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地方政府如何举债
国际债券发行案例
![国际债券发行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e3d495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6.png)
国际债券发行案例国际债券发行案例:1. 英国政府国债发行案例英国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用于国内的公共支出和债务偿还。
例如,英国政府于2021年发行10年期国债,利率为1%。
这种债券可以通过银行和证券经纪人进行购买,投资者可以获得每年1%的利息,并在到期时收回本金。
2. 美国企业债券发行案例美国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在2020年发行了一笔价值10亿美元的企业债券,用于扩大业务和投资研发。
这些债券的到期期限为10年,票面利率为3%。
该公司通过投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进行发行,投资者可以购买这些债券并获得每年3%的利息。
3. 中国政府外债发行案例中国政府为了筹集资金用于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经常发行外债。
例如,中国政府曾于2019年发行了一笔10亿美元的外债,到期期限为30年,票面利率为4%。
这些债券可以通过投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购买,投资者可以获得每年4%的利息。
4. 德国企业绿色债券发行案例德国一家能源公司于2020年发行了一笔绿色债券,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
这些债券的到期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2%。
该公司通过投资银行和证券经纪人进行发行,投资者可以购买这些债券并获得每年2%的利息。
5. 日本政府海外债券发行案例日本政府为了筹集资金用于国内的经济刺激措施和债务偿还,曾发行过海外债券。
例如,日本政府于2021年发行了一笔10亿美元的海外债券,到期期限为20年,票面利率为1.5%。
这些债券可以通过投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进行购买,投资者可以获得每年1.5%的利息。
6. 法国企业可转换债券发行案例法国一家化工公司于2019年发行了一笔可转换债券,用于扩大业务和进行收购。
这些债券的到期期限为7年,票面利率为3%。
投资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股票。
该债券通过投资银行和证券经纪人进行发行。
7. 加拿大政府可持续债券发行案例加拿大政府于2020年发行了一笔可持续债券,用于支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项目。
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比较及启示
![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比较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251f43deefdc8d376ee3279.png)
生 、基 础设施等公 用事业领域 。另一类
是 由 政 府 下 属 机 构 或 代 理 机 构 发 行 的政 府 机 构 债 券 。这 些 机 构 可 以是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企 业 或 公 用 事 业 建 设 企 业 ,通 过 发
行 债 券 为 本 机 构 的建 设 项 目融 资 ;也 可
我 国 正 处 于 城 市 化 建 设 的 关 键 时 期 ,在 城 乡统 筹 发 展 的新 背景 下 ,构 建
从 国外 政 府投 融 资平 台发 展 过程
可 以 看 出 , 目前 西 方 发 达 国家 的 政 府 投
有 化 运 动 ,政 府 将 一 些 效 率 低 下 的 国有
与 S V 权 利 和 义 务 在 项 目合 同 中作 了 P 的
明 确 的 规 定 ,政 府 拥 有 用 项 目 的 所 有
国政 府 的 实 践 证 明 ,要 保 证 金 融 市 场 的 平 稳 运 行 ,必 须 建 立 一 套 严 密 的风 险 防
以是 政 府 部 门 或 政 府 搭 建 的融 资 平 台公
司 ,通 过 发 债 为 其 他 实 体 的项 目建 设 筹
初 ,个 人 参 与地 方 政 府 债 券 的 程 度 大 幅 提 高 ,加 之 地 方 政 府 债 务 危机 的频 频 发
改 革 之 前 ,英 国和 日本 都 将 城 市 基 础 设
项 目的 所 有 权 。典 型 的B T 目模 式 则 O项 是 由建 设 企 业 按 政 府 所 确 定 的 方 案 进 行
项 目建 设 ,政 府 在 特 许 经 营 权 期 限 内没 有 项 目的 所 有 权 和 经 营 权 ,也 不 参 加 项
行 的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要 通 过 官方 声 明 来 公 布 地 方 政 府 的 责 任 和 义 务 ,地 方 债 券 上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梳理和分析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梳理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5dd7a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4.png)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梳理和分析一、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概述1. 举债融资的类型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主要包括发行政府债券、发行专项债券、银行贷款、项目融资等方式。
政府债券是一种长期举债融资方式,可以按期付息或到期一次性偿还本息;专项债券主要用于支持特定领域或项目的建设,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银行贷款是政府向银行借款融资,通常由政府性融资平台代理办理;项目融资是指政府通过PPP模式等方式引入社会资金进行项目建设。
2. 举债融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通常由国务院金融机构相关部门负责,包括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民银行等。
这些部门会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收支状况,结合各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举债融资政策,明确融资用途、额度、期限、利率、还款安排等内容。
3. 举债融资政策的监管和约束为了防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中的风险,国家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实施了一系列监管和约束措施,包括明确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严格融资用途、加强信息披露、完善债务风险评估等。
国务院金融机构相关部门还会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1. 优势(1)丰富的资金来源: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能够从不同渠道获取资金,满足了各种建设和项目的资金需求。
(2)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政府债券、专项债券、银行贷款、项目融资等融资方式的多样性,有利于地方政府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融资方式。
(3)灵活的融资结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能够根据不同项目和需求,灵活设计融资结构和安排还款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挑战(1)债务风险增加: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和风险,尤其是存在一些高风险债务项目,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2)融资成本上升: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融资成本可能会逐渐上升,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需求与供给不对称: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举债融资,使得资金供给和需求出现不平衡,导致建设项目过度集中或者过度膨胀。
境外发债流程
![境外发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4958b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e.png)
境外发债流程境外发债是指在境外市场上发行债券,以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境外发债流程相对复杂,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定和程序。
以下是境外发债的一般流程:第一步,确定发债计划。
首先,公司需要确定发债的计划,包括发债的规模、用途、期限等。
同时,需要评估市场对公司信用的认可度,以确定发债的可行性和利率水平。
第二步,选择发债方式。
境外发债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美元债、欧元债、人民币债等。
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条件选择适合的发债方式。
第三步,准备发债材料。
公司需要准备一系列的发债材料,包括发行计划书、募集说明书、法律意见书、财务报表等。
这些材料需要经过审核和认可,确保符合境外发债的要求。
第四步,选择承销商。
公司需要选择合适的承销商来协助发行债券,承销商将负责协助公司进行发债工作,包括市场调研、定价、销售等环节。
第五步,发行和销售。
一旦准备就绪,公司将正式发行债券,并通过承销商进行销售。
境外发债通常需要面向国际投资者,因此需要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宣传和推广。
第六步,监管和报告。
境外发债需要遵循当地监管机构的规定,公司需要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发债情况,并履行相关的信息披露义务。
第七步,偿还债务。
最后,公司需要按照债券协议的约定,按时偿还债务本息,确保债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境外发债流程相对复杂,需要公司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市场环境、法律法规、投资者需求等。
同时,公司需要与专业机构合作,确保发债工作的顺利进行。
境外发债可以为公司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拓展国际市场,但也需要注意市场风险和合规风险。
因此,公司在进行境外发债时,需要谨慎对待,全面评估,确保发债工作的顺利进行。
地方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
![地方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d484df274b73f242326c5f0c.png)
美国、日本下放债券发行权。在美 国,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 由本级政府确定,不需上一级政府批准 或同意。美国证券法也规定发行市政债 券不需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报告和登记。 截至2014年3月末,美国未清偿市政债 券余额为3.66万亿美元,约占其整个 债券市场的8.6%,占其上一年GDP的 22.6%。从2006财年起,日本将债券发行 的审批制转变为协商制,地方政府的举 债权更加宽松,同时地方政府还可自行 决定价格、利率及偿债方式等。地方债 务的融资开始由政府主导向民间主导转 变,目前民间资金的占比在60%以上。
对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启示
实践表明,政府的适度举债对一国 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我 国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经济
26
增长也发挥了重要的保底和引领作用, 但是也出现了债务增长偏快、信息不透 明、政府隐性担保、对土地收入依赖过 大等问题。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发 展,既要能够保证地方政府职能的发 挥,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支持,同时, 也要确保债务总量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完善地方政府债务 管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5
ZHUANTI
专题 完善地方债管理
政府债务的资金来源、缓解了流动性风 险,同时降低了风险在地方财政和银行 体系之间的传播。更为重要的是,融资 方式的公开化和市场化强化了对地方政 府举债行为的约束。
从其他融资方式看,英国探求PPP融 资,利用市场力量,开辟政府利用社会 资金的新渠道。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 国城市基础设施主要采取政府投资运营 的模式,政府的财政负担较重。20世纪 90年代初,英国政府开始引入“私人融 资计划”(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简称PFI),其本质是PPP模式。截至 2013年,英国共有725个PPP项目,全部 项目总价值约为542亿英镑。通过与私人 部门的合作,不但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 力,而且增加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 近年来,PPP模式在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 等地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香港红 海底 隧道、澳大利亚悉尼城际隧道等,都是 利用PPP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典型。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与风险预警情况介绍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与风险预警情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d32064769eae009581bec3a.png)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与风险预警情况介绍政府的风险程度,或地方经济增长对政府举债的依赖程度。
指标值越大,说明风险越高;反之亦然。
对一国政府的外债,国际公认的负债率警戒线为2O%,高于此值即被认为进入风险区。
但对地方政府举借的内债,各国基于其特定的国情,指标口径不同,警戒线数值迥异。
如美国规定负债率(州政府债务余额/州内生产总值)警戒线在13%-16%之间;加拿大规定负债率不得超过25%。
债务率反映地方政府通过动用当期财政收入满足偿债需求的能力,该指标是对地方政府债务总余额的控制。
目前国际上对各国地方政府债务率没有统一标准,但从各国实践看,该指标大多在100%左右。
如美国规定债务率(州或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州或地方政府年度总收入)为90%-120%;新西兰要求地方政府债务率小于150%;巴西规定借款额不得超过资本性预算的规模,州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州政府净收入)小于200%,市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市政府净收入)小于120%;俄罗斯规定地方政府借款额不得超过“俄联邦体制下各自预算体系的收入总额”;哥伦比亚规定债务率(债务余额/经常性收入)按要求不得超过80%。
新增债务率反映地方政府当期财政收入增量对新增债务的保障能力,这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的控制指标。
巴西规定新增债务率(新增债务额/政府净收入[1])小于18%;日本规定新增债务率不得超过9%,同时,对当年地方税的征收比率不足90%或赛马收入较多的地方政府,限制发债。
担保债务比重反映地方政府的担保风险。
哥伦比亚规定地方政府用作借款担保的收入额占担保借款总额的比例为150%;巴西规定担保债务比重(政府担保余额/经常性净收入)必须低于22%。
偿债率反映地方政府当期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本息的比重;利息支出率反映地方政府通过动用当期财政收入支付债务利息的程度。
将地方政府借款需求同偿债能力挂钩,可以有效遏制其扩大债务规模的冲动,同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避免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时对中央政府的“倒逼”行为。
美债发行流程
![美债发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2ec20e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7.png)
美债发行流程美债发行是指美国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满足国家支出需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券市场,美债发行流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规范性。
本文将从发行准备、发行方式、发行规模和发行结果等方面介绍美债发行的流程。
一、发行准备美债发行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拟定发行计划、确定发行时间、筹备发行文件和准备发行机构等。
美国财政部作为主要发行机构,负责制定发行计划和筹备发行文件。
同时,财政部还需要与美联储、证券交易所等相关机构协商,确保发行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发行方式美债发行采用公开招标发行方式。
具体操作是,财政部在招标公告中说明发行细则和条件,发行机构根据发行计划和市场需求,向投资者公开招标发行债券。
投资者根据自身需求和判断,以竞价的方式参与招标。
财政部根据投标结果,确定最终发行利率和债券数量。
三、发行规模美债发行规模通常根据国家财政需求和市场状况来确定。
财政部会根据预算和债务状况,制定相应的发行计划。
发行规模的确定要考虑到市场接受能力和债券供需关系,以保证债券的成功发行。
同时,发行规模也会受到投资者需求和利率水平的影响。
四、发行结果发行结果是指最终发行的债券数量和利率。
在公开招标发行后,财政部会根据投标结果和市场需求,确定最终的发行利率和债券数量。
利率的确定通常是根据投标价格和投标数量来计算的,而债券数量则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财政部的债务状况来决定的。
发行结果的公布是发行流程的最后一步,也是投资者了解发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总结起来,美债发行流程包括发行准备、发行方式、发行规模和发行结果等环节。
财政部作为主要发行机构,负责制定发行计划、筹备发行文件并与相关机构协商。
发行方式采用公开招标,投资者根据竞价参与招标,最终确定发行利率和债券数量。
发行规模根据国家财政需求和市场状况确定。
发行结果根据投标结果和市场需求确定最终发行的债券数量和利率。
通过以上流程,美国政府能够有效地筹集资金,满足国家支出需求,并维护债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化解政府债务经验(3篇)
![化解政府债务经验(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01919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a.png)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渐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有效化解政府债务,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将总结国内外化解政府债务的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国内外化解政府债务的经验1. 美国经验美国在化解政府债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其主要做法包括:(1)加强债务管理: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债务管理制度,包括债务规模控制、债务期限结构优化、债务成本控制等。
(2)提高财政透明度:美国通过公开债务信息,提高财政透明度,增强市场对政府债务的信心。
(3)推进财政改革:美国通过推进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 日本经验日本在化解政府债务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主要做法包括:(1)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日本通过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降低市场利率,缓解政府债务压力。
(2)推进财政改革:日本通过推进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3)推进地方债务重组:日本通过推进地方债务重组,降低地方债务风险。
3. 我国经验我国在化解政府债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主要做法包括:(1)加强债务管理:我国建立了债务限额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债务规模。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我国通过发行长期债券,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债务成本。
(3)推进财政改革:我国通过推进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4)实施债务置换:我国通过实施债务置换,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二、化解政府债务的政策建议1. 加强债务管理(1)建立债务限额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防止债务风险扩大。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通过发行长期债券,降低债务成本。
(3)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债务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和民生领域。
2. 提高财政透明度(1)公开债务信息:定期公开债务规模、期限结构、成本等关键信息,增强市场对政府债务的信心。
(2)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公开财政预算、决算、绩效等信息,提高财政透明度。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概况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66c54361a98271fe910ef9dc.png)
息定期支付, 违约的情况极为罕见 。某些一般责任
债 券 不 仅 以征 税 权 力 做 保证 , 且 以规 费 、 款 和 而 拨 专 项经 费来 保 证 ,这类 债 券被 称 为双 重担 保 债券 。 收益 债 券 是 指 为 了建 设 某 一 基础 设 施 而 依 法 成 立
海 外 传 真
国 外地方政府债务管 理概况
徐 瑞 娥
( 政部 财政科学 研究 所 , 京 10 4 ) 财 北 0 12
内容提 要 : 方财 政 困难 和债 务危 机是 当前 我 国财政领 域 的一 个 突 出问题 , 地 债务 风
险 已成 为地 方政 府 财政 风 险的核 心 。本 文介 绍 了美 国等 国 家地 方政府 债务 管理 的一些情 况, 以期 对我 国的地 方政 府债务 管理 工作 提供 参考 。
关键 词 : 国外 地 方政 府债务 管理 文章编 号 :6 2 9 4 (0 9 0 — 0 6 0 17 — 5 4 2 0 )4 0 7 — 5
中 图分 类号 :8 1 F 1. 5
文献标 志码 : A
地 方财政 困难 和债务危 机是 当前我 国财政 领域
债 券 ,但 资金 只能用 在 能够带 来 收益 的政府 企 业 ,
次, 使市政债券具有 了同其他投保证券 同等的市场
属性 , 提高 了债券 持有 人所持 债券 的交 易能力 。 3信 用评 级 。信用 评级 机构 对所 有公 开发 行 的 .
师) ,负责审查发债 的合法性 ;财务顾问和承销公 司, 负责就市政债券组合结构提 出建议 , 准备必要
法国地方债与政府融资
![法国地方债与政府融资](https://img.taocdn.com/s3/m/6e97cf5667ec102de3bd892a.png)
可编辑ppt
1
政府融资 渠道及定义
一、直接融资(主要以地方政府为融资主体而获得的用于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
二、间接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公司等中 介机构而获得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和资金。目 前地方政府主要采取此种方式进行大规模融资)
三、项目融资(主要利用政府各种特定资源,为达到政府 特定目的,采用各种市场手段而获得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和改造的资金)
可编辑ppt
4
法国政府投融资体制 分析
1.政府投资的分级管理政府投资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2.国家投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政府为了强 化对经济活动的控制能力,开始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至 今制定了10个中期发展计划。在战后恢复期和以后的个别 调整期计划曾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是随着经济状况的改 善,政策性内容逐渐取代资源分配指标,现已明确为指导 性计划
3.国有企业投资和管理法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 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家预算内投资,二是向社会筹 集资金,三是企业自有资金。
可编辑ppt
5
法国政府债务 现状
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长弗朗索瓦·巴鲁安21日发表 新闻公报说,法国政府的融资条件仍然“非常优惠”,削 减财政赤字的措施不会损害经济增长。
可编辑ppt
8
对我国地方债/政府融资 启示
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无疑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 问题。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人大通过的发展规划,更加 灵活地筹集资金,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主要的是, 由于地方政府拥有了自筹资金、自主发展的能力,中央政 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成熟,地方人大在监督 地方政府方面将会有更高的积极性,中国的政治体制将会 得到进一步巩固。
国内外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分析
![国内外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3139457e21af45b307a8a6.png)
国内外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分析1引言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建设起步晚,而且出现问题较多,导致地方政府在筹集资金进行社会性建设时受到巨大的阻力,社会资源配置分散且浪费较多,让地方企业的发展动力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进程。
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发展,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
为了实现地方建设资金的需求,通过对融资模式的规范和对债务风险进行防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逐步建立起完善、规范、可持续化的投融资体制。
2中国典型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模型,且各具特点,可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本文简单的对其进行两种分类介绍。
2.1按地域划分2.1.1“上海模式”上海模式是指投资主体由一个变为多个、投资管理由直接变为间接、资金渠道由单一变为多渠道,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格局。
其主要运作方式有:(1)通过具有政府性质的投资公司来实现融资,并建立和完善举债机制。
(2)采用土地批租的方式,逐步将资源转变为资金。
(3)借助资本运作拓宽市场化融资规模。
(4)借助政策指引,发挥政府投资公司的作用,扩大筹资渠道和筹资额。
“上海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二是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及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由于敢于创新,上海逐渐改变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融资方式、管理模式等,形成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的新路。
同时充分利用上海的优越战略位置,成立专门的公司来利用外资,以达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
2.1.2“重庆模式”“重庆模式”为作为一个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渝富公司与八大投资集团合作形成的地方投融资体系。
其运作模式为:为了让公司的资产符合贷款的要求,政府将城市资源划给投资企业,并按照政府的规定,这些公司将资金借给给其他项目法人。
八大投资集资集团(“八大投”)指的是八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投资类集团,主要负责城市基础设施的资金问题和建设问题,它的成立主要是为解决政府无力提供而经济发展有需要的资金问题。
各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及管理制度经验及启示
![各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及管理制度经验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9d526b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3.png)
各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及管理制度经验及启示一、各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及经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引人注目。
在各国政府债务中,地方政府债务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各国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模式。
本论文将探讨各国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面的模式及经验。
1.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与管理模式2.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3. 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经验4. 韩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启示5. 德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经验6. 加拿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7. 澳大利亚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启示针对以上七个标题,本论文将对各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行综合分析,以期能够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与管理模式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地方政府融资渠道限制等因素,地方政府债务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已成为一些地方债务危机的主要症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在债务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
2014年,国务院规定地方政府举债限额应根据本地区财政收入状况而定,并在2015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平台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的组建、融资、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严格限制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发放条件。
其次,采取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在融资渠道上,地方政府不再仅限于银行融资,而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股权合作、PPP等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还有,严格规范了地方政府债务使用范围。
地方政府债务使用范围应当限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公共服务领域,禁止用于企业经营风险投资、房地产等领域,增强了地方政府债务使用效率。
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上,我国一方面建立了绩效管理和财务监管制度,通过评价和考核地方政府的绩效和财务状况来加强债务管理;另一方面建立了债务风险预警制度,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能够及时得到掌握和处置。
2024年境外发债政策
![2024年境外发债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33ffc3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4.png)
2024年境外发债政策一、中国境外发债政策的背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对外融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资源,中国政府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境外发债政策,提高了对外融资效率,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
二、中国境外发债政策的内容中国境外发债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境外发债主体限制。
中国境外发债政策规定了境外发债主体的资格条件,主要包括银行、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等。
对于符合条件的主体,政府鼓励其通过境外发债融资,支持其经济发展和建设项目,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2. 境外发债额度控制。
为了规范境外发债行为,政府对境外发债的额度进行了限制。
对于合乎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政府鼓励其适度开展境外发债融资,但也对其境外发债额度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保证其在开展境外发债融资的同时,不至于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
3. 境外发债审批流程简化。
为了提高对境外发债融资的支持力度,政府简化了境外发债审批手续,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和简化审批条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了境外发债的融资效率,为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资源提供了便利。
4. 境外发债政策的税收优惠。
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境外发债融资,提供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企业境外发债的吸引力。
三、中国境外发债政策的影响中国境外发债政策的实施对于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 支持国内经济建设。
通过境外发债政策,中国政府可以借助国际金融市场的资源,有效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为其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开展经济建设活动,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2. 加强国际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壮大,通过境外发债政策,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活跃度不断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深化,增强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处理经验总结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处理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e8506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d.png)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处理经验总结美国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历史上曾爆发过几次较大的政府债务危机。
纵观美国历史,当地方政府面临债务危机时,除1997年的华盛顿危机外,联邦政府一直坚持拒绝援助的立场,并成功建立了以硬预算约束为核心的财政纪律。
在处理政府债务危机方面,美国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基本情况为确保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公共部门的效率,建立硬预算约束制度,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通常都明确拒绝为下一级政府提供紧急援助。
除1997年的华盛顿危机外,在纽约(1974)、费城(1990)、布里奇波特(1991)、迈阿密(1996)、橙县(1994)和卡姆登(2000)等一系列财政危机中,联邦政府都未将紧急援助纳入备选方案,福特政府在面对1974~1975年的纽约市求援时甚至直白地表示任其“自生自灭”。
同样,州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债务危机也奉行不援助政策,仅有的一次援助是新泽西州政府对卡姆登的紧急援助。
(一)19世纪40年代的州政府债务危机。
美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务拖欠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当时涉及阿肯色、伊力诺依、印地安纳、路易斯安那、马里兰、密歇根、密西西比、宾夕法尼亚八个州和佛罗里达领地。
引发债务危机的起因是,州政府将绝大部分债务资金划拨给州银行,用于支持私人风险项目或私人交通公司投资运河、铁路和公路等项目。
由于生产效率低下,债务到期时项目大都没有建成,在既没有项目收入又得不到新贷款的情况下,债务违约大面积出现。
陷于拖欠危机中的八个州视联邦政府的财政援助为“救命稻草”,对国会进行了空前游说。
美国国会审慎考虑后认为,如开紧急援助的先例,将暗示中央政府施行“包容性”政策,必然会纵容未来更多的赤字和拖欠,最终导致地方政府运行低效。
为此,国会和联邦政府坚决拒绝了对州政府的紧急援助,最终这次危机完全依靠州政府自身努力解决。
对州政府绝不援助的这种做法,第一次明确表示了联邦政府不为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债务做担保的立场,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应对地方政府财政危机方式的历史转折。
新西兰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新西兰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a099db26fff705cc170a89.png)
的 法律法规, 使得对国有企业债务的管理有章可 循。按照该州《 国有企业法》 规定, 各国有企业 必须雇佣一家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 至少每三年 作一次全面的 信用评估, 以确保其具备债务的举 借及偿还能力。该法还规定: 有企业举借的 若国
债务不代表州利益, 州政府将不给任何一家国有 企业的负债提供担保。该州政府还对其国有企 业债务实行严格的报告审批制度, 这为政府实现
元的 债务有 2 新元的资产保证, 期中央政 0 而同 府每一新元负债仅有 1 7 . 新元资产作为保证, 4
地方政府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举借债务。
每一笔特别用途的债务都需发行( 或部分发行)
地方政府资产负债率远低于中央政府。从 目 前 单支或多支债券。 到21 — 03 02 21 财年, 地方政府债务总额预期增
多种政策 目 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外, 州政府
还设立了国有企业借款项目限额, 对国有企业及
其分支机构的各项债务资金进行严格的规模控
制。以上措施的实行, 规范了昆士兰州政府国有 企业的举债行为, 为进行良 好的债务管理提供了
强有力的保障。
一
、
概 况
,
新西兰地方政府坚持“ 非负债经营” 的理财
维普资讯
政、 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 该市政府把注意力
转移到经济管理以及加强基础设施 和服务设施
建设等方面, 并采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增 长, 同时严格实行低负债策略, 即有借款必要时 才进行举债, 使得汤司维尔市成为澳大利亚新的
财富中枢, 财政、 经济走上 了良性发展之路。 () 5 昆士兰州: 将信用评级制度和报告制度引入 国有企业债务管理, 并严格履行与国有企业相关
加 6%, 0 达到4 亿新元。但地区之间情况不一, 8 有 2 个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保持不变或有所下 2
美国控制地方政府负债的经验
![美国控制地方政府负债的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0c8bd1412e3f5727a5e962ce.png)
美国控制地方政府负债的经验
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已经攀升至近年来的高点。
如何控制地方政府负债率将是未来中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美国的经验或可借鉴。
美国对地方政府负债的控制,采取的是“强市场、弱控制、硬约束”的思路。
首先,美国成熟发达的金融市场是其庞大地方政府债务建立的基石。
2013年美国共同基金、银行与保险业持有的市政债务高达1.93万亿美元,占美国市政债总规模的52.6%。
其次,美国州及地方政府举债不受联邦政府管制,即所谓的“弱控制”,保证了美国地方政府发债的灵活性与自由度。
但仅仅具备“强市场,弱控制”的框架,美国的控杠杆理念将会是脆弱的。
为解决这一点,美国从1937年开始建立起以《破产法》为基础的“硬约束”。
纵观历次地方债务危机,美国国会与联邦政府几乎无一例外地拒绝了州或者地方政府的紧急援助请求。
《破产法》成为美国地方政府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去杠杆化手段。
当“强市场”、“弱控制”与“硬约束”结合在一起时,美式控杠杆策略效果卓著。
1991至2011年,美国整体地方负债率始终保持在14%~19%的合理区间,20年间地方负债率仅以1.17%的速率温和增长。
即便遭遇经济危机导致短期地方加杠杆,如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硬约束”总能确保危机后迅速的地方去杠杆。
在《破产法》的硬约束下,美国州与地方政府都承受着极大的平衡财政压力,驱使他们财政支出合理化、举债理性化。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d8277e5fbe23482fb5da4c01.png)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一、地方政府债务概况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财政体制实行联邦、州和地方三级管理模式。
为满足地方政府公共物品配置职能,并实现大规模公共投资的代际公平问题,其法律允许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进行债务融资,可以发行公债即市政债券(Municipal Bond)。
美国州和地方公债制度运行至今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为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资金。
1、市政债券的发展历程。
从历史上看,美国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是起伏不定的,但总是与州及州以下地区的基本建设——运河、铁路、公路等等的修建有关。
到1840年,各州债务总额已接近1.71亿美元。
这是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举债的第一次高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方政府为市政建设等也纷纷开始举债,出现了新一轮负债高峰。
1870年纽约州首次采用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办法开凿伊利运河,仅用5年时间运河就得以全部完工。
这对各州产生了很大影响。
它们相继仿效纽约州的做法,依靠举债进行基本建设,致使各州债务急剧上升。
1890年,由于扩大公路建设,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债务再次增加,到1916年其总额已达4.65亿美元。
此后直至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负债经过多次起伏,不断发展。
二战后,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负债逐步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运用范围更加广泛,债务管理日趋规范,债务规模持续增长。
1991年,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的未付债务总额将近9 160亿美元,人均负债达3 600美元以上。
尽管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因多种目的而增加举债,但与州及州以下地区的经济规模和政府收入相比,其债务规模仍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由于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债务是用于资本计划支出,其负债与资产保持着平衡。
到1998年,流通中市政债券总量达1.5万亿美元,在流通中占各类债券的比重超过了10%。
与此同时,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依靠举债进行的基本建设项目越来越广泛。
目前已涉及教育(学校建设等)、公路运输、公用事业、社会福利、市政建设、工业援助等各个方面。
英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和借鉴
![英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和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e594c6e3102de2bd960588b4.png)
作者: 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地方债课题组执 笔: 李建军 国际金融研究所瞿 亢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盛 琢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电 话: 010-6659 5319签发人: 宗 良审 稿: 周景彤联系人: 梁 婧 李 艳电 话: 010-6659 4097* 对外公开** 全辖传阅中银研究产品系列●《经济金融展望季报》●《中银调研》●《宏观观察》●《银行业观察》2014年9月28日2014年第51期 (总第95期)宏观观察国际金融研究所英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和借鉴*英国在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上独具特色。
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采取政府投资运营的模式,政府的财政负担很重,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1979年后,撒切尔夫人领导下的英国政府开始推行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
市场化改革不仅极大地缓解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经营的效率,使得英国成为欧洲地区基础设施成本最为低廉、服务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
英国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上的这些改革举措,对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宏观观察2014年第51期 (总第95期)英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和借鉴英国在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上独具特色。
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采取政府投资运营的模式,政府的财政负担很重,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1979年后,撒切尔夫人领导下的英国政府开始推行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
市场化改革不仅极大地缓解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经营的效率,使得英国成为欧洲地区基础设施成本最为低廉、服务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
英国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上的这些改革举措,对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英国地方政府财政管理模式概述英国的地方政府行政体系比较特殊,且在不同地区略有不同。
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地区地方政府涉及到地区自治问题,因此与其他地区政府和英国中央政府的关系较为复杂。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a9e3aff998fcc22bcd10dd4.png)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2014年08月04日10:01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宋军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68目前,世界53个主要国家中,有37个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做法,对于完善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类型市政债。
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市政债是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形式。
根据偿债资金来源的不同,市政债券可分为一般责任型市政债、收益型市政债和混合型市政债。
一般责任型市政债是指以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作为偿债资金来源的市政债券,由于不与特定项目相联系,这实际上就是地方公债。
收益型市政债是指以特定项目的收入(而非税收)作为偿债资金来源的市政债券,其还本付息来自项目自身收益,如高速公路、水电气的收费。
混合型市政债则具有上述两种债券的混合特征。
美国是市政债发行规模最大的国家,2013年年末,市政债券存量规模为36712亿美元,占美国GDP的比重为22%。
专业银行贷款。
成立专业银行,帮助地方政府筹集资金,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欧洲专业银行的资金来自于储蓄机构和其他长期资金。
日本的专业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邮政储蓄和部分养老金基金。
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专业银行多以政府资金为主,以哥伦比亚为例,其开发银行为市政基础设施提供再贴现贷款。
阿根廷的省级银行则会按省政府的要求,为当地市政设施建设提供资金,省级银行再从阿根廷央行再贴现获得资金。
政府专项基金、担保或上级政府直接贷款。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市政发展基金,为政府所资助,在本国资本市场没有得到很好发展之前,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的一种过渡机制。
如印尼的区域开发账户(RDA),泰国的泰国担保基金,韩国的国家投资基金。
隶属于英国财政部债务管理办公室的公共工程贷款委员会,通过转贷来自国债资金的国家贷款基金,为地方政府提供近80%的借款。
日本、韩国、南非地方政府也向中央借款,1999年前日本中央政府资金曾经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一半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地方政府如何举债赵慧予斋文编者按:允许地方政府举借债务,是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通行做法。
今年,我国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这在我国尚属全新的尝试。
在财政部预算司的协助下,本报今日编发了对各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及发展动态的比较研究资料,从中可以窥寻到制定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制度和政策、防范财政风险的有益经验。
适度举债具有积极意义财政分权体制的实施,为地方政府举债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方面,财政分权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尤其是基层政府为本地区居民提供公共基础设施的支出责任。
这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跨期融资的特征客观上要求地方政府举债以满足需要。
另一方面,财政分权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收入规模,提高了地方政府统筹安排即期和远期收入的自主性,相应增强了地方政府的承债能力,从而使地方政府举债成为可能。
地方政府通过举债为公共资本性项目融资,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改善居民福利。
同时,地方政府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必须充分披露信息,得到投资人的认可才能顺利筹集到所需资金,市场成为政府不断提高透明度和治理水平的监督者和催化剂。
各国地方政府均不同程度地举借债务,如2007财年末,美国市政债券余额2.7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19%,同期国债余额的28%,当年州及地方财政收入的120%。
目前,日本、德国、英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分别约为2万亿美元、1.02万亿美元和909亿美元。
地方政府举债的两大途径尽管各国具体国情不同,在财政收入的筹集方式和偏好上也有差异,但总体来说,举债不仅是发达国家地方政府普遍采用的融资手段,而且也越来越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
这些国家中,多数规定地方政府只能举借内债,只有个别国家规定,在中央政府授权的情况下,一定级别的地方政府可以举借外债。
各国地方政府举债通常有发行债券和银行借款两种方式。
两者各有优劣。
发行债券的定价完全取决于市场竞争,优点是发债成本低,但由于受市场监督约束,信息公开透明要求高,这种举债方式比较适合经济规模大、基础较好的地方政府;银行借款程序相对简单,地方政府仅需要向借款银行提供必要信息,比较适合规模较小的地方政府,但这种举债方式成本较高,同时由于银行对地方政府约束和监督有限,管理上可能会存在一些漏洞。
分国别看,美国和印度以发行市政债券为主,英国以银行借款为主,德国和日本二者兼而有之。
美国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融资几乎全部采用发行市政债券方式。
其市政债券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两类。
其中,一般责任债券是以发行机构的全部声誉和信用为担保并以政府财政税收为支持的债券。
而收益债券则是与特定的项目或是特定的税收相联系,其还本付息来自于特定项目的收入。
美国市政债券具有税收减免、风险较低和税后收益率较高等特点。
市政债券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和私募两种,投资主体则主要有个人投资者、货币市场基金、共同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封闭式基金以及其他投资者。
目前99%的市政债券以公募方式发行。
英国地方政府融资主要来自公共工程贷款委员会和商业银行的贷款。
隶属于英国财政部债务管理办公室的公共工程贷款委员会通过转贷来自国债资金的国家贷款基金,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近80%的借款。
法国地方政府的负债几乎全部来源于银行,很少发行债券。
日本地方政府既向中央政府资金、公营企业金融公库、银行等机构借款,也通过公募或私募方式发行债券,其实力较强的地方政府通常以公募方式发行中长期债券融资。
地方公债由地方政府直接发行,主要用于地方道路建设、地区开发、义务教育设施建设、公营住宅建设、购置公用土地以及其他公用事业。
多数国家要求地方政府在举债时遵守“黄金规则”,即除短期债务以外,地方政府举债只能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资本项目支出,不能用于弥补地方政府经常性预算缺口。
而少数国家,如加拿大、美国、德国和瑞士等国还允许地方政府借债用于弥补财政收支季节性缺口。
中央负有监管职责无论是联邦制还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都不同程度地承担了监管地方政府债务的职责。
为有效监管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在中央层次建立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构。
地方政府债务全部由财政部统一管理,这是目前多数国家的做法。
美国、日本、英国、匈牙利等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构独立于财政部,但仍需向财政部汇报相关情况。
作为典型的联邦制国家,美国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举债具有完全的自主权,联邦政府并不为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所举借的债务提供担保,但仍要对市政债券进行严格的事后监管,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日本《地方自治法》规定,日本地方政府有权举债。
但由于财政上的高度集权,日本地方政府举债受到严格限制。
2006财年前,日本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除非中央政府批准同意,地方政府原则上不得举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须向总务省申报,总务省与财务省协商审批后下达各地发债额度。
这一制度的最大问题在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预算约束软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大量转移给中央政府。
因举债过度陷入财政困境的地方政府屡次在中央政府援助下才免遭破产。
为此,从2006财年起,基于分权化改革,日本将严格的审批制转变为协商制。
地方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举债,但报请总务省审批的地方政府可以获得两项优惠:一是总务省在计算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时考虑偿债因素;二是中央政府为满足条件的地方政府提供优惠借款。
受此激励,地方政府大多选择经中央政府批准后再举债,实际上总务省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力度并未减弱。
这一机制给予了地方政府举债更多的选择权,同时通过中央政府的激励约束,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
英国2004年开始构建地方政府资本融资的谨慎性制度监管框架,主要包括谨慎性准则、谨慎性指标等。
实施这一框架后,对地方政府借款的约束从以前的法定管理转向专业管理和自我管理,为地方政府借款提供了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
严格实行规模控制与风险预警地方政府债务举借本身就体现着发展与风险的权衡和博弈,为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世界各国普遍出台了债务规模控制措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控制。
实行规模控制与风险预警是世界各国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较为普遍的手段。
规模控制通常有需求控制与供给控制两种方式,前者主要约束作为借款方的地方政府;后者旨在规范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政府贷款的行为。
风险预警是对债务规模超过一定指标值的预先警示。
美国各州都制定了专门法律,并设立风险控制指标,以控制举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
目前有30个州的宪法中规定了州政府本级发行一般责任债券的规模限额。
即使债务总规模符合指标和法律要求,某些地方政府还需要满足严格的审批条件才能举债。
同时,各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办法。
如佛罗里达州的法律规定,偿债率不得超过7%,目前该比例控制为5.3%。
美国州审计部门定期监控市政债务,并在情况恶化时提供技术服务。
当面临紧急财政状况时,州成立监督委员会,监督地方政府消除赤字,并有权执行平衡预算政策。
英国政府则规定全国政府债务余额应当低于GDP的40%,并致力于将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控制在4%以内。
印度自2005年1月4日起实施财政改革计划以来,规定邦政府年度举债上限以约束其举债规模。
同时建立了邦政府债务预警与纠错机制,如果邦政府超过举债上限,必须在14天的透支期偿还所有债务,否则其债务资金账户将被冻结,印度储备银行将启动自动扣款机制。
积极化解债务风险出于追求短期利益等多种原因,地方政府大多容易出现过度举债,引发债务风险。
在化解债务风险方面,各国所采取的方式各不相同。
199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橙县财政收支急剧恶化,资不抵债,州政府拒绝提供财政援助,橙县宣告破产。
在美国,由于财政分权程度高,上级不对下级政府施以援助,因此允许地方政府破产。
而在其他国家,当地方政府资不抵债时,中央政府则会采取各种措施化解债务风险而不允许地方政府破产。
日本为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一直致力于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和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支出责任划分的体制。
并采取其他相关措施化解债务风险,主要包括拓宽投资者范围、修改法律法规,推出一系列免税政策以及大力开展海外业务,促进海外融资。
德国则采取加强纵向约束和横向制衡,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纵向约束是,《宪法》规定市政府必须向联邦财政部提交预算,预算如因债务风险较高遭财政部否决,市政府必须修改后重新提交。
横向制衡是,市长、地方预算部门、市政会议相互独立,市长支出必须经市政会议授权并通过地方预算部门执行,未经市政会议或市长许可,地方预算部门不得转移资金。
此外,为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减少债券违约,各国还相应建立了偿债准备金制度。
如美国政府规定,按债券还本付息总额的100%-120%,或按债券发行额的10%,建立偿债准备金。
其来源主要有发行溢价收入、投资项目收益和信用证收益等,可用于投资增值,但仅限于投资低风险的联邦政府支持债券,投资期限不能长于债券剩余期限。
在印度,14个邦政府建立了统一的偿债基金,中央银行是该基金的管理人,基金筹集方案根据中央政府和印度储备银行的计划制定。
链接各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案例▲美国佛罗里达州成功控制债务风险。
根据州法律规定,偿债率不得超过7%。
该州严格遵守这一规定,2007年偿债率仅为5.3%,意味着此后三年内还有22亿美元的可用举债额度。
同时,该州按照财政收入一定比重设立偿债准备金,过去12年中这一比率平均为12%,并不断稳步增长,目前为22%。
由于控制借债和保障还债措施得力,目前,佛罗里达州人均债务仅占人均收入的3.07%,偿债准备金率和人均债务率这两项指标均在美国各州中排名前五,信贷评级达最高级别AAA级。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橙县破产。
1994年12月6日,加利福尼亚州的橙县宣布破产。
破产源于该县向银行借130亿美元短期债务用于投资发生巨额亏损,而此前,橙县赤字已高达40亿美元,财政已无法承受。
宣告破产前,橙县政府也曾经试图寻求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帮助。
但州政府认为,橙县破产的根本原因是县政府当局管理不善,如果州政府为橙县的人为操作失误埋单,会给其他地区带来不良导向,引发道德风险,最终拒绝给予援助。
联邦政府支持州政府的决定。
橙县宣告破产后,市政当局成立了危机处理小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政府公务人员比例以节省工资支出;压缩固定资产投资和削减公共服务项目;与债务人谈判,以未来该县税收收入担保对债务延期。
橙县政府和当地民众为解决债务问题付出极大的代价,但通过上述措施,八个月后,橙县走出了破产的困境,走上复苏的道路。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通过金融资产私有化成为第一个无债务的首府城市。
该市通过出售其主要金融资产——城市电力公司,取得2.6亿澳元的收入,这部分收入没有直接用于偿还债务,而是被分配到各个主要的资本项目中去,给市政府带来了巨额的商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