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4.1史料解读:新三民主义

合集下载

新三民主义名词解释

新三民主义名词解释

新三民主义名词解释
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提出的一种政治理念。

它是以尊重人权、实现民主、建立社会平等和推动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思想体系。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旨在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危机、民权危机和民生危机,以实现国家独立、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

新三民主义中的“三民”分别指的是“民族、民权、民生”。

其中,“民族”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自立,主张消除外国的侵略,恢复中国的独立和尊严;“民权”强调人权平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主张建立一个政府能够保障公民权利的社会;“民生”强调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主张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福利。

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方案。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建立一个民主的政治体制,通过选举产生政府,实现人民对政权的监督和参与。

在经济方面,他主张发展工商业,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社会方面,他主张废除封建制度,推动社会平等,提倡社会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成为了中国国民党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提出了一种既关注民族利益又注重人权和社会发展的政治理念,为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虽然新三民主义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练一练
例 . 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
目标是(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 国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突出 的区别是 ( ) A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C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 节制资本
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 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 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
神和坚持不懈的革命主
义精神。最终走上了与
共产党合作之路。
今天我们从中山 先生身上学到那 些品质?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爱 国
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 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进取、 斗争
从孙中山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1、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 2、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
明确反帝 强调普遍 平等的民 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即核定地 平均地权,节制 资本,实行耕者 (补充和 价,增价归公。 有其田。 发展) 社会革命
关注农民 和工,维 护农工利 益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 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 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 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2、提出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 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
3 、内容 [ 动动脑]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凡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总结 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总结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总结新人教版选修4一、三大政策在新三民主义中是如何体现的?1.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要求,这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故体现了与中共的联合,而在帝国主义包围下反对帝国主义,“联俄”成为必然的要求。

2.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有”,体现了“唤起民众”的思想。

3.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的内容,分别体现了对工人和农民的扶助。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新“民族主义”体现了“联俄”“联共”政策。

而新“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分别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政策。

二、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孙中山国民革命生涯的三次转变(1)第一次转变,由改良思想转变为革命思想。

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遭冷遇,走上革命道路。

(2)第二次转变,由依靠军阀到反对军阀。

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大都失败,特别是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

(3)第三次转变,接受苏联和中共帮助,由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

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中共合作,开创了国民大革命的新局面。

2.孙中山一生的贡献:(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对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展开了一系列不妥协的斗争。

(3)晚年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

三、怎样理解非暴力理论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所起的作用?甘地的非暴力理论又称为甘地主义,它是印度国大党领导印度民族运动的指导思想。

它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既有积极作用,又消极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4.1课文注释:中国同盟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4.1课文注释:中国同盟会

课文注释:中国同盟会
清末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在孙中山的倡导下,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出任总理,黄兴等分任执事、评议、司法三部工作。

正式确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

同年10月孙中山把这个纲领归结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制订《军政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发刊《民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改良派展开论战;在国内外各地建立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组织领导反清武装斗争。

自1906年起,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1911年(宣统三年)4月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

10月,武昌起义,各省纷起响应,爆发了全国性的辛亥革命。

上海光复后,同盟会本部由日本东京迁至上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又迁至南京。

1912年(民国元年)8月25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同盟会对于推翻帝制与建立共和,曾做出伟大贡献。

同盟会的弱点,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集中表现;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与它的领导政党的不健全密切相关。

高三历史选修4_史料解读:三民主义的提出

高三历史选修4_史料解读: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的提出1.孙中山的早期改良思想〔材料〕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我国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方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其末也。

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也;所谓地能尽其利者,在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①有器也;所谓物能尽其用者,在穷理日精,机器日巧,不作无益以害有益也;所谓货能畅其流者,在关卡之无阻难,保商之有善法,多轮船铁路之载运也。

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

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四者既得,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欧洲其能匹哉!──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6)【解读】《上李鸿章书》是孙中山1894年给清朝洋务大臣李鸿章的上书,它是孙中山改良思想的集中反映。

孙中山12岁时,在其兄孙眉的资助下,前往檀香山学习医学,在美、英教会学校接受欧洲式的教育,初步接触西方思想。

1886~1892年,在广州、香港等地开办医馆,他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西方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西方的富强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其间,他结识了著名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受他们的影响,孙中山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自上而下的变革,走上变法图强的道路。

这条资料的意思是,欧洲富强的根本,并不是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这才是强国的根本。

不抓住这四个方面而去讲求船坚炮利,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人尽其才就是要在人的教育、鼓励和选拔任用上,要方法得当,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地能尽其利就是农政要有专人管理,学习先进务农方法,使用先进的务农工具;物能尽其用就是要精益求精,制造机器要尽量机巧,不让无用的浪费损害物器功用的发挥;货畅其流就是要货物在关卡畅通无阻,保护工商业的利益,多造轮船修铁路使货物更加流畅。

高中历史全面认识新三民主义 专题辅导

高中历史全面认识新三民主义 专题辅导

高中历史全面认识新三某某义1924年初,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某某重新解释三某某义,把旧三某某义发展为新三某某义,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全面认识新三某某义呢?一、新三某某义与旧三某某义的区别新三某某义与旧三某某义相比,其发展表现为:1. 民族主义。

新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X民族平等的新内容,即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

旧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清朝统治,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

2. 主义。

新的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主X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将资产阶级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

旧的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某某国为目标。

3. 民生主义。

新的民生主义赋予“平均地权”新的内容,还提出“节制资本”,具体提出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改善工人生活问题。

后来,孙某某还将“耕者有其田”的主X作为“平均地权”的实际内容;明确指出凡有独占性质的大企业、大银行归国家经营,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新的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适应了革命和历史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二、新三某某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某某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手段。

二者是有机统一的,缺一不可。

有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和完善的方法、手段,纲领和目标无法实现;反之,只有方法、手段,而无纲领和目标,再好的方法也是空的。

三、新三某某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 新三某某义与中国共产党某某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2. 新三某某义在理论和纲领上没有逾越出资产阶级某某主义的X畴,它同中国共产党的某某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某某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某某义没有这些内容。

其次,中国共产党在某某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某某义没有这些内容。

【历史知识点】新三民族主义内容

【历史知识点】新三民族主义内容

【历史知识点】新三民族主义内容新三民族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

民权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民生主义:“中国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

“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

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总之,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

这表明对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

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还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三民主义高中历史知识点

新三民主义高中历史知识点

新三民主义高中历史知识点新三民主义高中历史知识点在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新三民主义高中历史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新三民主义高中历史知识点 11.背景(1)客观因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

(2)主观因素:多次失败的教训;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1)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特色,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和“各民族一律平等”。

(2)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

(3)在民生主义中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强调“耕者有其田”。

4.评价(1)新三民主义反映了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关心民众的疾苦和国家的命运,更新思想,提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主张。

(2)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相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新三民主义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4)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新三民主义高中历史知识点 2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3)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三民主义的创立:(1)1895年,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3)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高二历史《新三民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新三民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新三民主义》知识点总结高二历史《新三民主义》知识点总结2016高二历史新三民主义知识点1.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共的影响。

(3)改组了国民党。

(4)孙中山思想的伟大转变。

2.提出标志:1924年,地点:广州,国民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立了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主要内容:(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改善农民与工人的生活状态。

4.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1)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2)是孙中山在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是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转变。

【疑点2】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是对旧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点拨】新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内容;民权主义中都主张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但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享有的范围很空洞,新三民主义赋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享有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中都主张平均地权,但三民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使民生主义更多地关注了民众的生存问题。

1.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评价三民主义。

(1)从理论上讲,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这也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学案:专题四二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学案:专题四二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含解析

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问题导学一、新旧三民主义活动与探究材料一材料二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1)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弗逊。

”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思想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二、孙中山的民族观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

”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于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在1924年对民族主义的理解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思想是什么?材料二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参照材料二作者的思路,结合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3)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

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

1.孙中山一生的四大转变(1)从“医人”到“医国”。

早年的国外生活和求学经历,使他萌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四精选课件:4.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共51张PPT)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四精选课件:4.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共51张PPT)

→ → →
《 民 报 发 刊 词 》 上 首 提 三 民 主 义
1905
·
内容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对应的同 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恢复中华 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 制统治。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中华民国, 国民一律平等。 平均地权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 ≠平分土地 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孙中山于1907年5月领导的武装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中华民国成立
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2月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总统府同仁 合照的珍贵历史照片。
《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它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孙中山于1912 基本精神: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 年3月11日颁布 了《中华民国临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时约法》。这是 该约法的部分条 意义:用法律的形式否定独裁专制的君权,赋予国民自 文。 由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人民群 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三次巨变: 第一次:辛亥革命 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三次: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纵向看
求学立志 致力革命 捍卫共和
心系民生 伟大转变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早年学习于香 港西医学院,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终身为反清及捍卫 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
三民主义 思想内涵
地位 前提 核心
政治的 发展
三民主义的实践
1911
辛亥革命
维 护 民 主 共 和 的 斗 争 “二次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4.1《中国民族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参考课件5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4.1《中国民族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参考课件5
口号: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近代中国主张制度变革的两大政治派别比较
派别 代表 阶级 方式 受启 政治
属性
国 目标
结果
维新派 康有 为
资产 阶级 改良
日本
君主立 宪制
失败,但 推动了思
想解放
革命派 孙中 山
资产 阶级
革命
美国
民主共 袁篡夺革命
和国
果实,但推 动政治民主
化进程
一、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
方案
中山并未在国内,他不
是起义的领导者。
亲赴欧美筹 集经费
1910年到达旧金山, 建立同盟会分会
一、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
→1866年-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之前
认识: ①从对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国
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 ②革命指导思想形成
二、从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
→1911年武昌起义—1922年第二次护法 运动失败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侵略 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而此时亚 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都有了相应的发展, 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其 中的重大的事件包括朝鲜人民的反日斗 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20 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和土 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 主运动的高涨,标志亚洲的觉醒。
对孙中山的上书,李鸿章态度极为 冷淡。那时,中日甲午战争正在进行, 李鸿章在芦台督师,收到他的上书,只 是随便地说了一句:“等打仗完了以后 再见吧。”孙中山听了这句话,知道没 有办法,闷闷不乐地回到上海……所有 的希望完全成为泡影。所以到了这时候, 孙先生的志向益发坚决,在檀香山就积 极筹备兴中会,找人入会,一定要反抗 满洲政府。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四系列精品课件 4.1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4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四系列精品课件 4.1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4

特定的时代造就特殊的人物! 伟大的理想铸成伟大的功绩!
二、第2阶段:从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 1905----1922年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1、论战与革命并行 2、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南京 3、颁布《临时约法》:确立共和政体 4、辞去临时大总统:关切国家民族利益 发展实 业 5、捍卫民主共和:愈挫愈勇的系列革命斗争—— ①反袁的“二次革命”; ②反袁的护国运动; ③第一次护法运动与第二次护法运动
思考探究: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是“屡战屡败、屡 败屡战”,是什么精神在支撑他,使他 “愈挫愈勇”?体现了他的那些精神品质?
提示: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
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 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 的革命工作。 --鲁迅
三、第3阶段: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性转变 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先生逝世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
【课标要求】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 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2)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 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求学立志 致力革命 捍卫共和 心系民生 伟大转变
人生三大阶段:
三大时段凸显孙中山光辉伟大的一生 第1阶段 出生到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 立 中国同盟会成立—第二次护 法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3月 12日在北京逝世
思维拓展:孙中山与祖国统一
1922年8月,孙中山在《统一宣言》中指出,“中国 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地历史意识 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12年5月,他对赴台湾组织光复起义的同盟会员罗福星 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要决心收复”;1925年2月11日, 他在重病中仍惦记着台湾,要求“日本须放弃……与中国 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将台湾归还中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共20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共20张PPT)

林则徐
李鸿章
康有为
思考:面对民族危机,上面几位人物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3、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救国改良方案先后失败。
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材料四: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
本在万元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不仅原来 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如何?有何作用?
4、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为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一)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
1、政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救国改良方案先后失败。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 舞台。 3、思想: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4、个人:孙中山由改良到革命转变,创立革命理论的实践。
新三民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 ①明确反帝任务,②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内各民族平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 权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主 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
义 律平等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自由及权利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表达了联合各革命阶层 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
本课结束
(二)提出:(P66)
1、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国 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孙中山制定全新政策:
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②准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③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三民主义
1.孙中山思想的再次转变
〔材料一〕是故受屈人民当联合受屈人民以排横暴者。

如是,在欧洲则露(按:即俄国。

)独(按:即德国)为受屈者之中坚,英佛(按:即英、法。

)为横暴者之主干;在亚洲则印度、支那为受屈者之中坚,而横暴者之主干亦为英佛;而米国(按:即美国。

)或为横暴者之同盟,或为中立,而必不为受屈者之友朋,则可断言也。

惟日本则尚在不可知之数。

──孙中山《支那革命为欧洲列强所最忌──致犬养毅书》(1923.11.16)〔材料二〕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故军政府虽成立,而被举之人多不就职,即对于非常会议,犹莫肯明示其尊重之意。

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

──孙中山《辞大元帅职通电》(1918.5.4)
〔材料三〕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

──《孙中山选集》下卷,第475~527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解读】材料一是孙中山写给日本友人、刚进入日本内阁的犬养毅的信,信中孙中山在分析了国际形势后,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大势已经发生变化,亚洲被压迫民族已经觉醒,俄国则成为“欧洲受屈人民之救主,而强权者之大敌”,甚至受屈更甚的亚洲人民也“不得不望于苏俄”,未来的战争肯定是“公理与强权之战”,而非“黄白之战”或“欧亚之战争”,建议日本政府支持中国革命,承认苏俄。

材料三是孙中山在袁世凯死后,要求北京政府恢复被毁弃的“约法”和国会,竟遭到已经窃取了北京政府大权的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拒绝。

1917年7月,孙中山带领受革命党人影响的海军第一舰队和部分议员从上海南下广州,建立大元帅府,10月,护法战争开始。

然而,开始响应大元帅的西南军阀,只是想借孙中
山提高自己的名声,对军政府事事掣肘,甚至公然排斥孙中山,使命令不能出大元帅府。

孙中山毅然于1918年离开广州,并通电辞去大元帅一职,即《辞大元帅职通电》,认识到“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1)孙中山终于看到,帝国主义是我国革命的大敌。

这一态度,于他在辛亥革命时期对英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希望帝国主义不要干涉中国革命,甚至不惜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得特权为代价,企图获得他们对革命的支持。

然而,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种种破坏,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孙中山逐步承认到,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大敌。

但他还没有认清日本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

(2)南北军阀都是革命的对象,这是在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总结的教训。

在此以前,他一度把封建军阀作为革命的依靠力量。

(3)孙中山认识到工农力量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在南方革命的成果,使孙中山看到了革命的希望,逐渐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从而为他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提出新三民主义,为改组国民党打下基础。

2.毛泽东论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材料〕这种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是孙中山先生的大功劳,是在中国革命作为社会主义世界革命一部分的时代产生的。

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即其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

至于旧三民主义,那是中国革命旧时期的产物。

……旧三民主义在旧时期内是革命的,它反映了旧时期的历史特点。

但如果在新时期内,在新三民主义已经建立之后,还要翻那老套;在有了社会主义国家以后,要反对联俄;在有了共产党后,要反对联共……那就是反动的三民主义。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解读】这篇资料摘自毛泽东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当时正处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针对国民党顽固派歪曲新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