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精读 (17)

合集下载

2017全国一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

2017全国一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

2017全国一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2017全国一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前言精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既可以积累文言词汇,又可以形成语感。

只要真正读懂了文章,试题就是小菜一碟。

所谓技巧,不过是实力不济时的一种补救办法。

翻译全文比做注释要省事得多,我选择做注释,一来帮助大家积累词语,二来强迫大家去思考。

只读翻译,不过是看了一个无趣的古人故事而已。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注释1、从叔:堂叔。

2、嗣:继承人。

3、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

4、以字行:仅称呼此人的“字”代名。

5、端审:稳重谨慎。

6、时然后言: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

7、知人: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8、异之:认为他与众不同。

异,意动用法,“认为……非同一般”。

9、深中夙敏:深,非常;中,符合;夙敏,早慧。

非常符合早慧孩子的特点。

10、佳器:有用的人材。

课文回放*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1、<名>早,早年。

《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名>早晨。

《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形>平素;过去的;旧有的。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

”原文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注释1、素:向来,一向。

2、所继:“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的事情(东西)所听到的事情(东西)”。

这里的“所继”就是弘微过继的家庭。

3、遗财禄秩:多馀的财产和俸禄。

课外文言文精读 (1)

课外文言文精读 (1)

10 陶侃留客【文章主旨】《陶侃留客》中的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

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受到难为时,陶母竭尽家庭所有满足孩子的愿望。

【原文】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同郡范逵(kuí)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

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ìng),而逵马仆甚多。

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卖得数斛(hú)米,斫(zhuó)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ò)诸茬以为马草。

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

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逵曰:“路已远,君宜还。

”侃犹不返。

逵曰:“卿可去矣。

至洛阳,当相为美谈。

”侃乃返。

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 ó)、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人物介绍】在《世说新语》中我们读到数条记载陶侃的资料,如“陶母教子”、“陶侃惜谷”、“陶侃惜阴”、“陶侃留客”等,从中可看到他珍惜光阴、勤奋好学、勤俭节约、为官廉洁、运筹帷幄、机敏过人,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

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

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

【拓展阅读】郑公魏征卒郑公魏征卒。

征寝疾。

上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

征薨(hōng),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

今魏征逝,朕亡一鉴矣。

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藁,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

10 师旷问学一、趣文导读剩石砂一穷人留客吃饭,其妻因饭少,以鹅卵石衬于添饭之下。

及添饭既尽,而石出焉。

主人见之愧甚,乃责妻曰:“瞎眼奴才,淘米的时节,眼睛生在那里?这样大石砂,都不拿来拣出。

”【译文】有个穷人留客人吃饭,妻子因为饭少,用鹅卵石垫在添饭碗之下。

等到添饭,添饭碗中的饭已快没了,鹅卵石便露了出来。

主人见此十分羞愧,便斥责妻子道:“瞎眼奴才,淘米的时候,眼睛长在哪里了,这样的大石砂,都不拿出来扔掉。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

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言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司马迁《史记》)【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通过晋平公和师旷的一问一答,阐明了活到老,学到老道理。

人的一生是一个学无止境过程,终身学习,将会受益终生。

这里,师旷做了个比喻,他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刚刚出来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

”最后,他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这个问句是点题。

师旷很巧妙地说明,年纪大了的人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的正午阳光,但是点着蜡烛走路,总比摸黑走路强得多。

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知识梳理】三、强化训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问于.师旷()②安敢戏.君乎()③如日出之阳.()④孰与昧.行乎()⑤何.不秉烛乎()⑥如.秉烛之明()⑦孰.与昧行乎()⑧善.哉()⑨欲.学()⑩臣闻.之()2.翻译。

课外文言文精读(9)

课外文言文精读(9)
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 “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善于酿造千日的酒。鲁国人向他们请 教酒方,但无法获得。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住宿在酒店,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 浸泡,然后对人说: ‘这是中山国的酒。 ’鲁国人喝了,也认为是中山国的酒。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访,
2
听说有本国的酒, 索要来喝喝看, 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 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汁啊! ’
现在您是可以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学到一些糟粕罢了。

【练习与检测】 (共 30 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 分)
①朕初疾.(

②人五十不称夭 .(

③道亡.(

④但.下痢耳 (

⑤殆.不自济( ⑥何所复恨.(
) )
⑦不复自伤.(

⑧过于所望.(

⑨勿以.恶小而为之(

⑩能服.于人(
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而已,
后转染他病,【殆】 不自【济】。 【殆】恐怕,大概。 【济】救济, 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
挽救。
挽救自己了。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
【称】称作。 【恨】遗憾。
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已
有余,何所复【恨】 ,
经六十多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
呢?
不复自【伤】 ,但以卿兄弟为 【伤】感伤。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 、《礼记》,闲暇历观诸之及《六韬》 、《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
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选自 《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诸葛亮集》

2017年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

2017年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

2017年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精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既可以积累文言词汇,又可以形成语感。

只要真正读懂了文章,试题就是小菜一碟。

所谓技巧,不过是实力不济时的一种补救办法。

翻译全文比做注释要省事得多,我选择做注释,一来帮助大家积累词语,二来强迫大家去思考。

只读翻译,不过是看了一个无趣的古人故事而已。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注释1、从叔:堂叔。

2、嗣:继承人。

3、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

4、以字行:仅称呼此人的“字”代名。

5、端审:稳重谨慎。

6、时然后言: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

7、知人: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8、异之:认为他与众不同。

异,意动用法,“认为……非同一般”。

9、深中夙敏:深,非常;中,符合;夙敏,早慧。

非常符合早慧孩子的特点。

10、佳器:有用的人材。

课文回放*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1、<名>早,早年。

《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名>早晨。

《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形>平素;过去的;旧有的。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注释1、素:向来,一向。

2、所继:“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的事情(东西)所听到的事情(东西)”。

这里的“所继”就是弘微过继的家庭。

3、遗财禄秩:多馀的财产和俸禄。

4、关豫:关心,过问。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上):7 杨布打狗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上):7 杨布打狗

一、趣文导读百钱独载艾子见有人徒行,自吕梁托舟人以趋彭门者,持五十钱遗舟师。

师曰:“凡无赍而独载者人百钱。

汝尚少半,汝当自此为我挽牵到彭门,可折半直也。

”【译文】艾子看见一个徒步行走的人,从吕梁委托撑船人带他到彭城,拿了五十钱送给撑船师傅。

撑船师傅说:“凡是不带行李独自一个乘船的人,要交一百钱船费。

你尚缺少一半,那就从此处开始,替我拉纤拖船,一直拉到彭城,即可抵那一半价钱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列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人(今河南省郑州市)。

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道家著名代表。

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古今对碰】【作品赏析】这则寓言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

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杨布出去时穿的是白色的衣服。

下雨了,环境条件变化了,他换了黑色的衣服。

杨布依旧是杨布,但是他家的狗却无视这些变化,冲着换了装的杨布狂吠。

原来狗只忠实于那个穿白衣服的杨布,却不理穿黑衣服的杨布!杨布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结果咬错了人。

狗犯这样的错误并不可笑,人看问题,如果只注意表面现象,不抓住本质特征,犯类似的低级错误就很可笑了。

现实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不能用旧的眼光看待变化了的事物,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知识梳理】三、强化训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衣.素衣而出()②天雨.()③解素.衣()④衣缁.衣而反()⑤衣缁衣而反.()⑥迎而吠.之()⑦将扑.之()⑧子亦犹是.也()⑨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⑩岂.能无怪哉()2.翻译。

(10分)①衣素衣而出。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18)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18)

26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韩愈【文章主旨】这篇文言文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同时反映了古代时宦者(太监)对贫苦农民百姓的收费的贪婪!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是因为长期被压迫,内心积压的愤恨都发泄了出来。

【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

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文学常识】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

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

[赏析]这篇文言文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17 人之才行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17 人之才行 语文版

17 人之才行陆贽【文章主旨】《人之才行》介绍了陆挚的人才观。

陆贽选用人才的观点既坚持了原则性,又显示出了灵活性。

其中的观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原文】人之才行,自昔罕全。

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憎爱,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

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选自《陆宣公集》【文学常识】《陆宣公集》由中国唐代陆贽所拟制诰和奏议的汇编。

又名《陆宣公奏议》、《陆宣公翰苑集》。

凡22卷。

唐宪宗时礼部尚书权德舆编。

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人。

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德宗初为翰林学士,后为中书舍人,又迁中书侍郎平章事。

他曾屡次上书指陈时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主张。

顺帝即位时陆贽已去世,谥宣公。

该书收录陆贽所拟文稿173篇。

按文种分类编排,包括制诰10卷,83篇;奏本6卷,32篇;中书奏议6卷,32篇。

文件涉及的内容包括一些政治、经济、军事、财政等重大决策的缘起;表彰功勋、弹劾污吏、抚恤安民、议减盐价、边城储备等各项事宜和措施的决定和推行;任免官吏、册封王妃、改元大赦等有关史事的记载。

刊行后,自宋至民国时期曾不断翻印,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

【拓展阅读】伊犁凿井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修绠耳。

知古称雍州厚土水深,灼然不谬也。

【翻译】伊犁(在今新疆)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取水。

一位将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

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于是(他)砍掉树木,在靠近树根处往下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是取水需要长绳罢了。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的精读理解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的精读理解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的精读理解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精读理解1.《童趣》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通过写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课文写作特色:1、以生动的笔调,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

2、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2、《〈论语〉十则》(重在背诵默写,按要求填空)《论语》中的这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其中前三则讲做人的道德修养,第四则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第五、八则,可以看出“仁道”是孔子追求、宣传的最高准则,六、七则主张人们勇于实践,能成人之美。

九、十则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学习本课,重在领悟,重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验证其正确性。

课文写作特色: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3、《世说新语》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写作特点:文章善于抓住人物特征。

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七年级下册1、《伤仲永》表现手法: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文章先叙事,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先扬后抑,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然后就事说理,提出作者的'见解。

学习时,要注意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平庸无奇的原因,想想自己受到什么启发。

本文与《孙权劝学》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可以作比较。

问题探究:1、方仲永才能变化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分为三个阶段:童年——才能初露;少年——才能衰退:青年——才能平庸。

每日一篇课外文言文第17篇 答案

每日一篇课外文言文第17篇 答案

课外文言文答案以及参考译文答案龚遂治郡1.其民于饥寒/而吏不恤2.(1)推荐(2)符合(3)派(4)平息3.D(A句中的“以”为介词,因为B句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来;C句中的“以”为介词,用、拿;D句中的“以”与例句一样,为介词,凭、靠)4.(1)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

你准备凭借什么平息那里的盗贼,来符合我的心意呢?(2)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回答说:“选择任用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

”5.①撤除所属县专捕盗贼的官吏;②下达文书,明确手拿农具的都是良民。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邻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服。

宣帝要选一个能胜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荐龚遂可以任用,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

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认为龚遂)不符合自己听说的那样,心中对他有轻视之感。

(宣帝)问龚遂:“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

你准备凭借什么平息那里的盗贼,来符合我的心意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但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边耍弄耍弄罢了。

您打算派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回答说:“选择任用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

”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郡府的官吏们听说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并传达文书命令所属的县:“把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都撤除。

那些手拿锄头、镰刀等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

”龚遂独自一人乘车来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都平息了。

这个世界上有价值的事和难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

一个人,一旦有了专注和自律,将是无往而不胜的。

2017-2018九下四清导航课外文言文详解

2017-2018九下四清导航课外文言文详解

2017-2018九下四清导航课外文言文详解第一篇:2017-2018九下四清导航课外文言文详解2017-2018九下四清导航课外文言文详解17公输【原文】子墨子自鲁即齐,过①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②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③。

‛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④,则耕者不可以不益⑤急矣。

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⑥劝⑦我者也,何故止⑧我?‛【注释】①过:拜访②子:你③不若已:不如停止④处:闲着,放置⑤益:更加⑥如:宜,应当⑦劝:劝勉,鼓励⑧止:制止【译文】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了老朋友。

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不如就此停止。

‛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着,耕种的这一个不能不更加紧张啊。

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

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原文】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景公见之曰:‚嘻!夫了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

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

公不说,趣召晏子。

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

‛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

‛遂让不受。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注释】①佼:好。

②寿:保。

③梁丘据:人名。

④辂车:大车。

多指君王用的车。

⑤趣:同“促”,赶快。

⑥临:治理,管理。

【译文】晏子入朝的时候,每每乘坐破旧的车子,用劣马拉车。

齐景公发现了这种情况,惊讶又自责地说:‚哎呀!先生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这么破旧不堪的车子呢?‛晏子回答说:‚倚仗国君的恩赐,我得以保全父、母及妻三族的衣食,还能周济国内的游士,使他们得以生存。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16)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16)

24 鲁国之法【文章主旨】孔子从小事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他对事情看得透彻,分析出情形。

孔子认为,子贡的做法,无疑是提高了道德的评定标准,如果大家赎回了鲁国奴隶,而又去报销赎金,那么就会被认为是不愿失财而变成不道德的了,这样会导致那些贫穷的国民们不再去赎回鲁国子民了。

做事要看到它背后的深远影响,不能只顾表面。

【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明朝的冯梦龙著《智囊》,出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说“三言、二拍”五种明人辑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的总称。

“三言”指明末冯梦龙攥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共收话本120篇。

“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共80篇,由明末凌濛初编著。

“三言”、“二拍”是代表明代短篇白话小说成就的著名专集。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华夏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七年级上文言文课内精读(新)

七年级上文言文课内精读(新)

七年级上语文课内文言文精粹5、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读准字音记一记唳(lì)童稚(zhì)秋毫( háo)强通“僵”(jiāng)素帐(sù zhàng)藐小(miǎo)拟作(nǐ)怡然自得(yí rán)土砾(lì)壑(hâ)呀然(yā)鞭(biān)驱(qū)二、语境释义解一解[余]我。

[童稚(zhì)]幼小。

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

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

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

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土砾]:小土块,小碎石。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â)]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â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呀然]:张口貌;张开貌,表惊异。

课外文言文精读 (17)

课外文言文精读 (17)

25 昔吴起出遇故人【文章主旨】吴起的守信体现了他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告诉人们要以诚待人。

小信诚则大信立,要想统治别人,要从自己做起。

可以从中悟出一个成语:言而有信(说过的话一定遵守,有信用)。

【原文】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本文选自《韩非子》)【文学常识】韩非的著作集。

韩非(?~公元前233),出身韩国贵族,曾和李斯同学于荀况,李斯自以为不及。

当时韩国国力衰弱,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不被采纳,退而着书,成十余万言。

他的着作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后十分钦佩,于是发兵攻韩,索要韩非。

韩王派遣韩非入秦,秦王却又不加信用,后又听了李斯、姚贾诬陷,将他拘囚下狱,李斯送毒药使他自杀于狱中。

《韩非子》为法家重要着作。

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55篇。

今传本正合其数。

今本除《史记》中所举《孤愤》、《说难》等十篇外,多有窜入文字。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

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起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

吴起认为战争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战争的根源作了论述。

这在世界军事史上对战争根源的探索是最早的。

当然,吴起这种看法还停留在表面上。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儒林列传》记吴起在鲁“尝学于曾子”,至魏又拜子夏为师。

孔门再传弟子中,出现这样一位与“兵圣”孙子齐名的大军事家,由此对研究孔子及早期儒家学者对军事的态度和素养很有说明和参考作用。

【拓展阅读】飞至孝,母留河北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文言文17篇课后注解

文言文17篇课后注解

目录1.论语12章1.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愤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信:诚信。

12.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知识。

13.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

命,命令。

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疑惑。

23.堪:能忍受。

2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25.者:代词,……的人。

26.好:喜爱,爱好。

27.乐:以……为快乐。

2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29.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30.于:介词,对,对于。

31.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2.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3.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4.川上:河边。

川,河流。

3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36.三军:指军队。

37.夺:改变。

38.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初中文言文课外精读精练

初中文言文课外精读精练

初中文言文课外精读精练初中七年级文言文精读整理如下:《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7单元译文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7单元译文

【第十七单元‎】贾人背诺【原文】济阴(南边)之贾人①,渡河而亡②其舟,栖于浮苴③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你)百金④!”渔者载而升‎⑤诸陆,则予(给)十金。

渔者曰:“向(先前)许百金而予‎十金,无乃不可乎‎(不是……吗?)?”贾人勃然作‎色⑥曰:“若(你)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人黯然⑦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⑧,舟薄⑨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10)?”。

渔者曰:“是(这)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11)。

(节选自《郁离子》)[文中的(10)(11)是注释标号‎]【注释】①贾(gǔ)人:商人。

②亡:翻船。

③浮苴(jū):浮草④金:指银子。

⑤升:登上。

⑥勃然作色:生气地改变‎了脸色。

⑦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

⑧浮吕梁而下‎:乘船从吕梁‎航行至下游‎。

⑨薄:靠近;此指撞。

(10)盍(hé)救诸:何不救助他‎呢?(11)没:沉没。

【译文】济水南面的‎一个商人,渡河时他的‎船翻了,停留在浮草‎上号呼。

有个打鱼人‎用船前往救‎他,还没到达,商人急忙喊‎道:“我是济水边‎的大户人家‎,能救我,给你一百两‎银子!”打鱼人载着‎他登上了陆‎地,但(商人)只给十两银‎子。

打鱼人说:“刚才答应给‎一百两银子‎,但(你)只给十两,(这)不是不应该‎的吗?”商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说:“你是个打鱼‎人,一天能赚多‎少(钱)?(如今)一下子得到‎了十两银子‎还认为不满‎足吗?”打鱼人沮丧‎地走了。

又有一天,商人乘船从‎吕梁航行至‎下游,船又撞在石‎头上,又翻了,而打鱼人在‎那里。

有人说:“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打鱼人说:“这是答应给‎银子而不兑‎现的人!”(他)站在那儿看‎着商人,(没多久)船就沉没了‎。

训练1 萧何追韩信‎【原文】韩信数(多次)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①,诸将道亡者‎数十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精读练习专题16:孟母断其织(课外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精读练习专题16:孟母断其织(课外篇)

18 孟母断其织一、趣文导读吃糟饼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啖糟饼二枚,便有酣意。

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耶?”答曰:“非也,吃糟饼耳。

”归以语妻,妻曰:“呆子,便说酒对,也装些体面。

”夫颔之。

及出,仍遇此友,问如前。

以吃酒对,友诘之:“酒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的。

”友笑曰:“仍是糟饼。

”既归,而妻知之。

答曰:“汝如何说熯?须云热饮。

”夫曰:“我知道了。

”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吃的。

”友问曰:“你吃几何?”其人伸手曰:“两个。

”【注释】熯(hàn):用极少的油煎。

【译文】有一个穷人,不善于饮酒,每次出门吃两个糟饼,就有了醉意。

有一次,刚好遇到一位朋友。

朋友问他:“他今天早上饮酒啦?”穷人回答说:“没有,只不过吃了糟饼而已。

”回到家里,穷人告诉了妻子。

妻子说:“傻瓜,你就说吃了酒,也好装一些体面。

”丈夫点头答应了。

再次出门,又遇到了那位朋友,朋友仍像上一次那样问他,他就以喝酒来对答。

朋友追问他说:“酒是热了吃还是冷着吃的?”穷人回答说:“是煎着吃的。

”朋友笑着说:“还是吃了糟饼。

”回家以后,妻子知道了,责怪他说:“你怎么能说是煎着吃的呢?应该说是热了吃的。

”丈夫回答说:“我知道了。

”再一次遇到那位朋友,穷人还没有等他相问,就马上夸口说:“我今天的酒是热了吃的。

”朋友问他:“你吃了多少?”穷人伸出两个手指头说:“两个。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汉族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共七卷。

作者是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

史书从所编一百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美善,歌颂古代妇女高尚品德、聪明才智以及反抗精神,颇具女性文学的特征。

孟子名轲,(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亚圣”。

【文言原文】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

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昔吴起出遇故人
【文章主旨】
吴起的守信体现了他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告诉人们要以诚待人。

小信诚则大信立,要想统治别人,要从自己做起。

可以从中悟出一个成语:言而有信(说过的话一定遵守,有信用)。

【原文】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本文选自《韩非子》)
101
【文学常识】
韩非的著作集。

韩非(?~公元前233),出身韩国贵族,曾和李斯同学于荀况,李斯自以为不及。

当时韩国国力衰弱,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不被采纳,退而着书,成十余万言。

他的着作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后十分钦佩,于是发兵攻韩,索要韩非。

韩王派遣韩非入秦,秦王却又不加信用,后又听了李斯、姚贾诬陷,将他拘囚下狱,李斯送毒药使他自杀于狱中。

《韩非子》为法家重要着作。

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55篇。

今传本正合其数。

今本除《史记》中所举《孤愤》、《说难》等十篇外,多有窜入文字。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

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起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

吴起认为战争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战争的根源作了论述。

这在世界军事史上对战争根源的探索是最早的。

当然,吴起这种看法还停留在表面上。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儒林列传》记吴起在鲁“尝学于曾子”,至魏又拜子夏为师。

孔门再传弟子中,出现这样一位与“兵圣”孙子齐名的大军事家,由此对研究孔子及早期儒家学者对军事的态度和素养很有说明和参考作用。

【拓展阅读】
飞至孝,母留河北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 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

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端药喂药一定要亲自来。

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

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

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装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

岳飞说:“现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时候还因忧心天下而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

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

”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开始的时候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府邸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将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练习与检测】(共30分)
102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昔.吴起出遇故人()
②而止.之食()
③待.公而食()
④故人至.暮不来()
⑤令人求.故人()
⑥方.与之食()
⑦恐其自食.其言也()
⑧其为信若
..此()
⑨宜.其能服三军欤()
⑩非信.不可也()
2.翻译。

(10分)
①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②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③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④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3.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3分)
103
5.阅读本文后,你认为什么是诚信呢?(4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3.D
4. 吴起的守信体现了他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告诉人们要以诚待人,小信诚则大信立。

5.略
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