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德教育的虚伪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道德教育的虚伪性

道德真空、沦丧是如今关注的热点,道德教育直接导致了我国现阶段道德的沦丧!中国人的道德说白了就是儒家道德。儒家道德提倡的是奉献,试图抹杀人自私的本性,所以看起来和我们现在的社会格格不如。我们中国人面对道德和道德教育有太多的尴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道德教育常年来是一种虚假的繁荣,高空抽象,脱离人的实际,忽视了人的内心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感叹道德滑坡的原因。我认为,道德教育之所以会落到如此尴尬和无奈的境地,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德育无能,也不在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转型,而在于我们对道德本身、尤其是对道德的核心的认识的不当。因此,我们首先必须重新认识道德的核心内涵,还道德以本来面目,还道德以现实面目,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有所突破。

一、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

《北京青年报》刊登了一篇中学生对电影《焦裕禄》的观后感,很值得我们深思。124中的小伙子刘煜在看《焦裕禄》时哭了——“当时我真激动,恨不得马上去干一番什么。”可他走出电影院没10分钟,看看从自己身边走过的忙忙碌碌的人群,心里又恢复了原有的平静。很多中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是因为青春的热血和他们头脑中现有的观念发生了抵触。高一学生杨楠承认:“我看枪战片也没像看《焦裕禄》那样揪心。但是,虽然我承认焦裕禄很值得尊敬,可让我去像他那样,我可做不到。”因为他不相信人能全心全意地为别人,“焦裕禄真的就没一点私心?”女中学生甄憬然回忆看电影时的感受时说:“焦裕禄给我的触动非常大,在他身上体现了最伟大的人格。”可我却不能同意那句话:…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因为我更同意三毛的一句话:…假如把一切都献给了别人,那么你一生中就虐待了一个生灵——那就是你自己。‟人应该想想自己。”崔炜同学则一直没闹明白:“焦裕禄怎么能做到像人们说的那样?他为什么会这样做?难道他就没有想到要先做个好丈夫、好爸爸吗?166中一位不愿说出名字的男生更直言不讳:“焦裕禄的确是个好人,但他太不适合用来教育我们这一代人。他活得太累。”高二学生王京宇的见解拥有着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共鸣:“现在从国家到个人都讲求务实,这是最根本和最自然的东西。人其实只有先保

重自己才谈得上去帮助别人。”

年轻人的这些看法不仅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而且应该说大体上是有道理的。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道德教育的确太脱离现实生活和大众文化了。

二、对人本性的认识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这是因为人是从生物中进化而来的,是生物中的一员,具有趋利避害反应本性。这种反应本性对外的反应就表现为利己反应。生物所具有的趋利避害反应特有本性决定了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只要人是生物界的一员,人的这一利己本性就不会改变。道德的中心是要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利己本性随心所欲,而必须克制、放弃自己的一些需要去利他,以便使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能够和谐融洽,以便使社会的分工合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从而使自己能够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需要。

三、中国传统道德的虚伪性

在我们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宣传中,我国道德价值观核心:即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社会主义的道德就应该是只讲奉献,不问回报。而在这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浮躁喧嚣的年代,我们可以试着问下:“我们能够做到吗?又有谁可以做到?”有人问我“毕业后愿意去西部吗?”坦白的说,我不愿意。我也想毕业去不发达的地方、到基层去,但是想想自己读书花了这么多的钱,我要回报呀!至少我要赚回来,但是在那些山区我的价值根本就不能得到体现!事实上没有多人人愿意那样做,很少有人做到,这种脱离大众的道德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道德是不现实的,不符合人自私的本性,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的是真道德,不是虚伪的道德!

何为真道德?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所表达的“自然之道”和“自然之德”,说白了,即今天盛行于西方的公道德,也即公道和公德,或曰真理之道和真实之德,或更通俗地称谓:平等、民主、自由之公理、公道和人类自然共同体文明之公德。我们应该还道德本来的面目!

四、道德的核心是什么

我认为,道德的核心必须是公平,即公正和平等。所谓公平,就是利益和权利的机会人人均等和利益分配上的公正与合理。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公平就是在

机会均等的前提下“该是谁的就是谁的”,该是我的利益,你就不应来拿,该是你的利益,我也不应去夺。必须指出,道德除了公平这一核心准则外,还有人道、博爱等方面的内涵,如对弱者和弱势群体的同情、关爱和扶助。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也不能把这种同情、关爱和扶助看成是一种施舍。

五、合理地认识和评价“利己”

在我们的眼中,利己是自私的表现!大家反省一下自己,又有谁不自私?承认利己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这是我们始终越不过的“雷池”。一方面,我们也能清楚明白地看得到人是普遍利己的这一客观事实,但就是不敢公开认可,就是要与之对抗。

1.什么是合法的利己

前面讨论了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利己是人类社会的普遍事实。人的利己行为必须要受到社会性规范,如道德和法律的限制,这种限制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公平和公正。这种原则不允许个人无度地自利,不允许个人得到他所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不允许个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自利,不允许妨碍和剥夺他人的正当利益和正当的自利权利。

2.承认利己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说来也奇怪,一方面我们中国人在道德上始终不愿承认利己的合理性,始终在把利己视为万恶之源,希望人人都能“毫不利己”,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改革其实又在公开承认利己的合理性,甚至在鼓励人们合理、合法地利己。

尽管利己是无可厚非的,但利己也应有个度。所谓合理利己主义就是它一方面强调个人谋取合法私利的道德意义;另一方面,它要求在谋取私利的手段上,应以不损害他人的私利和社会的公利为界限。

我们的改革,说到底,都是为了调动尽可能多的人的积极性,而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实质上就是调动人获取利益的积极性。因此,一切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建立起一套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制度,而制度的核心又是利益分配的机制,即要使人在付出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回报,否则,这就不是一个好的制度,既不利于个人,也不利于社会。

六、还道德真实的面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