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近年来,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一再提升,尤其是对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为更好地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及更好地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我国教育部拟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本纲要主要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教育要求和主要内容,以及学习及教学有关要求,进行指导和规范。
一、思想理念1、把培养信息技术素养作为中小学教育重要任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行动教育、课堂教育、计算机网络教育、户外实践教育、多媒体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以创新性思维及实践性的活动为主,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逐步推行教学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
3、在设计课程教材时,要注重素质教育,将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等综合结合起来;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加深理解,形成自我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内容:关于计算机基本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表格、数据库、图形处理、教学模拟、网络技术及应用等;2、基本技能内容:关于计算机基本技能、电子技术及应用技能、多媒体技术等;3、通用能力内容:关于信息技术文化素养、信息安全素养、创新思维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
三、学习及教学方式1、以课堂教学、实践演练与协作研讨、实习与报告、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户外实践为主;2、以认识论教学理论为指导,采取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检索、技能训练及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3、强调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过程,来促进学生优良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4、结合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资源建设,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建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前,我国教育部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作为一个试行纲要提出,充分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规范各地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活动。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课程纲要(河科版).docx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四年级信息技术设计者王盼盼日期2019.2.21名称(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适用总课程基础四年级15 课时学校××小学年级课时类型课程一、课程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教育学生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与计算机接触一学期之后,学生对计算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教材一学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计算机有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一些基础的操作,同时借助“金山打字通”开始展开及学生指法的练习,增强其对键盘的熟悉程度。
由于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其他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资源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学生对背景分析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想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
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纯粹是学习,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为十五课,第 1 课到第 9 课是 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从认识这个应用程序,到每个工具的使用,都通过不同的例子让孩子们去感受;第 10 课我是“小画家”是对前面 9 课学习的一个总结,利用之前学习的工具,独立完成一幅画;第 11 课是图片的采集,介绍了最常见的图片采集的机器,还有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图片的收集;第12 课到第 15课向同学们介绍了另一种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美化图片的工具——美图秀秀,与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有利于孩子更好的学习使用。
校本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让知识带有温度。
校本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好玩的电脑世界》校本课程纲要信息技术教研组科目名称:《好玩的电脑世界课程纲要》教学材料:自编纲要课程类型:选修授课时光:一学期(每周一节,共16课时)授课对象:3—5年级课程目标:学校信息技术教导的课程目标为:培养-进展同学乐观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的爱好,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同学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学校信息技术强调同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猎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通过动手操作,把握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搜集、处理信息的操作与办法;形成乐观参与信息技术技术活动,主动探索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神秘的求知欲;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观看、思量和研究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现象,养成适当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培养目标: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利用画图、Word、PowerPoint等软件学习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的制作,鼓舞同学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乐观探究,勇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让孩子们在好玩的电脑世界创作作品,从制作过程中感触信息技术的魅力而产生愉悦并受到感染;感触信息技术的价值。
课程内容:课程评价:1、评价,首先应当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只是对课程结果的一个终结性评价,课程过程本身还存在着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的诊断性评价,不能仅以一种评价来看待同学在课程中的表现。
我们在形成性评价中,可以对课程中同学的突出表现准时地赋予绝对和表扬;在终结性评价中,可以对同学在长久完成某一活动中一贯的表现,对某一方面的能力给各个同学划出等第。
2、我们在评价中将实行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成绩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最后整合为总评价结果,以优秀、良好、普通等级制展现。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2024年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年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纲要(2011-2020年)》,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特制定2024年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理念1. 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能力为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融合创新:结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实践育人: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操作和应用软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信息检索、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信息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
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概述、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
2. 信息技术应用:文字处理、表格制作、演示文稿、网上信息检索、电子邮件、博客等。
3. 信息处理与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
4. 程序设计:了解编程基础,学习简单的编程语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5. 网络与安全:网络安全知识、网络道德、个人信息保护。
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 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实践操作,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4. 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评价与反馈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课程考核,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践项目等。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解析与实施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解析与实施教学大纲解析与实施信息技术是当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制定并实施一份合适的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进行解析,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该大纲。
一、教学目标及内容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确保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培养,内容应涵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实际应用技能以及信息伦理道德等方面。
例如,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了解、教授学生编写简单的程序代码等。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等仍然有效,但更应该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编写程序代码等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以保证教学的质量。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际应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
同时,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或个别沟通,向家长提供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的表现,以便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学情。
四、实施策略与建议在实施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时,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与计划。
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培养。
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和赛事,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另外,教师还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反馈及时做出调整。
总结起来,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制定合理的实施策略与建议,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他们在信息时代中的能力和素质。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课程纲要(河科版)
课程
名称
四年级信息技术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设计者
王盼盼
日期
2019.2.21
适用
年级
四年级
总
课时
15课时
课程
类型
基础
课程
学校
××小学
学生教材
及
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一、课程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教育学生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7.通过自评与互评的方式,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9.通过课堂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计算机与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
10.养成正确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
课
程
内
容
单元主题
学习内容及单元目标
课时
第1课
认识“画图”程序
2.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图片;
3.能够对图片进行分类整理。
1
第12课
初识《美图秀秀》
1.认识图片处理工具——美图秀秀;
2.能够打开美图秀秀;
3.认识《美图秀秀》窗口的组成;
4.能够利用“裁剪”工具对图片进行裁剪。
1
第13课
美化图片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课程纲要)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习基础上,四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性的操作技能,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这对统一教学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与各种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同时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
由于上机时间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存在着对打字姿势不大正确和速度比较慢的情况,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的,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但多数仅限于玩玩游戏,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学生在纪律、卫生等各方面相对较好,教师要下大力气对他们进行教育。
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兴趣,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调动他们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
同时加强教学管理,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
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压缩在20分钟以内。
四年级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做为老师,我认真学习教材、新课程标准,全面掌握本册教材的目标、重点、难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做了全盘计划,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区教育局组织的学习帮助我掌握了目标导学教学模式和思路,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我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法,精心备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加强对优生的培养和对学困生的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动脑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一、引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指导纲要旨在引导学生在信息时代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获取信息、创造价值,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该指导纲要侧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2. 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3. 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并进行创新思维;4.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和合作;5. 具备信息安全和使用道德意识;6. 培养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涵盖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基本知识;2. 计算思维与编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编程语言和算法;3. 多媒体技术:学习图像处理、音频制作、视频编辑等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 网络与信息安全: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使用技巧以及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5. 数据库与信息管理:学习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方法,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设计原则;6. 应用软件和工具:学习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多媒体软件和网页设计等工具的使用方法;7. 信息技术应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 实践操作: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动画、音频和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果;5.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6. 评价和反思: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和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学习,制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本文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和法制意识。
二、课程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处理与管理、多媒体技术、网络应用与安全、信息检索与利用、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三、课程要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常见的办公软件进行文档处理和演示,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和网络安全意识,能够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利用。
四、课程实施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课程评价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水平、考试成绩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课程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制定对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级各类学校能够认真贯彻执行,确保信息技术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内容和要点,并探讨如何在课程实施中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指导思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具备基本的信息科学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评估、组织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信息时代中主动获取并理解所需信息。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信息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和展示成果的能力。
4. 实现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提高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2. 计算机应用基础:包括办公软件的使用、多媒体应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3. 编程与算法:包括编程语言、程序设计、算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
4. 数据库与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5. 信息科学与技术:包括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实践探究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项目驱动法: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中,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知识背景:活动主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科特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 高综合运用能力。例如,“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选择与 文学、历史、文化等相关的主题。
3、兴趣爱好:活动主题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对于喜 欢音乐的学生,可以组织“音乐欣赏与创作”活动;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 开展“体育技能大比拼”活动。
5、自主性:活动主题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我的科学研究项目”主题可 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开展独立研究,体验科研的乐趣。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 纲要》活动主题解读
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多个活动主题,包括科 技、艺术、体育等方面。这些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目标
《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 新能力。具体而言,该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应用、多 媒体制作、编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利用办公软件进行日常办公、利用 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等;
四、评价建议
《纲要》还提出了一些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建议,具体包括:
1、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和进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多样化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如书面考试、上机 操作、作品评定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强调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评价应该公正、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和偏 见,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四年级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四年级1. 前言本文档旨在为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制定标准。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目标和目的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工具,理解数字化世界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互联网的使用和安全。
3. 内容概述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将包括以下主题:3.1 计算机操作和基本技能学生将研究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及其基本操作。
他们将学会打开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键盘和鼠标,以及基本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3.2 文字处理软件学生将研究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编写、编辑和格式化简单的文档。
他们将掌握基本的字体、段落和文本格式设置。
3.3 互联网使用和安全学生将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研究如何安全地使用互联网资源。
他们将了解网络搜索技巧、网页浏览和安全使用电子邮件等基本知识。
3.4 多媒体应用学生将研究使用多媒体软件创建简单的图像和音频项目。
他们将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和软件工具的基本操作。
4. 课程评估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估将包括日常课堂表现、作业、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等方式。
通过这些评估,教师将能够评估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5. 教学资源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资源将包括计算机实验室设施、教材、多媒体教具和互联网资源等。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研究和实践。
6. 教学方法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讲授、实践、小组合作和项目研究等。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有效的研究。
7. 教学时间安排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将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安排。
建议每周安排1-2节课时,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和巩固所学内容。
8. 结论本文档为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制定了基本的标准和内容概述。
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四年级学生下学期教学重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学会使用电子邮箱及各种通讯工具与他人进行交流。
课程实施
(含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实施所需的条件)
课程实施方法:
本学期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学科整合”及探索式教学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等环节,激发学习兴趣,增长知识,培养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布置任务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结合讲练结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进度安排:
(4-6条)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注册电子邮箱、登录邮箱、写邮件、收邮件、回复邮件、删除邮件、移动邮件等操作技能;掌握发帖与回帖的方法,了解贴图的操作;掌握QQ交流工具、博客的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小组合作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主动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交流信息的意识。
周 次 内 容
第一周 第1课 开动电子邮轮吧
第二周 第2课 做个热心小读者
第三~四周 第3课 小小邮箱本领大
第五周 第4课 我是邮箱好管家
第六周 第1单元 单元小结
第七~八周 第5课 你说我说发帖子
第九周 第6课 轻松申请QQ号
第十周 第7课 网上交流学高招
第十一 创建我的小博客
评审意见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学校 2017-2018学年度 课程纲要
科目名称
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第一册下)课程名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授课时间:16课时一、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汉字输入:指导学生学习汉字的录入,包括单字、词组、标点符号等的输入,最终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写信,或者网上作文等。
2、通过学习网上冲浪:指导学生进行上网浏览、网上学习、并对网上的资源进行下载。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1)学习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习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3)学习怎样利用计算机辅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4、利用常用的一些操作软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
二、课程内容三、实施建议注意两个“双”:“双素养”和“双价值”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是在技术迅猛的信息时代中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也是在知识社会中开展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
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两者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可以统合为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应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和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即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对象,又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有力工具。
而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各类综合实践活动是信息技术双重价值的良好载体,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以活动为主线贯穿学生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探究、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在实践中学习技术,应用技术支持实践。
强调三个课程目标维度的有机统一和协调达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学科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在理解和落实三维课程目标时,务必注意三方面的课程目标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在教学中注意体现三者间的联系,才能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立体发展。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修订版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类型:小学信息技术设计教师:设计日期:2019.09.06适用年级:四年级教学课时: 18课时【课程总目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课程内容】1.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1.1能识别计算机的外观和常用输入(如鼠标、键盘)、输出设备(如监视器、打印机)及其他常用外接设备(如:音箱、耳机、话筒等);1.2 能通过动手组装或观看组装示范,探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部件的基本功能;1.3 通过打字任务或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练操作常用输入输出设备;1.4 能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利用计算机输入、存储、加工、输出信息的基本流程;1.5 借助自己获取、加工信息的经验,体验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知道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2. 学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和软件,开展写作、绘画等活动,制作电脑作品2.1 学会使用一种计算机画图软件,设计并绘制图形。
例如,根据表达意图确定图画的主题和大体构思;能设置背景颜色和图画的颜色;能使用常用的电脑绘画工具画出点、线、面;能通过剪切、复制、粘贴等电脑特用的功能对点、线、面进行组合、编辑,构成符合表达意图的完整图画;能给图画上色;能对图画的整体或某个部分进行修改,或设置必要的效果。
2.2 学会使用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处理文字信息,开展写作,在学会常用文字处理功能的基础上,学会通过文字编辑、版面设置、剪贴画、艺术字、绘制图形、插入图片、制作文字表格等方式,增加文档的表现力。
3-6年级信息技术实施纲要
(四)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学科学习、探究活动乃至终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可以从小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1.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
小学信息技术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搜集、处理信息的操作与方法;形成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的求知欲;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和讨论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现象,养成适当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2.内容的设置和选择原则(1)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分析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和学习必须习得的信息技术技能和必须养成的信息素养,以此为目标,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组织相关内容。
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融合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活动的不同技术要求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必要的软件操作。
小学阶段尤其要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以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其步入信息科技的殿堂,避免抽象的概念陈述和脱离实践的命令罗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评价
一 学习过程评价:
1、当堂点评。
2、在测。
2、课堂问题小组加分。
三 学生活动评价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1课时
纺织材料
1课时
金属
1课时
塑料
1课时
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2课时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2课时
本学期科学课还需完成的探究课程:
1、生活类探究课程(见《生活探究课程实施纲要》)
2、科技馆探究课程(见《科学探究课程实施纲要》)
课程实施
1、《我们都是科学家》从“理”和“行”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认识科学。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课程内容
本册学习内容:
科学是......
1课时
做一名小科学家
1课时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课时
校园里的植物
2课时
校园里的小动物
3课时
植物.动物.人
1课时
生命离不开水
1课时
观察水
1课时
神奇的水
2课时
地球上的水
2课时
常见材料
1课时
纸
2、《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初步从总体上对有生命的物体建立初步的认识。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能对收集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生命之源——水》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并加以描述,了解水的各种特点,指导水资源的不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唤醒节约用水的意识。
4、《它们是什么做到》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程实施纲要
课程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