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作业
第9章 紫外吸收光谱
![第9章 紫外吸收光谱](https://img.taocdn.com/s3/m/492cc981168884868662d62b.png)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溶液酸碱性对紫外光谱的影响
总结 规律
(a)苯酚的UV光谱图
(b)苯胺的UV光谱图
仪器分析 学习指导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结论:
溶液从中性变为碱性时,吸收峰发生红 移,表明该化合物为酸性物质; 如果化合物溶液从中性变为酸性时,吸 收峰发生蓝移,表明化合物为碱性物质。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共轭多烯的K带吸收位置λmax ,可利用伍 德沃德(Woodward)规则来进行推测。
该公式为: max= 母体二烯烃
取代基对共轭 双烯 λmax的影 响具有加和性
+ 环外双键 + 延伸双键 + 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
+ 共轭体系上取代的助色基
仪器分析 学习指导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σ→σ*
E、π→σ*
C、n→σ* D、
仪器分析 学习指导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3、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 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只考虑π→π*跃迁)
(3) CH2=CH-CH2-CH=CHNH2及 CH3-CH=CH-CH=CHNH2
仪器分析 学习指导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4、已知某化合物在己烷中的λmax为327nm,
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
紫外吸收光谱 200400 nm(近紫外区),主要
分
用于含共轭结构化合物分析。
子
吸
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
收 可见吸收光谱 围400750 nm ,主要用于有色
光
物质的定量分析。
谱
红外吸收光谱 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
2.51000 m , 主要用于有机化合 物结构鉴定。
(整理)第九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整理)第九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ac44a80c22590103029d1d.png)
第九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1.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1) 消失(2) 精细结构更明显(3) 位移(4) 分裂解:(3)2.用比色法测定邻菲罗啉-亚铁配合物时,配合物的吸收曲线如图1所示,今有a、b、c、d、e滤光片可供选用,它们的透光曲线如图2所示,你认为应选的滤光片为( )解:(b)3.欲测某有色物的吸收光谱,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是( )(1) 比色法(2) 示差分光光度法(3) 光度滴定法(4) 分光光度法解:(4)4.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10%,如果更改参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20%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光率应等于( )(1) 8% (2) 40% (3) 50% (4) 80%解:(3)5.邻二氮菲亚铁配合物,其最大吸收为510 nm,如用光电比色计测定应选用哪一种滤光片?( )(1) 红色(2) 黄色(3) 绿色(4) 蓝色解:(3)6.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1) 一氯甲烷(2) 丙酮(3) 1,3-丁二烯(4) 甲醇解:(2)7.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1)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2)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3)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4) 试样在λ1的吸收与参比在λ2的吸收之差解:(2)8.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 )(1) 极大值(2) 极小值(3) 零(4) 极大或极小值解:(4)9.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3)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4)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解:(4)10. 在紫外光谱中,λmax 最大的化合物是( )ACHCHCHCH 2CCH CH CHCH 2BCHCH 2DCHCH 2解:D11. 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ε,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 (1) 配合物的浓度 (2) 配合物的性质 (3) 比色皿的厚度 (4) 入射光强度 解:(2)12. 下列结构中哪一种能产生分子荧光?( )AOHCNO 2BCOOHDI解:A13. 有下列四种化合物已知其结构,其中之一用UV 光谱测得其λmax 为302nm , 问应是哪种化合物?( )CH 3CH CHCOCH 3CH 3CH 3(4)(3)(2)Br OHO OCH 3CH 3CH 3(1)解:(1)14.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大吸收常常位于200─400nm之间,对这一光谱区应选用的光源为( )(1) 氘灯或氢灯(2) 能斯特灯(3) 钨灯(4) 空心阴极灯灯解:(1)15.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光区出现两个吸收带者是( )(1)乙烯(2)1,4-戊二烯(3)1,3-丁二烯(4)丙烯醛解:(4)16.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1)波长变长(2)波长变短(3)波长不变(4)谱带蓝移解:(1)17.对化合物CH3COCH=C(CH3)2的n— *跃迁,当在下列溶剂中测定,谱带波长最短的是( )(1)环己烷(2)氯仿(3)甲醇(4)水解:(4)18.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呈高斯分布的是( )(1)多普勒变宽(2)自吸现象(3)分子吸收特征(4)原子吸收特征解:(3)19.指出下列哪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 )(1) 硅碳棒(2) 激光器(3) 空心阴极灯(4) 卤钨灯解:(4)20.指出下列哪种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 )(1) 热电偶(2) 光电倍增管(3) 光电池(4) 光电管解:(1)21.指出下列哪种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差?( )(1) 溶质的离解作用(2)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3)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4)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解:(4)22.分子荧光过程是( )(1) 光致发光(2) 能量源激光发光(3) 化学发光(4) 电致发光解:(1)23.在分子荧光测量中,在下列哪一种条件下,荧光强度与浓度呈正比?( )(1) 荧光量子产率较大(2) 在稀溶液中(3) 在特定的激发波长下(4) 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解:(2)24.下列哪种方法的测量灵敏度高?( )(1) 磷光分析法(2) 荧光分析法(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 目视比色法解:(1)25.已知相对分子质量为320的某化合物在波长350nm处的百分吸收系数(比吸收系数)为5000,则该化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1)1.6×104L/(moL·cm) (2)3.2×105 L/(moL·cm)(3)1.6×106 L/(moL·cm) (4)1.6×105 L/(moL·cm)解:(4)26.在310nm时,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90%,在这一波长时的吸收值是( )(1) 1 (2) 0.1 (3) 0.9 (4) 0.05解:(4)27.在310nm时,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90%,在这一波长时的吸收值是( )(1) 1 (2) 0.1 (3) 0.9 (4) 0.05解:(1)28.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1)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2) 分子的电子结构(3) 原子的电子结构(4)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解:(2)29.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个有错误?( )(1) 荧光和磷光光谱都是发射光谱(2) 磷光发射发生在三重态(3) 磷光强度I p与浓度c的关系与荧光一致(4) 磷光光谱与最低激发三重态的吸收带之间存在着镜像关系解:(4)30.指出下列不正确的说法?( )(1) 分子荧光光谱通常是吸收光谱的镜像(2) 分子荧光光谱与激发波长有关(3) 分子荧光光谱较激发光谱波长长(4) 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呈正比解:(2)31.下列哪一种分子的去激发过程是荧光过程?( )(1) 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2) 分子从第二激发单重态的某个低振动能级过渡到第一激发单重态(3) 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非辐射跃迁至三重态(4) 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解:(1)32.下列哪种说法有错误?( )(1) 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与发射波长无关(2) 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的荧光强度是激发波长的函数(3) 在分子荧光光谱法中吸收与激发光谱常可以互换(4) 得到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方法与常规吸收光谱方法是两种基本相同的方法解:(4)33.在荧光光谱中,测量时,通常检测系统与入射光的夹角呈( )(1) 180°(2) 120°(3) 90°(4) 45°解:(3)34.某荧光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为2.0×105L/(mol⋅cm),当用激发光强度为50(随机单位)去激发该荧光物质,若吸收池为1.0cm,化合物浓度为5.0 ×10-7mol/L,测得荧光强度为2.3(随机单位),则该化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约为( )(1) 0.2 (2) 0.46 (3) 23 (4) 2.3解:(1)35.某化合物在λmax=356nm处,在乙烷中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87 L/(mol⋅cm),如果用1.0cm 吸收池,该化合物在已烷中浓度为1.0 ×10-4mol/L,则在该波长处,它的百分透射比约为( ) (1) 87% (2) 2% (3) 49% (4) 98%36.某化合物的浓度为1.0×10-5mol/L,在λmax=380nm时,有透射比为50%,用1.0cm吸收池,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L/(mol⋅cm)]为( )(1) 5.0 ×104(2) 2.5 ×104(3) 1.5 ×104(4) 3.0 ×104解:(4)37.在分光光度计的检测系统中,以光电管代替硒光电池,可以提高测量的( )(1) 灵敏度(2) 准确度(3) 精确度(4) 重现性解:(1)38.基于发射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1) 光电比色法(2) 荧光光度法(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4) 红外光谱法解:(2)39.基于吸收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1) 原子荧光光谱法(2) 分子荧光光度法(3) 光电直读光谱法(4)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解:(4)40.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强度大且光谱区域广的光源是( )(1) 钨灯(2) 氢灯(3) 氙灯(4) 汞灯解:(3)41.硒光电池主要用于检测( )(1) X射线(2) 紫外光(3) 可见光(4) 红外光解:(3)42.荧光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光路(2) 光源(3) 单色器(4) 光电倍增管解:(1)43.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1) 分子的振动(2) 分子的转动(3)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4)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解:(3)44.工作波长范围较宽的光度计为( )(1) 581-G型滤光光度计(2) 72型分光光度计(3) 721 型分光光度计(4) 751 型分光光度计解:(4)45.在一定波长处,用2.0cm比色皿测得某试液的透光度为60%,若改用3.0 cm比色皿时,该试液的吸光度为( )(1) 0.11 (2) 0.22 (3) 0.33 (4) 0.44解:(3)46.阶跃线荧光的波长( )(1)大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2)小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3)等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4)正比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解:(1)47.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1) 试样与参比吸收之差(2) 试样与参比吸收之和(3)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4)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48. 下面哪一种电子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最高?( ) (1) σ→σ* (2) n→σ* (3) π→π* (4) π→σ* 解:(1)49. 化合物中CH 3--Cl 在172nm 有吸收带,而CH 3--I 的吸收带在258nm 处,CH 3--Br 的吸收带在204nm,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带对应的跃迁类型是( ) (1) σ→σ* (2) n →π* (3) n→σ* (4)各不相同 解:(3)50. 某化合物在乙醇中λmax 乙醇=287nm,而在二氧六环中λmax 二氧六环=295nm ,该吸收峰的跃迁类型是( )(1) σ →σ* (2) π→π* (3) π→σ* (4) π→π*解:(4)51. 一化合物溶解在己烷中,其λmax 己烷=305nm ,而在乙醇中时,λ乙醇=307nm ,引起该吸收的电子跃迁类型是( )(1) σ→σ* (2)n →π* (3) π→π* (4) n →σ* 解:(3)52. 在分子CH 3的电子能级跃迁中,下列哪种电子能级跃迁类型在该分子中不发生( )(1) σ →π* (2) π→σ* (3) n →σ* (4) n →π* 解:(4)53. 一化合物在235nm 处有最大吸收值,用1.0cm 的吸收池,化合物的浓度为2.0×10-4mol/L,透射比为20%,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L/(moL·cm)]为( ) (1) 5.0×103 (2) 3.5×103 (3) 2.5×103 (4) 1.0×103 解:(2)54. 在254nm 时,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10%,其吸光度值为( ) (1) 1 (2) 0.9 (3) 0.1 (4) 0.05 解:(1)55. 某化合物在己烷中(λmax =220nm )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14500L/(moL·cm),若用1.0cm吸收池,1.0×10-4mol/L 的该化合物在该波长处的百分透射比为( ) (1) 5% (2) 3.5% (3)10% (4)50% 解:(2)56. 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对某溶液测得的透射比T =0.015时,那么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1) +2.5% (2) +5.0% (3) +9.5% (4) +12.5% 解:(3)57. 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百分透射比T =64.8%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1) +6.6% (2) +4.2% (3) +3.4% (4) +2.1% 解:(4)58. 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吸光度A =0.334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1) +0.6% (2) +1.7% (3) +3.5% (4) +7.6% 解:(2)59.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 -VIS 光谱λmax 大小( )CH 3CHON(CH 3)2(a)OHOCl CH 3COOC 2H 5(b)COOHCl(CH 3)2N(C)(1)a>b>c (2)c>a>b (3)b>c>a (4)c>b>a解:(2)60.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 -VIS 吸收波长的位置(λmax )( )(C)CH 3O CH 3OC(b)COOHOCl(a)O(1) a>b>c (2) c>b>a (3)b>a>c (4)c>a>b 解:(4)61.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下列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物质是( )O(1)(2)(3)(4)解:(3)62. 在紫外-可见光谱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是( ) (1) CH 3-CH=CH-CH 3 (2) CH 3-CH 2OH(3) CH 2=CH-CH 2-CH=CH 2 (4) CH 2=CH-CH=CH-CH 3 解:(4)63. Fe 和Cd 的摩尔质量分别为55.85g/mol 和112.4g/mol ,各用一种显色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同样质量的两元素分别被显色成容积相同的溶液,前者用2cm 吸收池,后者用1cm 吸收池,所得吸光度相等,此两种显色反应产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 (1) ε Fe ≈2ε Cd (2) ε Cd ≈2ε Fe (3) ε Cd ≈4ε Fe (4) ε Fe ≈4ε Cd 解:(3)64.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 ) (1)光源的个数 (2)单色器的个数(3)吸收池的个数(4)单色器和吸收池的个数解:(2)65.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所致,CuSO4溶液呈蓝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1) 蓝色光(2) 绿色光(3) 黄色光(4) 红色光解:(3)66.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1) 向长波方向移动(2) 向短波方向移动(3) 不移动,但最大吸收峰强度降低(4) 不移动,但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大解:(3)67. 某金属离子X和R试剂形成一有色配合物,若溶液中X的浓度为1.0×10-4mol/L,用1cm 吸收池在525nm处测得吸光度为0.400,则此配合物在525nm处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1) 4.0×10-3(2) 4.0×103(3) 4.0×10-4(4) 4.0×104解:(2)68. 以下三种分析方法:分光光度法(S)、磷光法(P)和荧光法(F),具有各不相同的灵敏度,按次序排列为( )(1) P<F<S (2) S=F<P (3) P<S<F (4) F>P>S解:(3)69.A和B二物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参数如下:物质λ1时的摩尔吸收系数λ2时的摩尔吸收系数/[L/(moL·cm)]A 4,120 0.00B 3,610 300若此二种物质的某溶液在λ1时在1.00cm 吸收池中测得A=0.754,在λ2时于10.0cm吸收池中测得A=0.240,问B的浓度是多少?()(1) 0.64×10-5mol/L (2) 0.80×10-5 mol/L(3) 0.64×10-4mol/L (4) 0.80×10-4mol/L解:(4)71.分光光度法中,为了减小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配制的试样溶液的透射比应控制在什么范围?()(1) 小于1% (2) 1%-10% (3) 30%-50% (4) 90%-99%解:(3)7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是将光源发出的光束分成,分别进入和。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86bb4a33687e21af45a9d3.png)
3.在下列化合物中,哪些适宜作为紫外 光谱测定中的溶剂? 甲醇、乙醚、苯、碘乙烷、乙醇、 正丁醚、环己烷 4.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max最长? CH4; CH3I; CH2I2
在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含有*、 n*、 *跃迁的化合物是 三氯甲烷、丙酮、丁二烯、二甲苯
在下列化合物中,那一个化合物能吸 收波长较长的辐射( ) 苯、二甲苯、对氯代甲苯、萘
1, 3-丁二烯:max=210nm, =20000L· mol-1· cm-1
1, 5己二烯:两个不共轭的双键,1-己烯:一个双键。 1, 5-己二烯与1, 3-丁二烯比较:两者都有两个双键, 摩尔吸光系数相近;区别: 1, 3-丁二烯中两个双键共
轭,吸收波长红移,最大吸收波长= 210nm 。因此,
光谱分析方法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紫外可见法
分子光谱 原子光谱
原子吸收法
红外法
光谱分析法
spectrometry
原子发射法
核磁法
荧光法
光学分析法概要(P201)
依据:物质吸收、发射电磁辐射(电磁波;光) 光学分析法: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 分析的方法。
⑶ * 跃迁(NV跃迁)
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 紫外区,max一般在104以上, 强吸收。有机化 合物中含有 电子的化合物均可发生该类跃 迁。如不饱和烃 * 跃迁 ( 乙烯 * 跃 迁的max=165nm, max=104;乙炔*跃迁的 max=173nm 。 乙 醛 * 跃 迁 的 max 为 190nm,max:104。( <200nm ;生色团)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44f30f580216fc700afdfe.png)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⒈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在分析上较有实际应用的有哪几种类型?⒉无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何谓配位场跃迁?请举例加以说明。
⒊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n-π*和π-π*跃迁类型?⒋何谓朗伯-比耳定律(光吸收定律)?数学表达式及各物理量的意义如何?引起吸收定律偏离的原因是什么?⒌试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各主要部件作用的异同点。
⒍试比较常规的分光光度法与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及导数分光光度法在原理及特点是有什么差别。
⒎分子能发生n-σ*跃迁,为227nm(ε为900)。
试问:若在酸中测量时,该吸收峰会怎样变化?为什么?⒏化合物的为305nm,而为307nm。
试问:引起该吸收的是n-π*还是π-π*跃迁?⒐试比较下列各化合物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大小并说明理由。
(a)(b)(c)(d)⒑若在下列情况下进行比色测定,试问:各应选用何种颜色的滤光片?(1) 蓝色的Cu(Ⅱ)-NH3配离子;(2) 红色的Fe(Ⅲ)-CNS-配离子;(3) Ti(Ⅴ)溶液中加入H2O2形成黄色的配离子。
⒒排列下列化合物的及的顺序:乙烯、1,3,5-己三烯、1,3-丁二烯。
基化氧(4-甲基戊烯酮,也称异丙又丙酮)有两种异构体,其结构为:(A)CH2=C(CH3)-CH2-CO(CH3),(B)CH3-C(CH3)=CH-CO(CH3)。
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一个为235nm(ε为12000),另一个在220nm以后无强吸收。
判别各光谱属于何种异构体?⒓基化氧(4-甲基戊烯酮,也称异丙又丙酮)有两种异构体,其结构为:(A)CH2=C(CH3)-CH2-CO(CH3),(B)CH3-C(CH3)=CH-CO(CH3)。
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一个为235nm(ε为12000),另一个在220nm以后无强吸收。
判别各光谱属于何种异构体?⒔紫罗兰酮有两种异构体,α异构体的吸收峰在228n m(ε=14000),β异构体吸收峰在296nm(ε=11000)。
第九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2)
![第九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2)](https://img.taocdn.com/s3/m/6b67de02b52acfc789ebc9a6.png)
3.金属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金属配合物的紫外—
金属离子与配位体反应生成配合物的颜色一般不同于游离 金属离子(水合离子)和配位体本身的颜色。 金属离子(水合离子)和配位体本身的颜色。金属配合物的生 色机理主要有三种类型: 色机理主要有三种类型: ⑴配位体微扰的金属离子d一d电子跃迁和f一f电子跃迁 ⑵金属离子微扰的配位体内电子跃迁 ⑶电荷迁移吸收光谱 在分光光度法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光光度法中具有重要意义。
红移与蓝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常常因 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最大吸收 max和吸收强度发生变化: 波长λmax和吸收强度发生变化: 和吸收强度发生变化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 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
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或紫 移)。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ε 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 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 应或减色效应,如图所示。 减色效应,如图所示。
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当吸收紫外可见辐射后,分子中原定域在金属 轨道上的电荷转 当吸收紫外可见辐射后,分子中原定域在金属M轨道上的电荷转 移到配位体L的轨道 或按相反方向转移, 的轨道, 移到配位体 的轨道,或按相反方向转移,这种跃迁称为电荷转 移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荷移光谱。 移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荷移光谱。 电荷转移跃迁本质上属于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 电荷转移跃迁本质上属于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呈现荷移光 谱的必要条件是构成分子的二组分,一个为电子给予体, 谱的必要条件是构成分子的二组分,一个为电子给予体,另一个 应为电子接受体。 应为电子接受体。 电荷转移跃迁在跃迁选律上属于允许跃迁, 电荷转移跃迁在跃迁选律上属于允许跃迁,其摩尔吸光系数一般 都较大(10 4左右 ,适宜于微量金属的检出和测定。 左右),适宜于微量金属的检出和测定。 都较大 电荷转移跃迁在紫外区或可见光呈现荷移光谱, 电荷转移跃迁在紫外区或可见光呈现荷移光谱,荷移光谱的最 大吸收波长及吸收强度与电荷转移的难易程度有关。 大吸收波长及吸收强度与电荷转移的难易程度有关。 + 形成血红色配合物, 处有强吸收峰。 例:Fe3+与SCN-形成血红色配合物,在490nm处有强吸收峰。 处有强吸收峰
(完整word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习题集及答案
![(完整word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习题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5e0553f524ccbff021843e.png)
五、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277题)一、选择题(共85题)1. 2 分(1010)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 )(1)消失 (2) 精细结构更明显(3)位移 (4) 分裂2。
2 分 (1019)用比色法测定邻菲罗啉-亚铁配合物时,配合物的吸收曲线如图1所示,今有a、b、c、d、e滤光片可供选用,它们的透光曲线如图2所示,你认为应选的滤光片为( )3. 2 分(1020)欲测某有色物的吸收光谱,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是()(1) 比色法 (2) 示差分光光度法(3) 光度滴定法 (4)分光光度法4. 2 分(1021)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 10%,如果更改参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 20% 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光率应等于 ( )(1) 8%(2) 40% (3) 50% (4) 80%5。
1 分(1027)邻二氮菲亚铁配合物,其最大吸收为 510 nm,如用光电比色计测定应选用哪一种滤光片? ()(1)红色(2) 黄色(3)绿色(4) 蓝色6. 2 分 (1074)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 n→*,→*,→*跃迁的化合物是( )(1)一氯甲烷 (2) 丙酮(3) 1,3—丁二烯(4) 甲醇7. 2 分 (108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 )(1)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 (2)试样在1和2处吸收之差(3) 试样在1和2处吸收之和(4) 试样在1的吸收与参比在2的吸收之差8。
2 分 (1082)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 ( )(1)极大值(2) 极小值(3)零 (4)极大或极小值9。
2 分 (1101)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10。
2 分 (1105)在紫外光谱中,max 最大的化合物是 ( )11。
紫外吸收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https://img.taocdn.com/s3/m/1c336807763231126fdb1109.png)
K吸收带是共轭分子的特征吸收带,用于判断化合 物的共轭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应用最多的吸 收带。
仪器分析 学习指导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2 、 R带
由n*跃迁产生的吸收带,为一弱吸收。 例如: >C=O,-NO,-NO2,-N=N-,-C=S等。 其特点是:nπ*跃迁的能量最小,一般λmax在 270nm以上;但跃迁几率小,吸收强度弱,一般ε <100L· mol-1· cm-1。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共轭多烯的K带吸收位臵λmax ,可利用伍 德沃德(Woodward)规则来进行推测。
该公式为: max= 母体二烯烃 + 环外双键 取代基对共轭 双烯 λmax的影 响具有加和性 + 延伸双键 + 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 + 共轭体系上取代的助色基
仪器分析 学习指导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CH3
例二
max=
253nm(同环二烯) + 45nm(4个取代烷基) + 5nm(一个环外双键) + 30nm(一个延伸双键)
=308nm
仪器分析 学习指导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214
214
244
279nm
仪器分析 学习指导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无环或异环共轭烯母体基值 214nm
同环共轭烯母体基值 253nm
仪器分析 学习指导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计算共轭烯烃λmax的Woodward规则
214
仪器分析 学习指导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例一
max = 214nm(母体二烯烃) +35nm(环外双键) +30nm(延伸双键) +5 5nm(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 = 284nm
第9章_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第9章_紫外吸收光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3391271a37f111f1855bf8.png)
如苯的两个取代基为-NH2与-NO2在对位时
λmax=381nm
§9-3 无机物的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
一、电荷迁移跃迁:辐射下,分子中原定域在金属M轨 道上的电荷转移到配体L的轨道,或按相反方向转移,所产生 的吸收光谱称为电荷迁移光谱。(紫外区)
p → p*与苯环振动的重叠 甲苯
261
300
引起;含取代基时, B带 间二甲苯
263
300
简化,红移。
1,3,5-三甲苯 266
305
六甲苯
272
300
P278图9-5
(5) 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影响
H C
H异构: 顺式:λmax=280nm; εmax=10500 反式:λmax=295.5 nm;εmax=29000
(图9-7)。
应选择极性较小的溶剂。 表9-6溶剂使用最低波长极限
§9.5 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构造:与可见光光度计相似(图9-8)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基本组成
§9.4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效应)
有些溶剂,特别是极性溶剂,对溶质吸收峰的 波长、强度及形状可能产生影响。 (表9-5)
p → p*跃迁:极性由小→大,红移; ; n → p*跃迁:极性由小→大,兰移; ;
溶剂的影响
苯
1
1:乙醚
酰
丙
2:水
酮
2
250 300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消失 (p280图9-7)
1.K吸收带
共轭双键中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 K吸收带(由共轭作用的德文Konjugation而得名)。 其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的数目、位置、取代基的种 类等有关。共轭双键愈多,深色移动愈显著,甚至产 生颜色,据此可以判断共轭体系的存在情况,这是紫 外吸收光谱的重要应用。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87333d376baf1ffc4fad54.png)
分子吸收光谱分为: 分子吸收光谱分为:● 远红外光谱 ●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 紫外 可见光谱
第二节
一、跃迁类型
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价电子: 电子、 电子和n 有机化合物的价电子:σ电子、π电子和n电子 形成单键的电子称为σ电子。 σ电子 —— 形成单键的电子称为σ电子。 形成双键的电子称为π π电子 ——形成双键的电子称为π电子。 形成双键的电子称为 电子。
2、溶剂从非极性→极性时,谱图的精细结构全部消失。 溶剂从非极性→极性时,谱图的精细结构全部消失。
溶剂选择原则: 溶剂选择原则:
(1)溶剂应能很好地溶解被测试样,溶剂对溶质应该是 溶剂应能很好地溶解被测试样, 惰性的。 惰性的。 即溶液应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 即溶液应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
例如: σ→σ* 跃迁范围在125 125例如:CH4 的 σ→σ* 跃迁范围在125-135nm 远紫外区 H H C H 在分子中引入的一些基团, 红移 —— 在分子中引入的一些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 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或深色移动。 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或深色移动。 红移或深色移动 助色团——含有孤对电子,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杂 含有孤对电子, 助色团 含有孤对电子 原子官能团称助色团。 原子官能团称助色团。如—NH2、—OH、—OR、—Cl等 、 、 等 ·· I σ→σ* 跃迁范围在150 150CH3I的σ→σ* 跃迁范围在150-210nm →σ* 跃迁范围在259nm n→σ* 跃迁范围在259nm [1]
230230-270nm εMAX = 200
2、单取代苯
●
[1]
如果苯环上有助色团如Cl等 由于n→π* 如果苯环上有助色团如-OH 或 -Cl等,由于n→π* 共 带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轭,使 E2 带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化合物
第9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9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d4bafb6c175f0e7dd13746.png)
第九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1 概述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推测物质结构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
它具有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一般可测定10-6g级的物质,其摩尔吸收系数可以到达104~105数量级。
(2) 准确度较高其相对误差一般在1%~5%之。
(3) 方法简便操作容易、分析速度快。
(4) 应用广泛不仅用于无机化合物的分析,更重要的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分析〔鉴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可对同分异构体进展鉴别。
此外,还可用于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吸收谱带,有的仅有较简单而宽阔的吸收光谱,更有个别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大体相似。
例如,甲苯和乙苯的紫外吸收光谱根本一样。
因此,单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不能完全决定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只有与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配合起来,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可靠。
§9-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根本原理当一束紫外可见光〔波长围200~760nm〕通过一透明的物质时,具有某种能量的光子被吸收,而另一些能量的光子那么不被吸收,光子是否被物质所吸收既决定于物质的部结构,也决定于光子的能量。
当光子的能量等于电子能级的能量差时〔即ΔE电 = h f〕,那么此能量的光子被吸收,并使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物质对光的吸收特征,可用吸收曲线来描述。
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A-λ曲线即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曲线〕。
它能更清楚地描述物质对光的吸收情况〔图9-1〕。
从图9-1中可以看出:物质在某一波长处对光的吸收最强,称为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低于高吸收峰的峰称为次峰;吸收峰旁边的一个小的曲折称为肩峰;曲线中的低谷称为波谷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小吸〕;在吸收曲线波长最短的一端,吸收强度相当大,但不成峰形的收波长〔λmin局部,称为末端吸收。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88a41a0b4e767f5acfced7.png)
•
ε 495 = 158000 L· mol-1· cm-1 ,灵敏度谁较高?
• ( 4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 ’ ):由实验结果 计算 ε 时,常以被测物质的总浓度代替吸光物 质的浓度,这样计算的 ε 值实际上是表观摩尔
吸光系数。
• ( 5 ) ε 与 a 的关系为: ε = M a 式中 M 为
E p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s
H
C H
O
n
K E,B
R
p*
n
p
s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 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 Ε 大小顺序为:
n →π * < π →π * < n →σ
*
< σ →σ
*
σ 电子 → 饱和的σ 键 π 电子 → 不饱和的π 键 n 电子 → 孤对电子 分子中分子轨道有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 价电子:
乙酰苯紫外光谱图
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 K带强;苯的E2带与K带合 并,红移; 取代基使B带简化;
氧上的孤对电子:
R带,跃迁禁阻,弱;
C H3 C O
np* ; R带
p p* ; K带
§9-3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一、电荷迁移跃迁
Mn+ + Lb- h M(n+1)+—L(b-1)h 3+ 2+ {Fe —SCN ] [Fe2+—SCN]2+
• 问: T =100% 时, A = ?
五、吸光系数与摩尔吸光系数
• 1. 吸光系数a
•
•
A=Kb C ( c :g· L-1、 b :cm,K: L· g-1· cm-1) 称吸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2012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2012](https://img.taocdn.com/s3/m/309d410903d8ce2f0066231a.png)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利用待测元素所产生的基态原子对其特征谱线(通常 是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程度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装置示意图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当气态原子受到强特征辐射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 态,约在10-8s后,再由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或其它能级,辐 射出与吸收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 a b c d
双键共轭程度增加,所需能量降低,吸收峰波长增加,且 吸收强度也显著增加。
K吸收带—共轭双键中p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 p*
K吸收带—共轭双键中p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 p* K吸收带特点: 强度大, max 通常在10000-200000 L·mol-1·cm-1
吸收峰位置max 一般处在217-280nm;
吸收曲线的讨论
A
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
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 析的依据之一。
max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 差异,在λ 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 定量分析的依据。
摩尔吸收系数 的物理意义:
在数值上等于1mol/L的吸光物质在1cm光程中的吸光度, = A/CL,与入射光波长、溶液的性质及温度有关
C H
O
n
(二)价电子跃迁主要类型
N→V跃迁:由基态轨道跃迁到反键轨道; 饱和碳氢化合物中的σ →σ *跃迁; 不饱和烯烃中的π →π * 跃迁。 N→Q跃迁:分子中未成键的n电子激发到反键轨道的跃迁;
n →σ *跃迁
n →π * 跃迁。
s*
E
p*
紫外吸收光谱法简介与例题讲解
![紫外吸收光谱法简介与例题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ec8afc1cc7931b764ce1584.png)
弗兰克-康登原理(Frank-Condon Principle):在发生电子 跃迁时,分子中各原子核的位置及其环境可视为几乎不变。跃 迁方式属于垂直跃迁。跃迁时核间距或动量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量子力学表述:振动跃迁的强度之和与此跃迁的始态及终 态相应的两个振动波函数的重叠积分的平方成反比。
弗兰克-康登原理是解释分子电子光谱带振动结 构强度分布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是分子中的电子跃 迁远比分子振动迅速,电子跃迁后的一瞬间,分子内 原子核的相对距离和速度几乎与跃迁前完全一样。
紫外吸收光谱法简介和例题讲解
电磁波与光谱
辐射区域 X 射线
真空紫外 紫外 可见 红外 微波
无线电波
波长
分子运动
0.1 ~ 10 nm
内层电子跃迁
10 ~ 200 nm
外层电子跃迁
200 ~ 400 nm
外层电子跃迁
400 ~ 800 nm
0.8 ~ 1000 μm
0.1 ~ 100 cm
外层电子跃迁 动与转动跃迁 转动跃迁、自旋跃迁
紫外吸收光谱法简介和例题讲解
能量与键距的关系
激发态键的强度比基态低,激发态平均核间距 也比基态核间距长。
E0V0 → E1V’0 E0V0 → E1V’1 E0V0 → E1V’2
紫外吸收光谱法简介和例题讲解
电子从基态 (E0V0) 向激发态 E1 不同振动能 级跃迁会产生精细结构,在溶液中往往见到的是一 个很宽的峰。
• 分子内部运动: *分子内外层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分子的电子
能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内原子在其平衡位置的振动→振动能级→红外
吸收光谱。 *分子本身绕其质心的旋转运动→转动能级→远红外
吸收光谱或微波谱。
分析化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习题PPT
![分析化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习题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d98f07763231126edb1123.png)
解:
6.63 1034 3 108 18 E1 =h 1.441 10 J 7 1 1.38 10 hc
1 138 nm
1.38 107 m
4.136 1015 3 108 E1 h 8.991 eV 7 1 1.38 10 hc
pH=9.5 时为紫红色。
07-05. 4-甲基戊烯酮有两种异构体:A 和 B 实验发现一种异构体在 235nm 处有
一强吸收峰( =100 0 L mol-1 cm-1 ),另一种异构体在 220nm 以后没有强吸收峰,试
判断具有前一种紫外吸收特征的是哪种异构体。 (A)
H3C C CH3 C H C O CH3
以后没有强吸收,则化合物不含共轭双键,故为结构 B。
07-06. 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可见光光度计有什么不同。
(1 )光源不同。紫外用氢灯或氘灯,而可见用钨灯,因为二者发出的光
的波长范围不同; (2)单色器不同。如果用棱镜做单色器,则紫外必须使用石英棱镜,可见 则石英棱镜或玻璃棱镜均可使用,而光栅则二者均可使用,这主要是由于 玻璃能吸收紫外光的缘故。 (3)吸收池不同。紫外只能使用石英吸收池,而可见则玻璃、石英均可使 用,原因同上。 ( 4 )检测器不同。可见区一般使用氧化铯光电管,它适用的波长范围为 625-1000 nm,紫外用锑铯光电管,其波长范围为 200-625 nm。
由于铬黑t在ph6ph7ph95时其最大吸收波长均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因此所得的化合物有颜色呈吸收波长的由于当ph6到ph7到ph95时最大吸收波长有515nm到615nm到542nm吸收峰先红移后蓝移因此铬黑t在ph6时为红色ph7时为蓝色ph95时为紫红色
分析化学习题集
第九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第九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https://img.taocdn.com/s3/m/b40d11d1a417866fb84a8ec1.png)
2. 助色团(auxochrome)
是指分子中的一些带有非成键电子对的基 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区不产生吸收,但是 当它与生色团连接后,使生色团的吸收带 向长波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大。
-OH、-OR、-NHR、-SH、-Cl、 -Br、-I
3. 红移(red shift or bathochromic shift)
-CH3、-CH2CH3、 -O-COCH3
5. R带
它是由含杂原子的生色团的n→π* 跃迁
产生的吸收带,该带的特点是吸收强度很 弱,εmax<100,吸收波长一般在 270nm以上。
6. K—带
K—带(取自德文: konjuierte 共轭谱
带)。它是由共轭体系的π→π* 跃迁产生
的。它的特点是: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较R吸 收带大,吸收峰处于217~280nm,摩 尔吸收系数εmax>104。K吸收带是共轭 分子的特征吸收带,因此用于判断化合物 的共轭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应用最 多的吸收带。
1. 电荷迁移跃迁 :与有机物类似,电子从给予体向与接受 体相联系的轨道上跃迁,发生在近紫外 线区与可见光区之间。
hv
Mn+____Lb-
M(n-1)+____L(b-1)-
电子接受体 电子给予体
εmax≥104,是强吸收带
hv
Cl- ____(H2O)n
Cl ____(H2O)n -
Fe3+____OH-
KMnO4的颜色及吸收光谱
叶绿素的结构和吸收光谱
一个新配合物的吸收 光谱
9.1.1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
1.跃迁类型
σ* π*
σ*
C
C
σ
C
C
Px Py Pz
第九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第九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b66772b307e87101f696ca.png)
第九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1.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1) 消失(2) 精细结构更明显(3) 位移(4) 分裂解:(3)2.用比色法测定邻菲罗啉-亚铁配合物时,配合物的吸收曲线如图1所示,今有a、b、c、d、e滤光片可供选用,它们的透光曲线如图2所示,你认为应选的滤光片为( )解:(b)3.欲测某有色物的吸收光谱,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是( )(1) 比色法(2) 示差分光光度法(3) 光度滴定法(4) 分光光度法解:(4)4.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10%,如果更改参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20%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光率应等于( )(1) 8% (2) 40% (3) 50% (4) 80%解:(3)5.邻二氮菲亚铁配合物,其最大吸收为510 nm,如用光电比色计测定应选用哪一种滤光片?( )(1) 红色(2) 黄色(3) 绿色(4) 蓝色解:(3)6.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1) 一氯甲烷(2) 丙酮(3) 1,3-丁二烯(4) 甲醇解:(2)7.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1)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2)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3)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4) 试样在λ1的吸收与参比在λ2的吸收之差解:(2)8.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 )(1) 极大值(2) 极小值(3) 零(4) 极大或极小值解:(4)9.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3)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4)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解:(4)10. 在紫外光谱中,λmax 最大的化合物是( )A CH CH CH CH 2C CH CH CH CH 2B CH CH 2D CH CH 2解:D11. 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ε,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1) 配合物的浓度 (2) 配合物的性质(3) 比色皿的厚度 (4) 入射光强度解:(2)12. 下列结构中哪一种能产生分子荧光?( ) A OH C NO 2B COOH D I解:A13. 有下列四种化合物已知其结构,其中之一用UV 光谱测得其λmax 为302nm , 问应是哪种化合物?( )CH 3CH CHCOCH 3CH 3CH 3(4)(3)(2)BrOHOOCH 3CH 3CH 3(1)解:(1)14.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大吸收常常位于200─400nm之间,对这一光谱区应选用的光源为( )(1) 氘灯或氢灯(2) 能斯特灯(3) 钨灯(4) 空心阴极灯灯解:(1)15.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光区出现两个吸收带者是( )(1)乙烯(2)1,4-戊二烯(3)1,3-丁二烯(4)丙烯醛解:(4)16.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1)波长变长(2)波长变短(3)波长不变(4)谱带蓝移解:(1)17.对化合物CH3COCH=C(CH3)2的n— *跃迁,当在下列溶剂中测定,谱带波长最短的是( )(1)环己烷(2)氯仿(3)甲醇(4)水解:(4)18.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呈高斯分布的是( )(1)多普勒变宽(2)自吸现象(3)分子吸收特征(4)原子吸收特征解:(3)19.指出下列哪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 )(1) 硅碳棒(2) 激光器(3) 空心阴极灯(4) 卤钨灯解:(4)20.指出下列哪种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 )(1) 热电偶(2) 光电倍增管(3) 光电池(4) 光电管解:(1)21.指出下列哪种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差?( )(1) 溶质的离解作用(2)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3)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4)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解:(4)22.分子荧光过程是( )(1) 光致发光(2) 能量源激光发光(3) 化学发光(4) 电致发光解:(1)23.在分子荧光测量中,在下列哪一种条件下,荧光强度与浓度呈正比?( )(1) 荧光量子产率较大(2) 在稀溶液中(3) 在特定的激发波长下(4) 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解:(2)24.下列哪种方法的测量灵敏度高?( )(1) 磷光分析法(2) 荧光分析法(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 目视比色法解:(1)25.已知相对分子质量为320的某化合物在波长350nm处的百分吸收系数(比吸收系数)为5000,则该化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1)1.6×104L/(moL·cm) (2)3.2×105 L/(moL·cm)(3)1.6×106 L/(moL·cm) (4)1.6×105 L/(moL·cm)解:(4)26.在310nm时,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90%,在这一波长时的吸收值是( )(1) 1 (2) 0.1 (3) 0.9 (4) 0.05解:(4)27.在310nm时,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90%,在这一波长时的吸收值是( )(1) 1 (2) 0.1 (3) 0.9 (4) 0.05解:(1)28.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1)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2) 分子的电子结构(3) 原子的电子结构(4)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解:(2)29.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个有错误?( )(1) 荧光和磷光光谱都是发射光谱(2) 磷光发射发生在三重态(3) 磷光强度I p与浓度c的关系与荧光一致(4) 磷光光谱与最低激发三重态的吸收带之间存在着镜像关系解:(4)30.指出下列不正确的说法?( )(1) 分子荧光光谱通常是吸收光谱的镜像(2) 分子荧光光谱与激发波长有关(3) 分子荧光光谱较激发光谱波长长(4) 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呈正比解:(2)31.下列哪一种分子的去激发过程是荧光过程?( )(1) 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2) 分子从第二激发单重态的某个低振动能级过渡到第一激发单重态(3) 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非辐射跃迁至三重态(4) 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解:(1)32.下列哪种说法有错误?( )(1) 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与发射波长无关(2) 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的荧光强度是激发波长的函数(3) 在分子荧光光谱法中吸收与激发光谱常可以互换(4) 得到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方法与常规吸收光谱方法是两种基本相同的方法解:(4)33.在荧光光谱中,测量时,通常检测系统与入射光的夹角呈( )(1) 180°(2) 120°(3) 90°(4) 45°解:(3)34.某荧光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为2.0×105L/(mol⋅cm),当用激发光强度为50(随机单位)去激发该荧光物质,若吸收池为1.0cm,化合物浓度为5.0 ×10-7mol/L,测得荧光强度为2.3(随机单位),则该化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约为( )(1) 0.2 (2) 0.46 (3) 23 (4) 2.3解:(1)35.某化合物在λmax=356nm处,在乙烷中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87 L/(mol⋅cm),如果用1.0cm 吸收池,该化合物在已烷中浓度为1.0 ×10-4mol/L,则在该波长处,它的百分透射比约为( ) (1) 87% (2) 2% (3) 49% (4) 98%36.某化合物的浓度为1.0×10-5mol/L,在λmax=380nm时,有透射比为50%,用1.0cm吸收池,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L/(mol⋅cm)]为( )(1) 5.0 ×104(2) 2.5 ×104(3) 1.5 ×104(4) 3.0 ×104解:(4)37.在分光光度计的检测系统中,以光电管代替硒光电池,可以提高测量的( )(1) 灵敏度(2) 准确度(3) 精确度(4) 重现性解:(1)38.基于发射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1) 光电比色法(2) 荧光光度法(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4) 红外光谱法解:(2)39.基于吸收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1) 原子荧光光谱法(2) 分子荧光光度法(3) 光电直读光谱法(4)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解:(4)40.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强度大且光谱区域广的光源是( )(1) 钨灯(2) 氢灯(3) 氙灯(4) 汞灯解:(3)41.硒光电池主要用于检测( )(1) X射线(2) 紫外光(3) 可见光(4) 红外光解:(3)42.荧光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光路(2) 光源(3) 单色器(4) 光电倍增管解:(1)43.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1) 分子的振动(2) 分子的转动(3)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4)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解:(3)44.工作波长范围较宽的光度计为( )(1) 581-G型滤光光度计(2) 72型分光光度计(3) 721 型分光光度计(4) 751 型分光光度计解:(4)45.在一定波长处,用2.0cm比色皿测得某试液的透光度为60%,若改用3.0 cm比色皿时,该试液的吸光度为( )(1) 0.11 (2) 0.22 (3) 0.33 (4) 0.44解:(3)46.阶跃线荧光的波长( )(1)大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2)小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3)等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4)正比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解:(1)47.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1) 试样与参比吸收之差(2) 试样与参比吸收之和(3)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4)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48. 下面哪一种电子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最高?( )(1) σ→σ* (2) n→σ* (3) π→π* (4) π→σ*解:(1)49. 化合物中CH 3--Cl 在172nm 有吸收带,而CH 3--I 的吸收带在258nm 处,CH 3--Br 的吸收带在204nm,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带对应的跃迁类型是( )(1) σ→σ* (2) n →π* (3) n→σ* (4)各不相同解:(3)50. 某化合物在乙醇中λmax 乙醇=287nm,而在二氧六环中λmax 二氧六环=295nm ,该吸收峰的跃迁类型是( )(1) σ →σ* (2) π→π* (3) π→σ* (4) π→π*解:(4)51. 一化合物溶解在己烷中,其λmax 己烷=305nm ,而在乙醇中时,λ乙醇=307nm ,引起该吸收的电子跃迁类型是( )(1) σ→σ* (2)n →π* (3) π→π* (4) n →σ*解:(3)52. 在分子CH 3的电子能级跃迁中,下列哪种电子能级跃迁类型在该分子中不发生( )(1) σ →π* (2) π→σ* (3) n →σ* (4) n →π*解:(4)53. 一化合物在235nm 处有最大吸收值,用1.0cm 的吸收池,化合物的浓度为2.0×10-4mol/L,透射比为20%,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L/(moL·cm)]为( )(1) 5.0×103 (2) 3.5×103 (3) 2.5×103 (4) 1.0×103解:(2)54. 在254nm 时,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10%,其吸光度值为( )(1) 1 (2) 0.9 (3) 0.1 (4) 0.05解:(1)55. 某化合物在己烷中(λmax =220nm )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14500L/(moL·cm),若用1.0cm吸收池,1.0×10-4mol/L 的该化合物在该波长处的百分透射比为( )(1) 5% (2) 3.5% (3)10% (4)50%解:(2)56. 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对某溶液测得的透射比T =0.015时,那么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1) +2.5% (2) +5.0% (3) +9.5% (4) +12.5%解:(3)57. 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百分透射比T =64.8%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1) +6.6% (2) +4.2% (3) +3.4% (4) +2.1%解:(4)58. 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吸光度A =0.334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1) +0.6% (2) +1.7% (3) +3.5% (4) +7.6%解:(2)59.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 -VIS 光谱λmax 大小( )CH 3CHO N(CH 3)2 (a)OHO Cl CH 3COOC 2H 5 (b)COOHCl (CH 3)2N (C)(1)a>b>c (2)c>a>b (3)b>c>a (4)c>b>a解:(2)60.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 -VIS 吸收波长的位置(λmax )( )(C)CH 3OCH 3OC(b)COOH OCl(a)O(1) a>b>c (2) c>b>a (3)b>a>c (4)c>a>b解:(4)61.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下列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物质是( )O (1)(2)(3) (4)解:(3)62. 在紫外-可见光谱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是( )(1) CH 3-CH=CH-CH 3 (2) CH 3-CH 2OH(3) CH 2=CH-CH 2-CH=CH 2 (4) CH 2=CH-CH=CH-CH 3解:(4)63. Fe 和Cd 的摩尔质量分别为55.85g/mol 和112.4g/mol ,各用一种显色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同样质量的两元素分别被显色成容积相同的溶液,前者用2cm 吸收池,后者用1cm 吸收池,所得吸光度相等,此两种显色反应产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1) ε Fe ≈2ε Cd (2) ε Cd ≈2ε Fe(3) ε Cd ≈4ε Fe (4) ε Fe ≈4ε Cd解:(3)64.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 )(1)光源的个数 (2)单色器的个数(3)吸收池的个数(4)单色器和吸收池的个数解:(2)65.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所致,CuSO4溶液呈蓝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1) 蓝色光(2) 绿色光(3) 黄色光(4) 红色光解:(3)66.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1) 向长波方向移动(2) 向短波方向移动(3) 不移动,但最大吸收峰强度降低(4) 不移动,但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大解:(3)67. 某金属离子X和R试剂形成一有色配合物,若溶液中X的浓度为1.0×10-4mol/L,用1cm 吸收池在525nm处测得吸光度为0.400,则此配合物在525nm处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1) 4.0×10-3(2) 4.0×103(3) 4.0×10-4(4) 4.0×104解:(2)68. 以下三种分析方法:分光光度法(S)、磷光法(P)和荧光法(F),具有各不相同的灵敏度,按次序排列为( )(1) P<F<S (2) S=F<P (3) P<S<F (4) F>P>S解:(3)69.A和B二物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参数如下:物质λ1时的摩尔吸收系数λ2时的摩尔吸收系数/[L/(moL·cm)]A 4,120 0.00B 3,610 300若此二种物质的某溶液在λ1时在1.00cm 吸收池中测得A=0.754,在λ2时于10.0cm吸收池中测得A=0.240,问B的浓度是多少?()(1) 0.64×10-5mol/L (2) 0.80×10-5 mol/L(3) 0.64×10-4mol/L (4) 0.80×10-4mol/L解:(4)71.分光光度法中,为了减小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配制的试样溶液的透射比应控制在什么范围?()(1) 小于1% (2) 1%-10% (3) 30%-50% (4) 90%-99%解:(3)7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是将光源发出的光束分成,分别进入和。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作业答案2012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作业答案2012](https://img.taocdn.com/s3/m/bc3e374f960590c69fc37603.png)
2021/4/9
5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9
6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2021/4/9
1
• 2. 何谓助色团及生色团?请举例说明
• 助色团: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如-NH2,-NR2, -OH,-OR,-SR,-Cl等。
• 生色团: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有π 键的不饱和基团,将使化合物的最大吸收 峰波长移至紫外可见区范围内,这种基团 称为生色团。如-COOH;-N=N-等
(3)中只有一个双键,λmax最小。
2021/4/9
4
• 6. 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与可见分光光 度的区别:
• 两者的构造构造原理相似,但紫外及可见 光分光光度计有以下不同:
• (1)光源:有钨灯及氘灯(氢灯);可见 光区使用钨灯,紫外区用氢灯或钨灯
• (2)单色器用石英棱镜或光栅,因为玻璃 吸收紫外光
2021/4/9
2
• 4. 紫外吸收光谱在分析上的应用: •(1)定性分析; • (2)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判断; • (3)纯度检查; • (4)定量测定。
2021/4/9
3
5.
(2)的λmax最大,两双键形成共轭体系。 (1)也有两双键,尽管还有助色团-OH, 但其助色效应不及双键的共轭效应,故其 λmax值处在中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一、简答题
1.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在分析上较有实际应用的有哪几种类型?
2.无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何谓配位场跃迁?请举例加以说明。
3.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n -π*和π-π*跃迁类型?
4.何谓朗伯-比耳定律(光吸收定律)?数学表达式及各物理量的意义如何?引起吸收定律偏离的原因是什么?
5.试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各主要部件作用的异同点。
6.试比较常规的分光光度法与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及导数分光光度法在原理及特点是有什么差别。
7.33()CH N 分子能发生n -σ*跃迁,max λ为227nm(ε为900)。
试问:若在酸中测量时,该吸收峰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8.化合物的max λ已烷为305nm ,而max λ乙醇
为307nm 。
试问:引起该吸收的是n -π*还是
π-π*跃迁?
9.试比较下列各化合物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大小并说明理由。
(a) (b)
(c) (d)
10.若在下列情况下进行比色测定,试问:各应选用何种颜色的滤光片?
(1) 蓝色的Cu(Ⅱ)-NH 3配离子; (2) 红色的Fe(Ⅲ)-CNS -配离子;
(3) Ti(Ⅴ)溶液中加入H 2O 2形成黄色的配离子。
11.排列下列化合物的
及
的顺序:乙烯、1,3,5-己三烯、1,3-丁二烯。
12.基化氧(4-甲基戊烯酮,也称异丙又丙酮)有两种异构体,其结构为:
(A)CH
2=C(CH
3
)-CH
2
-CO(CH
3
),(B)CH3-C(CH
3
)=CH-CO(CH
3
)。
它们的紫外吸收光
谱一个为235nm(ε为12000),另一个在220nm以后无强吸收。
判别各光谱属于何种异构体?
13.紫罗兰酮有两种异构体,α异构体的吸收峰在228nm(ε=14000),β异构体吸收峰在296nm(ε=11000)。
该指出这两种异构体分别属于下面的哪一种结构。
(Ⅰ)(Ⅱ)
14. 如何用紫外光谱判断下列异构体:
(a) (b)
(c) (d)
15.根据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推定某一化合物的结构可能为(A)或(B),而测其紫外光谱为为284nm(ε9700),试问结构何种?
(A)
(B)
16.在下列化合物中,哪些适宜作为紫外光谱测定中的溶剂?
甲醇乙醚碘乙烷苯乙醇正丁醚水二溴甲烷乙腈环己烷
17.已知亚异丙基丙酮(CH 3)2C=CH -COCH 3在各种溶剂中近紫外光谱特征下:
溶剂 环己烷 乙醇 甲醇 水 λmax/nm 335 320 312 300 εmax
25 63 63 98
试问:该吸收带是由哪一电子跃迁类型产生的?各极性该化合物与溶剂形成氧键的强度多少?(以KJ·mol -1表示)
18.有一化合物为溴代苯甲酸,测得它在乙醇中的nm 244max =λ,请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
19.将乙酰丙酮(CH 3CO )2CH 2分别溶于极性和非极性的溶剂中,测定紫外光谱。
试预测从极性转到非极性溶剂时,其m ax λ是否会有移动?m ax ε值是否会有变化?为什么?
20. 已知某化合物可能有下列两种结构
(1) N C C C
(2)
N C C C
现根据吸收光谱曲线,发现有两个吸收峰,一个强吸收,一个弱吸收,指出可能属于哪一种结构,并指明其跃迁的类型。
21.指出下列化合物可能产生的跃迁类型。
(1)HCHO ; (2)H 2C═C H 2; (3)CH 3CH 3CH 3CH═CHCH 2CH 3; (4)(CH 3—CH 2)3N 。
22.试估计下列化合物中,何者吸收的光波最长?何者最短?为什么?
CH 3
O
O
O
CH 3
CH 2
(A)
(B)
(C)
23.请画出紫外分光光度法仪器的组成图(即方框图),并说明各组成部分的作
用?
24.指出下列电磁辐射所在的光谱区(光速为 3.0 × 1010 cm/s )
(1) 波长 588.9 nm ; (2) 波数 400 cm -1 ; (3) 频率 2.5×1013Hz ; (4) 波长 300 nm 。
25.已知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为无色分子(结构Ⅰ),而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阴离子
(结构Ⅱ)。
OH
OH
C C O O
O -
C
C O -O O
(结构Ⅰ)
(结构Ⅱ)
试解释结构Ⅰ无色,结构Ⅱ为红色的原因。
二、填空题
1.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是 和 ,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为 。
紫外及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的是 nm 波段的电磁波。
2.紫外-可见与荧光分光光度计结构上的两个最主要差别是 和 。
3.物质的紫外-可见光谱又称 光谱,分子的荧光激发光谱是分子在 处的荧光光谱。
分子的荧光光谱是分子在 处的发射光谱。
4.紫外光谱中R 带是由 跃迁引起,其特征是波长 ,强度 ;K 带是由 迁引起,其特征是波长 ,吸收强度 ;B 带由 跃迁引起。
5.乙酰乙酸乙酯有酮式与烯醇式的互变异构现象,如果紫外光谱上只出现一弱的R 带则为 式结构,如同时出现K 带和R 带的,则为 式结构。
三、计算题
1.用光程为1.00cm 的液池,在两个测定波长处测定含有两种吸收物质溶液的吸光度。
混合物在580nm 处吸光度为0.945,在395nm 处的吸光度为0.297。
摩尔吸光系数列于下表中。
试计算混合物中每个组分的浓度。
组 分
摩尔吸光系数
580nm 395nm 1
9874 548 2
455
8374
2.今取5.00mL尿样于100mL容量瓶中,稀至刻度,混匀,吸取此稀释液25.0mL 用分光光度计测出其吸光度为0.428。
现将1.0mL含0.050mg/mL P的标准溶液加入另一份25.0mL稀释液中,测出其吸光度为0.517。
问:
(1)加入P后的吸光度究竟为多少?
(2)试样液中P的浓度为多少?
(3)尿样中P的浓度是多少?
3.指示剂 HIn 在室温下的解离常数为 5.20×10-6。
用1.0cm 比色皿测量浓度为7.50×10-5 mol/L 的指示剂溶液的吸光度,得到如下数据:
吸光度吸光度
λ/nm pH = 1.00 pH = 13.00 λ/nm pH = 1.00 pH = 13.00 420 0.535 0.050 550 0.119 0.324
445 0.657 0.068 570 0.068 0.352
450 0.658 0.076 585 0.044 0.360
455 0.656 0.085 595 0.032 0.361
470 0.614 0.116 610 0.019 0.355
510 0.353 0.223 650 0.014 0.284
试问: (1) 在何种波长时指示剂的吸光度与 pH 无关?
(2) pH = 5.22 时,在 450nm 处用 1.0cm 比色皿测量该指示剂溶液的吸光度,所得数值为多少?
4.配体ERIOX与Mg2+在pH=10.00条件下,生成1:1的有色配合物。
现用光度法以Mg2+滴定ERIOX溶液。
滴定结果表明:在化学计量点处,〔Mg-ERIOX〕=〔ERIOX〕=
5.0×10-7mol/L,计算Mg配合物的生成常数。
5.用分光光度计分析含有Cr和Mn的合金试样。
称取试样0.246g,用酸溶解并
稀释至250.00mL。
准确移取50.00 mL,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K
2S
2
O
8
将Cr和Mn
转化为CrO
27-和MnO
4
-,并将它稀释至100.00 mL。
用1.0cm 比色皿,在波长440
nm和545nm处分别测得吸光度为0.932和0.778,已知:
波长CrO27-摩尔吸光系数MnO4-摩尔吸光系数
440 369 95
545 11 2350
试计算合金试样中Cr和Mn的质量分数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