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志”一词看现代汉语称谓语的尴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同志”一词看现代汉语称谓语的尴尬
烟台大学
学年论文
从“同志”一词看现代汉语称谓语的尴尬From the word “comrade” to see the embarrassment of the
Modern Chinese Address
院系: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姓名:XX
学号:XXXX
指导老师:XXX
2012年3月1日
烟台
大学
从“同志”一词看现代汉语称谓语的尴尬
[摘要] 称谓语是对个体或某个社会团体的集体定位在语言中的反应,因此,观察称谓语是观察社会的重要方式。汉语“同志”作为一种称谓语,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其命运却是十分地“坎坷”。本文通过对“同志”称谓语义演变的回顾以及它的使用现状的语用分析,试图说明某些汉语称谓语在当前社会中面临的尴尬情况,进一步分析语义演变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
[关键词] 称谓语同志历时变化泛化缺环
引言
称谓是交际的先行官,它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而称谓语的正确使用与否是影响人际交往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同志”作为一个称谓语,在我们国家经历了近百年的变迁,在现代汉语中经历了有无到有及其兴衰的变化。现代汉语称谓词的研究一般总会涉及到“同志”,更有集中讨论该称谓的研究: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的王枫和李树新从称谓语义场的角度来分析“同志”的语义演变,指出“同志”称谓演变的原因是和称谓语义场中其他主要成员的发展变化分不开的。内蒙古大学的丁艳从文化的角度说明称谓语词义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具体到一般,从特指到泛指,符合语义发展的普遍规律。湖北工业大学的彭家海张纯从语义学和社会语言学方面对“同志”等称谓语进行研究,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分析汉语称谓语的意义变迁。本文主要以“同志”为例,分别从语言内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角度,指出现代汉语某些称谓语所面临的一些困境。
一“同志”称谓的历时演变
1.1古汉语(最早出现)
“同志”最初并不是以称谓语的形式呈现的。它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许慎的《说文解字》解:“同,和会也”,即会合之意;“志,意也”,即意念、心境,后又引申为志向、抱负之意。《国语.晋语四》中“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是如今所见“同志”最早的文献记载。“同志”有“相同的志向”之义,后便被人解释为“有相同志向的人”。在郑玄为《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作注“同门曰友,同志曰友”中即得以体现,后来在《后汉书.刘陶传》“所与交友,必也同志”中更为明显。
1.2辛亥革命前后
对于“同志”的称谓语词性,可以说是舶来品(国外的东西,即从外国传入本国的意识、物品、语言等)。英语comrade有两种含义,其一是伙伴、战友,其二是拥有共同政治理想与抱负的人。后来日本人最早用“同志”来翻译comrade,之后,中国就经由资产阶级革命者,把“同志”这一称谓语的作用传入中国。孙中山先生的遗言“革命尚为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有具体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也出现了该词:“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受成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
1.3解放以后
“同志”几乎成为人与人之间的通用称谓。由于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整合运动,一方面减少了全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迅速建立起全社会范围内普遍的“同志”关系,另一方面又运用政治手段去肃清思想文化中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影响,使全社会的主体文化成为高度意识形态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在
这一特定背景下,“同志”取代了那些体现阶级身份的“小姐”、“先生”、“老爷”等,成为大陆独有的普通而且权威的称谓。不分性别、年龄、职业、职位,只要不是阶级敌人,均可称“同志”。“同志”不仅可以与姓氏、头衔,甚至可以与不同的修饰语进行搭配组合用于称谓。
1.4文革期间.
文革期间,“同志"的使用一度回落。由于时时、处处、事事的阶级斗争,出现了慎用“同志”的现象。各种宣传品中(大至报纸、杂志,小到个人写大字报、标语、口号)对任何一个被提到的人称不称“同志”成了判断称呼对象是敌是友的重要标志。人们对“同志”称呼的使用格外小心,生怕不小心用错了被说成敌我不分。
1.5文革以后
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受港台及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人们之间的称呼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方面,曾被“同志”所取代的“先生”、“小姐”开始回潮,并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地蔓延;另一方面,“师傅”、“老板”、“老师”等表示职业的称谓也扩大了使用范围。“同志”从此逐渐失去其在大陆称谓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二“同志”一词的使用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志”称谓的变化在其出版的汉语词典中得到了体现。以《辞海》为例,1999年版的“同志”词条下已不再有1979年版的“我国公民彼此间的一般称呼”和1989年版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彼此间的一般称呼”这一义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已经很难再听到彼此用“同志”相互称谓。“同志”一词现如今的使用状况,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近年来,“同志”发生了词义降格,获得了“同性恋”的新义。这一点在网络中反映尤为明显,不少专门的同性恋者网站名称本身即带有“同志”二字,例如“168同志网”、“同志诗歌网”等。随着“同志”语义的变化,还出现了诸如“同志文学”、“同志电影”等新的专有名词。甚至由此产生相关的缩略形式,如“中同(中学生同志)”、“大同(大学生同志)”。但是“同志”作为“同性恋(者)”的新义远未得到大陆地区语言使用者的普遍认可,这一代称的使用尚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尽管这一用法在某些媒体中偶有出现,但一般也多出现在社会、娱乐等类别的新闻中,而且常置于引号内出现在标题中,相应的正文中多半同时使用“同性恋(者)”一词加以明示。在现实生活中,民众对这一用法的知晓及接受程度总体来说较低。
2.2“同志”一词作为一种传统称谓仍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事实上,在公民(尤其是年长者)之间,“同志”仍然被用作称谓语。比如在公交车上,年轻人称呼司机一般为“大叔”、“师傅”等,而年长者,特别是五十年代的老年人,他们很自然的称呼为“同志”。更为重要的是,在严肃的政治场合,“同志’’是其他称谓语所不可替代的。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同志"一词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称谓仍有相当高的出现率。以当下正在召开的“两会”为例,各大期刊所报道的“两会”资讯中,“同志”仍具有很高的频率。
三由“同志”看现代汉语某些称谓语面临的尴尬由于社会及人际关系的多元化,不同语言都有各自完整的称代系统,以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