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精读(30)
课外文言文精读 (17)
25 昔吴起出遇故人【文章主旨】吴起的守信体现了他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告诉人们要以诚待人。
小信诚则大信立,要想统治别人,要从自己做起。
可以从中悟出一个成语:言而有信(说过的话一定遵守,有信用)。
【原文】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本文选自《韩非子》)【文学常识】韩非的著作集。
韩非(?~公元前233),出身韩国贵族,曾和李斯同学于荀况,李斯自以为不及。
当时韩国国力衰弱,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不被采纳,退而着书,成十余万言。
他的着作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后十分钦佩,于是发兵攻韩,索要韩非。
韩王派遣韩非入秦,秦王却又不加信用,后又听了李斯、姚贾诬陷,将他拘囚下狱,李斯送毒药使他自杀于狱中。
《韩非子》为法家重要着作。
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55篇。
今传本正合其数。
今本除《史记》中所举《孤愤》、《说难》等十篇外,多有窜入文字。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
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起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
吴起认为战争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战争的根源作了论述。
这在世界军事史上对战争根源的探索是最早的。
当然,吴起这种看法还停留在表面上。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儒林列传》记吴起在鲁“尝学于曾子”,至魏又拜子夏为师。
孔门再传弟子中,出现这样一位与“兵圣”孙子齐名的大军事家,由此对研究孔子及早期儒家学者对军事的态度和素养很有说明和参考作用。
【拓展阅读】飞至孝,母留河北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孟母断其织(课外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美精华孟母断其织( 课外篇 )一、趣文导读吃糟饼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啖糟饼二枚,便有酣意。
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耶?”答曰:“非也,吃糟饼耳。
”归以语妻,妻曰:“傻子,便说酒对,也装些风光。
”夫颔之。
及出,仍遇此友,问如前。
以吃酒对,友诘之:“酒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的。
”友笑曰:“还是糟饼。
”既归,而妻知之。
答曰:“汝如何说熯?须云热饮。
”夫曰:“我知道了。
”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吃的。
”友问曰:“你吃几何?”其人伸手曰:“两个。
”【说明】熯( hàn):用很少的油煎。
【译文】有一个穷人,不擅长饮酒,每次出门吃两个糟饼,就有了醉意。
有一次,恰好碰到一位朋友。
朋友问他:“他今日清晨饮酒啦?”穷人回答说:“没有,只可是吃了糟饼而已。
”回到家里,穷人告诉了老婆。
老婆说:“傻瓜,你就说吃了酒,也好装一些风光。
”丈夫点头答应了。
再次出门,又碰到了那位朋友,朋友仍像前一次那样问他,他就以饮酒来对答。
朋友追问他说:“酒是热了吃还是冷着吃的?”穷人回答说:“是煎着吃的。
”朋友笑着说:“还是吃了糟饼。
”回家此后,老婆知道了,责备他说:“你怎么能说是煎着吃的呢?应当说是热了吃的。
”丈夫回答说:“我知道了。
”再一次碰到那位朋友,穷人还没有等他相问,就立刻夸口说:“我今日的酒是热了吃的。
”朋友问他:“你吃了多少?”穷人伸出两个手指头说:“两个。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汉族妇女事迹的列传性史册,共七卷。
作者是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
史册从所编一百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美善,颂扬古代妇女高尚道德、聪慧才华以及抗争精神,颇具女性文学的特点。
孟子名轲, ( 约公元前372 年—公元前289 年 ), 战国期间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首创人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亚圣”。
【文言原文】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
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如也。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中):25 孙晷
一、趣文导读相称一俗汉造一精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无一不备。
客至,问曰:“此中若有不相称者,幸指教,当去之。
”客曰:“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去。
”主人问:“是何物?”客曰:“就是足下。
”【译文】有个平庸的人建造了一所精美之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没有一样不备。
客人来了,主人问道:“室中如有不相称的,请你指教,以便去掉。
”客人说:“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以去掉。
”主人说:“是什么东西?”客人说:“就是你。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
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今存一百三十卷。
【文言原文】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吴伏波将军秀之曾孙也。
晷为儿童,未尝被呵怒。
顾荣见而称之,谓其外祖薛兼曰:“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也。
”及长,恭孝清约,学识有理义,每独处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尝倾邪。
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
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
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
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
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选自《晋书·孙晷传》)【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文章表现了孙晷为人宽厚仁慈,善于保护他人自尊心,体谅他人的难处,并能够选择恰当的方式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本文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赞美孙晷的为人处世。
孙晷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实实在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
全文无有议论,但行文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孙晷的良好品行。
【知识梳理】三、强化训练(共30分)1.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A.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B. 乡里赠遗.(遗留)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C. 欣所逾.甚(通”愈”,更加)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D. 须去.而出(离开) 属引.凄异(延长)2.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A. 人多厌慢之.故逐之.B. 而.晷见之结友而.别C. 寒则.与同衾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D. 或解衣推被以.恤之皆以.美于徐公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下):50 训俭示康
一、趣文导读僻性畏热一贫亲赴富亲之席,冬目无裘而服葛,恐人见笑,故意挥一扇对众宾日:“某性畏热,虽冬月亦好取凉。
”酒散,主人觉其伪,故作逢迎之意,单衾凉枕,延宿池亭之上。
夜半不胜寒,乃负床芘体而走,失脚堕池中。
主人环视之,惊问其故,贫亲日:“只缘僻性畏热之甚,虽冬月宿凉亭,还欲洗一水浴耳。
”(选自冯梦龙《广笑府》)一个穷人去走富亲戚,无毛皮衣服,只能穿葛麻做的单服。
这人爱面子,恐富亲戚见笑,冬日里带上一把扇子,席间不住摇扇,对众宾客说:“我这人就怕热,即使冬日也喜欢取凉。
”酒席完后,主人看出了穷亲戚的做作,便请他留宿,并迎合他的做作劲,用单被篾席,在池畔亭台的风凉处搁铺,让他住下来。
这穷亲戚不便再改口,只得暗暗叫苦。
半夜后,天气更凉,穷亲戚只得披了薄被起来走动以御寒,不料失脚跌进池中。
主人来看他,惊问怎会跌入池中的,穷亲戚冻得直打哆嗦、但还是死要面子说:“我怕热怕得厉害,即使冬月里睡在凉亭中,也还想洗一洗凉水浴。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二年进士。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
【文言原文】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
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
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选自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古今对碰】【作品赏析】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一文中,紧紧围绕着“成由俭,败由奢”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旁征博引许多典型事例,对儿子进行了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教诲。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下):47 农夫耕田
一、趣文导读说大话主人谓仆曰:“汝出外,须说几句大话,装我体面。
”仆领之。
值有言“三清殿大”者,仆曰:“只与我家租房一般。
”有言“龙衣船大”者,曰:“只与我家帐船一般。
”有言“牯牛腹大”者,曰:“只与我家主人肚皮一般。
”【译文】主人对仆人说:“你出外须说几句大话,替我装出一些体面。
”仆人答应了。
正赶上有人说“三清殿大”的,仆人说:“只跟我家的房子一样大。
”有人说“龙衣船大”的,仆人说:“只跟我家的小船一样大。
”有人说“牯牛肚子大”的,仆人说:“只和我家主人肚皮一样大。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浑然子》,明代张翀撰。
张翀,生卒年不详,活动于17 世纪,字子羽,号浑然子,图南,江都(今江苏南京) 人;一作江宁(今南京) 人。
【文言原文】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通过行者的实践,农夫与行者的对话,揭示了多方面的道理。
例如: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实践胜于说教,事非经过不知难;要学会动脑,不能快速否定别人的想法或做法。
三、强化训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农夫耕于.田()②数息.而后一锄()③予莫知所以..耕()④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⑤未及移时..()⑥气竭.汗雨()⑦且仆.于田()⑧乃子之术误.矣()⑨欲速则不达.也()⑩行者服而退.()2.翻译。
(10分)①甚矣,农之情也!②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③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④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精读30《颜回好学》练习新人教版
30、颜回好学【文章主旨】《颜回好学》通过颜回去世孔子的表现,以及与鲁哀公的对话,侧面写出颜回好学的品质及优秀的品行。
启发我们对待学习,最为重要的是勤奋刻苦。
另外要具有容人之量,要汲取教训,不重复犯错误。
【原文】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人物及作品介绍】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享年29岁(据熊赐履:《学统》)。
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
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
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
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
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
当地名胜古迹很多。
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现司马迁墓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中):31 范仲淹
一、趣文导读鬼脸阎王差鬼卒拘三人到案,先问第一人:“你生前做何勾当?”答云:“缝连补缀。
”王曰:“你迎新弃旧,该押送油锅。
”又问第二个:“你做何生理?”答曰:“做花卖。
”王曰:“你节外生枝,发在油锅。
”再问第三个,答曰:“糊鬼脸。
”王曰:“都押到油锅去。
”其人不服曰:“我糊鬼脸,替大王张威壮势,如何同犯此罪?”王曰:“我怪你见钱多的,便把好脸儿与他,那钱少的,就将歹脸来欺他。
”【译文】阎王差遣鬼卒拘拿三人到案,先问第一人说:“你生前是干什么的?”回答说:“缝连补缀。
”阎王说:“你迎新弃旧,该押送油锅。
”阎王又问第二个:“你是干什么的?”回答说:“做花卖。
”阎王说:“你节外生枝,发往油锅。
”阎王再问第三个,回答说:“糊鬼脸。
”阎王说:“都押到油锅去。
”第三人不服说:“我糊鬼脸,替大王您张威壮势,为什么遭受同等下场?”阎王说:“我怪恨你见钱多的,便把好脸给他;钱少的,就将孬脸给他。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范仲淹(989年—1025年),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文言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颤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一个写出了一个少有志向,不惧贫寒,刻苦努力,有志气,有抱负的范仲淹的形象。
范仲淹读书时,他的一个同学、南京留守(南京的最高长官)的儿子看他常年吃粥,便送些美食给他。
他竟一口不尝,听任佳肴发霉。
直到人家怪罪起来,他才长揖致谢说:“我已安于划粥割齑的生活,担心一享受美餐,日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初中课外文言文精读——何岳轶事
1 何岳轶【文章主旨】《何岳轶事》通过何岳拾金不昧、寄金不昧两件小事,表现了他不贪财,不取意外之财的的好品质。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原文】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赏析】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
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散文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
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何岳轶事》应该是一篇优秀的古代写人、叙事的散文。
文中通过两件事,表现了何岳拾金不昧,不贪财的美好品质。
语言简练,叙事通畅,耐人寻味。
【拓展阅读】林积拾珠不昧林积,南剑人。
少时入京师,至蔡州,息旅邸。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31嗟来之食
31 嗟来之食一、美文精读【作品简介】本文选自《礼记·檀弓》。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共49篇。
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文章主旨】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吃“嗟来之食”是尽管是有骨气的表现,但不能固执地认为做人一定要有骨气,有志气,不能低三下四地去乞求别人的施舍,该变通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变通。
【文言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对照注译】原文注释译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大饥】饥荒很严重。
【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
【为食】摆放食物。
【于】在。
【食(sì)】同“饲”拿饭给人吃。
齐国发生严重饥荒,黔敖在路边摆放食物,用来施舍给经过的饥饿的人吃。
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
【蒙袂辑履】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
蒙袂(mèi):用衣袖遮着脸。
袂:衣袖。
辑屦(jù):拖着鞋子。
屦: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辑:拖着不使脱落。
【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奉】同“捧”,端着。
【执】拿着。
【饮】汤。
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水,曰:“【嗟】,来食!”【嗟】喂,叹词,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
傲慢地说道:“喂!来吃吧!”【扬其目】而视之,【扬其目】瞪着他的眼睛。
饥民抬起头瞪大眼睛盯着他,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予(yǘ)】代词,“我”。
【唯】连词,“因为”。
【嗟来之食】带有不敬意味的施舍。
课外文言文翻译(初中新课标语文阅读.金版)济南出版社(第31-70课)
课外文言文翻译(初中新课标语文阅读.金版)济南出版社(第31-70课)课外文言文初中新课标语文阅读(金版-济南)31、李恂奉公不阿【字词解释】以清约:因为(他)清廉俭约率:表率屯:驻扎拜:任职贾:赠送遗:送礼表敬意受:接受【翻译】李恂,字叔英,后汉临泾人,在李恂任兖州刺史的时候,以清廉俭朴为下属作出了表率.,一张极普通的羊皮是席上垫的褥子,盖的是麻布被子。
后来李恂又转任张掖太守,又素有威严沉毅之名。
当时,大将军窦宪的军队驻扎在武威,远近的官吏没有不敬献礼品表示敬意的,只有李恂廉洁奉公不趋炎附势,遭窦宪谗言罢了官。
后来,李恂又被征召做了皇帝的近侍,并被委以持节出使西域副校尉的重任,西域这个地方很富庶,出产很多的奇珍异宝。
(李恂到达西域后)各小国的君主和官吏们按照惯例派人赠送给李恂以奴婢、大苑良马、名贵香料、金银玉器等物品,可是李恂一样也没有接受。
【启发】做人要做忠政清廉,正直的人。
32、韩昭侯不许私求韩昭侯是韩国的君主战国七雄之一,韩昭侯由于任用申不害为相国,使韩国兵强国治。
申不害原来本是郑国的一个地位很卑微的小官,由于他学习和掌握了黄老刑名的学说,就向韩昭侯讲说“刑名之学”,请求昭侯任用他。
韩昭侯很欣赏申不害的才学,就任命他为韩国的相国。
在昭侯的支持下,申不害对内整治政教,对外应付各国,前后搞了十五年,使韩国一直保持着强国的地位,并著书两篇,名为《申子》。
可是,有一次申不害为他的叔叔哥哥请求官职,韩昭侯却不答应。
为此,申不害一脸的不高兴。
昭侯对他说:“我向你学习的目的,是打算用来治理国家的。
现在是听从你的请求而废弃你的学说呢?还是实行你的学说而废弃你的请求呢?你不是曾经教导我修治功劳记录,必须审视功劳大小来任用人,而今你却在法外另有私求,那我听哪个话才对呢?”申不害知道自己错了,赶紧向昭侯请罪。
33、管仲不谢私恩解释:①束缚:被捆绑②之:到,押往③道:行至半道。
④绮乌,城名。
封人,管理边疆城的官吏。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牌坚不可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穿透它。
同时,他也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可以穿透任何东西。
但当有人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发生什么时,他无法回答。
因此,一个不可穿透的盾牌和一个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他养了一只狗,叫做“的尾”,每次都会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住了。
狗咬死了蛇,但XXX已经晕倒在地,毫不知情。
狗在路上哀嚎,徘徊不定,家人觉得奇怪,跟着狗走了过去。
XXX已经窒息,被家人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XXX的时候,狗始终没有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格外珍惜,就像对待亲戚一样。
2.家人觉得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危急时刻保护主人,二是在主人生病时不离不弃,表现出忠诚和爱心。
XXX而学,夜以继日,是为求学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出自《左传》,形容古代学子为了求学而在夜晚点燃灯烛,不眠不休地研究。
这种精神也被称为“夜以继日”。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这句话的出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左传》。
2.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在各个领域中,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职业地位。
1.(1)度:测量尺寸的工具。
(2)操之:带着测量好的尺码。
(3)尺码:测量脚的尺寸。
(4)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意思是“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中):30 司马朗传
一、趣文导读愚子齐有富人,家累千金。
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日:“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日:“君子之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耶?”艾子日:“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
其子嘻然笑日:“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而改容日:“子之愚甚也l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日:“非其父不生其子。
”【译文】齐地有一个富人,家中积聚千金。
他的第二个儿子非常愚笨,当父亲的又不教育他。
一天,艾子对他的父亲说:“您的儿子虽然长得很漂亮,可是不通事务,将来他可怎么能够撑得起这个家呢?”父亲一听恼怒地说:“我的儿子很聪明,而且自负多能,岂有不通世务的道理呢?”艾子说:“也不必考验别的事,单只问您儿子所吃的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这一点,我情愿担当诬蔑不实的罪名。
”父亲便把他儿子叫来,当场询问这件事。
他儿子乐地笑着说:“我岂能不知道这点小事情!米每次都是从布袋里倒出来的。
”父亲听了,立刻凄怆悲伤地改变了面容说:“你的愚笨可算是达到极点了!那米不是从田里取来的吗?”艾子叹道:“不是这样的父亲,是生不出这样的儿子来的!”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司马朗是晋宣帝司马懿的长兄,东汉末年政治家。
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
《三国志》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作者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文言原文】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客谢之。
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25)
5蒲留仙写书【文章要旨】《蒲留仙写书》用简短的语言对《聊斋志异》做了高度评论,写出了蒲松龄的生活情况,累积素材的过程和成书时间。
启迪我们要想写出绝文妙笔,就要要关注生活, 感悟生活 , 不停累积资料 , 要用仔细的态度去对待。
【原文】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古怪,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聊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掩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故笔法超绝。
(选自《三借庐笔谈》)原文说明译文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迹相】印迹。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确简洁,他寓意的地方不着印迹,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史、龙门也。
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不不过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
于龙门。
【非仅】不不过。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境遇潦倒没有伴偶。
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间,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尤古怪】,【为】村中童子【性尤古怪】性格特别古怪。
尤:性格特别古怪,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师,分外,十分。
【为】当,做。
( 就是私塾老师 ) ,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家中贫困自给自足,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一大磁【罂】,【携】拿着。
【罂】大腹小口的瓶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早就拿一个或罐子。
罐子,中【贮】苦茗,【具】【淡巴菰】【贮】装着。
【具】准备。
【淡巴里面装着苦茶,并且还拿一包烟草,一包,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陈】垫着。
放到行人大道旁,下边垫着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于】在。
【置】搁置。
坐在上边,烟和茶放到身旁。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过】经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读(30) 《何岳轶事》
1 何岳轶【文章主旨】《何岳轶事》通过何岳拾金不昧、寄金不昧两件小事,表现了他不贪财,不取意外之财的的好品质。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原文】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赏析】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
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散文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
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何岳轶事》应该是一篇优秀的古代写人、叙事的散文。
文中通过两件事,表现了何岳拾金不昧,不贪财的美好品质。
语言简练,叙事通畅,耐人寻味。
【拓展阅读】林积拾珠不昧林积,南剑人。
少时入京师,至蔡州,息旅邸。
既卧,觉床笫间有物逆其背,揭席视之,见一布囊,其中有锦囊,又其中则锦囊实以北珠数百颗。
明日,询主人曰:“前夕何人宿此?”主人以告:“乃巨商也。
”林语之曰:“此吾故人,脱复至,幸令来上庠相访。
每日一篇课外文言文-原文第30篇
每日一篇课外文言文第三十篇经典原文卢象昇,宜兴人。
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
(崇祯)六年,贼流入羲辅①,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
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九月,清兵驻于牛兰。
(庄烈帝)召象昇督天下援兵。
当是时,嗣昌、起潜②主和议。
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胆③耳。
”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
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
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次宿三宫野外。
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
起潜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
师至嵩水桥,遇清兵,遂战。
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
象昇魔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
一军尽覆。
(选自《明史·卢象异传》,有删改[注释]①羲辅:京都附近的地方。
羲,京羲。
②嗣昌、起潜:明代朝臣。
③胆:脖子。
1.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各限2处)(1)象昇遣廷麟往乞(2)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贼走.还西山()(2)象昇提刀战益.疾()(3)次.顺义()(4)象昇遣廷麟往乞.援()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24《苛政猛于虎》练习
24、苛政猛于虎【文章主旨】这则小故事,通过老妇人一家为躲避苛政,躲进深山老林,宁愿被老虎咬死也不愿离开的事实,反衬了当时社会苛政的严酷,赋税劳役的深重。
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原文】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⑦。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作品简介】这篇文章出自《礼记》。
《汉书·艺文志》著录《礼记》有一百三十一篇,班固自注说:“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
”到汉代,戴德传《礼记》八十五篇,称《大戴礼》,今佚存四十篇。
戴圣传《礼记》四十九篇,称《小戴礼》,即《礼记》。
所以《礼记》的作者,最初应是孔子的弟子及后学者,经世代相传授,至汉代时戴圣始成书。
戴圣,梁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南)人,汉宣帝时做过博士(掌古今史事待问和书籍典守的官)、九江太守,为汉初鲁人高堂生的五传弟子,师承后仓,又传《礼记》于桥仁、杨荣。
【赏析】《礼记·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
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有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坟墓哭泣。
全文以叙事来说理,深刻揭露了封建暴政对人民的残害。
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反动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
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
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
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
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何岳轶
【文章主旨】
《何岳轶事》通过何岳拾金不昧、寄金不昧两件小事,表现了他不贪财,不取意外之财的的好品质。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原文】
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赏析】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
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散文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
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何岳轶事》应该是一篇优秀的古代写人、叙事的散文。
文中通过两件事,表现了何岳拾金不昧,不贪财的美好品质。
语言简练,叙事通畅,耐人寻味。
【拓展阅读】
林积拾珠不昧
林积,南剑人。
少时入京师,至蔡州,息旅邸。
既卧,觉床笫间有物逆其背,揭席视之,见一布囊,其中有锦囊,又其中则锦囊实以北珠数百颗。
明日,询主人曰:“前夕何人宿此?”主人以告:“乃巨商也。
”林语之曰:“此吾故人,脱复至,幸令来上庠相访。
”又揭其名于室曰:“某年某月日剑南林积假馆。
”遂行。
商人至京师,取珠欲货,则无有,急沿故道处处物色之。
至蔡邸,见其榜,即还访林于上庠。
林具以告曰:“元珠俱在,然不可但取,可投牒府中,当悉以归。
”商如其教,林诣府尽以珠授商,府尹使中分之,商曰:“固所愿。
”林不受,曰:“使积欲之,前日已为己有矣。
”秋毫无所取。
【译文】
林积,是南剑人。
年少时游历京师。
到了蔡州。
在旅店休息。
睡觉的时候觉得,床板中夹杂着东西,搁着背了。
掀开席子观察。
看见一个布囊,里面有个锦囊。
锦囊用数百颗珍珠填满。
第二天,他向主人询问这件事情,说:以前什么人住过这间房子?主人把事实告诉他,是一个大商人。
林积告诉主人家,这个大商人是我的老朋友,他遗漏了东西。
(如果)他回来的话,请你让他来上庠询问。
又在旅店的墙上写下:某年某月日,剑浦林积在这个地方寄宿。
于是就离开了。
商人到了京师。
(准备)拿出珠子来出售,发现珠子没有了。
急忙沿着来时的路,处处观察。
到了蔡州的旅店,看见了榜文。
立马返回造访上庠。
林积把事情都告诉他。
并说“珍珠都在,但是不能直接去取。
可以投文书到府中。
应当能全部拿回来了。
”商人按照林积教的去做。
林积到府上去拜谒。
把所有的珠子都还给了商人。
府尹把珠子分成了一样的两份。
商人说:“这本来就是我的愿望。
”林积不肯接受,回答说,“假使我想要这些珠子,前日就已经把它们占为己有了。
而我现今一颗都没有动过。
”他什么都没有得到。
【练习与检测】(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其人感谢而去.()
②俟.他日来取()
③尝.教书于宦官家()
④略不
..动心()
⑤不敢与家人言.之()
⑥旦日携至.拾银处()
⑦其人欲分数金为.谢()
⑧遂.以还之()
⑨皆.我物也()
⑩因.托以寄去()
2.翻译。
(10分)
(1)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2)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3)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4)俟他日来取。
(5)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3.用“|”划出句子的两处停顿。
(2分)
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
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4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3.问 | 其银数与封识标记 | 皆合
4.拾金不昧,寄金不昧(贪)
5.“穷”。
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穷”,更能突出在重金面前不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