提供了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综合多个个体的资源。
变发生于群体生命周期的中间阶段 群体结构塑造着群体成员的行为,使我们可能解释和预测群体内大部分个体行为以及群体绩效。
3.群体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1.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了群体的发展方向 (五)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
它不同于权威命令,也不是明文规定的,而是一种群体的舆论和气氛,它对个体心理上的影响和压力比权威命令还大,使个体感到不 能违抗,应保持一致才有安全感。
(一)正式群2体和.非正第式群一体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
决定着一个工作群体在组织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决定着群体的正式领导者和群体之间的正式关系。
非正式群体:在正式群体之外自发形成的群体,它 没有明确的组织,没有编制和特定的领导人,不是以 某种正式规定为基础,而是建立在相互好感,心理相 容、同情、友谊、思想一致的基础上,是个人友好关 系的体现。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1.情感密切 2.传递信息迅速 3.信念一致 4.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 5.正负功能
一、五阶段模型
群体的发展过程遵循着五个明显的阶段:
1.形成阶段
第九章群体行为的基础
2024年校长年终总结尊敬的学校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时光荏苒,转眼间,2024年即将告别我们,我想借此机会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分享一些心得和感悟。
回首2024年,对我而言是充满挑战、成长和喜悦的一年。
首先,我要感谢全体教职员工同仁的辛勤付出、默默奉献,是你们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也要感谢各位同学们的支持和配合,你们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和目标。
2024年,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在课程改革方面,我们积极探索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引入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还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学有所长的同时,拓展了眼界和视野,培养了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大力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和教育论坛,让教师们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同时,我们也注重选拔和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和改善。
我们配备了一批先进的教育设备,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同时,我们积极推进校园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工作,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场所。
在2024年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活动和体育竞赛,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我们还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注重营造正面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虽然2024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我也深知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
首先,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教学设备和图书馆藏书量,提高师资力量和整体素质。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其中。
另外,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2018/1/18
五、内聚力
1、内聚力: 是指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力以及他们愿意留在组织中的程度。
33
2018/1/18
2、影响群体的凝聚力的因素
信息沟通 群体规模 群体地位 群体目标 群体凝聚力 群体环境 群体规范 群体领导 群体成员
34
2018/1/18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在一起的时间:“距离产生美”的真理性有限;物理距 离影响在一起的机会; (2)进入群体的困难程度:苦难程度与凝聚力正相关; (3)群体的大小:规模与凝聚力负相关,因为规模增大造成 了成员的沟通困难; (4)性别组成:女性相比较男性群体的凝聚力强; (5)外界的威胁:群体受到外界威胁,凝聚力会增强。前提: 群体有能力应付攻击,外界威胁群体存在与否无关; (6)已经取得的成功:具有一贯成功表现的群体,凝聚力高。
6
2018/1/18
三、人们为何组成群体
社会认同理论 人们会对自己所属群体的成功或者失败产生情绪,因为他们的自尊同群体的表现是 紧密挂钩的, 缺陷-导致内群体偏爱:意味着认为群体内的人要优于群体外的人,而群体外的所有 人都是一样的,显然导致刻板印象。 几个特征是的社会认同对一个人非常重要:相似性、独特性、地位、降低不确定性
14
2018/1/18
群体角色种类
自我中心角色 阻碍者 寻求认可者 支配者 逃避者
消极作用
群体绩效 积极作用
任务角色 建议者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 评价者
积极作用 任务角色 建议者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 评价者
15
2018/1/18
群体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模型
多
人际群体
维 护 角 色
团队群体
无序群体
任务群体
(1)如果管理者希望借助群体的力量来提高工作时期和团队精神,他们必须提供可 以明确体现个人努力程度的手段。 (2)成员为奇数的群体视乎比偶数群体更有利; (3)5人或7人组成的群体在执行任务时比更大或更小一些的群体更有效。
避免投票时出现僵局的可能性; 5或7人组成的群体足以代表多数人的意见,同时获得不同渠道的想信息和资源; 可以避免大群体中的一些弊端,如少数人统治、亚团体、限制某些成员参与决策,以及决策时拖 延时间。
10
2018/1/18
图: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Pre-stage I
Stage I Forming 形成期
Stage II Storming 震荡期
Stage III Forming 规范期
Stage IV Performing 执行期
Stage V Adjourning 终止期
2018/1/18
21
2018/1/18
三、地位
1、地位及分类 2、什么决定地位? 3、地位与规范 4、地位和群体互动 5、地位公平 6、地位与文化
22
2018/1/18
1、地位及分类
地位:他人对群体或群体成员的位置或层次的一种社会 性的界定。
正式地位:由组织通过给予个体某种另人愉快的东西使个体获 得正式地位;
36
2018/1/18
群体凝聚力、绩效规范与生产率的关系
高
生产率 水平中等
高生产率
绩 效 规 范
生产率水平 低到中等
低
37
低生产率
低
凝聚力
高
2018/1/18
沙赫特实验: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
内聚力
高 高 绩 效 规 范 低
低
ⅰ高内聚力 ⅱ低内聚力 高绩效规范 高绩效规范 ⅲ高内聚力 ⅳ低内聚力 低绩效规范 低绩效规范
30
2018/1/18
2、社会惰化效应
社会惰化效应: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社会惰化效应的产生原因:
(1)群体成员认为别人是懒惰的或无能的,会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
(2)群体责任分散; (3)群体缺乏有效的衡量成员努力程度的手段。
31
2018/1/18
3、社会惰化效应对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生 产 率
ⅰ组 ⅱ组
ⅲ组 ⅳ组 时间
内聚力与绩效规范关系 图解
38
沙赫特实验内聚力与生 产率的关系
2018/1/18
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的关系
人 均 效 率
n 人数
39
2018/1/18
4、促进群体凝聚力的建议
1. 2. 缩小群体规模; 鼓励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3.
4. 5. 6. 7.
增加群体成员一起工作的时间;
与其他成员相比,地位较高的群体成员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偏离群体规范的行为。他 们比地位低的同伴更能抵制群体规范的从众压力。 只有当高地位者的活动不会严重妨碍群体目标的实现时,这一切才有可能。
25
2018/1/18
4、地位和群体互动
群体成员的互动受地位的影响。 地位高的人更加果断,在组织中经常发言,经常批评他人,要求也更多。
组织行为学
主讲人:林丰焱
第9章
群体行为
9.1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9.2群体的发展阶段
9.3群体结构:角色、规范、地位、规范、内聚力 9.4群体决策
2
2018/1/18
9.1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一、群体的定义 二、群体的分类
三、人们为何组成群体
3
2018/1/18
一、群体的定义
29
2018/1/18
1、群体规模与群体行为
群体规模:与群体绩效并不必然成正比或正相关 (1)任务性质:复杂困难的、调查研究性的任务,大群体更有效;执行性的任务, 小群体更有效; (2)责任明确程度:小群体优于大群体,一般意义上 (3)搜寻和发现事实:大群体更有效率 (4)决策(或完成任务)的速度:小群体优于大群体
27
2018/1/18
6、地位与文化
文化差异会影响到地位吗? 不同文化下地位的重要性各不相同。
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打交道,有助于了解谁拥有地位和哪些方 面拥有地位。
28
2018/1/18
四、群体规模
1、群体规模与群体行为 2、社会惰化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3、社会惰化效应对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分类
类别 举例
生产方面
提前离开 蓄意拖延工作时间 浪费资源
财产方面 政治活动
个人攻击
20
破坏公物 虚报工作时间 偷窃组织财物
偏袒自己人 传播谣言 指责同事 性骚扰 骂人 偷窃同事物品
2018/1/18
成为群体的一员会增加个体的偏常行为
研究表明,与独自工作的个体相比,那些在群体中工作的人更有可能说谎、欺骗和 偷盗。(教材第164页图9-4) 群体可以提供一种匿名保护,那些担心因偷盗被抓的人就有了可以依赖的事实:群 体成员有同等的偷盗机会和同样的理由。这形成了一种虚假自信,会带来更激进的 行为。因此,偏常行为取决于被接受的群体规范,甚至个体是否式群体成员。
非正式地位:可以通过教育、年龄、性别、技能、经验等特征 非正式地获得。
23
2018/1/18
2、什么决定地位?
(1)个体驾驭他人的权力:那些通过权力公职群体结果的人具有高地位。 (2)个体对组织目标的贡献能力;
(3)拥有群体所看重的个人特征的人。
24
2018/1/18
3、地位与规范
1.定义: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 组合。 计算一下自己属于多少个群体? 2.群体的要素: (1)两个以上的人 (2)共同的目标或兴趣 (3)一个正式或非正式的领导 (4)彼此之间自然或不自然的吸引力
4
2018/1/18
二、群体的分类
7
2018/1/18
三、人们为何组成群体
1.安全需要:加入群体可以减小独处时的不安全感 2.地位需要:能够被别人承认 3.自尊需要: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4.归属需要:群体能够满足社交需要 5.权力需要:在群体中影响他人 6.实现目标的需要:集合智慧与共同努力
8
2018/1/18
9.2 群体的发展阶段
一、五阶段模型 二、间断——平衡模型
9
2018/1/18
一、五阶段模型
(1)形成:成员了解、理解、接受群体规范,直到认同成员身份 (2)震荡:冲突阶段,直到群体的领导层次明确 (3)规范化:产生凝聚力,稳定群体结构,对成员身份达成共识 (4)执行任务:群体结构开始充分发挥作用,成员注重完成任务 (5)中止/解体:对暂时性的工作群体而言,此阶段,群体准备解散
35 2018/1/18
3、凝聚力对生产率的影响
(1)凝聚力与生产率是相互影响的; (2)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受群体绩效规范的影响:
群体的绩效规范高,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高; 绩效规范高,凝聚力低的群体生产率可能高,但低于高内聚力高绩效规范的 情境; 内聚力低,绩效规范也低,则生成效率可能处于中低水平。
12
2018/1/18
9.3群体属性
一、角色 二、规范
三、地位
四、规模 五、内聚力
13
2018/1/18
一、角色
角色: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元中占有一个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 一系列行为模式。
(1)角色认同: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角色知觉:个体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作出怎样的行为反 应的认识和了解,以个人对他人希望其怎样做的解释为基础。 (3)角色期待: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 为反应。个人的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由你做出行为的背景所决定。 (4)角色冲突:个体所面临的两个或更多的角色期待是相互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