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596d2c5a8102d276a22f5b.png)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练一练
例 . 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
目标是(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 国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突出 的区别是 ( ) A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C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 节制资本
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 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 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
神和坚持不懈的革命主
义精神。最终走上了与
共产党合作之路。
今天我们从中山 先生身上学到那 些品质?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爱 国
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 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进取、 斗争
从孙中山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1、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 2、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
明确反帝 强调普遍 平等的民 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即核定地 平均地权,节制 资本,实行耕者 (补充和 价,增价归公。 有其田。 发展) 社会革命
关注农民 和工,维 护农工利 益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 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 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 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2、提出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 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
3 、内容 [ 动动脑]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凡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及与三大政策的联系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及与三大政策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20d86cb2f121dd36a22d820f.png)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与联系新旧三民主义和分析对比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凋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冶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
“农民之缺乏由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
”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
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总之,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
这表叫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山”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的政治内容。
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摘录自钱厚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中国革命》---------------------------------------------------------------------------------------------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转折。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什么意思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93518a6e680203d8cf2f2498.png)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什么意思?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推翻满清贵族统治的满清王朝,但不是针对满族人。
民权:建立共和体制,主权在民,提倡自由,博爱,平等民生:丈量土地,平均地权,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要求,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新的:民族(都是新增加的,重复的就不说了)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提出认人权力平等,比以前的抽象提法有进步民生:限制资本的投入,保护农民的利益新的和旧的最大差别就是提出了三大政策:联共,联俄,扶助工农三民主义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
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
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最早的组织的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誓词同《兴中会章程》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内容,成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简要表述。
兴中会的纲领中第一次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要求。
次年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通过后来的革命实践,三民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首先揭橥的战斗旗帜。
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
“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
![“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d626f6b767f5acfa1c7cd9f.png)
“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宣言》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对此,教材这样表述:“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适应时代潮流的精神。
这就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在这一简短、概括式的结论中,提出了两个新的历史概念:“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学生学习时对此迷惑不解:究竟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弄清楚此问题,首先让我们分析教材所给的三则材料:材料一:孙中山说:“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革命。
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
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从材料中的内容来看,孙中山在几经挫折之后,接受了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顺应时代潮流,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了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
材料中所提“对内的责任”是指在国内要发动和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力量,同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对外的责任”是指在国际上联合社会主义苏俄,把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紧密联系起来,这就说明新三民主义是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结合。
材料二: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该材料具体明确指出其内在联系:新三民主义实际上就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是以三大政策为灵魂的。
它是区别于旧三民主义或其它伪三民主义的最显著的标志。
三大政策中每一个部分不可缺少,其内涵都完整地体现在新三民主义纲领中,简而言之,新三民主义是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指导,根据时代要求确定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什么意思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8b99438ccc22bcd126ff0c73.png)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什么意思?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推翻满清贵族统治的满清王朝,但不是针对满族人。
民权:建立共和体制,主权在民,提倡自由,博爱,平等民生:丈量土地,平均地权,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要求,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新的:民族(都是新增加的,重复的就不说了)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提出认人权力平等,比以前的抽象提法有进步民生:限制资本的投入,保护农民的利益新的和旧的最大差别就是提出了三大政策:联共,联俄,扶助工农三民主义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
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
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最早的组织的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誓词同《兴中会章程》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内容,成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简要表述。
兴中会的纲领中第一次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要求。
次年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通过后来的革命实践,三民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首先揭橥的战斗旗帜。
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下)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下)](https://img.taocdn.com/s3/m/e65db83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5.png)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民的抗争和探索史(下)的⽂章,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4、中共从幼稚⾛向成熟及其原因 ⑴从幼稚⾛向成熟:①1922年,中共⼆⼤根据中国国情第⼀次提出了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命纲领。
②1927年*失败后,及时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七会议为中国⾰命指明了⼼得出路;以⽑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为中国⾰命开辟了⼀条⾰命道路。
③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在初期付出重⼤代价后,于遵义召开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次独⽴⾃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盾,是中共从幼稚⾛向成熟的标志。
④1936年,中共⼜根据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改为“逼蒋抗⽇”,并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基础。
⑵原因:①中共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命的正确道路。
②中共经过长期的⽃争,总结了正反两⽅⾯的经验。
③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扰,独⽴⾃主地解决了⾃⼰的问题。
5、民主⾰命时期,中共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 两次转变是:第⼀次是由*失败后到⼟地⾰命的兴起、第⼆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到抗⽇战争的兴起。
第⼀次历史性转变是经历了⼀个历史发展过程。
*失败后,中共通过武装起义、⼋七会议等拉开了转变的序幕,实现了党的⼯作重⼼的转移,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中国⾰命的正确道路,在1930年,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扩⼤,标志着第⼀次历史性转变的完成。
第⼆次历史性转变,开始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
到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了转变,中国⾰命开始在正确路线的指导下转危为安。
长征后还战胜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泽东发表⼀系列⽂章,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命的理论,还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制定了抗⽇民族统⼀战线的⽅针、政策。
七七事变后,⼋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与壮⼤,从⽽胜利完成了第⼆次历史性转变。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78dffdbc1c708a1284a44fd.png)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1.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3.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4.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有了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和完善的方法、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实现。
实现奋斗目标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读三民主义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读三民主义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31e46de276a20029bd642d90.png)
读《三民主义》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孙中山(1860-1925)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他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先后提出了新旧三民主义,作为战斗指导思想。
最近读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得出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一、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族主义的中心是反满,实行民族主义。
“驱逐达虏,恢复中华“是旧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口号。
“血统和不从者,杀戮亿万。
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余年于斯。
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
敢有抵抗者,杀无赦。
汉人有为满洲作汉奸者,亦如之。
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
驱除靼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要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建立汉族政权,可见孙中山的旧民族主义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旧三民主义在一定时期内有着一定的战斗力,而以“三大政策”为其灵魂指导的新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族主义,在对内对外方面的主张就更加符合当时的社会要求了。
首先,“反满”的重要任务为“反对帝国主义所代替。
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以自由独立于世界,民族解放之斗争,对多数之民众,其目的在于使中国民族获得自由独立于世界。
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反外帝国主义而已等。
二、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赋予民主革命以比较完整的意义,成为民主革命更为正规阶段的重要标志。
旧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权主义基本内容就在于以“国民革命”的手段推翻“恶劣政治之根本”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平等”、“民治”的共和国,在共和国内实行“五权分立”,同时通过“军政”、“训政”、“宪政”的程序,给人民以民主和自由。
它概括了广大群众渴望摆脱封建暴政压迫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意愿,带有共和国要求的民主革命纲领。
但是,所提出的“主权在民”中的“民”,在很大程度上是各阶层的资产阶级的民,不但他们内部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更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不一致。
知识点2_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知识点2_新三民主义的提出](https://img.taocdn.com/s3/m/42a57a0a7375a417866f8fbe.png)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
(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2)孙中山顺应潮流的精神。 (3)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4)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
【答案】 C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典型例题】
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表3是近代民主实 践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其中史实与推论相符合的是 ()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典型例题】
结合史实可知,法国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故 A项错误;拿破仑建立的第一帝国是军事独裁性质,体现 不出由军事独裁向民主的发展历程,故B项错误;欧洲无产 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是欧洲三大运动,不是第一国际, 故C项错误;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与 史实相符,故D项正确。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典型例题】
结合史实可知各界军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故A项错 误;结合史实可知军阀自保凭借的是武力,宣传主义仅是 为了迎合社会民众需求,以粉饰名声减少矛盾,故B项错误; 从各界军阀标榜的主义都体现了爱民、民权、人权等内容, 可知民主思想已经成为潮流,故C项正确;结合题意可知, 没有体现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165d9c350e2524de5187e91.png)
一.三民主义 (一)背景:
1.政治: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 历史舞台; 4.思想: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受林肯影 响,实地考察西方; 5.现实: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不同救国主张先后失败; 6.个人:孙中山思想转变,由改良转向革命。
一.三民主义 (二)标志:
1905同盟会成立(日本〃东京)
《民报》创刊号
一.三民主义 (三)内容:
材料一: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 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 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 是民族革命……‛ ——《孙中山选集》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பைடு நூலகம்》
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一.三民主义 (一)背景:
材料一:1895年~ 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 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 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 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 家以上。其中80%属于 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 的上海、广州、天津等 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 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 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孙中山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1.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 2.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鞠躬尽瘁、关注民生的人文精神;
中 山 精 神
4.天下为公、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
联俄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民族解放 民族平等 民权共有 享有平等 节制资本 耕者有田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596d2c5a8102d276a22f5b.png)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前提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其局限性的决定因素: 内容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 内容 内容 妥协性。 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
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社会革命) (政治革命) 补充和 核心 发展
三民主义的评价:性质
民主革命纲领.
2、提出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 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
3 、内容 [ 动动脑]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凡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增加了哪些 各民族一律平等。 不反帝→反帝 内容,新在何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练一练
例 . 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
目标是(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 国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突出 的区别是 ( ) A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C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 节制资本
再 见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 个人与革命指导思想的重大飞跃。新三 民主义主要“新”在( )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三大政策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四三民主义1
![专题四三民主义1](https://img.taocdn.com/s3/m/8e10f035eefdc8d376ee3230.png)
三 大 政 策
核心、政策原则
纲领、奋斗目标、 统战的政治基础
方法、手段
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
1、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 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2、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 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两者紧密 联系。
4.三民主义及其发展
合作探究
中国之革命,发轫于甲午以后,盛于庚 子,而成于辛亥,卒颠覆君政。夫革命非能 突然发生也。自满洲入据中国以来,民族间 不平之气,抑郁已久。海禁既开,列强之帝 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 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 满洲政府既无力以御外侮,而钤制家奴之政 策,且行之益厉,适足以侧媚列强。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 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 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12月13 日)
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 ,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方法: 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 ),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 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 立共和国。
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孙坚持民主革命,不断 探索的革命精神 2、客观条件:
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 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 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中山名言
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当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孙中山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
作者:马业鹏
来源:《历史教学》2000年第10期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宣言》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对此,教材这样表述:“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适应时代潮流的精神。
这就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在这一简短、概括式的结论中,提出了两个新的历史概念:“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学生学习时对此迷惑不解:究竟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为弄清楚此问题,首先让我们分析教材所给的三则材料:材料一:孙中山说:“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革命。
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
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从材料中的内容来看,孙中山在几经挫折之后,接受了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顺应时代潮流,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了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
材料中所提“对内的责任”是指在国内要发动和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力量,同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对外的责任”是指在国际上联合社会主义苏俄,把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紧密联系起来,这就说明新三民主义是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结合。
材料二: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崭新的反帝反封建内容。
第一,关于民族主义,它打破旧三民主义反对清朝种族统治的局限性,明确了反帝要求,这是新三民主义最大的特点,这一要求是由中国具体国情决定的,也体现出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
从国际上看,“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苏联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中国的民主革命强调反帝的重要性事实上就等于站到苏联这一边,
壮大了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突出了“联俄”。
从国内情况来看,反帝反封建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这样就使得国共两党合作有了共同的斗争目标,突出了“联共”。
第二,关于民权主义,这是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核心。
它主张民权应该是:“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而非少数资本家所专有,即主张建立一个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
这相对旧三民主义中倡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而言是一个进步,它有利于扩大阶级基础,更能广泛地动员群众关心政治、参加革命。
这一主张的提出,一方面是吸取了旧民主义革命的教训———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搞专制独裁,“民权”没有实现,成了一句空口号;另一方面是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认识到发动革命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从字面上,还是从这一主张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来看已远远地超出旧三民主义,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革命性。
第三,关于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只有“平均地权”空口号,它没有反映出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而新三民主义增加“节制资本”来反对资本家操纵国计民生,后来又以“耕者有其田”作为“平均地权”的实际内容,这就真正地把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结合起来,体现出了孙中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关注。
从以上对比分析可知,新三民主义既反映了中国革命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的时代特点,又反映了新时期中国革命的基本阵线。
它以反帝反封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核心、灵魂,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工农大众当时的利益,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是:第一,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相结合,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已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
第二,三大政策不等于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