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等级考·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

合集下载

上海历史归纳总结

上海历史归纳总结

上海历史归纳总结上海是中国的一座国际大都市,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它不仅拥有繁华的现代都市景象,同时也有悠久的历史。

本文将对上海的历史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早期发展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一部分。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上海地区就有人类聚居。

当时的上海并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片渔村和农田。

第二部分:开埠与外国租界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的开放政策,上海逐渐成为国际贸易港口。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被迫与多个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成为了外国势力的租界,分为英租界、法租界、美租界等。

这个时期,上海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成为了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

第三部分:发展成为经济中心20世纪初,上海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并且崛起为全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在这个时期,上海发展了许多著名的企业、银行和商业机构。

同时,上海还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如鲁迅、梁实秋等。

第四部分:战争与解放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内战,上海在这个时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被重新划归为中国的一部分,租界制度废除。

解放后,上海开始进行重建和发展,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第五部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上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上海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如今,上海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大都市,不仅在国内有影响力,在国际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结论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从一个渔村发展到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历史的演变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变迁。

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上海都一直是中国的重要城市,它的发展与变革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旨在对上海历史进行归纳总结,因此并没有过多涉及细节或具体事件。

同时,文章力求准确表达,语句通顺,以保证读者的阅读体验。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了解上海的历史背景并对其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上海等级考·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学生版)

上海等级考·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学生版)

上海高中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考情分析1.掌握上海自古至今的大致历史变化。

2.近代上海的市政变化、在近代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3.对一些与上海有关的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有所了解。

考点梳理崧泽文化1、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文明的雏形,在青浦县崧泽村发现了崧泽文化。

2、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陶器(三口陶器)、玉器(装饰品:石瑝)等。

还发现了粳稻颗粒和一只陶塑小猪,可以推断当时人们已懂得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设县与建城(古代)1、古代行政区划的变化:上海地区,春秋属吴。

战国先后属越、楚。

至唐天宝年间(742-756)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华亭县。

此时,出现了青龙集镇,据江瞰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内航海运的优越条件,使青龙镇变得非常繁盛。

(有“小杭州”之称)到南宋末年,形成上海镇。

至元代,朝廷在上海设立市舶司。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朝廷正式设置上海县。

2、建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因倭寇骚扰而筑城自卫,奠定了开埠前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

3、经济发展:棉纺织业从元代开始兴盛。

明代中晚期,上海县和整个松江府已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得到“衣被天下”的美誉。

(有“小苏州”之称)至清嘉庆、道光年间,随着海运漕粮之路的开辟,沙船运输业空前发展,上海县城和周边城镇的规模迅速扩大,各地客商云集,会馆公所林立,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1、上海开埠1842 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 年上海正式开埠。

2、租界的设立(1)租界: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土地国有化)。

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高三历史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

高三历史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
及其他文化机构…与此同时, 及其他文化机构 与此同时,传教士及一些外国人在上海租界及其周围地区创 与此同时 办了一批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在内的教会学校,其中有著名的徐汇公学、 办了一批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在内的教会学校,其中有著名的徐汇公学、 圣约翰书院、 圣约翰书院、中西书院等
补充材料: 补充材料: 1854年 英租界工部局成立,只有居住在租界、每年缴纳房地捐达白银500 500两 1854年,英租界工部局成立,只有居住在租界、每年缴纳房地捐达白银500两 以上或年付房屋租金1200两以上的外侨才有资格被推选为工部局董事候选人。 1200两以上的外侨才有资格被推选为工部局董事候选人 以上或年付房屋租金1200两以上的外侨才有资格被推选为工部局董事候选人。 ……工部局还设有总办处、工务处、卫生处、财务处等各种管理和办事机构,另 工部局还设有总办处、工务处、卫生处、财务处等各种管理和办事机构, 工部局还设有总办处 外,工部局还控制一支武装力量万国商团。 工部局还控制一支武装力量万国商团。 1909年上海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立,董事均由选举产生,有任期规定, 1909年上海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立,董事均由选举产生,有任期规定,下设 年上海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立 户政、警政、工政等科,均与租界工部局组织类似。 户政、警政、工政等科,均与租界工部局组织类似。 ——马长林:《近代中国租界变迁》 马长林: 近代中国租界变迁》 马长林 补充材料: 补充材料: 租界马路四通,城内道途狭隘;租界异常清洁,车不扬尘, “租界马路四通,城内道途狭隘;租界异常清洁,车不扬尘,居之者几以为 乐土,城内虽有清道局,然城河之水,秽气触鼻,僻静之区,坑厕接踵, 乐土,城内虽有清道局,然城河之水,秽气触鼻,僻静之区,坑厕接踵,较之 租界,几有天壤之别。” 租界,几有天壤之别。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李维清

上海历史等级考小作文

上海历史等级考小作文

上海历史等级考小作文《上海的弄堂记忆》上海的历史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弄堂是最独特也最让我着迷的那一笔。

我家附近就有那么一条弄堂,狭窄而悠长。

小时候,每天上下学我都要路过那里。

弄堂口有一位修鞋的老伯伯,他的摊位就像一个小小的“百宝盒”。

各种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那把老旧的补鞋机摆在最中间,看起来特别有年代感。

老伯伯总是戴着一副老花镜,半眯着眼专注于手里的鞋子。

有一次我好奇地看他修鞋,一只黑色皮鞋的鞋底脱胶了,他先是仔细地把鞋底的残胶刮掉,那神情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精细的手术。

刮完之后用小刷子在鞋底和鞋面上均匀地涂上胶水,然后轻轻地把它们贴合在一起,再用一个小夹子固定住。

一边做着这些,一边还和周围的人唠家常,那地道的上海话就像一首歌。

弄堂两边的墙壁爬满了绿色的爬山虎,夏天的时候看着特别清凉。

墙上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小孩子的涂鸦,虽然乱乱的,但充满了童趣。

这里的房子挨挨挤挤的,每一家的窗户似乎都有着神秘的故事。

有些窗户上挂着花色的窗帘,风吹过时轻轻飘动。

傍晚时分,弄堂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

红烧肉的香味混合着青菜的清香,每次闻到我都忍不住加快回家的脚步。

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这些弄堂依然坚守在这里。

它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诉说着上海的过去。

在这里,能感受到最纯粹的上海烟火气,那种邻里之间的亲近是在高楼里感受不到的。

每一块石板路,每一扇斑驳的门窗,都镌刻着上海的记忆。

我爱上海,而这弄堂就是我爱它的一个重要理由。

《上海的外滩之旅》外滩肯定是上海历史的一张璀璨名片。

我记得有一次去外滩游玩,那可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我是坐公交车去的,本以为能轻松找到好位置看风景,结果公交车上就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挤得满满当当。

好不容易到了外滩,眼前的景象真是把我震撼到了。

那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像一个个巨人矗立在那里。

海关大楼特别醒目,门口的大钟整点的时候还会敲响,钟声悠扬,传得老远。

我站在那里抬头看,阳光洒在建筑的立面上,那精致的雕饰就像是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上海的历史变迁

上海的历史变迁

上海的历史变迁*上海的历史变迁几个世纪以来,上海都只是个小渔村,直到13世纪才发展为城镇。

公元751年,在今天的松江首先建起了行政县,称为华亭县;至宋朝(公元991年),松江河南岸青浦东北又有青龙镇。

为了方便交通,商船都选择今天黄浦外滩为停靠码头,河西岸于是逐渐出现一座城市取代青龙镇,成为新的港口和商业中心。

南宋时期(公元1260-1274年),上海地位日益重要,这里商船云集,热闹非凡。

公元1292年,元朝在此设立行政县,到明朝已成为国家的纺织和手工业中心,并建起了第一座厂。

清政府在公元1685年设立上海海关,一个国际性大商埠从此发展起来。

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上海被开放成通商口岸,隧进一步沦为国际殖民地。

外国资本的入侵垄断了上海及东南沿岸的手工业,但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上海的商业、金融、纺织、轻工业和交通运输。

同时,民族工商业也开始成熟起来。

上海不仅成为中国的商业金融中心,也控制了国家的工业命脉。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

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

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

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

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

至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1 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

先是英国于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公共租界”。

整整一个多世纪,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

在19l9年的“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全市性罢工、罢课、罢市斗争,显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海历史合格考知识点

上海历史合格考知识点

上海历史合格考知识点上海是中国最具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了解上海的历史,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并珍视现实中的现代化成果。

本文将介绍上海历史的一些合格考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上海的发展历程。

一、开埠前的上海在1842年之前,上海并不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然而,庚子赔款后,上海成为了外国势力的殖民地,并被开放为租界。

这标志着上海作为一个国际贸易中心的崛起。

二、租界时期的上海租界时期是上海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

租界分为英法租界、美国租界和其他租界,由不同的国家管理。

上海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城市,贸易活动和文化交流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三、上海的工业化和现代化20世纪初,上海开始迅速发展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和造船业,成为中国现代产业的中心。

与此同时,上海也成为了第一个铁路干线的终点站,这对于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上海的文化繁荣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和最多接触西方文化的城市之一,文化繁荣也是上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的文人墨客和艺术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上海的文化风貌。

五、上海的改革开放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上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上海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之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和人才。

这段时期,上海迅速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更加凸显。

六、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如今的上海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高楼大厦、繁华的商业街区、先进的交通设施和世界级的文化场馆遍布全城。

上海的迅速发展源于对现代化的渴望和坚定的发展方向。

总结:通过了解上海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并从中汲取启示。

无论是开埠前的上海还是租界时期的繁华,抑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奇迹,上海都展示了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魅力。

而上海的成功也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

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真题

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真题

2023年上海市一般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种对旳答案)1.史前史上限不停前移,内容不停丰富得益于A.考古资料旳发掘B.古本文献旳考订C.神话传说采用D.口述史料引入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旳经济变革是A.采集渔猎 B.农耕生活C.青铜冶炼D.铁器牛耕3.《资治通鉴》以公元前423年为起点,这一时间可表述为A.公元前4世纪前期B.公元前4世纪后期C.公元前5世纪前期D.公元前5世纪后期4.“大楚兴,陈胜王”,对应旳历史事件是A.楚汉战争B.秦末农民起义C.牧野之战D.吴楚七国之乱5.“柔道”治天下旳中兴之主是A.汉武帝B.汉光武帝C.孝文帝D.唐玄宗6.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体现了A.民族融合旳影响B.礼乐旳规范C.经济重心旳南移D.家族制度旳强化7.“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

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出自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8.17—18世纪兼具资本主义与民族解放战争性质旳双重革命是A.英国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D.辛亥革命9.19世纪末德国现代高速发展旳关键得益于A.国家旳统一B.殖民地旳拓展C.内政旳改革D.移民旳刺激10.1870年代,日本兴起自由民权运动,宣传“主权在民”思想,其理论根据重要出自A.《社会契约论》B.《百科全书》C.《论法旳精神》D.《政府论》11.以“提供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为重要手段旳资本扩张方式始于A.新航路开辟B.英国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战后科技革命12.与右侧漫画有关旳事件是A.百年战争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13.罗斯福新政“新”在A.推行民族共同体政策 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C.实行国家宏观调控D.大力引入外国资本14.“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

”此语意在倡议A.引进科学技术 B.繁华报刊事业 C.开办民间社团D.改革社会习俗15.1923年蔡锷在云南起兵恢复“共和”,史称A.护国运动 B.北伐战争 C.武昌起义D.二次革命16.“创立初期旳寒伧旳‘法国区’(法租界)今天已经成为这个巨大旳上海地区中心旳一种繁华市区,……完毕这样旳业绩花了多少时间呢?还不到80年。

上海历史等级考小作文写法

上海历史等级考小作文写法

上海历史等级考小作文写法《上海历史等级考小作文之事件类写法》在上海历史等级考的小作文里,如果是写事件相关的题目,那可就像讲故事一样。

比如说题目是“上海开埠对近代上海社会的影响”。

咱就先得把这个事儿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上海开埠那就是一个大变迁的开始。

我有一次去外滩玩,当时站在江边,看着那些风格各异的建筑,老有感觉了。

我仔细瞅着那些有着欧式风格的大楼,像什么汇丰银行旧址之类的。

我就琢磨,这就是上海开埠后的产物呀。

以前的上海可能就是个普通的小县城,开埠之后,外国人来了,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贸易规则啥的。

就像我在外滩看到的那些建筑,那就是外国人按照他们自己的审美和需求来建的。

这些大楼可不仅仅是个房子,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我走进一家老建筑改造的咖啡店,里面的布局还有那种暗暗的、很有格调的氛围,都是当年开埠后留下的风格影响。

开埠后,人口结构也变了。

不同地方的人都跑到上海来了,五湖四海的人汇聚在这。

这种人口的融合就像我在那咖啡店听到周围人的口音一样,南腔北调。

有本地上海人的吴侬软语,也有北方人的豪爽大嗓门,还有外国人叽里咕噜的外语声音。

从社会阶层来说,出现了买办这些新的阶层。

他们就像是桥梁一样,连接着国内外的贸易,赚得盆满钵满。

我想象着当年在外滩,那些穿着西装革履的买办,夹着个包,在各个洋行里进进出出的样子。

在那个小小的街区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感觉就像是一个超级活跃的大蜂巢。

所以说呢,上海开埠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近代上海快速发展和改变的大门,它从各个方面影响着近代上海社会,到现在外滩的那些建筑还在无声地讲述着这段历史故事呢。

《上海历史等级考小作文之人物类写法》要是遇到关于人物对上海历史影响的题目,比如说“张謇对上海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贡献”,那就得像挖宝藏一样把这个人的故事抖落出来。

张謇这老哥,那可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

我记得我以前在上海一个老的工业博物馆看到过关于他的一些事迹介绍。

那博物馆里摆放着一些老机器,铁家伙都锈迹斑斑的了,但是感觉特别有历史厚重感。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 上海地区的变迁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 上海地区的变迁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上海地区的变迁中国历史疆域漂变上海地区的变迁中国历史疆域的漂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许多地区的变迁。

而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其地区的演变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例。

本文将介绍上海地区的漂变,从古代到现代,展现出上海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轨迹。

1. 上海的古代起源上海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上海地区是一个以捕鱼和筑驻地为生的原始部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部落逐渐形成聚落,并发展成为农业定居点。

2. 上海的近代变迁19世纪初,近代工业革命的冲击迅速传播到上海地区。

英国人于1843年强迫中国政府签署《南京条约》,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并开放对外贸易。

此后不久,许多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在上海设立了租界,使这个城市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国居住者和商业中心之一。

到了20世纪初,上海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许多外国公司和企业来到上海,使其成为国际大都市。

3. 上海的现代变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而租界则被取消。

然而,上海依然保持着其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出使上海成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基地。

自那时以来,上海迅速发展,经历了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4. 上海的未来展望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上海将继续推进城市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并利用其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同时,上海也将继续保护和传承自身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世界各地游客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总结:上海地区的漂变是中国历史疆域演变的一个缩影。

从古代起源到近代变迁,再到现代的发展,上海经历了世界历史的变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上海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精编版上海等级考历史知识点

精编版上海等级考历史知识点

上海等级考历史知识点上海等级考历史知识点第一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单元核心概念:(1)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国家。

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2)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

(3)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步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二、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A)楔形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B)汉穆拉比颁布,用楔形文字写成。

1、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3、意义:《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一、法老专制统治: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专题十三 上海历史的变迁

专题十三  上海历史的变迁
(1)破坏作用:租界为作为西人在上海的居住区域,不受 )破坏作用:租界为作为西人在上海的居住区域, 中国政府的管辖,成为“国中之国” 中国政府的管辖,成为“国中之国”;一些欧美国家的 冒险者”来上海淘金,也有罪行昭著的违法分子, “冒险者”来上海淘金,也有罪行昭著的违法分子,是近 代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的缩影。 代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的缩影。 (2)建设作用:租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工程等建设均 )建设作用:租界的政治、经济、文化、 仿照西方,也加速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 仿照西方,也加速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使上海成为中西 文化交汇的中心,造就了社会特殊的文化、经济地位。 文化交汇的中心,造就了社会特殊的文化、经济地位。
嘉 庆 时 代 的 上 海 城
4.因为防倭寇骚扰,明代上海建筑城墙, 4.因为防倭寇骚扰,明代上海建筑城墙, 因为防倭寇骚扰 奠定了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 奠定了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到明代中后 上海县(隶属松江府) 期,上海县(隶属松江府)成为了全国最 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得到“衣被天下” 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得到“衣被天下”的 赞誉。康熙时,设立海关(江海关), ),至 赞誉。康熙时,设立海关(江海关),至 嘉庆、道光年间,被誉为“江海之通津, 嘉庆、道光年间,被誉为“江海之通津, 东南之都会” 东南之都会”。
列强在租界内设立司法审判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等殖民统治机构使租界变成国中之国成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据点
专题十三 上海历史的变迁
一.开埠之前的上海
1.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文明的雏形 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文明的雏形 (1957年,在今青浦区发现了崧泽文化)。 年 在今青浦区发现了崧泽文化)。 2.上海地区在唐朝天宝年间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 华 上海地区在唐朝天宝年间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华 上海地区在唐朝天宝年间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 亭县。同时, 亭县。同时,在今天青浦东北的松江南岸地区出现了青 龙集镇,优越的踞江瞰海的地理位置, 龙集镇,优越的踞江瞰海的地理位置,使得青龙镇非常 繁盛。南宋时,因水路淤塞,青龙镇逐渐荒落。 繁盛。南宋时,因水路淤塞,青龙镇逐渐荒落。 3.此后,海船改舶十六铺岸边。至南宋末年,此处为上 此后,海船改舶十六铺岸边。至南宋末年, 此后 海镇。元朝在上海设立市舶司,因其商贸地位日趋重要, 海镇。元朝在上海设立市舶司,因其商贸地位日趋重要, 遂正式设置上海县。 遂正式设置上海县。

上海的区域历史变迁

上海的区域历史变迁

上海的区域历史变迁上海的区域历史变迁来源:网络、作者:张建华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世界著名的港口,上海发展至今日,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在上海市中部有一条偏西北??东南走向的远古时代的自然堤,谓之冈身,即今天的金山、闵行、奉贤、嘉定一线,它就是古时的海岸线。

冈身迤西有古文化遗址29余处,内有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4500年的良渚文化。

古代上海地区,湖荡成群,河港交叉, 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江从太湖向东奔腾而过,投向浩瀚的大海。

这条大江就是现今的苏州河,古称松江、吴松江、吴淞江等。

商末,周族的太伯等来到苏南建立勾吴,上海即在吴的东境。

吴的第19代主寿梦在今松江县始建华亭,这里成为贵族们狩猎垂钓之所。

战国时期,上海属于越国。

公元306年越国被楚国所灭,楚国春申君封江东,当时的上海在它的封地之内。

由此“申”成了上海市的别称。

秦建郡县制后,上海地跨娄、由拳、海盐三县大部分,三县县治在今上海境内。

汉代的上海地区,据最近在佘山广富林村考古发现,曾诞生了相当于大都市才会出现的建筑遗址。

三国时期,泸江太守陆康,则谴陆逊把陆氏家族从郡城苏州迁到今黄浦上游的华亭谷。

后陆逊因战功封华亭侯,又晋封娄侯,建庄园,辟墓地,令松江变得相当繁华,至今,该地区仍留有普照寺等遗址。

后上海地区郡县建制变迁频繁,娄县演变为今江苏省的昆山,由拳、海盐成为今浙江省的嘉兴和海盐。

唐代,浦东已成陆,崇明已涨出沙洲。

今浦东严桥在考古发掘中,曾发现唐代的陶片,说明当时该地已是小渔村。

天宝十年,分三县地置华亭县,治所在今松江县,建有城池。

但唐代上海地区最繁华的区域是青龙镇,它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称为“沪读"。

它水深域广,阔达二十里,是对外贸易进出的港口,到宋代更见繁盛,当时人作《青龙赋》,说:“市廛杂夷夏之人,宝货当东南之物”。

这里的夷主要是指日本和朝鲜人。

当时,今天的上海市区只是吴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旁的一个渔村,早期的上海就是在上海浦边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海的发展历程

历史上海的发展历程

历史上海的发展历程
历史上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前后。

最早的城市就是古吴城,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都城。

后来,随着吴国的灭亡,这个地区开始被宋朝的统治,形成了一个具有战略地位的渔港。

明朝时期,上海渔村开始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市场和商业枢纽。

清朝初期,上海的商贸活动持续扩大,趋于繁荣。

在18世纪末,上海成为了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

随着兵船商贸的兴起,上海渔村逐渐发展为一个繁华的城市。

19世纪上半叶,上海成为了东亚地区最大的港口和交易中心
之一。

当时的上海租界成立,外国势力开始介入上海的发展与管理。

此后,上海的发展迅速,各类建筑物如外国教堂、英国领事馆和外国企业纷纷建立。

在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也是国内外投资的热门地区。

20世纪,上海的发展进一步加快。

在中华民国时期,上海彻
底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然而,上海也经历了一些动荡的时期,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占领和解放。

在解放後,上海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级城市,发展得更加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又迅速融入全球化的潮流,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

上海的金融、贸易、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上海等级考·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学生版)

上海等级考·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学生版)

上海高中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考情分析1.掌握上海自古至今的大致历史变化。

2.近代上海的市政变化、在近代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3.对一些与上海有关的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有所了解。

考点梳理崧泽文化1、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文明的雏形,在青浦县崧泽村发现了崧泽文化。

2、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陶器(三口陶器)、玉器(装饰品:石瑝)等。

还发现了粳稻颗粒和一只陶塑小猪,可以推断当时人们已懂得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设县与建城(古代)1、古代行政区划的变化:上海地区,春秋属吴。

战国先后属越、楚。

至唐天宝年间(742-756)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华亭县。

此时,出现了青龙集镇,据江瞰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内航海运的优越条件,使青龙镇变得非常繁盛。

(有“小杭州”之称)到南宋末年,形成上海镇。

至元代,朝廷在上海设立市舶司。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朝廷正式设置上海县。

2、建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因倭寇骚扰而筑城自卫,奠定了开埠前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

3、经济发展:棉纺织业从元代开始兴盛。

明代中晚期,上海县和整个松江府已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得到“衣被天下”的美誉。

(有“小苏州”之称)至清嘉庆、道光年间,随着海运漕粮之路的开辟,沙船运输业空前发展,上海县城和周边城镇的规模迅速扩大,各地客商云集,会馆公所林立,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1、上海开埠1842 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 年上海正式开埠。

2、租界的设立(1)租界: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土地国有化)。

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复习ppt课件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复习ppt课件

文化的发展 石库门建筑
2
知识点回顾
知识点1 开埠前的上海
(一) 崧泽文化 1、发现: 1957年,青浦县(青浦区)崧泽村
2、特征:新石器时代遗址;继承马家浜文化并向良渚文化过渡的文化遗 存 3、地位:上海出现文明的雏形
崧泽文化三口瓶
3
知识点回顾
知识点1 开埠前的上海
(二)设县 1、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 2、秦汉以后:分属昆山、海盐、嘉兴诸县
2、外贸导向型的经济: 当时上海集中了数量众多的洋行、银行、钱庄、栈号等 商业贸易组织和机构。但是,直到19世纪末,上海经济的主流还是以外贸为主导 的贸易导向性经济。
3、民族工业的新发展: 依托繁荣的对外贸易,上海民族商业资本迅速积累。在 洋货行销刺激下,约19世纪80年代,上海诞生了仿洋机制品工业,并进一步孕育 了民族工业的创建。一大批面粉、棉纺织、火柴、卷烟、肥皂等民族资本工厂纷 纷建立。 20世纪30年代中叶的上海跻身于东亚以至世界大都市的行列
(2)依据所学知识,在租界内上海丧失了哪些“主权”?(2分) 答案:领土主权、司法主权、行政主权等。(2分)
(3)你是否同意开埠及租界在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近代化”,用史实证明。(4分) 答案:同意。上海逐渐建立起公共道路系统;交通工具也经历了从人力车到电车的变化; 公共照明系统、城市供水系统等渐成规模。(4分)
D.京师同文馆
15
例题练习
7、上海华界开始由城厢内外自治公所管理。对该机构的理解错
误的是( C )
A.该机构是由清朝政府授权并建立起来的地方自治总机关
B.该机构的出现开创了中国传统地方政治制度改革的起点 C.该地方自治是在清政府监督下进行并行使地方政府职权 D.城厢内外自治公所的权力来自于清政府让渡的部分权力

2018年上海写字等级考试试题

2018年上海写字等级考试试题

题目:上海写字等级考试试题一、选择题(请在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的编号)1. 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

A. 外滩B. 东方明珠塔C. 世博会D. 南京路正确答案是A. 外滩。

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黄浦江畔,是上海的金融中心和商业区。

2. 上海话中的“姆妈”指的是()。

A. 外婆B. 母亲C. 祖母D. 妻子正确答案是B. 母亲。

在上海话中,“姆妈”通常指的是母亲。

3. 上海传统小吃“小笼包”的主要特点是()。

A. 肉质细腻,味道鲜美B. 味道浓烈,口感扎实C. 外酥里嫩,香甜可口D. 配料丰富,口感多变正确答案是C. 外酥里嫩,香甜可口。

小笼包是上海传统小吃,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香甜可口。

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上海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过程。

上海是中国近代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是江浙地区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自近代以来,上海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贸易、金融、航运中心,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2. 请描述上海的现代建筑风格及其特点。

上海的现代建筑风格以高楼大厦、玻璃幕墙、钢结构等为主要元素,具有鲜明的现代感和时尚感。

这些建筑通常具有简洁明快的线条、流线型的外观和现代化的内部设施,给人一种现代、开放、自由的感觉。

同时,上海的现代建筑也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和融合,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三、作文题题目:我的上海之旅请根据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关于您的上海之旅的文章。

字数不少于500字,不少于4个自然段。

要求描述您在上海的所见所闻、感受和收获。

我的上海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当我漫步在外滩,感受着江风拂面,看着对岸的高楼大厦和东方明珠塔时,我感受到了上海的现代化和繁荣。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城市的脉搏,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力。

然而,这并没有让我感到沮丧或失落,反而激发了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向往。

【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 附解析

【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 附解析

【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1.瓷器的全球流动。

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瓷器行销世界,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

这发生于____。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

()A.宣政院B.市舶司C.中书省D.广州十三行3.瓷器影响世界。

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

()A.工厂制度的确定B.资本主义的垄断C.手工工坊的发展D.殖民活动的兴起4.资本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在发展中也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

以下选项能反映此观点的是____。

()A.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使世界连为一体B.工业革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C.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不确定性增加5.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

(填涂字母)(1)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

(2)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

他出使的路线是。

(3)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

6.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的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____。

(双选)()A.外部需求B.军事扩张C.技术传播D.工艺精湛7.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为资产阶级革命积蓄了力量。

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以来,西欧社会新兴阶层崛起,同时,许多人成为“有地产的穷人”。

上海等级考·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学生版)

上海等级考·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学生版)

上海高中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1.掌握上海自古至今的大致历史变化。

2.近代上海的市政变化、在近代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3.对一些与上海有关的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有所了解。

崧泽文化1、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文明的雏形,在青浦县崧泽村发现了崧泽文化。

2、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陶器(三口陶器)、玉器(装饰品:石瑝)等。

还发现了粳稻颗粒和一只陶塑小猪,可以推断当时人们已懂得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设县与建城(古代)1、古代行政区划的变化:上海地区,春秋属吴。

战国先后属越、楚。

至唐天宝年间(742-756)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华亭县。

此时,出现了青龙集镇,据江瞰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内航海运的优越条件,使青龙镇变得非常繁盛。

(有“小杭州”之称)到南宋末年,形成上海镇。

至元代,朝廷在上海设立市舶司。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正式设置上海县。

2、建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因倭寇骚扰而筑城自卫,奠定了开埠前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

3、经济发展:棉纺织业从元代开始兴盛。

明代中晚期,上海县和整个松江府已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得到“衣被天下”的美誉。

(有“小苏州”之称)至清嘉庆、道光年间,随着海运漕粮之路的开辟,沙船运输业空前发展,上海县城和周边城镇的规模迅速扩大,各地客商云集,会馆公所林立,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1、上海开埠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

2、租界的设立(1)租界: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土地国有化)。

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现在租界由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被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所特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中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1.掌握上海自古至今的大致历史变化。

2.近代上海的市政变化、在近代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3.对一些与上海有关的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有所了解。

崧泽文化1、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文明的雏形,在青浦县崧泽村发现了崧泽文化。

2、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陶器(三口陶器)、玉器(装饰品:石瑝)等。

还发现了粳稻颗粒和一只陶塑小猪,可以推断当时人们已懂得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设县与建城(古代)1、古代行政区划的变化:上海地区,春秋属吴。

战国先后属越、楚。

至唐天宝年间(742-756)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华亭县。

此时,出现了青龙集镇,据江瞰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内航海运的优越条件,使青龙镇变得非常繁盛。

(有“小杭州”之称)到南宋末年,形成上海镇。

至元代,朝廷在上海设立市舶司。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正式设置上海县。

2、建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因倭寇骚扰而筑城自卫,奠定了开埠前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

3、经济发展:棉纺织业从元代开始兴盛。

明代中晚期,上海县和整个松江府已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得到“衣被天下”的美誉。

(有“小苏州”之称)至清嘉庆、道光年间,随着海运漕粮之路的开辟,沙船运输业空前发展,上海县城和周边城镇的规模迅速扩大,各地客商云集,会馆公所林立,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1、上海开埠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

2、租界的设立(1)租界: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土地国有化)。

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现在租界由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被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所特有的。

历史上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日本、印度、伊朗等国家均有租界的存在。

1845年11月15日,英国在中国上海设立了近代史上第一块租界。

(2)设立过程:1845年,以《虎门条约》(《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规定英商在上海等五口通商时或可长久居住,或不时往来,中国地方官员应根据当地情况,划给英国侨民一定的居留地)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

这个章程的颁布,宣告英租界的辟设。

而美、法两国也紧随英国之后相继辟设租界。

按照土地章程,租界作为西人居留地,实行华洋分处原则,1853年由于小刀会起义,上海县城被起义军占领,清政府为了切断居民与小刀会的联系,强令居民迁徙,逼迫难民流入租界,造成事实上的华洋杂居。

3、租界的市政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抛开中国政府,成立了租界的“市政机关”。

这个机关在中文中被翻译为“工部局”并长期习用。

后英美租界合并,成为公共租界,以工部局为行政机关;法国租界另立山头,成立公董局。

工部局和公董局的建立最终导致了租界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的行政治理范围而取得了一种独立地位。

中国政府只能虚拥土地主权之名,至此租界成为了所谓的“国中之国”。

由于租界不受中国政府管辖,一些来自欧美国家的“冒险家”来到上海淘金,其中亦有不少违法分子,因此上海也被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4、租界的大概范围:公共租界:今北黄浦、静安以及虹口、杨浦两区南部沿江地带是上海公共租界(英美租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分别对应公共租界中区、西区、北区与东区。

上海法租界:主要位于上海市的黄浦区和徐汇区两区内。

5、上海租界在文化交流上的意义:上海租界作为被欧风美雨吹打的前沿地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殖民性、混合性、近代性的租界文化。

租界里的外国人把不乏先进的西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入租界,形成了西方文化在上海被逐渐理解、接受、模仿、采用的过程。

1853年小刀会起义前后,大批华人涌入租界避难,打破了“华洋分居”的格局,形成了“华洋杂处”、“五方杂处”的局面。

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聚集租界,为培育新型文化提供了土壤。

租界文化就是租界历史上逐渐发展出的移民之间彼此认同的共同文化。

以开放、宽容、求新、进取为主流特征的近代移民文化,100多年来深刻影响着上海的城市精神风貌。

第一幢高楼、第一盏电灯、第一辆电车、第一座欧式剧场、第一家广播电台等,中国的许多第一都产生在这里。

它既是西方列强经济掠夺的基地,同时又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创造了近代工商业发展的环境,使得上海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经济和贸易中心。

6、我国其他租界:自1845年至1905年的60年间,外国在我国共有27处租界,另有北京使馆界一处。

天津、汉口、广州、九江、厦门、镇江、苏州、杭州、重庆、上海等城市均有租界存在。

7、租界的收回:租界是中国近代史中影响中国政局的因素之一。

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多在租界内策划。

比如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和清政府的谈判就是在其内部压力下,受到外国势力的干涉而选择在上海的英国租界展开。

此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召开(后转移到嘉兴)。

包括五卅运动在内的大量示威游行路线也多经过租界,以示对外国势力的不满。

租界在中国作为主权丧失的象征,中国历届政府都在为收回租界而与租借国展开收回租界的谈判。

1917年开始,各地的租界被中国政府陆续收回。

以下是部分租界收回的时间表: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参加欧战协约国,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收回了汉口德租界、天津德租界和天津奥租界。

1924年苏联宣布放弃原俄国在华租界。

1927年1月3日武汉国民政府在共产党的支持协助下,成功收回汉口英租界。

1927年1月10日武汉国民政府在共产党的支持协助下,成功收回收回九江英租界。

1930年9月17日国民政府收回厦门英租界。

1931年1月15日中国政府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

1943年1月,美、英两国审时度势废除了历史上与清政府签订的有关不平等条约,与战时陪都重庆的国民政府改订新的条约,取消了治外法权和在华的租界,中国国内存在百年的租界从法理上结束了它的历史。

(1943年3月,日本曾将杭州、苏州、汉口、天津四处日本租界“交还”汪伪政府,8月,汪伪政府又象征性地“接收”了日本控制下的上海租界,以上均为日本及其控制的伪政府之间表演的闹剧)。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宣布“收回”除了香港租界外的所有的在华租界和租借地。

租界虽然名义“收回”了,但租界内的外国公产一直无法收回。

例如上海的租界虽早已取消,但法方迄未交回公产十四处。

这些产业均系过去法国帝国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取得的,公产不收回,租界就不是真正的“收回”。

真正完全的取消租界和收回外国公产,以及各种外国特权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二、晚清华界的市政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为整个华界由政府授权建立的地方自治总机关。

地方自治的创办,为中国传统的地方政治制度的改革开创了一个新起点,但是这样的地方自治是在清政府的监督下进行的,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地方政府,其权力是受到相当限制的。

三、上海特别市: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鉴于上海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殊地位,设上海为特别市,直属中央政府,抗战结束后收回租界,上海市区全部为上海市政府管辖。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一、经济的发展1、上海开埠以后,19世纪5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直到19世纪末,上海经济的主流还是以外贸为主导的贸易导向性经济。

2、在洋货行销的刺激下,约在19世纪80年代,上海诞生了仿洋机制品工业,并进一步孕育了民族工业的创建。

一大批面粉、棉纺织、火柴、卷烟、肥皂等民族资本工厂(轻工业)纷纷建立。

二、城市建设近代都市取代老城厢的诸种表现:公共道路系统、公共照明系统、城市供水网络的建立。

1929年国民政府提出“大上海计划”,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城市规划,对于调整城市发展重心、解决城市住宅问题和城市合理布局均起到一定作用,但因为当时外患严重、社会动荡、成本巨大而难以为继,在1937年日本侵华后被迫中断。

三、近代上海文化的发展石库门: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上海市民独具匠心地创造了石库门建筑。

这种建筑脱胎于江南传统民居,又加入了西式建筑的元素。

石库门的出现与19世纪50年代上海租界的人口激增有关。

后来经过多次创新,终于在20世纪初成为一种占地少、用料省、造价低、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独特住宅,并衍生出非常具有上海特色的石库门弄堂文化。

四、近代上海的历史地位: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发源地,无论是轮船招商局代表的洋务运动,还是商务印书局代表的民族工业,都离不开上海的哺育。

上海也见证了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汇聚了多种先进思想,例如新文化运动即以在上海创刊的《新青年》为宣传阵地。

近代上海现代化进程也刻上半殖民地化的烙印,上海工部局发行的债券反映了租界脱离中国的行政管理,是国中之国,而淞沪会战则留下了近代中国人追求民族独立的印记。

可见,上海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缩影。

相关史实:洋务运动——1863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

“广方言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养通晓外语的人才。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

1880年,在上海建立机器织布局,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器棉纺织厂。

新文化运动——《新青年》1915年由陈独秀创刊于上海。

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

1919年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

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申报——《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

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发展中的新上海(建国后)一、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1949-1956年山海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过渡,对工商业实现了改造。

在计划经济期间,上海从一个贸易主导的商业化城市转变为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上海开始了新的转型。

1984年中央决定开发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1990年中央决定“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作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