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_小学科学_白天与黑夜(说课试讲).doc

合集下载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白天和黑夜(精选3篇)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白天和黑夜(精选3篇)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白天和黑夜(精选3篇)教案一:白天和黑夜的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白天和黑夜的概念。

2.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3. 能够用图示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关系。

2.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模型来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解释。

2. 学生参与的活动材料:彩纸、插齿轮、杆子、转轴等制作模型所需材料。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

让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2. 概念解释:解释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

3. 图示解释:使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并解释这两者是如何导致白天和黑夜的变化的。

4. 示范实践: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让他们亲自体验和观察这两个过程的变化。

5. 固化训练:通过问题回答、小组讨论或绘图等方式,让学生巩固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做更多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会造成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3.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用班级投影仪或电脑制作简单的动画,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教案二:白天和黑夜的时长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白天和黑夜的时长变化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2. 能够用图示说明夏至和冬至时白天和黑夜的时长变化。

3. 观察实际太阳的位置,判断当前的季节。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白天和黑夜时长变化。

2. 引导学生猜测不同季节的白天和黑夜时长。

教学准备:1. 图示材料:夏至和冬至时的白天和黑夜时长变化图。

2. 学生活动材料:指南针、纸板、铅笔等。

教学步骤:1. 引入:带领学生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提问“太阳每天在天上运行多久?”2. 解释:解释夏至和冬至是指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北半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和最近的时刻。

一年级科学上册《白天与黑夜》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白天与黑夜》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白天与黑夜》教案【教学内容】:科学一年级上册《白天与黑夜》【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是为我们照明的光源,认识太阳的位置。

2、知道“昼夜交替”的现象,理解在地球不停地自转过程中,太阳的高度有变化,从而分别有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3、知道“日出”和“日落”的概念,认识每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都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1、太阳是地球的光源。

2、地球不停地自转,会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3、“日出”和“日落”时间每天不同。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并知道太阳在哪个位置。

2、让学生理解“地球不停地自转”所带来的交替的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第一课,挂图、黑板、白板、彩笔。

学生准备:书本、钢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问:“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呢?” (引入学生的兴趣)2.请学生展示自己会唱的歌(可以要求唱《太阳出来了》),以此突出太阳这个重要角色。

3.学生讲述:你们喜欢哪个时间?白天还是黑夜?(让学生感性认识到白天与黑夜的不同)二、讲解1.让学生观察一下课室的光源是哪一个:我们的教室里面有哪些光源?(能想到哪些,让学生说几个,让他们认识“光源”的概念)2.告诉学生:在外面的世界里,太阳是我们的大灯笼,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明。

3.学生观察讲解。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球,告诉学生这是我们生活的地球,然后问学生:太阳在地球上面还是下面呢?(让学生普遍认为太阳在上面)4.讲解:太阳并不在地球上面或下面,而是在它的旁边。

如果地球距离太阳比较近,我们就会感觉到特别热,但如果地球离太阳比较远,我们就会感觉凉。

5.让学生观察画面:这是地球的一个球样,地球在自转,当地球沿着自己的轨迹绕着太阳公转时,我们就会感觉到一天的白天和黑夜是如何来的。

6.讲解:我们所说的“昼夜交替”就是这个原因:地球不停地旋转,因此它所受到的太阳光线的角度会不断变化。

太阳在升起和落下的时候,太阳的光线和地球之间的夹角也在变化,从而产生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小学科学第14课时白天与黑夜教案

小学科学第14课时白天与黑夜教案

小学科学第14课时白天与黑夜教案标题:探索自然奥秘,了解白天与黑夜的变化引言: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科学思维。

在小学科学第14课时中,我们将通过探索白天与黑夜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系统地设计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白天与黑夜的现象,以及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一、课前准备(10分钟)1. 提问与引入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你们知道白天与黑夜是如何产生的吗?你们有什么想法?2. 启发观察接着,通过放映一段有关白天与黑夜交替变化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初始的认知框架。

二、展开探究(30分钟)1.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户外空地,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线的变化。

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太阳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阳光的颜色和亮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阴影?2. 模拟实验回到教室,我们可以利用教具或自制的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解。

例如,使用一个球体和一个光源(代表太阳),让学生观察球体的不同部位受到阳光照射的程度。

引导学生思考:球体的哪些部位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哪些部位受到阳光斜射或阻挡?3. 组织讨论与总结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记录下结论。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表达自己小组的观察和结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阳光照射的角度和位置不同,导致地球上的不同地方出现白天和黑夜的现象。

三、概念解释与拓展(30分钟)1. 解释白天与黑夜的现象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白天能够看到太阳,而在黑夜看不到太阳?为什么在某些地方是白天,而在其他地方是黑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念性解释,帮助他们理解:地球的自转使得太阳光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所以只有在被阳光直射的地方才是白天;而当地球自转到被阳光遮挡的一侧时,就是黑夜。

白天与黑夜说课稿

白天与黑夜说课稿

白天与黑夜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白天与黑夜”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更是通过生动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宇宙运行规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本文通过阐述地球自转产生的白天与黑夜现象,使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地球自转导致白天与黑夜的产生,包括以下小节:1. 地球的自转: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 白天与黑夜的形成:解释地球自转如何导致白天与黑夜的交替。

3. 昼夜长短的变化:讨论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其原因。

4. 地理现象与昼夜:分析地球表面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差异。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 理解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理。

3. 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运用问答、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尊重。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地球环境变化。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 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理。

3.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二)难点1. 地球自转与白天、黑夜关系的理解。

2.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具体方法如下:1. 提问:针对课程内容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情境创设: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白天与黑夜的变化,增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二年级《白天与黑夜》说课设计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二年级《白天与黑夜》说课设计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二年级《白天与黑夜》说课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探究昼夜与四季变化对人的活动、对动植物的生长和活动的影响。

设计思路先研究昼夜变化的影响,后研究四季变化的影响;先研究人,后研究动植物。

白天与黑夜是《昼夜和四季》单元的第一课。

主要涉及地球自转及自转给地球带来昼夜现象的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是新知识,所以要他们解释清楚有一定的困难。

因而教材强调突出了从学生知道的现象入手,通过多次观察,发现人在一天里不同时间的活动不同,从而意识到这些活动与昼夜变化有关,并产生探究昼夜变化的需求。

为此,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比较白天和夜晚两幅图片,来引发学生对白天和黑夜问题的关注。

第二层次:引导学生按活动发生时间的先后看图填顺序,来感受人在不同时间的活动情况。

第三层次: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来探究昼夜的成因。

第四层次:向学生介绍哥白尼,对学生进行人类探索昼夜成因的科学史教育。

教学目标确立的出发点:1、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思考能有利于学生从“白天黑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等角度对昼夜交替现象提出问题;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用模拟实验方法探究昼夜成因的问题。

了解搜集资料的方法对学习的重要性。

2、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思考让学生知道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帮助学生发现昼夜变化规律,并结合模拟实验解释这一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思考激发学生大胆想像,引导学生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体会到昼夜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探究天文学的兴趣。

设计理念: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期课改比较强调用教材教,这就遇到一个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在试教中我发现,如果按教材提供的素材实施教学活动,在我们这里有一些困难,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我要跟着学生走,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增加感受。

所以,课的开始我增加了“你知道我们生活的球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地球上面有哪些自然变化吗?”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朝着“自然变化”这个角度思考问题。

小学科学14《白天与黑夜》(教案)

小学科学14《白天与黑夜》(教案)

小学科学14《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是小学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是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键知识之一。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照射和地球的自转引起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还能够了解与之相关的一些现象和生活经验。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白天与黑夜的原因及相关概念,并能够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太阳引起地球的白天和黑夜变化,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解释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太阳照射地球引起白天和黑夜的变化,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活动来深入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原因,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早晨、中午和傍晚的天空变化,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早上的天空是暗的,到中午时变得明亮,下午又变暗了?”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 学习(约30分钟)a. 大脑风暴:分组讨论学生对白天与黑夜变化的原因的观点,并进行集体讨论,梳理出正确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太阳的角度和光线的方向变化是导致白天和黑夜交替变化的原因。

b.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绘图和实物模型等方式,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阐述自转和公转对白天和黑夜的影响。

c. 实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些实际例子(如极昼、极夜等),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与白天和黑夜的关系的理解。

3. 实践(约40分钟)a. 观察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利用灯和地球模型来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的情况,观察不同角度和光线方向下地球表面的亮度变化,进一步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原因。

b. 真实观察: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阳光在不同时刻的照射角度和地面的明亮度变化,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和总结。

白天与黑夜科学教案

白天与黑夜科学教案

白天与黑夜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原因,以及白天与黑夜的区别和联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解释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现象。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以及白天与黑夜的区分和联系。

2.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如何用日常语言解释这些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设备:用于播放科普视频和PPT演示文稿。

2. 手机、相机等摄影设备:用于拍摄实验过程和小组讨论情况。

3. 书籍、资料等辅助学习材料:推荐相关科普书籍和资料,让学生自主拓展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1. 授课方法:采用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2. 演示文稿:制作精美的PPT,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3.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白天和黑夜的科普视频,引发学生对白天和黑夜的好奇心。

2. 讲解知识点:教师讲解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同时,通过演示地球仪的转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4. 实验教学:设计简单的实验,如用小手电模拟太阳,让学生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5.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评价方式采取平时表现和期末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理及相互关系,掌握了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习惯,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三、教学准备:1、日出或日落的图片(课件)。

2、注明地球、月球旋转轨道和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挂图或反映地球、月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课件。

3、三球仪。

4、转椅一把。

四、教学过程: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

请同学们看课件观察这幅日出、日落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提问:(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谈话:科学家们很早以前便对昼夜变化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研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1页。

(2)提问:①“太阳中心说”是谁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3)谈话: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的相对应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有关录像)闭着眼睛想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情形。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

那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什么运动造成的呢?教师演示三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

(2)提问:从三球仪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还进行着什么样的运动?(3)讨论:你认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于什么运动造成的?(4)谈话: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弄清这个问题。

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

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

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篇一:《白天与黑夜》参考教案】白天与黑夜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在合作中设计验证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方案。

2.能积极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背景资料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运动,在北极上空观察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

自转周期为一日,因参考点不同而有恒星日(以恒星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和太阴日(以月球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之别,时间分别为23时56分、24时和24时50分。

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

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上昼夜更替,并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过程具有昼夜节奏,还使运动物体如气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地球的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还使潮汐转变为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潮汐。

模拟昼夜的形成可能是学生的好奇点。

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安排2课时。

两个活动各用1课时。

活动1开个学术讨论会活动目标:1.能承认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3.能说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4.意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过程,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活动建议:1.建议本活动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全班共同进行。

2.活动可直接从教材的引入开始。

布置学生在小组内用5~6分钟的时间为讨论会作准备。

如果学生对地球围绕太阳转没有任何疑问,可请一部分小组为“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寻找证据;另一部分小组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观点寻找证据。

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

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

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篇一:《白天与黑夜》参考教案】白天与黑夜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在合作中设计验证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方案。

2.能积极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背景资料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运动,在北极上空观察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

自转周期为一日,因参考点不同而有恒星日(以恒星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和太阴日(以月球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之别,时间分别为23时56分、24时和24时50分。

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

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上昼夜更替,并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过程具有昼夜节奏,还使运动物体如气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地球的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还使潮汐转变为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潮汐。

模拟昼夜的形成可能是学生的好奇点。

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安排2课时。

两个活动各用1课时。

活动1开个学术讨论会活动目标:1.能承认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3.能说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4.意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过程,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活动建议:1.建议本活动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全班共同进行。

2.活动可直接从教材的引入开始。

布置学生在小组内用5~6分钟的时间为讨论会作准备。

如果学生对地球围绕太阳转没有任何疑问,可请一部分小组为“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寻找证据;另一部分小组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观点寻找证据。

白天与黑夜说课稿

白天与黑夜说课稿

白天与黑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白天与黑夜》。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白天与黑夜》是教材版本具体年级学科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认知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现象,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具体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白天和黑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其产生的原因还缺乏科学的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生动的实验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如光线、温度、人们的活动等。

(2)理解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学会运用简单的推理和分析方法,探究自然现象的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增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及其差异。

(2)掌握地球自转导致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原理。

2、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究出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白天和黑夜的现象,以及地球的自转。

教学设计_小学科学_白天与黑夜(说课

教学设计_小学科学_白天与黑夜(说课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小学科学_《白天与黑夜》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表格整理观察记录;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观察昼夜长短的记录,对昼夜长短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则是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

教学准备:小纸人、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有关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引入课题1、欣赏图片导入:课件展示鸟巢各具特色的白天与夜晚的图片,提出白天与黑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 讲述: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白天黑夜交替出现,那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师:“白天”又称为“昼”,“黑夜”称为夜,那么对于昼夜,你都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呢?二、实验探究一)、提出问题教师:关于白天和黑夜,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部分问题随机解决,部分难题留着课后继续探究,主要留下本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教师: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交替?是什么引起的 ?你有什么想法?小组内先讨 论,然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教师:同学们真是善于探究额好孩子,提出了这么多观点。

那么哪种观点 是更科学合理的呢?验证我们的观点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科学实验)教师: 为了做好这个实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手电筒、地球仪,还准备了一个小人, 小组内先讨论交流一下,如何利用手边的这些材料来验证我们刚才的观点呢? 还有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你觉得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注意事项: 手电筒和地球仪之间的距离适当,以电筒光圈照到地球仪的一半为 调节好 “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后,实验过程中,不要去移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白日与黑夜》教课方案【课题】:白日与黑夜【教课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教课目的】: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日夜现象作出假定,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研究活动的大概思路,设计实验方案考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械做日夜成因的模拟实验。

2.引领学生领会日夜变化与人类活动的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对研究天文学的兴趣。

3.知道日夜交替时因为地球自转形成的。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教课重难点】:要点: 知道日夜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难点:做日夜变化的模拟实验。

【教具、学具】:教师:日出日落的挂图或照片,手电筒、大头针、地球仪等。

学生:相关日夜成因的历史研究资料,相关日夜成因的资料。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有没有想过白日和黑夜是怎么形成的?古代的人们已经对此很好奇,有了研究,请同学们出示你采集到的资料,全班展现一下,先人的研究对不对呢?对此你有哪些猜想,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

【设计企图】从生活下手,实现教师、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奇妙对话。

二、梳理猜想,提出假定,论述看法。

1活动一历史上人们对日夜变化的认识。

学生沟通各样资料信息。

师生共同总结,主要有两种学说:地心说和日心说。

2、活动二指引学生对日夜成因猜想。

预设:地球自转形成日夜变化。

教师转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有两种方向,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究竟地球绕地轴是按哪个方向旋转的呢?学生猜想假定。

一组猜想是自西向东转,另一组猜想是自东向西转。

如何考证我们的假定是正确的呢?学生议论,老师指引总结:大家都知道地球环绕太阳转,同时又不断地自转,我们每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

那么地球自转能否是造成昼夜更替的原由呢?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同学们猜想的对不对呢?实践是查验真谛的独一标准,接下来我们就要经过实验来考证我们的猜想。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通用11篇)《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⑴通过具体问题的猜想与假设,初步培养学生“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的能力。

⑵知道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

⑶能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昼夜的不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观察图片(教师出示同一地点白天和夜晚的照片)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两张照片。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张照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这两张照片照的是同一个地方。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呢?生:我是比较了它们的建筑物,发现是一样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呢?生:我发现上边的这张照片是白天的景色,而下边的那张照片是美丽的夜景。

师: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能轻松的发现。

每天清晨,太阳缓缓升起,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万物都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傍晚,太阳慢慢西沉,夜幕悄悄降临。

昼夜交替,周而复始,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背后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2.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个秘密。

(教师板书:白天与黑夜)二、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

能猜想出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2.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猜想和探索历程。

三、探究新知1.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想一想,白天和黑夜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白天有阳光照射,黑夜却没有阳光照射。

)师:我们居住的地球在什么情况下是白天,在什么情况下是黑夜?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

关于白天和黑夜不断的交替出现,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生:我想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

生:我想知道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

生:我想知道白天是怎样慢慢变成黑夜的'。

生:我还想知道昼夜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生:……2.猜想与假设。

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

白天和黑夜不断的交替出现。

猜一猜,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想?(1)小组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理由。

2024年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5篇

2024年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5篇

2024年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5篇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篇11、认识白天和黑夜,了解知道白天、黑夜的主要特征。

2、在快乐的游戏中正确区分白天和黑夜。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1、多媒体课件2、白天、黑夜的大背景图各一张、画有白天、黑夜特征的小图片若干。

3、幼儿游戏操作卡片若干(约每人一份)、游戏大转盘一个。

一、“白天真热闹”,通过小视频认识白天及白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1、出示手偶太阳,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这是谁?它会在什么时候出来玩?白天到了,都有谁会和太阳公公一起玩?2、观看小视频,了解白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提问:太阳公公出来了,白天到了,都有谁醒来了?3、出示白天的背景图,幼儿边说教师边将对应图片粘贴到背景图上。

4、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对照图片再次感知“白天真热闹”二、“黑夜静悄悄”,通过小视频认识黑夜及黑夜里人们的活动。

1、出示手偶月亮,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这是谁?它会在什么时候出来?黑夜到了,小朋友都会做什么呢?2、观看小视频,了解黑夜里人们的活动。

提问:月亮婆婆出来了,黑夜到了,都有谁睡着了?3、出示黑夜的背景图,幼儿边说教师边将对应图片粘贴到背景图上。

4、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对照图片再次感知“黑夜静悄悄”三、通过多个快乐游戏,正确区分白天和黑夜1、快乐大转盘:通过大转盘旋转,辨别图片内容是白天还是黑夜提问:这是白天还是黑夜的秘密?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谁能帮小象找一个白天(黑夜)的秘密?2、找“白天”和“黑夜”:幼儿每人从大口袋里摸一张图片,同伴间交流图片的内容,说说自己拿的是白天还是黑夜的小秘密,然后粘贴到相应的背景图上。

3、找“太阳”“月亮”。

幼儿每人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中小朋友的活动,选择判断应该粘贴太阳还是月亮。

4、游戏“太阳和月亮”:幼儿每人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的手偶,教师手持图片,边走边念儿歌,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判断,然后高举太阳或月亮。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知道白天和黑夜是轮流变化的。

2.能用绘画表现在同一地点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景象。

活动准备:1.课件《白天和黑夜》。

2.地球仪(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手电筒,活动前设法让活动室的光线暗淡一些。

3.黑色卡纸及白色铅画纸幼儿人手各一张(依据幼儿的情况尽量选择小一些的纸),油画棒或蜡笔若干,胶水或双面胶、短绳。

活动过程:一、讨论、实验:白天和黑夜1.请幼儿讨论:黑夜是怎么来的?白天和黑夜是怎样轮换的?"出自:屈;老.师"可点击“白天黑夜的轮换”。

2.教师出示地球仪,请幼儿找到中国的位置,然后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

教师操纵地球仪自转,并对幼儿解释,手电的光就像是太阳光。

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请幼儿说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

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

教师继续转动地球,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夜晚的转换情况。

请几位幼儿操作尝试这个试验。

二、绘画操作:白天和黑夜1.请幼儿说说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用语言描述同一场景在白天和黑夜呈现出的不同景象。

教师注意引导:白天和黑夜各有各的特点,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是很美好的时光。

3.教师给幼儿分发绘画工具,请他们在白纸上和黑纸上分别画出任意一个地点白天和黑夜不同的情景。

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作品完成后,请他们把黑白两幅作品的背面互相粘贴,并在中间夹上绳子(如图)。

作品《白天与黑夜》便完成了。

三、分享与展示1.请幼儿展示和交流作品。

2.将作品穿起来挂在教室中。

活动反思:白天和黑夜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大班孩子对于这一现象并不陌生,虽然自己每天都在经历着白天和黑夜的转换,但是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同时他们对于神秘的宇宙会十分感兴趣。

日夜的变化的理论如果单纯的讲给幼儿听,是很抽象的。

《白天与黑夜》教案「篇二」活动目标:学会儿歌,了解白天黑夜不同的活动。

小学科学白天与黑夜(教案)

小学科学白天与黑夜(教案)

小学科学白天与黑夜(教案)标题:探索太阳和地球的奥秘——小学科学白天与黑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

2. 知道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原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对自然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2. PPT或图片展示相关的天文图谱3. 模型或玩具太阳和地球4. 课件、课堂实验用具、小黑板、彩色粉笔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向学生提问:白天的时候,太阳在哪里?黑夜的时候,太阳去了哪里?2. 鼓励学生提出想法和猜测,激发他们对太阳和地球的好奇心。

Step 2:探究太阳与地球(30分钟)1.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 利用模型或玩具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为什么会每天东升西落?地球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4. 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纠正一些常见的错误认识。

5. 结合天文图谱,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解释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原因。

Step 3:实验探究(30分钟)1. 制作简易的“太阳”和“地球”模型。

将太阳模型放在房间的一角,将地球模型放在距离太阳模型适当的位置上。

2. 利用投影仪,投影出阳光的路径。

3. 让学生以地球模型为对象,观察阳光的照射路径,并观察地球上的区域是否得到阳光的照射。

4. 让学生移动地球模型,改变地球的位置,观察阳光照射的变化。

5. 引导学生总结:阳光直射的地方是白天,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是黑夜。

Step 4:巩固与评价(20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原因。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并向全班汇报。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

《白天和黑夜》教案25篇

《白天和黑夜》教案25篇

《白天和黑夜》教案25篇第一篇:《白天和黑夜》教案2《白天和黑夜》教案教学目标:1过程和方法:·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2 知识与技能:·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教学重难点: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有关植物一天活动的图片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早晨7点、中午12点和下午6点的变化情况并记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2、学生回答,可适当板书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民主导学昼夜对植物的影响(1)观察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2)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交流每个人的植物日记。

给予表扬与鼓励。

(3)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4)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5)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也编制一个花钟呢?(6)学生分组根据课前调查的植物开花时间设计花钟。

(只要能表示大概时间就可以了。

)2、夜对人的影响(1)植物有生物钟,人类有吗?那么你们的生物钟是怎样的呢?(2)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

(要排除特殊日子或事件。

)(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着类似的规律,都是按24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

白天与黑夜说课稿

白天与黑夜说课稿

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二)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昼夜变化实验、探究活 动,学会基本的推理能力。学会学习的 方法,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这节课培养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尊重 事实的科学态度,体会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历 史过程的艰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探究
分析讲解
课外拓展
小结巩固
教学反思:
(1)情境导入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开始,再到身边的例 子,自然引入课题。 (2)设计巧妙的实验,活化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 趣,电筒与地球仪的实验很好的引领作用,从而自然过 渡到自转与昼夜变化的学习。 (3)三个课外拓展的题目设计得很贴切,搜集古人对 宇宙的观察研究。
地球自转会让黑夜与光明 分开,不会有黑夜与光明同时存 在,正如我们的生活与学习,该 玩的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学习, 不要将二者混在一起。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用身边事实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法与学法教法: 明确学习目标
电筒地球仪 模拟实验法 动植物的昼夜变化 试验探究法
小组讨论法
学法:
• 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本活动首先向学生介绍较 明显变化的典型动植物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昼 夜变化对植物生长有影响的。再指导学生对生活 中容易观察到的动植物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
白天与黑夜
说课人:张泽荣
分析和设计
1 2 3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4
5 6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中教育技术的应用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 的学生 • 对生活有很强的好奇心,乐于探 索,愿意与人合作,但自控力, 纪律性不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__小学科学_《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表格整理观察记录;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观察昼夜长短的记录,对昼夜长短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则是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

教学准备:
小纸人、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有关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欣赏图片导入:课件展示鸟巢各具特色的白天与夜晚的图片,提出白天与黑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讲述: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白天黑夜交替出现,那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师:“白天”又称为
“昼”,“黑夜”称为夜,那么对于昼夜,你都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呢?
二、实验探究
(一)、提出问题
教师:关于白天和黑夜,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部分问题随机解决,部分难题留着课后继续探究,主要留下本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
教师: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交替?是什么引起的?你有什么想法?小组内先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教师:同学们真是善于探究额好孩子,提出了这么多观点。

那么哪种观点是更科学合理的呢?验证我们的观点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科学实验)教师:为了做好这个实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手电筒、地球仪,还准备了一个小人,小组内先讨论交流一下,如何利用手边的这些材料来验证我们刚才的观点呢?还有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你觉得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注意事项:
(1)手电筒和地球仪之间的距离适当,以电筒光圈照到地球仪的一半为宜。

(2)调节好“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后,实验过程中,不要去移动。

(3)实验过程中,记录下你们的发现。

(4)小组中成员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这项实验。

(二)揭示昼夜
教师:你能让我们的祖国处在白天的状态吗?
(学生自主模拟做实验)
汇报交流
教师:那地球的另一面又处在什么状态呢?
(三)、探究昼夜交替的形成
教师:现在你们能让我们的祖国从处在白天的状态转入黑夜的状态吗?
再转入白天的状态呢?
教师:谁来把你们组的模拟实验展示给大家?
(教师边指导操作,边指导叙述实验)
1、动手实验,初步的得出多种可能
(学生展示模拟实验,教师用课件或简笔画展示学生的不同模拟实验)
【会出现多种可能:
第一种:手电筒不动,地球仪围着手电筒转,自己不转。

第二种:手电筒绕地球仪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第三种: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第四种: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东向西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作出种种假设,同时把猜测和假设用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方便了学生交流、质疑、完善。


2、分析实验
(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分析找到模拟实验中出现的几种可能的优点
和不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实验:
第一种:你们提的很好,如果太阳不动,地球自己不转,只围着太阳转,那我们就会光是白天。

第二种:对这名学生分析的非常有道理。

不光这组同学有这种想法,其实古人在研究“昼夜形成”的原因时曾把这种想法一度认为是正确的,下面我们来
详细的了解一下。

(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介绍:古人在昼夜交替这个问题上曾经也这样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形成白天和黑夜我们来看一下。


课件展示:
出示课件(一)“地心说”,介绍。

这种说法,人们信奉了一千多年。

但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随着天文观测不断进步……
出示课件(二)介绍“日心说”。

哥白尼认为,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在不停地自转。

昼夜的变化就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所以代表太阳的手电筒在实验的过程中是不能动的。

下面请每一组把手电筒固定好。

教师:去掉第一、二种方法,那么现在只剩下这两种方法了,地球到底是自西向东转呢还是自东向西转呢?
3、去伪存真,找到真相
教师:这就要大家到生活中去找答案了。

太阳每天是从哪个方向出现的,那地球怎么样的转动才能让祖国的东方最先看到太阳?
教师:我们以祖国为例,用红色分别代表居住在我国东方的小朋友,蓝
色的纸人住在我国西方的小朋友,确定好祖国的东方和西方。

教师:请你们分别用两种转法来实验,看如何让东方的小朋友最先看到
太阳。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颜色的小纸人标在地球仪上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在
地球仪上正确的分辨方向,找到地球自转的方向】
(学生独立操作实验)
学生汇报展示实验。

教师:老师很高兴大家都解开昼夜交替的奥秘了,下面你们可以多转几圈,仔细观察一下昼夜交替的过程。

教师:我们的祖国从黎明到黑夜再到黎明,地球仪旋转了几周?一昼夜是多少小时?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昼到夜,地球自转一周,24 小时)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得出地球自转一周24 小时,是一昼夜,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
三、模拟实验发现时差
教师:我们在动手实验中找到了昼夜交替的原因,那地球上的各个国家进入的昼夜时间是相同的吗?
(学生转动地球仪,自己去发现)
教师:当中国处在白天的状态的时候,有哪些国家处于夜晚呢?
教师总结:所以同一时刻,由于地球的自传,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差产生的原因。

四、科学发展的不断探索
教师: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模拟实验知道了昼夜交替的成因以及时差是怎样形成的,这得益于我们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实际上,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是时代的产物,它也受到时代的限制,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课件介绍日心说的一些局限性)
教师:通过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教师总结:有时候一些大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全对,也要通过不断的科学实验来证明,不能迷信一种说法,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需要科学的验证,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未知领域正在逐步的探索。


五、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探究学习,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
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可以对见到的一些自然现
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从科学的视角来看这个大自然你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

板书设计:
14.白天与黑夜
昼夜
照射
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
24 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