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教案第五单元圆教师必备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圆的认识(1) 人教版
第五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1)教学内容:认识圆及各部分名称(教材第57-58页内容及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较硬的纸片,圆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1.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找“圆”。
2.师:古希腊有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丽的!”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生活中到处都有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圆的奥秘。
3.揭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引入师:你会画圆吗?你能怎样画圆?学生会说出很多画圆的工具,如带圆孔的三角尺,硬币,量角器,圆规等。
2.以物画圆组织学生用硬币、瓶盖、带圆孔的三角尺画圆,然后呈现学生作品,问:你对这样的画圆方法有什么想法?学生会指出这样的画圆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如画出的圆不太标准,大小受限制。
3.用圆规画圆(1)引出画圆的常用工具——圆规,让学生试一下手中的圆规。
通过用实物画圆和把剪好的图形纸片反复对折,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是曲线,找到并认识圆心,为下节课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及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打下基础。
(2)提出要求。
①画一画:尝试在纸上画一个圆。
②想一想: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它有什么特别之处?③比一比:用圆规画圆有什么优点?(3)展示反馈。
①出示学生作品,讨论: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会说它有两个脚,其中一个脚上的针尖是用来固定的,另一个脚上的铅笔是可以画圆的;两个脚可以随意叉开;把一个脚固定,另一个脚就可以旋转……根据学生的回答,择机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圆心就是针尖这个点,半径就是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并介绍直径),并且用字母O、r、d来表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圆的定义;
–能够区分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能够画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
2.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知,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圆的直径和半径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1.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测量;
2.图形的绘制。
四、教学过程
A. Warm-up
•引导学生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引出圆的形状及特点。
B. Presentation
1.第一步:出示几个圆形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圆的特点;
2.第二步:引入圆的定义,讲解圆的定义,并引出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3.第三步:通过互动问答,帮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相关术语。
C. Practice
1.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
2.让学生测量所画圆的直径和半径;
3.学生自主练习,画出多个圆并测量。
D. Consolidation
•总结今天的内容,巩固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的概念。
E. Homework
•布置练习作业:画出三个圆,并测量其直径和半径。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圆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在后续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拓展相关实践能力。
第五单元圆教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圆教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以及扇形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计算扇形的面积,理解扇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
2. 扇形面积的计算。
3. 学生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子、钟表等,引出圆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圆的定义、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自行车轮子的周长。
5. 扩展:引入扇形的概念,讲解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2. 定义:圆是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
3. 性质: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
4. 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5. 扇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计算题: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花坛的周长和面积。
4. 扩展题:计算给定扇形的面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理解圆的性质,通过练习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扇形部分,通过实际例子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扇形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整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圆 》教学设计(经典实用模板)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一、单元整体教学意图单元整合教学是以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经验为基础,同时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突出知识联系的主线和核心结构,将既定的教学内容或教学序列进行强调和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整体性和结构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和数学素养提高的教学方式。
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因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理解、建构某一个知识,更主要的是发现与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打通知识板块之间的壁垒,构建知识的群组及其脉络,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型研究教学,新课标一颁布,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单元教学是新时代的必然趋势。
当今的教育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那么数学的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单元整合教学符合当今时代的创新教育方向,建立学生知识的贯通性、结构化,突出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脉络,更有利于学生发现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多维度关联和多角度解析。
二、单元内容这一单元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的认识”及综合实践活动“确定起跑线”,这四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低年级教学中出现过圆,只是直观认识。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看出,圆是一种曲线图形,而前面学习的是直线图形,圆的教学是学生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以及“等积变形”“对应”“转化”的数学思想。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圆》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圆》全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这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体会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圆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其性质和特点需要通过专门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圆的性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2.学具:圆规、直尺、圆卡片等。
3.教学素材: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图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实际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形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圆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并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
如:圆形花坛的周长和面积、圆桌的直径和周长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2014年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第五单元圆教案
第五单元圆单元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课题一: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3、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i.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二、认识圆的特征。
0 dr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
(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人教版六上数学第五单元《圆》教案圆的认识(含单元计划)
1.圆的定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初步理解圆的概念。
2.圆的特征:学生学习圆的轴对称性质,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
3.圆的画法:学生学会使用圆规画圆,掌握画圆的基本技巧。
4.圆的度量:学生学习用圆规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了解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圆的知识点,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圆的认识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5.数学运算: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学习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线段、射线等相关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也曾接触过圆形图形,对圆有初步的认识。
2.学习兴趣与能力:六年级的学生求知欲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践来理解新知识。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体验圆的画法。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圆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圆的画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形》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圆形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正确识别圆形以及其中的圆心、半径、直径。
3. 掌握测量圆形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方法。
4. 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圆形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圆形的定义和特点。
2. 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3. 掌握测量圆形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圆形的定义和特点。
2. 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3. 测量圆形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出圆形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圆形的特点。
2. 研究圆形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示例让学生识别圆形。
3. 讲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找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4. 引导学生研究测量圆形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方法,并进行练。
5. 提供一些与圆形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复所学内容,并强调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研究情况。
2. 学生识别圆形、找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能力。
3. 学生测量圆形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准确性。
4. 学生解决与圆形相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制作简单的圆形模型,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和测量。
2. 带领学生参观周围有圆形结构的地方,增强对圆形的认识和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实物和图片展示圆形的例子。
2. 相关练和问题的教辅资料。
以上是《圆形》教案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四)、实践练习,拓展应用
1、我会判断对错
A、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B、圆的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
()
C、半径决定圆的位置,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D、圆的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E、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
()
2、游戏:我说你答
一个同学说半径,一个同学说直径(并交换角色)
3、看图填空。
P60第2题
4、用红笔描出直径,用绿笔描出半径(拓展)(五)、汇报反馈,成果展示
(六)梳理归纳,全课总结
1、总结
2、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圆来解决座位之争了吗?
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
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定义,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
2.掌握圆的常见性质,如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板书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物体,引入圆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圆的定义、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并绘制相关示意图。
3. 活动:让学生自己绘制一个圆,并找出其中的圆心、直径、半径。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测验。
2. 讲解:教授圆的常见性质,如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
1. 梳理:总结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强化学生的记忆。
2.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主要是围绕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展开,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丰富
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圆的知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以上为本单元教案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涉及圆的性质、圆的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推导,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他们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正确区分圆的半径和直径,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将圆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如自行车轮、钟表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存在。
2. 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发现圆的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3. 讲解:详细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动画演示和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公式推导过程。
4.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在小组内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如计算花园的面积、设计圆形游乐场等。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左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右边通过图示、公式等方式展示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
2. 拓展练习:设计一道关于圆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等。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性质。
2.能够正确使用圆的相关专有名词。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进行解决。
二、教具准备1.墙上贴有圆形的图片。
2.学生课桌上发放圆规、圆规和圆规的知识卡片。
三、教学内容1. 圆的认识1.1 认识圆的形状:圆是一个没有顶点、边的几何图形。
1.2 认识圆的专有名词:圆心、半径、直径。
1.3 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
1.4 利用圆规、圆规研究圆的性质。
2. 圆形问题解决2.1 使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2 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圆形,让学生观察圆的形状并用手指指向圆的中心,引导学生讨论圆的形状和特点。
2. 学习2.1 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让学生用手把圆规的尖端放在圆心,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2 分发圆规和圆规的知识卡片,让学生通过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来加深认识。
3. 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圆形问题,强化所学知识。
五、课堂讨论学生就圆的性质、半径、直径等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中与圆相关的题目。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可以应用圆的知识?七、扩展内容利用科学实验或故事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圆的应用领域,如圆形建筑、圆形器具等。
八、小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基本性质,并展示学生对圆的认识。
九、反馈询问学生对圆的认识是否更加深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是《圆的认识(1)》的教案内容,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教学实施。
祝愿教学顺利!。
第五单元《圆》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量硬币的周长和面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提出的观点和想法也很有创意。但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整理思路和语言组织方面还有待提高。作为教师,我应该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通过更多实际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2.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针对学生的难点,设计更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4.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表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圆是平面上所有与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车轮、硬币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车轮为例,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圆周率π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圆的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圆的教案5.1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
3.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掌握画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圆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圆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形物品,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展示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圆的各部分名称:圆心(O)、半径(r)、直径(d)。
让学生通过画图、测量等方式,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d=2r)。
2.学习画圆的方法。
教师示范用圆规画圆的步骤。
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检查并讲解。
(四)课堂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5.2圆的周长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圆形物品,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圆的周长?(二)探究新知1. 测量圆的周长。
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圆形物品的周长。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及方法。
教师总结测量方法:绕线法、滚动法。
2. 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学生猜测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师展示不同大小的圆,学生测量其周长和直径,并记录数据。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六课时《圆的面积(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六课时《圆的面积(1)》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面积(1)》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六课时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圆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实例和练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实例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PPT课件。
2.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如圆形的糖果、圆形的玩具等。
3.准备一些关于圆的面积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形状。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实物的形状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出圆的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圆的面积公式。
讲解公式中的各个参数的含义,如半径、π等。
通过实例,展示圆的面积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圆的面积公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圆形的实物,用尺子测量其半径,然后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面积。
最后,各组汇报结果,互相交流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圆的面积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1.认识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1.认识圆(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1.认识圆(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对圆的特征、圆心和半径等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了解圆的特征,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了解圆的特征,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特征和圆心和半径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2.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特征、圆心和半径的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环等,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圆形卡片,用于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PPT,用于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环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共同特征,引出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圆形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如圆的大小、位置等。
同时,教师讲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让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2014)
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
《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时,而圆是平面曲线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3、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圆形纸片为主线,采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议议等数学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耳辨析、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并通过多媒体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动手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
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唯物主义观念,通过操作、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014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教案第五单元圆教师必备_(1)
第五单元:圆【单元教材剖析】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个详细的内容,这三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长进行教课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无论是内容自己,仍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材经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浸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单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且从空间看法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所以,经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单加深学生对四周事物的理解,提升解决简单实质问题的能力,也为此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中,联合着手操作、比较、丈量等多种数学活动,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圆的特色,进一步发展空间看法。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差别1.经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既而研究圆的性质。
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
2.增添“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
3.增添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
4.“扇形”由选学内容变成正式教课内容。
【单元教课目的】: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色;理解直径半径的互相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研究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取研究问题成功的体验。
3、亲历着手操作、实验察看等方法,研究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质问题。
4、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主动研究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5、培育学生察看、比较、想象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看法。
【详细按排 1.圆的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性质。
利用圆设计图案。
2.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例 1: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3.圆的面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例 1: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圆【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三个具体的内容,这三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中,结合动手操作、比较、测量等多种数学活动,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圆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 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
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
2. 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
3. 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
4. “扇形”由选学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3、亲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5、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想象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具体按排1. 圆的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性质。
利用圆设计图案。
2. 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例1: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3. 圆的面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例1: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应用。
例2:圆环面积的计算。
例3:圆与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之间面积的计算。
4. 扇形的认识三、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2. 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3. 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教材分析:教材首先说明什么是圆,并结合周围物体说一说,这样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通过画圆、折圆、测量等活动,展现圆的特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中的各部分关系,从而掌握圆的特征并解释生活中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一个小球,小球上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圆)2.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画圆中感受“圆”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介绍各种画圆方法,并实践(二)认识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1、用圆规画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剪下来,沿着直径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会有什么发现?2、反馈:把圆沿任何一条直径对折,两边可以重合。
一个圆里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
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三)认识圆心、半径作用1、圆的中心位置由什么决定的?半径决定圆的什么?圆心确定了圆的中心位置就确定了。
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三、练习中深化认识圆1、看图填空。
四、运用圆设计图案请你试着用圆规和直尺画一画下面的图形。
五、实践与应用(一)判断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二)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1.半径2厘米.2.半径2.5厘米.3.直径8厘米.(三)怎样测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六、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布置作业作业:第58页,做一做。
第60页练习十三,第5题、第10题。
第二课时:圆的周长教材分析:教材向我们呈现了什么是圆的周长,以及通过操作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展示了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可见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发现的,教学时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对周长的认识,只是研究圆的周长需要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那么,对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这个倍数关系,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是能发现的,然后再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圆桌和菜板都有点开裂,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
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啊?同学们,你们有办法解决吗?二、探究新知(一)测量圆周长1、课件演示2、像这样,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除了上面的方法,还可以怎样求圆的周长呢?圆的周长和圆的大小有关系,圆的大小取决于圆的半径……(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1、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找一些圆形的物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下表中,看看有什么发现。
通过计算发现:原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2、认识圆周率其实,早就有人研究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例如π≈3.14。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三)学习例1三、知识应用四、介绍数学史五、布置作业作业:第65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6题。
六、补充练习一、判断.1.Π=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二、选择.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a大于b 小于c 等于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a大于b 小于c 等于3、实践操作⑴、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
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
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第三课时:圆的面积(1)教材分析: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平面几何图形的经验,知道运用转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图形的面积,在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
在操作中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找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4、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怎样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呢?能不能和学过的图形联系起来呢?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可以计算出图中圆内外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介于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间。
二、探究新知(一)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1、你们还有别的方法吗?动画课件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近似(),宽近似于()。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圆面积=()×()=()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二)应用公式1、出示: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2、从题目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要求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先要求出圆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学生尝试解决20÷2=10(m)314×8=2512(元)3.14×10²=314(m²)答:铺满草皮需要2512元。
(三)探索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
圆环的面积是多少?2、怎样利用内圆和外圆的面积求出圆环的面积?3、学生尝试4、汇报3.14×6²-3.14×2²=113.04-12.56=100.48(cm²)3.14×(6²-2²)=3.14×32=100.48(cm²)答:圆环的面积是100.48 cm²。
三、知识应用1. 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2=0.5(m)3.14×0.5²=0.785(m²)答:它的面积是0.785m²。
先求出半径,再求圆的面积。
2.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
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3.14×(25²-5²)=3.14×600=1884(m²)要求草坪的占地面积,也就是求圆环的面积。
四、布置作业作业:第71页,练习十五,第2题~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