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一-详细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①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P波 ,反映 心房除极的过程 ;②PR
四、心电图导联体系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 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 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 心电图导联。电极位置和连接方法不 同,可组成不同的导联。在长期临床 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一个由 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 通用导联体系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
1、心电向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这种既具有强度,有具有方向性 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通常 用箭头表示其方向,而其长度表示电 位强度。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 多心电向量。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 其电活动相当错综复杂,致使诸心电 向量间的关系亦较复杂。
2、向量计算方法
同一轴的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 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两 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 则可应用“合力”原理将二者按其角 度及幅度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取 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可以认为,由 体表所采集到的心电变化,乃是全部 参与电活动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按上 述原理所综合的结果。
除极时, 电流自电源流 入电穴,并沿 着一定的方向 迅速扩展,直 到整个心肌细 胞除极完毕。
- + 除极
电穴
电源
激刺
此时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
膜外带负电荷,称为除极状态。 由于细胞的代谢作用,使细胞膜 又逐渐复原到极化状态,这种恢 复过程称为复极过程。
复极与除极先后程序一致, 即先除极的部位先复极,但复极 化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并缓慢向前推进,直至整个细胞 全部复极为止。
在实验的条件下,由 于复极与除极的程序相同, 即电穴在前电源在后,故 在单极电图所记录的复极 波 (T 波 ) 与 除 极 波 (QRS 波 群)方向相反。
T
需要注意,在正常人的心电图
中,记录到的复极波方向常与除极 波主波方向一致,与单个心肌细胞 不同。这是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极 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心 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是 因为心外膜下心肌的温度较心内膜 下高,心室收缩时,心外膜承受的 压力又比心内膜小,故心外膜处心 肌复极过程发生较早。
1、肢体导联
包括标准导联:Ⅰ、Ⅱ、Ⅲ及加压单 极肢体导联aVR、aVL、aVF。标准导联 为双极肢体导联,反映其中两个肢体 之间电位差变化。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属单极导联,基本上代表检测部位电 位变化。肢体导联主要放置于右臂 (R)、左臂(L)、左腿(F)。
在每一个标准导联正负极间均可画出一 假想的直线,称为导联轴。为便于表明6 个导联轴之间的方向关系,将Ⅰ、Ⅱ、 Ⅲ导联的导联轴平行移动,使之与aVR、 aVL、aVF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 中心点,便构成额面六轴系统。此坐标 系统采用±180°的角度标志。以左侧为 0°,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者为负。 每个导联从中心点被分为正负两半,每 个 相 邻 导 联 间 的 夹 角 为 30° 。 对 此 测 定 心脏额面心电轴颇有帮助。
A
B
C
+
A
B
C
+
B
C
A
3、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 房结、结间束(分为前、 中、后结间束)、房室结、 房室束、束支(分为左、 右束支,左束支又分前分 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 纤维)构成。心脏的传导 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 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 窦房结,兴奋心房 的同时经结间束传 导至房室结(顺序 传导在此处延迟 0.05 ~ 0.07S ) , 然后循希氏束→左、 右束支→普肯耶纤 维顺序传导,最后 兴奋心室。这种先 后有序的电激动的 传播,引起一系列 电位改变,形成了 心电图上的相应的 波段。
A A-V
V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 窦房结,兴奋心房 的同时经结间束传 导至房室结(顺序 传导在此处延迟 0.05 ~ 0.07S ) , 然后循希氏束→左、 右束支→普肯耶纤 维顺序传导,最后 兴奋心室。这种先 后有序的电激动的 传播,引起一系列 电位改变,形成了 心电图上的相应的 波段。
A A-V
复极
12 0
3 4
就单个细胞而言,在除 极时,探测电极对向电源 (即面对除极方向)产生向 上的波形,若背向电源(即 背离除极方向)则产生向下 的波形,若探测电极在细胞 中部则记录出双向波形。
探测电极部位和波形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关系
电穴 (-)
除极方向
电源 (+)
复极过程与除极过程 方向相同,但复极化过程 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 在后,因此记录的复极波 方向与除极波相反。
心内膜
外膜
本图所显示的就是心内膜和心外膜除极过程:
探测电极置于心外膜。除极时,从心内膜开始,然 后,心外膜才开始除极,两者除极方向相反。由于 内膜先除极,探测电极所记录为正向波。
心内膜
外膜
本图为实验条件下,心肌细胞先除极的部位先复极,故使内膜先复极 完毕,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受到刺 激(阈刺激),其通透性改变, 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 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 现除极化,使该处细胞膜外的正 电荷(钠离子)迅速进入细胞膜 内,此时该处细胞膜外呈负性电 位,而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 外仍带正电荷,从而形成一对电 偶。
除极
电穴
电源
电源(正电荷)在前, 电穴(负电荷)在后。
外膜
加温
由于心外膜温度高于心内膜,故交换速度加快,使其复极先于心内膜 结束,致使T波主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这也是正常心肌形成的 除极、复极状态。
2、体表采集到心脏电位强度影响因素
①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 度)呈正比关系
左图为右室心肌的电动力强度 右图为左室心肌的电动力强度
②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 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
激刺
③与探查电极
0
的方位和心肌除极
的方向所构成的角
度有关,夹角愈大,
心电位在导联上的
投影愈小,电位愈
弱。
0
本图红色箭头表示心电动力线,该电力线与各探测电极之间构成不 同角度。各探测电极虽然距离相同但角度不同,所以获得的电力强度也 不一致。绿色垂线代表电力强度。垂线向上为正;垂线向下为负。
二、心电向量
心电图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脏 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 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 织传到体表。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 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 电活动变化的曲线 图形。
一、除极与复极过程的电偶学说
1、除极的电偶学说: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 膜外排列阳离子带正电荷, 膜内排列同等比例阴离子带 负电荷,保持平衡的极化状 态,不产生电位变化。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①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P波 ,反映 心房除极的过程 ;②PR
四、心电图导联体系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 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 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 心电图导联。电极位置和连接方法不 同,可组成不同的导联。在长期临床 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一个由 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 通用导联体系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
1、心电向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这种既具有强度,有具有方向性 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通常 用箭头表示其方向,而其长度表示电 位强度。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 多心电向量。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 其电活动相当错综复杂,致使诸心电 向量间的关系亦较复杂。
2、向量计算方法
同一轴的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 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两 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 则可应用“合力”原理将二者按其角 度及幅度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取 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可以认为,由 体表所采集到的心电变化,乃是全部 参与电活动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按上 述原理所综合的结果。
除极时, 电流自电源流 入电穴,并沿 着一定的方向 迅速扩展,直 到整个心肌细 胞除极完毕。
- + 除极
电穴
电源
激刺
此时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
膜外带负电荷,称为除极状态。 由于细胞的代谢作用,使细胞膜 又逐渐复原到极化状态,这种恢 复过程称为复极过程。
复极与除极先后程序一致, 即先除极的部位先复极,但复极 化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并缓慢向前推进,直至整个细胞 全部复极为止。
在实验的条件下,由 于复极与除极的程序相同, 即电穴在前电源在后,故 在单极电图所记录的复极 波 (T 波 ) 与 除 极 波 (QRS 波 群)方向相反。
T
需要注意,在正常人的心电图
中,记录到的复极波方向常与除极 波主波方向一致,与单个心肌细胞 不同。这是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极 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心 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是 因为心外膜下心肌的温度较心内膜 下高,心室收缩时,心外膜承受的 压力又比心内膜小,故心外膜处心 肌复极过程发生较早。
1、肢体导联
包括标准导联:Ⅰ、Ⅱ、Ⅲ及加压单 极肢体导联aVR、aVL、aVF。标准导联 为双极肢体导联,反映其中两个肢体 之间电位差变化。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属单极导联,基本上代表检测部位电 位变化。肢体导联主要放置于右臂 (R)、左臂(L)、左腿(F)。
在每一个标准导联正负极间均可画出一 假想的直线,称为导联轴。为便于表明6 个导联轴之间的方向关系,将Ⅰ、Ⅱ、 Ⅲ导联的导联轴平行移动,使之与aVR、 aVL、aVF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 中心点,便构成额面六轴系统。此坐标 系统采用±180°的角度标志。以左侧为 0°,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者为负。 每个导联从中心点被分为正负两半,每 个 相 邻 导 联 间 的 夹 角 为 30° 。 对 此 测 定 心脏额面心电轴颇有帮助。
A
B
C
+
A
B
C
+
B
C
A
3、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 房结、结间束(分为前、 中、后结间束)、房室结、 房室束、束支(分为左、 右束支,左束支又分前分 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 纤维)构成。心脏的传导 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 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 窦房结,兴奋心房 的同时经结间束传 导至房室结(顺序 传导在此处延迟 0.05 ~ 0.07S ) , 然后循希氏束→左、 右束支→普肯耶纤 维顺序传导,最后 兴奋心室。这种先 后有序的电激动的 传播,引起一系列 电位改变,形成了 心电图上的相应的 波段。
A A-V
V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 窦房结,兴奋心房 的同时经结间束传 导至房室结(顺序 传导在此处延迟 0.05 ~ 0.07S ) , 然后循希氏束→左、 右束支→普肯耶纤 维顺序传导,最后 兴奋心室。这种先 后有序的电激动的 传播,引起一系列 电位改变,形成了 心电图上的相应的 波段。
A A-V
复极
12 0
3 4
就单个细胞而言,在除 极时,探测电极对向电源 (即面对除极方向)产生向 上的波形,若背向电源(即 背离除极方向)则产生向下 的波形,若探测电极在细胞 中部则记录出双向波形。
探测电极部位和波形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关系
电穴 (-)
除极方向
电源 (+)
复极过程与除极过程 方向相同,但复极化过程 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 在后,因此记录的复极波 方向与除极波相反。
心内膜
外膜
本图所显示的就是心内膜和心外膜除极过程:
探测电极置于心外膜。除极时,从心内膜开始,然 后,心外膜才开始除极,两者除极方向相反。由于 内膜先除极,探测电极所记录为正向波。
心内膜
外膜
本图为实验条件下,心肌细胞先除极的部位先复极,故使内膜先复极 完毕,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受到刺 激(阈刺激),其通透性改变, 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 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 现除极化,使该处细胞膜外的正 电荷(钠离子)迅速进入细胞膜 内,此时该处细胞膜外呈负性电 位,而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 外仍带正电荷,从而形成一对电 偶。
除极
电穴
电源
电源(正电荷)在前, 电穴(负电荷)在后。
外膜
加温
由于心外膜温度高于心内膜,故交换速度加快,使其复极先于心内膜 结束,致使T波主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这也是正常心肌形成的 除极、复极状态。
2、体表采集到心脏电位强度影响因素
①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 度)呈正比关系
左图为右室心肌的电动力强度 右图为左室心肌的电动力强度
②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 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
激刺
③与探查电极
0
的方位和心肌除极
的方向所构成的角
度有关,夹角愈大,
心电位在导联上的
投影愈小,电位愈
弱。
0
本图红色箭头表示心电动力线,该电力线与各探测电极之间构成不 同角度。各探测电极虽然距离相同但角度不同,所以获得的电力强度也 不一致。绿色垂线代表电力强度。垂线向上为正;垂线向下为负。
二、心电向量
心电图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脏 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 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 织传到体表。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 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 电活动变化的曲线 图形。
一、除极与复极过程的电偶学说
1、除极的电偶学说: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 膜外排列阳离子带正电荷, 膜内排列同等比例阴离子带 负电荷,保持平衡的极化状 态,不产生电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