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六》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六单元,主要包括了“口语交际”、“读书交流”、“写作”和“语文实践活动”四个部分。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科学”,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口语交际的训练,也有读书交流的分享,还有写作和语文实践活动的指导,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口语交际、读书交流、写作和语文实践活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的了解还不够丰富,对于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和解题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解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口语交际、读书交流、写作和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学习。
2.教学难点:如何将科学知识与语文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解题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的科学知识,了解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思维火花”这一主题,安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
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思维过程。
《自相矛盾》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既夸自己的盾最坚固,又夸自己的矛最锋利,有人问他让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结果会如何时,他却无法回答的故事。
《田忌赛马》讲述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进行赛马比赛,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第二次比赛田忌在好友孙膑的帮助下反败为胜的故事。
《跳水》讲述了在一艘帆船上,船长的儿子在一只猴子的挑逗下一步步走上横木,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水,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自相矛盾21.会认1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2个字,正确读写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文言文《自相矛盾》,理解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分角色朗读《田忌赛马》,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默读课文,分析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4.默读《跳水》,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讲讲这个故事,分析船长的思维过程,思考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田忌赛马 2 跳水 2习作 2 选两个人物和学生一起组成一个探险小队开始探险之旅,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
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不仅要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还要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15 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会认“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其中“鬻、吾、弗”字音难读,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园地六》的主要内容和蕴意。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词义。
3.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课文。
4.能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1.课文内容的情感理解。
2.生字词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六》。
2.教学反思表。
3.黑板、彩色粉笔。
4.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导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的拼音和词义。
3.分组学习课文内容,讨论理解。
4.听读课文,掌握语音语调。
5.课文朗读演练。
第二课时1.复习词语。
2.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3.分析课文情感表达。
4.作文练习,写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5.课堂总结,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语文园地六》展开教学。
通过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和情感理解,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步需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六、延伸拓展1.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课文内容的读书笔记。
2.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目,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3.口头作业:背诵本单元词语。
通过《语文园地六》的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增长知识,提高自信心。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计划)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概述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围绕“科学探索”的主题,选取了一组富有科学性的文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的含义;(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3)了解文章所涉及的科学家及其贡献,学习他们的探究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总结;(3)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自然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分别是《月球之谜》、《太阳》、《松鼠》和《鲸》。
1. 《月球之谜》:本文介绍了月球的起源、构造和表面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神秘色彩,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2. 《太阳》:本文阐述了太阳的特点、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太阳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松鼠》:本文详细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动植物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4. 《鲸》:本文讲述了鲸的体型、生活习性、种类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鲸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总结;(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2)如何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相结合。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2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以《语文园地六》课文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的情节,把握文章主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
难点:理解篇章结构,掌握作者用词语言之美。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内容。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出话题(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首先,教师呈现课文,并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讲解。
2.学生跟读课文,着重理解文章内容,可以进行段落式朗读。
3.教师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导读,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某一段进行思考和讨论。
2.每个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第四步:答疑解惑(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提升对文章的理解。
第五步:提炼主题(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文章的主题。
2.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展示提炼后的主题。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四、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2.提醒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中学生的表现积极,但在提炼主题部分需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共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中隐含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3.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成语“自相矛盾”。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可以在课前预习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课文1.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词。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三、学习成语1.介绍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及用法。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相矛盾”的情况。
四、课文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2.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小组讨论1.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2.汇报小组讨论结果,让其他同学给出意见。
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体会其中的道理。
第二课时一、复习1.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及成语的意义。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三、生字词复习1.复习上节课和本节课出现的生字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问题探讨1.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与成语“自相矛盾”相关的问题。
五、写作练习1.让学生以“自相矛盾”为题目写一篇短文,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的意义。
六、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形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成语的用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备课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备课——读智慧故事,探思维密码【目标与内容】一、单元主题:读智慧故事,探思维密码(一)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
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展现了思辨与智慧。
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指导现实生活。
《自相矛盾》中的围观者听了卖者的话,发现其前后说法的抵牾之处,从而提出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假设,使卖者无言以对。
《田忌赛马》中的孙膑通过观察,发现众人的马脚力相当,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从而推演出获胜把握较高的布阵方式,并向田忌献策。
《跳水》中的船长看到孩子身在高高的横木上,随时可能摔到甲板上,迅速通过海面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等有利条件,判断出孩子只有跳到海里才有机会获救,于是果断举枪逼孩子跳水。
本单元的习作是“神奇的探险之旅”,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引导学生根据探险的情境,围绕探险的目的,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丰富想象的内容,体会想象的乐趣。
基于单元课文内容、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不难发现,整个单元都是以思维的火花为载体,来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人的意识,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单元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条“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1.第一个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物的思维过程,指的是当人物遇到具体问题时,观察并分析当时的客观条件,用适宜的对策解决问题的思路历程。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从直觉思维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过渡。
在本单元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显然在之前的层面上又提高了要求,课文的学习从内容层面进入思维层面,对人物的分析不能只是宽泛的感受语追而人是要从课文中找到描写人物言行、描述客观条件的关键语句,从中得出关键信息,以此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10个生字,认识其它七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通过品读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及理解的自我诊断与矫治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解释“沟”,指山沟。
2、根据课题质疑。
如: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取名叫九寨沟?它是怎样一个山沟?……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思考刚才的问题。
4、检查自读。
(1)指名逐段朗读,读通读顺。
(2)说说课文内容梗概。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读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九寨沟在哪里?它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找出关键的词语。
(神奇)引导朗读这句话。
(2)提问:看到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3)讨论问题“九寨沟是怎么样的?”(4)朗读1、2自然段,说说根据1、2段的介绍,你想象中的九寨沟是什么样子的?。
2、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文中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划出你最欣赏的一处。
(2)指名把领略到的神奇美丽朗读给大家欣赏。
(3)讨论交流:从第一句“插入云霄”、“银光闪闪”你想象到什么?从第二、三句中你有感受到什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说说“五彩池”、“五花海”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九寨沟还神奇在那里?(4)边讨论边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5)最后,生再练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感受体会。
3、读第4自然段。
(1)回忆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看介绍了几处景观;边读边品;讨论交流体会;感情朗读。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1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特点和写作格式;2.能够提炼生活中的小细节,感受其中的美好;3.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能力;4.激发学生对小事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散文特点和写作格式,生活中的小细节。
三、教学难点如何提炼生活中的小细节,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散文《小小房间的糖果》PPT;2.板书:散文的特点,生活中的小细节,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小房间的视频,唤起学生对小细节的感受和观察。
2. 导入新课教师以生活中的小细节为切入点,引入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格式,让学生了解散文是如何表达生活中的美好。
3. 教学内容1.教师讲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散文的写作风格;2.通过散文《小小房间的糖果》,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小事物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培养细致观察和感受能力;3.学生个别朗读散文,体会文章的语言节奏和情感表达。
4. 拓展延伸1.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记录生活中的小细节,并尝试用散文的形式表达;2.设计小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散文作品,促进交流和合作。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散文的写作特点和生活中的小细节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小细节,并用散文的形式表达;2.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散文《小小房间的糖果》,并思考生活中的小细节。
七、板书设计•散文的特点•生活中的小细节•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散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了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能力。
但需注意在学生自主表达时的指导,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持久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加强的地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散文的魅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汇。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主要情节。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分析和讲解。
3.学生朗读和听力练习。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2.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语音语调。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2.课文《XXXXXXXX》复印件3.课堂录音设备4.班级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在课前利用课件PPT或者其他方式导入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步骤二:学生朗读(10分钟)请学生自愿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语音语调错误。
步骤三:课文讲解(15分钟)分析课文内容及蕴含的深意,解释生字词汇。
步骤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五:展示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并分享心得体会。
步骤六:课堂练习(15分钟)设计听力练习或朗读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将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朗读练习和课文讲解,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性和理解能力。
作业布置也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能更好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的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批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次《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第2课时)的内容,希朿对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内容概述在本次复习课中,主要对第六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巩固,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习作内容等。
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掌握第六单元的课文内容,生字词的读写和造句,习作内容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复习和梳理,生字词的读写和造句。
2.难点:习作内容的讲解与指导,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
2.学生准备:复习相关知识,准备笔记本及书写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复习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理解文章结构和内涵。
•提问导读,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要点。
2. 复习生字词•带领学生逐个复习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加深印象。
•练习造句,巩固生字词的应用能力。
3. 习作讲解与指导•结合课文内容,教师讲解作文的构思和写作方法。
•分析范文,指导学生如何提升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文理解和生字词练习。
•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讲解练习,巩固知识点。
六、课堂互动•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彼此交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开展互动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包括课文默写、生字词造句等,让学生在家继续学习巩固。
八、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整体巩固。
•学生可以提问疑惑,教师解答学生问题,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本次复习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第六单元的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语文园地六》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主题:欣赏古体诗《登鹳雀楼》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体诗的特点及其韵律。
2.学习《登鹳雀楼》原文,深入理解诗人表达的意境。
3.学生能够品味古体诗,感受古诗的魅力,感悟人生哲理。
4.提升学生的语文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学习古体诗《登鹳雀楼》原文,理解其中的意境。
2.掌握古体诗的基本特点及韵律。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古体诗《登鹳雀楼》中的意象与情感。
2.让学生领会古诗的意境,感悟其中的修身养性之道。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书:《语文园地六》2.备课资料:古体诗《登鹳雀楼》原文、相关解读材料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五、教学过程1.开场(5分钟)–通过展示《登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意境。
2.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古体诗的特点,进行小组讨论。
3.正文(30分钟)–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原文,重点解释生僻字词,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意境。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共同理解诗歌蕴含的文化内涵。
4.拓展(15分钟)–学生向全班呈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展示古诗的魅力。
5.总结(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体诗的重要性。
六、课堂延伸•学生可尝试模仿古体诗的写作风格,展示自己的诗意情怀。
•探讨古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深入了解诗歌的来源。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登鹳雀楼》的意境。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首古体诗,表达个人情感和感悟。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古体诗的魅力,感受其中的情感与哲理。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古诗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用意,领略文学的魅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主旨。
2.能够识记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常见生字和词语。
3.能够通过朗读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并表达个人意见。
5.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小雷家的小学》2.生字:犹豫、吝啬、娇惯、赞赏3.课文理解、课文朗读三、教学重点1.抓住课文的主题,进行故事的整体理解。
2.生字识记和运用。
3.通过朗读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生字的识记和运用。
2.运用课文内容进行个人意见表达。
五、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课文PPT3.生字卡片4.朗读练习材料六、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导入:通过图片引入话题,引出课文主题。
2.课文理解:鼓励学生先默读一遍课文,然后大声朗读,理解课文大意。
3.生字讲解:介绍并讲解生字,让学生读一读,了解词语含义。
4.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根据语境进行词语的正确朗读。
5.小组讨论:就课文中的情节展开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6.课后作业:作业是复述课文,模仿课文写一个小故事。
第二节课1.复习:复习上节课课文内容,生字的认读。
2.课文串讲: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串讲,分享自己的理解。
3.情感表达:讨论课文中角色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朗读训练:通过不同角色的朗读来增加阅读乐趣。
5.小组活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小组角色扮演,培养学生表现力。
6.课后作业:看图写故事,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写一个小故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表达个人意见,通过朗读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课文理解较为迅速,但生字的识记需要加强。
朗读训练是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节课可以加入更多的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互动性和表现力。
以上就是本套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总计1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6月10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可把我冻坏了。
(此时学生会说,老师你说错了。
)老师哪里说错了呢?(前后表达不一致,自相矛盾。
)2.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还有很多,试着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更多例子。
)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处吧。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
(看《自相矛盾》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
着重指导:弗(fú)、夫(fú)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矛、盾、誉、吾”,并在黑板上示范。
(“矛”的笔画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撇。
“盾”的部首是“厂”。
“誉”的部首是“言”。
“吾”的部首是“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介绍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
)矛: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体裁。
(寓言)3.指名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分组朗读课文。
注释: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的意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识字,掌握词义,领会作者的感情与思想。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语文园地六》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识字掌握词义,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识字,掌握词义,领会作者的感情与思想。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课文导读:带领学生快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生字解释: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掌握词义。
3.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言外之意。
4.课文解读: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拓展活动1.词语搭配:让学生搭配课文中的词语,丰富词汇量。
2.语言表达:让学生仿照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3.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主题相关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总结反馈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作业评定:布置作业并进行批改,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课后反馈:进行课后习题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改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心得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探索”,包含了三篇文章:《太阳》、《月球》、《地球》。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教材中,每篇文章后都有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这三个天体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知识。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知识。
2.阅读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的文章,提高语文素养。
3.写作法: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培养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材。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什么了解?”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材和相关的文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教学设计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单元大情境引入在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从思维矛盾者和智者一正一反两个角色身上看到了思维的火花,感受到智慧的魅力。
今天我们要走进俄国大文豪的作品,继续发现思维闪耀的光芒。
(二)出示插图,激趣导入1.我们先来看一幅插图,你看到了什么?2.这幅插图对应的就是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的作品《跳水》。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补充资料,了解作者。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跳水》,看看它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请孩子们迅速浏览课文,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列出提纲。
PPT出示交流:第一部分(1):水手拿猴子取乐。
跳水。
第二部分(2-4):孩子一直追猴子,陷入险境。
第三部分(5-6):船长逼孩子跳入大海,成功获救。
3.借助提纲完成填空:根据提纲填空:水手拿猴子取乐()()4.教师提示:看到这个填空对应的三个部分,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是对应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
5.梳理出故事发展的线索后,我们抓住人物结合实情发展线索,说一说故事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主要内容,边梳理边板书:六、板书设计跳水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作业设计一、初读课文,根据拼音写词语孩子一路追赶猴子爬到了hang chuan()的wei gan()的横木上。
猴子龇牙lie()嘴地dou nong()孩子,还用牙齿fangsi()地si()扯孩子的mao zi()。
船长走出chuancang(),判断出孩子面临的危险,果断拿枪miaozhun()孩子,命令他跳海。
二、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顶:①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
②副词,表示程度最高。
③用头或角撞击。
④人体或物体的最高的部分。
⑤用头支承。
1.一只猴子坐在桅杆的顶端。
()2.船长的儿子戴着一顶帽子。
()3.船长想出了一个顶好的办法。
()4.水手们着急了,又不能拿个东西顶一下桅杆,提醒孩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含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

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3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相矛盾》。
3.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4.能说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5.能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
6.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个是阅读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本内容理解”,一个是写作要素“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
从阅读角度来看,三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都指向人物言行背后的“因果关系”,《自相矛盾》中“想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田忌赛马》中“说说孙膑为什么这么安排马的出场顺序”,《跳水》中“说说水手的‘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以及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分析与把握“因果关系”,就要了解人物言行背后的思维过程,就要借助实物演示、情境再现、思维导图等方式,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从中找出人物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对此,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归纳了两个要点:一是推测人物思维过程,先分析情况,再选择办法;二是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先分析情况,再选择办法。简单地说,分析情况、选择办法,就是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单元教学
进度
《自相矛盾课时
习作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2课时
共计:10课时
2.学以致用。本单元主题是“思维火花”,目的指向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阅读中学到的思考方法,应在学生的实践中落地,指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遇到现实中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形成最优决策。
3.灵活使用教材。这里主要指的是语文园地的学习。比如交流平台部分可以融入《田忌赛马》《跳水》两篇文章的学习中;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日积月累与《自相矛盾》一起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常识;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第三题则在习作前、后进行学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3.教室准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语言交流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日常交流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交流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交流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分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主要以讲述故事和写作文为主线,学生将会接触一些寓言故事和传统文化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需要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训练,提高对语言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概念,熟悉几则著名的寓言故事;了解传统文化故事的重要性,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感恩、正义感及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品质。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寓言故事和传统文化故事的知识,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寓言故事中的寓意,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4.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了解寓言故事的概念和特点;–学习几则著名的寓言故事;–探讨传统文化故事的重要性;–进行相关的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寓言故事和传统文化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讨论法:提倡学生在故事解读和写作中展开思考和讨论;–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5. 教学流程设计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寓言故事的图片或一个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整体分析:简要介绍寓言故事和传统文化故事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3.逐一讲解:分别讲解几则著名的寓言故事和传统文化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5.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故事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6.归纳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寓言故事和传统文化故事的理解。
6. 示范教学与作业布置1.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则寓言故事或传统文化故事,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组讨论:
① 本组教材对我们的总的要什么?
② 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3. 班上交流。
1、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活动建议,快速地浏览阅读材料。
2、小组讨论:
① 活动建议中提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② 在活动时,我们可以参考哪些资料?怎样去获取这些资料?
3.班上交流。
1.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计划课时
5课时
教
学
容
分
析
在本专题里,选编了《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五篇课文。前四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以及现代以网络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给人们带来的便利;第五篇是一篇演讲稿,意图是引起学生注意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负面影响,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媒体。我以为,教学这几篇课文应该与教学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不同,就其作用而言,它是为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在于提供信息,引起思考。
料整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活动成果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完成活动计划的制定。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谈话:同学们,我有一个远在的亲戚,他想知道我们这两年发生了哪些变化?我该如何让他知道咱们这儿的信息呢?
5.生交流反馈。
九、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用过哪些信息传递方式,你比较喜欢用哪一种呢?为什么?
十、读一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说说你了解到多媒体电脑有哪些功能呢?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各抒己见)
2.是啊,电脑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啊!
3.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这位魔术师,亲身感受它的神奇吧!
十一、《网上呼救》
1、生各抒己见。
2、师小结
第二课时
1.自由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说说古人是靠哪些方式传递信息的呢?
2.你还知道哪些从前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呢?
3.读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并结合上一个故事,看看人类历史上从远古到当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远古: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古代:靠驿差长途跋涉。
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计划课时
4课时
教
学
容
分
析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两篇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关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记录了一次问题研究的过程。这个材料阅读的重点是记录表和伯伯的话。记录表记载了两项信息,每天的风向和爸爸的病情;伯伯对记录表进行分析,确定了东南风与爸爸的咳嗽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病因。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做简单的科学研究,学习通过寻找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篇比较正规的研究报告。报告分成“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等几个部分,对姓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份调查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部分。研究者从多种渠道搜集信息,资料翔实,比较令人信服。
2.让学生回顾并讨论活动计划的写法。
3.班上交流活动计划的写法,师引导并明确其写法。 ____________小组活动计划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网络问题联系到一系列关于媒体的问题,比如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出版物对青少年的影响等。
第五课时
十四、师针对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小结,布置学生收集黑网吧以及孩子沉迷的相关资料,并想想如何帮助这些沉迷的孩子,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1.刚才同学们已经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党中央,国务院也非常关心我们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大家都知道,教育部近日发布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新《规》第二十条明确指出:“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小学生“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的场所。”
1.电脑不仅是位神奇的魔术师,它还可以救助别人呢!下面我们就去看看《网上呼救》吧。
2.生自由读。
3.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4.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桑恩的热心与机智和更多热心相助的人们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了,和你的小伙伴讨论讨论你所知道的网络应用吧再将两篇故事连在一起读一读,并思考:比较古代和现当代的不同传递方式,古人的方式有什么缺点?
2.从古至今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发展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第三课时
3.再读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的第二段,比较一下,因特网和所有的传递方式比,其优越性在哪里?
4.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教学环节
教学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活动容
二、阅读单元导语,进一步感受信息技术的神奇
三、阅读活动建议
四、制定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及本班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五、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六、阅读材料
七、初读材料,知晓大意
八、再读材料,比较差异
十一、总结
第一课时
同学们都知道,现在我们已进入了21世纪,也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真可以说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获取更多的信息,今天开始我们就将开展综合性学习,去了解信息传递的改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具
学具
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研究报告的写法。
(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思路
在第一个主题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则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在教学中,着重抓住教材所提供的两篇研究报告,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写法,从而引导学生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信息给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还可以利用获得的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具
学具
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搜集与本单元相关的资料。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信息”的含义。留心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3、搜集相关资料,以便开展“网络对人的成长是否有益”的辩论赛。
板
书
设
计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教
学
反
思
或
案
例
分
析
检查
意见
检查人
时间
2.同学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自觉遵守新《守则》、新《规》!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拒绝网吧!!自己的思想,自己管。让我们一起制定网络文明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3.小组研究。
4.各组网络文明公约展示。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到:快乐上网,健康上网!远离网吧,拒绝网吧!
网络是多么神奇呀,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好好利用强大的网络,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吧!只要我们自己坚定地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真正做到把握自己,那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帮助下,我们一定能战胜不良诱惑,帮助那些沉迷的孩子远离网吧、拒绝网吧!
6.分小组讨论,生汇报。
第四课时
十二、阅读文章《把握自己》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短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演讲稿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勾出来多读读,体会体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3.小组讨论交流。
2、十三、讨论
(1)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疑带学。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主要容,以便开展活动时有的放矢。
引导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并通过讨论确定活动容、活动形式等,为活动的有效奠定基础。
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切实提高活动的可行。
从学生上学期所接触过的综合***学习活动入手,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同时通过补充介绍资料,了解信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环节
教学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
设计
一、 引入谈话
二、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