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课程说明书

合集下载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计量地理学第二版课程,主要介绍计量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如何利用计量地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地理问题,同时,还将学习到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地理资讯系统等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深入探究地理现象及其背后的规律。

二、教材•《计量地理学(第二版)》(英文原版)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atial Data, by N. Cressie, 2nd Edition, Wiley, 1993.•《计量地理学导论》(中文版)Introduction to Spatial Econometrics, by Anselin,L., China Machine Press, 2002.•《地理信息科学》(中文版)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by Longley, P., Goodchild, M., Maguire, D.J., and Rhind, D., HigherEducation Press, 2007.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熟悉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地理资讯系统等知识;3.运用计量地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地理问题;4.通过研究地理现象及其背后的规律,提升对地球的认识。

四、教学大纲第一讲计量地理学概述1.1 计量地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1.2 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3 计量地理学的应用领域。

第二讲地理统计学2.1 地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2 地理统计学的统计方法; 2.3 地理统计学在地理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讲计量经济学3.1 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2 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模型; 3.3 计量经济学在地理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讲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4.1 空间自相关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2 空间回归的基本原理和实例分析;4.3 空间模型在地理问题中的应用。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教案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教案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教案教案标题:计量地理学第二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常用方法和技术;3. 能够应用计量地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计量地理学的常用方法和技术;3. 实际案例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和应用计量地理学的原理;2. 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常用方法和技术;3. 运用计量地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教材;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计量地理学相关案例和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计量地理学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计量地理学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计量地理学在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讲解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地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2. 介绍计量地理学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3. 分析计量地理学在不同地理学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和相关数据,让学生运用计量地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

四、小组讨论与展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自己的分析结果;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3. 全班共同讨论和评价各组的分析结果。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2. 引导学生思考计量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领域;3.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计量地理学相关知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2. 收集学生完成的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成果;3. 设计一份简单的问答或作业,测试学生对计量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计量地理(第一章)

计量地理(第一章)

小波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三、 计量地理学的应用
分布型分析--对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
计量地理学
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计量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方法论学科,是地理系统分 析与建模的基本工具。
(二)课程设置目的
1、了解计量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最新动态; 2、培养运用计量地理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 力; 3、掌握空间统计分析及区域与环境建模的基本方法; 4、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
数学方法 协同学 灰色系统方法 系统动力学方法 分形理论
用途 用于有关地理系统、地理过程的自组织问题 研究。 用于灰色地理系统的分析、建模、控制与决 策研究。 用于对地理系统的仿真、模拟和预测。 用于有关地理实体的形态及要素分布形态的 自相似机理研究。 用于多层次、多尺度、多分辨率的地理时空 过程的时频分析。 用于有关地理模式的识别、地理过程机制的 自学习及预测等。 用于复杂的非线性地理问题的计算。
二、计量地理学的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
概率论 抽样调查
用途
用于地理现象、地理要素的随机分布研究。 用于地理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用于拟合地理要素之间具体的数量关系、预测 发展趋势。 研究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用于地理过程时间序列的预测与控制研究。 用于地理数据的降维处理及地理要素的因素分 析与综合评价研究。
就狭义而言,却取得了相当的成功(狭义的计量地理学 却与理论地理学相互独立,计数处理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 的确被有效地引入地理研究过程)
二、计量地理学的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计量运动以来,计量地理 学经历了四 个阶段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作者:张金萍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22期摘要:以地方综合性大学聊城大学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生具有地理数学思维作为基本出发点,对《计量地理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反馈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和组织。

理论教学部分以经典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为抓手,使学生深入理解本课程模型和方法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

以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方式科学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使课程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机整体,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关键词:地理信息科学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a)-0114-02计量地理学(Quantitative Geography)又称数量地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学的方法论学科,是地理系统分析与建模的基本工具。

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它使得地理学由一门定性分析和描述的学科,转变为带有规律性分析的定量科学[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在计算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上,计量地理学向地理计算(GeoComputation)发展,以探索构筑新的地理学理论和应用模型[2]。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空间分析和数学建模的基本能力,专业课也需要较深入的地理数学功底。

聊城大学是地方综合性大学,《计量地理学》课程一般在二年级开设,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基础课,是本科生深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必要前提。

传统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庞杂,以教师讲授为唯一方式,学生反映该课程知识艰涩枯燥,理解难度大,通过背诵来通过考试导致学完即忘[3],对后续地理类专业课程起不到应有的方法论作用。

如何通过《计量地理学》课程的科学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生具有定量地理问题研究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计量地理学教学大纲

计量地理学教学大纲

计量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介绍计量地理学基础理论、方法和应用的课程。

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空间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理;•空间数据的统计描述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空间数据的空间插值和空间回归模型;•空间数据的空间聚类和分类模型;•空间数据的地理可视化和地理信息系统。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理解计量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熟悉空间数据的基本属性和获取方法;•掌握空间数据的统计描绘方法和自相关性分析方法;•能够使用空间插值方法和空间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分析;•能够使用聚类和分类模型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地理可视化技能。

2.2 能力目标•能够收集和整理各种空间数据,进行基本的预处理;•能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空间数据的基本统计特征和空间自相关性;•能够使用空间插值方法和空间回归模型对空间数据进行预测分析;•能够使用聚类和分类模型对各种空间数据进行分类分析;•能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和地理可视化。

三、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3.1 教学内容第一章:计量地理学概述•计量地理学的定义、对象和意义;•空间数据的基本属性和获取方式;•计量地理学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空间数据预处理•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数据清理;•空间数据的转换和融合;•空间数据的空间化和空间参考。

第三章:空间数据的统计描述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空间数据的描述统计学和可视化方法;•空间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和模型建立。

第四章:空间插值和空间回归模型•空间插值方法和插值误差分析;•空间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空间数据的预测和评估方法。

第五章:空间聚类和分类模型•空间聚类方法和应用案例分析;•空间分类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空间聚类和分类算法的比较和评估。

第六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和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制图和地理可视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

3.2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课堂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期中考试: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测试;•课程设计:针对特定空间数据完成图表绘制和数据分析的课程设计;•期末考试:综合测试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新大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新大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8 学时3 学分/民/民考汉本科生. 《计量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林炳耀,《计量地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年2. 张超,杨秉赓,《计量地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年3. 钱颂迪,《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 年4. 张建中,许绍吉,《线性规划》,科学出版社, 1990 年5. 何其祥,《投入产出分析》,科学出版社, 1999 年6、何晓群编著,《回归分析与经济数据建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5月第一版7、樊家琨编著,《应用多元分析》,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年 9 月第一版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干旱区地理、农业系统科学综合研究《计量地理学》是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生态、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用数学方法解决有关地理空间分析、资源开发与环境响应、规划设计、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专业课的学习、从实际工作及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1.比较系统的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与计算技能;2.熟练掌握计量地理学设计软件应用,并提高分析能力;3.具备应用计量地理学中所学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完成达到可公开期刊发表水平的学术论文。

要内容,对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评价,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

计量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计量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评价及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

了解计量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发展趋势。

地理数据的描述统计与处理,统计表及统计图,Excel 在数理统计中的应用,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和均衡度分析。

掌握地理数据的类型,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地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理解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和均衡度分析。

定义、意义和测定,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计算方法,相关、回归分析计算机实现。

01305130《计量地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01305130《计量地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课程编码:01305130
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8
大纲执笔人:授课单位: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实验更好地将已学习的计量地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spss 等软件完成计量地理学理论中的各种数学统计的基本技能;并能独立编写程序实现计量地理学各种数学方法。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实验学生必须学会spss等统计软件在计量地理学中的应用,并且要求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设计算法,并且编程实现一个计量地理经典统计数学方法。

三、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注:1、“实验类型”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2、如为开放性或创新性实验,请在备注栏中标注“开放”或“创新”。


四、实验教材和参考书
(一)教材
1.计量地理学,徐建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SPSS基础教程,刘爱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二)参考书
1.C#大学教程,须德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计量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的内容包括:地理数据及其收集和预处理,地理学中的经典统计分析方法,初步空间统计分析,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投入产出分析,AHP决策分析,随机决策分析,地理网络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应用,面向问题和所学知识的结合,不仅是计量地理学起草的基本原则,而且是计量地理学的鲜明特征。

为了便于教学,《计量地理学》还附带一张CD,该CD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电子教学计划,第二部分是实用材料。

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区域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和人口统计学的本科教材,也可以用作研究生教材。

对于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课程大纲
本课程主要讲授定量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定量地理学的来龙去脉,发展趋势和方法体系;掌握地理学的基本建模和定量分析方法;利用计量经济学地理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18堂课,主要内容包括:地理数据及其预处理,地理经典统计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线性规划和多目标规划,投入产出分析,AHP决策分析,随机决策分析,地理网络分析,非线性科学方法的介绍等。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地理学的背景,发展过程和新趋势;
2.使学生掌握地理学中的经典统计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网络分析和业务决策分析等基本方法;
3.通过计量经济地理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量地理学初级教程-第二章

计量地理学初级教程-第二章

计量地理学――电子教案2第二章地理数据的来源、加工和处理教学要点:1.地理数据的来源与获取;2.地理数据的类型;3.地理数据的整理与加工。

教学内容:要对地理问题进行计量分析,就需要使用量化的数据资料。

地理数据的获取、收集、处理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我们可以把数据比作“原料”,把公式和模型比作“机器、设备”,计算结果便是“产品”。

显然,“产品”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机器”的性能,更重要的取决于于输入数据的质量,输入高质量的数据,虽不一量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但输入质量差的数据,肯定产出低质量的“产品”。

数据要真实可靠,系统完整,量纲统一,有代表性、连续性和可比性。

地理数据:用一定测度方式来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数据资料。

第一节地理数据的来源与获取地理数据的采集即地理数据的来源,主要有实地观察、试验、调查、统计年鉴、政府公报、遥感数据、档案记载等。

一、自然地理数据1.1气候、水文等资料是按较严格的技术规范由人工常年观测和记录的,形成了一定时间段内连续的资料积累。

如一地区的气温、降水,一条河流的径流量。

这类资料一般比较准确、可靠,技术误差较小。

1.2矿产、土地、植被、生物种类等,通过勘测、调查(有时抽样调查)、统计的方式获得。

这类资料是不定期、不连续、不够规范的,计量指标有时会发生变化。

如“森林覆盖率”,过10多年普查一次,而且对林分郁闭度的要求不一样。

这类资料存在一定的误差,准确性、可靠性也不如前一类资料。

1.3由专业研究人员通过定点观测、调查取样和试验获得的资料一般是较为准确的,但这类资料主要由业务部门的研究人员自己使用,时间和空间范围十分有限,并为特定的研究目标服务,资料的共享性差、使用局限性强。

例如土壤结构就需要采取土样进行室内分析来确定。

在公开发表的文献上,有些原始资料不反映或部分反映。

1.4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信息通过专门的检测技术、科学考证来获得。

不同专业类型的数据需要用不同的检测技术。

如用地层花粉的数量和类型来分析古代地表的植被状况。

计量地理学教学设计

计量地理学教学设计

计量地理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技巧和工具。

3.能够运用计量地理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熟悉GIS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5.加强地理信息处理、表达和展示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章节:1.计量地理学概论2.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处理3.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4.空间统计学5.地理信息系统应用6.GIS实践与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通过案例教学和GIS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4.通过教学策略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四、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作业和课堂参与度。

2.课程论文:学生需写一篇计量地理学相关论文,体现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3.期末考试:考核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方面:1.教材:《计量地理学》(第三版),作者:Arthur Getis、JudithGetis、Jerome D. Fellmann,出版社:W.H. Freeman & Co Ltd。

2.实验材料:包括数据集和GIS软件。

3.课堂PPT和示例代码。

六、结语本课程将以计量地理学为基础,重点介绍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评估手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地理信息处理、表达和展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36803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英文名称:Quantitative Ge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 3适用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气象学植物学地质学地貌学人文地理学二、课程简介计量地理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计量运动。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门课程就被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列为我国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该门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有关专业课程的前提与基础。

目前也是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包含了计量地理学的历史、地理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决策优化、系统预测、空间分析等内容,既注重理论深度,又着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目标是让学生能应用计量地理学的技术方法解决地理学中的实践问题。

IntroductionQuantitative geography originated from the gauge movement in the 1950s. As early as the middle of 1980s, the course was listed as a required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of Geography in Chines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nd normal universities. This course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other courses. At present, it is also a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for geography majors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course includes history of quantitative geograph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geographic data,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decision optimization, system prediction, spatial analysis and other content, which do not only focus on the theoretical depth, also help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e ability. The goal of the course is to let the students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geography using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quantitative geograph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计量地理学主要讨论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及应用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计量地理学教学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计量地理学教学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计量地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计量地理学2006年1月修订2003级开始使用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Quantitative Geography)主讲:徐建华一、课程目的、任务计量地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学的方法论学科,是地理系统分析与建模的基本工具。

该课程,即空间统计与运筹是计量地理学的基础部分,是深入学习和研究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课程的必要前提。

本课程设置目的与任务是:1、使学生了解计量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最新动态;2、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地理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3、使学生掌握空间统计与运筹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重点放在空间统计与运筹决策分析方面。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从现实的问题出发,引出讲授内容,从思想、理论、方法到具体应用、解决具体地理问题逐步深入,课后布置作业,供学生练习。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徐建华:《计量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1、徐建华.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徐建华. 区域开发理论与研究方法.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第版。

3、张超等. 计量地理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林炳耀. 计量地理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平时成绩占40,,采用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60,。

六、教学大纲第1章绪论第1节计量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第2节计量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3节对计量地理学的评价第4节计量地理学的应用参考文献思考与练习题第2章地理数据及其采集与预处理第1节地理数据的类型第2节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第3节地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第4节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第5节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与均衡度指数参考文献思考与练习题第3章地理学中的经典统计分析方法第1节相关分析第2节回归分析第3节时间序列分析第4节系统聚类分析第5节主成分分析第6节趋势面分析方法第7节马尔可夫预测方法参考文献思考与练习题第4章空间统计分析初步第1节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第2节地统计分析方法参考文献思考与练习题第5章线性规划与目标规划第1节线性规划及其单纯形求解方法第3节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第3节运输问题的求解方法:表上作业法参考文献思考与练习题多目标规划方法第6章第1节多目标规划及其非劣解第2节多目标规划求解技术简介目标规划方法第3节第4节多目标规划应用实例参考文献思考与练习题第7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第1节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第2节区域经济活动的投人产出模型第3节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投入产出分析参考文献思考与练习题第8章 AHP决策分析方法第1节 AHP决策分析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第2节 AHP决策分析方法应用实例参考文献思考与练习题第9章随机型决策分析方法第1节随机型决策问题第2节风险型决策方法第3节非确定型决策方法参考文献思考与练习题第10章网络分析方法第1节地理网络的图论描述第2节最短路径与选址问题第3节最大流与最小费用流参考文献思考与练习题七、教学时数分配章次 1 2 3 4 5 6 7 8学时 2 4 8 6 8 6 4 6章次 9 10学时 4 6。

计量地理学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计量地理学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计量地理学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量地理学基础第二版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量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课程设计包括以下方面:•学习计量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如何使用计量地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实践应用计量地理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和模拟。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计量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工具;•能够运用计量地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内容;•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计量地理学的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方法。

第二章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空间插值和空间回归分析;•空间交互和空间依赖性分析。

第三章空间数据挖掘方法•空间聚类和空间分类;•空间连续模型和空间离散模型;•空间预测和空间建模方法。

第四章空间意义和可视化•空间分析结果的可视化;•空间分析结果的解释和推断。

课程实践本课程实践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数据获取和处理(地图信息、空间数据、统计数据等);•空间数据分析和建模;•空间数据可视化和解释;•模型评价和结果分析。

课程评估本课程评估包括以下方面:•课程作业:对所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课程报告:针对实际问题的数据分析和解决方案;•课程考试:对所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参考书目•Anselin, L., 2010. Thirty years of spatial econometrics.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89(1): 3-25.•Fotheringham, A. S., Brunsdon, C., and Charlton, M. 2002.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the analysis of spatiallyvarying relationships. Wiley.•Longley P.A., Goodchild, M.F., Maguire, D.J., and Rhind, D.W.2005.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Systems. Wiley.•Openshaw, S. 1984.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GeoBooks.结语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数学交叉的一个分支,采用现代计量方法和技术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测度和解释。

计量地理学 教学大纲

计量地理学  教学大纲
§9随机型决策方法
§9.1随机型决策问题
§9.2风险型决策方法
§9.3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10网络分析方法
§10.1地理网络的图论描述
§10.2最短路径与选址问题
§10.3 最大流与最小费用流
实验/实习内容
通过上机实习,使学生掌握MATLAB、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
使用教材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计量地理学
§3.1相关分析
§3.2回归分析
§3.3时间序列分析
§3.4 势面分析方法
§3.7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4空间统计分析初步
§4.1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
§4.2地统计分析方法
§5线性规划方法
§5.1线性规划及其单纯形求解方法
§5.2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5.3运输问题的求解方法——表上作业法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计量地理学
英文名
Quantitative Geography
适应专业
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等
课程性质
必修
开课时间
三年级
上学期
学分
3
课时数
54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即空间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运筹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应用有关建模技术和定量分析方法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等地理问题进行空间统计和运筹决策分析。




§1绪论
§1.1计量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2计量地理学的数学方法
§1.3对计量地理学的评价

《计量地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计量地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计量地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36803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英文名称:Quantitative Geography课程总学时:48实验学时: 21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课程类别:专业课先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气象学植物学地质学地貌学人文地理学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1、对学生的要求已学习统计学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初步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2、对教师的要求能进行有关理论与实操的讲解与演示。

3、对实验条件的要求有专用的计算机房提供每个学生上机操作,提供统计软件EXCEL、SPSS等。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1)实验名称:SPSS工作环境与入门实验内容:SPSS软件介绍与基本操作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学时:1学时实验目的与要求:认识SPSS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熟悉SPSS界面各元素、文件类型、数据录入与管理方式,. 掌握SPSS软件窗口的各项功能,练习数据的基本处理操作。

实验条件:计算机(已安装SPSS 14或以上)。

实验项目一(2)实验名称:数据的描述统计实验内容:学习数据统计关于一般水平和离散程度的统计变量的计算,进行空间或者产业内部分布均衡度/集中度的分析。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与要求:给定数据分组录入检查和合并,统计分组与统计图表的绘制,计算表示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特征的统计指标与参数,绘制洛伦茨曲线,计算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与锡尔系数。

实验条件:计算机(已安装SPSS 14或以上)。

实验项目二实验名称:地理要素的相关程度测定实验内容:理解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数据输入与相关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学时:1.5学时实验目的与要求:实现用SPSS软件进行多个要素之间相关性的分析,使用GDP与相关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实验条件:计算机(已安装SPSS 14或以上)。

计量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计量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计量地理学的产生 (1)一、计量地理学的产生 (1)二、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三、国际计量地理学发展 (2)四.中国计量地理学的发展 (3)第二节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4)一、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二、计量地理学的内容 (5)第三节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5)一、地理系统分析 (6)二、随机数学方法的应用 (6)三、地理系统模拟 (6)四、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6)第四节计量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7)一、计量地理学和生产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7)二、系统分析的应用 (7)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7)四、计量方法的发展 (7)第一章 绪 论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第一节 计量地理学的产生一.计量地理学的产生计量地理学是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十世纪中叶,地理学掀起了一次巨大的革命,主要是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即所谓“计量革命”(Quantitative Revolution )。

许多新的地理著作和论文,再不是如过去那样只用文字及地图,而是应用了许多数学公式及统计图表。

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些模式(Models )、法则(Rules )、定律(Laws )、学说(Theories )或假说(Hypothesis )等。

在过去只有自然科学能够做到,现在则许多社会科学都已如此,而且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Computers )进行复杂的数理统计分析。

地理学的研究,已经与其它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一样,迅速地建立起科学的分析方法。

传统的地理学,每每用一些过于笼统的形容语句去描写一个区域或城市的特性。

例如:某区气候良好,适宜人居;或某地地形崎岖,生产落后;又或说某一城市形势握要,工商业发达;或者说某地的土质肥美,农产丰盛;某市交通发达,人文荟萃等等。

这些形容语句,在传统式的教科书中应用太多,而缺乏了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数理统计分析法 系统分析方法 模拟分析方法 计算机技术运筹学分析法 研究中广泛应用 在地理学各领域在地理上,各种现象因地域而异,也是由于构成此一现象的许多因素的量的配合不同所致,所以质变是由量变而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资源
指定教材
张超、杨秉赓.计量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林炳耀.计量地理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樊修睦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陈开明.线性代数.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二、地理数据连续型分布
第8周
§2地理学研究中的统计假设检验
一、空间类型的抽样设计
二、抽样分布
第9周
三、假设检验
1、两个区域方差的比较
2、两个区域平均数的比较
3、两个以上地理区域平均数的比较
4、适合性检验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作业三
第10周
第五章地理系统要素间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0学时)
§1地理要素间的相关分析
英文
Quantitative Geography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
72 /4
授课范围
地理科学专业07级本科1班、07级专科5班,地理科学专业08级本科6班
授课时间
和地点
时间:周二上午3、4节、周六上午3、4节
地点:东院4号教学楼4C303
人数
限制
74
课程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地理事物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形态的计量(第二、第三、第四章);第二部分为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第五、第六章)和空间构成(第七、第八章);第三部分为与人类空间活动有关的地理模型(第九章)。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地理系统要素的逐步回归分析(2学时)
本章略讲,主要介绍基本原理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第13周
第七章地理系统的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12学时)
§1地理系统的聚类分析
一、地理系统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二、聚类分析的数据处理
第14周
三、聚类分析的统计量
四、地理系统的聚类方法
第15周
§2地理系统的判别分析
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每周4学时)
课堂讲授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内容及时间、地点
第1周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计量地理学的产生
§2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4计量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第2周
5.本期如有放假、特殊情况和临时实习等,教学时间作相应微调。
系主任签名:分管教学院长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备注
1.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
2.若以e-mail与老师联络时,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姓名及事由等。
3.本课程答疑时间、地点为:每周五14:30-17:30、4号教学楼A区208室。
4.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第5周
三、线状分布——网络
四、离散区域分布的测度
五、连续区域分布的测度
作业二
第6周
§2时间序列
一、时间序列的两种形式——增长和下降
二、时间序列的滑动平均
三、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
四、时间序列的循环分析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第7周
第四章地理学研究中的概论函数和统计假设检验(12学时)
§1地理学中的概率函数
一、地理数据离散型分布
第18周
§5最优区位模型
§6最优规划模型
§7战略决策模型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
第19、20周
2009年6月22号之后为复习考试时间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以每章复习思考题为主要依据进行课后复习、上机进行地理模型计量化运算和分析;
附件:《计量地理学》课程说明书
《计量地理学》课程说明书
一、主讲教师信息
姓名
董杰
性别

学历
博士
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
自然资源环境
工作单位
环境与规划学院
讲授课程
计量地理学、自然资源学原理
联系电话
8239979
电子信箱
dongjie@
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计量地理学
先修课程
自然地理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
一、地理相关的意义
二、地理相关程度的度量方法
三、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2地理要素间的回归分析
一、地理回归分析的意义和作用
二、一元地理回归模型的建立
作业四
第11周
三、多元地理回归模型的建立
§3地理系统的空间趋势面分析
一、空间趋势面分析概述
第12周
二、趋势面分析的数学模型
三、趋势面分析的具体计算方法步骤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六、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20%,其中作业质量和上课出席各占10%。
期末成绩
占总成绩80%,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题目类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携带计算器)等。
考试说明
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补考或重修时,考试成绩占100%。
[5]孙东川,林福永.系统工程引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刘昌明,岳天祥,周成虎.地理学的数学模型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教学网站
[1]/HJXY_HTML/Bob_jiaoxuekeyan/
四、教学信息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1)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常用方法,建立起定量概念和地理学方法论的基础,了解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2)用定量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地理(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能够看懂相关科技文献中所应用的一些常用计量方法,理解计量地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3)能够运用一般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学问题,正确处理资料和数据。
第二章地理数据系统(6学时)
§1地理数据类型及其变换
一、地理数据的基本类型
二、地理数据的变换
§2地理数据的分布特征
一、地理数据的来源与整理
第3周
二、地理数据的分布特征值
§3地理数据库(自学)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作业一
第三章空间分布的测度和时间序列(14学时)
§1空间分布的测度
一、空间分布的类型
第4周
二、点状分布的测度
一、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两类地理判别分析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
第16周
第八章地理系统要素关系的主成分分析(4学时)
§1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
§2主成分分析的解法
§3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
§4主成分析应用实例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
第17周
第九章地理模型系统(8学时)
§2地理环境辨识模型
§3投入产出模型
§4地理系统动态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