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体系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范文

《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篇一一、引言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操指导。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一)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个部分。

其中,公共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专业课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选修课则为学生提供了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

(二)课程体系的特色与问题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色。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实践环节相对薄弱;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难以满足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等。

三、国外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借鉴与启示(一)国外课程体系的特点与优势不同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各有特点,但普遍注重实践环节、跨学科课程和创新能力培养。

例如,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视野;英国则强调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国外课程体系的借鉴与应用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优点,我国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应加强跨学科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选择和研究方向。

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构建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策略与建议(一)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设置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设置。

这包括增加实验、实习、项目等实践课程的比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二)优化课程结构与内容为提高课程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应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

这包括加强跨学科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学术领域;同时,应关注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

国科大研究生课程

国科大研究生课程

国科大研究生课程
国科大研究生课程非常丰富,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

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国科大研究生课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是研究生阶段必须学习的,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提高其综合素质。

2.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以加深对某一领域的了解和掌握。

3. 实践课程:国科大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开设了很多实践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实验、项目、实习等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学术交流:国科大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拓宽视野,增强自己的学术素养。

总的来说,国科大研究生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2024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范文

《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篇一一、引言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层次、专业化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1. 课程设置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跨学科交叉融合。

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我国研究生教育注重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课程评估在课程评估方面,我国研究生教育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课程考试、论文答辩、实践项目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

三、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 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相对固定,难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 教学方法单一尽管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在逐步推广多样化教学方法,但仍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的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课程评估不够科学课程评估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评估仍存在不够科学、不够全面的问题。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估体系,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1. 优化课程设置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应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增加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灵活设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广更多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旨在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不足之处,提出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议,以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发展。

引言 a.介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 b.引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主题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 a.课程体系的结构 b.课程内容的设置c.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问题 a.课程内容与科研实际需求脱节 b.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c.国际化程度不高对策与建议 a.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b.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 c.提高国际化程度结论 a.总结研究成果 b.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然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现行课程体系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因此,开展对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在课程内容方面,主要以学科理论知识为主,缺乏跨学科的知识学习。

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现行课程体系过于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跨学科知识的传授,导致研究生缺乏综合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行课程体系国际化程度不高,缺乏与国际接轨的意识和视野。

为了优化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应调整课程结构,增加跨学科课程,注重综合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入研讨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效果和独立思考能力。

应提高国际化程度,鼓励与国际接轨的教材和师资引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研究生教育研究

研究生教育研究

研究生教育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扩大的经济需求,研究生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究生教育面向的群体是经过本科教育考试,经历了严格筛选和评估的优秀学生,以培养具备较高学术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本文将从研究生教育的宏观政策、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生课程改革和研究生导师制度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研究生教育的宏观政策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门类和专业目录》等。

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其掌握本领域的高级理论、方法和技能,并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

此外,还需要让研究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不同领域的实际工作需要。

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例如,建立研究生定向招生制度、加强研究生的评估和管理、规范研究生课程设置等。

除此之外,我国还在实施“卓越计划”、“珠峰计划”等一系列计划,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

二、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生课程体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部分。

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了专业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等方面。

专业课程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专业领域的基础和前沿知识,也包括了研究生需要具备的各种技能和实践经验。

同时,研究生教育也需要注重学科基础课程的培养,以确保研究生具备系统性学习的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是研究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实验课程主要是培养研究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课程则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通过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种学术方法和实践技能,也可以更好地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

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

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
一、研究生核心课程
为了促进学科领域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学
习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

1. 核心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体系是指以本专业学科为基础,以求取专业学位或科研能力发展为目标,进
行系统整合的核心课程体系,包括具有国际先进理论、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的专业先修课程、专业课程、学术论文研究等各类课程。

(2)课程要求
核心课程的学习要求视课程难度及内涵而定,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授课
教师预定的课程要求和相关考试,并取得较高的成绩。

(3)课程科目
根据本专业研究方向,课程科目设置即可涵盖本专业领域基础理论、专业先修科目、
专业研究科目、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科目。

3. 课程考核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按照核心课程教师的规定准备课程材料并完成各项考核要求。

考核的形式可以按照学校的规定种类繁多,包括笔试、有形作品、报告口试等,以衡量学
生的学习进度和课程学习成果。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旨在针对当前发展形势、高校有关政策以
及学校重视的教学理念,建立起规范而有效的核心课程体系,为学校核心课程教学提供有
力的指导。

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构建研

国民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学科建设工作,它对于培养专业人才、促进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关于该研究的一些建议和思路:
1. 教材体系构建:根据国民经济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整理并编写一套系统完整、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教材。

教材应涵盖国民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相关应用,既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注重实践案例和实证研究的内容。

2. 课程体系构建:根据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

基础课程主要涵盖国民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涵盖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前沿、理论创新和实证研究等内容;选修课程则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深造的机会。

3. 教学体系构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

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还需要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与创新并重的原
则,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学科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2024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范文

《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篇一一、引言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完善,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

从课程设置来看,涵盖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多个方面,以满足不同学科领域的需求。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然而,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课程设置过于陈旧,不能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部分课程过于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环节;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和学科的需求等。

三、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研究如何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使课程设置能够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

2. 实践环节的加强。

研究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 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研究如何根据不同学生和学科的需求,设置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 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

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为课程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四、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改进措施针对上述研究内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更新课程设置。

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2. 加强实践环节。

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实施细则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实施细则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实施细则(试行)(首医大校字〔〕号)为了提高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强化学位课程的改革建设,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及《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培养质量的通知》(首医大校字〔〕号),结合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局部优化”,即学校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各学科专业根据学校的设计、规划,依据学科发展特色,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局部优化。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立个平台,不同学位层次和类型的研究生按照不同的学分要求,从建立的个课程平台中进行选择组合研究生学位课程。

二、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的内容(一)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多平台、不同模块设计方案.基础理论知识平台()方法学课程模块:有关方法学的课程,包括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学等;()生命科学理论进展课程模块:包括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神经科学研究进展、免疫学研究进展等。

此类课程组织、集合北京市及全校的著名教授、优秀人才资源,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从整个学科体系开设课程,要求精、广、深,反映生命科学的前沿,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前沿知识及学科发展的趋势。

.基础实验课程平台()生物医学安全性或医学安全性课程:主要强调实验操作者或临床工作人员本身的自我保护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正确处理方法,增强保护自身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实验技术课程模块:如机能实验技术、医学形态实验技术、医学病原实验操作1 / 8技术,细胞生物与分子生物实验操作技术,主要加强研究生实验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设现代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课程,主要介绍当代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最新和最常用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实验原理、应用范围等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促进自主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综合素质培养平台以系列讲座的形式聘请著名学者讲解医学史、科学技术史、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科技论文与课题申请书的撰写、科研成果的申报等。

研究生课程体系

研究生课程体系

专题六:研究生课程体系一相关概念界定(一)课程。

关于什么是课程的讨论由来已久,课程是经验、课程是计划和目标、课程是学科、课程时一种文化发展与创造的过程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尽管对课程的理解各异,但我们仍可通过比较分析理解课程的本质。

课程的本质在于“旨在使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所获得的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是学校借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

”1它不仅具有继承、传授的性质,还具有批判和发展的性质,其最终的在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个体对自身发展的需求。

因此,我认为课程是根据教育目的,为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而建构的学习科目及其教育、教学活动系统或学习者共同体。

(二)课程体系。

理解课程体系的内涵就必须读对课程结构的含义加以解析。

“体系”是指若干事物互相制约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其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整体性;“结构” 是指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结合方式,其关注点更倾向于组成整体的部分及部分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密,也正是整个原因,使得部分学者将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视为同一概念。

而课程结构指的是“在一定课程价值观的指导下,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个构成要素、要素间的组织、排列形式及各要素间的配比关系。

” 2由此可以得出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目标)实现的系统。

”3二研究生课程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一)本质论基础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探讨的一个常用方法就是通过与相近事物的比较,对事物进行把握。

这里,有学者通过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比较然后得出了研究生教育的本质。

41 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比较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首先,在培养目标上,目前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比较多的赞同是“通才”的教育,而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则定位在创造性人才,其本质的差别在于对创造力的培养。

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1

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学院(系、所)名称:物理系研究生课程体系负责人:易林提交时间:2008.4.28研究生院印制二〇〇七年九月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基本要求及填表说明1、学院(系、所)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指本院(系、所)为保证所培养的研究生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而开设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内容先进的各类课程总和。

本院(系)研究生根据培养目标需要选修其他院系开设的课程不列入本院系研究生课程体系,可在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体现。

2、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同类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3、研究生课程设置既要考虑“专业层面”,也要考虑人才培养中的“个性层面”4、研究生课程设置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同时,要加强研究生实践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5、根据人才培养与课程目标的需要,支持开设专题前沿讲座课程6、研究生课程内容要体现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区别,同样内容的课程不应重复设置7、鼓励按照一级学科进行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8、研究生专业课原则上每门不超过32学时(2学分,16学时=1学分)9、课程类型指: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其中,专题讲座指由一个或多个校内外专家为研究生开设的学术报告或系列讲座,每年讲座专家及内容可不同10 表3中的“先修课程”是指在选修本课程前应先修的课程或应具备的背景知识物理学院研究生课程体系汇总表(2009年更新)表3.物理系高等固体物理研究生课程简介表3.物理系纳米材料学研究生课程简介表3.物理系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研究生课程简介表3.物理系薄膜物理与薄膜材料研究生课程简介物理系磁性物理和磁性材料研究生课程简介表3.物理系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研究生课程简介表3.物理系低温固态物理研究生课程简介表3.物理系磁性物理和磁性材料研究生课程简介表3.物理系高等量子力学研究生课程简介表3.物理系原子光学研究生课程简介表3.物理系量子光学研究生课程简介物理系固体光学研究生课程简介物理系非线性光学研究生课程简介。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
研究问题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如何平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 系?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研 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研究方法与范围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国内外研究生课 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出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研究范围
本研究以某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该校 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措施。同时,结合国内 外相关理论与实践,提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改革建议。
国内外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差异
通过比较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发现国内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与国外高校存在 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和本土化融合。
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趋势
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和趋势,指出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应关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 养、在线课程建设等方面,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02 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生课程体系比较
课程结构差异
国内研究生课程注重专业深度,而国外课程更强调跨 学科广度。
教学方法对比
国内以讲授为主,而国外更重视研讨、实践等多元化 教学方法。
学术训练与职业导向
国内课程更偏向学术训练,而国外课程更注重职业导 向。
我国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问题
课程结构单一
及时将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引入课程, 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课程结构优化
构建模块化、层次化、个性化的课程结构,为研 究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选择空间。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 极开拓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为研 究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条件。

厦大新传院研究生课表

厦大新传院研究生课表

厦大新传院研究生课表摘要:一、课程概述1.厦门大学新传院简介2.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二、课程体系1.必修课程2.选修课程3.实践课程三、课程安排1.课程时间2.课程地点3.课程学分四、课程评价1.课程考核方式2.课程教学质量3.学生反馈与建议五、课程展望1.课程改进与调整2.对研究生的期望与要求3.课程对未来新闻传播行业的影响正文:厦门大学新传院研究生课表展示了该院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以满足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需求。

新传院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

必修课程涵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方法、新闻伦理与法规等方面,为研究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

选修课程涉及新闻传播领域的前沿课题,如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广告与公共关系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实践课程则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新闻采编、摄影摄像、节目制作等。

课表中的课程安排详细列出了上课时间、地点和学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

此外,课程学分修满后,学生将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

课程评价方面,新传院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期末考试、课程论文、实践报告等。

课程教学质量是学院非常重视的问题,将根据学生评价和专家评审进行不断改进。

同时,学院也欢迎学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课程质量的提升。

展望未来,新传院将根据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院期望研究生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做出贡献。

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而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则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探讨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旨在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科前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应该在专业核心课程上下功夫,确保学生在专业领域有扎实的基础。

此外,还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培养跨领域的综合能力。

同时,为了适应国家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需求的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满足时代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学方法应该以问题导向、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导师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研究。

此外,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评估体系的建立研究生的评估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更重要的是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评估和反馈。

评估体系应该综合考虑学术成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可以结合国内外学术界的标准,对学生的学术表达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其次,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评估,通过实践报告和实践成果的评估,来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还需要建立学生评教和教师评教的机制,通过学生对教学的评价来改善教学质量。

四、培养实践能力研究生课程的构建与优化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实践项目和实习环节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际工程项目,培养研究和实践能力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 2023

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 2023

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2023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视野。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将继续秉承这一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2023年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的相关内容。

一、课程设置1.基础理论课程基础理论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的核心,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英语、数学、逻辑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学术素养。

2.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

这些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3.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践项目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可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实践基地建设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与审美、心理健康等领域的课程。

二、课程特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23年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又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

2.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课程设置既注重学术性,又强调实用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提高学术素养,又能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3.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相结合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课程。

同时,注重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实施1.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2.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采用考试、论文、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

3.师资力量课程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总结:2023年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深入了解研究生课程内容

深入了解研究生课程内容

深入了解研究生课程内容研究生阶段是深入学习和专业研究的重要阶段。

对于每一位研究生而言,了解课程内容是增强学习动力和提高学术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内容特点以及适应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研究生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学位课、公共课和专业选修课。

学位课是研究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涵盖了该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

公共课程是跨专业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专业选修课则针对个体的研究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更深入和专业的学术研究内容。

二、内容特点1.学科前沿性作为研究生阶段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深入学术领域,研究生课程内容往往紧密跟踪学科的前沿发展,涵盖最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研究生课程内容的前沿性要求学生持续关注学科动态,深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

2.专业性研究生课程内容相对于本科阶段具有更高的专业性。

研究生课程通常经过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体系构建和学科的深度拓展。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研究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核心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研究导向性与本科阶段注重知识掌握和理论学习不同,研究生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研究生课程内容中注重的是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通过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适应方法1.积极参与课堂作为研究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是了解研究生课程内容的有效途径。

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2.拓宽学习渠道单一课堂学习往往难以涵盖研究生课程的全部内容,我们需要拓宽学习渠道。

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期刊论文,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和探索研究生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生阶段的科研项目是了解课程内容的重要机会。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与导师和研究团队紧密合作,深入研究所学专业领域的具体问题,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研究生课程内容的深入了解是学术能力提升的关键。

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深化,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往往以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为主要依据,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作情况和教师教学水平。

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各高校之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

1.2 研究意义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重要但相对薄弱的领域。

其意义在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展。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全面了解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校和教师的自我评估和自我提升,激励他们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升专业水平。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和构建适合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以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果。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也可以为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优化资源配置。

《2024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范文

《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不仅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个部分。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学科发展的日益深入,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结构多元化。

为适应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培养需求,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2. 课程内容更新快。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加深,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加快,以适应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和学科发展需求。

3. 实践教学环节加强。

为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不断加强。

三、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部分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导致研究生毕业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 课程内容重复性高。

在一些学科领域内,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性,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3. 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尽管实践教学环节有所加强,但仍存在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脱节等问题。

四、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为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以下建议:四、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以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1. 优化课程设置。

应加强市场调研,了解社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使研究生课程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2. 强化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交叉性。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课程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 ·50· 在的,短时记忆可以转换成长时记忆。

在交替传译中,表面上来看,口译员经历的是听、记、译的的过程——听原语、记笔记、口头翻译。

然而,实际上,口译员要接收原语、解码、记忆、编码,然后再表达,这是一个认知处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解码的过程就是在脱离原语外壳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要伴随着口译员的记忆进行。

通过对交替传译的观察和译员笔记的分析发现,口译员通过瞬时记忆纪录语言形式,意义形成后就摆脱了其依附的语言符号,即脱离了原语外壳,储存在短时时记忆中,口译员根据处理过的短时记忆并辅助笔记进行口译。

越是资深口译员其笔记越少,大多都是一些表明逻辑关系的线条或箭头,这说明在交替传译中译者已将原语的语言形式脱离转换成意义,以上是交替传译员得以在长段讲话过后译出其意义的原因。

四、从“脱离”假说看交替传译中的记忆训练 在记忆训练的过程中,我们选取的记忆训练方法包括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机械性训练,包括跟述、复述及笔记辅助的训练;另一方面是增加长期知识的储存量。

跟述的目的是训练注意力的集中,加强原语的接收,确保“脱离”之前的原语准确性。

复述的目的是训练“脱离”原语之后,意义的转化,确保“脱离”时意义的形成。

笔记辅助的目的是在“脱离”之后,确保译成目的语的准确性。

4.1 跟述、复述及笔记辅助 跟述也被称为影子训练法。

要求训练者跟原语同步,可训练瞬时记忆,意在训练原语信息的录入。

我们可以选取不同的主题,例如,旅游视频、会议讲话、演讲、谈判、各种演讲等进行模块化训练。

在训练记忆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原语的表达能力。

跟述训练的是“脱离”之前接收原语的能力,只有确保原语的质与量,才能保证脱离语言外壳下的意义的准确性。

复述训练要求训练者拉长听力时间,先练习用原语复述篇章内容,再练习用目标语复述,由瞬时记忆向短时记忆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训练的是脱离语言外壳的意识与能力,将原语意义传递出来。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课程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课程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课程摘要:一、引言二、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课程概述1.课程设置与分类2.课程特点与优势三、课程体系与模块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3.选修课程4.实践课程四、课程具体内容1.基础课程举例2.专业课程举例3.选修课程举例4.实践课程举例五、课程教学与师资1.教学模式与方法2.教师团队六、课程实践与实习1.实践平台2.实习机会与安排七、毕业生就业与发展1.就业方向2.发展前景八、结语正文:一、引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课程,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心理学基础知识、具备独立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的相关内容。

二、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课程概述作为我国心理学领域的著名学府,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与优势:1.课程设置与分类科学、系统,满足不同发展方向的需求;2.课程内容紧跟国际学术前沿,注重实践应用;3.优秀的教师团队,丰富的实践与实习机会。

三、课程体系与模块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个模块。

1.基础课程:包括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统计学等课程,为研究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涵盖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3.选修课程:根据研究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课程进行深入学习。

4.实践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实践调研等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程具体内容1.基础课程举例: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学、心理学实验设计等。

2.专业课程举例: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3.选修课程举例: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

4.实践课程举例: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咨询实习等。

五、课程教学与师资1.教学模式与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

2.教师团队:由国内外知名心理学专家组成,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研究生课程体系一相关概念界定(一)课程。

关于什么是课程的讨论由来已久,课程是经验、课程是计划和目标、课程是学科、课程时一种文化发展与创造的过程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尽管对课程的理解各异,但我们仍可通过比较分析理解课程的本质。

课程的本质在于“旨在使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所获得的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是学校借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

”1它不仅具有继承、传授的性质,还具有批判和发展的性质,其最终的在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个体对自身发展的需求。

因此,我认为课程是根据教育目的,为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而建构的学习科目及其教育、教学活动系统或学习者共同体。

(二)课程体系。

理解课程体系的内涵就必须读对课程结构的含义加以解析。

“体系”是指若干事物互相制约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其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整体性;“结构”是指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结合方式,其关注点更倾向于组成整体的部分及部分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密,也正是整个原因,使得部分学者将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视为同一概念。

而课程结构指的是“在一定课程价值观的指导下,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个构成要素、要素间的组织、排列形式及各要素间的配比关系。

”2由此可以得出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目标)实现的系统。

”3二研究生课程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一)本质论基础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探讨的一个常用方法就是通过与相近事物的比较,对事物进行把握。

这里,有学者通过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比较然后得出了研究生教育的本质。

41 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比较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首先,在培养目标上,目前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比较多的赞同是“通才”的教育,而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则定位在创造性人才,其本质的差别在于对创造力的培养。

虽然本科生现在也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尝试性、探索性的,并非系统、也不具有普遍意义。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本科教育的课程内容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广博性,通常选用经典性的“结构性”内容,以形成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研究生教育则更为关注知识的专业性与前沿性,强调将学生引到学科前沿领域;不确定性内容,有争议的问题,不同流派的观点都会成为讨论的对象,藉以形成研究生的批判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研究生教育阶段也极为强调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不过,对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应服务于专业研究的需要,而并非纯粹为了达到知识的“广博”。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本科生教育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在“教”与“学”的结构关系上,相对重视“教”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讨论”与日受到重视,体现的是以“自学为主”。

最后,在教学评价上,其差距主要体现在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形式上。

本科生的评价标准多倾向于“知识”,而研究生的评价标准则多在于“能力”,尤为关注的是创新的能力;1罗尧成. 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2胡弼成.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3胡弼成.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评价形式的差别体现在考核的方式和内容上,本科生教育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比较强调内容的确定性和唯一性,标准化考试色彩甚浓;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专业课程极少进行闭卷考试,考核内容也主要是学生对于问题的主观看法。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认为,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才教育”,强调教学内容的“高、精、尖”,关注学习的“自主性”,主张通过“研究”培养人才,强调评价的多样性与开放性,关注评价中的“知识创造”标准等。

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区别,并非体现为某些特征的“有无”之分,更多地体现在这些特征上的“程度”差别。

可以说,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育之间体现着一种连续性。

2 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探析研究生教育在构成群体、培养环节和目标的达成上都体现出很强的学术性,因此,“学术性”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这是研究生教育在静态的情况下体现出来的本质特征,而研究生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则体现出其动态的特征。

研究生教育主要通过两类活动来实施,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而这两种活动在研究生阶段无一不体现着探究性的特征,因此,研究生教育实施的动态特征在于探究性。

而学术和探究之间的关系则是相互依存的,凡是学术性的活动,都内在地具有探究的属性;而任何探究性活动,不但奠基于现有的学术,而且直接指向新的学术成果。

(二)知识论基础对于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而言,究竟以怎样的知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这对于形成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意义尤为重大。

我们认为建构主义是研究生教育的知识论基础。

因此,首先需要对建构主义的知识论进行解析。

建构主义理论流派众多,为大家所公认的主要是三种: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和激进建构主义,而他们对知识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如个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思维和其对象之间持续不断地双向建构的结果,是主体经验对现实的重建;相比于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的是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对于知识形成的重大作用;激进主义则认为知识源于个体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功能是适应并服务于经验世界的组织,而不是对本体论的客观现实的发现。

尽管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说,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知识的建构性。

知识的建构性即强调“知识并非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构筑的”。

建构主义不再将知识看作是有关绝对现实的知识,而认为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体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上,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

第二,知识的社会性。

在建构主义中,激进建构主义正是从个人的角度接近学习和认识的;而社会取向的建构主义理论则强调了知识的社会本质,强调了“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这一观点,与之对应,在学习方式上主张更多地使用合作与对话的方式,而教学任务则相应地变为对“学习共同体”或者“学习者共同体”的创建。

第三,知识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者反对过于简单化地处理学习内容,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他们还认为,对于知识的学习应该建立在个体的主体情境、即个体己有的知识和经验结构之上,从而强调知识的“双重情境化”,因而在教学上,他们都极为强调“实践共同体”的建构。

第四,知识的复杂性。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知识是主观的、不稳定的、结构不良的,是与其形成的情境脉络紧密联系的,知识难于直接访取或传递给他人。

这样,知识概念就从简单进入到了更为复杂的层面,而要掌握这种复杂知识,就需要掌握组织成系统形式的知识的各个方面。

建构主义所强调的知识观反映出了研究生学习的学术性和探究性,同时也有利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而研究生对高深知识的学习也正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其所强调的合作和自主的学习更是研究生学习的要求,因此,建构主义可以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知识论基础。

(三)方法论基础——“课程审议”(cucrrieulum deliberation)课程审议最先是由美国学者施瓦布(J。

J。

Scwhab)提出来的,它指的是课程开发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作出恰当的、一致的课程变革决定并且采取相应策略的过程1。

课程的审议是在主体间进行的,这些主体共同构成了“课程集体“(cucrriuculm gruop),因此,课程审议是一种群体审议。

审议作为一种实践的方法,首先必须要有可判断的备择方案。

可权衡的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的形成与选择正是审议赖以产生和持续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审议作为一种“实践的”方法不同于“理论的”方法的一个首要特征。

而它解决的也是实践的问题而不是理论的问题,它回答的是“我们应该做什么”的实践问题。

课程审议的决策过程也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它要求有多方面的代表参与,尤其强调那些将受到决策影响的群体代表的参加。

要使课程审议作出的真正是“我们”的决定,就必须确保参与者在审议过程中的平等地位,并且使他们在情境认知、自我反省、相互发现、彼此尊重的基础上获得教育。

为什么将“课程审议”作为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方法论基础呢?因为课程问题是实践的问题,而课程审议作为一种实践的方法为的就是解决实践问题,可以说,这是一种实践的理论。

那么,课程审议的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其实施的一般模式又是怎样的呢?在施瓦布看来,课程的审议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环境、教材和学科专家,尤其是学科专家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没有第五方代表的参与,课程的开发行为通常会导致课程集体中的三方对第四方的屈从,从而引发一种不满。

”而课程审议实施的一般模式,我向大家介绍课程专家诺伊(Nyoe)则提出了一个“六阶段审议模式”。

这六个阶段分别是:公众共享(在正式审议前,小组成员对审议内容交流意见)、聚焦于一致的意见和不一致的意见(正确认识交流中产生的分歧,既要承认这些冲突,但同时又要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使大家都不至于觉得自己是在被迫接受这些观点)、解释立场(小组成员之间解释自己的立场,力图理解对方,欣赏对方,为的是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关注立场的转变(人们了解了不同的立场,通过辩论来达成共识,在辩论的过程中同时改变自己的立场,这事实上是一个加强小组合作的过程)、协商共识(通过分享、公开和解释立场,“课程集体”获得了充足、可信的资料,从而更易使人作出与课程相关的正确决定)、采用决议(小组成员达成共识,才采纳决议)。

三研究生课程体系形成的构成要素课程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开放性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组合系统。

与系统对应的概念是要素,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分和组员。

一个系统通常具有目标、内容和过程,因此,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也可由目标要素、内容要素(结构要素)和过程要素三大部分构成。

(一)研究生教育课程的目标要素泰勒提出了著名的拟定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这一思想在研究生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其实体现的是“学习者的需要”、“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需要”这三个方面。

而通过前面的论述,在此可以引用“课程审议”的思想,在确定研究生教育课程的目标时,吸收社会各行业代表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等的参与。

要协调好社会、学科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将创新作为研究生教育的课程目标的指向,这是由社会进步的需求、知识发展的需求和人的发展的需求决定的。

课程的目标是什么?课程目标指的是通过具体的学科内容、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习者共同体成员的相互影响,使学习者在某一时间内将发生的性质不同和程度不同的变化结果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