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习题
高中生物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非标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循环形式是CO2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答案:B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均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均可倒置解析: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
能量可在食物链(网)中流动,也可流入分解者体内。
生物量金字塔有时可能会倒置,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永远正立。
答案:A3.生态系统中C、N等元素活动的特点是( )A.单向的B.循环地、反复地出现,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C.逐级递减的D.快速运动的答案:B4.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A.食物中的碳B.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C.燃料中的碳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解析:人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所需要的碳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产者,而生产者中的碳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B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解析: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会递减的,因为物质只能进行转移和变化,但不会消失。
答案:D6.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习题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习题1.1)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温室气体 B.需要能量驱动C.不依赖于水 D.具有全球性解析: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和能量流动关系密切,需要能量驱动。
在碳循环过程中产生温室气体CO2。
碳循环过程中,大气中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可通过细胞呼吸返回大气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都依赖于水。
答案 C(1)解析:①本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1)对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2)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的应用(3)对物质循环的特点考察(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的理解②本题考查的知识点:(1)物质循环概念;(2)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3)物质循环的特点;(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③本题考查的能力点:(1)记忆、理解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获取信息的能力能从所给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④变式训练:2)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角度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 )A.大气中的CO2 B.生产者C.分解者 D.消费者解析:人体内的碳元素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而有机物来源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碳的来源是大气中的CO2。
答案:A(2)一轮复习:3)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B.只能最终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都能通过燃烧返回大气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析在氮循环中,N2可通过根瘤菌等进入生物群落,消费者、生产者都可以产生CO2进入无机环境,矿质元素通过燃烧不一定产生气体而返回无机界,物质可反复利用,因此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循环流动的。
答案 D变式训练: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物质在整个生物圈的循环C.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没有任何联系答案:D2.1)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则以CO2形式进行循环。
必修三2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
命题人赵雨润审核人赵雨润一.选择题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要通过()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2.从物质循环的现象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本来源是()A.食物中有机物中的碳B.植物体中的碳C.大气中的CO2 D.碳酸盐中的碳3.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核糖体和叶绿体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4.在碳循环中,可以看到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是因为()A.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不会与别的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B.它们生活需要的能量少C.它们分布广,数量多D.能使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使物质循环顺利进行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下列哪一项结合在一起进行( )A.氮循环B.水循环C.能量流动D.能量循环6.下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7.下列哪种生物与动物、植物残体的再循环有关( )A.固氮菌B.藻类植物C.腐生细菌D.病毒8.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生态系统在物质方面自给自足,物质循环具有区域限制9.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渐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10.物质能循环流动的范围,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分别是()A.森林、化合物B.草原、化学元素C.海洋、化合物D.生物圈、化学元素1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特点的是( )A.反复出现B.循环往返C.逐级递减D.全球性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系统内伴随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13.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题
知识点一碳循环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这是碳元素的循环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C.图中缺少化学燃料的燃烧D.该物质循环只在某生态系统内进行答案 A解析图中B是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范围内进行的。
煤和石油属于化学燃料。
2.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 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D.煤和石油的燃烧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而无机环境中的CO2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转化为有机物,才能被消费者利用。
生产者和消费者中的有机物一部分可以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将碳回归到无机环境中。
还必须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返回无机环境。
因此选B。
3.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答案 A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首先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被合成有机物进入生产者体内,再通过食物链流到各级消费者体内,各营养级部分有机物流到分解者,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再释放到大气中,同时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直接回到大气中。
知识点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4.如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A.A是热带草原,B是热带雨林B.A是热带雨林,B是温带草原C.A是冻土苔原,B是热带雨林D.A是冻土苔原,B是温带草原答案 C解析腐殖质是落叶等与土壤的混合物,含有大量的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对这些残体进行分解的是分解者,分解者在热带雨林中的数量和种类最多,因此在该环境中,腐殖质的数量少,而矿质元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高。
高中生物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答案:C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解析:生态系统中,碳在无机环境中还能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答案:C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解析: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可知,本题的A、B、C三项都是正确的。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会递减的,因为物质只能进行转移和变化,但不会消失。
答案:D4.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解析:根据题意,该菌种是需氧型微生物,“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又说明它不是自养型微生物。
该反应器没有生产者,不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也就无法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该微生物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答案:B5.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进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只有通过光合作用B.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物、植物共同构成了群落C.该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若绿色植物的优势种为草本植物,将来可能会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答案:A6.下图表示生物圈中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D.农业生产中的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解析: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A是分解者;④是光合作用,③⑤是呼吸作用,⑧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⑦是化学燃料的燃烧作用,①②是指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分别由生产者、消费者流向分解者,⑥是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由生产者流向消费者。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题目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题目1. 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不包括: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2. 氮循环过程中,哪个过程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A. 固氮作用B. 硝化作用C. 反硝化作用D. 氨化作用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哪些基本环节?A. 生产、消费、分解B. 生产、分解、物质循环C. 生产、消费、分解、物质循环D. 生产、分解、物质循环、能量流动4.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5.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6.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7.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8.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9. 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 循环性B. 连续性C. 单向性D. 开放性10.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1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2.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13.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14.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15. 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 循环性B. 连续性C. 单向性D. 开放性16.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17.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8.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19.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20.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21. 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 循环性B. 连续性C. 单向性D. 开放性22.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2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4.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25.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26.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27. 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 循环性B. 连续性C. 单向性D. 开放性28.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29.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30.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31.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32.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33. 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 循环性B. 连续性C. 单向性D. 开放性34.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35.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36.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37.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38.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39. 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 循环性B. 连续性C. 单向性D. 开放性40.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4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2.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43.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44.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45. 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 循环性B. 连续性C. 单向性D. 开放性46.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47.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8.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49.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50.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
课时作业24: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单选题1. 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D.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2.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3.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丙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B.甲→丁中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D.图中缺少植物呼吸作用的箭头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碳在①②③④过程中都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D.图中A、B、C、D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5.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①--⑦表示碳元素的流动过程,其中主要以CO2形式流动的是()A.①②⑤⑥B.②③⑥⑦C.②③⑤⑥D.①④⑤⑦6.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完成物质合成与能量转化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D.秋季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7.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C.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D.生物X可能不具有细胞核,生物Y不可能含有线粒体8.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题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题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一般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A.各种化合物 B.各种有机物C.各种无机物 D.各种基本元素2.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3.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碳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碳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绿色植物 B.植食动物C.肉食动物 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4.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是()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5.从碳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有机物中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A.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的碳C.燃料中的碳 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酸盐6.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有()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分不开的B.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单向进行的D.生物能量储存在生物物质中7.若有甲代表大气中,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
则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是()8.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中,空气中的要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必须先()A.由固氮生物固定 B.由光合作用固定C.有草食动物采食 D.由肉食动物捕食二、非选择题:9.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l)碳元素从B流向A、C和从A流向C是以__________形式。
(2)C为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若缺少了这一环节,则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
(3)B为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图解若不能全面表示出碳循环的过程,则因为它缺少某些环节,这些环节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试卷-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答案)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过程图解① ,② ,③ ,④ ,⑤ 。
2.碳循环形式(1)存在形式①非生物环境中: 。
②生物群落内部: (2)流动形式①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
②生物群落内部: 。
(3)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主要是 。
② 。
(4)返回非生物环境的方式① 。
② 。
③ 的燃烧。
(5) 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碳循环平衡的破坏——(1)成因:生物圈中碳循环的 被打破。
① 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增加了大气中CO 2的含量。
②森林、草原等植物被大面积破坏,降低对大气中CO2的利用和调节。
(2)危害:导致气温,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缓解措施:①采取积极措施如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的排放。
②,提高森林、草原覆盖率。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到,又从到的过程。
(2)特点:全球性: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又叫;,循环流动:物质循环可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范围特点联系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__________,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__________是能量流动的__________;3、__________是物质循环的__________;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以__________为流动渠道,使生态系统各成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环境浓度的现象。
2.特点:(1)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在食物链的顶端。
(2)具有性。
四、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原理(1)土壤中存在的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属于。
(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温度、水等生态因子相关。
第三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下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在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解析:选D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地进行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
物质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不能循环,是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的。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B.物质与能量循环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功能C.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内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和有机物D.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解析:选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功能;物质在生物圈内往复循环,因此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但需要不断从系统外获得能量。
3.在碳循环中,连通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①生产者②消费者③分解者④光合作用⑤呼吸作用⑥蒸腾作用⑦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⑦C.②③,⑤⑥⑦D.①③,④⑥⑦解析:选B碳循环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CO2转化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则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变成CO2返回非生物环境。
4.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明显高于环境含量的DDT,这种现象说明了()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C.人类活动将DDT带到了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觅食解析:选B 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并能长期残存的农药;当人们施用DDT时,真正落到植物上的大约只有5%,其余95%不是落到地面,就是在大气中漂浮,以后随雨水流入地下,或顺小溪流入江河,流归大海。
随着大气环流作用和海水运动,DDT被运到全球各个角落,然后再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在生物体内积累和浓缩。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习题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习题----5c36ee63-6eb9-11ec-b6a0-7cb59b590d7d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习题关于物质生态系统的练习第3节1、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的能量b.消费者和非生物的能量c.生产者和分解者d.消费者和分解者2.在生态系统中,参与物质循环的碳的主要形式是()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盐D.碳水化合物3、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使生物群落的碳进入大气中的生理过程是()a.同化作用b.呼吸作用c.化能合成作用d.光合作用4.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可能导致海洋表面大量浮游植物死亡,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这是因为浮游植物的死亡将()A.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增加大气中的臭氧C.增加海洋表面的无机物D.减少海洋表面的氧气含量5、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有多种途径,其中主要的是()a.分解者对残余物的分解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c.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呼吸d.化工厂对碳酸盐的分解6、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a.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不会与别的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b.它们生活需要的能量少c.它们分布广、数量多d、它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将其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7.关于碳循环的说法是错误的()a.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固定的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c、当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等于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保持稳定。
D.能量流动伴随着碳循环过程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a、构成有机体的重要元素B.构成有机体的大元素C.构成有机体的所有元素D.构成有机体的微量元素9.碳元素和硫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分别是()a.co2和so2b.co2和有机物c.有机物和so2d.有机物和有机物10.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能够使CO2进入群落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有()a、分解者B、食草动物C、食肉动物D和绿色植物1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试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试题1.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狼○B.羊○C.草○D.光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具有的特点是○A.基本不变○B.逐级增加○C.逐级递减○D.没有规律3.如图所示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5.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实现的○B.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获取的能量越多○C.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物质循环始终伴随着能量流动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代表分解者○B.C可以构成食物链○C.没有B的参与,碳循环仍能进行○D.能量可以在大气、B、C、D间循环流动6.在“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食物链中,个体数量最少的动物应该是○A.食草昆虫○B.昆虫○C.蛇○D.鹰7.一个天然胡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动物比草食性动物的数量少得多,原因是( ) ○A.湖泊中氧气不足○B.湖泊中动物密度太大○C.捕食肉食性动物的鸟过多○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8.人要想最经济的利用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应选择哪一组食物?( )○A.鱼和鸡蛋○B.谷物和蔬菜○C.兔肉和水果○D.豆腐和牛肉9.在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稳定的食物链:甲→乙→丙→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能量源头是太阳能○B.某种原因导致丁灭绝,丙的数量是先增加再减少○C.该食物链中,甲是生产者,乙、丙属于消费者,丁属于分解者○D.若该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则丁体内的农药浓度最高10. 如图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包含四种生物的食物链有四条○B.该食物网中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C.生物C和D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D.在该食物网中,G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在生物群落内部含碳的化合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球上大气中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球上岩石圈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者(如绿色植物)通过什么过程可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自身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又可以通过什么过程把含碳化合物转变化二氧化碳回到大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你认为应该有哪些?(至少写出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DT是一种有机氯农药,化学结构稳定,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作为杀虫剂具有广谱杀虫、药效强劲持久、容易生产等诸多优点。
物质循环习题
1.以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
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多项选择)()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解析】选B、C、D。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表示,故A 项正确。
②的量越小,说明分解者的分解量越少,即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故B 项错误。
呼吸消耗量仅仅是消费者同化作用量的一局部,故C项错误。
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为①②③之和,CO2的消耗量为④,由图示柱条的高度可知,④>①+②+③,故D项错误。
2.以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局部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以下分析错误的选项是()A.甲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其中丁所含的能量最多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解析】选C。
图中甲为能固定二氧化碳的生产者,乙、丙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肉食性的次级消费者,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循环的途径;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其中甲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无机环境中的CO2可来自细胞呼吸,也可来自化学燃料的燃烧。
3.如图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种构造模式,有关分析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农作物和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人和畜禽所处的营养级肯定是不同的C.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D.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积累4.某同学画出3幅表示生态系统局部碳循环示意图,以下分析错误的选项是()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
高中生物_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碳在①②③④过程中都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D.图中 A、B、C、D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答案】C【解析】A能够固定环境的二氧化碳,为生产者,ABC的碳都流向D,D为分解者,A正确。
环境的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群落,群落的碳也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环境,碳在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B正确。
碳在①②③过程中都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在④过程中是以无机物二氧化碳传递的,C错。
A代表生产者,BC代表消费者,D代表分解者,构成群落,D正确。
2.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C.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D.生物X可能不具有细胞核,生物Y不可能含有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乙、丙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故A错误;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第三等多个营养级,B错误;甲、乙、丙共同组成了该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C正确;生物X是生产者,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如硝化细菌,生物Y是分解者,可能含有线粒体,如蚯蚓,故D错误。
3.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B.②增强后①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来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D.人类减少对化学燃料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答案】D【解析】②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参与该过程的生物是生产者,A错误;①细胞呼吸或分解作用增强使空气中CO2浓度增大,能促进②光合作用进行,可以通过②过程减少空气中的CO2,B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C错误;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能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D正确。
高中生物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碳循环1.循环形式。
(1)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行。
(2)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2.过程图解。
3.特点:具有________、循环性。
4.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________很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______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
(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______,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答案:1.(1)CO2(2)含碳有机物2.植物动物3.全球性4.(1)化石燃料CO2碳循环(2)上升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
(2)循环途径:__________________。
(3)范围:________。
2.特点。
(1)________。
(2)具有________,因此又称________________。
[判断](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
( )(2)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 )(3)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
( )(4)物质和能量都是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的。
( )答案:1.(1)C、H、O、N、P、S (2)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3)生物圈2.(1)循环流动全球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判断](1)√(2)×提示: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形式进行。
(3)√(4)×提示: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区别。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利用,而能量流动是________的,是________的。
2.联系。
(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二者是________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习题精选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习题精选一
1、固氮生物不包括()。
A、光合细菌
B、根瘤菌
C、固氮杆菌
D、蓝藻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B、组成自然界的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
A、反复循环的
B、单向运动的
C、逐级递减的
D、逐级递增的
4、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
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什么()。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5、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1.A
2.C
3.A
4.A
5.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习题知识点一碳循环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这是碳元素的循环A 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A与BB..该物质循环只在某生态系统内进行C.图中缺少化学燃料的燃烧D 2.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煤和石油的燃烧D.动物的呼吸作用C3.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知识点二4.如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B是热带雨林B.A是热带雨林,B是温带草原A.A是热带草原,B是温带草原D.A是冻土苔原,是冻土苔原,C.AB是热带雨林同时加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5.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知识点三)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O的形式进行的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7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物质循环的进行需要能量的推动D.能量流动的载体是各种有机物C)( 8.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A .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B 1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全球气候变暖与地球上大气中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能力提升9.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会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
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10.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A 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B.图中A、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11 是流动(网)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能量作为动力,B.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O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2的形式进行的)(.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12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一定是异养生物、d、e一定是自养生物,C.图中的ab、cb传到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13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生物数量大量减少,E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减少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B、F、、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以含碳有机物的F→B的形式进行循环,COCAD.→过程中碳主要以2形式进行流动14.如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表乙是对图甲中生态系 2情况调查结果;图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问题: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
122--)·kJ·ma (单位:×10R Pn Pg乙501.3 369.4 870.7 X191.4 211.5 Y 20.1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1)79.1141.0Z61.9。
若图甲中的“→”仅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是的程表示的________,①过指图,则D的是生态系统中循(2)若图甲表示碳环示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则R(3)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2。
kJ______________。
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 关系。
图丙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4)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15 请据图回答:________________(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代表的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2)X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为的细胞结构最主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 ______。
要的特点是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da~中选择大气中的CO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处(在(3)2。
)可以分解为CO(在a~d 中选择________处2。
途径产生CO(4)化学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2.探究课题:土壤中农药的分解主要是依赖土壤的物理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16 分解作用?)(一种除草剂较大的容器若干个,探究准备: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灭菌仪器、检测仪器、喷壶、敌草隆等。
(1)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混合均匀,等量地分装在一些相同的容器中。
探究步骤:。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B容器分成两组,编号A、,将A组进行高压蒸汽灭菌;(2)两组土壤中敌草隆的平、B,测定B两组容器内的土壤上喷施等量的无菌农药“敌草隆”A、(3)分别向A (M),然后把两组容器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均含量。
)、、AB两组容器中“敌草隆”的剩余量并计算各组农药剩余量的平均值(NN六周以后,检测(4)BA(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1)该实验中________组为实验组,________组为对照组。
(2)把A、B两组土壤放入温室中培养数周后,测得结果分别为图中的曲线A和B。
①A曲线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曲线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由该结果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按,若生产者有10000kg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2)。
kg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E→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3)分析A→D和这种元素是按箭头方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模式图,18、向循环。
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的循环(1)这是。
(2)上图中缺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箭头,它是D 、C 、D各是什么生物?A (3)A、C、。
(4)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如下特点:,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从同化作用方式(5)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
看,应属于,从异化方式看,应属于.腐生动物 D C.真菌A.寄生细菌B.腐生细菌H.厌氧型G.需氧型E.自养型F.异养型(6)写出①~⑥所示过程的名称:。
、⑥、②、③、④、⑤①.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9__________形式。
C、和从A流向C是以B (l)碳元素从流向A,若缺少了这一环___________C为,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2 ()节,则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为)( 3B____________ ( 4)本图解若不能全面表示出碳循环的过程,则因为它缺少某些环节,这些环节是: 4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答案ABACB CABCC CBC14答案(1)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③④⑦(2)非生物的物质(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光合作用(3)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呼吸量870.7(4)能量流动15答案(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3)ca和b(4)微生物的分解16答案探究步骤:(2)不进行灭菌结果预测:(1)当M>N,M=N时,说明农药的分解仅是微生物分解的结果AB(2)当M>N,M >N,N=N时,说明农药的分解仅是物理分解的结果BAAB(3)当M>N,M>N,N>N时,说明农药的分解是物理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共同作用的结果BBAA探究结论:(1)A B(2)①高压蒸汽灭菌杀死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农药分解较慢②没有经过灭菌,土壤中含有微生物,农药分解较快③土壤中农药被分解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7答案:D→F→E→B能量流动80 A→D是以CO2的形式E→B上以含碳的有机物形式18答案:碳水化合物由A到CO2的箭头绿色植物肉食动物植食动物①带有全球性②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流动BCD F G或H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捕食分解作用燃烧19(1)同化有机物(2)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生态系统崩溃(3)生产者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把光能变成化学能(4)古代生物通过地质作用变成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