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案例评析

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案例评析

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案例评析城西小学三(7)班教学内容:教材第63~64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2、口算27×20 82×40 52×60 12×90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快乐尝试,探索新知1、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题例题1:妈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3)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4)讲解24乘12竖式(5)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24×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24×10=240 24×2=48 240+48=288(元)。

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1页的《笔算乘法》。

本着新课标发展学生“四基”的要求,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5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学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教学内容。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来引领学生推导出笔算的方法,并联系实际情景,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多位数乘一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本节课也为学生继续学习《笔算进位乘法》提供了算理依据和算法模型。

因此,本课时的内容在本单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结合教材分析,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中,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乘法竖式书写格式。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二、说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同时,为了充分的体现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我以情境图作为学生认知的起点,借助图形的直观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简单化。

但仅仅从情境图到笔算,鉴于学生现有的基础,思维转换过渡较大,学生不易接受。

因此,我采用”转化思想“,将学生已学的口算乘法作为教学的过渡点,把图形转化为口算呈现形式,然后把口算的呈现形式转化为竖式。

最后通过优化,形成笔算乘法的算法。

三、说学法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知识点,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尝试,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计算方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去寻求正确与简便的方法。

让学生在体验,感知、探究、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及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例1主题图、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评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评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评课稿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评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周我们进行了评教评学,反思自己的这节课,有几点感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所以在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我努力做到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使学生认识到: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我会去找原因,会去思索,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k8--huangjin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k8--huangjin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王玉妹老师十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精心设计各项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始,组织学生开展探索、尝试、交流、实践多种活动,全课教学活动中有以下特点:1、复习导入中创造良好的认知准备状态。

一般说来,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达成度与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直接相关。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两位数乘一位数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一个因数由一位数变成了两位数,由此,王老师设计安排了丰富的复习活动,激活学生已经掌握的口算、笔算的知识和经验。

这里特别突出了笔算,既指定学生报演,又要求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写、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既与学生共同检查竖式中每一步的结果,又请学生回忆交流“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认知,创造了良好的认知状态。

2、探究新知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实现“迁移”。

围绕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教学,王老师精心设计组织解决实际问题,展示交流,尝试经历,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

首先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自己生成了口算、笔算等多处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比较中,经历和发现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切实经历了知识迁移的过程,提升学生笔算乘法的认识。

3、探究新知充分关注算理和算法的和谐统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竖式的写法,实际上是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和加法三个竖式合起来的一种简便写法。

如何正确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如果只重视“算理”,忽视“算法”,那么往往过于理性,学生学得枯燥,学生不会计算,“算理”也难以真正掌握。

相反,如果只重视“算法”,忽视“算理”,那么,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当场会计算,对于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

本课中,教师正确把握“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取得了实效。

首先讲算理,让学生独立分步口算14×12,然后请5名学生板演,3名算理相同,接着老师只选出2个代表性的说说理(第三种和其中一种方法一样:12分成3和9,12分成10和2)。

(完整word版)《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

(完整word版)《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及一位数乘整十数或整百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接触笔算乘法的起始课。

本节课中,老师以情境创设为主线,以明确算理为突破口,以算法优化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多样的评价,让计算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显得形散而神聚,让我们以往觉得枯燥无味的计算教学焕发出了活力。

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在经历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愉快,获得了发展。

我认为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四方面的优点:1、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参与性。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了发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老师创设了“100元买三样同样的东西”的情境引入新课,会买什么?如果买三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先估算一下?观察这些算式,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然后在后面的教学中,又问买两双溜冰卸,老师至少要带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整节课以情境贯穿始终,这种富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2、优化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遵循学生个性特征,让每位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收获。

算法多样化应该是“过程多样化”。

本节课吕老师在教学例题:32×3,先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再通过同桌交流,最后探索出很三种计算12×3=36 的方法,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列竖式计算,这时老师问:为什么呀?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这种方法简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上周,观摩了王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的观后感:感触一:注重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他们自主探究、相互合作。

所以在教学14x12=?时,先让学生试着用点子图表示出来,再由学生进行“计算”。

计算过程中有学生进行“口算”,有学生进行“笔算”,口算方法灵活,笔算合理规范,呈现出算法多样化的思维环境。

在指导用竖式计算时,王老师采用:一让学生自己先体会计算过程,二说是怎样算的,三为什么是这样?四小结计算方法,五练习,“五步曲” 逐层深入。

在整个计算活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其经历计算过程,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感触二:准确捕捉了课堂生成问题,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及时的改变教学思路,灵活的改变教学设计,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体现。

通过比较与讲解,及时帮助学生排除了学习障碍。

感触三:练习是计算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对计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与消化、理解与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来检验,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感悟、优化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在练习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同时注意“以趣引导”,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乐学”。

作为教师,对知识的教学千万不能急,不能光看学生计算出的结果正确与否,而应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算理。

看似简单的计算,实际对初次学习的孩子来说是挺困难的事情。

作为老师应多观察、多思考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其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是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关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评课稿一、课程导入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通过情景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笔算乘法的学习。

教师选取了生活中的实例,如购买文具、坐公交车等,让学生用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明确了笔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笔算乘法概念与规则在介绍笔算乘法概念与规则时,教师注重了直观性和操作性。

通过展示乘法算式和用实物模型解释规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笔算乘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同时,教师还强调了进位和竖式计算的规则,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三、课堂讲解与演示教师在讲解和演示笔算乘法时,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通过PPT、实物模型和板书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则变得形象生动。

同时,教师还注重与学生互动,让他们参与到计算过程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生实践操作在讲解完笔算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规则后,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如单选题、填空题和操作题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练习中逐步掌握笔算乘法的技巧。

五、课堂互动与反馈在课堂互动方面,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

在反馈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还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六、教学策略与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与技巧。

首先,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进位规则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进位,再给予点拨和总结。

其次,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竞赛和奖励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笔算乘法。

七、学生学习态度与效果评估在本次课程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认真。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上周,不雅摩了王先生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的不雅后感:感想一:重视进修进程,激发学生的已有常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兴致是最好的先生,数学教授教养必须留意从学生感兴致的事物动身,给学生供给充足的时光和空间,促进他们自立探讨.互相合作.所以在教授教养14x12=?时,先让学生试着用点子图暗示出来,再由学生进行“盘算”.盘算进程中有学生进行“口算”,有学生进行“笔算”,口算办法灵巧,笔算合理规范,呈现出算法多样化的思维情况.在指点用竖式盘算时,王先生采取:一让学生本身先体管帐算进程,二说是如何算的,三为什么是如许?四小结盘算办法,五演习,“五步曲”逐层深刻.在全部盘算运动进程中,给学生供给了充分的思虑空间和时光,让其阅历盘算进程,许可并勉励他们有不合算法,在学生自力思虑解决的基本上,再让学生揭橥本身的不雅点,倾听错误的解法,勉励学生追求解决问题的门路,使学生在自动摸索与合作交换中得到收成,并促进学生的共性成长.感想二:精确捕获了教室生成问题,施展了教师的主导感化. 学生是教室的主人,教师应当依据学生进修的须要实时的转变教授教养思绪,灵巧的转变教授教养设计,若何充分施展教师的引领感化,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表现.经由过程比较与讲授,实时帮忙学生消除了进修障碍.感想三:演习是盘算教授教养中主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对盘算技巧和算理的形成与消化.懂得与控制,往往是经由过程演习来磨练,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感悟.优化算法,进步盘算的精确率.在演习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斟酌学生的个别差别,设计有层次的演习,使不合层次的学生都有收成,如许才干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成长.同时留意“以趣引诱”,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乐学”.作为教师,对常识的教授教养万万不克不及急,不克不及光看学生盘算出的成果精确与否,而应存眷学生是否懂得了算理.看似简略的盘算,现实对初次进修的孩子来说是挺艰苦的工作.作为先生应多不雅察.多思虑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忙其有的放矢,同时,增强对算理的懂得是学生闇练控制盘算办法的症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k8--huangjin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k8--huangjin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一、微课教学整堂课最大的特色是利用微课教学,这是我校第一个公开课利用微课教学,给大家耳目一新。

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手段。

二、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相扣。

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每本书是24本,要买2元一共付多少钱?的情境图。

以学生日常生活背景素材,让学生列式口算,紧接着把本题数字“2”改成“10”,再次列式口算。

然后又再次把10改成12让学生列式口算,很自然地过渡引出新知。

由浅入深,这样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

这时老师以微课进行讲解算理,微课讲解清晰,我认为老师应该再讲算理之前后都要大胆花时间让学生思考、说算理,而冯老师快速提出列竖式计算,再次利用微课清晰讲解算法。

然后问学生学会了吗?最后师生一起回顾算法,板书再次学习,并强调计算步骤。

在此基础上,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例题,这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并完成做一做题。

三、不足之处:1、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

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即为什么,是理解算法的前提,算法是对算理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

所以我们算理和算法要相辅相成的。

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我先从横式出发引导学生沿分步算式去寻找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及两积之和。

组织质疑:a、你能发现横式与竖式之间的联系吗?b、第一步横式在哪?第二步横式呢?但横式明明是240,而不是24呀?c、0写不写一样吗?接着我又组织学生从竖式的各层积出发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48是谁与谁相乘得到的?表示什么?竖式中的24呢?”“假如把计算过程分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你觉得哪个步骤最关键?”并有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的梳理,指引学生在反复体味中感悟竖式与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

《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一、说教材《笔算乘法》是选自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0页例1及“做一做”内容。

本节教学隶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乘整十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具有思维快速发展,注意力和表达能力强等认知和学习特点,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同样具有个体差异大、情感变化强等特点。

可以说,在教育这个阶段的学生时,教师如何通过合理科学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是重中之重。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在接受新知识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

但在计算中仍然存在马虎大意的问题,在运用运算规则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迁移难度。

这些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考。

三、说目标与重难点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四、说教法与学法新课标理念要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建构知识。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结合学情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指导方法:1.讲授法。

通过乘法顺序和数位对位等新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了两位数乘非整十不进位两位数的运算规则。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引导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知识;3.练习巩固法。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评课稿(3篇)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评课稿(3篇)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评课稿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评课稿(3篇)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评课稿1今天听了李老师的笔算乘法一课有以下几点想法: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很自然的过渡到新知学习。

买7套你会算吗?再多一些呢?学生列式后,先交流列式的依据,在估算。

为笔算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结合图形理解先分后合的计算方法,给与学生的探究时间较充足,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对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较好,学生能在课前基本了解笔算的方法。

4、质疑点拨到位,乘法竖式中怎么会出现加法呢?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先分后合方法的深入理解。

需要商讨的地方:个人认为前面的先分后合思想其实是让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问题,同时也是为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做一些铺垫,更重要的是为本节笔算的算理的理解降低难度。

教师在那个环节的用时较多,虽然可以若能学生很好的体会这种方法,但由于本节内容重点是笔算方法,所以应将前面时间压缩,不必让学生亲自去写,去算,直接引导学生发现将套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简便之处。

然后告诉学生,列竖式的思路就是刚才思路的简写。

教师一定要演示算的'过程,书写顺序,对照图形让学生理解。

建议:笔算之前的估算板书出来,方便计算出结果后的比较。

让学生板书,大家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评课稿2本堂课是在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基础上的拓展。

1、复习竖式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引导学生说明笔算方法。

2、解决问题,每套14本,买5套会求吗?7套呢?12套呢?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14×12,老师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在求14×12时,里老手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再求准确结果,用拆分法,师生配合默契。

4、教学过程设计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改变了以往偏重计算法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点拨,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轻松地获取新的知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评课

多位数乘一位数评课
2、优化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遵循学生个性特征,让每位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收获。算法多样化应该是“过程多样化”。本节课吕老师在教学例题:32×3,先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再通过同桌交流,最后探索出很三种计算12×3=36 的方法,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列竖式计算,这时老师问:为什么呀?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这种方法简单。那你是怎么做的?此时引出计算的最优化的那一种,通过优生的交流思维过程,资源共享,实现全班共同掌握。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力图创新,学会学习。
1、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参与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了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老师创设了“100元买三样同样的东西”的情境引入新课,会买什么?如果买三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先估算一下?观察这些算式,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然后在后面的教学中,又问买两双溜冰卸,老师至少要带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整节课以情境贯穿始终,这种富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
姜婷婷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及一位数乘整十数或整百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接触笔算乘法的起始课。本节课中,老师以情境创设为主线,以明确算理为突破口,以算法优化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多样的评价,让计算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显得形散而神聚,让我们以往觉得枯燥无味的计算教学焕发出了活力。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在经历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愉快,获得了发展。我认为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四方面的优点:

笔算乘法评课稿

笔算乘法评课稿

2.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三、编排特点1.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

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2.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

四、具体编排2.笔算乘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

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掌握乘的顺序;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本节教材分“不进位”“进位”两个层次编排教学内容。

⑴例1。

(不进位的乘法。

)①呈现一幅妈妈给小红买书的情境图,并引出解决“一共要付多少钱?”问题的算式:24×12,把乘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情境之中。

②图下面,呈现给学生不同的方法。

教材借助“小红这样算”的竖式,突出笔算乘法的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过程。

并由小精灵明明询问:“你喜欢哪种方法?”③教学时,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清楚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⑵例2。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1、很好的体现了生本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通过看课例和教学设计都可以看出李老师很好的体现了生本教育中的“先学后教”教学理念。

首先,通过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实现了学生的第一次先学,然后又通过课内的小组合作交流,小组汇报等小组活动实现了学生的第二次先学活动。

其次,在学生汇报交流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会质疑、解答等“生教生”活动,同样很好的体现出了第一次后教;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和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重点的精讲强调,也就完成了第二次的后教,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和理解了所学知识。

达到了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汇报情况精心教学的“以学定教”。

2、有力的渗透了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是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

李老师的课很好的展示了导学案在课下和课上的作用,特别是在对于学案中“巩固练习”的处理,既发挥了学案的作用,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其次是李老师在课堂上注重了小组的合作,不管是小组的合作交流还是小组的汇报,都给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学习的实例,李老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课件出示了小组交流要求和小组汇报要求,这实际上是交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培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法。

最后在课末,李老师有通过对情境图的二次加工,布置了自主学习的任务,更是很好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适合我们数学学科的任务布置的方式方法,同时也真正实现了循环大课堂——课上课下双高效,学生老师双效益。

3.很好的提升了“课堂教学三优化”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达到了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和优化练习设计的目的。

几点建议:1. 重视教师的概况、总结和指导。

让学生充分的小组交流和汇报,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总结和指导,教师应该适时的根据学生的汇报和交流,进行引导,同时还应该针对课时的重难点,进行精讲点拨。

2. 组织教学活动要扎实。

如小组交流的时间要充分,交流汇报要使学生充分发言和质疑,教师的精讲要重点明确等等。

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

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

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1.引言笔算乘法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基础技能之一。

在学习乘法过程中,如何进行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运算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次评课将围绕笔算乘法不进位展开,详细介绍该教学内容的精彩之处。

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不进位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到笔算乘法中;-掌握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笔算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算术运算能力。

3.教学内容与安排3.1概念讲解(10分钟)首先,通过简单生动的例子引入不进位的概念。

例如,给出两个两位数的乘法题目,让学生观察乘法的结果,发现其中没有产生任何进位的情况。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明确不进位的含义。

3.2不进位的计算方法(20分钟)接下来,详细讲解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以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为例,通过具体的步骤和示范,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运算。

步骤如下:1.从个位开始逐位相乘,将乘积写在对应的位置上;2.按照十位、百位等位置的顺序依次计算,确保没有产生任何进位;3.最后将各位上的数字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工具,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配以生动的示例和实例演练。

3.3练习与巩固(30分钟)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设置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完成。

这些练习题既包括纯粹的计算题,也包括应用题,通过丰富多样的题目类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小竞赛,增加课堂的活跃氛围。

例如,设置一个“不进位冠军争夺战”,学生可以根据难度逐渐增加的题目进行比拼,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竞争意识。

3.4总结与反思(10分钟)在课程结束前,进行总结和反思环节。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内容,总结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4.教学手段与辅助材料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辅助材料:-多媒体展示工具:利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等设备,将课堂内容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实物或图片: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进位的概念;-练习册或工作纸:为学生准备相应的练习册或工作纸,让他们进行独立或合作完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与反思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2.笔算乘法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教师:屏幕上三位小朋友正在用彩笔画画,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支彩笔?请同学们都猜一猜。

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写在自己的纸上)。

然后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说明你猜测的数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正确答案。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尝试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3等于多少。

要求:动脑筋,想一想,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算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反馈、交流。

(1)学生有可能有多种算法:①摆学具。

②口算:12×3=36。

③12+12+12=36。

④3+3+3+…3=36(12个3相加)。

⑤2×3+10×3=36。

⑥8×3+4×3=36。

⑦9×3+3×3=36。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生1: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生2:我也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12个3相加等于36。

生3:我是这样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

生4:把12拆成8和4,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5:把12拆成9和3,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6:我是通过摆小方片的方法得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中的一个,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

培养小学生“合理、准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在计算中,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缺一不可,在计算课中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计算方法是计算的程序化和模式化,因此,不懂得算理,光靠单纯机械的练习也许也能掌握其计算的原理,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只是一种模仿,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

而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讲算法。

《笔算乘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数学课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数的运算提出的明确要求是“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具体到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目标:1. 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的列出竖式进行笔算,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2.经历统计观察、画图、探索、抽象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算理,理解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培养学生
几何直观,体会先分后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计算、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本节课的重点是教学重点:理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的列出竖式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理解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陈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成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
特色一:整体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

从复习到新授再到练习,无处不见教师安排之精心。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陈老师在安排复习题时很有针对性,复习题服务于新授知识,通过复习,为探索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及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准备了条件。

特色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估算,估算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法。

它有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

因此,教师要重视和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趋势。

本节课虽然在例题的呈现中没有要求估算,可是陈老师增加了(请大家估计一下,14乘12大约是多少本?你是怎
么估算的?)这个教学步骤,把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日常教学中。

特色三:充分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陈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计算方法试着用点子图表示出来,把四次相乘的结果试着在点子图上圈起来,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更深刻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特色四:讲练结合,练习题有梯度,有计算题、判断纠错题、解决问实际题。

每道题陈老师都是精心设计的。

计算题让学生及时多次用竖式计算,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判断纠错题陈老师设计的这几道题都是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的,比如第一道题(),再比如第二道题()陈老师将学生极有可能出现的两种错误先让学生参与评价,再让学生改正,既培养了学生的检查习惯和能力,又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特色五: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

这个特色体现在本节课的例题和巩固练习中。

通过学习,学生们都能切实体会到计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存在的问题:
1.陈老师没有课前互动,而是在教室门口等到上课玲响,就直接上课。

课前互动是接近学生与老师距离的有效方法,能给听课的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互动要提前设计好。

2.学生汇报交流时,学生只是说了喜欢哪种方法,没有说明喜欢的理由,应该让学生简单的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只要学生能说清理由就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