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精读 (15)

合集下载

课外文言文精读 (17)

课外文言文精读 (17)

25 昔吴起出遇故人【文章主旨】吴起的守信体现了他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告诉人们要以诚待人。

小信诚则大信立,要想统治别人,要从自己做起。

可以从中悟出一个成语:言而有信(说过的话一定遵守,有信用)。

【原文】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本文选自《韩非子》)【文学常识】韩非的著作集。

韩非(?~公元前233),出身韩国贵族,曾和李斯同学于荀况,李斯自以为不及。

当时韩国国力衰弱,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不被采纳,退而着书,成十余万言。

他的着作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后十分钦佩,于是发兵攻韩,索要韩非。

韩王派遣韩非入秦,秦王却又不加信用,后又听了李斯、姚贾诬陷,将他拘囚下狱,李斯送毒药使他自杀于狱中。

《韩非子》为法家重要着作。

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55篇。

今传本正合其数。

今本除《史记》中所举《孤愤》、《说难》等十篇外,多有窜入文字。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

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起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

吴起认为战争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战争的根源作了论述。

这在世界军事史上对战争根源的探索是最早的。

当然,吴起这种看法还停留在表面上。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儒林列传》记吴起在鲁“尝学于曾子”,至魏又拜子夏为师。

孔门再传弟子中,出现这样一位与“兵圣”孙子齐名的大军事家,由此对研究孔子及早期儒家学者对军事的态度和素养很有说明和参考作用。

【拓展阅读】飞至孝,母留河北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54韩魏公知北都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54韩魏公知北都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54韩魏公知北都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

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

天圣五年(1027年),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二。

【文章主旨】本文表现了韩魏公待人宽厚,能宽容别人的过错的好品行。

启迪我们要宽厚待人,有容人之量。

【文言原文】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

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

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对照注译】【韩魏公知北都】韩魏公担任没有一丝斑点,一【卓】将曰:【作品赏析】本文通过鲜活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表现了韩魏公待人宽厚,能宽容别人的过错的好品行。

本文描写人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刻画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结尾一句,总结全文,简洁有力。

【读后必练】(共30分)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0分)①云耕者入坏冢而得()②公以百金答之()③笑谓坐客曰()④乃开醇召漕使显官()⑤覆以绣衣()⑥俄为吏将误触台倒()⑦坐客皆愕然()⑧何罪之有()⑨玉盏俱碎()⑩云耕者入坏冢而得()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故也,何罪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15 孙叔敖纳言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15 孙叔敖纳言

15 孙叔敖纳言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蒍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人,楚国名臣。

在海子湖边被楚庄王举用。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汉族杂史小说集。

刘向著。

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文章主旨】本文突出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的品德。

【文言原文】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说苑·敬慎》)【对照注译】原文注释译文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为】当,做。

【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一】全。

【国】指都城。

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衣粗衣】穿着麻制的丧衣。

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衣。

下句的“冠白冠”,同上,戴白色的帽子。

【吊】吊唁,吊丧,引申为拜访。

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谓】对……说。

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臣之【不【不肖】自谦之词,没有才能,“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不能干,没有贤德。

【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说法。

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说】指教。

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去】离开。

课外文言文精读(9)

课外文言文精读(9)
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 “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善于酿造千日的酒。鲁国人向他们请 教酒方,但无法获得。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住宿在酒店,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 浸泡,然后对人说: ‘这是中山国的酒。 ’鲁国人喝了,也认为是中山国的酒。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访,
2
听说有本国的酒, 索要来喝喝看, 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 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汁啊! ’
现在您是可以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学到一些糟粕罢了。

【练习与检测】 (共 30 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 分)
①朕初疾.(

②人五十不称夭 .(

③道亡.(

④但.下痢耳 (

⑤殆.不自济( ⑥何所复恨.(
) )
⑦不复自伤.(

⑧过于所望.(

⑨勿以.恶小而为之(

⑩能服.于人(
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而已,
后转染他病,【殆】 不自【济】。 【殆】恐怕,大概。 【济】救济, 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
挽救。
挽救自己了。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
【称】称作。 【恨】遗憾。
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已
有余,何所复【恨】 ,
经六十多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
呢?
不复自【伤】 ,但以卿兄弟为 【伤】感伤。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 、《礼记》,闲暇历观诸之及《六韬》 、《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
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选自 《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诸葛亮集》

课外文言文精读 陶侃留客

课外文言文精读 陶侃留客

10 陶侃留客【文章主旨】《陶侃留客》中的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

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受到难为时,陶母竭尽家庭所有满足孩子的愿望。

【原文】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同郡范逵(kuí)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

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ìng),而逵马仆甚多。

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卖得数斛(hú)米,斫(zhuó)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ò)诸茬以为马草。

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

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逵曰:“路已远,君宜还。

”侃犹不返。

逵曰:“卿可去矣。

至洛阳,当相为美谈。

”侃乃返。

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 ó)、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人物介绍】在《世说新语》中我们读到数条记载陶侃的资料,如“陶母教子”、“陶侃惜谷”、“陶侃惜阴”、“陶侃留客”等,从中可看到他珍惜光阴、勤奋好学、勤俭节约、为官廉洁、运筹帷幄、机敏过人,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

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

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

【拓展阅读】郑公魏征卒郑公魏征卒。

征寝疾。

上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

征薨(hōng),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

今魏征逝,朕亡一鉴矣。

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藁,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15 唐雎说信陵君 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15 唐雎说信陵君 语文

15 唐雎说信陵君【文章主旨】文中通过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说明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的主旨。

【原文】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

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日:“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泰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主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选自《战国策》【作品介绍】《唐雎说信陵君》出自《战国策·魏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赏析】本文通过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说明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的主旨。

文章先以短句排比叙事,给人一种结构紧凑、一气呵成之感,足见作者文笔之凝练利落。

接着写唐雎之言,又反复曲折,具有一唱三叹之妙。

文章先写唐雎所闻之语的警策,其形式可谓对偶中有对偶,令人入耳难忘,过目则更铭记于心;然其内容却颇空泛,这就令人悬念顿生,而信陵君进一步问“何谓也”就在情理之中。

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来看,这一警策之语都颇能抓住人的注意力,这正是游说之士善于抓住人心的一种诀窍。

在信陵君疑而有问之际进行劝说,当然效果最佳。

于是唐雎便进一步将上文之“事”的内涵如数家珍般地一一道来。

这些话骈散交错而富有哲理,甚有振聋发聩之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39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39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书.遂大进(书法)(2)平生于书.(写字)(3)文征明临.写《千字文》(临摹)(4)或.答人简札(有时)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秦青弗.止(不,没有)(2)响遏.行云(阻止)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要知错就改,学习要谦虚,不能骄傲。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2018部分区)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节选自《韩非子》)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1)郑人有欲买履者履:(2)而置之其坐坐:1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何不试之以足?译文:15.请简要分析郑人买履的故事讲述的道理。

(2分)答案:13.(1)鞋子(2)同“座”座位(译为“座位”也可)(每空1分,共2分)14.为什么不用你的脚来试鞋子呢?(2分)15.要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结论,即一切从实际出发;或遇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大意对即可)(2分)二.(2019部分区)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

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患记问不若.人若:()(2)乃.终身不忘也乃()14.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用力多者收功远。

15. 请简要阐述你从本文中所感悟的道理。

答案:13.(1)如,比得上(2)于是,就(每空1分,共2分)14.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

(意对即可,共2分)15.示例:要有好学,不甘落后的精神;读书最优是要能成诵;精读和背诵过的书,能终生不忘;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39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39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书.遂大进(书法)(2)平生于书.(写字)(3)文征明临.写《千字文》(临摹)(4)或.答人简札(有时)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秦青弗.止(不,没有)(2)响遏.行云(阻止)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要知错就改,学习要谦虚,不能骄傲。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治国如栽树》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优秀6篇

《治国如栽树》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优秀6篇

《治国如栽树》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治国如栽树》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优秀6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课外文言文(学习篇)

课外文言文(学习篇)

1.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译文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

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

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

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句子解释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什么。

字词解释于:跟随道:道理使:让引:拉田:同“畋”,打猎。

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

起:赶起。

发:跑出来。

交:交错。

鹄(hú):天鹅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

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置:放。

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着。

垂云:低垂下来的云。

若:即为“你”道理(感想)1.就一个人来说,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在纷繁的世界,才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

2.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

三心二意,左顾右盼,是学习和工作的大敌。

就人性来说,贪心是很大的弱点,在纷繁的世界,常常因为弄不清自己到底要什么,而使自己迷失的。

就客观来说,有所得必有所失;什么都想得到,最终可能是什么也得不到的;知足常乐,达观的人,不奢望得到什么,只是做好自己觉得该做的,得到的却会很多很多!2.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古文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5 与长子受之(课外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5 与长子受之(课外篇)

15 与长子受之一、趣文导读不奉富千金子骄语人曰:“我富甚,汝何得不奉承?”贫者曰:“汝自多金,我保与而奉汝耶?”富者曰:“倘分一半与汝何如?”答曰:“汝五百我五百,我汝等耳.何奉焉?”又曰:“悉以相送,难道犹不奉我?”答曰:“汝失千金,而我得之.汝又当趋奉我矣.”【译文】有个富人手持千金傲慢地对穷人说:“我十分富有,你为何不奉承我?”穷人说:“你有许多钱,与我有什么相干,而让我奉承你?”富人说:“假如分给你一半钱,你奉承我怎么样?”穷人回答说:“如果那样,你有五百我也有五百,我们有一样多的钱,那么我为什么要奉承你呢?”富人又说:“我把钱全部给你,难道还不奉承我吗?”穷人回答说:“如果那样,你没有钱,而我却有钱了,你倒是应该尊奉我了.”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朱熹: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谥曰文.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尊称朱子.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双重遗产源于朱子.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文言原文】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南宋·朱熹)【古今对碰】走.【彼】那里.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强,有所作为【故】旧的,原来的.【犹】还. 努力改掉旧的习气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样.【伎俩】【归】回家.【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哪一天回来【乡党】乡里、家乡的人.【故旧】老朋友. 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念】想. 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作品赏析】朱熹让其长子赴婺州求学,交待途中和到达后的诸事情,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为根本,从为人要“勤、谨”二字着眼,告诫其子要勤学、勤问、勤思,谨起居、谨言谈、谨交友,敦厚忠信,见善思齐等.朱熹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奋学习,有所作为.【知识梳理】三、强化训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①汝既.不能如此()②然今遣.汝者()③则吾犹可望.()④不然.,则徒劳费()⑤讲明义理..()⑥他日归.来()⑦盖汝.好学()⑧又只是伎俩..人物()⑨在家足可读书作文..()⑩故.令汝一行()2.翻译.(10分)①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②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③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④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⑤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3. 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B. 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C. 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D. 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4. 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 .(2分)5. 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6. 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启示. (4分)【参考答案】3. C4. 奋发图强,有所作为.5. 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6. 略.四、真题链接(2017年)阅读《与长子受之》,完成1—4题.(共14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①在家足可读书作文..()②然今遣.汝者()③则吾犹可望.()④又只是伎俩..人物()2.翻译.(6分)①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②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③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3. 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B. 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C. 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D. 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4. . 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参考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精读 ——蒲留仙写书

初中课外文言文精读 ——蒲留仙写书

5 蒲留仙写书【文章主旨】《蒲留仙写书》用简洁的语言对《聊斋志异》做了高度评价,写出了蒲松龄的生活状况,积累素材的过程和成书时间。

启示我们要想写出绝文妙笔,就要要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不断积累材料,要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原文】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故笔法超绝。

(选自《三借庐笔谈》)【作者介绍】《蒲留仙写书》是清代邹弢所作,邹弢,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字翰飞。

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蒲留仙,即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拓展阅读】令狐熙字长熙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

熙性严重(尊重;办事严肃认真)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

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

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

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5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5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后出师表》被认为是《前出师表》的姊妹篇,写于建兴六年(228年)。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

【文章主旨】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句,正是作者在当时形势下所表露的坚贞誓言,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文言原文】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

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选自《诸葛亮集》)【对照注译】【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都】此指蜀汉之境。

所以冒着危险,来县的叛乱,东面【东连吴越】本句指刘备遣诸葛【秭归蹉跌】【作品赏析】全文娓娓道来,一是分析形势,二是表明衷心,三是委婉规劝。

入情入理,其壮烈之气,似又超过前表。

【读后必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故.托臣以讨贼也()②固.知臣伐贼()③是故..托臣而弗疑也()④宜.先入南()⑤并.日而食()⑥而议者谓.为非计()⑦昔.先帝败军于楚()⑧凡事如是..()⑨当.此时()⑩曹操拊手..()2.翻译。

(10分)①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狼子野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狼子野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狼子野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两只狼渐渐长大,还是很驯服。

(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怒嗥声,(他)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见到一个人。

于是(他)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

(他)便假睡来等待(狼),不一会两只狼伺机而动,想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他)便杀(狼)取皮。

这事是从侄虞敦听说的:“狼子野心,(是)真实(的)啊!”野心(指追求私利时暴露出的贪婪本性)不过就是一种暂时的、表露的现象罢了;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里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其野心远超过野心本身。

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习惯玩弄它呢?《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下面是《狼》的原文及翻译。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有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41 欧阳修传(2021年整理)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41 欧阳修传(2021年整理)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41 欧阳修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41 欧阳修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41 欧阳修传的全部内容。

41 欧阳修传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卒谥文忠。

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文章主旨】本文抓住欧阳修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为其立传。

欧阳修幼年敏悟过人,为官之后颇有抱负,晚年之后看透时事,数次征召不就。

为政宽简,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文言原文】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对照注译】原文注释译文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5篇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5篇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阅读理解。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和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下列各组中,加横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高可二黍许(《核舟记》)B.好读书,不求甚解辙生好为文(《上枢密韩太尉书》)C.便欣然忘食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D.因以为号焉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E.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宠辱偕忘(《岳阳楼记》)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3.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答:4.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参考答案:1.BE2.(1)(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完,希望一醉方休。

(造:到……去;期:期望、希望)(2)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

(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切追求的样子)3.民风淳朴,人人生活安乐,恬淡自足。

4.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

不赞成:应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

(结合自己读书习惯,言之成理即可)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2阅读下文,完成句子翻译。

(4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15《虎求百兽而食之》练习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15《虎求百兽而食之》练习新人教版

15、虎求百兽而食之【文章主旨】这个故事告送我们,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是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

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

同时也说明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像“狐假虎威”中的老虎那样盲目信从狐狸。

否则,自然会闹出笑话。

【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作品介绍】本文选自《战国策·楚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赏析】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

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

把戏一旦被戳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

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现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

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拓展阅读】东瓯之人谓火为虎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

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

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

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珏、文锦十纯,命贾人为行人,求冯妇于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范仲淹罢宴
【文章主旨】
《范仲淹罢宴》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文中体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

【原文】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 )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jí)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槨皆所未具。

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zhōu )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
【人物介绍】
文说的“范文正公”,即范仲淹,“文正”是他的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或贵族、名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的褒贬的称号。

范仲淹因为生前文学成就高,行为正直,故谥为“文正”,后世称“范文正”。

他生前是没有这个称谓的。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世称“范文正公”。

唐宰相范履冰之后。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

有《谥号文正》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王辟之(1031—?),字圣涂,临淄(今山东临淄)人。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他担任任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曾“废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齐庙”,以“贵德尚贤”闻名。

【赏析】
文章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句子:“亟令询之”;“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范仲淹的一生都用行动实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他闲暇聚会,却仍旧心系天下苍生。

现实中我们有许多人都能说豪言壮语,但当事情就在眼前时,我们又是一番自私实际的考虑。

有多少人能时刻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并去关爱别人呢?请从我做起,,让博爱之光笼罩世界,让世界因爱而更美丽。

【拓展阅读】
宋仁宗忍饿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

”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
“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

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

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

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翻译】
一天早上,宋仁宗起床后,对身边的大臣说:“昨天晚上觉得肚子很饿所以睡不着,于是就特别想吃烧羊。

”身边的近臣听到后说:“那皇上为什么不下命令去取几个来?”仁宗听后说道:“近来听说皇宫里只要索要一次,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我享用。

我是真的担心如果这次我下命令索要了,你们以后就会连夜宰杀,来供应我的不时之需呢!那么时间一长,就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精力啊!怎么能因为一时的饥饿,而开始无止境的杀戮呢?”
【练习与检测】(共25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范文正公守.邠州()
②暇日
..率僚属登楼置酒()
③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④未举觞.()
⑤公亟.令询之()
⑥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⑦赗敛棺椁皆所未具.()
⑧即彻.宴席()
⑨使毕.其事()
⑩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2.翻译。

(10分)
①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②公亟令询之。

③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④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⑤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皆所未具。

3.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后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2分)
4.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3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 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