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PPT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ppt课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The Amnioglycosides
可编辑课件PPT
1
目录
• 化学结构 • 分类 • 共性 • 药物相互作用 • 给药方案简介
可编辑课件PPT
2
肺结核病人胸部X光片
1943年美国 Waksman从链霉菌中分离得到继青霉素后第二
个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的抗结核杆菌的特效作用,
(4)布鲁菌病:+ 四环素类
3、用法用量:0.5—1.0g,每12h一次(细菌感染时常规用药);
可编辑课件PPT
18
2、肾毒性 表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无尿、肾衰
原因:与肾组织亲和力高,药物在肾小管上皮 细胞聚集,致细胞肿胀、坏死
预防:定期查肾功能,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给 药剂量,有条件可监测血药浓度
避免合用有肾毒性的药物
肾毒性
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 素>链霉素>奈替米星
神经肌肉阻滞
新>链>卡, 阿米>庆、妥
可编辑课件PPT
22
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
可编辑课件PPT
23
链霉素(Streptomycin)
1、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氨基糖苷类,亦是第一个抗结核药。
2、临床应用:
(1)兔热病、鼠疫:首选,鼠疫与四环素类联用
(2)结核病:+ 其他抗结核药
(3)细菌性心内膜炎:+ 青霉素
2. 口服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术前准备,肝昏 迷用药,如新霉素。
3. 制成软膏或眼膏或冲洗液用于局部感染。
可编辑课件PPT
14
adverse reactions
(六)不良反应
The Amnioglycosides
可编辑课件PPT
1
目录
• 化学结构 • 分类 • 共性 • 药物相互作用 • 给药方案简介
可编辑课件PPT
2
肺结核病人胸部X光片
1943年美国 Waksman从链霉菌中分离得到继青霉素后第二
个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的抗结核杆菌的特效作用,
(4)布鲁菌病:+ 四环素类
3、用法用量:0.5—1.0g,每12h一次(细菌感染时常规用药);
可编辑课件PPT
18
2、肾毒性 表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无尿、肾衰
原因:与肾组织亲和力高,药物在肾小管上皮 细胞聚集,致细胞肿胀、坏死
预防:定期查肾功能,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给 药剂量,有条件可监测血药浓度
避免合用有肾毒性的药物
肾毒性
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 素>链霉素>奈替米星
神经肌肉阻滞
新>链>卡, 阿米>庆、妥
可编辑课件PPT
22
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
可编辑课件PPT
23
链霉素(Streptomycin)
1、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氨基糖苷类,亦是第一个抗结核药。
2、临床应用:
(1)兔热病、鼠疫:首选,鼠疫与四环素类联用
(2)结核病:+ 其他抗结核药
(3)细菌性心内膜炎:+ 青霉素
2. 口服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术前准备,肝昏 迷用药,如新霉素。
3. 制成软膏或眼膏或冲洗液用于局部感染。
可编辑课件PPT
14
adverse reactions
(六)不良反应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廖(共39张PPT)

亦可作为二线抗结核药与其它药物联合用于结核病的治疗;
4、不良反应:耳毒性明显
奈替米星
特点:
1、对G-菌包括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 2、对G+球菌的作用强于其它氨基糖苷类; 3、对多种钝化酶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它药物无交叉耐药; 4、不良反应最轻,耳毒性、肾毒性发生率较低,症状轻微。
【不良反应】 ① 耳毒性,第八对脑神经损害; ② 神经肌肉阻滞(发生率较高),口周、面部、四肢麻木; ③ 过敏性反应、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不高,但死亡率高,皮试阳性
率不高。 ④ 少见肾毒性
庆大霉素(gentamicin)
【抗菌谱】 对G-杆菌,金葡菌敏感; 氨基苷类中治疗G-杆菌感染首选药(价格便宜、疗效确实)
根据来源分类:
天然氨基糖苷类
来自链霉菌属
来自小单胞菌属
链霉素、卡那霉素 新霉素、妥布霉素 大观霉素
庆大霉素、西索米星
小诺米星、福提米星
半合成氨基糖苷类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异帕卡星、阿贝卡星
【体内过程】(共性)
第一节 氨吸基苷收类抗:生素为有机强碱,口服难吸收,仅用于肠道感染和肠道消毒。多采用肌内注射给
PA
肽链延伸阶段
抗菌机制
1、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1. 起始阶段: 30S亚基始动复合物和70S亚基始动复 合物的形成
2. 肽链延伸阶段:造成mRNA密码错译,合成无功能 的蛋白质
3. 终止阶段:阻止肽链的脱落和核糖体循环
抗菌机制
2、干扰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破坏细菌体屏障保护作用
G- cell envelope
庆大霉素(gentamicin) 新霉素>卡那>庆大>妥布>链霉素>奈替 3、临床少用,可作为二线抗结核药。
4、不良反应:耳毒性明显
奈替米星
特点:
1、对G-菌包括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 2、对G+球菌的作用强于其它氨基糖苷类; 3、对多种钝化酶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它药物无交叉耐药; 4、不良反应最轻,耳毒性、肾毒性发生率较低,症状轻微。
【不良反应】 ① 耳毒性,第八对脑神经损害; ② 神经肌肉阻滞(发生率较高),口周、面部、四肢麻木; ③ 过敏性反应、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不高,但死亡率高,皮试阳性
率不高。 ④ 少见肾毒性
庆大霉素(gentamicin)
【抗菌谱】 对G-杆菌,金葡菌敏感; 氨基苷类中治疗G-杆菌感染首选药(价格便宜、疗效确实)
根据来源分类:
天然氨基糖苷类
来自链霉菌属
来自小单胞菌属
链霉素、卡那霉素 新霉素、妥布霉素 大观霉素
庆大霉素、西索米星
小诺米星、福提米星
半合成氨基糖苷类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异帕卡星、阿贝卡星
【体内过程】(共性)
第一节 氨吸基苷收类抗:生素为有机强碱,口服难吸收,仅用于肠道感染和肠道消毒。多采用肌内注射给
PA
肽链延伸阶段
抗菌机制
1、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1. 起始阶段: 30S亚基始动复合物和70S亚基始动复 合物的形成
2. 肽链延伸阶段:造成mRNA密码错译,合成无功能 的蛋白质
3. 终止阶段:阻止肽链的脱落和核糖体循环
抗菌机制
2、干扰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破坏细菌体屏障保护作用
G- cell envelope
庆大霉素(gentamicin) 新霉素>卡那>庆大>妥布>链霉素>奈替 3、临床少用,可作为二线抗结核药。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PPT演示课件

16
谢谢
17
代谢:肾功能正常时,血浆T1/2为2h~3h,肾功能减退时,其浓度与T1/2均明显增 加。
排泄:氨基糖苷类几乎完全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排出,其排泄符合一级动力学过 程,尿药浓度极高,但肾功能减退时尿药浓度可显著减低。
5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1.耳毒性
前庭功能损害: 表现为:眩晕、呕心、呕吐、平衡失调等 见于庆大霉素和链霉素
基本结构: 氨基醇环通过糖苷键与一个或多个氨基糖结合
氨基醇环(streptomycin) 卡那霉素 (kanamycin) 西索米星 (sisomicin) 小诺米星 (micronomicin)
庆大霉素 (gentamicin) 妥布霉素 (tobramycin) 新霉素 (neomycin) 大观霉素 (spectinomycin)
12
常用氨基糖苷类类药物
链霉素
口服难吸收,肌注给药。 与异烟肼或利福平联用,对结核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首选鼠疫和兔热病治疗。 易产生耐药性,且持久不变,甚至出现耐药菌株。 有单向交叉耐药性
13
庆大霉素
口服不吸收,硫酸盐易溶于水且稳定。 绿脓杆菌有效,对革兰阳性菌中金葡菌作用较强。 可致少数儿童不可逆迟发性耳聋。
主要耐药机制为: ✓ 1.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的产生,是临床上耐药性的最重要原因。 ✓ 2.细胞壁渗透性改变或细胞内转运异常,多见于对阿米卡星耐药的细菌。 ✓ 3.作用靶位的改变,使药物进入菌体后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而发挥抗菌作用,较少 见。
控制耐药的策略包括 ✓ 1.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 ✓ 2.使用钝化酶抑制剂。 ✓ 3.合理的临床用药。
10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合理用药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避免局部给药,实行个体化给药,必要时需作血 药浓度测定。
谢谢
17
代谢:肾功能正常时,血浆T1/2为2h~3h,肾功能减退时,其浓度与T1/2均明显增 加。
排泄:氨基糖苷类几乎完全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排出,其排泄符合一级动力学过 程,尿药浓度极高,但肾功能减退时尿药浓度可显著减低。
5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1.耳毒性
前庭功能损害: 表现为:眩晕、呕心、呕吐、平衡失调等 见于庆大霉素和链霉素
基本结构: 氨基醇环通过糖苷键与一个或多个氨基糖结合
氨基醇环(streptomycin) 卡那霉素 (kanamycin) 西索米星 (sisomicin) 小诺米星 (micronomicin)
庆大霉素 (gentamicin) 妥布霉素 (tobramycin) 新霉素 (neomycin) 大观霉素 (spectinomycin)
12
常用氨基糖苷类类药物
链霉素
口服难吸收,肌注给药。 与异烟肼或利福平联用,对结核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首选鼠疫和兔热病治疗。 易产生耐药性,且持久不变,甚至出现耐药菌株。 有单向交叉耐药性
13
庆大霉素
口服不吸收,硫酸盐易溶于水且稳定。 绿脓杆菌有效,对革兰阳性菌中金葡菌作用较强。 可致少数儿童不可逆迟发性耳聋。
主要耐药机制为: ✓ 1.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的产生,是临床上耐药性的最重要原因。 ✓ 2.细胞壁渗透性改变或细胞内转运异常,多见于对阿米卡星耐药的细菌。 ✓ 3.作用靶位的改变,使药物进入菌体后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而发挥抗菌作用,较少 见。
控制耐药的策略包括 ✓ 1.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 ✓ 2.使用钝化酶抑制剂。 ✓ 3.合理的临床用药。
10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合理用药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避免局部给药,实行个体化给药,必要时需作血 药浓度测定。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精品PPT课件

3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起到杀菌作用,属静止期杀菌药。其杀菌 作用具有如下特点:
1.杀菌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2.仅对需氧菌有效,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强。 3.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 4.具有初次接触效应。 5.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体内过程
1. 吸收 极性较大,口服很难吸收,仅作肠道消毒用。全身给药 多采用肌内注射,吸收迅速而完全。
2 作用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30s核糖体亚基的16s RNA结合,核 糖体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后面蛋白质合成的所有过程(包括启 动、延伸、终止)都发生改变。mRNA发生读取错误造成了异 常蛋白质的合成,这些异常蛋白质的插入破坏了细胞膜的完 整性,这就加强了氨基糖该类药物的穿透作用。
因此,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快速而毁灭性的杀菌作用是 通过阻止蛋白质的合成和破坏细胞质膜的完整性来实现的。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耐钝化酶抗生素可用于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
不良反应
耳毒性、肾毒性
神经肌肉阻断:其原因可能是药物与Ca2+络合,使体液内的Ca2+ 含量降低,或与Ca2+竞争,抑制神经末梢Ach的释放,并降低突 触后膜对Ach敏感性,造成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断,引起呼吸肌 麻痹,可致呼吸停止。
4 耐药机制
1. 药物不能达到有效浓度 厌氧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有氧呼吸链突变;外排系统 加强 2. 靶标修饰 16s RNA甲基化酶:rmt A/B arm A 对链霉素敏感 核糖体突变:rrs突变(16s RNA) rps突变(核糖体蛋白) 对链霉素耐药 3. 钝化酶 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APH) 氨基糖苷腺苷转移酶(ANT) 氨基糖苷酰基转移酶(AAC)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PPT演示幻灯片

询问过敏史,做皮试,对链霉素过敏者禁用 立即缓慢iv 10%葡萄糖酸钙20ml,同时ih或im Adr
抢救
30
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
1944年用于临床的第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 素,也是第一个用于治疗结核病的药物,耳毒 性常见,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
31
链霉素
主要用于:
1. 第二线抗结核药,与其它抗结核药合用 2.鼠疫、土拉菌病(首选),尤其与四环素合用
21
不良反应
2.肾毒性
是诱发药源性肾脏衰竭的最常见因素,损害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引起血尿、蛋白尿、管型 尿、肾小球过滤减少,严重者可发生氮质血 症及无尿等。
22
不良反应
2.肾毒性
是诱发药源性肾脏衰竭的最常见因素 主要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毒初期表现为尿浓
缩困难,随后出现蛋白尿、管型尿,严重者可发生 氮质血症及无尿等 服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5%-15%患者几天内出现肾 功能失调 多数肾功能损害是可逆的,及早停药可以恢复
熟悉其他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3
习题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同的不良反应有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厌氧菌感染大都有一定 的抗菌作用.
3.对严重G—感染者,最好合用链霉素和庆大 霉素以增强疗效.
4.链霉素治疗泌尿道感染时同服碳酸氢钠可以 增强疗效,所以在临床应用时一般同服碱性药.
44
临床应用
1. 用于敏感需氧G-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
➢ 如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胃 肠道、烧伤、创伤及骨关节感染等等
2.脑膜炎、肺炎、败血症严重感染,需合用其 他抗G-杆菌的抗菌药,如广谱半合成青霉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等药提高抗菌 活性
13
临床应用
抢救
30
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
1944年用于临床的第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 素,也是第一个用于治疗结核病的药物,耳毒 性常见,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
31
链霉素
主要用于:
1. 第二线抗结核药,与其它抗结核药合用 2.鼠疫、土拉菌病(首选),尤其与四环素合用
21
不良反应
2.肾毒性
是诱发药源性肾脏衰竭的最常见因素,损害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引起血尿、蛋白尿、管型 尿、肾小球过滤减少,严重者可发生氮质血 症及无尿等。
22
不良反应
2.肾毒性
是诱发药源性肾脏衰竭的最常见因素 主要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毒初期表现为尿浓
缩困难,随后出现蛋白尿、管型尿,严重者可发生 氮质血症及无尿等 服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5%-15%患者几天内出现肾 功能失调 多数肾功能损害是可逆的,及早停药可以恢复
熟悉其他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3
习题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同的不良反应有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厌氧菌感染大都有一定 的抗菌作用.
3.对严重G—感染者,最好合用链霉素和庆大 霉素以增强疗效.
4.链霉素治疗泌尿道感染时同服碳酸氢钠可以 增强疗效,所以在临床应用时一般同服碱性药.
44
临床应用
1. 用于敏感需氧G-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
➢ 如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胃 肠道、烧伤、创伤及骨关节感染等等
2.脑膜炎、肺炎、败血症严重感染,需合用其 他抗G-杆菌的抗菌药,如广谱半合成青霉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等药提高抗菌 活性
13
临床应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PPT演示文稿

B、耳蜗听神经损伤 耳鸣、听力减退和永久性耳聋
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庆大 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
15
预防:
询问早期症状(眩晕、耳鸣),检查听 力,注意“亚临床耳毒性”
避免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如万古霉 素、高效利尿药呋噻米、依他尼酸及脱 水药甘露醇合用,
2、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0%-10%),主要分布 于细胞外液。在耳淋巴液和肾皮质中浓度高; 可透过胎盘屏障,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3、代谢与排泄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内并不代谢。 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清除率等于肌酐清除率。
半衰期2-3h。 ➢ 但奈替米星可在肾小管重吸收。
11
四、临床应用
1. 用于敏感需氧G-菌所致的全身感染。如呼吸道、 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创伤及骨 关节感染等。
镇静催眠药及其他有镇静作用的药慎合用。
16
2. 肾毒性:药源性肾衰常见原因
药物经肾排泄,肾皮质浓度高,损害肾小管(近曲小 管)—溶酶体破裂,线粒体损害—钙转运受阻
轻—肾小管肿胀 重—急性坏死 出现蛋白尿、血尿、肾衰。
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链霉素。 预防:定期检查肾功,出现毒性及时停药,监测血药
3、对MRSA和MRSE也有较好抗菌活性。 4、链霉素、卡那霉素还对结核分枝 杆菌有效。
5
1、 G-菌 2、 G+球菌
对 G-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对 G-球菌效差
耐药金葡菌:有效(包括MRSA和MRSE)
链球菌:无效
3、结核杆菌: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4、肠球菌、厌氧菌:无效
6
抗菌作用机制
11 、毒性最小的氨基糖苷类
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庆大 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
15
预防:
询问早期症状(眩晕、耳鸣),检查听 力,注意“亚临床耳毒性”
避免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如万古霉 素、高效利尿药呋噻米、依他尼酸及脱 水药甘露醇合用,
2、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0%-10%),主要分布 于细胞外液。在耳淋巴液和肾皮质中浓度高; 可透过胎盘屏障,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3、代谢与排泄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内并不代谢。 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清除率等于肌酐清除率。
半衰期2-3h。 ➢ 但奈替米星可在肾小管重吸收。
11
四、临床应用
1. 用于敏感需氧G-菌所致的全身感染。如呼吸道、 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创伤及骨 关节感染等。
镇静催眠药及其他有镇静作用的药慎合用。
16
2. 肾毒性:药源性肾衰常见原因
药物经肾排泄,肾皮质浓度高,损害肾小管(近曲小 管)—溶酶体破裂,线粒体损害—钙转运受阻
轻—肾小管肿胀 重—急性坏死 出现蛋白尿、血尿、肾衰。
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链霉素。 预防:定期检查肾功,出现毒性及时停药,监测血药
3、对MRSA和MRSE也有较好抗菌活性。 4、链霉素、卡那霉素还对结核分枝 杆菌有效。
5
1、 G-菌 2、 G+球菌
对 G-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对 G-球菌效差
耐药金葡菌:有效(包括MRSA和MRSE)
链球菌:无效
3、结核杆菌: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4、肠球菌、厌氧菌:无效
6
抗菌作用机制
11 、毒性最小的氨基糖苷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4、过敏反应 药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口周发麻等 新霉素易引起接触性皮炎
偶见休克, 链霉素仅次于青霉素。 死亡率高
抢救:肌注肾上腺素,静注葡萄糖酸钙。
19
氨基苷类对酶的稳定性与不良反应比较
药物
不良反应
酶稳定性 链霉素 +
过敏反应 耳毒性 肾毒性 N-M接头
阻断
++
++/+++ +
++
卡那
镇静催眠药及其他有镇静作用的药慎合用。
16
2. 肾毒性:药源性肾衰常见原因
药物经肾排泄,肾皮质浓度高,损害肾小管(近曲小 管)—溶酶体破裂,线粒体损害—钙转运受阻
轻—肾小管肿胀 重—急性坏死 出现蛋白尿、血尿、肾衰。
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链霉素。 预防:定期检查肾功,出现毒性及时停药,监测血药
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是由苷元和氨基
糖分子通过氧桥连接而成。 氨基糖 求
(一)掌握庆大霉素、链霉素的抗菌作用、临 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二)熟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体内过 程、抗菌作用、毒性);
(三)了解其它药物的应用。
2
分
类
1. 抗菌作用机制相同: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1)起始阶段,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2)延长阶段:选择性地与30S亚基上靶蛋白结合
(如P10),使 mRNA上的密码错译, 导致异常的、无功能的蛋白质合成。 (3)终止阶段:阻碍终止因子(R)与核蛋白体A位 结合,使已合成的肽链不能释放, 并阻止70S核蛋白体的解离。 其他: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2、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0%-10%),主要分布 于细胞外液。在耳淋巴液和肾皮质中浓度高; 可透过胎盘屏障,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3、代谢与排泄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内并不代谢。 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清除率等于肌酐清除率。
半衰期2-3h。 ➢ 但奈替米星可在肾小管重吸收。
11
四、临床应用
1. 用于敏感需氧G-菌所致的全身感染。如呼吸道、 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创伤及骨 关节感染等。
B、耳蜗听神经损伤 耳鸣、听力减退和永久性耳聋
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庆大 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
15
预防:
询问早期症状(眩晕、耳鸣),检查听 力,注意“亚临床耳毒性”
避免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如万古霉 素、高效利尿药呋噻米、依他尼酸及脱 水药甘露醇合用,
肾功能不全,年龄,合用药时要注意
17
3、神经肌肉麻痹(与给药剂量和途径有关)
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和呼吸衰竭
机制:Ach释放需Ca2+,氨基苷与突触前膜钙结合 部位结合,从而抑制Ach释放。
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可被误诊为过敏性休克 抢救:静脉注射新斯的明和钙剂 避免合用肌松药和全麻药。血钙过低或重症肌无力禁用
3、对MRSA和MRSE也有较好抗菌活性。 4、链霉素、卡那霉素还对结核分枝 杆菌有效。
5
1、 G-菌 2、 G+球菌
对 G-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对 G-球菌效差
耐药金葡菌:有效(包括MRSA和MRSE)
链球菌:无效
3、结核杆菌: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4、肠球菌、厌氧菌:无效
6
抗菌作用机制
7
正常细菌细胞 50S亚基
起始密码子 5’
30S 亚基
新合成的肽链 mRNA
氨基苷类处理的细菌细胞
药物阻断起始复合物形成 50S亚基
-
药物导致错误编码
5’ 30S亚基
mRNA
肽链释放 3’
药物阻断移位
药物阻断核糖体70S解离及肽链释 放
3’
图41-1 氨基苷类抗菌作用机制 (上图为细菌正常蛋白质合成示意图,下图为氨基苷类药物作用示意图)
8
杀菌特点: 1.杀菌速率和持续时间与浓度正相关 2.PAE长,有FEE(初次接触效应) 3.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强(有机碱)
9
二、耐药机制
1、产生钝化酶:乙酰化酶、腺苷化酶、 磷
酸化酶 2、膜通透性改变 3、靶位的修饰:30s亚基靶蛋白上S12蛋白
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代
10
三、体内过程
1、吸收 口服很难吸收。多采用肌内注射,吸收快 而完全,一般不采用静脉给药。
相
(三)抗菌机理相似
似
(四)耐药性相似
(五)体内过程相似
(六)不良反应相似
4
一、抗菌作用和机制
1、各种需氧G-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克雷伯杆菌属、肠杆菌属、志贺菌属 和枸橼酸杆菌属;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2、对沙门菌属、沙雷菌属、产碱杆菌属、不动杆菌 属和嗜血杆菌属也有一定抗菌作用;
2. 合用广谱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 3. 等药用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12
3. 利用该药口服不吸收的特点,可以治疗 4. 消化道感染,肠道术前准备、肝昏迷 5. 用药,如新霉素。
4. 制成外用软膏或眼膏或冲洗液治疗局部感染。 此外,链霉素、卡那霉素可作为结核治疗药物。
13
+
+
++/+++ ++
++
庆大 ++
+
++
++
++
妥布 ++
+
+/++
+/ ++ ++
阿米 +++
+
++
++
++
西索 ++
+
++
+/++
++
奈替 +++
+
+
+
?
20
链 霉 素(Streptomycin)链霉菌
1944年第一个用于临床,口服吸收少,水溶液稳定,
保存一周,肌肉注射吸收快。
特点:
1. 对铜绿假单胞菌和G-杆菌是同类中作用最弱者 2. 对结核菌敏感,用于各种结核病(第一个)。 3. 鼠疫、土拉菌病(与四环素合用首选,最有效) 4. 布氏杆菌病(与四环素)、链球菌、肠球菌引起的心内
五、不良反应
1、耳毒性 ·尤其是儿童和老人 ·毒性产生与服药剂量和疗程有关 ·不同的药物,毒性也不一样 ·甚至停药后,也可出现不可
逆的毒性发应 毒性可透过胎盘
14
A、前庭神经损伤。 头昏、视力减弱、眼球震颤、眩晕、恶心、呕吐
和共济失调。
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西索米星>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
根据来源: 天然氨基糖苷类
来自链霉菌属
链霉素、卡那霉素 新霉素、妥布霉素 大观霉素
庆大霉素、西索米星
来自小单胞菌属 小诺米星、福提米星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半合成氨基糖苷类 异帕卡星、阿贝卡星
本类药物为有机碱,制剂为硫酸盐,水溶液稳定(除链霉素)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六
(一)化学结构相似
个
(二)抗菌谱相似
4、过敏反应 药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口周发麻等 新霉素易引起接触性皮炎
偶见休克, 链霉素仅次于青霉素。 死亡率高
抢救:肌注肾上腺素,静注葡萄糖酸钙。
19
氨基苷类对酶的稳定性与不良反应比较
药物
不良反应
酶稳定性 链霉素 +
过敏反应 耳毒性 肾毒性 N-M接头
阻断
++
++/+++ +
++
卡那
镇静催眠药及其他有镇静作用的药慎合用。
16
2. 肾毒性:药源性肾衰常见原因
药物经肾排泄,肾皮质浓度高,损害肾小管(近曲小 管)—溶酶体破裂,线粒体损害—钙转运受阻
轻—肾小管肿胀 重—急性坏死 出现蛋白尿、血尿、肾衰。
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链霉素。 预防:定期检查肾功,出现毒性及时停药,监测血药
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是由苷元和氨基
糖分子通过氧桥连接而成。 氨基糖 求
(一)掌握庆大霉素、链霉素的抗菌作用、临 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二)熟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体内过 程、抗菌作用、毒性);
(三)了解其它药物的应用。
2
分
类
1. 抗菌作用机制相同: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1)起始阶段,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2)延长阶段:选择性地与30S亚基上靶蛋白结合
(如P10),使 mRNA上的密码错译, 导致异常的、无功能的蛋白质合成。 (3)终止阶段:阻碍终止因子(R)与核蛋白体A位 结合,使已合成的肽链不能释放, 并阻止70S核蛋白体的解离。 其他: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2、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0%-10%),主要分布 于细胞外液。在耳淋巴液和肾皮质中浓度高; 可透过胎盘屏障,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3、代谢与排泄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内并不代谢。 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清除率等于肌酐清除率。
半衰期2-3h。 ➢ 但奈替米星可在肾小管重吸收。
11
四、临床应用
1. 用于敏感需氧G-菌所致的全身感染。如呼吸道、 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创伤及骨 关节感染等。
B、耳蜗听神经损伤 耳鸣、听力减退和永久性耳聋
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庆大 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
15
预防:
询问早期症状(眩晕、耳鸣),检查听 力,注意“亚临床耳毒性”
避免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如万古霉 素、高效利尿药呋噻米、依他尼酸及脱 水药甘露醇合用,
肾功能不全,年龄,合用药时要注意
17
3、神经肌肉麻痹(与给药剂量和途径有关)
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和呼吸衰竭
机制:Ach释放需Ca2+,氨基苷与突触前膜钙结合 部位结合,从而抑制Ach释放。
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可被误诊为过敏性休克 抢救:静脉注射新斯的明和钙剂 避免合用肌松药和全麻药。血钙过低或重症肌无力禁用
3、对MRSA和MRSE也有较好抗菌活性。 4、链霉素、卡那霉素还对结核分枝 杆菌有效。
5
1、 G-菌 2、 G+球菌
对 G-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对 G-球菌效差
耐药金葡菌:有效(包括MRSA和MRSE)
链球菌:无效
3、结核杆菌: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4、肠球菌、厌氧菌:无效
6
抗菌作用机制
7
正常细菌细胞 50S亚基
起始密码子 5’
30S 亚基
新合成的肽链 mRNA
氨基苷类处理的细菌细胞
药物阻断起始复合物形成 50S亚基
-
药物导致错误编码
5’ 30S亚基
mRNA
肽链释放 3’
药物阻断移位
药物阻断核糖体70S解离及肽链释 放
3’
图41-1 氨基苷类抗菌作用机制 (上图为细菌正常蛋白质合成示意图,下图为氨基苷类药物作用示意图)
8
杀菌特点: 1.杀菌速率和持续时间与浓度正相关 2.PAE长,有FEE(初次接触效应) 3.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强(有机碱)
9
二、耐药机制
1、产生钝化酶:乙酰化酶、腺苷化酶、 磷
酸化酶 2、膜通透性改变 3、靶位的修饰:30s亚基靶蛋白上S12蛋白
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代
10
三、体内过程
1、吸收 口服很难吸收。多采用肌内注射,吸收快 而完全,一般不采用静脉给药。
相
(三)抗菌机理相似
似
(四)耐药性相似
(五)体内过程相似
(六)不良反应相似
4
一、抗菌作用和机制
1、各种需氧G-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克雷伯杆菌属、肠杆菌属、志贺菌属 和枸橼酸杆菌属;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2、对沙门菌属、沙雷菌属、产碱杆菌属、不动杆菌 属和嗜血杆菌属也有一定抗菌作用;
2. 合用广谱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 3. 等药用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12
3. 利用该药口服不吸收的特点,可以治疗 4. 消化道感染,肠道术前准备、肝昏迷 5. 用药,如新霉素。
4. 制成外用软膏或眼膏或冲洗液治疗局部感染。 此外,链霉素、卡那霉素可作为结核治疗药物。
13
+
+
++/+++ ++
++
庆大 ++
+
++
++
++
妥布 ++
+
+/++
+/ ++ ++
阿米 +++
+
++
++
++
西索 ++
+
++
+/++
++
奈替 +++
+
+
+
?
20
链 霉 素(Streptomycin)链霉菌
1944年第一个用于临床,口服吸收少,水溶液稳定,
保存一周,肌肉注射吸收快。
特点:
1. 对铜绿假单胞菌和G-杆菌是同类中作用最弱者 2. 对结核菌敏感,用于各种结核病(第一个)。 3. 鼠疫、土拉菌病(与四环素合用首选,最有效) 4. 布氏杆菌病(与四环素)、链球菌、肠球菌引起的心内
五、不良反应
1、耳毒性 ·尤其是儿童和老人 ·毒性产生与服药剂量和疗程有关 ·不同的药物,毒性也不一样 ·甚至停药后,也可出现不可
逆的毒性发应 毒性可透过胎盘
14
A、前庭神经损伤。 头昏、视力减弱、眼球震颤、眩晕、恶心、呕吐
和共济失调。
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西索米星>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
根据来源: 天然氨基糖苷类
来自链霉菌属
链霉素、卡那霉素 新霉素、妥布霉素 大观霉素
庆大霉素、西索米星
来自小单胞菌属 小诺米星、福提米星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半合成氨基糖苷类 异帕卡星、阿贝卡星
本类药物为有机碱,制剂为硫酸盐,水溶液稳定(除链霉素)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六
(一)化学结构相似
个
(二)抗菌谱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