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教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预防犯罪1.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

2.能力目标:学会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矫正不良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1.重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2.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一、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少年犯》主题歌——心声)师:同学们,这首歌是那些来自高墙内的少年犯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声,唱出了他们的忏悔之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违法犯罪,必受惩罚。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能够营造犯罪后悔恨当初的氛围,从而引出“犯罪必然受到惩罚”这一主题。

二、探究新课活动一:读案例,想问题2016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导向,相继组织开展了打击地下钱庄、证券期货、新型网络传销,以及假币、银行卡网上非法买卖、虚开和骗税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6.8万起,挽回经济损失356亿元,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积极贡献。

思考:为什么要打击违法犯罪?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坚决打击严重危害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尊重和保护人权,在法治框架下行使司法权力,是创造以法治文明为核心的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打击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扰乱国家税收秩序;假冒伪劣犯罪多发,妨碍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出示投影】刑法的作用和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并讲解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活动二:析案例,理知识案例一:甘肃针对高科技作弊特点打击“助考”高考犯罪近年来,有个别考生、家长心存侥幸、投机取巧、铤而走险违规舞弊,不仅离弦走板、欺世罔俗、声誉俱毁,而且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的考试生态,特别是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进行高科技作弊的行为对考试安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五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五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第2课时预防犯罪【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行为是犯罪,犯罪应受到什么处罚。

2.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学习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以案说法】李某初中尚未毕业就辍学在家,多次因打架、盗窃被公安机关教育处理。

由于好吃懒做,无法维持生计的他想通过抢劫他人财物来供自己挥霍。

他与另外一位无业青年一起,通过摩托多次实施飞车抢夺。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李某最终落入法网。

被判有期徒刑五年。

李某为什么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从这一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4.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了解罪与罚活动(一)什么行为构成犯罪学生阅读教材P53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探讨下列问题:(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2)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结合行为一、行为二,说说什么行为构成犯罪。

小结: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活动(二)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制裁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受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滥用职权案进行了一审宣判,依法判处令计划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本案中,令计划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应受什么处罚?(2)对令计划的判罚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小结: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材料分析,总结并说出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通过材料分析,区分刑法与刑罚的不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以及材料阅读,讨论、分析并总结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学习重点】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学习难点】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两幅图片,判断其分别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学生回答)第一幅图片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第二幅图片则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同样是欠债不还,为什么两幅图片的违法行为分类不同呢?要想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了解什么是犯罪,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预防犯罪》(板书)精讲新课:首先,我们一起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让我们一起来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第一环节】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思考:阅读并分析材料,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学生回答)点拨:(1)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或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写入刑法可以有效遏制这种犯罪行为。

(3)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过渡: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的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变成了刑事违法行为,是因为它符合了犯罪的基本特征,我们通过分析这则材料,找出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我们一起来看表格,我找同学来分析一下(学生回答)点拨:犯罪的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板书)【第二环节】刑法和刑罚的区别过渡:这里有一个新的法律名词“刑罚”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区分一下与它发音比较相似的“刑法”有哪些区别点拨:(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预防犯罪》是本学期的第八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犯罪现象,认识到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犯罪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犯罪的认识较为模糊,对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缺乏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在面对诱惑时,可能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防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现象,认识到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防范意识。

3.引导学生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现象的识别和防范。

2.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犯罪现象,提高防范意识。

2.讨论探究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培养合作精神。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应对犯罪的能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犯罪现象。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4.准备情境模拟材料,让学生参与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犯罪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犯罪问题。

提问:“你们对犯罪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犯罪行为。

引导学生了解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犯罪?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课题
《预防犯罪》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区分刑法与刑罚;识记刑罚的种类;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防患于未然。
【了解罪与罚】
(一)刑法
1、观看图片,回答问题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个人)
2、做笔记。(全班)
(二)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1、思考并回答问题;(个人)
2、做笔记;(全班)
3、齐读。(全班)
(三)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1、思考并回答:(个人)
讲授新课
【了解罪与罚】
(1)刑法
1、呈现图片
2、师:被告人陈祈祥,触犯了什么法律?这是一部怎样的法律?
(二)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1、这部法律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罪”“罚”。什么是犯罪?(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呈现材料《案情回顾》,提出问题:陈祈祥伙同张雷殴打张滔滔的行为是犯罪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2、板书
1、学生代表展示,其他学
生认真倾听、评价、补充并总结。(全班)
整理思路,形成体系。
板书
5.2预防犯罪p52
部编八上道法
2、做笔记。(全班)
【加强自我防范】
1、观看视频;(全班)
2、思考、交流,并回答问题;(个人、双人、全班)
3、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补充并总结;(个人)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5.2预防犯罪》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5.2预防犯罪》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5.2预防犯罪》一. 教材分析本课《5.2预防犯罪》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部分。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危害,学会预防和抵制犯罪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但对犯罪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犯罪的概念,认识犯罪的特点和危害,掌握预防和抵制犯罪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和危害,学会预防和抵制犯罪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2.犯罪的原因和危害。

3.预防和抵制犯罪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预防和抵制犯罪的过程。

4.法治教育法:结合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准备时间:根据具体教学安排,合理分配各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个犯罪案例,引发学生对犯罪的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法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犯罪的概念、特点和危害。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认识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犯罪的原因和危害。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预防和抵制犯罪的方法。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总结的预防和抵制犯罪的方法,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框5.2预防犯罪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动态呈现概念及事例,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回顾理解与巩固。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对同学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有更深认识,纠正错误,提高学习质量。

(3)通过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意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预防犯罪的学习,让学生对形成正确的价格观和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提示和启发,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反应灵活,活泼好动,对学习新鲜事物有很大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对初中八年有学生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相互讨论的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整理并完整表达个人的思想;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对相互启发,开阔视野,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培养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特长,在优化组合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搜集有关犯罪的事例及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盗窃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拘禁罪图片及刑法条文。

预防犯罪+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预防犯罪+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法治教育”中的学习主题。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本课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正义感强,但缺少自控能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1.政治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

2.道德修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犯罪的严重后果,树立法不可违意识。

3.法治意识:明辨是非,加强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4.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遵章守法,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重点:犯罪的含义、种类及基本特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教学难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师设置活动: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央视新闻——惩治校园欺凌2.提问: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1.认真观看视频。

2.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1.了解罪与罚介绍寻衅滋事罪的案例思考:五名未成年被判刑依据的是哪部法律?造成了哪些危害?(请从个人、他人、家庭、社会角度分析)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犯罪带来了危害。

3.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4.我看罪与非罪分别展示两种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

5.2《预防犯罪》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2《预防犯罪》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预防犯罪》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引导学生认识到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增强对我国法律制度的认同感。

2.让学生理解犯罪行为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危害,从而认同国家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的政策和行动。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走上犯罪道路。

4.通过对犯罪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责任意识:5.使学生明确自己在预防犯罪中的责任,不仅要做到自身不犯罪,还要积极参与社会预防犯罪的工作。

6.鼓励学生向身边的人宣传预防犯罪的知识,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和预防犯罪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犯罪的基本特征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个基本特征。

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让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哪些行为构成犯罪。

2. 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及措施让学生认识到预防犯罪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并掌握预防犯罪的具体措施,如增强法治观念、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等。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犯罪的危害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犯罪对个人身心、家庭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造成的严重损害,使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犯罪的严重性。

2. 如何树立学生预防犯罪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防犯罪意识,让他们将预防犯罪的理念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缺钱而盗窃他人财物的案例。

提问学生:这个青少年的行为正确吗?他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青少年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是盗窃行为。

他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罚款等,同时还会对自己的声誉和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给家庭带来痛苦和损失。

2.展示一些关于犯罪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图片,如犯罪现场的混乱、受害者的痛苦表情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案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案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案1一. 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危害,学会预防和抵制犯罪。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犯罪的概念、犯罪的原因、犯罪的危害、预防犯罪的方法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诱发违法犯罪行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违法犯罪现象,但对犯罪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预防和抵制犯罪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危害,学会预防和抵制犯罪。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危害,提高预防犯罪的意识。

2.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的特点和成因2.犯罪危害的认识3.预防犯罪的方法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危害。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预防犯罪的认识。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预防和抵制犯罪。

4.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犯罪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讨论问题和情景模拟活动。

3.准备教学PPT,图文并茂地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犯罪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犯罪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犯罪的概念、特点和成因,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犯罪案例,探讨犯罪的原因和危害。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预防和抵制犯罪。

4.巩固(5分钟)总结犯罪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如何预防犯罪。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

他们对犯罪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的法治观念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犯罪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危害。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预防犯罪。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的特点和成因。

2.如何预防犯罪。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和成因。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预防犯罪的方法。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3.安排课堂活动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播放一个犯罪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犯罪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分析犯罪的特点和成因。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预防犯罪的方法。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预防犯罪的方法。

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方法。

5.拓展(10分钟)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例如,模拟一个可能遇到危险的场景,让学生想办法避免危险。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考题: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犯罪。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2【教学设计】《预防犯罪》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2【教学设计】《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也是全书的重点章节。

教材从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入手,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预防犯罪,远离不良行为,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 2、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3、能够判断犯罪行为,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填表分析法等把握知识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重点】 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

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刑罚的有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展示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讲述: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 上册 5.2预防犯罪 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 上册 5.2预防犯罪  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预防犯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过程与方法:学会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矫正不良行为。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

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难点: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一属于盗窃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图片二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图片三属于非法拘禁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如何预防犯罪。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犯罪的概念、犯罪的原因、如何预防犯罪等。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犯罪问题,提高防范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于犯罪问题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犯罪现象,但未必能准确把握其特点和原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犯罪问题,提高防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和原因;2.培养学生预防犯罪的意识,提高防范能力;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纪守法。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的概念和特点;2.犯罪的原因;3.如何预防犯罪。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犯罪问题;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防范能力;4.讲授法:教师讲解犯罪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2.制作PPT;3.准备教学道具;4.安排教学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犯罪数据,引发学生对犯罪问题的关注。

教师提问:“你们对犯罪有什么认识?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2.呈现(10分钟)介绍犯罪的概念、特点和原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分析犯罪的原因。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犯罪?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纪守法。

4.巩固(5分钟)情境模拟:设置一个犯罪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防范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律法规,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教案-教学设计2.5.2预防犯罪一、教学目标:1.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犯罪。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如何预防犯罪三、教学过程:导入:小张案例导入1.尝试评判小张的行为。

2.如果小张将卡片据为己有,后果会是如何呢?3.小张的转变能够给我们哪些启发?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一、了解罪与罚1.结合课件图片活动:想一想,说一说,图片中的行为性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总结: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判什么样的刑罚。

2.出示材料,归纳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教师总结: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后果3.合作探究通过教材p54图片和材料的分析,我们来探讨以下问题: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什么罪?教师总结:犯罪行为。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犯罪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法。

二、加强自我防范1.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刘某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违法犯罪?教师总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生活在法治社会,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作业:完成导学案的习题板书设计:预防犯罪什么是刑法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后果刑罚的分类如何预防犯罪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目录1.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2.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3.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4.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5.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6.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7.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8.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9.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10.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我们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教学设计预防犯罪》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也是全书的重点章节。

教材从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入手,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预防犯罪,远离不良行为,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2、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3、能够判断犯罪行为,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填表分析法等把握知识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刑罚的有关资料。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讲述: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

2.理解刑法对犯罪的处罚及其种类。

3.认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关系,树立防微杜渐的意识。

4.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不良行为,预防犯罪。

二、教学重点1.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

2.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3.刑法对犯罪的处罚及其种类。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

2.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关系,树立防微杜渐的意识。

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预防犯罪。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什么是犯罪?犯罪与违法行为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犯罪?【学生活动】认真听讲,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二)新课学习1.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教师讲解】介绍犯罪的定义,强调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引导学生理解犯罪的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犯罪?犯罪与违法行为有何不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并记忆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

结合实际例子,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以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对犯罪的基本认识,明确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是否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以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2.刑法对犯罪的处罚及其种类【教师讲解】详细讲解刑法的概念、作用及其对犯罪的处罚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强调刑罚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活动二:加强自我防范探究与分享
《预防犯罪》
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也是全书的重点章节。

教材从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入手,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预防犯罪,远离不良行为,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
2、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3、能够判断犯罪行为,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填表分析法等把握知识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重点】
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

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刑罚的有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展示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讲述: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材料链接: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
并处没收财产。

教师总结、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

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的内容。

引出课题《预防犯罪》。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一)刑法与犯罪的含义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刑法与犯罪
阅读教材P52—53内容,回答:(展示问题)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犯罪特征
活动二:认清犯罪特征
(展示下列材料)
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

(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

(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刑罚含义及种类
活动三:了解刑罚
(阅读教材P54“探究与分享”)
讨论: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教师讲述: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阅读教材P54“相关链接”)了解刑罚的具体内容。

目标导学二:加强自我防范
(四)预防犯罪、远离犯罪
活动四:预防犯罪
(学生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与讨论:
1、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

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2、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3、说说陈某的经历给你的启示。

教师讲述:1.阅读教材P55“相关链接”可知,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刑罚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

2、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

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

3、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活动五:杜绝不良行为
(展示表格)
填表并回答: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提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第十四条和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教师讲述:
教师总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们要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活动六:防患于未然
(学生阅读教材P56“阅读感悟”)
思考:读了父亲给儿子的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四、板书设计
预防犯罪⎩⎪⎨⎪⎧了解罪与罚⎩⎪⎨⎪
⎧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加强自我防范⎩⎪⎨⎪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