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建模--创建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及要点

框架构造设计步骤及要点1. 构造设计说明:主要是设计根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考前须知,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构造布置图:包括:(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
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
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穿插, 宜采用程度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一样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
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
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
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
假如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
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
纯框架构造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
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
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
框架构造不宜使用长向板,否那么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
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道路的要求。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
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
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
(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钢筋多少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
板配筋一样时,仅标出板号即可。
pkpm建模全过程

PKPM建模全过程出图容:说明,基础,柱配筋图,梁配筋图,板配筋图,必要的大样图。
调模型技巧:对于多层结构,首先保证前两阶周期为平动,第三阶为扭转,且扭转周期比基本周期要小于0.85;当扭转周期比基本周期大于0.85时,应保证第二周期为平动。
当第三周期为平动时,说明该方向的平动比较刚,即需要减弱该方向。
一、仔细查看建筑图,建模时应使建筑的外边线与结构模型齐平。
二、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1.柱的截面尺寸:《抗规》6.3.5设计时可先估算一个尺寸,一般8m的柱距可采用400*400或者450*450即可。
2.梁的截面尺寸:《抗规》6.3.1主梁取:h=(1/10-1/15)l, b=(1/3-1/2)h;次梁:h=(1/12-1/20)l, b=(1/3-1/2)h ;l为跨度暖管井可直接去200*4003.板厚:《混规》9.1.2单向板:h=L0/30—L0/35 且h≧60mm;双向板:h=L0/40—L0/45 且h≧80mm;L0为计算跨度,可取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和1.15Ln(净跨)两者的较小值(跨度为较小板宽)。
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
《高规3.6.3》悬挑板:板厚取跨度的1/10.三、PMCAD建模1.轴线输入将CAD中的轴线导入PKPM:前提CAD中轴线必须在同一个图层上,量一下轴线长度是否与标注的相同即可。
步骤:TSSD打开建筑图——选中轴线,采用CX命令(恢复原图,点CX后右击)——W 命令建立外部块,并另存为04版——PKPM中PMCAD6 Autocad平面图向建筑模型转化——DWG转图——打开DWG,“轴网”命令并点击导入的轴网——转换成建筑模型数据——返回建模——保存退出——请选择中不选“清理无用的网格、节点”并确定——继续退出程序——PM12.构件输入1.先查阅《抗规》6.1.2确定抗震等级。
2.框架梁不须每根尺寸相同。
当梁的跨度较小时,梁高也不应取大。
基于ABAQUS梁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数值模拟共3篇

基于ABAQUS梁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数值模拟共3篇基于ABAQUS梁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数值模拟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是研究结构力学性能和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基于ABAQUS梁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数值模拟方法和实现步骤。
ABAQU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结构力学和工程分析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模拟不同类型的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ABAQUS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使用的是梁单元(B31)和三角形单元(C3D4)。
本文将重点介绍梁单元的应用。
首先,建立模型,包括结构几何形状、截面形状、材料特性等信息。
在ABAQUS中,可以通过建立草图、绘制型材、定义截面属性等方式来创建模型。
需要注意的是,建立的模型必须符合实际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要求。
其次,定义材料特性,包括钢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极限强度、裂缝韧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确的定义。
然后,给结构施加荷载,包括静态荷载、动态荷载、地震荷载等。
在ABAQUS中,可以通过绘制荷载分布或者定义节点荷载、边界约束等方式来施加荷载。
需要注意的是,荷载的大小和方向必须符合实际情况。
最后,进行数值模拟,求解结构的应力、应变、变形等参数。
在ABAQUS中,可以通过指定分析步数、时间步长、求解器、后处理选项等方式来进行数值模拟。
需要注意的是,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模型的精度、材料参数和荷载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认真评估和验证。
总的来说,基于ABAQUS梁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数值模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计算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的结构力学知识和ABAQUS软件的使用技能。
在模拟过程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模型准确性、材料参数、荷载条件、求解器选项等。
因此,需要认真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鲁班土建-框架结构-建模流程

框架结构当中柱梁板为承重构件,推荐建模流程是这样:1、工程设置,根据图纸确定楼层层数和层高。
2、材质设置,根据结构说明中材料的相关说明确定材料类型、强度等级等3、首层建模:(1)建立轴网:如果有CAD图纸可直接调入进行转化,手工建模可根据平面图轴网标注进行轴网建模(2)柱子布置:根据结构图将柱子通过CAD转化或者手工建模的方式布置到图形中。
(3)梁布置:根据结构图将梁通过CAD转化或手工建模的方式布置到图形中。
(4)楼板、楼梯:根据结构图布置楼板楼梯。
(5)墙体:如果有CAD图可以进行墙体转化,先转成外墙,再通过名称更换更换内墙。
手工建模则根据平面图直接进行绘制。
(6)门窗:如果有CAD图可先转化门窗表,再进行门窗转化。
如果手工建模可根据建筑平面图直接进行布置。
(7)过梁、窗台:根据结构说明中的过梁及门窗部分设置相关要求进行过梁、窗台等相关构件的布置。
(8)构造柱:根据结构说明中墙体结构的说明要求自动生成构造柱(9)圈梁:根据结构说明中墙体结构的说明要求布置圈梁及卫生间砼导墙等。
(10)零星构件:坡道台阶、阳台雨篷、散水等(11)图纸节点处理(12)形成建筑面积4、其他层布置,流程和第一层相同,有些构件类型一致的可以通过属性复制复制到其他楼层,如果定位和属性都一致的,可以通过楼层复制直接复制到其他层,节省建模时间。
5、顶层建模:其他步骤与首层相同,注意屋面布置的区别。
如果工程是坡屋面,可以通过设置斜板将坡屋面建模完成,再通过墙柱梁随板顶高调整所有的竖向构件高度即可。
如果是平屋面,女儿墙可以单独设置一层布置,与顶层楼梯间建在一起。
6、基础层建模:基础层建模前可以将首层的墙体和柱子复制到基础层,然后布置基础构件。
7、装饰建模先根据建筑说明将房间装饰、外墙、屋面装饰定义好,再根据平面图将装饰布置好即可。
注意装饰最好是等结构部分全部建模完成了再进行布置,避免无效装饰的形成。
台阶坡道、阳台雨篷的装饰可以通过平时常见的处理方法进行装饰量的处理。
revit框架梁建模流程

revit框架梁建模流程Revit框架梁建模流程可以分为多个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项目准备阶段,包括确定项目的建模需求、收集相关设计资料和图纸,以及设置模型的参数和单位。
接着,我们可以开始创建结构框架模型,这包括创建工作平面、梁轴网、剖面等基本元素,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在创建梁模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梁的类型、尺寸和位置等参数。
根据设计要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梁类型,比如矩形梁、T形梁或槽钢梁等。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Revit的绘图工具,根据梁的轴线和尺寸,在工作平面上创建梁的截面。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约束和对齐工具,确保梁与其他结构元素之间的正确位置关系。
除了基本的梁建模,我们还可以进行更加详细和精确的建模操作。
比如,可以为梁添加连接件、螺栓和预应力构件等细节,以及设置构件的材料和属性信息。
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梁的填充、表面图案和注释等效果,以增加模型的可视化效果和表现力。
在完成梁模型的创建后,我们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优化。
Revit提供了多种工具和功能,可以用于进行结构分析、负荷分析和碰撞检测等。
通过这些分析结果,我们可以针对梁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在模型的完成阶段,我们可以生成相应的图纸和报告。
Revit提供了丰富的图纸和模板库,可以自动生成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等相关图纸,并具备自动标注和尺寸功能,大大提高了绘图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输出模型数据,用于后续工程和施工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和使用。
综上所述,Revit框架梁建模流程包括项目准备、框架创建、梁建模、详细建模、分析优化和图纸生成等多个步骤,通过使用Revit的强大功能和工具,可以高效、精确地完成梁模型的建立,并为项目的后续工作提供有效支持。
PKPM框架结构建模流程

PKPM框架结构建模流程PKPM(Plane Keep Position Method)是一种基于楼板平面不变的结构体系设计方法,其主要用于建筑物结构和楼板平面设计。
PKPM框架结构建模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数据准备在进行PKPM框架结构建模之前,需要进行数据准备。
首先,要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建筑平面布置情况获取相关数据,包括建筑的结构体系、梁、柱、楼板尺寸、楼层间高度、荷载参数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
第二步:建立结构模型在PKPM软件中,可以选择建立二维或三维的结构模型。
对于框架结构来说,一般会建立二维的平面模型。
通过选取适当的单元类型和参数设置,将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各部件(梁、柱、楼板)进行逐一建模,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连接和支座设置。
第三步:设置截面和材料在进行结构分析之前,需要为各个构件设置合适的截面和材料属性。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标准的截面类型,也可以设置自定义的截面形状。
同时,还需要为各个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类型、材料参数和强度等级。
第四步:施加载荷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加载荷类型和大小。
可以根据规范或者实际测量数据设置楼板自重、活荷载、风荷载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加载荷组合方式,将各项荷载施加到结构模型上。
第五步:分析计算在PKPM软件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计算,例如静力弹性分析、弹性动力分析等。
通过施加载荷和应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可以计算出结构的内力、位移、变形等结果。
第六步:结果分析与优化分析计算完成后,可以查看模型的计算结果,包括各个构件的内力大小、位移变形情况等。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
可以尝试调整构件尺寸、材料参数等,以提高结构的性能。
第七步:施工图绘制在进行PKPM框架结构建模之后,可以根据分析计算的结果,绘制出相应的施工图和构件明细图。
这些图纸可以为实际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确保结构的正确建造。
PKPM框架结构步骤讲解

一、执行PMCAD主菜单1,输入结构的整体模型(一)根据建筑平、立、剖面图输入轴线1、结构标准层“轴线输入”1)结构图中尺寸是指中心线尺寸,而非建筑平面图中的外轮廓尺寸2)根据上一层建筑平面的布置,在本层结构平面图中适当增设次梁3)只有楼层板、梁、柱等构件布置完全一样(位置、截面、材料),并且层高相同时,才能归并为一个结构标准层2、“网格生成”——轴线命名(二)估算(主、次)梁、板、柱等构件截面尺寸,并进行“构件定义”1、梁1)抗震规范第6.3.6条规定:b≥2002)主梁:h = (1/8~1/12) l ,b=(1/3~1/2)h3)次梁:h = (1/12~1/16) l ,b=(1/3~1/2)h2、框架柱:1)抗震规范第6.3.1条规定:矩形柱bc、hc≥300,圆形柱d≥3502)控制柱的轴压比——柱的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为一到四级时,分别为0.7~1.0——柱轴力放大系数,考虑柱受弯曲影响, =1.2~1.4——楼面竖向荷载单位面积的折算值, =13~15kN/m2——柱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柱的负荷面积3、板楼板厚:h = l /40 ~ l /45 (单向板) 且h≥60mmh = l /50 ~ l /45 (双向板) 且h≥80mm(三)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楼层定义”1、构件布置,柱只能布置在节点上,主梁只能布置在轴线上。
2、偏心,主要考虑外轮廓平齐。
3、本层修改,删除不需要的梁、柱等。
4、本层信息,给出本标准层板厚、材料等级、层高。
5、截面显示,查看本标准层梁、柱构件的布置及截面尺寸、偏心是否正确。
6、换标准层,进行下一标准层的构件布置,尽量用复制网格,以保证上下层节点对齐。
(四)定义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荷载定义”1、荷载标准层,是指上下相邻且荷载布置完全相同的层。
2、此处定义的荷载是指楼、屋面统一的恒、活荷载,个别房间荷载不同的留在PM主菜单3局部修改(五)根据建筑方案,将各结构标准层和荷载标准层进行组装,形成结构整体模型,“楼层组装”1、楼层的组装就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
PKPM框架结构建模流程

PKPM框架结构建模流程PKPM框架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框架,用于建立和分析结构工程模型。
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可以对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等进行分析和计算。
下面将详细介绍PKPM框架的建模流程。
1.计划和准备在开始建模之前,需要进行规划和准备工作。
首先,明确建模的目标和需求,确定建模的范围和级别。
然后,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设计资料,包括结构图纸、荷载数据、材料参数等。
根据设计要求,制定建模的计划和工作流程。
2.建立模型在PKPM框架中,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手动建模和导入模型。
手动建模是指通过在PKPM软件中逐个绘制元素和输入参数来构建结构模型。
导入模型是指通过从其他CAD软件或者PKPM预设模板中导入已有的模型。
根据建模的复杂程度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3.输入参数在建立模型后,需要输入相关的参数。
包括结构的材料参数、截面参数、构件的几何参数、荷载数据等。
PKPM框架提供了丰富的参数设置和输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4.设定边界条件边界条件是指结构模型的边界和约束条件。
在PKPM框架中,可以设定节点的固定支座、弹性支座和可调支座等。
通过设定合适的边界条件,可以模拟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
5.进行分析计算在完成参数设置和边界条件设定后,可以进行结构的分析计算。
PKPM框架提供了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稳定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况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6.结果检查和优化计算完成后,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和分析。
包括结构的位移、内力、应力等数据。
根据检查结果,可以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
如增加梁、柱或加强部分构件的尺寸,改变材料参数等。
7.输出结果和报告最后,可以将计算结果输出到报告或图纸中。
PKPM框架可以生成各种图表和图纸,包括荷载图、受力图、构件图纸等。
通过输出结果和报告,可以传达计算和分析的结果,为结构的改进和施工提供参考。
总结:PKPM框架结构建模流程主要包括计划和准备、建立模型、输入参数、设定边界条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检查和优化以及输出结果和报告等步骤。
Revit结构建模之梁

Revit结构建模之梁Revit梁的结构用途Revit将根据支撑梁的结构图元,自动确定梁的“结构用途”属性。
结构用途参数值可确定粗略比例视图中梁的线样式。
可以在放置梁之前或者在放置梁之后,修改结构用途。
可使用“对象样式”对话框修改结构用途。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对象样式。
结构用途参数可以包括在结构框架明细表中,这样您便可以计算大梁、托梁、檩条和水平支撑的数量。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指定明细表属性。
梁的结构用途值可以将梁附着到任何其他结构图元(包括结构墙)上。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结构墙。
注意梁将不会自动连接到非承重墙。
可以使用“属性”选项板修改默认的“结构用途”设置。
下表根据正连接到梁的图元,列出了梁的默认自动“结构用途”设置:- C B HB G J P O墙G O HB G J P O柱G O HB G J P O支撑O O O O O O水平支撑HB HB HB HB O大梁J J P O托梁P P O檩条P O其他O图示说明。
HB:水平支撑;G:大梁;J:托梁;P:檩条;O:其他。
Revit创建梁应该在创建梁之前添加轴网和柱。
将梁添加到平面视图中时,必须将底剪裁平面设置为低于当前标高;否则,梁在该视图中不可见。
您还可能需要使用具有视图范围和可见性设置的结构样板。
请参见结构样板。
可以使用下列方法之一添加梁:•绘制单个梁。
•创建梁链。
•选择位于结构图元之间的轴线。
•创建梁系统。
Revit绘制创建单个梁梁工具是您用来绘制梁的单个实例的主要手段。
绘制单个梁1.单击“结构”选项卡“结构”面板“梁”。
2.如果以前尚未加载任何梁,请加载结构梁族。
3.在“属性”选项板中:o从类型选择器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梁类型。
o修改梁参数。
4.在选项栏上,从“结构用途”下拉列表中选择一个值。
5.在绘图区域中单击起点和终点以绘制梁。
当您绘制梁时,光标将捕捉到其他结构图元(例如柱的质心或墙的中心线)。
状态栏将显示光标的捕捉位置。
框架结构建模

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一、执行PMCAD主菜单1,输入结构的整体模型(一)根据建筑平、立、剖面图输入轴线1、结构标准层“轴线输入”1)结构图中尺寸是指中心线尺寸,而非建筑平面图中的外轮廓尺寸2)根据上一层建筑平面的布置,在本层结构平面图中适当增设次梁3)只有楼层板、梁、柱等构件布置完全一样(位置、截面、材料),并且层高相同时,才能归并为一个结构标准层2、“网格生成”——轴线命名(二)估算(主、次)梁、板、柱等构件截面尺寸,并进行“构件定义”1、梁1)抗震规范第6.3.6条规定:b≥2002)主梁:h = (1/8~1/12) l ,b=(1/3~1/2)h3)次梁:h = (1/12~1/16) l ,b=(1/3~1/2)h2、框架柱:1)抗震规范第6.3.1条规定:矩形柱bc、hc≥300,圆形柱d≥3502)控制柱的轴压比——柱的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为一到四级时,分别为0.7~1.0——柱轴力放大系数,考虑柱受弯曲影响,=1.2~1.4——楼面竖向荷载单位面积的折算值,=13~15kN/m2——柱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柱的负荷面积3、板楼板厚:h = l /40 ~l /45 (单向板) 且h≥60mmh = l /50 ~l /45 (双向板) 且h≥80mm(三)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楼层定义”1、构件布置,柱只能布置在节点上,主梁只能布置在轴线上。
2、偏心,主要考虑外轮廓平齐。
3、本层修改,删除不需要的梁、柱等。
4、本层信息,给出本标准层板厚、材料等级、层高。
5、截面显示,查看本标准层梁、柱构件的布置及截面尺寸、偏心是否正确。
6、换标准层,进行下一标准层的构件布置,尽量用复制网格,以保证上下层节点对齐。
(四)定义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荷载定义”1、荷载标准层,是指上下相邻且荷载布置完全相同的层。
2、此处定义的荷载是指楼、屋面统一的恒、活荷载,个别房间荷载不同的留在PM主菜单3局部修改(五)根据建筑方案,将各结构标准层和荷载标准层进行组装,形成结构整体模型,“楼层组装”1、楼层的组装就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
广联达GJG钢结构建模过程

广联达GJG钢结构建模过程
第一部分基本设置
1、框架结构、上海、层底。
2、建模,CAD识别,添加图纸:钢结构地上建筑图。
3、楼层设置:首层,层高4.9,室外地坪高差-0.1。
4、工程设置:材质选Q345B(钢柱),除锈等级Sa2.5。
5、防火设置:钢柱──一级,3小时,薄涂型,钢梁──一级,2小时,薄涂型。
第二部分建模
1、分隔图纸,轴网识别。
(提取轴线)
2、新建钢柱。
选焊接截面,修改截面尺寸700×300×18(腹板)×22(上下翼缘板),点画放置即可,若斜的,则需右键旋转。
3、新建钢梁。
识别构件表(汉字删,前加H,即H400×1200×40×40);直线绘制,遇到节点,断开点一下再画。
延伸到柱边。
4、创建节点。
首先是主次梁节点:(先主梁再次梁),选择一个最相近的。
(52H型梁与H型梁──盖板不勾,修改尺寸──上翼缘下翼缘螺栓都不要,腹板要勾──X方向2,Y方向6,间距自己调──本楼层相同节点)。
其次是柱梁节点:(点选:先柱再梁),弹出(万能节点,另一种46,选择46──修改尺寸),本楼层相同节点。
然后是创建细部(柱脚):选择5.H型钢柱柱脚(布置螺栓),布置栓钉,φ19,长度80,通长布置,200,200,2,均布,0。
第三部分导出文件
1、协作──导出,或者,文件──导出
2、导入──土建算量软件,文件管理,导入gshmd
3、手动导入,首层,所有构件,选择1-9、1-E交点,不查看报告。
4、导入的钢结构内容不能编辑。
盈建科框架结构建模步骤

盈建科框架结构建模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盈建科框架结构建模的那些事儿。
咱先得有个清晰的概念,这建模就好比搭积木,咱得一块一块稳稳地搭起来。
首先呢,你得准备好各种“零件”,也就是建筑的基本信息,像什么尺寸啦、高度啦、材料啦等等。
这就好比你要搭个城堡,得先知道城堡有多大,用啥材料建吧。
然后呢,就开始搭建框架啦!这就像给房子搭骨架,得让它结实又稳固。
你得仔细地把柱子、梁啊这些一根根地摆好位置,可不能马虎。
想象一下,要是骨架歪歪扭扭的,那房子还能稳当吗?接下来就是给框架添上“肉”啦,也就是各种墙板、门窗啥的。
这一步可得细心点,尺寸得对得上,位置也不能错。
不然到时候门装不上,窗户开在奇怪的地方,那不就闹笑话啦!再然后呢,得给整个模型做些调整和优化。
就好像你搭好了积木城堡,还得看看哪里不整齐,哪里需要改进。
这能让模型更完美,更符合实际需求。
建模的过程中还得注意很多细节哦!比如说节点的处理,这就像是关节一样重要,要是节点没处理好,那整个结构可能就不牢固啦。
还有荷载的设置,就像给房子加上各种重量,你得考虑清楚,可不能乱来。
还有啊,别忘了随时检查和修正错误。
要是建到一半发现问题,赶紧改,别等都建完了才发现错了一大片,那可就麻烦咯。
建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只要咱一步一步认真来,肯定能建出漂亮又实用的框架结构模型。
这就像是盖房子,一砖一瓦都得用心。
当你看到自己建出来的模型,就像看到自己亲手盖的房子一样,那种成就感,哎呀,真的没法形容!所以啊,朋友们,别害怕困难,大胆去尝试吧!只要掌握了方法,建模也没那么难。
加油,让我们一起在盈建科的世界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框架结构吧!就这么定啦!。
手动建模梁的操作方法

手动建模梁的操作方法在进行手动建模梁的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1. 定义材料属性:首先需要定义梁所使用的材料的属性,包括弹性模量、截面面积、惯性矩等参数。
这些参数会直接影响到梁的刚度和强度。
2. 设置截面形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梁的截面形状。
常见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圆形、T形、L形等。
在软件中,可以通过绘制图形来定义截面形状。
3. 绘制梁的轮廓:在构建梁之前,需要绘制梁的轮廓。
可以使用CAD软件或者直接在建模软件中绘制。
根据梁的长度和形状,绘制出梁的轮廓。
4. 定义节点:在梁的两端以及梁的中部等需要连接的位置上,定义节点。
节点是连接各个构件的重要部分,它们确定了构件间的连接关系。
在定义节点时,需要确定节点的位置和节点类型。
5. 定义边界条件:边界条件是模拟实际工况的重要步骤。
在梁的两端,需要设置约束条件,限制其在某些方向上的位移或转角。
常见的约束条件包括固定支座、转动支座等。
6. 划分网格:将梁划分成有限个小单元,称为网格。
网格的划分决定了计算的精度,一般来说,划分越精细,结果越准确。
划分网格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7. 定义单元类型:在划分网格后,需要为每个网格单元定义其类型。
常见的单元类型包括梁单元、壳单元、体单元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
8. 设置材料属性和截面属性:对每个单元,需要设置其材料属性和截面属性。
材料属性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截面属性包括截面面积、惯性矩等参数。
通过设置这些属性,可以模拟出不同材料、不同截面形状的梁。
9. 定义荷载:根据实际工况,在梁上施加荷载。
可以设置集中荷载、均布荷载等。
荷载的大小和位置与梁的响应有直接关系。
10. 进行计算分析:在设置好各种参数后,进行计算分析。
可以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得到梁的位移、应力等信息。
11. 结果分析:得到计算结果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分析梁的应力分布、挠度分布等,评估梁的结构性能。
PKPM框架结构建模流程

建立模型 进行楼层组装
1、点击楼层组装
2、选择需要组 装的标准层
3、输入本层层高
4、点击确定完成组装
建立模型 查看楼模型
2、CTRL+滚 轮可旋转模型
1、点击整楼 查看全楼模型
建立模型 进入前处理
1、切换到前 处理模块
2、点击确定
建模型 定义前处理参数
1、点击 参数定义
2、参数的含 义参考satwe 使用指南
建立模型 进行satwe计算
1、点击生 成数据+全 部计算进行 计算
建立模型 查看文本结果
1、切换至 结果菜单栏
2、点击文本及计算书, 点击新版文本查看
建立模型 查看图形结果
1、点击轴压比和配 筋查看图形结果
2、配筋结果的含义 查看stawe使用说明
5、点击确定创建
建立模型 布置柱截面
1、选择需要布置的截面
2、框选节点进行布置
建立模型 定义梁截面
1、点击梁
2、点击增加截面
3、输入梁截面
4、点击确定创建
建立模型 布置梁截面
1、选择需要布置的截面 2、框选轴线进行布置
建立模型 生成楼板
1、切换到楼板模块
2、点击生成楼板
建立模型 修改楼板
3、点击修改板厚
PKPM框架结构建模操作流程
新建工程
1、新建一个v工程文件夹
2件、目将录文,件双v夹击拖打动开至文
新建工程
2点、击输确入定工v创程建名工,程
建立模型 建立轴网
v 1、点击 正交轴网
2、输入 轴线距离
3、点击确 定创建轴网
建立模型 定义柱截面
1、切换到构件布置栏 2、点击柱
结构新手之梁绘制的要点

关于梁绘制的要点一、框架梁、次梁纵筋1、关键词“1/4”(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版)P117页9.2.6条条文1,梁支座配筋量不应小于该跨底筋配筋量的1/4。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P61页6.3.4条条文1,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小于2C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2、关键词“0.3、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P60页6.3.3条条文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关键词“1/2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P61页6.3.4条条文2,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于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4、梁钢筋间距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版)P115页9.2.1条条文3,梁上部钢筋的水平方向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梁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
5、框架梁钢筋选筋要求:(1)、应考虑在边柱内的水平段锚固长度不小于0.4laE,例如:边柱的边长为300,则梁上下纵筋的最大直径为16mm。
(2)、本着经济性原则,框架梁上部贯通钢筋尽量用小直径钢筋,例如:支座处计算值<10cm2贯通筋可采用C14;支座处计算值在10~12cm2之间,贯通筋可采用C16;支座处计算值在12~15cm2之间,贯通筋可采用C18;支座处计算值在15~18cm2之间,贯通筋可采用C20等等。
6、次梁纵筋要求:(1)、梁高不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梁高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2)、次梁上部钢筋采用架立筋,梁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应小于8mm;当梁的跨度在4m~6m时,直径不应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应小于12mm。
主体鉴定建模验算步骤说明

主体鉴定结构验算步骤说明一、框架结构建模计算1.新建文件,命名为北楼框架。
2.点击正交轴网,根据图纸,输入轴网尺,点击构件,输入柱、梁,楼梯,板输入板厚,然后板选自动生成。
以第一层为例,梁一般指第一层顶梁。
有多少层,就画多少层,可以局部或部分复制上一楼层。
3.每一层单独加荷载,荷载规范,GB50009,恒活设置,勾选自动计算楼板厚度,框架结构,15Ornm板厚,自动计算板厚之后不需要再考虑楼板自重的荷载,查规范,选恒载3.OkN,恒载指的是装修、瓷砖等;活载查规范,餐饮选3.OKN,楼梯间恒载8KN∕m3,活载3.5KN∕m3O4.选梁上荷载,查上述规范,附录A,砌体加气块重度5.5KN∕m3,普通砖砌体18KN∕m3,含抹灰+2KN∕F∏30重度*高度*墙宽,就是分布在梁上的线荷载5.电梯恒载0,活载查标准。
有水箱或者重物之类的,要计算水箱重量之后单独设置荷载。
6.各标准层完成后,选楼层,选设计参数,总信息里面选结构信息,结构主材;接着选材料信息,选墙体材料、钢筋级别;选地震分组,查地震设计规范,选第2组,点地震信息,地震烈度选0(不设防),场地类别,查看勘察报告或蓝图,没有选∏类,后面选非抗震。
如果考虑抗震的话,就要根据抗震设计规范,在实际现场测量中测量的抗震需要的数据。
但是计算的时候,只需要根据抗震设计规范和图纸,在设计参数选项中勾选抗震信息即可。
特殊说明,砌体结构计算抗震一般验算不过。
然后组装楼层,在楼层选项中,选楼层组装,点击第1标准层,输入层高,然后点增加,就是把第1层组装进去了,第2层依此类推。
7.风荷载从荷载规范选GB50009-2012,高层要考虑风荷载,钢结构要考虑,地面粗糙度类别,海岛选A,乡村选B,县城选C,大城市选D,钢筋信息不变。
8.点前处理及计算,出来结果。
点击帮助,可以查看计算结果里面的文字代表的意思。
柱的边上数字,比如6,代表需要配置6平方厘米截面积的钢筋,比如配了4根25厘米钢筋,查GB50010附录A,查出5-4根25mm 的面积为1964平方毫米,大于600平方毫米,满足要求。
2_WS04梁的建模--创建框架结构

001290 12 Dec 1999 W4-9
梁的建模
创建框架结构
6. 划分截面为“peak”的坡度线
– Select Entities: • 选择Lines, By Location, Z Coordinates; 在Min, Max 处输入 121, 165
Workshop Supplement
–
或命令: • LSEL,S,SEC,,1,4 • LSEL,INVE • LATT,1,,1,,101,,3 • LESIZE,ALL,,,6
• LMESH,ALL
001290 12 Dec 1999 W4-11
梁的建模
创建框架结构
8. 最后对框架的顶面划分面单元
– MeshTool: • Element Attributes: 设置为 [Global]: 点 [Set]
Utility Menu > PlotCtrls > Style > Size and Shape ... • • /ESHAPE = 1 [OK]
001290 12 Dec 1999 W4-6
梁的建模
创建框架结构
4. (cont'd)
– Or issue: • CSYS,0
Workshop Supplement
001290 12 Dec 1999 W4-5
梁的建模
创建框架结构
4. 对定义为“column” 截面的垂直线划分网格
– – Utility Menu > WorkPlane > Change Active CS to > Global Cartesian Utility Menu > Select > Entiti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点 [Mesh] – [Pick All]
– 或命令: • LSEL,S,SEC,,1,4 • LSEL,INVE • LATT,1,,1,,101,,3 • LESIZE,ALL,,,6 • LMESH,ALL
– 在拾取框点Pick All – 在line attributes的设置MAT = 1, TYPE = 1, SECT = 1, Pick Orientation keypoints =
Yes, [OK] – 在Enter 102 in the Input Window for orientation keypoint and press the Enter key,
– Utility Menu > Plot > Lines – MeshTool:
• Element Attributes: [Lines]: 点 [Set] – [Pick All] – MAT = 1, TYPE = 1, SECT = 3, Pick Orientation keypoints = Yes, [OK] – 输入 101为方向点,按回车, 然后[OK]
• 已知: 已建立了一个包含几何模型和材料属性的命令流文件(bldggeom.inp)
001290 12 Dec 1999
W4-2
梁的建模
创建框架结构
Workshop Supplement
1. 启动ANSYS并设置工作文件名“bldg 2. 选择File>Read Input from… ,找到文件“bldg-geom.inp”,读入后生成框架的几何模型
– 或命令: • TYPE,2 • lement
001290 12 Dec 1999
W4-12
INTRODUCTION TO ANSYS 5.6 - Part 2
梁的建模
创建框架结构
9. 约束柱最下端 (Z=0)的节点 所有方向自由度 10.载荷步 1: 施加Z方向的重力加速度
Workshop Supplement
001290 12 Dec 1999
W4-5
梁的建模
创建框架结构
Workshop Supplement
INTRODUCTION TO ANSYS 5.6 - Part 2
4. 对定义为“column” 截面的垂直线划分网格
– Utility Menu > WorkPlane > Change Active CS to > Global Cartesian – Utility Menu > Select > Entities...
Workshop Supplement
001290 12 Dec 1999
W4-4
INTRODUCTION TO ANSYS 5.6 - Part 2
梁的建模
创建框架结构
3. (续)
– 命令方式: • SECTYPE,1,BEAM,I,COLUMN • SECDATA,12,12,12.12,.605,.605,.39 • SECTYPE,2,BEAM,I,GIRDER • SECDATA,10.425,10.425,16.97,.985,.985,.585 • SECTYPE,3,BEAM,I,BEAM • SECDATA,6.535,6.535,8.06,.465,.465,.285 • SECTYPE,4,BEAM,HREC,PEAK • SECDATA,6,6,.25,.25,.25,.25,0,0,0,0 • SAVE
Workshop Supplement
001290 12 Dec 1999
W4-8
INTRODUCTION TO ANSYS 5.6 - Part 2
梁的建模
创建框架结构
5. (续)
– 命令: • LSEL,S,LOC,Y,480 • LSEL,A,LOC,Y,240 • LSEL,A,LOC,Y,0 • LSEL,U,LOC,Z,0,119 • LATT,1,,1,,101,,2 • LESIZE,ALL,,,6 • LMESH,ALL
• Size Controls: Lines: 点 [Set] – [Pick All] – 输入线的等分数NDIV = 4, 然后点 [OK]
• 点 [Mesh] – [Pick All]
– 或命令: • LSEL,S,LOC,Z,121,165 • LATT,1,,1,,103,,4 • LESIZE,ALL,,,4 • LMESH,ALL
INTRODUCTION TO ANSYS 5.6 - Part 2
Workshop Supplement
Workshop 4 梁的建模
创建框架结构
INTRODUCTION TO ANSYS 5.6 - Part 2
梁的建模
创建框架结构
Workshop Supplement
• 本算例通过对一个框架结构承受重力和“雪载”( 0.25 psi )的分析, 以确定结构的变形和应力
• 选择 Lines, By Location, Z Coordinates; 在Min, Max中输入 0, 119 • 选From Full, 点Apply, Replot – Main Menu > Preprocessor > MeshTool … • 在Element Attributes中选Lines,点Set
then [OK] • Size Controls: Lines: press [Set]
– [Pick All] – NDIV = 4, then [OK] • Mesh: set to [Lines] and press [Mesh] – [Pick All] – Utility Menu > PlotCtrls > Style > Size and Shape ... • /ESHAPE = 1 • [OK]
– Main Menu > Solution > -Loads- Apply > Gravity … • ACELZ = 386 • [OK]
– 或命令: • ACEL,,,386
– MeshTool: • Element Attributes: [Lines]: press [Set] – [Pick All] – MAT = 1, TYPE = 1, SECT = 2, Pick Orientation keypoints = Yes, [OK] – Enter 101 for orientation keypoint and press the Enter key, then [OK] • Size Controls: Lines: press [Set] – [Pick All] – NDIV = 6, then [OK] • Press [Mesh] – [Pick All]
Workshop Supplement
001290 12 Dec 1999
W4-10
INTRODUCTION TO ANSYS 5.6 - Part 2
梁的建模
创建框架结构
7. 划分所有定义为“beam”截面的线
– Select Entities: • 选 Lines, By Attributes, Section ID num; 在Min, Max处输入1,4 • From Full, [Apply], [Invert]
INTRODUCTION TO ANSYS 5.6 - Part 2
001290 12 Dec 1999
W4-3
INTRODUCTION TO ANSYS 5.6 - Part 2
梁的建模
创建框架结构
3. 依次定义3个工字型梁截面和一个箱型梁截面, 然后保存文件
– Main Menu > Preprocessor > -Beam- Common Sectns … • ID = 1, Name = column, Sub-Type = I • W1 = 12, W2 = 12, W3 = 12.12, t1 = 0.605, t2 = 0.605, t3 = 0.39 • [Apply] • ID = 2, Name = girder, Sub-Type = I • W1 = 10.425, W2 = 10.425, W3 = 16.97, t1 = 0.985, t2 = 0.985, t3 = 0.585 • [Apply] • ID = 3, Name = beam, Sub-Type = I • W1 = 6.535, W2 = 6.535, W3 = 8.06, t1 = 0.465, t2 = 0.465, t3 = 0.285 • [Apply] • ID = 4, Name = peak, Sub-Type = (hollow rectangle) • W1 = 6, W2 = 6, t1 = 0.25, t2 = 0.25, t3 = 0.25, t4 = 0.25 • [OK] • Toolbar > SAVE_DB
– Utility Menu > Plot > Lines – MeshTool:
• Element Attributes: [Lines]: 点 [Set] – [Pick All] – MAT = 1, TYPE = 1, SECT = 2, Pick Orientation keypoints = Yes, [OK] – 在输入窗口输入 103作为梁的方向点,按回车 然后点 [OK]
Workshop Supplement
001290 12 Dec 1999
W4-7
INTRODUCTION TO ANSYS 5.6 - Par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