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等级考第三分册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三分册梳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三分册梳理

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二、三分册)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单元核心: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距今1万年前后,我国远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农耕时代。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特点。

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

到商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原始农耕:①根据人类制造工具的历程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区分依据是根据的使用。

②诞生时间: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③标志:学会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

④早期先民生存方式:群居。

⑤原始渔猎采集的缺点:来源不稳定。

⑥意义: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⑦姜寨遗址的特征:聚族定居,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⑧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南稻北粟),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

⑨农耕聚落产生的原因: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

⑩早起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的形式: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口耳相传。

2.八方雄起:①起源特点: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②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也是部族迁徙、分和、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

③墓葬: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

二、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1.从“公天下”到“家天下”:①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②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的演变。

③国家特征:设官分职;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监狱;制定刑法。

2.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①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上海市初中历史第三册复习

上海市初中历史第三册复习

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第1课鸦片战争 (4)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5)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6)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8)第4课洋务运动 (8)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9)第6课戊戌变法 (10)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11)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2)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2)第9课辛亥革命 (13)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4)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16)第12课新文化运动 (16)第13课五四运动 (17)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18)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19)第15课北伐战争 (19)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20)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1)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2)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22)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3)第20课正面战场的杭战 (24)第21课敌后战场的杭战 (25)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26)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28)第23课内战爆发 (28)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9)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30)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30)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31)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鸦片走私: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2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第3册 知识点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第3册 知识点

第三分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第17课宋朝的建立和制度创设一、北宋的建立1.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东京)。

北宋的建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

2.北宋与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以及东北的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二、文官体制---北宋的制度创设 B1.背景: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在政治、军事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2.特点:重文轻武的文官体制。

3.措施:“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枢密使由文官担任)、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 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文人担任官职,中央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军事)及地方要员均由文官担任,形成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并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4.影响:消除分裂割据和军人乱政的隐患,但也带来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消极影响。

三、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承继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1.考试制度:宋朝的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2.考试规则: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以保证科举制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3.考试内容: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前后也有很大的变化:宋初进士考试,仍继承唐代以来的方式,主要以诗赋取人。

宋中期以后,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

4.意义:通过改革而逐步完善、兴盛的科举制,①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②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一、辽、西夏的建立及其与北宋的和战1.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仿照汉族制度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结束宋辽之间的战争状态,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

2.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国,史称西夏。

上海高中历史第三分册复习资料

上海高中历史第三分册复习资料

第三分册复习资料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知道1、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西夏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宋代的统一是不完全的,不同于汉唐的大一统。

2、科举制度的完善(1)北宋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等三级。

(2)创设“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并不以诗赋取士,而增加策论考试。

理解1、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逐步完善、兴盛的科举制保证了公正和公平。

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2、文官体制(比较重要)北宋建国之初面临的两大威胁(北宋文官体制产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吸取唐末五代以来屡屡发生的地方上藩镇将领拥兵自重(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中央内部禁军将领篡夺皇位(中央的武将威胁皇权)的历史教训,宋太祖进行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以此来巩固北宋王朝的长久统治。

北宋初年制度创设的内容:A.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

枢密院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

B.宋朝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将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的禁军,以老弱者充任地方上的厢军和乡兵。

C.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军队驻地,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兵”,以防将领割据对抗中央。

D.(文官体制的特点:)宋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

以文制武,防止武将专权。

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选拔文人担任官职。

文官在朝廷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央及地方重要官员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了一个由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皇帝也尊敬士大夫,不杀士大夫。

此外,还实行官、职、差遣分立的制度。

北宋初年制度创设的影响:正面影响:有效地防止了将领分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情况的发生,消除了武将乱政的隐患,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巩固了北宋政权、维护了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

负面影响: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等三冗问题,并最终使北宋陷入“积贫”、“积弱”局面。

上海高考历史考纲第3分册整理

上海高考历史考纲第3分册整理

第三分册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2.“重文轻武”的基本内容:1背景: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

2内容: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

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

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拣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上则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

采取更戍法。

3影响: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3.科举制的完善: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有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

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帖经”,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

4.辽的建立: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称帝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5.澶渊之盟: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宋辽间的战争状态才告结束,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

6.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摆脱对宋辽的依附,建西夏7.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仿照汉制,建国,国号大金8.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1127年,攻入宋都开封的金军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等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

同年,钦宗之弟赵构在南京被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

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延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9.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忽必烈继承汗位后, 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

三年后,元军在厓山一役中消灭南宋流亡政权,南宋灭亡10.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1背景: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民间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国内外贸易与城镇商业超过唐代2过程:魏晋南北朝(奠基→唐朝中后期(开始南移→南宋(完成3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北方因战乱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4表现:农业,商业,手工业11.海上丝绸之路:1原因:1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2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从海路前来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

2023年上海高中历史会考考纲知识点含答案

2023年上海高中历史会考考纲知识点含答案

第一分册考纲知识点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旳地区。

这些地区旳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旳水利之便, 发展了以农业为基础旳社会经济。

2.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

3、两河流域基本上位于今天旳亚洲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4. 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旳最古老旳文字之一, 由苏美尔人发明。

6、5. 汉穆拉比在位期间, 古巴比伦王国势力臻于极盛, 是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旳时期。

7、《汉穆拉比法典》旳作用、历史价值和特点。

作用: 更有效地规范王国旳社会秩序, 深入巩固王国旳统治。

历史价值: (1)是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旳成文法典;(2)是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旳第一手文献。

特点:(1)全面维护统治集团旳主线利益;(2)保留了原始习惯法法旳部分内容;(3)否认了血亲复仇等原始风俗, 有一定进步意义。

7、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其地理范围与今天旳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体相称。

尼罗河旳定期泛滥带来了充沛水量, 使这一地区成为古代文明旳发祥地。

8、古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旳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旳专制君主。

9、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旳陵墓。

其中, 最负盛名旳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10、金字塔旳象征意义。

(1)是法老专制权力旳象征;(2)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奉旳详细体现。

11. 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书写材料中, 纸草旳使用最为普遍。

12.古印度文明来源于印度河流域文明, 土著达罗毗荼人发明了这一文明。

13、约公元前14 世纪, 雅利安人旳部落出目前了印度河地区, 征服了土著部落, 后扩展到恒河流域。

14.当雅利安人旳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 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被称为种姓制度。

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旳社会集团。

15.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为希达多。

佛教经典总称为三藏经或大藏经。

上海高中历史合格考知识点填空

上海高中历史合格考知识点填空

第一分册第一---第五单元(1-15课)基础知识整理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古代称“美索不达米亚”。

2、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

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今天伊拉克发现的古代文字;刻在泥版上的文字;也称钉头文字;《汉穆拉比法典》使用楔形文字书写。

3、《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法典以神的名义颁布;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以严刑峻法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私有财产;法典保留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习惯法内容。

历史价值: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4、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流经古埃及。

5、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6、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是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

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体现,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

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最负盛名。

7、象形文字与纸草: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以纸草为书写材料。

第3课古代印度8、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种姓制度。

分四大种姓:婆罗门(祭司)、刹帝利(王族)、吠舍(平民)、首陀罗(贱民、奴隶)9、佛教的创始、经典、传播: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的经典:三藏经(大藏经、三藏)佛教的传播:主要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10、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11、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生活。

第6课古代希腊12、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位于今天的希腊,在爱琴海附近。

上海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答案-全

上海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答案-全

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一、基‎础练习1‎.960 ‎契丹‎陈桥‎驿‎2.考试制‎度殿‎试弥‎封3.B‎ 4‎.D ‎ 5.C‎ 6‎.D‎二、拓展练‎习‎7、宰相‎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文人‎,很少有武‎将,以此避‎免武将专权‎;各类官职‎多用文人;‎文官地位高‎于武将;皇‎帝有“不杀‎士大夫’’‎的“祖宗之‎法”,尊重‎士大夫。

‎ 8‎、史料是:‎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评价‎是: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为赵‎宋王朝选拔‎人才、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一、‎基础练习‎1.宋神宗‎制置三‎司条例司‎2.司马‎光元祐‎更化‎3.C ‎ 4.‎C‎5.A ‎ 6‎.A ‎ 7.D‎二、‎拓展练习‎ 8‎、(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带来的‎各种后果。

‎ (2‎)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主‎要内容的王‎安石变法,‎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一‎、基础练习‎1.耶律‎阿保机‎辽‎2.党项‎族西‎夏 3‎.B ‎4.A ‎5.C ‎ 6.B‎民族政权‎建国时间‎民族杰‎出首领都‎城宋9‎60年汉‎赵匡胤‎开封辽‎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机上‎京西夏‎1038‎年党项‎元昊兴庆‎金11‎15年女‎真完颜阿‎骨打中都‎元12‎71年蒙‎古忽必烈‎大都‎二、拓展练‎习‎8、(1‎)官分南北‎指辽设置的‎从中央到地‎方两套平行‎的政权机构‎,因办事机‎构分别设在‎皇帝宫帐的‎南、北两侧‎而得名。

‎ (2)‎适应游牧文‎明的管理制‎度为国制,‎适应农耕文‎明的管理制‎度为汉制。

‎ (‎3)在契丹‎人和北方诸‎族居住地实‎行适应游牧‎文明的管理‎制度,在南‎方渤海人和‎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居住‎地实行可适‎应农耕文明‎的管理制度‎,从而有利‎于辽朝的统‎治。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基础练习‎‎1.水稻‎太湖‎流域‎ 2.机‎户江西‎景德镇‎3.B ‎ 4.C‎ 5.‎D二‎、拓展练习‎‎6、(1)‎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宋代‎江南农业生‎产的状况。

上海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知识点整理

第三分册知识点整理1、北宋的建立( A): 960 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建立宋朝,定都开封2、北宋与辽(契丹人耶律阿保机)、西夏(党项人元昊)及金(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等民族政权的并立(A)3、文官体制( C):原因: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

内容:军事上:在中央,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在地方,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政治上: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形成一个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文官政府,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

影响:(利)有效防止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演,加强了中央集权;(弊)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导致积贫积弱的局面。

科举制完善:制度上设“殿试” ,规则上创“弥封” “誊录”,内容上废帖经,增“策论” 4、澶渊之盟( A):北宋和辽签订,维持百年和平5、靖康之变与南宋建立(A):金打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南逃后建立南宋。

6、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A):南宋和金签订绍兴和议(南宋与辽不能并存,因为辽被金灭后南宋建)7、榷场( B):宋与其他政权并立时期在边境设立的贸易市场,促进经济文化交流8、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A)9、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完成(A)10、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表现(B):农业——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仓,“苏湖熟,天下足”手工业——纺织、制瓷(景德镇)、造船;商业——交子(最早纸币)11、海上丝绸之路( A):三大港(广州、泉州、明州);管理机构:市舶司兴起原因:西夏的建立,导致陆路受阻12、活字印刷( B):北宋毕昇发明, 13C 东传朝鲜日本,西传至欧洲,对文化有积极影响13、火药( B):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南宋“突火枪”,元“火铳”,13C 随蒙古西征西传14、沈括与《梦溪笔谈》( B):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15、大都( A):元朝的首都,政治中心及商业大都市16、行省制度( C):中央——中书省,管辖腹里(大都及其周边地区);地方——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西藏——宣政院;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澎湖巡检司意义:省沿用至今,影响深远;加强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促进民族融合17、朱元璋建立明朝( A):1368 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南京)18、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C):目的:巩固统治过程: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朱棣确立内阁制度19、厂卫: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锦衣卫。

上海 沪教版 历史 第三分册

上海 沪教版 历史 第三分册

第三分册第17課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創設(1)宋朝的建立: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A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宋建国后,先后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

但辽政权已雄踞北方,西北党项族的势力范围也很大,宋朝的统一是不完全的。

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2)文官体制———————————————————————————— C961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

枢密院的长官称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

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也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而是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及地方要员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3)科举制的完善:宋朝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改革的举措;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 A宋朝科举考试分为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以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宋初仍承唐代以来的方式,主要以诗赋取人。

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帖经”),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

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B通过改革而逐步完善、兴盛的科举制,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課多民族政權的並立(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A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夏辽议和。

两次宋辽之战,宋夏之战。

(2)金与南宋的对峙:金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与绍兴议和———— A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全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全整理

第一分册 1-15课基础知识整理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古代称“美索不达米亚”。

2、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

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汉穆拉比法典》①特点:法典以神的名义颁布,以严刑峻法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各个阶层的义务,保留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习惯法内容。

②历史价值: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4、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流经古埃及。

5、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6、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是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体现,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

7、象形文字与纸草: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以纸草为书写材料。

第3课古代印度8、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种姓制度。

分四大种姓:婆罗门(祭司)、刹帝利(王族)、吠舍(平民)、首陀罗(贱民、奴隶)9、佛教的创始、经典、传播: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的经典:三藏经(经、律、论)佛教的传播:主要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10、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11、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生活。

第6课古代希腊12、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位于今天的希腊,在爱琴海附近。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13、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征:“小国寡民”。

14、“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

15、雅典民主政治:(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四册知识点[华师大版]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四册知识点[华师大版]

上海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三、四册知识点第三分册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1、宋朝建立:960年赵匡胤陈桥驿兵变2、宋初政治、军事、科举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及其影响⑴政治: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体制,中央及地方要员由文人担任,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

影响:冗官,加重财政负担⑵军事:杯酒释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军队分禁军、厢军、乡兵;实行更戍法;影响:冗兵、削弱军队战斗力⑶科举制度:隋唐创立,宋时在制度与规则方面进行改革;形式分解试、省试和殿试;制度有“弥封”、“誊录”;内容,前期以诗赋取人,后增加策论;作用:选拔人才、普及教育、传播知识两宋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对峙情况:①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②宋西夏和约1043年③南宋与金对峙靖康之变(1127年)④边境互市商品、经济、文化交流⑤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忽必烈元海上丝绸之路⑴背景:①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②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③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④造船业发达和航海技术提高。

⑵状况:①南宋时,出现广州、泉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

②官府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

③输入商品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织品、瓷器、茶叶等。

④以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

⑶影响:增收入,传文明。

1、活字印刷:⑴时间:北宋庆历年间⑵人物:毕昇⑶传播:13世纪,东传朝鲜、日本,又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

2、火药武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武器的国家,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宋代火药配方渐趋成熟。

:笔记体科学著作,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元代政治机构①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②地方: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宣政院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1、明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①废丞相,结束1600年的宰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确立内阁制度,成为协助皇帝的决策机构,是皇权的组成部分②建厂卫等特务机构;整顿吏治2、农民起义与明亡(1644年)①明政权的内忧(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外患(满洲、清)②李自成西安大顺张献忠成都大西康乾盛世①政治:内阁军机房军机处(雍正)辅助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②民族关系:对外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对内平定准噶尔回部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统治;设台湾府③经济:耕作技术,作物品种的引入农产品商品化家庭手工业形成商品集散地④思想: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⑤文化《古今图书集成》类书《四库全书》丛书△经济:海禁、朝贡贸易;明后期开放,广州、宁波;澳门成为东西方经济枢纽,将中国纳入世界性贸易网络;中国处于出超、白银流入;清“迁海令”;康熙设海关;闭关锁国乾隆只开广州一地△军事国防:明中期“倭患”;葡萄牙人占澳门;荷兰人占领台湾西学的传入⑴代表人物:利玛窦⑵内容:基督教神学、西方自然科学、欧洲人文学术。

上海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知识整理(全)

上海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知识整理(全)

历史第三册知识整理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知道:1、宋朝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

北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2、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

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立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增加策论考试。

理解:1、文官体制:①集中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军队部署实行“内重外轻”原则;更戍法;②重用文官——通过科举大量提拔文人做官,重要官职由文人担当,形成文官政府;官、职、差遣分离。

2、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知道: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1005年,北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结束战争状态,维持百余年和好。

1044年,西夏与宋、辽达成和议,形成三国鼎立局势。

2、金与南宋的对峙: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仿汉制,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1127年,攻入宋都开封的金军俘虏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同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建立南宋。

岳飞率军与金骑兵在郾城会战,大获全胜。

1141年,“绍兴和议”,宋金长期对峙。

3、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地跨欧亚)。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9年,南宋灭亡。

理解:宋、辽、西夏、金并立时期的榷场——官府管理、控制;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表现:农业——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人口压力促进耕地开垦,出现圩田、沙田、梯田;水稻居粮作物首位,太湖流域为全国粮仓(“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种植很普遍,桑蚕业中心南移。

手工业——杭州、苏州、成都等地设有官办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独立的私人作坊(“机户”);棉花种植传到江南,海南岛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东南沿海城市的造船业,技术世界领先。

上海历史会考学业水平考试第 三 分 册

上海历史会考学业水平考试第 三 分 册

第 三 分 册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时间:960年人物: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事件: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影响: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原因:唐末一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内容:一、军事上集中军权1、☆措施宋 (1)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朝 (2)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 (3)更戍法:轮流变更驻地建 2、特点:内重外轻立☆文官体制 3、影响: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战斗力下降及 二、政治上重文轻武其 1、目的:防止武将专政,稳定政局制 2、☆措施:度 (1)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以担任官职创 (2)官、职、差遣的分离改革:1、分解式、省试和殿试2、创设“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科举制度完善影响:1、通过改革而逐步完善、兴盛的科举制,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2、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本)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一、庆历新政1、经济危机: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1、背景:危机严重2、政治危机:西夏威胁(外患),饥民起事(内乱)2、人物:宋仁宗起用范仲淹3、内容:以吏治整顿为中心的改革吏治、发展经济和加强武备等4、结果:变法遭到阻挠后废除5、失败原因:触犯保守派利益、仁宗厌倦、改革派被排挤出朝廷☆二、王安石变法1、背景:冗官、冗兵、冗费下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

王安石在神宗支持下进行变法。

2、领导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3、内容: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方田纳税法、保价法、将兵法、科举新法等;偏重理财4、效果:在“富国强兵”的号召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5、结果:起用了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官员,全面罢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6、失败原因:旧党势力强大,党争中决心动摇、王安石辞职、哲宗即位,太皇太后执政☆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1、辽的建立: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国号辽辽的政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的扩张:占领燕云十六州2、宋辽之战: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3、西夏的建立: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1043年宋夏和议、夏辽合议4、结果:形成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面二、金与南宋的对峙1、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简称阿骨打)建金国,国号“大金”金灭辽:1125年☆2、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攻入开封俘虏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3、南宋建立:赵构1127年,定都临安,是为宋高宗,史称“南宋”4、宋金关系:1141年绍兴和议(前提是金要求杀死对其威胁很大的岳飞),宋金对峙;榷场三、蒙古的崛起与南宋的灭亡1、大蒙古帝国的建立: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国2、元的建立:忽必烈1271年定国号“大元”,定都“大都”3、南宋灭亡:1279年☆宋朝时期各个政权列表: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1、民间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上海历史第三分册知识点(完整版)

上海历史第三分册知识点(完整版)

第三分册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A】宋朝的建立建立者:赵匡胤时间:公元960年定都:开封通过:陈桥兵变宋建国后,先后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

但辽政权已雄踞北方,西北党项族的势力范围也很大,宋朝的统一是不完全的。

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B】文官体制原因:A.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 B.与西夏、辽并立。

军事:A.961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B.枢密院主军政(发兵、调兵)、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C.方针:内重外轻(中央军实力远大于地方军);D.更戍法(主要为禁军):兵将分离;后果——削弱了战斗力,加强了皇权。

政治:A.基本国策:重文轻武(重视文化教育、文官政府、科举制度);防范武将专权,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B.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

官:只表示品级的高低和相应的俸禄;职:授予某些有名望官员的荣衔;差:才是实际担当的职务整理:文官制度积极文化繁荣,教育发展(科举制完善)(重文轻武)消除军阀乱政消极军队战斗力下降“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权力中央地方皇权相权【A】科举制的完善改革措施:宋朝科举考试分为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以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改革内容:宋初仍承唐代以来的方式,主要以诗赋取人。

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帖经”),增加策论(重要)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

改革影响:通过改革而逐步完善、兴盛的科举制,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沪教版历史第三分册时间整理

沪教版历史第三分册时间整理

()为补充,【】不参与时间顺序,仅限补充907 朱温废唐自立,建立后梁,五代开始916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国 947改国号为辽960-1127 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五代结束)都城开封基本国策重文轻武文官体制发展科举制史称北宋(沈括《梦溪笔谈》)1005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1038 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国,史称西夏1044 宋与西夏达成和议【从此,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1069-1086 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最后失败(因用人不当损害百姓利益),史称元祐更化1115 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1125 金朝灭辽1127 金朝靖康之变;赵构建立南宋(史称)都城临安(杭州)海上丝绸之路1141 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后又两次续订和议,宋金长期对峙【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1206 铁木真(成吉思汗)被推为全蒙古大汗,建立大蒙古国【灭西夏、金,后三次发起西征(火药传入阿拉伯、欧洲,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地跨欧亚非】【13世纪活字印刷(11世纪发明)东传朝鲜、日本,西传中亚、波斯、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271-1368 忽必烈定国号大元都城大都(北京)1275马可〃波罗来华1276 元军占领临安1279 南宋灭亡;元朝第四次全国大统一(行省制度,边疆吐蕃、西藏、澎湖、琉球等地域;民族分化政策;陆海交通空前发达,中西交往盛极一时)(两宋时期时代特征政治:文官体制、重文轻武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发展民族:与少数民族并立,民族融合加强对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科技领先,科举制度发展)1368-1644 明朝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南京)【加强中央集权:废中书省、丞相(延续1600年)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内阁制度;厂卫特务机构。

(皇权趋于极端,君主专制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朝贡贸易:明初海禁,明后期开禁】1583 早期西学东渐,传教士(代表利玛窦)来华,儒学西传1616 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1627 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等)1636 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1643 李自成建立政权 1644定国号大顺1644 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17-18世纪康乾盛世中央集权空前强化(顺治: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南书房雍正:以应对西北战事为由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的集权程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乾隆:强化军机处,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1662 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中期清朝占领台湾17世纪中后期清俄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 清俄《尼布楚条约》(康、雍、乾三朝平定蒙古准噶尔,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叛;乾隆平定天山南路回部;《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文化专制文字狱)康乾盛世表现(纵向)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政权稳定,社会安定民族关系:疆域辽阔,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经济:社会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文化: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篡17-18世纪东西方世界对比(横向)。

上海高三历史等级考知识点

上海高三历史等级考知识点

上海高三历史等级考知识点上海高三历史等级考是高中生在毕业前进行的一项重要考试。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和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这次考试,本文将介绍上海高三历史等级考中的主要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封建制度的存在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演变。

在历史考试中,同学们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封建社会的运作机制、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不同王朝的社会变迁。

二、世界古代文明世界古代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等。

了解这些文明的发展、特点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对于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历史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与世界古代文明相关的选择题和解答题。

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演进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需要熟悉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体系,如孔子、墨子、老子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诸子百家的学说、儒家、道家和法家的主要观点,以及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关系。

四、中国古代科技与艺术中国古代科技与艺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学们需要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以及一些其他的科技成就。

此外,中国古代的绘画、音乐、舞蹈和建筑等艺术形式也是考试的重点。

五、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阶段。

同学们需要了解鸦片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关键事件,以及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思潮。

近代史的复习也需要加强对中国近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了解。

六、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世界局势的演变。

同学们需要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的建立和发展。

七、其他知识点此外,在历史的学科考试中,同学们还需要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历史地理的基本知识、历史名词和时间的记忆等。

这些知识点虽然细节较多,但对于高中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上海高三历史等级考的知识点包括中国古代社会、世界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科技与艺术、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的创设
a. 宋朝建立(A)
1.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东京)
b.文官体制(c)
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
1、军事上:A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设枢密院掌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
B 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
C 更戍法
2、政治上:A 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官员担任官职,文官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B 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及地方官员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士大夫为主体的
文官政府
C 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a.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并立(A)(地图)
1. 辽的建立: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改国号为辽,都城上京
2. 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1044年宋与西夏和议
3、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仿汉制,建大金,都城中都(北京)。

1125年灭

b.、檀渊之盟(A)
1005年宋辽签订檀渊之盟后,宋辽战争结束,维持百年和好的关系
C.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A)
1. 靖康之变:1127年,攻入宋都开封的金军俘虏北宋徽宗、钦宗,称为“靖康之变”
2. 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为宋高宗,定都临安(杭州),称为“南宋”
d.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A)
郾城会战,胜,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

e.榷场(B)
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各政权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了互市贸易的市场,称为榷场。

榷场的设置出于控制边境贸易以挟制对方的意图,但互市贸易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商品交流,
为北方地区,以至全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其到了积极的作用。

f. 蒙古崛起以及南宋灭亡(A)
1. 蒙古国的建立: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国
2. 元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订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
3、南宋的灭亡:1279年
经济重心的南移
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A)
b.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表现(B)
南方农业的发展表现:
原因:随着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以及稻麦轮作的推广,人口的增长
表现1、开辟了圩田、沙田和梯田。

2、水稻跃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3、太湖流域成为全
国的粮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4、南方棉花和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很普遍,
桑蚕业的中心也由北方移到南方。

手工业的发展的表现:1、纺织、制瓷和造船等手工业较大发展;2、官府在杭州、苏州、成
都等地设有官办的丝织作坊,3、江浙一带还出现了私人作坊,称为机户4、棉花种植由海南、闽广传播到江南一带,5、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6、东南沿海的造船业十分发达,造
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c.海上丝绸之路(A)
1.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原因:①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
②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③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④宋代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有很大进步
2.表现:
㈠交往国家:①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
㈡三大港口:广州、泉州、明州
㈢专门机构: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
㈣经济往来:输入商品有香料珍宝药材,输出商品有丝绸瓷器茶叶
3.影响:①使宋朝政府获得巨大财政收入②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活力
辉煌的科学技术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B)
1. 发明: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术,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15世纪)的发明,
早了4个世纪
2. 传播: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又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
流产生巨大影响
b. 火药武器的发明、使用及影响(B)
1. 发明:南宋时制“突火枪”、宋元年间发明“火统”,已经具备管形火器的特征
2. 使用:火药在唐末用于战争
3. 影响:改变战争的方式,从此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传到欧洲,对欧洲的历史发
展产生巨大影响
c. 沈括与《梦溪笔谈》(B)
1.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裁写的科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史上的里程碑
元朝的统一
a.大都(A)
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也是世界闻名的商业大都市。

b.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c)
行省制度
1.内容:地方行政创设行省制度,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派遣官员管辖
2. 影响: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
宣政院
吐蕃由中央的宣政院管理,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澎湖巡检司
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加强中央对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客观上起到了推动民族融合的作用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明朝前期的社会与政治
a. 明朝的建立(A)
1. 朱元璋1368年,定都应天(南京),建立明朝
b. 内阁制度与皇权加强(c)
内阁制度
1.设内阁的原因:①朱元璋加强皇权,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②集皇帝宰相于一身的朱元璋独揽决策、行政大权,难免力不从心
2.内阁制度的确立:①明成祖朱棣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内阁制确立
3.内阁的职能:职责为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
4.内阁的实质:仍为皇权的组成部分
厂卫机构
a、目的:加强对地方的严密控制,建立特务机构,以法外行事的特务政治加强专制统治。

b、概念: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继任的明朝皇帝先后设立东厂、西厂、内行厂,这些特务机构合称“厂卫”。

c、特征: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于政府司法部门之上,职掌侦察、缉捕、审刑等,并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

d、影响:通过这些手段,皇权趋于极端,君主专制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a. 清朝的建立与清军入关(A)
1. 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
2.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康乾盛世(上)
a. 军机处的设立(c)
1. 设立原因:①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
②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实际作用有限
2. 设立:雍正即位,以应对西北战事为由,设立军机房
3. 职能: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物的中央机构“廷寄”“交片”
4. 乾隆帝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
b. 清朝巩固多民族的国家措施(c)
1.东北地区: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2. 西北地区:①康雍乾三朝平定准噶尔叛乱
②乾隆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
3. 西南地区:①雍正时,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政务
②乾隆时,提高驻藏大臣的职权,由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实行金瓶挚签制度
4.东南地区:康熙中期,攻占台湾,设台湾府,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康乾盛世(下)
a. 社会经济的繁荣的诸多表现(A)
1. 农业上:①粮食生产,南方地区双季稻,单位面积产量大为提高
②明代引入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美洲),解决一些地区缺粮问题
③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
2. 手工业上:①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发达
②全国大小城市和市镇中,普遍开设大小手工业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3. 商业上:商业城镇的兴起
b. 《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A)
1. 康、雍年间官方编成《古今图书集成》为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

2.乾隆时《四库全书》成为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明清对外贸易
a. 明朝朝贡贸易的特点(B)
1. 官方控制和垄断,薄往厚来,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有限制的贸易
b.清朝从海禁到闭关(c)
1. 海禁到闭关的原因:①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②对西方势力的戒备
③自大,保守的心态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 从海禁到闭关的过程:①清廷颁布“迁海令”,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
②康熙帝在位中期,局势稳定,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设立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
③康熙晚期对外贸路线加以收缩
④乾隆时更实施闭关政策,只能在广州通商
早起西学东渐
a.利玛窦与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B)
1.成为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
b.早期西学东渐的作用(C)
①早期的西学东渐,尤其是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积极意义
②中国人开阔了眼界
③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差距,对中国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