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e25d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f.png)
血吸虫预防教案
引言概述: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淡水体系传播。
这种疾病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并且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帮助人们预防血吸虫病,本文将提供一份血吸虫预防教案,详细介绍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和方法。
一、认识血吸虫病
1.1 血吸虫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1.2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和危害
1.3 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和易感人群
二、保持清洁卫生
2.1 定期洗澡和更换干净衣物
2.2 饮用安全可靠的水源
2.3 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积水
三、避免接触感染源
3.1 避免在感染血吸虫的水域游泳
3.2 避免接触感染血吸虫的水生动物
3.3 避免接触感染血吸虫的污染物
四、正确使用药物预防
4.1 做好药物预防的前期准备
4.2 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预防
4.3 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
五、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
5.1 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
5.2 宣传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5.3 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
结论:
通过本文提供的血吸虫预防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正确使用药物预防以及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都是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方法。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血吸虫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
《血吸虫防疫5篇》
![《血吸虫防疫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48971b6137ee06eef91821.png)
《血吸虫防疫5篇》第一篇:血吸虫防疫一、血吸虫病控制目标血吸虫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人与家畜同步防治的工作原则,达到无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的控制目标二、血吸虫病预防措施与治疗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方式有生产和生活接触疫水,为防止和减少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机会,可采取如下措施:(一)集体防护措施1、改造自然环境。
2、改进生产方式。
3、改革生产工具和改进操作方法。
经常在水上生活和作业的人,应尽量做到以工具代替下水生产。
4、减少接触疫水的人数。
尽可能压缩生产接触疫水的人数,尤其是易感人群,在进行抢险、清障、修堤时,要进行合理分工,尽量减少下疫水的人数和接触疫水的时间。
对非生产性接触疫水的人要劝阻。
5、杀灭水中尾蚴。
在感染性钉螺多,因生产、施工、防汛抢险等必须下水的地方,应在下水前用药物杀灭尾蚴,防止大批人群感染,甚至急性感染。
杀灭尾蚴的药物和用量:生石灰,每10m量施用3kg;10-20%的六六六乳剂,每平方米水面喷洒10ml;氯硝柳胺,每立方米水用2g。
6、建立安全带。
湖沼地区工作站点、居住地周围内,灭光钉螺,使居民点与有螺地带之间建立一条安全带。
对暂时难以消灭的易感地带,要作好“此地接触血吸虫病疫水危险”的标志,以避免误入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设立防护监督岗。
7、消灭重点区钉螺。
(二)个人防护措施1、尽量避免或减少接触疫水。
在不得不接触疫水的时候,可以穿带防护用具或涂抹防护霜防止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
2、穿戴防护用具。
如缠布绑腿、穿长统胶鞋、下水裤等,可阻止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使用以1%的氯硝柳胺浸泡的血防衣裤、手套、袜子、绑腿等,防护效果更好。
3、涂擦防护药物有。
皮避敌、防蚴霜、苯二甲酸二丁酯乳剂和油膏等。
药物的防治效果多数只能维持4小时左右。
如下水时间长,应增加涂药次数。
4、口服预防药物青蒿琥酯:用于整个血吸虫病感染季节的预防:使用者于感染季节开始,接触疫水后7天口服首次6mg/kg(成人3片),以后每隔15天服药1次,直至感染季节结束,并于未次服药后7天再服1次。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e55c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08.png)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预防血吸虫病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素养,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和发生。
适用于中学生,共5个章节,每章节45分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危害。
2. 掌握预防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
4. 增强学生对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1. 血吸虫病的定义2.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3. 血吸虫病的危害第二章: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1. 血吸虫病的症状2. 血吸虫病的并发症3. 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第三章: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1. 个人卫生习惯2. 水域卫生管理第四章:血吸虫病的防控策略1. 血吸虫病防控的基本原则2. 血吸虫病防控的具体措施3. 血吸虫病防控的现状与挑战第五章:学生自我保护与健康素养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 增强健康素养,预防血吸虫病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血吸虫病案例,让学生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
3. 小组讨论法:讨论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和策略。
4. 实践活动法:模拟演示预防血吸虫病的具体操作,如正确洗手、不赤脚涉水等。
5. 视频播放:播放血吸虫病预防宣传片,增强学生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血吸虫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预防血吸虫措施的理解和应用。
3. 实践活动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其对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视程度。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六、血吸虫病的全球与国内流行情况1. 血吸虫病的全球流行状况2.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与区域3. 血吸虫病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七、血吸虫病的监测与控制1. 血吸虫病的监测方法2. 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的实施3. 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成效与挑战八、血吸虫病的科研与创新1. 血吸虫病科研进展2. 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3. 血吸虫病预防与控制的创新发展九、血吸虫病患者的关爱与支持1.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与社会需求2. 血吸虫病患者的关爱与支持措施3. 血吸虫病患者的康复与重返社会十、青年学生与血吸虫病的防控1. 青年学生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作用2. 青年学生如何参与血吸虫病的预防与控制3. 血吸虫病防控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十一、血吸虫病与生态环境1. 血吸虫病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 生态环境治理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重要性3. 生态保护和血吸虫病防控的协同推进十二、血吸虫病的外科治疗1. 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意义2. 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3. 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十三、血吸虫病的心理干预1.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点2. 血吸虫病心理干预的方法与策略3. 血吸虫病心理干预的实践与成效十四、血吸虫病的营养支持1. 血吸虫病与营养状况的关系2. 血吸虫病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3. 营养干预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应用十五、血吸虫病的宣传教育与政策支持1. 血吸虫病宣传教育的重要性2. 血吸虫病宣传教育的实践与创新3. 政策支持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作用与挑战十一、血吸虫病与跨文化交流1. 血吸虫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与防治2. 跨国血吸虫病防控合作的意义与挑战3. 文化交流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作用十二、血吸虫病的全球合作与治理1. 血吸虫病全球治理的现状与不足2. 国际合作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3. 我国在全球血吸虫病治理中的贡献与责任十三、血吸虫病的未来挑战与应对1. 血吸虫病防控面临的新的挑战2. 科技进步对血吸虫病防控的影响3. 应对未来挑战的政策建议与行动策略十四、血吸虫病防控的持续教育与培训1. 血吸虫病防控知识普及的重要性2. 持续教育与培训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实施策略3. 血吸虫病防控培训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十五、综合防治血吸虫病的成功案例分析1. 国内外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的成功案例2. 成功案例的共性与启示3. 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案例的推广与借鉴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全球与国内流行情况、监测与控制、科研与创新、患者的关爱与支持、青年学生的角色、生态环境、外科治疗、心理干预、营养支持、宣传教育与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b0cc35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1.png)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水源传播。
为了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防治知识。
了解血吸虫的生命周期是非常重要的。
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人体内寄生阶段和水体中生活阶段。
在人体内寄生阶段,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肠道或膀胱中,通过排出的粪便或尿液进入水体中。
在水体中,血吸虫的卵孵化出幼虫,幼虫通过水中的某种介体(甲螺)感染人体,重新进入人体内寄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饭前便后要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水源后要注意清洁双手。
同时,不要随地大小便,要使用卫生厕所,并及时清理。
这样可以减少血吸虫卵排出到水体中,从而减少感染的机会。
对于居住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人群,定期进行血吸虫病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检查粪便或尿液中是否存在血吸虫卵,可以及早发现感染,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防止水体污染也是血吸虫病防治的关键。
对于水源地和饮用水源地,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防止血吸虫卵污染。
这包括保持水源的清洁、禁止随意排放粪便和污水,以及加强对甲螺的监测和清除。
在一些血吸虫病流行地区,采取药物治疗是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经过医生诊断后,可以选择合适的抗血吸虫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杀灭体内寄生的血吸虫,减轻症状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除了个人和药物治疗,疫苗研发也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方向之一。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研究和开发血吸虫病疫苗,以提供更有效的防护手段。
疫苗的研发将在根源上减少感染源,从而对血吸虫病的防治有着长远的影响。
加强宣传和教育也是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
通过宣传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增加人们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政府、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相关知识,提高防治血吸虫病的整体水平。
血吸虫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个人卫生、定期检查、水源管理、药物治疗、疫苗研发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
如何预防血吸虫作文
![如何预防血吸虫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a123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1.png)
如何预防血吸虫作文摘要血吸虫病是由寄生在人体内的血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血吸虫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了解如何有效预防血吸虫病。
1. 介绍血吸虫病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通过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
主要在湖泊、河流或水田附近的地区传播,疫情较为严重。
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和泌尿系统症状等。
有效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十分重要。
2. 血吸虫传播途径血吸虫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传播途径传播给人体。
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几点:- 水源感染:当含有血吸虫感染的螺,如钉螺,存在于水源中,人们在接触这些受感染的水后,寄生虫就会进入人体内。
- 皮肤穿刺:寄生于水中的血吸虫通过人们的皮肤穿刺进入人体。
当人们直接接触感染源后,虫子会钻入皮肤,进一步寄生和生长。
- 食物感染:有些人会通过摄入寄生虫的表面被曳力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3. 血吸虫的症状患上血吸虫后,人们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常见症状: - 发热:患者会出现周期性的发热,伴随着其他不适感。
- 腹泻和腹痛:由于肠道被寄生虫感染,患者会出现腹泻和腹痛的症状,严重时可能有血便。
- 虚弱和疲劳:血吸虫寄生虫会导致贫血,从而使患者感到虚弱和疲劳。
- 泌尿系统问题:患者可能会出现尿血、尿频等泌尿系统问题。
4. 预防血吸虫的措施为了有效预防血吸虫病,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 避免接触受感染水源:避免站在受感染水源中,避免接触河流、湖泊或水田中的水。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水源后,以避免虫子进入体内。
- 穿着合适的衣物:在接触可能受感染的水源时,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可以防止虫子钻入皮肤。
- 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可能受到寄生虫污染的蔬菜、水果或水产品。
- 戒除随地大小便:减少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不随地大小便。
5.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对于控制疫情和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血吸虫防治措施
![血吸虫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9b5defb0975f46527d3e13d.png)
15.6.3血吸虫病防护措施
(1)预防性服药:在出现高频度、大面积接触疫水的情况下,对接触疫水的人员开展预防性服药,以减少“急感”的发生。
涂擦防护药品也可预防血吸虫感染。
在一些短期下水的生产活动中,可涂搽二丁酯油膏,凡有可能接触疫水的皮肤都要涂遍,不能漏涂。
口服青蒿琥酯或蒿甲醚可杀死进入体内的血吸虫童虫,预防效果很好。
(2)改水改从厕:通过接用自来水、改用井水或江、河、湖水消毒等方式,保证用水卫生安全,减少因生活用水引起的血吸虫感染;改用无害化厕所,减少粪便对水体的污染,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3)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就是使人们了解有关预防血吸虫病方面的知识。
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开展宣传周活动,发放血防宣传资料,召开会议座谈,上血防知识课等形式开展宣传,增强血防意识,懂得自我防护,以便改变不健康的卫生行为、不正确的用水方式及粪便处理,及时接受检查,服从治疗,自觉参与血防工作。
(4)个体防护:生产作业时,穿戴防护器具(高筒胶鞋、防护手套、防护服等);涂擦防护药品(防蚴灵等),以减少、减轻感染。
(5)查螺灭螺:在基层站点、施工点已易感染地带查螺灭螺,消除血吸虫病传播媒介。
(6)为了保证血吸虫病流行区施工人员的饮用水安全,防止血吸虫感染,在施工生活区,应该创造条件,兴建自来水,这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最好办法。
对于无法使用井水和自来水的地方,应该采取措施排除或杀灭水中的尾蚴。
这些措施称之为安全用水。
安全用水是预防血吸虫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 (2)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82e9db7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3.png)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吸血螺虫(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
传染源控制是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的方案:1.水源管理:加强对血吸虫病疫区水源的管理。
例如,建立安全的水源,加强水源的消毒和过滤处理,维护水源的卫生、清洁,并避免血吸虫感染者接触水源。
2.卫生教育:开展血吸虫病的卫生教育活动,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宣传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指导居民避免接触被感染的水源和土壤。
3.环境改造:对血吸虫病发病高风险区域的环境进行改造,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例如,改善饮水条件,支持发展水运和路网,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除积水和污水,定期清理河流和湖泊等寄生虫滋生地。
4.畜牧管理:加强畜牧管理,控制畜牧场和家畜的血吸虫感染。
例如,定期进行畜牧动物的体检和驱虫,保持畜牧环境的干燥和清洁,防止畜牧动物的血吸虫感染通过其粪便传播。
5.定期监测:建立血吸虫病的监测体系,定期对疫情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疫情变化和传播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6.药物治疗:对已经感染的人群进行药物治疗,减少感染者的寄生虫数量和病原体的传播。
同时,对血吸虫病传染源进行药物治疗,降低病原体在鲜活排泄物中的含量和传播风险。
7.社会合作:加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的社会合作,包括政府部门、相关机构、社区组织和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通过社会合作,共同推动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的开展,提高控制效果和预防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7ccf6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d.png)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血吸虫病的概述1.1 血吸虫病的定义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源传播。
1.2 血吸虫病的危害血吸虫病可引起肝脏、肠道和膀胱等器官的损害,严重时可导致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1.3 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血吸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贫困农村地区。
第二章: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2.1 接触传播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源,如池塘、河流、湖泊等。
2.2 皮肤侵入尾蚴通过皮肤侵入人体,主要发生在人体暴露在疫水中的时候,如游泳、洗衣、灌溉等。
2.3 中间宿主血吸虫的生命周期中需要两个宿主,中间宿主为钉螺,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为终宿主。
第三章: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3.1 避免接触疫水在疫区活动时,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如游泳、洗衣、灌溉等。
3.2 个人防护接触疫水前,应穿着长袖衣物、长裤和防水鞋,涂抹防蚊液等防护用品。
3.3 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卫生设施建设,推广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减少疫水暴露。
第四章: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4.1 血吸虫病的诊断血吸虫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液中血吸虫抗原检测、粪便或尿液中虫卵检测等。
4.2 血吸虫病的治疗血吸虫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如praziquantel 药物等,治疗过程中需遵医嘱,完成疗程。
4.3 并发症的处理血吸虫病严重时可引发并发症,如肝硬化、腹水等,需及时就诊,接受专业治疗。
第五章:健康教育与社区参与5.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5.2 社区参与的必要性鼓励社区居民参与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共同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5.3 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讲座、宣传栏、海报等形式,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认知水平。
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1bb65a3dd3383c4bb4cd2e2.png)
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一、血吸虫病的常规预防:①不在有钉螺分布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②因生产生活不可避免接触疫水者,可在接触疫水前涂抹防护油膏,预防血吸虫感染。
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早期治疗。
二、疫区住地居民如何预防血吸虫病?疫区住地居民生产、生活活动接触疫水频繁 ,一定要加强管理,切实搞好预防。
一是在居民活动频繁的有螺地带设立血防警示牌和血防宣传岗哨 ,教育、劝阻群众不要接触疫水,不要到疫区地带采粽叶、拔芦蒿、打湖草、放牧、捕鱼虾等 ;二是确因生产、生活需要到有螺地带从事种植、捕捞活动,应尽量减少涉水次数 ,并在下水前涂擦防护药品 ,穿防护服等 ,做好个人防护;三是教育妇女、儿童不要到有螺疫水中洗衣、洗澡等 ,尽量使用井水或自来水 ;四是每年应主动接受一次血吸虫病的专项检查。
三、如何做好渔(船)民的预防 ?渔船民是感染血吸虫病的高危人群 ,由于长时间在水上作业、生活,接触疫水机会极多,应购买一些血防专用防护药品,下水前涂擦在手或脚的皮肤上 ,捕鱼时应穿防护衣服。
饮用水应提取河湖心深处的水 ,也可将水烧热至60度以上再饮用。
有条件的用桶或缸盛水备用 ,按每50千克水加漂白粉 0. 5克的比例 ,搅拌后静置15分钟后使用。
渔民感染机会多 ,每年至少应主动接受 1次血吸虫病检查和 2次吡喹酮治疗 (化疗 )。
四、怎样搞好疫区旅游地外来人员的预防 ?近年来 ,一些非疫区城市居民、学生到疫区旅游、休闲、钓鱼的人员越来越多 ,往往因为不了解当地疫情,有的下水洗手洗脚、洗脸玩水、捉鱼 ,在有螺草地开展文娱活动 ,这些来自非疫区的人员多是易感人群 ,为避免感染血吸虫病,凡到疫区旅游、打工、休闲或垂钓的人员 ,应了解当地是否是血吸虫病疫区,如果是疫区应尽量不要接触疫水 ,而一旦接触疫水1个月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症状 ,应考虑是否患了急性血吸虫病 ,要及时检查诊断、治疗 ,即使没有得急性血吸虫病,如果有原因不明的发热等症状 ,也应当要检查一次。
血吸虫病的预防教案
![血吸虫病的预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ebdf4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2.png)
血吸虫病的预防教案章节一: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1. 了解血吸虫病的定义、症状和传播途径。
2. 掌握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和感染阶段。
3. 认识血吸虫病的危害和影响。
章节二: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1. 了解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和食物传播。
2. 学习如何避免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源和土壤。
3. 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如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防护用品等。
章节三: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1. 学习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和环境卫生管理。
2.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饮用安全水源的重要性。
3. 了解并实践钉螺控制和水源保护的措施。
章节四: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1. 了解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2. 学习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3. 掌握血吸虫病治疗的注意事项和药物使用原则。
章节五:血吸虫病的健康教育1. 学习血吸虫病的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 了解血吸虫病的高风险人群和地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 掌握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向他人宣传和普及。
章节六:血吸虫病监测与控制策略1. 了解血吸虫病的监测方法,包括定期检查和疫情报告。
2. 学习血吸虫病的控制策略,如疫情控制、钉螺消灭和预防接种。
3. 掌握血吸虫病控制的规划和实施流程。
章节七:血吸虫病的社会干预1. 认识血吸虫病的社会干预重要性,包括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
2. 学习如何开展血吸虫病的社区教育和宣传活动。
3. 掌握血吸虫病的社会干预方法和技巧。
章节八:血吸虫病的全球视角1. 了解全球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现状。
2. 学习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对血吸虫病的防控政策。
3. 掌握全球血吸虫病防控的挑战和机遇。
章节九:血吸虫病的科研进展1. 了解血吸虫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疫苗研究和药物研发。
2. 学习血吸虫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动态。
3. 掌握血吸虫病研究的未来趋势和研究方向。
章节十:综合复习与案例分析1. 复习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诊断治疗等要点。
血吸虫病预防的内容(完整版)
![血吸虫病预防的内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31578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c.png)
血吸虫病预防的内容(完整版)1、血吸虫病防治地区根据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标准,划分为重点防治地区和一般防治地区。
具体办法由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农业主管部门制定。
2、血吸虫病防治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各类新闻媒体开展公益性血吸虫病防治宣传教育。
各类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公益性血吸虫病防治宣传教育。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育。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应当组织本单位人员学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3、处于同一水系或者同一相对独立地理环境的血吸虫病防治地区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开展血吸虫病联防联控,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同步实施下列血吸虫病防治措施:(1)在农业、兽医、水利、林业等工程项目中采取与血吸虫病防治有关的工程措施;(2)进行人和家畜的血吸虫病筛查、治疗和管理;(3)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4)调查钉螺分布,实施药物杀灭钉螺;(5)防止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直接进入水体;(6)其他防治措施。
4、血吸虫病防治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血吸虫病联防联控方案,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同步实施。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两个以上的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或者两个以上设区的市需要同步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的,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血吸虫病联防联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两个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同步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共同制定血吸虫病联防联控方案,报卫生、农业主管部门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5、在血吸虫病防治地区实施农业、兽医、水利、林业等工程项目以及开展人、家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应当符合相关血吸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关血吸虫病防治技术规范由卫生、农业、水利、林业主管部门分别制定。
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血吸虫病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e1e72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b.png)
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感染:主要是避免接触可能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源,如不要在有钉螺分布的水域中游泳、洗衣、戏水等。
此外,在必须接触疫水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鞋、手套等。
2. 消灭钉螺: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消灭钉螺就能从根本上切断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常用的灭螺方法有改变钉螺滋生环境、局部药物灭螺等。
3. 粪便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加强粪便管理,能降低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
4. 个人防护:在流行区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如穿长筒胶鞋、穿防护服等。
5. 健康教育:加强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 加强监测与疫情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防止血吸虫病的扩散和传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防治措施需要根据当地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现状来制定。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5270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f.png)
血吸虫预防教案一、背景介绍血吸虫病,又称为血吸虫症,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感染淡水中的血吸虫幼虫而传播。
该疾病主要存在于我国南方的湖泊、河流和水田等水域,尤其是农村地区。
血吸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开展血吸虫预防教育十分重要。
二、目的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种系统的血吸虫预防教育方案,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血吸虫病的发生。
三、教学内容1. 血吸虫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主要通过感染淡水中的血吸虫幼虫而传播。
血吸虫幼虫会侵入人体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终寄生在人体内脏器官中。
2. 血吸虫病的症状和危害:血吸虫病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数月至数年。
患者可能出现贫血、腹泻、腹痛、肝脾肿大等症状。
严重的血吸虫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膀胱癌等严重后果。
3. 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a. 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免进入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的湖泊、河流和水田等水域,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要加强监护,避免游泳或玩耍于未经检测的水域。
b. 使用防护措施:在进入血吸虫病流行区域时,应穿戴长袖衣物、长裤和防水鞋,以减少皮肤直接接触感染源的机会。
c.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吸虫病的相关体检,及时发现感染病例,以便早期治疗。
d. 饮用安全水源: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湖水、河水等未知水源,尽量选择煮沸后的饮用水。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危害,向学生传达相关知识。
2. 图片展示法:使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血吸虫病的感染源、寄生虫形态、感染途径等,以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视频教学法:播放相关血吸虫病的预防教育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五、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血吸虫病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 讲解血吸虫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重点强调感染源和幼虫进入人体的途径。
3. 展示图片或幻灯片,讲解血吸虫病的症状和危害,引导学生了解该疾病的严重性。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5b0511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a.png)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 避免接触受血吸虫感染的水源:避免游泳、洗衣服或其他活动时接触到被血吸虫感染的淡水湖、河流、水坑等水源。
2. 使用安全的饮用水源:喝水时选择经过过滤、煮沸或消毒的饮用水,避免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湖泊、河流等水源。
3. 避免蚤虫叮咬:在接触可能带有血吸虫蚤虫的土壤、植被和水源时,穿着长袖长裤,并使用防蚊液等防护措施。
4.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生活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经常清洗衣物和床上用品。
5. 畜禽防治:加强养殖场、水源和饮水设施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粪便、死畜、废料等,以减少螺蛳滩中的血吸虫感染源。
6. 接种疫苗:疫苗是预防血吸虫病的有效手段,在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
7.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血吸虫病的症状和感染。
总之,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受感染的水源和蚤虫,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19d1af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7.png)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血吸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染上感染者的粪便和尿液中的虫卵传播。
为了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工作计划:1. 宣传教育:通过社区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包括宣传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并向居民普及个人卫生知识。
2. 检测感染者:组织对易感人群进行血吸虫病检测,特别是在高发区和流行区。
通过检测感染者,可以及时发现病例并进行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
3. 药物治疗:对感染者进行及时的药物治疗,以杀灭体内寄生虫,减少感染者的病菌排泄,降低传播风险。
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并接受治疗。
4. 环境改造:对血吸虫病的流行区进行环境改造,包括清除水体中的钉螺,创造一个不利于寄生虫生长和繁殖的环境。
可以采取清淤、流动水体处理、安装水闸等方法,有效遏制寄生虫传播。
5. 饮水安全:加强对水源的监测和管理,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禁止人畜共用水源,防止粪便和尿液中的虫卵污染水源。
6. 卫生监督:加强对村庄和居民室内环境的卫生监督,包括厕所、住房等卫生设施的改造和维护,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7. 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进行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8. 联防联控: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实施联防联控措施,加大对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力度。
与卫生、农业、水利等部门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综合防治策略。
通过上述工作计划的实施,可以提高居民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及早发现和治疗感染者,减少病例的发生和传播,最终达到有效防控血吸虫病的目标。
宠物的血吸虫病预防措施
![宠物的血吸虫病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76aa62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0.png)
宠物的血吸虫病预防措施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疾病,常见于人类和动物身上。
宠物是我们家庭中的一员,对我们来说,宠物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
血吸虫病对宠物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宠物免受血吸虫病的侵害。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宠物血吸虫病预防措施。
1. 定期进行体内驱虫定期给宠物进行体内驱虫是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体内驱虫药物可以清除宠物体内的血吸虫,并预防重复感染。
根据兽医的建议,每隔3至4个月为宠物进行一次全面的体内驱虫是比较合适的。
在购买驱虫药物时,要确保选择适合宠物种类和体重的产品,并按照说明正确使用。
2. 避免宠物接触血吸虫感染源血吸虫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宠物暴露在受感染的水源中而引起的。
因此,避免宠物接触可能受污染的水源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让宠物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没有经过处理的水域中游泳或饮水。
同样,避免宠物接触血吸虫感染的中间宿主,如蜗牛。
在户外活动结束后,要仔细检查宠物的身体,特别是腹部和下腹部,以确保没有寄生虫。
3. 给宠物打疫苗虽然针对血吸虫的疫苗在动物医学领域尚未广泛应用,但有一些疫苗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因此,与兽医讨论并了解哪种疫苗适合您的宠物是重要的。
疫苗可能需要定期接种,以确保宠物免疫系统在面对血吸虫时能够有效应对。
4. 检查宠物粪便定期检查宠物的粪便样本,特别是在高风险地区居住的宠物。
通过检查粪便样本,可以及早发现宠物是否感染了血吸虫,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对于室内和室外养的宠物,定期收集粪便样本并交给兽医以进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5. 定期体检和咨询兽医定期带宠物去兽医进行体检和咨询是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兽医是专业人员,可以根据宠物的情况给出最合适的建议。
通过定期的体检,兽医可以及早发现宠物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宠物的血吸虫病预防措施非常重要,可以有效保护宠物的健康。
定期进行体内驱虫、避免宠物接触感染源、给宠物打疫苗、定期检查粪便样本以及定期体检和咨询兽医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血吸虫预防教案
![血吸虫预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de609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e.png)
血吸虫预防教案一、背景介绍血吸虫病,又称为血吸虫症,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寄生虫的幼虫侵入人体皮肤后进入血液循环引起。
该病主要分布在一些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特别是河流、湖泊等水源比较多的地方。
血吸虫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导致慢性病变,因此,预防血吸虫病的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等。
2. 掌握预防血吸虫病的基本方法,包括个人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等。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和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
血吸虫寄生虫主要通过水源传播,人们在接触受感染的水后,寄生虫的幼虫会侵入人体皮肤,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寄生在肝脏和肠道内,引起疾病。
2.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血吸虫病的传播主要依赖于血吸虫寄生虫的生命周期。
寄生虫的卵在感染人体后排入水中,孵化出幼虫,幼虫通过水中的某些介体(如螺蛳)进一步发育,最终会感染到人体。
因此,水源的卫生状况和个人的饮水卫生非常重要。
3. 血吸虫病的症状患上血吸虫病后,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瘙痒和发热。
其他症状还包括腹泻、肝脾肿大、贫血等。
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膀胱癌等并发症。
4. 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特别是在接触水源后。
- 饮水卫生:饮用安全可靠的水源,避免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河水、湖水等。
- 环境卫生:保持住所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垃圾和污水的积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
2. 示范法:展示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水卫生的实际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模仿。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方法。
五、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引入真实案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血吸虫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血吸虫病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血吸虫病预防和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c96ca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c.png)
尽量使用清洁的水源进行日常活动。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改善公共卫生
提升水源管理和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
定期检查水源,确保其清洁和安全。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健康教育
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 。
利用社区宣传、讲座等形式传播知识。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总结与展望
全面预防
通过政府、社区、个人的共同努力,实现血吸虫 病的全面预防。
加强科研和疫苗研发是未来的方向。
总结与展望
增强公众意识
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重视 。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网络。
总结与展望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血吸虫病的 挑战。
借鉴成功经验,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其他健康问题。
为什么要预防血吸虫病? 社会经济影响
血吸虫病的流行会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公共卫 生。
病人需要持续治疗,增加了医疗成本。
为什么要预防血吸虫病? 预防的必要性
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幅降低感染风险。
提高公众意识是关键。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Fra bibliotek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避免接触污染水源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识别
出现腹痛、腹泻、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体检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感染情况 。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关检测。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遵循医嘱
如确诊感染,务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确保病情好转。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血吸虫病? 传播途径
吸血虫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
![吸血虫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91a251b3169a4517723a370.png)
预防措施一、消灭传染源人畜同步化疗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途径。
人群化疗措施分为全民化疗,选择性化疗和高危人群化疗三种。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流行程度,因地制宜。
切断传播途径1.灭螺:灭螺是切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主要措施是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改造,改变钉螺孳生地的环境以及局部地区配合使用杀螺药。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化学灭螺药为氯硝柳胺。
在短期内不易消灭钉螺的湖沼洲滩地区,采用建立“安全带”的方法,即在人畜常到的地带(称易感地带)反复灭螺,以达到预防和减少感染的目的。
2.粪便管理:感染血吸虫的人和动物的粪便污染水体是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因此,管好人、畜粪便在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方面至关重要。
由于人尿和尿素分解后产生的氨能杀灭虫卵,因此采用粪、尿混合贮存的方法杀灭粪便中的虫卵,有助于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
3.安全供水:结合农村卫生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安全供水设施,可避免水体污染和减少流行区居民直接接触疫水的机会。
尾蚴不耐热,在60度的水中会立即死亡,因此家庭用水可采用加温的方法杀灭尾蚴。
此外,漂白粉、碘酊及氯硝柳胺等对尾蚴也有杀灭作用。
二、保护易感者人类感染血吸虫主要是人的行为所致。
加强健康教育,引导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产、生活方式,对预防血吸虫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难以避免接触疫水者,可使用防护药、具,如穿长统胶靴、经氯硝柳胺浸渍过的防护衣或涂擦苯二甲酸二丁酯油膏等防护药物。
由中国学者自行研制的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和青蒿琥酯对童虫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血吸虫病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一的防治措施很难奏效。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于1984年提出了人畜化疗结合健康教育,辅以局部或季节性灭螺的策略。
目前中国防治血吸虫病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防治、综合措施、因时因地制宜”。
积极防治是指积极治疗病人和开展各种预防措施,综合措施是指治疗病人、病畜、灭螺、防护、粪管、水管及宣传教育同时进行的措施,因时因地制宜是指在不同类型流行区,根据不同的流行因素,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如在钉螺难以控制的湖沼地区和大山区,采取以化疗为主导和有重点的消灭钉螺,而不是强调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措施。
预防血吸虫教案
![预防血吸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e4e4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b.png)
预防血吸虫教案一、背景介绍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人体皮肤与感染水源接触而传播。
该病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血吸虫病的发生和传播,制定一份预防血吸虫教案,对公众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案目的本教案的目的是提供血吸虫病的相关知识,教导公众如何预防血吸虫病的发生和传播,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三、教案内容1. 血吸虫病的概述- 血吸虫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的症状和并发症- 血吸虫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地区2. 预防血吸虫病的基本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接触感染水源,特殊是湖泊、河流和水田- 使用安全可靠的饮水源3. 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吸虫病的常见诊断方法- 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4. 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政府和卫生部门的责任和作用- 社区和个人参预的重要性- 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5. 血吸虫病的宣传和教育- 血吸虫病的宣传和教育渠道- 血吸虫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四、教案实施方式1. 宣传和教育材料的制作和发放- 制作宣传册、海报、宣传片等宣传材料- 在学校、社区、医院等公共场所发放宣传材料2. 举办宣传和教育活动- 在社区举办血吸虫病知识讲座- 在学校开展血吸虫病宣传活动-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血吸虫病知识普及3. 培训宣传和教育人员- 培训医务人员和卫生工作者,提高他们的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和技能 - 培训教育工作者,使其能够有效传播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五、教案评估1.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公众对血吸虫病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评估宣传和教育活动的效果,包括参预人数、反馈意见等3. 定期进行血吸虫病的监测和评估,了解疫情发展情况和防治效果六、教案时间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案时间计划,确保宣传和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教案总结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有效降低血吸虫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预防血吸虫病?-卫生常识
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 解放前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 严重危害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解放后, 在党的领导下, 南方各地开展了消灭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 血吸虫病的流行范围已经大大缩小了.血吸虫病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种.急性期的症状有长期发高烧, 头疼, 腹疼, 四肢酸疼, 干咳少痰, 大便带血, 食欲不振, 体力疲乏, 肝脏肿大, 等等.慢性期的症状主要是腹疼, 消化不良, 腹泻, 贫血, 肝硬化.到了后期, 腹中积水, 肚子胀得像鼓一样, 所以又叫大肚子病.
在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 不但人会感染这种病, 其他哺乳动物, 如猪、马、牛、羊、狗、猫等, 也会感染这种病.特别是耕牛感染最为常见.得了血吸虫病的人或牲畜, 粪便中带有很多虫卵.虫卵在水里孵化成毛蚴;毛蚴钻到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 然后又钻出螺体浮游在水面上.尾蚴在水里遇到人或牲畜, 几秒钟就能钻进人或牲畜的皮肤, 进入血管, 由血管再到肺脏、心脏和肝脏.尾蚴在人或牲畜的体内发育成虫, 产出大量虫卵, 同时放出大量毒素, 破坏人或牲畜的内脏器官.最后, 虫卵又随粪便排出体外.这就是血吸虫的生活史, 也是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从血吸虫的生活史,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病人和病畜是血吸虫病的传染源;而粪便、水、钉螺, 则是传染血吸虫病的媒介.我们要消灭血吸虫, 就必须针对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掐断血吸虫的生路.办法就是: 开展对血吸虫病的普遍治疗, 治好病人和病畜, 消灭传染源;搞好粪便管理, 不让虫卵和水接触;彻底消灭钉螺, 不让毛蚴有寄生的地方.这些办法靠一两个人是实行不了的, 必须在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领导下, 发动群众, 大家动手.除了这些办法以外, 在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 个人也应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例如: 不到有钉螺的河里去游泳, 不在有钉螺的河里淘米、洗菜、摸鱼、捉蟹, 不喝生水, 不赤脚在河边行走.下稻田劳动, 穿上用1%氯硝柳胺浸泡过的裤袜, 能防止尾蚴钻进皮肤.如果感染了血吸虫病, 不要担心害怕, 只要一发现症状就去医院检查, 服从医生的治疗, 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但是自己不要随便乱吃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