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躯体运动及其中枢控制1
第i躯体运动区调控特点
第i躯体运动区调控特点躯体运动区是大脑皮层中一个重要的运动调控中枢,主要负责调控和控制人体的躯体运动。
躯体运动区分布在大脑的额叶(额叶运动区)、顶叶(中央前回)和颞叶(中央回),其功能与身体运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躯体运动区的调控特点进行解释,并结合中心扩展的描述,详细阐述其相关内容。
一、躯体运动区的解剖特点躯体运动区主要分为皮质运动区和基底节运动区两个部分。
皮质运动区包括大脑皮层的额叶运动区、顶叶中央前回和颞叶中央回等部位,负责协调和控制身体的主动运动。
基底节运动区包括脑内核团,与皮质运动区相互连接,共同参与调控躯体运动的执行和协调。
躯体运动区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顶点扩展:躯体运动区的神经元排列呈现顶点扩展的结构,即不同身体部位的运动区在脑皮层中呈现出一定的空间排列特点。
例如,头部运动区位于脑皮层的最前端,而下肢运动区则位于后方,呈现出一种由前到后的排列顺序。
这种顶点扩展的结构使得不同身体部位的运动可以通过脑皮层的空间位置进行精确调控和协调。
二、躯体运动区的功能特点躯体运动区在调控躯体运动中具有以下功能特点:1. 动作的计划与执行:躯体运动区可以通过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参与到运动的计划和执行过程中。
例如,额叶运动区与大脑基底节的纹状体和尾状核相连,共同参与到运动的计划和执行中,使得运动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有序地进行。
三、躯体运动区与其他脑区的功能交互躯体运动区与其他脑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功能交互,以保证躯体运动的调控和协调。
具体来说,躯体运动区与感觉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感觉信息通过感觉皮层传递到躯体运动区,进而引发相应的运动反应。
此外,躯体运动区还与大脑基底节之间存在联系,在运动的计划和执行中起重要作用。
四、躯体运动区的异常与疾病躯体运动区的异常与疾病会导致运动功能的障碍和失调。
例如,运动区的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肌肉的无力、运动协调性差等症状。
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也会影响躯体运动区的功能,导致运动障碍和肌肉功能异常。
第五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七年级生物下册单元复习课件(济南版)
3、如果排便、排尿中枢受到损伤,会出现什么 情况? 无法完成排便和排尿
脑
脑的结构
大脑
小脑 脑干
大脑的结构
1.大脑由左右 两个半球 组成。
2.大脑半球的表层是 灰质 ,称为 大脑皮层 , 大脑皮层以内是 白质 ,由 神经纤维 组成。
外灰内白
3.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大脑皮层 ,其表面有许多凹陷的 沟 和
躯体运动1中枢
躯2体感觉中枢
语言中枢7
(人类特有)
3听觉中枢
味觉中枢6
嗅5觉中枢
视4觉中枢
想一想 1.某人右侧半身不遂,是由于大脑中哪部分受损 伤造成的? 左侧躯体运动中枢
2.脑血栓患者失去了说话能力,是由于血栓压迫 了大脑的__语__言__中_ 枢 。
3.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哪些神经中枢? 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
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胰岛素的作用
加速血糖分解
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素分泌不足
治疗
糖尿病
注射胰岛素
下图为正常人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是多少? 80~110毫克/分升 2.饭后1小时(BC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什么?
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3.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传入神经
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 动就无法进行。
3、若某人反射弧非常完整,他一定能进行反射吗?
不一定。反射进行的条件: ①反射弧必须完整; ②要有刺激
1、若B处受损,反 射还会进行吗?有感 觉吗? 反射不进行,无感觉。
2、若D处受损,会 出现什么现象? 反射不进行,但有感觉。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五章运动中的中枢控制
– 这些证据表明,去感觉反馈的运动肯 定是开环控制系统,支持动作程序理 论。
支持动作程序的证据
• 手臂的机械制动研究 – 实验要求被试快速移动机械臂,并测 试上肢肌电活动。 – 红色为正常情况 – 蓝色为机械臂突然制动 – 肢体不能发生移动,但肌电模式几乎 一样 – 说明对于快速运动,中枢预选组织好 了肌电活动,一定时间内不接受感觉 反馈信息的修正
第五章 运动中的中枢控制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理解: 1.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 2.中枢控制的机制 3.动作程序的概念
关键概念 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 动作程序(motor program) 一般动作程序(generalized motor program,GMP)
• 一般运动程序包括固有特征与参数(可变特征)
(一)固有特征与参数
• 固有特征是指限定一般动作程序的独有特征,是不随所 要完成动作变化而变化的。 • 各部分的顺序 • 相对时间 • 相对力量
• 参数是相对表面的、容易变化的特征。 • 总持续时间 • 总力量 • 肌肉选择
一般运动程序的固有特征与参数
一、惊吓动作
• 惊吓反应
– 人对一个无预期的大声做出的反应就是惊吓反应 – 自动快速的全身反应,包括快速眨眼和颈部肌肉收缩 – 无意识参与
惊吓提高了反应速度
• 动作程序储存在皮质下中枢,惊吓 刺激阻断了意识加工,打乱了个体 对动作的安排,使动作程序提前启 动了。
二、抑制动作
• 抑制动作 – 在动作启动前、后,企图停止动作计划的行为 – 有些动作能够抑制成功 – 有些动作无法抑制,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 • 可能1:是开环控制系统,不需要反馈 • 可能2:反馈加工太慢,抑制动作指令发出之前,动作已结束
躯体运动中枢的名词解释
躯体运动中枢的名词解释躯体运动中枢是指人体中控制运动的重要部位,它包括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小脑、脑干和脊髓。
作为身体运动的调节中心,躯体运动中枢在维持人体平衡、姿势和协调运动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脑皮层在躯体运动中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大脑皮层是人类进化中最高级的运动中枢区域,它负责人体主要运动的调节和控制。
通过运动传导纤维,大脑皮层可以发送和接收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信息,使得我们能够做出精确、协调的运动反应。
比如,当我们想要抬起手臂时,大脑皮层会发送指令给肌肉来完成这个动作。
躯体运动中枢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虽然它只占大脑的1/10大小,却在躯体运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脑通过平衡和协调运动,保持我们身体的稳定性。
当我们行走、跑步或进行其他复杂的运动时,小脑会接收来自身体的信息,然后计算和调整肌肉的活动来保持平衡和姿势的稳定。
小脑的损伤会导致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桥梁,也是躯体运动中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脑干中有许多运动核团,它们负责调控包括呼吸、眼动、面部表情等在内的基础运动功能。
在脑干发生损伤时,人体的某些基本运动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例如呼吸困难、面部肌肉麻痹等。
最后,脊髓是躯体运动中枢的延续部分,也是人体运动的重要传导通道。
脊髓负责将大脑发送的运动指令传递给肌肉,以及将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传递回大脑。
脊髓还协调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使得我们可以进行精细的运动控制。
脊髓损伤会导致运动障碍、肌力减退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瘫痪。
躯体运动中枢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和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躯体运动中枢的深入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脑如何控制运动、小脑如何协调运动、脑干如何调节基础运动以及脊髓如何传递运动指令和感觉信息。
这对于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康复技术和改善人类运动能力都具有重要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1)腱反射和肌紧张 • 腱反射 是指快速牵拉肌腱而发生的牵张反射,它表 现为被牵拉肌肉出现迅速而明显地缩短。
• 腱反射属本体感受性反射,感受器为肌梭,效应器为同一肌肉 内收缩较快的快肌纤维成分。属单突触反射.腱反射的传入神 经纤维的直径较粗,传导速度较快,经背根进入脊髓灰质后, 直达前角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由于腱反射由脊髓中枢 控制,只需要脊髓参与就能完成,所以又属于脊髓反射。
② 恢复的快慢与反射弧的复杂程度有关 : 简单的反
射先恢复(如屈反射、腱反射等);复杂的反射后恢复(如对侧伸 反射等)。
③人类发生脊休克恢复后,排便排尿反射由原先的 潴留变为失禁。
(二)、脑干对肌紧张 的调节
1.肌紧张的调节 ①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 的区域,称为,称为易化区
4.脊休克(spinal shock)
指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脊动物)时,横断面以下脊髓 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
主要表现 : 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弱甚至 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出汗被抑制,直肠和膀胱中 粪、尿潴留等。
这些表现是暂时的,脊髓反射可逐渐恢复
高等动物恢复慢。
①恢复的快慢与种族进化程度有关 : 低等动物恢复快,
二、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髓反射与运动单位
脊髓是完成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
运动单位与最后公路的概念
皮层等高位中枢的下传信息 皮肤、肌肉、关节等传入信息 脊髓前角α 运动 N元 最后公路 ①.脊髓前角α 运 骨骼肌纤维 动N元是躯体运动反 射的最后公路。 牵张反射
• 巴彬斯基反射(Babinski‘s sign) 一种畸变的人类下肢屈肌 反射,表现为以钝物划足跖外侧时出现大趾背屈,其它四趾向 外展开如扇形的反射。这是由于脊髓失去高位中枢的调控后出 现的一种病理性反射。但大多数正常新生儿均有巴彬斯基反射.
运动控制中枢的结构与功能
运动控制中枢的结构与功能运动控制中枢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调节和控制人体的运动活动。
运动控制中枢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我们理解和探究人体运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运动控制中枢的结构与功能,在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揭示其复杂而精细的运作机制。
一、大脑皮层与运动控制层次大脑皮层是运动控制中枢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控制可以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个方面,其具体控制机制涉及到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
运动控制的层次包括主动运动皮层、大脑基底节和小脑。
主动运动皮层对运动启动、肌肉收缩力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大脑基底节则参与协调和调整运动的力度与节奏。
小脑则对运动的协调和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脑皮层结构与功能大脑皮层是人体控制运动的中枢,其结构包含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每个叶又可分为多个皮层区域,它们在运动控制方面发挥不同作用。
额叶控制骨骼肌的运动,顶叶参与手指和手的运动控制,颞叶参与语言和听觉的处理,枕叶参与视觉的处理。
大脑皮层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传递信息来实现对运动的调控。
三、大脑基底节结构与功能大脑基底节是连接大脑皮层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重要通路之一,它包括苦味核、尾状核、丘脑和纹状体等结构。
大脑基底节对运动的协调和调整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纹状体是最重要的结构之一,通过与皮层的联系实现对运动的调控。
苦味核和尾状核则参与维持运动的节奏和力度。
四、小脑结构与功能小脑是运动控制中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与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结构的联系实现对运动的协调和平衡。
小脑分为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又可分为小脑皮质和小脑核,它们之间通过短叉纤维和椭圆纤维相连。
小脑对于维持肌肉协调和平衡至关重要,它通过与大脑皮层的信息交流来调节和优化运动过程。
综上所述,运动控制中枢的结构与功能是人体运动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大脑皮层、大脑基底节和小脑通过复杂的神经回路和连接实现对运动的控制和调节,从而保证人体运动的顺畅和协调。
躯体运动的控制
黄智慧
博士
2011-11-7
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机器人能否模拟人的动作?
躯体运动的分类
随意运动 非随意运动
反射运动
节律性运动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产生运动和调节运动
三个层次:高,中,低
每个层次分工不同.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
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
梭外肌纤维 梭内肌纤维
肌纤维分类
(梭外肌纤维)
(梭内肌纤维)
脊髓在躯体运动中的作用
脊髓反射弧要素:
感受器 感觉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肌肉组织
感受器
肌梭
腱器官
肌梭组成
核袋纤维
梭内肌纤维
粗、胞核于中央 核链纤维 细、胞核呈链状
感觉运动神经纤维
肌梭的神经控制
感觉传入末梢
运动神经元
与梭外肌并联关系
(梭外肌纤维)
(梭内肌纤维)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前庭小脑(古小脑)
维持躯体平衡
2.脊髓小脑(旧小脑)
通过调节肌紧张,躯干和肢体活动、随意运动
3.大脑小脑(皮层小脑/新小脑)
参与随意运动的计划和时序安排
脊髓小脑(旧小脑)病变
意向性震颤
共济失调
基底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直接通路(易化)
间接通路(抑制) 多巴胺投射(易化)
基底节病变
帕金森病
亨延顿病(Huntington disease, HD)
Class is over! Thanks!
1. 脊髓动物 (C5)
2. 脊休克(定义)
3. 脊休克(成因)
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运动及其中枢控制
Neurobiology躯体运动及其中枢控制孝感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第一节概述一、反射运动、随意运动和节律运动初级运动皮层层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2. 脑干小结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以Na +为主,Na +内流→使邻近肌膜去极化→TP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运动单位一个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是弥散地分布在与一块肌肉中。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v总合不完全强直收缩:运动神经元的发放频率相对较低,肌肉有可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顶峰之后和舒张期结束前到时达肌肉,使得肌肉在尚有一定程度的缩短和张力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收缩,每一个单收缩依然可以分辨。
分辨。
2.运动单位的募集三、肌肉长度和张力变化的感受器1.肌梭的结构及其感受机制v梭内肌感受部装置位于中间,收缩成分位于两端,梭内肌收缩时或牵拉梭外肌时, 感受装置对牵拉敏感性增高A.牵拉肌肉,肌梭的传入放电迅速增多B. 刺激肌肉引起肌肉收缩,肌梭的传入放电显著减少或完全停止。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左.牵拉肌肉,腱器官的传入放电仅略有增加右.刺激肌肉引起肌肉收缩,腱器官的放电却显著增多。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3.肌梭和腱器官对牵拉肌肉和肌肉主动收缩的反应4.肌梭初级和次级感受末梢的反应特性在牵拉肌肉的静态相里:初级感受末梢的放电明显减少,在肌肉恢复初始长度的过程中,放电完全停止;次级感受末梢的放电仍维持较高的水平,在肌肉恢复初始长度时,放电逐渐地停止。
神经生理-运动功能的中枢分析
脊髓动物与脊休克
• 为了研究脊髓单独的功能,常采用断离脊髓的动物标本, 这种动物称为脊髓动物。 • 在手术后短期内,脊髓动物丧失一切反射能力,这种现象 称为脊休克。 • 此后,各种反射可先后慢慢恢复,首先是一些比较简单、 原始的反射如屈反射、腱反射等,然后才是一些比较复杂 的反射。 • 脊休克的产生与反射的恢复,说明脊髓可以单独完成这些 简单的反射活动;但恢复过来的反射在强度方面与完整动 物的反射有所不同,这说明,高位中枢对脊髓的反射活动 是有影响的(有抑制性的,也有易化性的)。
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症状:肌紧张增高, 随意运动减少
静止性震颤
病理:中脑黑质DA神经元受损→对直接通
路的激活作用(经D1受体介导)和对间 接通路的抑制作用(经D2受体介导)↓ →运动皮层活动↓ 治疗:L-dopa、东莨菪碱或安坦
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 症状: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 肌张力降低 病理:新纹状体GABA能或胆碱能神经元 受损→间接通路活动↓, 而直接通路活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三、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 (一)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 2.运动传导系统及其功能 皮层脑干束:到达脑运动神经核团 皮层脊髓束 * 侧束:到达脊髓全长 * 前束:只降到脊髓胸段 * 侧支:与脑干脊髓纤维相连接, 其中 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参与近端肌肉粗大运动和姿势调节 红核脊髓束:参与远端肌肉精细运动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二、姿势(posture)的中枢调节 1. 脊髓的调节功能 脊休克:当脊髓突然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离 断面以下的脊髓会暂时丧失所有的反射活动能力 而进入无反应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表现:离断面下运动、感觉、内脏活动↓ 恢复:随意运动、知觉永久丧失, 反射可恢复 恢复速度与动物进化程度有关 简单和原始的先恢复, 复杂的后恢复 表明: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反射 正常时在高位中枢控制下活动
躯体运动中枢知识点总结
躯体运动中枢知识点总结一、躯体运动中枢的定义躯体运动中枢是指大脑皮层和脊髓脑干的躯体运动相关区域,主要负责调控和协调人体的运动。
它接受来自周围感觉器官的信息,然后通过神经传导向肌肉发送指令,控制人体各种运动的发动、协调和调节。
二、躯体运动中枢的构成1.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躯体运动中枢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运动皮层、感觉皮层和运动联合皮层。
运动皮层主要负责发送运动指令,感觉皮层主要接收周围感觉信息,而运动联合皮层则负责协调和整合运动指令和感觉信息。
2. 脊髓脊髓是躯体运动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的连接部分,它通过脊髓神经传导运动指令,控制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
脊髓内还含有一些运动中枢的关键神经元群,如前角细胞和运动中间神经元。
3. 脑干脑干是躯体运动中枢与脑部其他区域的连接部分,它包括延髓、中脑和桥脑。
脑干中含有一些调节运动的神经元群,如运动调节神经元和神经细胞核。
三、躯体运动中枢的功能1. 发动运动躯体运动中枢主要负责发动人体的各种运动,包括大肌肉组的动作和微小肌肉组的动作。
这些运动通过大脑皮层发送的指令,经过脊髓和神经传导到肌肉,实现人体各种运动的发动。
2. 协调和控制躯体运动中枢也负责协调和控制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使得人体的动作协调有序。
这需要大脑皮层和脊髓协同工作,通过神经元的调控,实现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协调和控制。
3. 调节躯体运动中枢还能够对身体运动进行调节,使得人体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和身体状况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
这需要脊髓和脑干中的神经元群,通过神经元的调控,实现对身体运动的调节。
四、躯体运动中枢的神经传导1. 运动指令的传导当大脑皮层接收到外界刺激或者内部需求时,它会发送运动指令。
这些运动指令会通过神经传导,经过脊髓和脑干,最终到达肌肉组织,引起相应的运动。
2. 运动感觉信息的传导当身体的感觉器官受到外界刺激时,它会发送感觉信息到大脑皮层。
这些感觉信息会通过神经传导,经过脊髓和脑干,最终到达大脑皮层,引起相应的感觉体验。
11.1 脊髓对躯体运动功能的控制
躯体运动的中枢调控功能概述躯体运动的分类*反射运动(Reflex Movement)*随意运动(V oluntary Movement)*节律性运动(Rhythmic Movement)反射运动(Reflex Movement)*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由特定的感觉刺激引起,并有固定的运动轨迹,故称定型运动*不受意识控制,运动强度与刺激大小有关*参与反射回路的神经元数较少,所需时间较短*举例:膝反射,吞咽反射*较为复杂,通常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可以是对感觉刺激的反应,也可以由主观意愿而发动*运动的方向、轨迹和时程可随意调控,并可在运动执行中随意改变*参与运动的神经结构较多,完成运动所需的时间较长*一些复杂的随意运动需经学习并反复练习不断完善后才能熟练掌握*这些运动的复杂细节被编制成“运动程序”存储起来,一旦进行已经熟悉的随意运动,就不在需要思考具体步骤,可根据意愿完成随意运动 (V oluntary Movement)节律性运动(Rhythmic Movement)*可随意地开始和停止*运动一旦开始便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能自动地重复进行*在进行过程中能被感觉信息调制*举例:呼吸,咀嚼,平坦的路上行走三级水平的中枢运动调控系统*最高水平*组成:大脑皮层联络区、基底神经节和皮层小脑*功能:运动的总体策划*中间水平*组成:运动皮层和脊髓小脑*功能:运动的协调,组织和实施*最低水平*组成:脑干和脊髓*功能:运动的执行*发起*策划:皮层联络区,基底神经节,皮层小脑*发出指令:皮层运动去(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执行:脊髓和脑干随意运动的发起随意运动的调整*随意运动从策划到执行,各级运动调控中枢都需要不断接受感觉信息,用以调整运动中枢的活动*运动发起前感觉信息用于*策划运动*精巧动作学习过程中编制程序*运动过程中根据感觉反馈信息及时纠正运动的偏差*脊髓小脑:比较肌肉、关节等处的感觉信息和皮层运动的运动指令*姿势调整*通过脊髓和脑干*感觉信息引起姿势反射*调整运动前和运动中的姿势,配合运动的发起和执行小结*运动的分类*反射运动 (Reflex Movement)*随意运动 (Voluntary Movement)*节律运动 (Rhythmic Movement)*三级水平的中枢运动调控*最高水平(皮层联络区,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皮层)*中间水平(运动皮层和脊髓小脑)*最低水平:脑干和脊髓*随意运动的发起*策划:最高中枢*发出指令:运动皮层*执行指令:最低水平*随意运动的调整*发起前:感觉皮层*运动中:脊髓小脑*姿势调节:脊髓和脑干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α Motor Neuron)*接受从脑干到大脑皮质各级高位中枢下传信息*接受来自躯干、四肢皮肤、肌肉和关节等处的外周传入信息*整合信息后发出一定频率的冲动到达支配的骨骼肌*躯体运动反射的最后公路 (Final Common Pathway)*作用:*引发随意运动,*调节姿势和协调不同肌群活动运动单位 (Motor Unit)*概念: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特点*大小不同(取决于肌肉收缩的力量和精巧程度)*不同运动单位交叉分布脊髓前角γ 和β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γ Motor Neuron)*支配梭内肌*调节肌梭的敏感性*β运动神经元(β Motor Neuron)*支配梭外肌和梭内肌*作用不清脊休克(Spinal Shock)*概念:人和动物的脊髓在与高位中枢离断后,反射活动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表现: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躯体和内脏反射减退以致消失*骨骼肌紧张降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潴留*反射恢复速度*与动物的进化程度有关*与反射的复杂程度有关*机制*脊髓具有完成某些反射的能力*正常情况下这些反射受高位中枢的控制不易显示出来*脊髓动物(Spinal Animal)*第五颈椎水平以下切断动物脊髓,保留动物呼吸功能*研究脊髓反射的动物模型脊髓对姿势反射的调节姿势与姿势反射*姿势 (Posture):身体各部分之间以及身体与四周空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姿势反射(Posture Reflex):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改变骨骼肌紧张或产生相应的动作,以保持或改变身体姿势以免发生倾倒姿势反射(Posture Reflex)脊髓调节的姿势反射*屈肌反射(Flexor Reflex)和对侧伸肌反射(Crossed Extensor Reflex)*牵张反射*腱反射(Tendon Reflex)*肌紧张(Muscle Tonus)*腱器官反射(反牵张反射) (Tendon Reflex, Inverse Stretch Reflex)*节间反射(Intersegmental Reflex)屈肌反射(Flexor Reflex)*概念:脊动物一侧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可反射性引起受刺激侧肢体关节的屈肌收缩和伸肌舒张*意义:躲避伤害,不属于姿势反射*巴彬斯基征(Babinski’s Sign)阳性:钝物刺激足趾外科,出现大趾背曲,其他四趾向外展开如扇形的反射对侧伸肌反射(Crossed Extensor Reflex)*概念:刺激强度增大,在同侧肢体屈曲的同时出现对侧肢体的伸展*意义:姿势反射,保持肢体的平衡牵张反射 (Stretch Reflex)腱反射(Tendon Reflex)肌紧张(Muscle Tonus)定义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感受器肌梭(主要是核袋纤维) 肌梭(主要是核链纤维)传入纤维主要是Ia类主要是II类收缩成分主要是快肌纤维(Fast-twitchMuscle Fiber)主要是慢肌纤维(Slow-twitch Muscle Fiber)收缩特点同步性快速收缩持续交替性收缩不易疲劳反射弧单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潜伏期短长生理意义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反射弧受损时减弱,高位中枢病变时亢进维持站立姿势,是姿势反射的基础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Fast-twitch Muscle Fiber and Slow-twitch Muscle Fiber)腱器官 (Tendon Organ)*感受肌肉张力的感受器*分布于肌腱胶原纤维之间*与梭外肌纤维呈串联关系*传入神经纤维为Ib*传入冲动对支配统一肌肉的α神经元起抑制作用腱器官反射或反牵张反射Deep Tendon Reflex or Inverse Stretch Reflex *梭外肌发生强烈的等长收缩时,牵拉腱器官兴奋*通过Ib类纤维传入脊髓*通过中间神经元抑制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同时使支配拮抗剂的α运动神经元抑制解除*保护肌肉不至过分牵拉,防治肌肉撕裂节间反射(Intersegmental Reflex)*脊动物依靠上下阶段脊髓的协同活动完成的反射活动*举例:搔扒反射(ScratchingReflex)小结*姿势及姿势反射的概念*脊髓对姿势反射的调节*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腱反射 (Tendon Reflex)*肌紧张 (Muscle Tonus)*腱器官反射(反牵张反射)*节间反射(Intersegmental Reflex)肌梭 (Muscle Spindle)肌梭 (Muscle Spindle)的结构*感受牵拉刺激的梭形感受器*一般位于肌纤维(梭外肌,Extrafusal Fiber)之间,与梭外肌平行排列,长约数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梭的初级感受末梢和次级感受末梢对 牵拉肌肉和肌肉松弛的反应:初级感受 末梢对肌肉动态相高度敏感,次级感受 末梢主要检测肌肉静态长度。
图 P314
中枢神经系统对肌梭敏感性的控制
一个问题 肌肉收缩的时候,梭内肌纤维的放松将会导致肌梭感受 末梢在肌肉缩短的时候停止发放——肌肉发生收缩时, 肌梭不能执行向中枢传递肌肉长度信息的任务。
α-γ共激活 在刺激α运动神经元的同时也刺激γ运动神经元,从而造 成α-γ共激活时,Ia纤维的传入冲动就不会中断,这一 现象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γ运动神经元调节肌梭 的传入活动。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肌肉收缩张力的调节
增加单位时间里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的 数量,即运动神经元的发放频率越高, 运动单位产生的张力越大,这一机制被 称为运动单位的发放速率调制现象。
激活更多的运动单位,使他们参与到肌 肉的收缩运动中来。激活的运动单位越 多,则肌肉产生的张力越大,这一机制 称为运动单位的募集。
三. 控制运动的神经结构
运动系统由三个水平的神经结构构成, 即大脑皮层运动区,脑干和脊髓。它们之 间的关系既是一种高级结构与低级结构 之间的等级性关系,又是一种既相对独 立而各有分工的平行性关系。
意义
一. 控制运动的神经结构—脊髓
脊髓是运动控制等级系统中层次最低的一个结构。
脊髓中支配骨骼肌并使其发生收缩活动的是运动神经元。
第五章 躯体运动及其中枢控制
什么是躯体运动系统?
躯体运动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与躯体运动控制 相关的结构总称,包括大脑皮层、脑干、脊髓、 基底神经节、小脑和外周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等。
躯体运动系统的作用是生成运动计划、编制运动 程序,并向骨骼肌发出运动指令,以引起骨骼 肌的收缩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肌肉感受器 第三节 反射性运动和节律性运动 第四节 随意运动的发起和管理
支配不同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在脊髓中有一定的排列规律
近侧-远侧规律 屈肌-伸肌规律
任何形式的运动,包括脊髓本身能够完成的反射性运动 和由大脑皮层所引起的随意运动都需要通过运动神经元 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运动神经元被称为运动系统的最 后公路。
脊髓中还存在大量中间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构成了脊髓的神 经环路。
一. 运动的三种类型
反射运动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由特定的感觉刺激
引起,产生的运动具有固定的轨迹,因而又称为定型运动。很 少受到意识的影响。
膝跳反射、吞咽反射、屈反射
随意运动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指向一定目标的运动。可以
是对感觉刺激的反应,也可以是主观的运动意愿而发生,例如 写字、开汽车和弹钢琴。
2. 腱器官位于肌肉和肌腱的接头处,与骨骼肌纤 维呈串联关系,它仅被Ib传入纤维所支配。这 两种感受器都广泛的分布在肌肉中。
1. 肌梭的结构以及感受装置
梭内肌纤维上有感觉神经末梢和脊髓γ神经末梢 的支配,感觉末梢负责向中枢传递肌梭所感受到 的肌肉长度的变化信息,而γ运动神经元末梢则 是中枢调节肌梭感觉敏感性的传出途径。
节律运动是介于反射运动和随意运动之间的一类运动。行走、
跑步、呼吸、咀嚼都是典型的节律运动。
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运动都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活 动所造成的。
二. 感觉信息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慢速跟踪运动—闭合环路 弹射运动—开放环路 与运动控制有关的感觉信息有两大类
1. 由视觉、听觉和皮肤感受所提供的关于运动目标的空间位置,以 及运动目标与我们自己所在位置之间相互关系的信息。 2. 由肌肉、关节感受器和前庭器官所提供的关于肌肉的长度和张力、 关节的位置,以及身体的空间位置等方面的信息。
第一节 概 述
运动与感觉的不同
感觉是一种由下(外周)至上(中枢) 的神经活动过程,而运动则是一种由上 (中枢)至下(外周)的神经活动过程。
实验--身体不同部位写字
一. 运动的三种类型
反射运动、随意运动和节律运动
二. 感觉信息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三. 控制运动的神经结构
脊髓 脑干 大脑皮层运动区 小脑和基底神经节
激活更多的运动单位,是他们参与到肌 肉的收缩运动中来。激活的运动单位越 多,则肌肉产生的张力越大,这一机制 称为运动单位的募集。
肌肉收缩张力的调节
运动单位的发放速率调制 单收缩:肌肉对一次刺激所产生的收缩 强直:如果运动神经元的发放频率足够高,使得肌
肉在相继两次动作电位之间来不及舒张,则肌肉每次 的单收缩将融合起来,产生一个平台,这一现象成为 强直。
控制运动的神经结构—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运动区包括初级运动皮层、前运动皮 层、辅助运动皮层。
大脑皮层的运动指令经皮层延髓束和皮层脊髓 束两条通路下行。 皮层延髓束纤维经脑运动神经核控制面部肌肉 的收缩活动; 皮质脊髓束纤维则直接作用于脊 髓的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控制躯干和四 肢肌肉的收缩活动。
控制运动的神经结构 --小脑和基底神经节
小脑通过对皮层的下行运动指令和实际 运动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比较来提 高运动的精确性。
基底神经节接受所有皮层区域的传入, 其传出纤维主要投射到与运动计划有关 的额叶皮层。
第二节 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肌肉感受器
一. 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二. 肌肉收缩张力的调节
控制运动的神经结构—脑干
根据脑干神经元下行通路在脊髓中的行走 位置和终止部位
内侧下行通路
终止于脊髓灰质的腹内侧部,与姿势控制有关 由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组成
外侧下行通路
起源于脑干的红核脊髓束,终止于脊髓灰质的背外侧 部。支配肢体远侧的肌肉,指挥精细的手和手指运动, 人类的红核脊髓束功能主要由皮层脊髓束所承担。
三. 肌肉长度和张力变化的感受装置—— 肌梭和高尔基腱器官
运动神经元
根据运动神经元细胞体的大小和对肌纤维 支配情况的不同
α运动神经元胞体较大,胞体直径50 μm。其轴突 支配梭外肌——直接支配骨骼肌。
γ运动神经比较小,胞体直径15-25 μm。分散在α神经 元间,支配梭内肌,兴奋性较高,常持续放电调节肌 梭敏感性。
终板电位幅度很大,大约有70mV,是触发肌细胞 动作电位所需要去极化幅度的3~4倍。
运动单位
一个α运动神经元与其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组 成了一个完成肌肉收缩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受到一个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是弥散的分 布在一块肌肉中的。
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之比称 为神经支配率。其大小大致与肌肉的大小相当。 眼外肌10 ;腓肠肌2000
三种类型的运动单位
根据运动单位的收缩速度,收缩时所能达 到的最大张力和发生疲劳的速率:
快速收缩易疲劳运动单位-FF 慢速收缩抗疲劳运动单位-s 快速收缩抗疲劳运动单位-FR
二 . 肌肉收缩张力的调节
增加单位时间里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的 数量,即运动神经元的发放频率越高, 运动单位产生的张力越大,这一机制被 称为运动单位的发放速率调制现象。
运动单位的募集遵循大小原则 意义:使调节肌肉张力的任务简单化
当一个运动任务需要缓慢的增加肌肉张力时,运动单 位会逐步地被募集,而他们的发放频率也会同时逐渐 地增加。
三. 肌肉长度和张力变化的感受装置
肌梭和高尔基腱器官,
分别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肌肉的长度和张力变 化信息。
1. 肌梭位于肌肉内部,其长轴与骨骼肌纤维长轴 平行排列,呈并联关系,肌梭被两类有髓鞘传 入纤维,即大直径的Ia和小直径的Ib类感觉传 入神经纤维所支配。
α运动神经元引起骨骼肌收缩活动过程
首先经过一个将神经元的兴奋传递到肌细胞上去 的接头传递的过程,以及一个将沿肌细胞膜传导 的动作电位转变成肌细胞机械收缩的兴奋-收缩偶 联。
神经递质Ach通过接头间隙与终板膜上的受体结 合,并在终板膜上引起一个类似于神经元兴奋性 突触后电位的去极化性局部电位变化———终板 电位。再由终板电位触发肌细胞产生一个可沿细 胞膜扩散的动作电位。
当梭内肌纤维被牵拉,感觉传入末梢也相应的被 拉长,感觉传入纤维上的发放就会增多,从而激 活这些神经末梢上的牵拉敏感离子通道,使细胞 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
肌梭初级和次级感受末梢的反应特征
肌梭的梭内肌纤维分为核链和核袋两种纤维 肌梭的感受器,即感受末梢可以分为初级感受末梢和
次级感受末梢两类。初级的传入纤维属于Ia类神经纤 维,次级的传入纤维属于II类神经纤维。初级感受末 梢同时支配核袋和核链纤维,次级往往只支配核链纤 维。 功能上初级末梢对长度变化的敏感性比次级末梢更大 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