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文化建设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源文化建设概况

一、桃源县概况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隶属于常德市,西与怀化县沅陵、张家界慈利、永定区交界,东与常德市的临澧县、鼎城区接壤、北枕石门县、南抵益阳市的安化县,县域面积4458平方公里,域内除占人口98.7%的汉族外,还有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满族等31个少数民族,全县辖2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

桃源县历史悠久。据县域剪市白鲇洲遗址、周家岗遗址、陬市毛家桥遗址、深水港子贤遗址出土文物鉴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域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早期民族或部落族主要为九黎族后裔葛天氏和无怀氏两大部落,其次为濮人,第三是巴人。明太祖年间,新疆维吾尔族和回族两支部队来此征战定居在桃源枫树岗和茅草岗。形成了土著、三苗、巴人、楚人、维吾尔、回等各民族相互融通,混然而居的局面。明代嘉靖《桃源县志》记载:宋乾德二年(964),从武陵县析出一县,因境内有桃花源而得名桃源县。自是时起至今,县名一直未改。

桃源文物古迹繁多。县文馆所收藏文物177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1件套。被誉为“方罍之王”的商代晚期青铜盛酒器“皿方罍”在桃源出土。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1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处、新石器时期遗址4处。地处湖南慈利、桃源、石门三县交界处星子宫古建筑群,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占地总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4平方米。皆为岩石结构,雕刻精湛,造化无限,为湖南乃至全国所罕见,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和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道教文化发展脉络的活化石。离县城不远的采菱城又名黄楚城,是战国至汉代的城址,总面积498000平方米,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源历史名人众多。公元前298年,爱国诗人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行呤在沅澧之间,曾几次到桃源追寻绿萝女神的遗迹,写出了《九歌》中《山鬼》这首诗。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讨“五溪蛮”,驻兵我县留下了擂茶文化与众多历史遗迹与传说故事。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引来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诗词名家来此著文咏诗、作画纪事者不可胜数。唐朝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十年,在桃源写过不少诗作。历代本地文化名人有北宋诗人张颙;明代诗人文澍、江盈科;戏剧家龙膺;清代学者罗人琮等。近现代有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第一任政党内阁总理宋教仁,同盟会元老覃振、胡瑛,曾任红四军秘书长的陈协平,全国第一个经济学博士、上海中央分局宣传部长董维键,历任新四军第一师政委、苏中军区政委的刘炎,历任西藏军区副政委、中共

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的王其梅,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情报总署副署长、政务院副秘书长兼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的张唯一,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孟少农,农业专家、著名劳动模范李光庆、建立第一个湘西北红色政权的徐才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郭剑波、康绍忠、印遇龙、姚绍福,诗人昌耀、辞书大王王同忆、沙画大师苏大宝、书法家杨炳南、张锡良等。

桃源文化形态多样。桃源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源远流长的人文传承衍生了神往超然的隐逸文化、神奇厚重的历史文化、神秘空灵的宗教文化、神妙芬芳的民俗文化、神圣光辉的红色文化。自东晋诗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来,隐逸之风盛行,明代戏剧家、太常寺正卿大理寺龙膺,明代文学家、兵部尚书杨嗣昌及名士李碧山、阙士琦等在本地隐居读书著作。桃源自古巫风甚厚,巫歌傩舞世代传承,衍生出多种民间艺术,县域传统民间文化有9类156项。桃源民间戏曲根基深厚,桃源丝弦在明代万历年间就结社活动,清道光年间全县就有职业戏班31个,围鼓堂47个、戏台156座,历来被誉为“戏窝子”,1979年用汉剧高腔创作展演的现代戏《发霉的钞票》作为建国30周年大庆晋京展演献礼,获得国家文化部创作与演出两个二等奖,现有傩戏、木偶戏、武陵戏、丝弦戏、大筒戏五大剧种。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4个大类,37个小类,286个项目,指定项目代表传承人60

人,非遗传承基地17处。桃源木雕在明宪宗时就享誉朝野,与浙江东阳雕、福建雕、山西雕、安徽雕齐名并称“五大名雕”。2007年,桃源县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老区。湘西北第一个红色政权、浯溪河大捷、棠梨岗战斗、红军长征过桃源、红二六军团指挥部及众多革命先驱谱写了一曲曲革命史诗,形成了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

二、近年来文化建设成就

基础建设日趋完善。近几年,我们紧紧围绕文化强县战略目标,及《文化发展纲要》的精神,扎实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现有文体场地1192个。县城内形成了“五馆”、“两院”与“一中心”的布局,先后建成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乒乓球馆、民间美术文化研究院、文体中心等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文化设施,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乡镇等级文化站建设达标率达80%以上,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合格率达56.8%。村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7%。

文化活动形式多样。我县现有职业艺术团队近300个,从事表演职员超过8000人,这些艺术团队常年活跃在城镇乡村,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举办了首届经贸旅游龙舟赛,每年举办广场健身舞大赛、“蒲公英奖”艺术大赛、非遗文化展示等大型活动。创建了“沅水欢歌”文化体育活动月、“梨园春晓”戏曲晚会、民族音乐会、农民艺术节、

百龙大赛等品牌活动。2017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80余场,完成“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130场,送电影4560场。

文艺创作成果斐然。近年来先后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湖南书画之乡”、“中国新钢笔画之乡”。全县共成立了21个文艺专业协会,1200余名会员,其中国家级会员42名,省级会员105名,市级会员302名。书法创作上,走出了兰亭奖评委、国展评委、湖南书坛领军人物、一代大家张锡良。青年书法家人才辈出,先后有近20人入选全国书法展;戏剧创作上,开办“文字班”小演员班五期,培训学员100多人,产生了魏文清、张文玖、钟士英三名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培养了魏文清、陈文威、宋文豹、刘国忠、余文菊、肖昌明等国家二级演员。开办“桃字班”小演员班,培训学员53名,2017年开办“惠字班”小演员班,招收学员40名。创排了《发霉的钞票》、《三备棺》、《姻缘错》、《战歌嘹亮》、《月到中秋》、《喜哥说媒》等经典剧目;诗歌创作上,继王昌耀后,产生了上官敬东、张惠芬、肖友清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歌曲创作上,大量歌曲在国家级刊物《音乐教育与创作》、《歌曲》、《词刊》上发表,被省音乐界喻为“桃源现象”;美术方面,有沙画大师苏大宝、知名画家赵庸进、吴齐之、刘汉军、李安军等,多次入展国家级美术作品展并获奖;摄影方面,杨林初、罗昌敏、陈振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