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与讲义技术-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5-职业危害PPT课件
(一)防噪声 (二)防振动
三、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防非电离辐射 (二)防电离辐射
四、防高温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一)来源
▪ 来源十分广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 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爆破;耐火材料;化 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粉末状物质的混合、过筛 和搬运等;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四、异常气象条件
▪ 异常气象条件种类: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作 业、高温高湿作业、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
▪ 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 1)高温作业防护; 2)隔热,可利用水来进行; 3)通风降温; 4)保健措施; 5)个体防护; 6)异常气压的预防。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二、振动
▪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国 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 存在手臂振动的作业:操作锤打工具,手持转动 工具,使用固定轮转工具,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 使用农业机械。
▪ 振动的控制措施: ▪ 1)控制振动源; ▪ 2)改革工艺,采用减震和隔振等措施; ▪ 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 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
▪ 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1. 改革工艺过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 2. 湿式作业。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
低。 3. 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
风管、除尘器等。 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并加强个人卫生,
《安全生产实践课件:职业危害及控制》
微生物、生物致病因素等
化学危害
有害气体、化学品等
心理危害
职业倦怠、工作压力等
危害防护措施
1 集中防治
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工艺流程等,降低危害产生和暴露的可能性。
2 个体防护
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耳塞等,减少对个体的直接危害。
物理危害
物理危害是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身体受伤或健康问题的因素,包括噪声、振 动、辐射等。了解如何识别和控制这些危害至关重要。
《安全生产实践课件:职 业危害及控制》
本课程将介绍职业危害的各个方面,包括危害类型、防护措施以及职业危害 控制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什么是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心理或社会健康造成的潜 在危险和伤业危害控制的重要性
职业危害控制是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和健康的关键。合理的控制措施可以减少 工作者的风险暴露,提高工作效率和幸福感。
怎样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
正确选择和使用防护用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的风险。了解不同防 护用品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护措施。
职业健康检查的意义
职业健康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工作环境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及时采取预防措 施,保护工作者的健康。
化学危害
化学危害包括有害气体和化学品对健康的潜在危险。保护自己免受这些危害 的影响需要正确的防护措施和良好的安全意识。
生物危害
生物危害来自微生物和生物致病因素,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威 胁。学习如何防范这些危害,保持健康和安全。
心理危害
心理因素对职业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因素可能对身 心带来负面影响。了解心理危害并采取应对措施很重要。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第五章第四五节讲义课件全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第五章第四五节讲义课件全考点第四节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控制和防护措施一、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保持卫生。
(一)替代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
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
例如,用甲苯替代喷漆和涂漆中用的苯,用脂肪烧替代胶水或黏合剂中的芳隆等。
(二)变更工艺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如以往用乙焕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现在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
(三)隔离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另一种常用的隔离方法,是把生产设备与操作室隔离开。
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关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离的操作室内。
(四)通风(1)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
(3)对于点式扩散源:使用局部排风。
像实验室中的通风橱,焊接室或喷漆室可移动的通风管和导管都是局部排风设备。
(4)对于面式扩散源:使用全面通风(稀释通风)。
全面通风仅适合于1氐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
(五)个体防护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躯干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
(1)个体防护用品不能降低场所的有害化学品浓度。
(2)个体防护仅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
(3)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而非主要手段。
(六)保持卫生保持卫生包括作业场所清洁和个人卫生两个方面。
二、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第五节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与包装技术一、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基本要求(1)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储存危险化学品及储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
第五章职业危害技术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生产性毒物以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其中包括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的()。
[2008年真题]A.烟B.气体C.蒸气D.雾答疑:参考答疑:【解析】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包括气体、蒸气、雾、烟和粉尘。
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和苯蒸气。
第2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解决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最有效途径是()。
[2010年真题]A.加强通风措施B.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C.作业人员佩戴防毒面具D.加强健康监护答疑:参考答疑:【解析】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第3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一般由密闭罩、通风管、()和通风机构成。
[2008年真题]A.降尘装置B.净化装置C.开口罩D.排气罩答疑:参考答疑:【解析】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中,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
第4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不适用于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的方法是()。
[2007年真题]A.密闭、通风排毒B.洗涤法净化C.降温D.静电法净化答疑:参考答疑:【解析】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有:①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②局部排气罩;③排出气体的净化,包括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④个体防护。
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
下列方法中,不适用于有害气体无害化净化的是()。
[2008年真题]A.吸附法B.燃烧法C.静电法D.稀释法答疑:参考答疑:【解析】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有害气体净化方法。
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
第6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适宜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净化的工艺方法是()。
安全培训之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开展职业卫生教育活动,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0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中的职业危害控制
识别职业危害
通过实地考察和评估,识别出作业场 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 噪音、辐射等。
制定控制措施
根据职业危害的性质和程度,制定相 应的控制措施,如使用防护设备、改 进工艺流程等。
工程技术控制包括改进工艺流程、采 用低危害物质替代高危害物质、加强 通风和排气等措施,以减少有害物质 的产生和扩散。
健康监护与个体防护
健康监护是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病的发 生。
个体防护是指为员工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防护眼镜 等,以减少员工直接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02
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 人防护用品,如口罩、 手套、耳塞等。
03
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 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 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04
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 减少职业危害的产生和 扩散。
02 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估
危害识别方法
01
02
03
04
现场观察法
通过实地观察作业场所,发现 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经验法
事故管理是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 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制定 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
生。
04 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卫生法规与标准
职业卫生法规
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法规,确保企业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员工健康权 益。
职业卫生标准
制定和执行职业卫生标准,包括工作 场所空气质量、噪音、辐射等方面的 标准,确保员工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 康。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判断 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
《安全生产技术职业性危害控制技术》-71页文档资料
第五章职业性危害控制技术大纲要求运用职业危害控制相关技术和标准,根据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式和途径,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工程控制技术措施和个体防护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
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第四节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对于作业场所存在粉坐、毒物的企业防尘、防毒的基本原则是: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1.原材料选择府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
2.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没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
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
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
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
4.在生产中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
安全技术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习题
章节习题--第五章职业危害把握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称为。
A.生产性粉尘B.无机性粉尘C.有机性粉尘D.混合性粉尘2.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与以下因素无关。
A.理化性质B.生物学作用C.防尘措施D.地域3.以下措施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A.工程技术B.个体防护C.教育培训D.加大惩罚4.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称为。
A.矽尘B.石棉尘C.电焊烟尘D.铸造尘5.危害最严峻的粉尘是。
A.煤尘B.石墨尘C.水泥尘D.矽尘6.矽尘导致的职业病称为。
A.矽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其他尘肺7.各类企业中的电焊工,以造船厂、锅炉厂中密闭场所作业的电焊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A.铝尘肺B.矽肺C.电焊工尘肺D.铸工尘肺8.煤矿的采矿工、选煤工、煤炭运输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
A.矽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煤工尘肺9.尘肺是由于吸人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的。
A.职业危害B.职业病C.职业危害因素D.传染病10.2022 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名目》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种。
A.10B.12C.13D.1511.实行措施,消退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A.治理B.工程技术C.个体防护D.教育培训1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粉尘、放射性物质B.有毒气体C.有毒液体D.强迫体位13.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工程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应当向有关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A.可行性论证阶段B.设计阶段C.建设过程中D.竣工验收阶段14.建设工程在-建设单位应当进展职业病危害把握效果评价。
B.竣工验收时C.竣工验收后D.建设过程中15.陶瓷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是。
A.噪声B.振动C.毒物D.粉尘16.玻璃厂在原料粉碎、筛分、运输、配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矽尘,工人长期吸人高浓度矽尘可引起A.中毒B.矽肺C.中暑D.职业性哮喘17.依据《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1997〕,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 指数等于或大于℃。
第5章 职业性危害控制技术
第五章职业性危害控制技术第一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一)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厂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
此外,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
(二)分类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
1·无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
2·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为两种以上粉尘的混合。
生产环境中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与其生物学作用及防尘措施等也有密切关系。
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包括粉尘的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硬度、荷电性和爆炸性等。
(一)粉尘的化学成分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根据粉尘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
对于同一种粉尘,它的浓度越高,与其接触的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重。
(二)分散度粉尘的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与粉尘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存在的持续时间(稳定程度)有密切关系。
在生产环境中,由于通风、热源、机器转动以及人员走动等原因,使空气经常流动,从而使尘粒沉降变慢,延长其在空气中的浮游时间,被人吸入的机会就越多。
2018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考点精编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考点汇总大纲要求运用职业危害控制相关技术和标准,根据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式和途径,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和个体防护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
考点汇总与分值解析考点精编考点一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表5一1)考点二生产性粉尘的分类(表5—2)考点三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表5—3)考点四生产性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表5—4)考点五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表5—5)考点六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表5—6)考点七密闭空间作业管理(表5—7)考点八噪声(表5—8)考点九振动(表5—9)考点十辐射(表5一10)考点十一异常气象条件(表5一11)2018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安全生产技术》根据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通知:2018年度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继续使用2011版考试辅导教材。
由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根据2011版《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组织专家编写而成。
《安全生产技术》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考查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安全技术和标准,辨识、分析和评价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相应防范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事故风险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1.机械安全技术。
运用机械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机械安全隐患,解决转动、传动和加工等机械安全技术问题;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人机结合的安全技术问题。
2.电气安全技术。
运用电气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电气安全隐患,解决防触电、防静电、防雷击和电气防火防爆等电气安全技术问题。
3.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运用特种设备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辩识和分析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问题。
4.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掌握火灾、爆炸机理,运用防火防爆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火灾、爆炸安全隐患,采取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安全培训之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课件
安全生产技术
2 第2页
2005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教程
生产性粉尘治理工程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减少粉尘的产生—机械化、 自动化和密闭化。)
2)湿式作业(用水来扑集粉尘) 3)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包括密闭设备、吸尘罩、
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
• 1)高温作业防护(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 设备和操作方法)
• 2)隔热(水) • 3)通风降温(自然、机械通风) • 4)保健措施(饮料、营养) • 5)个体防护(耐热工作服、防寒、保暖) • 6)异常气压的预防(技术革新、保健措施)
安全生产技术
9 第9页
2005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教程
2005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教程
第五章 职业性危害控制技术
主要内容
一、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二、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三、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四、有关的规范与标准
安全生产技术
1 第1页
2005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教程
第一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分类:
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 2)局部排气罩 • 3)排出气体的净化 • 4)个体防护 • (主要包005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教程
第二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包括:
噪声、振动、辐射和异常气象条件
• 噪声的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噪声、振 动源;消除或减少噪声;加强个体防护 和健康监护。
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 生产性粉尘分级 • 高温作业分级 重点掌握相关方法、考虑参数
安全生产与技术-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对人体危害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 致敏等作用。氧化硅致纤维化。 (二)分散度:
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直径小于5um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也易达到呼吸器官的深部。 (三)溶解度与密度:
钢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电焊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红外线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皮肤和眼睛。 (3)紫外线辐射。常见辐射源:冶炼炉、电焊、氧乙炔气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接等。
电弧焊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危害主要是:由他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激光对皮肤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激光强度、频率和肤色深浅、
(一)防噪声。 1、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设置。。 2、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设置隔声室。。
(二)防振动。。。
三、防非电 离辐射与电 离辐射基本 原则和要求
四、防高温 基本原则和 要求
(一)防非电离辐射 主要措施: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1、产生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安装地址应与居住区、学校、医院等保持一定的距离。。 2、选择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电力设备时,应综合考虑安全性、可靠性、经济社会效益。。 3、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应制定防护规划,采取有效屏蔽、接地、吸收等措施以及自动化半自动化操作。 4、企业劳动定员时应考虑电磁辐射环境对装有心脏起搏器病人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 (二)防电离辐射 主要包括:辐射剂量的控制、相应的防护措施。
间。 需要准入密闭空间——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有害因素,或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危害,易使进入者落入引起窒
2017注安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五章职业病危害预防和管理
第五章职业病危害预防和管理第一节职业卫生概述二、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分为三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
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2、物理因素。
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因素。
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②精神性职业紧张。
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⑤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②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0类132种)①导致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因素粉尘类(13种);其他呼吸系统类(6种)②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9种)③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④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4种)⑤化学因素(60种)⑥物理因素(7种)⑦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等11种);⑧生物因素(5种);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1种);⑩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3种)。
四、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OEL)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四类。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2.最高容许浓度(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
《安全生产管理课件:职业危害控制》
建立职业危害控制台账,记录职业危害识别、评 估和控制的情况。
职业危害控制的效果评估
工伤率
通过比较工伤率的数据,评估 职业危害控制的效果。
职业病发生率
监测职业病的发生率,评价职 业危害控制的成效。
员工满意度
定期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了 换等 措施来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
个人防护
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如手套、面具等,保护员工 免受职业危害影响。
培训教育
提供相关的职业危害培训, 以增强员工意识和应对能力。
职业危害控制的法律要求
1.法律法规 2.监督检查 3.记录台账
遵守相关职业健康和安全法律法规,如《安全生 产法》等。
《安全生产管理课件:职 业危害控制》
了解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损害的因素。了解不同类型 的职业危害对于有效控制工作场所风险至关重要。
职业危害控制的重要性
1 安全保障
通过职业危害控制措施,能 够降低事故和伤亡风险,保 障员工人身安全。
2 健康保护
有效控制职业危害可预防职 业病,维护员工身体健康。
3 工作生产力
通过减少职业危害的影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职业危害控制的步骤
1
评估风险
2
确定职业危害的风险等级,对风险进行
定性和定量分析。
3
识别风险
评估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 如化学物质、噪音等。
控制风险
制定和实施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如工程 控制、个人防护设备等。
常见的职业危害控制方法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危害因素,如噪声、有害气体、粉尘等。
这些危害因素会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并且可能会引起职业病。
为了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需要使用职业危害控制技术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控制。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的分类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三类:预防措施、工程控制和个体防护。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安全生产规定和标准来进行危害因素的预防。
例如,制定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和外出考核制度,定期检查工作区域的卫生状况,及时清理垃圾和污水等。
工程控制工程控制主要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手段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
例如,在制造车间中使用扫地机清洁,避免造成粉尘污染;将净化器安装在有害气体产生的区域,过滤有害气体等。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主要是通过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来保护工人免受危害因素的伤害。
例如,戴上耳塞、口罩和护目镜等来减少噪声、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对身体的危害。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的应用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生产、制造、建筑、交通、医疗等各个行业中,都需要采用职业危害控制技术来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和安全。
以建筑行业为例,建筑工人在施工中经常受到噪声、粉尘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需要在施工现场使用防护设备,如佩戴耳塞、口罩等。
此外,还需要在施工现场加强排风系统的建设,加强材料切割和破碎时的保护,以及做好危险区域的标识,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职业危害控制技术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采用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为工人提供更加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在工程控制方面,未来将更多采用智能化的危害识别技术,在危险区域设置传感器,自动检测危害因素的浓度,对其进行监测和控制。
同时,还将采用数字化技术,对航空、能源、交通、医疗等行业进行智能控制,提高职业危害控制技术水平。
安全生产技术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对于作业场所存在粉尘、毒物的企业防尘、防毒的基本原则是: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1.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
2.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
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
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
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
4.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
5.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
二、防噪声与振动基本原则和要求(一)防噪声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控制噪声。
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使噪声作业劳动者接触噪声声级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优】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资料
8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 化学成分-致纤维化、中毒、致过敏
❖ 分散度-粉尘颗粒大小-浮游状态持续时间
❖ 溶解度与密度
❖ 形状与硬度 ❖ 荷电性 ❖ 爆炸性
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6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P244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生产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
混合性粉尘
有机性粉尘
矿物性粉尘
人工无机性 粉尘
植物性粉尘
动物性粉尘
人工合成 有机粉尘
7
❖ 生产性粉尘分为有机粉尘、无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属于无机粉尘 的有( ) A 人造纤维 B 农药 C 石棉 D 铝 E 水泥
❖ 在密闭空间作业的管理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有( )。
A 准入管理 C 提供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E 提供防护用品
B 密闭空间处设有警示标识 D 必须采取静电消除措施
14
云南易门下水道爆炸事故
❖ 2006年7月31日上午9时左右,玉溪市易门县,当 数百人正在杨柳街市场买东西时,突然巨响传来, 紧接着一连串的爆炸声,顿时整条街浓烟滚滚,下 水道的许多井盖像“跳舞”一样被掀翻,有的井盖 飞起三层楼高,火苗不停地蹿出。市民四处逃窜, 有的侥幸逃脱了,有的当场倒在了地上,现场哭喊 声一片。
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
1、原材料选择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 物质的原则
2、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密闭措施;通风和净化措施;移 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水寒江雪敬奉 Thank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有害因素,或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危害,易使进入者落入引起窒
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 ~~ 消除密闭空间职业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批准进入作业的劳动者和外部监护或监督人员及其职责。 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志,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需提前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容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 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直接燃烧法是在一般方法难以处理,且危害性极大,必须采取燃烧处理时采用,如净化沥青烟、炼油厂尾气等; 催化燃烧法主要用于净化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苯、醇、脂、醚、醛、酮、烷等有机蒸汽。
(四)个体防护。
~~ 两种管理规定: 无须准入密闭空间——定时监测和持续进行机械通风,能保证在密闭空间的安全作业,并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
二、生产性 毒物危害治 理措施
三、密闭空 间作业管理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 危害的首选办法。
(一)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1、整个系统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爆; 2、正确地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防止二次污染,防止环境污染。
安全生产与技术-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精品jing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一、生产性 毒物的来源 与存在形态
(一)来源。。 (二)毒物形态: 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1、气体: 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体,如氯、CO,甲烷等 2、蒸汽: 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如水银蒸汽、苯蒸汽。 3、雾: 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形成的雾滴。。 4、烟: 直径小于0.1u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5、粉尘: 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um。固体物质的机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可引起粉尘飞扬。 ~~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气溶胶”。 ~~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也可经皮肤、消化道进入。
(二)局部排气罩: 1、密闭罩。。 2、开口罩。。 3、通风橱。。
(三)排出气体的净化: 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高空排放法。。。
1、洗涤法: 也称吸收法,通过适当比例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完成沉降、降温、聚凝、洗净、中和、吸收、脱水等物理
化学反应,实现气体的净化。适用于CO\SO2\NO\HF\SIF4\HCL\CL2\NH2\HG蒸汽、酸雾、沥青烟及有机蒸汽。如冶金行业 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化工行业的工业气体净化,机电行业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蒸汽净化, 电力行业的烟气脱硫净化等。 2、吸附法:
使有害气体与多孔性固体(吸附剂)接触,是有害物黏附在固体表面上。当吸附质在气相中的浓度低于吸附剂上的吸 附质平衡浓度时,或者有更容易被吸附的物质达到吸附表面时,原来的吸附质会从吸附剂表面上脱离而进入气相,实现有害 气体的吸附分离。
吸附法多用于低浓度有害气体的净化。对苯类、醇类、脂类、酮类等有机蒸汽的气体净化与回收工程。。 3、袋滤法:以金属氧化物氧化铁为代表的烟气净化。 4、静电法:以静电除尘器为代表 5、燃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