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合集下载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相关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相关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相关制度会诊制度:会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难题。

在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中,中医医生可以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提供中医诊疗方案,并解释中医理论的相关知识。

西医医生则可以根据西医学科的方法,提供西医诊疗方案,并解释西医学科的相关知识。

通过会诊,患者可以得到来自两种医学体系的不同治疗建议,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会诊制度的流程通常是患者在初诊时,由主治医生根据病情的复杂程度和需要,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会诊。

如果需要会诊,主治医生会与其他科室沟通,确定会诊时间和地点,并邀请相关医生参加。

会诊过程中,各位医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

转诊制度:转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使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当患者所在科室的医生认为自己的治疗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时,可以向其他科室申请转诊。

转诊时,需提供转诊申请单和相关病历资料,以便接受转诊的科室医生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

在转诊制度中,需要确保患者的隐私和利益得到保护。

转诊后,两个科室的医生应及时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治疗和随访。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和转诊制度需要有良好的协作机制和合作精神。

医院管理部门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协调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和转诊工作。

此外,医院还应加强医学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需求。

总之,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和转诊相关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提供全面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这些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质量,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XXX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

XXX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

XXX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在XXX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旨在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通过中医与西医的跨学科合作,患者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XXX医院的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

XXX医院作为一所综合性医疗机构,拥有庞大的医疗团队,包括中医和西医医生。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XXX医院建立了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

具体而言,各临床科室定期组织中医与西医医生进行会诊,共同讨论疑难病例,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医院还建立了快速转诊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需要的治疗。

在会诊过程中,中医与西医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中医医生擅长运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调理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缓解症状,改善机体功能;而西医医生则善于运用现代医学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和手术治疗。

通过中西医的共同努力,患者能够得到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此外,XXX医院还注重中医与西医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互信。

中医与西医医生之间建立了密切的沟通机制,定期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同时,医院还加强对中医与西医医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其临床水平和专业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中西医医生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XXX医院的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患者得到更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希望未来XXX医院能够进一步完善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相关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相关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相关制度首先,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相关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和
整合中西医资源,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设立的。

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和西医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因此结合两者的优势进行综合
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和治愈率。

其次,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相关制度需要建立科学、严格
和规范的会诊转诊流程和制度。

首先,需要确立会诊转诊的标准和指南,
明确不同病种或情况下的会诊转诊适应症和禁忌症。

其次,需要明确会诊
转诊的流程和程序,包括患者的申请与登记、专家的评估与审查、会诊方
案的制定与沟通等。

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会诊转
诊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质量控制。

最后,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相关制度需要注重合作与共享。

中医和西医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一些疾病或病情下存在互补性,因此中医
与西医临床科室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和共享,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疗效
评估。

通过共享和合作,可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大限
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和希望。

总结而言,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相关制度是一种有效整合
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建立过程中需要科学规范制度,
并加强沟通与合作,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希望相关部门和医疗机
构能够借鉴和推广这样的制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中西医相互会诊转诊制度

中西医相互会诊转诊制度

中西医相互会诊转诊制度
1.如病人病情需要,中西医应及时相互会诊或转诊。

2.医生对符合转诊条件的病人,认真填写转诊单,与中西医接诊部门取得联系,优先接待转诊病人,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3.中医科室遇诊断和治疗疑难病例及危重病例,应及时请西医相关专科会诊,西医临床科室的中医优势病种及疑难杂症应邀请中医专科会诊。

4.申请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主治医师以上医生审批同意, 坚持同级对同级的原则。

5.会诊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单后应签收并注明时间,并于二十四小时内前往会诊。

6.接诊的医生要主动加强与转诊医生的沟通,及时掌握上转病人的诊断治疗情况,做好转诊病人的追踪服务工作。

7.对转回病人的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或康复期病人,应及时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77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77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77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中医和西医科室之间开展会诊和转诊的一种机制。

中医与西医在临床实践中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通过会诊和转诊可以充分利用两种医术之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会诊制度是指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之间就患者的疾病诊治进行讨论和交流。

当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或需要综合治疗时,主治医生可以邀请其他科室的医生参与会诊,通过多方面的思考和讨论,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会诊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增强医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对综合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在会诊中,中医和西医可以互相借鉴各自的医疗技术和经验。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调理身体,通过草药、针灸等手段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而西医注重病因学,以药物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

通过会诊,中医和西医可以相互汲取对方的疗法,使治疗方案更全面,更符合患者的需求。

转诊制度是指中医和西医科室之间为患者提供相互转诊的机制。

当其中一科室无法有效治疗患者的疾病时,可以将患者转诊到另外一种医术更为擅长的科室进行治疗。

这样可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非常重要。

不同的医学体系有不同的诊治方法和理念,通过会诊和转诊可以整合各种医学资源,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这不仅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还可以加强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医疗效率。

总之,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机制,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通过会诊和转诊,中医和西医可以互相借鉴和合作,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实施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时,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和流程,推动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是指中医科与西医科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与协作的一种制度。

在医疗体系中,中医科和西医科是两个重要的门诊科室,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在一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制度是指在疑难病例或疑难病情下,通过召开会诊会议,邀请中医与西医专家参与对患者的综合诊疗。

会诊过程中,中医和西医通过长时间的讨论和交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更为科学、全面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与西医的会诊制度可以使中西医专家共同出谋划策,增加患者治疗的成功率。

同时,会诊过程还可以促进中医和西医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丰富彼此的医学知识,提高医生的综合素质。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转诊制度是指将患者从一个科室转至另一个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诊疗。

转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专科协作,确保患者获得更为专业、高效的治疗。

在一些疾病或疑难病例中,中医或西医可能无法提供最适宜的治疗方案,需要向对方科室进行转诊。

通过转诊,患者可以得到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诊疗评估,以及更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转诊制度可以避免治疗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风险,提高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一些复杂疾病和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中西医之间的合作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医和西医的交流合作也为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

通过深入研究中医和西医理论的差异和共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会诊和转诊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有助于发挥中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医学水平和疾病的治疗效果,还有助于深入探索中医和西医的差异与共性,为发展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XXX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

XXX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

XXX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医疗服务而设立的。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主要包括会诊、转诊和协作三个方面。

首先,会诊是指由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专家进行病情讨论和诊断,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

在一些疑难杂症或病情复杂的情况下,中医与西医的专家可以通过会诊来共同商讨病情,并提出更综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会诊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

通过会诊的方式,中医与西医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增加治疗成功的几率。

其次,转诊是指由一科室将患者转至另一科室进行专业医疗服务。

当患者的病情需要其他科室的专业治疗时,中医与西医的科室之间可以进行转诊。

例如,患者在中医科就诊后,发现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就可以转诊至西医外科进行手术。

通过转诊,患者可以得到更适合自身病情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协作是指中医与西医的科室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探讨疑难病例等方式,不断提升医疗水平。

例如,在临床研究中,中医与西医可以联合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通过对比研究中医与西医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外,在医院中建立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还可以促进中西医医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医生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

医院可以组织定期的学术交流会议,邀请中西医专家进行讲座,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医生也可以参与到跨学科的研究项目中,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总之,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及协作制度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中医与西医的合作,可以使得病人得到更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进一步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
转诊制度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疾病进程,减少医疗费用。

建立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建立会诊,转诊协作机制。

通过加强中西医合作,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使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一)科间会诊转诊
在明确中医、西医治疗各自的优势病种、优势环节的基础上,中医、西医临床科室之间应主动向对方临床科室请求会诊或转诊。

会诊医师由科室统一安排,必须是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中医临床科室会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与西医临床科室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参与治疗,为患者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服务,或者根据病情需要予以转科;紧急会诊应于10分钟内到位,一般会诊24小时内完成。

(二)全院会诊转诊
对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中医、西医临床科室经科室病例讨论,认为确需全院会诊的,向医务部申请全院会诊,中西医共同参与病例讨论,评估病情,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在对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进行病例讨论、确定治疗方案时,西医临床科室应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或优势环节,主动邀请中医临床科室参与本科室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讨论,听取中医临床科室的意见与建议,发挥中医药在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上的治疗作用。

中医临床科室要主动参与医院全院会诊,安排高年主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参加,确实有效的发挥中医优势,通过科间协作,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医临床科室。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中医与西医从不同的医学理论出发,有着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重视病因、病机的辨析,倾向于以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而西医则体系化地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放射学、内镜等进行诊断和治疗,常采用药物、手术等措施直接干预病变。

中医与西医在临床上各有所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中医在辨证论治方面有独到之处,而西医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因此,在一些病症的诊断和治疗上,中西医结合起来会更有利于病患的康复和生存。

在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中,常见的情况如下:首先,对于一些病情复杂或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中西医科室之间可以进行会诊。

通过中西医的联合讨论,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综合分析病情,提出更全面和准确的诊断意见。

这样可以避免因一个科室的限制而忽略了其他科室的诊断线索,为病患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其次,对于一些需要特殊治疗手段的疾病,中西医科室之间可以进行转诊。

比如,西医科室对于其中一种疾病的治疗手段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可以将患者转到中医科室,尝试中医的治疗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反之亦然,对于一些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疾病,中医科室可以将病患转到西医科室,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

最后,对于一些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中西医的结合可以发挥互补优势。

比如,在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中,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调节人体的整体平衡,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更直接地抑制病变,加快病情的缓解。

通过中西医的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病患的生存质量。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提高病患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通过会诊,可以避免中小医院或科室对病例的误诊、漏诊和过诊,并能更好地破解疑难病症。

通过转诊,可以将患者带到更合适的治疗科室,提供更专业的治疗措施。

总之,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提高病患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XXXXXX人民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一、定义:中医与西医各临床科室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协作的一种制度。

二、目的:为了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疾病进程,减少医疗费用。

三、适用范围:各临床科室。

四、权责:4.1临床医师:负责制度落实;4.2医务科:负责制度监督。

五、要求:5.1 科间会诊在明确中医、西医治疗各自的优势病种、优势环节的基础上,中医、西医临床科室之间应主动向对方临床科室请求会诊或转诊。

会诊医师由科室统一安排,必须是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中医临床科室会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与西医临床科室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参与治疗,为患者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服务,或者根据病情需要予以转科;紧急会诊应于10分钟内到位,一般会诊24小时内完成。

5.2 全院会诊对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中医、西医临床科室经科室病例讨论,认为确需全院会诊的,向医务科申请全院会诊,中西医共同参与病例讨论,评估病情,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在对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进行病例讨论、确定治疗方案时,西医临床科室应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或优势环节,主动邀请中医临床科室参与本科室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讨论,听取中医临床科室的意见与建议,发挥中医药在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上的治疗作用。

中医临床科室要主动参与医院全院会诊,安排高年主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参加,确实有效的发挥中医优势,通过科间协作,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医临床科室。

5.3 科间转诊中西医科室间根据病情需要相互会诊,在明确中医、西医治疗各自的优势病种、优势环节的基础上,中医、西医临床科室之间应在会诊确定病人病情后主动将病人转诊至疾病治疗主要方向的临床科室,保障病人治疗的安全有效。

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之间的会诊转诊制度,是指当一个患者的病情需要中医与西医两个科室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共同参与诊治时,通过会诊与转诊的方式来实现协同诊疗和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关于这一制度的详细介绍。

1.会诊制度当一个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或需要跨学科的治疗时,临床医生可以向其他科室的专家发起会诊请求。

会诊的目的是通过各科室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诊治质量和疗效。

在会诊制度中,中医与西医科室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中医和西医在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当病情较为复杂或存在病症交叉时,通过中西医的综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比如,在肿瘤科会诊中,中医科可以提供辅助治疗,缓解患者的副作用和提高生活质量。

2.转诊制度当一个患者的病情无法在当前科室中得到有效的诊治时,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向其他科室发起转诊请求。

转诊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宜的治疗和管理,提高疗效和预后。

在转诊制度中,中医与西医科室之间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对于慢性疼痛患者,西医科室可能会先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并在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但如果患者仍然存在疼痛和功能障碍,可以将患者转诊到中医科进行中医治疗,如针灸、推拿等,从而提供更全面和综合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诊和转诊过程中,医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和治疗情况,并在交流中保持开放和谦虚的态度,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对患者来说具有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通过中西医科室的协作,患者可以得到更全面和综合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会诊和转诊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保证及时和准确的诊治。

此外,中西医科室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医学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提高医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为了更好地实施会诊转诊制度,医院应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并建立高效的会诊转诊机制。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及转诊制度中西医结合临床会诊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及转诊制度中西医结合临床会诊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及转诊制度中西医结合临床会诊及转诊制度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及转诊制度是为了协助医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精准、个体化的诊疗服务而设立的。

该制度主要指的是中医科室与西医科室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并依据患者的病情需求,进行诊疗中的转诊。

中医与西医结合临床会诊及转诊制度在提高患者诊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和西医有着不同的理论、诊疗方法和药物选择,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中西医结合会诊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更准确地确定诊断、提供治疗建议。

同时,通过会诊,中西医生还可以共同讨论、分享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升彼此专业水平。

中西医结合的转诊制度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专科治疗或手术时,中医科会将患者转诊到西医科室,或者西医科室会将患者转诊到中医科室,以便获得更合适的治疗手段和药物。

这样可以避免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延误和误诊,提高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健康权益。

首先,当患者就诊时,根据主诉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来自中医还是西医科室。

其次,根据初步判断,患者将进入相应科室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西医科室应加强沟通合作,相互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

接着,如果患者的病情需要进一步的中西医结合会诊,主治医生会将相应简单的初步诊断、治疗方案和病情资料发送到会诊医生处。

然后,会诊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评估、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会诊医生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技术,以促进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最后,如果会诊后确定需要转诊,主治医生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解释需要转诊的原因、目的和手续,并安排相应的转诊工作。

在转诊过程中,应注重中西医之间的沟通合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连续性。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及转诊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

中医和西医医师应互相了解、学习彼此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加强合作与交流。

XX市人民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XX市人民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XX市人民医院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为了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疾病进程,减少医疗费用,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需要建立会诊、转诊协作机制。

通过加强中西医合作,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使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我院中医科与西医临床科室之间会诊、转诊制度。

1.科间会诊与转诊
在明确中医、西医治疗各自的优势病种、优势环节的基础上,中医、西医临床科室之间应主动向对方临床科室请求会诊或转诊。

会诊医师由科室统一安排,必须是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中医科会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与西医临床科室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参与治疗,为患者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服务,或者根据病情需要予以转科;紧急会诊应于10分钟内到位,一般会诊24小时内完成。

其余遵照我院会诊制度执行。

2。

全院会诊与转诊
对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中医、西医临床科室经科室病例讨论,认为确需全院会诊的,向医务科申请全院会诊,中西医共同参与病例讨论,评估病情,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

在对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进行病例讨论、确定治疗方案时,西医临床科室应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或优势环节,主动邀请中医科室参与本科室急危
重症、疑难病等疾病讨论,听取中医科的意见与建议,发挥中医药在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上的治疗作用。

中医科要主动参与医院全院会诊,安排主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参加,确实有效的发挥中医优势,通过科间协作,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医临床科室。

3。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医务科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

中医药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药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药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简介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与西医临床科室之间的会诊和转诊制度。

中医药和西医在临床实践中各具特长,通过合理的会诊和转诊,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会诊制度定义会诊制度是指不同临床科室之间为了共同解决患者诊断和治疗问题而进行的专家咨询和意见交流的过程。

中医药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制度,旨在通过汇集中西医专家的智慧与经验,共同制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运作方式中医药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通常采用跨科室的会议形式或电子沟通的方式进行。

会议形式下,中西医专家会面对面地交流并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电子沟通包括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在线会议工具进行意见交流和专家咨询。

会诊流程会诊流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患者就诊于一家医院的中医科室或西医科室。

2. 如有需要,医生可以发起会诊请求,并提供患者的相关病历和检查结果。

3. 中西医专家会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独立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4. 中西医专家进行会诊讨论,共同讨论和确定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5. 会诊结果由发起会诊请求的医生向患者进行解释和沟通。

转诊制度定义转诊制度是指将患者从一个临床科室转到另一个临床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中医药与西医临床科室的转诊制度旨在充分利用中西医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和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运作方式转诊通常是在患者就诊于一家医院的中医科室或西医科室后,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转诊至另一种医疗体系。

通常需要转诊的情况包括病情复杂、需要特殊治疗技术或其他专科医生的意见等。

医生会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向目标科室提供必要的病历和检查结果。

转诊流程转诊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患者就诊于一家医院的中医科室或西医科室。

2. 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转诊至其他科室。

3. 如需要转诊,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提供必要的病历和检查结果。

4. 目标科室收到转诊请求后进行评估并制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需求的增加,中医与西医的合作与交流变得日益重要。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应运而生,成为了当今医疗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就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的意义、流程以及挑战进行探讨。

一、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的意义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供更全面、多元的医疗服务。

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可以充分利用两种医疗体系的优势。

中医在预防疾病、调整体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西医则在诊断、手术等方面具备先进的技术。

通过会诊和转诊,可以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可以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在会诊的过程中,中医与西医的医生可以相互借鉴、交流治疗心得和经验,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

这种互动与合作有助于推动医疗领域的进步,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最后,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安排和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更好地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高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同时,会诊和转诊可以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缓解医生工作压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的流程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患者需由主治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会诊或者转诊。

如果遇到复杂病症或需要进一步确诊的情况,主治医生会向患者推荐会诊或转诊。

其次,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中医或西医临床科室进行会诊或者转诊。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诊断,医生将患者的病历资料、检查报告等相关材料准备齐全,以便专科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然后,会诊或转诊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与体格检查,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和西医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互补性强。

对于一些复杂、疑难病症,综合运用中西医的优势,进行会诊和综合治疗,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同时,会诊转诊制度还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综合治疗能力,促进科室间合作与交流,培养跨学科的医疗团队,提高医疗质量。

会诊转诊制度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流程。

医院应当明确会诊转诊的指导原则,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和评估标准。

医院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并推行会诊转诊制度。

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各科室应当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并确定具体的会诊转诊事项。

同时,医院还应当建立健全会诊转诊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病案管理系统、预约系统、会议记录系统等,以便对会诊转诊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和评估。

在会诊转诊的具体操作中,医院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医院应当明确会诊转诊的适用范围和标准。

会诊转诊制度应当主要针对那些具有复杂、疑难病症或者需要跨学科合作的患者。

其次,医院应当明确会诊转诊的程序和要求。

患者可以通过医生的推荐或者自行申请,向医院申请会诊转诊。

医生在评估患者病情后,根据需要将患者转诊至相应的科室,并向转诊科室提供详细的病情和检查资料。

转诊科室在收到转诊申请后,应当及时安排会诊时间,并将会诊结果及时反馈给转诊科室。

转诊科室在收到会诊结果后,应当及时处理患者的治疗事务,并将治疗结果反馈给转诊科室。

这样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医患交流和信息共享的闭环。

在会诊转诊制度的实施中,还应当注重医生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医院应当鼓励医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借鉴经验和技术,以提高治疗效果。

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会议,让各科室的医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治疗成果。

医院还可以建立跨学科的医疗团队,由不同科室的医生共同负责一个或多个疑难病症的治疗,形成整体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水平。

总之,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是现代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一、会诊主要是解决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凡遇下列情况,应及时申请会诊:疑难危重病例需要有关科室协助诊治;危急病人需要及时抢救;医疗纠纷需要分析判断;错收病人或有合并症,需要手术;需要转西医临床科治疗等。

二、科间一般会诊(平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主治医师决定,填写会诊申请单,提出会诊要求和目的,送往会诊科室。

应邀科室会诊医师应是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急诊会诊可由经治医师申请,在会诊申请单上注明“急”字,特别紧急或抢救性会诊可用电话邀请,应邀科室会诊医师可以是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

实习进修医师一律不得单独应邀会诊。

会诊时经治医师陪同,必要时主治医师参加。

如病人需要专科特殊检查,经治医师应亲自参加协同检查。

三、一般会诊,应邀医师应在48小时内完成。

急诊会诊,被邀科室医师必须突出“急”字,及时会诊,10分钟内到达,不得借故延误。

四、对会诊的目的和要求,会诊医师应予比较明确的答复,如一时难以确定,应提出恰当建议和处理意见。

切忌华而不实的辞令,不着边际的建议。

对下级医师会诊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前去会诊。

五、通过会诊,若属中医科疾病或需中医科处理,应主动接受转科或协助处理。

中医科转出排除本科主要疾病,提出转西医临床科理由,认真写好转科记录;对不需或暂不宜转西医临床科者,经治医师应细心观察,精心治疗。

若属急诊,会诊医师应主动随访。

六、申请会诊,必须具备必要的资料,如病历、化验、放射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急诊可从简),以供会诊时参考分析。

七、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人员参加,与会人员广泛讨论,对已决定的诊疗方案,经治医师必须服从,认真执行。

八、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会诊时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业务副院长和医务科长参加,经治医师做好会诊记录。

九、院外会诊: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医务科同意报请业务副院长,由医务科与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业务副院长、医务科长参加,经治医师做好会诊记录。

XX市人民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XX市人民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X X市人民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欢迎下载)作者:------------------------------------------日期:------------------------------------------XX市人民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为了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疾病进程,减少医疗费用,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需要建立会诊、转诊协作机制。

通过加强中西医合作,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使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我院中医科与西医临床科室之间会诊、转诊制度。

1.科间会诊与转诊在明确中医、西医治疗各自的优势病种、优势环节的基础上,中医、西医临床科室之间应主动向对方临床科室请求会诊或转诊。

会诊医师由科室统一安排,必须是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中医科会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与西医临床科室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参与治疗,为患者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服务,或者根据病情需要予以转科;紧急会诊应于10分钟内到位,一般会诊24小时内完成。

其余遵照我院会诊制度执行。

2. 全院会诊与转诊对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中医、西医临床科室经科室病例讨论,认为确需全院会诊的,向医务科申请全院会诊,中西医共同参与病例讨论,评估病情,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

在对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进行病例讨论、确定治疗方案时,西医临床科室应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或优势环节,主动邀请中医科室参与本科室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讨论,听取中医科的意见与建议,发挥中医药在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上的治疗作用。

中医科要主动参与医院全院会诊,安排主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参加,确实有效的发挥中医优势,通过科间协作,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医临床科室。

3.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等相关制度为了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疾病进程,减少医疗费用,在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建立会诊,转诊协作机制,通过加强中西医合作,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使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药服务,会诊按医院会诊制度有关条款执行。

中医临床科室与西医科室会诊、转诊制度中西医相互会诊转诊制度,在明确中医、西医治疗各自的优势病种、优势环节的基础上,中医、西医临床科室之间应主动向对方临床科室请求会诊或转诊。

会诊制度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

应邀医师一般要在两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

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3、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

4、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5、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

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前往会诊。

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

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

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7、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

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转院、转科制度1、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员,由科内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经医疗管理部门、或主管业务副院长、或医院总值班批准,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同意后方可转院。

2、病员转院应向患者本人或家属充分告知,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

3、较重病人转院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

病员转院时,应将病历摘要随病员转去。

病员在转入医院出院时,应写治疗小结,交病案室,退回转出医院。

转入疗养院的病员只带病历摘要。

4、病员转科须经转入科会诊同意。

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住院处登记,按联系的时间转科。

转出科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代有关情况。

转入科写转入记录,并通知住院处和营养室。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住院医师查房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 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对病重患者,至少2 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 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二)主治医师查房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48 小时内完成。

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补充的病史和体征、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的分析及诊疗计划等。

主治医师日常查房记录间隔时间视病情和诊疗情况确定,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

(三)主任(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查房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查房的记录,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

上级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查房)查房记录是指上级医师查房时对患者病情、诊断、鉴别诊断、当前治疗措施疗效的分析及下一步诊疗意见等的记录。

诊疗方案制定中医药参与诊疗方案制定,综合医院要集中优势力量,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通过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方案等方式,找准中医药切入点和介入时机,明确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方案。

中医临床科室要主动参与医院各临床科室常见病和重点病种的诊疗方案制定,发挥中医药在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上的治疗作用。

中医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

2、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医院设置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组织(例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手术及有创操作管理委员会、ICU 及急诊管理委员会等)要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人员组成合理,职责与权限范围清晰,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履行质量管理与改进的领导与决策职能;其它医院领导干部应切实参与制定、监控质量管理与改进过程;医疗、护理、医技职能管理部门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临床、医技等科室部门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各级责任人应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应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

3、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是全面、系统的书面计划,能够监督各部门,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科室的日常质量管理与质量的危机管理,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4、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

对病历质量管理要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5、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6、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医院、科室、员工的绩效评价评估。

7、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形成医疗质量管可追溯与质量危机预警管理的运行机制。

8、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要用《诊疗常规》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有条件的医院要逐步用《临床路径》规范对患者诊疗行为9、逐步建立不以处罚为目标的,是针对医院质量管理系统持续改进为对象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够把发现的缺陷,用于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程序的改进工作。

10、建立与完善目前质量管理常用的结果性指标体系基础上,逐步形成结果性指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中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1)护士、医生或临床药师等一旦发现可疑的中药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病人的主管医生,并通告医务处及药剂科。

(2)药剂科在收到ADR 报告表或报告电话后,药师应即时(至少报告的当日)前往调查,要与临床医师构通,降低病人用药风险,分析因果,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 ,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3 )在病历上记录发生的不良药物反应及采取的措施。

(4 )临床医师与药师及时跟踪/ 随访所报告的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的治疗及预后情况。

评价所报药品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如有重要发现及时通知医务处(科)。

(5)医务处及药剂科有责任将本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及时通报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同类事件在本院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新增)1.医院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应与其功能、任务和业务能力相适应,应当是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2.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工作制度,并建立完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3.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与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相适应,有严格审批程序,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和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

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4.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5.进行的医疗技术科学研究项目,必需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批准。

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不得向患者收取相关费用。

6.医院不得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证明的技术,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特许批准范围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必须遵循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医院与医师应按照法规要求报批,未经批准的医院与医师严禁开展此类技术服务。

7.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医院应及时制定发布临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围内。

临床用药管理制度1、临床用药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终结目的是合理用药。

临床医师、药师、护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加强协作,知识互补,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

2、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制定医院“处方集”和“医院药品供应目录” 。

药学部门在“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内组织有效的供应。

3、医院制定有相关的处方权限制的规定(1)抗菌药物处方权限(2)麻醉药处方权限(3)“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外药品处方权限和审批办法4、使用自费药品或乙类药品,以及扩展用药须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

在临床诊疗中,医生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范围用药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中做出分析记录。

5、医院制定有处方权确认的程序与规定。

医院药房设有处方权签字留样,药学人员须在核对处方签字后方可发药。

6、医院制定有药物治疗医嘱书写规范与查对制度。

医师、护士、药师应知晓这些规范与管理流程,并能得到切实地执行。

7、为确保需要时得到急诊用药,加强病区药品的管理,医院应制定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管理制度,药剂科负责监管。

(1)各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的种类和数量,由医疗、护理、药学相关人员根据临床需要协商确定。

(2)常备药品一览表(一式三份)。

由病区护士长签字、病区药房负责人签字、药剂科主任签字并加盖药学部签章,并各保留一份,附每次领药品有明细(包括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效期等信息)。

(3)病区药品管理人员应定期(每月)查看病区所备有效期药品,在有效期6 个月前返病区药房调换新批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