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5.自相矛盾(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2020新审定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15 自相矛盾 类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类文阅读-15 自相矛盾疑邻窃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视其行步(2)掘于谷而得其斧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1)看(2)挖2.后来,再观察邻居家的孩子,就觉得他的动作态度、一言一行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3.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
当人们带着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1.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的是(用原文回答)3.两小儿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是什么?4.两小儿为什么笑孔子?答案: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3.他们的判断角度不同,一个从大小角度看,一个从温度角度看。
4.因为孔子回答不出他们的问题。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15 自相矛盾疑邻窃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视其行步(2)掘于谷而得其斧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1)看(2)挖2.后来,再观察邻居家的孩子,就觉得他的动作态度、一言一行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3.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
当人们带着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1.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的是(用原文回答)3.两小儿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是什么?4.两小儿为什么笑孔子?答案: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3.他们的判断角度不同,一个从大小角度看,一个从温度角度看。
4.因为孔子回答不出他们的问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15课《自相矛盾》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5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一、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誊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断下面每组词句中带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相同的在后面括号里打“√”,不同的打“×”。
(1)以子.之矛(_______)妻离子.散(2)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应.答(3)吾盾之坚.(_______)坚.不可摧(4)或.曰(_______)或.是你去,或是他去3.故事中“其人弗能应也”也可以换“那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情、动作写一个成语)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
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③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④固:本来,原来。
⑤子:对人的尊称,您。
⑥安能:怎么能;哪能。
⑦遂:于是;就。
⑧亡:丢失,失去。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赐其舍人卮酒赐:赏给B.舍人相谓曰相:互相C.一人饮之有余余:剩余D.终亡其酒亡:死亡6.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舍人相谓曰翻译:门客们互相商量说B.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15.自相矛盾(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十五】
自相矛盾
楚人①有鬻②矛与盾者,誉之③曰:“,物莫能陷④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7),于物无不⑤陷也。
”或曰:"以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⑦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①楚人:楚国人。
②鬻(yù):卖。
③誉之:夸耀(他的)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④陷:陷落,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⑤无不:没有。
⑥以:用。
⑦弗:不。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吾盾之坚(坚硬)(2)吾矛之利(锋利)
..
(3)或曰(有人)(4)弗能应也(回答)
..
2、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答:那个人让楚人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来比较是盾坚硬还是矛锋利。
3、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
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张目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自相矛盾》课内外阅读训练(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5.自相矛盾课内阅读(一)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这段文字选自《》。
2.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4)其人弗能应也。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5.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 ()A.言过其实的人。
B.说或做三思而后行的人。
C.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的人。
D.说或做不考虑后果的人。
6.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文阅读(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吾忘持度.() A.量长度 B.量好的尺码 C.长度 D.温度(2)反.归取之() A.反正 B.反转 C.相反 D.同“返”,返回2.“何不试之以足? ”这句话是一个()。
A.反问句B.陈述句C.疑问句D.否定句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这句话的意思是()。
A.等到回来时,街市已关门了,于是他没买到鞋子。
B.等到回来时,街市仍开门,所以他买到了鞋子。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古文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华隆好弋[1](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
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4](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háo 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短文注释:[1]弋:射。
[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3]后:后来,以后。
[4]咋:咬。
15《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5《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1.阅读与理解。
鲁人锯竿入城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但⑤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⑥依⑦而截之。
世之愚,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
②执:手拿着。
③俄:一会儿。
④老父:老人。
⑤但:只是;不过。
⑥遂:于是;就。
⑦依:按照。
(1)“计无所出”中“计"的意思是( )。
A.计算B.计划C.测量的仪器D.办法(2)下列句子中的“之”不是指“竹竿"的是哪一句?( )A.初竖执之,不可入。
B.横执之,亦不可入。
C.遂依而截之。
D.世之愚,莫之及也。
(3)这篇文言文以( )作为题目。
A.故事的主要内容B.故事要说明的道理C.故事主要人物的姓名D.故事发生的地点(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5)你怎样评价故事中的“鲁人”与“老父"?___2.柯焕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
元贞年间为古田尉。
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邻寇侵境(当时)B.或曰(或者)C.可以去乎(离开)D.寇至则去(到达)(2)对文中画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B.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C.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D.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3)对“国谁与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谁与我一起来守卫国家呢?B.谁还愿意守卫国家呢?C.国家怎么还能守得住呢?D.谁来守卫国家呢?(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中所写的人物叫作柯焕,是福建晋江人。
B.柯焕在元贞年间当古田的地方官。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牌坚不可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穿透它。
同时,他也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可以穿透任何东西。
但当有人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发生什么时,他无法回答。
因此,一个不可穿透的盾牌和一个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他养了一只狗,叫做“的尾”,每次都会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住了。
狗咬死了蛇,但XXX已经晕倒在地,毫不知情。
狗在路上哀嚎,徘徊不定,家人觉得奇怪,跟着狗走了过去。
XXX已经窒息,被家人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XXX的时候,狗始终没有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格外珍惜,就像对待亲戚一样。
2.家人觉得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危急时刻保护主人,二是在主人生病时不离不弃,表现出忠诚和爱心。
XXX而学,夜以继日,是为求学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出自《左传》,形容古代学子为了求学而在夜晚点燃灯烛,不眠不休地研究。
这种精神也被称为“夜以继日”。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这句话的出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左传》。
2.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在各个领域中,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职业地位。
1.(1)度:测量尺寸的工具。
(2)操之:带着测量好的尺码。
(3)尺码:测量脚的尺寸。
(4)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意思是“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自相矛盾阅读答案
自相矛盾阅读答案篇一: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原文和译文,阅读答案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12、文中的利是锋利之意,请你回答:坐收渔翁之利中利的意思是(利益);出师不利中利的意思是(顺利,答吉利亦可)。
(4分)13、请你翻译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分)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小学没有学多少文言词,大意对即可。
如果出现错别字每字扣0.5分,意思答对但表述不流畅的扣1分。
14、请你用自相矛盾造一个句子。
(4分)运用正确、语言顺畅即可。
类似我今天看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的造句无分,如果出现错别字每字扣0.5分,词语运用正确但表述不流畅的扣12分。
篇二: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及答案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班级姓名1.《稻草人》的作者是(1894—1988)原名,著名、编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童话集有《》、《》等。
2.《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势》,作者,时期思想家。
《画蛇添足》选自《》。
3.查字典,理解词语。
自相矛盾:。
画蛇添足:。
4.查资料填空。
安徒生(1805—1875),国19世纪著名创始人。
被称为,他一生共计写了童话篇,代表作有《》、《》、《》等。
小女孩共次擦烧了火柴,分别看到了、、、、,最后她。
5.《刺猬汉斯》是国作家写的(体裁)。
我还读过他的其他的童话有《》、《》、《》等。
课文中的刺猬汉斯遇见了个国王,第一个国王是,第二个国王是。
6.(1)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中国,早年参加,追随,进行反对的革命。
《望大陆》于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
这首诗是于右任先生的一首。
《自相矛盾》阅读答案
《自相矛盾》阅读答案《自相矛盾》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相矛盾》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相矛盾》阅读答案1读成语故事《自相矛盾》的原文和译文,然后答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12、文中的利是锋利之意,请你回答:坐收渔翁之利中利的意思是(利益);出师不利中利的意思是(顺利,答吉利亦可)。
(4分)13、请你翻译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分)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小学没有学多少文言词,大意对即可。
如果出现错别字每字扣0.5分,意思答对但表述不流畅的扣1分。
14、请你用自相矛盾造一个句子。
(4分)运用正确、语言顺畅即可。
类似我今天看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的造句无分,如果出现错别字每字扣0.5分,词语运用正确但表述不流畅的扣12分。
《自相矛盾》阅读答案2楚人有鬻(音yǖ,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2020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 自相矛盾 类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类文阅读-15 自相矛盾疑邻窃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视其行步(2)掘于谷而得其斧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1)看(2)挖2.后来,再观察邻居家的孩子,就觉得他的动作态度、一言一行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3.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
当人们带着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1.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的是(用原文回答)3.两小儿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是什么?4.两小儿为什么笑孔子?答案: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3.他们的判断角度不同,一个从大小角度看,一个从温度角度看。
4.因为孔子回答不出他们的问题。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这说明既不能被穿透的盾与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其人XXX”的原因是他夸大了矛和盾的功力,使自己的话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如果我是楚国商人,我会比较自己的矛和盾与其他同类产品,展示它们的优点和质量,让顾客看到它们的价值,从而促进销售。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和做事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相矛盾,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饲养了一只狗,名叫“的尾”,每次都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狗咬死了蛇,但XXX却晕倒在地,一无所知。
狗彷徨地嗥叫着,来回在路上奔跑。
家人感到奇怪,跟着狗走。
XXX窒息而死,被人们带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醒来的时候,狗始终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十分珍爱,视为亲人。
1.解释加点的字。
1)XXX喜欢打猎(弋:射)(2)狗咬死了蛇(咋:咬)(3)两天后才苏醒过来(乃:才)(4)XXX窒息而死(闷绝:窒息)2.他的家人感到奇怪,就跟着狗走。
3.狗表现出了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保护主人,即使主人已经死亡,它也始终不离不弃,表现出了对主人的深厚感情。
XXX而学,夜以继日,这是形容人刻苦研究,勤奋不懈的样子。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故事。
XXX的学生XXX曾经夜以继日地研究,甚至点燃了蜡烛。
XXX听说后,称赞他“X XX学”,并将他推荐给齐国的国君。
XXX后来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改写:形容人在研究上非常刻苦,不断地用夜晚来增加研究时间。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个故事。
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答案
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有所帮助!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答案篇1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_百度作业帮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或曰而或长烟一空B、以子之矛父以足受C、陷子之盾吾欲之南海D、不可同世而立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答案篇2楚人有鬻①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②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不自信也。
”[注释]①鬻(yù):卖;②陷:穿透1、解释加粗的字。
誉之曰()吾矛之利()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宁信度()遂不得履()2、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反归取之。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C、至之市D、而忘操之3、解释下列句中的“其”字又誉其矛曰()其人弗能应也()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4、翻译句子。
自相矛盾阅读答案
自相矛盾阅读答案篇一: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原文和译文,阅读答案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巩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那个人答复不出来了。
12、文中的利是锋利之意,请你答复:坐收渔翁之利中利的意思是〔利益〕;出师不利中利的意思是〔顺利,答吉利亦可〕。
〔4分〕13、请你翻译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分〕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小学没有学多少文言词,大意对即可。
如果出现错别字每字扣0.5分,意思答对但表述不流畅的扣1分。
14、请你用自相矛盾造一个句子。
〔4分〕运用正确、语言顺畅即可。
类似我今天看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的造句无分,如果出现错别字每字扣0.5分,词语运用正确但表述不流畅的扣12分。
篇二: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及答案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班级姓名1.《稻草人》的作者是〔1894—1988〕原名,著名、编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童话集有、等。
2.《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势》,作者,时期思想家。
《画蛇添足》选自。
3.查字典,理解词语。
自相矛盾:。
画蛇添足:。
4.查资料填空。
安徒生〔1805—1875〕,国19世纪著名创始人。
被称为,他一生共计写了童话篇,代表作有、、等。
小女孩共次擦烧了火柴,分别看到了、、、、,最后她。
5.《刺猬汉斯》是国作家写的〔体裁〕。
我还读过他的其他的童话有、、等。
课文中的刺猬汉斯遇见了个国王,第一个国王是,第二个国王是。
6.〔1〕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中国,早年参加,追随,进行反对的革命。
《望大陆》于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
这首诗是于右任先生的一首。
7.背诵并墨写《望大陆》8.查资料填空。
文言文《自相矛盾》阅读题答案
文言文《自相矛盾》阅读题答案
文言文《自相矛盾》阅读题答案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音yǖ,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自相矛盾阅读题及答案2022
自相矛盾阅读题及答案2022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
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自相矛盾阅读题及答案2022,供大家参考。
自相矛盾从前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常常向人们夸耀(yào)自己的矛和盾是世界上最锋(fēng)利、最坚硬(yìng)的。
一天,他举起盾,向人叫卖:“哎,来买呀,我这个盾是最牢固的,不论什么样的矛都戳(chuō)不穿它。
”这个人又举起矛夸口说:“我的矛呀,十分锋利,不管怎么坚硬的盾,它都能戳进去。
”站在旁边看热闹的人都暗暗发笑,就问:“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个人听了,说不出话来了。
阅读题一:1.按原文填空。
(1)从前有个卖矛和盾的人,________向人们________自己的矛和盾是世界上____________的。
(2)站在旁边看________的人都____________发笑,就问:“________,结果会怎样”2.我们又知道了一个成语“自相矛盾”的来历,你能根据这则寓言说说它的含义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常常夸耀最锋利、最坚硬(2)热闹暗暗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2.自相矛盾指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自相矛盾从前,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举起盾,向人叫卖说:“我的盾呀,顶牢顶牢的,无论怎样的矛,也戳不穿它!”说完,又举起他的矛夸口说:“我的矛呀,十分锋利,无论怎样坚硬的盾,一碰上,就能戳进去!”站在旁边的人听了,暗暗地发笑,便问他:“照你这样说来,你的矛是顶锋利的,怎样硬的盾都戳得进去;你的盾又是那么的牢固,无论怎样锋利的矛,也别想戳得进去。
那么,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怎样呢”那人听了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阅读题二:1.填写合适的词。
( )地发笑( )地哭了( )的矛( )的盾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自相矛盾阅读题答案和阅读译文
⾃相⽭盾阅读题答案和阅读译⽂
⾃相⽭盾,出⾃于《韩⾮⼦》这篇讲的是:有⼀个楚国⼈卖⽭⼜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什么⽭都戳不穿。
下⾯是店铺整理的《⾃相⽭盾》阅读题⽬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家阅读。
《⾃相⽭盾》阅读原⽂
楚⼈有鬻盾与⽭者,誉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其⽭⽈:“吾⽭之利,于物⽆不陷也。
”或⽈:“以⼦之⽭,陷⼦之盾,何如?” 其⼈弗能应也。
《⾃相⽭盾》阅读译⽂
楚国有个卖⽭和盾的⼈,夸赞⾃⼰的盾说:我的盾⼗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炫耀⾃⼰的⽭说:我的⽭⼗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问:( )?那个⼈回答不出来了。
《⾃相⽭盾》阅读题⽬
12、⽂中的利是锋利之意,请你回答:坐收渔翁之利中利的意思是( );出师不利中利的意思是( )。
(4分)
13、请你翻译以⼦之⽭,陷⼦之盾,何如。
(4分)
14、请你⽤⾃相⽭盾造⼀个。
(4分)
《⾃相⽭盾》
12.(利益) (顺利,答吉利亦可)
13.⽤你的⽭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意对即可。
如果出现错别字每字扣0.5分,意思答对但表述不流畅的扣1分。
)
14.运⽤正确、语⾔顺畅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十五】
自相矛盾
楚人①有鬻②矛与盾者,誉之③曰:“,物莫能陷④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7),于物无不⑤陷也。
”或曰:"以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⑦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①楚人:楚国人。
②鬻(yù):卖。
③誉之:夸耀(他的)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④陷:陷落,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⑤无不:没有。
⑥以:用。
⑦弗:不。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吾盾之坚.(坚硬)(2)吾矛之利.(锋利)
(3)或.曰(有人)(4)弗能应.也(回答)
2、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答:那个人让楚人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来比较是盾坚硬还是矛锋利。
3、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
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张目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