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先声夺人,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无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声夺人,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无限
[摘要]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
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导入 情景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我曾有幸观看过 于漪 老师的教学录像。 于漪 老师那种娓娓动听的授课方式使我倍受启发。而当自己走上三尺讲台后,我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情感的投入又是何等的重要。
课 堂上,我们面对着的是流传千古,情真意切的文学艺术作品,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自己感受不到或是无法带领学生融入到作品情感之中,学生阅读中感受不了作者的情 绪变化,朗读时投入不了自己情感的话,那这堂课以及这篇文章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然而,情感的融入与调动是需要环境的创设的。这时候,语文课前的导入 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在课前所承担的就是还原作品情境、创设情感环境的任务。
俗 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来说,良好的导入方式也可以说是这堂课成功的一半。所谓“导入”,其实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 为了把学生引入到教学中去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首要作用和功能就是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它好 比通往正题的桥梁,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轨,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好的导语能够紧紧扣住学生心弦,使学生围绕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迅速进入学 习的最佳状态。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首先应在导入的情境创设上精心安排。笔者在此就结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部分课文,仅从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方式谈 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抓住单元主题,明确教学目的。
苏 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有一个特色,即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单元主题。我们在教学时不可忽略了这一单元的主题及单元主题词,同时这一主题词正好是我们 进行课堂导入的好帮手。对于一单元的启始教学,可就整个单元的框题内容作前后概括,让学生对整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大概了解,引起学生对本单元教学 内容的兴趣。如苏教
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教学,可这样导入:本单元的框题是“江山多娇”。我们访名山游大川,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切地写下来,是一大乐 事。请看西双版纳的密林里,神奇秀丽;海峡那边的阿里山上,风光如画;古人笔下的永州小石潭,水清境幽;黄州承天寺,积水空明;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别 具魅力,自有神韵。一山一林,一潭一溪,莫不使你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想领略这些美丽风光吗?那么请让我们一起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又如第二单元的教 学,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古今中外,古往今来,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会深深理解已届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将能体会 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法国亡国者的痛楚,我们也将品味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领悟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还将感受古代外 交家晏子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无论我们走向哪里,无 论我们从哪里走来,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始终是一个“炎黄子孙”。对于某一篇课文的启始教学,可对本单元的前几篇课文或以前所学相关内容以生动的 语言作一个概括叙述,连贯引出本篇课文的学习。运用前后连贯的方式导入新课,既能紧紧吸引住学生,又能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二、叩响学生的心灵之钟,在浓浓深情中贴近作品。
这 种方式也叫抒情式导入。运用这种方法,是以抒情的语句,或者感人的场面或者深情的片段,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进入课文的学习。如《枣 核》一文的教学可这样导入: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 无论走到哪儿,故乡的山川、草木、人物,故乡的一切,总是始终萦绕在心头。《枣核》一文,写的就是一位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一位作者的“旧时的 同窗”,尽管“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越到晚年,思乡越切,总是想起故乡院里的那棵小树,当作者去美国时,“再三托付”为她带去几颗枣核,并在花园里试种 了一下。几颗枣核寄寓着深深的思乡之情,一篇课文洋溢着浓深的爱国之意。又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导入可这样进行:看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人, 不管是谁,都会潸然泪下,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母亲’——‘妈妈’,这是世界上最神圣、最辉煌的称呼!那么,为我们挑起大 山,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亲又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 家朱自清 先生的散文《背影》,体会父爱的伟大与崇高。
三、激情导入,让诗歌扮演先锋角色。
基 于上一点方法,如能添加文学色彩,则更能吸引读者。诗歌就是很好的选择。好的诗歌或能引发激情、促人奋进,或能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因此,巧用一些诗歌导 入新课,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甜甜的泥土》一文可采用这样的导入语:人间至爱有亲情。唐代大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吟出了一代又一代父母的情, 唱暖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让我们在甜甜的泥土中感悟一下这人世间 的第一情。又如《老山界》一文的导入可这样展开:毛主席的诗《长征》唱得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934)
年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之后,他写下了这样的文字:“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着10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老山界》也将带着我们重走一段长征路,引领我们感受长征精神,传承长征精神。
四、灵动的思想,敏锐的洞察,让我们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采 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促进学生思考,一开始就以问题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在问题中产生求知欲,在问题中进入新课的学 习。例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的导入可这样: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缤纷世界里,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那么问题 的正确答案有几个呢?(学生答)其实,很多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就需要我们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培养自己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今天要学的课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将会帮助我们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又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的教学可这样导入: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一颗鱼卵能够长成千斤 大鱼,自然界的所有生物,每天都在生长、活动和发展,那么,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于何处,它们所需要的食物又从何处来?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那么就让我 们一起学习课文《食物从何处来》。
五、事实胜于雄辩,让史实来告诉学生一切。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与历史有关的文章。这种文章的导入,可让学生在了解有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进入新课的学习。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的教学可这样进行:世界历史上曾记载过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普法战争。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 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从而永远维持他们对这些 地方的统治,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