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摘要】在企业的财务战略中,通过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阐述了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产生的背景以及主要的特征,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相对于股东财富最大化来说,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制定财务战略目标的理性选择。文章通过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的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产权理论基础;人力资本价值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理论也越来越完善,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财务战略作为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反响,对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影响着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制定。但是,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实际应用来看,在普通管理层的应用较多,而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则十分的稀少。
一、“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理论出现的背景
(一)“内部人”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长期以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实权大多掌握在“内部人”的手中,这些“内部人”挥霍着不完全属于他们自己资本,一味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以整体的利益为重。对于股东和经营者来说,他们之间是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委托人与被委托人的目标并不一致。股东和经营者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便尽可能的利用其自身优势,牟取暴利。随着企业的发展,在股东的授权下,经营者掌握的权利日益增加,使企业更多的掌握在经营者的手中,这就容易造成经营者利用手中的权利谋求私利,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其获得利益的大小,完全掌握在经营者的手中,甚至经营者的行为完全和股东的目标相背离,从而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制约企业发展
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在我国各种企业中,股份制企业很少。如果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利益范围的缩小。而实现了股东
利益的最大化,那么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如果股东的一切行为决策都以保障自身利益为宗旨,必然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发生冲突,最终使企业的盈利大大降低。因此,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应该相互合作,共同受益。我国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强调时,更加注重追求共同利益,实现多赢,唯有如此,才可以得到各方的支持,企业的
一切经济行为才能顺利开展,企业才能获得更快的发展。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排他性
在企业之中蕴含众多契约关系,包括股东、代理人、普通职员、债权人、政府、生态环境等,它们都代表着各自的利益,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来说,一般都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终极目标,这个目标的最终得益者是内部利益相关者,然而,却排斥外部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消费者、政府、环境等。所以,就造成企业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产生不和谐因素,最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制约。若要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离不开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企业价值
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容易导致内部利益相关者利用自身掌握的权利来谋取私利,而且还会加剧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和冲突。所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理论便应运而生。
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主要特征
(一)产权理论基础为利益相关者理论
就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而言,它的产权理论基础为新古典产权理论。新古典产权理论指出:股东作为企业投资者,承担着最大的经营风险,所以,企业最大的控制权应该掌握在股东的手中,而且,股东也应该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该理论重点强调了股东在企业内崇高的地位,以“股
东利益最大化”为企业战略目标。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则不同,该理论指出:不应该只突出股东的地位,还应该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管理者、普通员工、消费者以及政府等,企业经营风险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当然,也应该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投资,企业应当以追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战略目标。
(二)采用共同治理的模式
就目前而言,关于企业治理模式一共有两种:第一,单边治理模式;第二,共同治理模式;前者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后者追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在企业之中存在众多契约关系,包括管理者、员工、消费者、债权人、社会等。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担负着企业的运营风险,所以企业的权利不应该只掌握在股东的手中,企业的收益也不应该只有股东分享。在大型企业中,股东可能会比较分散和被动,同其他利益主体相比,可能处于劣势,不能更好的行使手中的权利,更不能肩负其职责。因此,坚持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者认为,“单边治理”不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应该推行“共同治理”模式,从而使得各个利益主体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三)注重“共同分享”利益
企业是由众多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包括股东、代理人,普通职工、债权人、环境和政府等,因此,若要实现企业的
繁荣发展,必须兼顾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平等和独立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企业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由股东所有,而人力资本由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日益明确和细化,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突出,而企业的运营风险也逐渐的加大,股东不再是唯一的风险承担者,而是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既然风险共担,而且企业也是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投资创建,那么自然应该利益共享。所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理论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企业的繁荣发展。
(四)更加注重凸显人力资本价值
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企业的构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不同程度的风险,他们都是企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资本的作用逐渐的退化,重要性也逐渐的降低,然而,人力资本的价值却日益凸显,在知识经济时代,代表着知识和技术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风险的承担而言,当面临风险时,物质资本的持有者可以采取转移资本的方法,从而使得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人力资本则不然,人力资本具有两大特性,其一是专用性,其二是群体性。人力资本容易对企业产生依赖性,当风险降临时,一旦离开企业,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