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游岳阳楼记第二课时word版本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九上《22岳阳楼记》word教案 (2).doc
诗两首游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媒体运用]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了解三位作者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诗文大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诗两首》一、导入新课:面对洞庭湖水的奇丽风光,唐杜甫岳阳楼上“凭轩而涕”,而宋范仲淹则表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在唐李白、孟浩然,明袁中道这三个文人的眼中笔下,洞庭湖又会引发出怎样的情思呢?(可先由学生来发言交流介绍前两个文人李白、孟浩然,后由老师作总结性补充说明)(一)投影:李白画像。
简介李白写作《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的时代背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相信大家一定是再请熟悉不过了,它是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李白的一首与洞庭景观联系在一起的诗——《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
此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还。
九死一生,喜出望外,立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赶忙返至江夏。
李白获得自由以后,为什么迫不及待地返至江夏呢?“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江夏赠韦南陵冰》),原来他又对朝廷产生了幻想,希望朝廷还能用他。
但是他在江夏活动了一个时期,毫无结果,幻想又落空了,只好离开江夏,出游湘中。
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晔,时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
他们此次同游洞庭,其心情是可以想见的。
(二)投影:孟浩然画像。
简介孟浩然生平与写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时代背景。
11《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1课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岳阳楼气象万千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岳阳楼气象万千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梳理了课文的文言知识,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先忧后乐”的胸襟。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课件出示本课重点文言词语,提问翻译。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为理解本文内容做铺垫。
二、疏通文意【活动内容】朗读课文,小组合作,结合总结的文言知识,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生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翻译,把握大意,理解文本内容。
三、整体感知【活动内容】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划分课文层次,梳理课文的结构。
四、文本研读【活动内容】1.本文开篇点明滕子京是“谪守”,有什么作用?学生先根据注释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然后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与文章结构进行分析。
2.滕子京在巴陵郡的政绩如何?作为一篇“记”文,作者为什么要写有关滕子京的内容?学生齐读课文第1段,同桌之间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结构上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构思及写作意图。
【活动内容】3.第2段是怎样描绘岳阳楼的景色的?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教师提示学生根据具体句子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岳阳楼的。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学生先从文中找到这句话的位置,教师强化学生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
5.第3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学生齐读课文第3段,用自己的话描绘本段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6.看到“淫雨霏霏”的洞庭之景,“迁客骚人”会产生怎样的情感?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学生再读课文第3段,同桌之间交流。
11 《岳阳楼记》第2课时(学历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描绘了洞庭春晴图。“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前八字是动景,后八字是静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形象生动地写出晴天的洞庭湖生气勃勃的景象:春风和煦、景色明丽、水天一色的美好景色,更有鸥鸟翱翔、鱼儿畅游、花草郁青的景色,渲染了“喜”的气氛。因为“把酒临风”,所以“其喜洋洋”。
意图1:范仲淹意在劝勉滕子京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外在环境的优劣,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而应像古仁人学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借楼记写作,顺势而化,一石双鸟。用文章的形式委婉劝慰,更能发挥心灵疗伤的目的。
①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
小结: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像孟子所说的那样,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已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在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课堂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精选4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精选4篇)《岳阳楼记》教案篇一语文导学案(87—88)年级:初二主备:王继军审核:课题《岳阳楼记》课型:复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时间:、6、8复习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3、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一、解释词语百废具兴具去国怀乡去把酒临风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朝晖夕阴晖登斯楼也斯则有心旷神怡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连月不开开薄暮冥冥薄谪守巴陵郡谪山岳潜形潜而或长烟一空。
或把酒临风把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求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是进亦忧,退亦忧是退予观夫巴陵胜状状:樯倾揖摧摧:浮光跃金金:薄暮冥冥多会于此春和景明不以物喜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b.馋谗畏讥乐以忘忧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根据你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天涯海角涯:②日薄西山薄:③白头偕老偕:④如临大敌临:二、翻译句子春和景明:长烟一空:宠辱偕忘: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吾谁与归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是进亦忧,退亦忧。
微斯人,吾谁与归?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三阅读理解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是:二是: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
第11课 岳阳楼记 第2课时 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第11课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岳阳楼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作者的观点,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言运用: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美创造:感知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涵养高雅情趣,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2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岳阳楼记》这篇课文,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梳理了文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这篇课文,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更加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概括文章内容。
各部分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第一部分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字有何妙处?“谪”字不仅交代了滕子京的身份,而且暗含作者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张本2. 第1段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态度?范仲淹一方面对好友的政绩表示赞赏,一方面对“重修岳阳楼”的盛举表示支持。
这反映了作者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要奋发有为而不是消沉下去。
第二部分(2—4)1.“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用“连”“接”替换好不好?不好。
“衔”和“吞”,用拟人手法,把洞庭湖这一无生命之物写得极具生命感,写出了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景象,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
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衔”和“吞”好。
2. 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3. 为什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北通巫峡,南极萧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教案(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是千百年来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的博大胸怀的真实写照,它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对我们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如何提出这一观点的。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1.作者从岳阳楼上看到了怎样的雄伟景象?作者为何略写岳阳楼景观?【交流点拨】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交流点拨】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交流点拨】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何不同?作者详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交流点拨】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5.“古仁人之心”的“览物之情”又是怎样的?其忧乐观又是怎样的?【交流点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交流点拨】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7.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交流点拨】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精品教案(2课时含反思)
10岳阳楼记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及节奏并背诵全文。
2.赏析精练、生动的语言及精彩语段。
3.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4.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
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
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
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一职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
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游岳阳楼记》全文。
(2)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
(3)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游岳阳楼记》。
2.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3.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游岳阳楼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更多关于范仲淹的资料,了解他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文章中的重要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中的具体语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鄂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2岳阳楼记word教案(5)
岳阳楼记设计思想:古人行文很讲究文气,或曰气脉,特别是骈偶句式为主的散文,尤其如此。
与此相适应,诵读课文时要整体整篇地读,一气呵成地读,分段分句、支离破碎地读容易破坏文气,所以进行诵读训练时一定要把好这一关。
课时安排: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有关岳阳楼的情况:可从岳阳楼上镌刻的诗词歌赋谈起,也可从岳阳楼的修建历史谈起;可放录像或多媒体资料,也可由学生介绍。
二、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正音正字。
三、初读课文两遍,熟悉文章的基本内容。
四、齐读或个读文章,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五、教师介绍作者情况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六、熟读成诵,也可组织背诵比赛。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师生通过讨论、串讲等方式了解主要内容。
三、从表达方式、对比反衬、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学习本文情景相生的写法。
四、讨论:联系现实生活和个人的成长谈谈怎样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怎样树立“忧国忧民”的意识。
五、整理文言字词,积累文化常识。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一篇时文作为课文教学的导言。
教师先请一位同学朗诵这篇文章。
文章点明了《岳阳楼记》的三大优点:写景好、政论好、人生观好。
教师顺此带领学生进入课文。
二、读讲把课文立意新(政论好、人生观好)与语言美(写景好)作为重点。
采用反复朗诵课文并当堂背诵的方法,在不断吟诵中深化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第一节: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原因。
第二节:欣赏洞庭湖全景。
体会转折句的作用。
第三节、第四节:把握景与情的关系,落实对字词、表现手法的理解。
第五节:理解全文的主旨。
以上教学过程中,朗读形式多样,背诵则结合讲析逐步进行;以读为主,读读讲讲。
三、辨异罗列一些意见不一的解释性内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判断,去决定取舍。
如“而或长烟一空”有两种解释:①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②;雾气充满天空。
要求学生对比着结合课文分析。
四、归纳着重从语言方面去探究,分别从词语、句式、修辞、节奏等方面去概括、归纳:1.词语——炉火纯青,如“衔远山,吞长江”。
九年级语文上册10《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案】
10 《岳阳楼记》教案(二)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语言。
2.领会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旷达的思想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域。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语言。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比赛的情势检查背诵。
2.抢答:(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谪.守巴陵郡谪:贬官②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③朝晖.夕阴晖:日光④锦鳞.游泳鳞:代指鱼⑤长烟一.空一:全⑥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翱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二、精读赏析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分别描写了哪几幅洞庭湖的风景?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赏析。
(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展示成果。
)明确:巴陵胜状图;凄风阴雨图;春和景明图。
巴陵胜状图:(1)气势特殊:“衔远山,吞长江”。
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极写洞庭湖浩大的气势。
(“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与山的关系,“吞”不仅生动形象写出了湖与江的关系,而且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
两个动词形象再现了洞庭湖的浩瀚气势,使静景富有动态感和活力。
)(2)壮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极言水波壮阔,从空间上形容水势的浩荡和湖面的宽阔无边。
(3)气象变化多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描写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风景,表现了它景象的千变万化。
(4)南北流向之长: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运用对偶句,写出了洞庭湖特殊、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张本。
《岳阳楼记》教案第二课时(推荐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岳阳楼记》教案第二课时《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任选几位同学根据背诵要求。
二、用学习上节课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五、六段(一)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元/则忧其君。
(二)抽学生说出每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翻译全段,教师给予补充.(三)重点语句翻译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连月不晴(的时候),阴惨惨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涛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没了光辉,山岳隐藏起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杆倾倒,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长啸,猿啼叫。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他人的诽谤和讽刺的心情。
满眼凄凉冷落,极度伤感而十分悲痛。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打渔人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尽头呢?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一切荣耀和屈辱统统忘记,迎着风举杯痛饮,大概是高兴到极点了。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
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少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个人之失,外物之劣而悲。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高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地方就为他的国君担忧。
7、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哎,(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三、积累词语:(一)一词多义1、属: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属(zhǔ)引凄异(连续)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ǔ,类2、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3、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物、景象)予观夫巴陵胜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走马观花/坐井观天(观看、观赏)4、备: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德才兼备(具备、具有)攻其不备(防备)关怀备至(表示完全)5、一:一碧万顷(一片)长烟一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全)一鼓作气(第一次)6、微:微斯人(没有)谨小慎微/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细小)7、乃: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乃悟前狼假寐(才)8、异:或异二者之为(不同)属引凄异(怪异)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9、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10、极: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极端)初极狭(很,非常)11、景:至若春和景明(日光)四时之景不同(风景)12、胜:以少胜多(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优美)13、通: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顺利)北通巫峡(通向)14、初极狭,才通人(通过)精通书法(通晓)15、其:其喜洋洋者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则忧其君16、和:政通人和至若春和景明17、何: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然则何时而乐耶或异二者之为,何哉18、具:百废具兴(通“俱”,全,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尽)19、归:吾谁与归(归依)归根结底(归结)20、薄:薄暮冥冥/日薄西山(迫近)妄自菲薄/厚此薄彼(轻视、看不起)21、国: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国家兴亡(国家)22、为: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替,对,表对象)23、开:连月不开(放晴)开我东阁门(打开)(二)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动词)谪、属、把(三)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四)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四、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1课《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岳阳楼记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洞庭湖、岳阳楼的画面,形、声、色俱备,引发学生的观赏兴趣。
)每次读《岳阳楼记》,或是讲《岳阳楼记》,我的心中都充盈着一种激动,一种豪迈,甚至是一种敬畏……这篇文章让我心胸开阔,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同时也让我获得无比的愉悦。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份激动与快乐。
二、作业检查1.指名两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2.找两名学生分别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三、合作探究(一)让学生们试着在熟读的基础上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
写洞庭湖阴晴景象及“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这是全文的核心。
(二)学习第1段。
1.学生朗读。
2.这段话写了什么内容?仅仅交代了写作缘由吗?提示:向学生介绍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包含的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板书:一、叙缘由,寓劝勉之意。
)(三)学习第2段。
1.学生齐读。
2.品味写景语句。
(1)“衔远山,吞长江”,明确:写出了洞庭湖磅礴的气势。
(2)“浩浩汤汤”,明确:写出了水势浩大。
(3)“横无际涯”,明确:显示了洞庭湖的宏伟气魄。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范仲淹是怎样另辟蹊径的呢?明确: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四)学习第3、4段。
1.哪两句话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应该怎样读?明确:“登斯楼也,则有……感极而悲者矣。
”降调,稍慢,表现苦闷与忧伤。
“登斯楼也,则有……其喜洋洋者矣。
”升调,略快,表现欢乐与陶醉。
2.作者是怎样表现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的?明确:分别描写了阴、晴之景来烘托、渲染。
《岳阳楼记》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在诵读的基础上,研讨本文的览物情,悲喜观,忧乐观。
3.注意积累文中的常用实词,延伸文中的成语、名言警句,拓展阅读范围,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在诵读的基础上,研讨本文的览物情,悲喜观,忧乐观。
【教学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研讨本文的览物情,悲喜观,忧乐观。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诵读感知了文章语言的魅力。
自古以来,洞庭气象万千,浩瀚令人神往,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写下许多诗词。
你知道哪些有关岳阳楼的诗词呢?预设:“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有关岳阳楼的诗词。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的美景,一起来看看,这千古名篇有何独特之处吧!二、夯实基础1.知识回顾通过完成人物卡片的方式简要复习上一课时介绍的作者信息。
2.诗文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断句和读音。
(2)朗读检测请同学接力朗读,其他同学从字音、断句等方面进行评价。
重点字音参考:断句参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名为楼记,却未写楼,那文章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2.探究方法(1)结合课下注释,运用先前所学方法,关注重点字词。
(2)连词成句,疏通文意。
(3)逐句翻译,翻译完用自己的话说出全文的意思。
3.成果展示预设:明年:第二年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岳阳楼记》2
史上一段佳话;而范仲淹和滕子京这两位同榜进士,也是情同手足患难与共,共同谱写了岳阳人民百世的荣耀和骄傲。
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政绩,也是一份文化遗产,更是一个精神家园。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知识链接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二、整体感知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谪(zhé)属(zhǔ)霪雨(yín)霏霏(fēi)樯(qiáng)楫(jí)冥(míng)谗(chán)偕(xié)(2)词语释义浩浩汤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边。
连月不开:放晴。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诽谤性话语。
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
萧条冷落的景象。
波澜不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色,湖光。
《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朗诵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
2.全班齐读。
二、研讨课文整体感知1.朗诵全文。
2.掌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
(这是全文的核心。
)三、学生齐读课文,分步品味课文1.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
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 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2课时教案
岳阳楼记范仲淹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谪守朝晖夕阴迁客骚人霪雨霏霏薄暮冥冥潜形岸芷汀兰皓月心旷神恰宠辱偕志浩浩汤汤 shang1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溢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除干京滴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精品教案】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岳阳楼记》第2课时
《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品味文章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4.正确理解和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2.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的内涵及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
2.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抽生背诵前面1-4段引入新课。
二、译读,感知意境美继续学习,译读课文第五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疏通文句,翻译课文,理解大意,并围绕疑难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巡视各组,酌情给予指导点拨。
三、细读,积累文言知识(1)解释下面加线实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太守,官名,这里是动词,“做……太守”)百废具兴:(荒废了的事业,名词)或异二者之为:(动词用作名词,表现行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之前;在……之后)谪守巴陵郡: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迁客骚人: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迁,贬谪、降职。
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山岳潜形:隐没。
薄暮冥冥:昏暗。
沙鸥翔集:停息。
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2)虚词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所以动心忍性(用来)其:其必曰(代词:他,他们)其喜洋洋者矣(语气词)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3)一词多义以: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用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一:一碧万顷(一片)长烟一空(全)开:连月不开(指天气放晴)开我东阁门(打开)则:然则何时而乐耶(连词,那么)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连词,就)极:感极而悲者矣(极点)南极潇湘(至,到达)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通: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旷:则有心旷神怡(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严然(宽广)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国恒亡(国家)则有去国怀乡(国都)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面山而居(居住)居十日(停了)(4)古今异义增其旧制:古义(规律)今义(制度)前人之述备矣:古义(详尽)今义(准备)至若春和景明:古义(日光)今义(景物)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义(曾经)今义(品尝)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游岳阳楼记第二课时word版本
1、了解作者、“公安派”及写作背景。
2、识记沅湘、皓淼、旁溢、裣衽等生字词,熟读课文。
3、反复品读,赏析课文,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讲授、比较、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
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第七,没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览无余,比较单调;有了君山,就富于变化了。
结论是:岳阳楼的景观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