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综合思维教学初探—以水稻种植业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综合思维教学初探——以水稻种植业为例

广州市从化区第二中学曾笑梅

摘要:过去“满堂灌”、“一言堂”陈旧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高考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主题综合思维复习正好契合最新的高考要求,提升复习备考的有效性,收获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的实效。鉴于此,笔者以水稻种植业课例,进行主题综合思维的教学初探,旨在转变教师的陈旧的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探讨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主题综合思维

一、主题综合思维教学的背景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

随着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实施,各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或者其他地理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内涵或修养,即地理核心素养。

[1]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素养的精髓,是指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它主要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四个要素组成。[2]

传统地理素养培养以大量的地理知识(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依托,关注对“学过的”内容的再现和运用的能力,这种思路导致老师以“掌握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而学生则以“学过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地理素养。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部分高中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存在高分低能的情况,主要表现不能用地理学科的视觉观察现象、认识问题,不能用地理观点分析问题,即使掌握了基础知识,但未能内化为观念,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

2017年考纲所确定的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区域地理要素主题综合思维复习,是对过去的复习方式的全面升级,契合最新的高考要求,提升复习备考的有效性。

(二)当今高考命题特点决定主题综合思维的重要性

全国卷的试题特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主旨;考查形式多是“主题+区域”或“区域+主题”。从试题风格来看,取自生产与生活的新情境素材,以小区域为载体,一道综合题常常是围绕某个主题,设置3-4个问题,每个小题常常是串式纵深设问,一问到底,并且各个小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重视对学生新、旧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2016年全国卷I卷36题,围绕茉莉花这一主题设问,由浅入深,层层追问,形成“茉莉→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影响(茉莉花茶厂集聚)→(改造)措施(茉莉脱贫致富)”的问题链,由一个主题的展开,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以区域要素主题综合思维进行教学非常有必要,尤其适合用于高三复习备考工作中。

二、地理核心素养主题综合思维的培育策略

围绕地理的某个主题,依据地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则,选取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的区域。然后深入地挖掘主题,围绕主题精心地设置问题探究,可以收获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实效。下面,笔者就水稻种植业这个农业生产对象作为主题,以案例1

水稻种植业为例,探究该主题的普遍性;案例2广州市2017年调研考试文综第36题为

例,探究水稻种植业的在特殊性区域的情况,通过两个案例的分析,浅析地理综合思维的培育策略。

(一)构建思维导图,提升综合思维

[案例1]以水稻种植业为主题构建的主题综合思维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农业要素主题的主干知识网络,明晰农业要素主题综合思维的方法,如图1,再进一步落实到具体某一农业生产对象水稻种植业的思维线索,如图2。下面笔者以复习“水稻种植业”为主题,以亚洲地区为例,探讨主题综合思维的培育。

图1

农业生产对象(动植物)→(对比)时空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人地)影响(有利、不利)→利用、改造(可持续发展)

图2

环节一:主题区域的导入[3]

每天早饭一般我们都吃些什么?中午和晚上的主食呢?那为什么我们的主食不是牛肉、面包等?市场上的大米一般来自什么地方?通过层层设问,引起学生的兴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不仅我国生产大米,泰国、印度、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生产大米。再展现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图,如图3,首先让学生了解到水稻种植业的空间分布,加强主题区域的认知,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环节二:出示相关地图和案例,探讨水稻种植业的相关问题

出示图4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5亚洲地形分布图、图6亚洲分口分布图,设置问题链,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描述水稻种植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水稻种植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3)结合以下案例分析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以及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

【案例】小李家住在四川盆地,全家6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小李承包了8块田,共公顷,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完成。小李与另外5家村邻共同购买了一头耕牛、一台水泵、其他农具每家自备。每年小李用公顷田种植水稻,公顷田种其他作物。由于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很高,小李每年约收稻谷3800公斤,其中2500公斤留作家庭口粮、饲料用粮,其余的1300公斤拿到市场上出售。

1.小李家水稻生产的商品率(出售的稻谷量占稻谷总产量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是多少?

2.小李家水稻耕作的机械化水平怎么样?

3.水稻生长过程中需水量很大,而季风区水旱灾害较频繁,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图3 图4

图5 图6

环节三:小组展示结果,教师点评

学生充分讨论上述问题链,小组展示探究结果后,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点评,并予以补充。

环节四:学生自主构建“水稻种植业”思维导图(如图7)

学生根据亚洲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特点,将地理要素和系统的地理主干知识综合起来,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落实了主题综合思维,提高了备考复习的有效性。

本节课以水稻种植业这一农业生产对象为主题,设置相关的问题链为探讨内容,有效地体现了主题综合思维的运用,设置的问题涉及主题的分布、影响因素、特点、问题及措施等,既全面又层层深入。通过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水稻种植业的认识,同时又将亚洲区域的气候、地形、人口分布等运用于水稻种植业的相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