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父与女》赏析

合集下载

电影《父与女》赏析.

电影《父与女》赏析.

短片《父与女》赏析动画电影《父与女》是一部很经典的影片,虽然电影只有八分半,但是看过之后就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那种感觉和画面中无时无刻流淌出来的温情和忧伤是令人无法忘怀的。

电影的画面写意又肌肤感染力,寥寥几笔的线条,并不鲜艳的色彩,如影子般的人物形象结合舒缓忧伤的配乐很好的把电影中人物的情感给衬托出来,让我们很能融入电影中的情境。

故事的开始就给了我们极大的臆想。

屏幕上的父亲和女儿踩着单车滑过橙黄色的傍晚,高大的父亲起着一辆大车,小小的女儿骑着一辆小车,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拖出长长的轨迹。

道路上没有其他人,只有他们和他们的影子。

高高的大树压住了天际的明亮,制造出了一种压抑的灰度。

骑车来到了斜坡下,女孩卯足了劲。

父亲看着女儿,光线照射遮住了他一般的脸庞。

上了斜坡,父亲停了下来,将他的车靠在了树上。

女孩也从她的小车上活泼的跳下,调皮的学者父亲也将车子停靠在大树下。

父亲抬着头,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

这是女孩也抬起头看着她的父亲。

父亲一步有一步走下堤岸来到海边,但还是舍不得女儿,转身又奔上去把女孩举了起来,像往常一样亲热的拥在怀里,女孩快乐的笑起来。

但还是要离开,女孩就站在堤岸上看着父亲划着船越行越远。

她似乎不知道父亲再也回不来了,骑着小车离开了,至此开始了一生的守望和等待。

后来女孩又来到堤岸上望着大海,可是海上却再没有了父亲的身影,而父亲的车依旧停靠在大树下。

画面一转,树叶被风吹的沙沙作响。

女儿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她骑着单车,顶着狂风又来到与父亲离别的海边,抬头望向大海,他父亲离开的方向。

但是除了波涛汹涌的大海还是没有父亲的身影,她失望的回去,留下的痕迹依然是那树下的单车。

雨下得很大,女孩身着雨衣来到堤岸边,此时父亲的车不知去向,海面上还是没有出现令她熟悉的身影。

女孩和一群伙伴们骑车又来到这个海边,她们充满着欢声笑语,但是,女孩看到了这熟悉的海边,又停到了那个大树旁,静静地朝海与天交际的地方望去,但是还是一无所有,这时她的伙伴似乎发现女孩掉队了,她们向她招手示意她快跟上来,女孩停顿了一下,收回目光向前骑去,此时已经日落,车轮转过像斑马线一样的树影。

短片《父与女》观后感400字

短片《父与女》观后感400字

短片《父与女》观后感400字我观看了一部名为《父与女》的短片,片中讲述了一个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故事。

影片开头,父亲突然宣布他将转移到另一个城市工作,而女儿却拒绝了这个消息。

在此后的日子里,男孩试图帮助女孩理解和接受这个难以接受的现实。

在整部电影中,许多画面和音乐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例如,当父亲悄悄地在早晨起床时,脸上的微笑和柔和的音乐让我感受到他内心的平静和安详。

此外,当女儿与她的老师谈论她最喜欢的事物时,她提到的画家、音乐家、作家、艺术品和艺术领域中的人名和作品等,都让我感觉到这是一段十分感人、易懂和具有启发性的故事。

我个人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和感受如下。

我认为,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巨大沟通障碍,尤其是当孩子还比较小的情况下,他们无法完全理解父母的想法和决策。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往往会表现出对父母的生活轨迹和抉择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这就是影片中女孩对父亲即将离开这个消息反应的情况。

本片最令我感动的透彻和心灵启迪的是:当一个不愿面对现实的人面临巨大的挑战时,他除了做出逆来顺受的表现外,还必须尝试着认识、理解和适应这个事实。

因此,在故事的结尾处,当女孩决定在他离开的最后一天,送给他一个特别的礼物时,我看到了她在努力地处理她的情绪,以便为她的喜悦和哀愁找到一个平衡点。

总之,这部电影是一段富有启示性的故事。

通过父女之间相互承认和理解的过程,电影非常自然地体现出人性强大的一面,并带来许多触动和反思,展示出一种“反思自我的”态度的感悟和启迪。

在观看电影后,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家庭关系和个人生活,因此电影具有深入人心的价值。

虽然这只是一段短暂的故事,但它成功地将许多令人动容和启迪性的片段,融合成为了一部出色的电影。

我会推荐这部电影给每一位寻找能够引起共鸣、带来内心平衡的人。

《父与女》赏析

《父与女》赏析

《父与女》赏析短片讲述了父亲驶船离开,女儿在岸边等待的故事。

从父亲离开那一刻开始,女儿等待着。

从一个幼童到少女,从毕业到成家,从有了孩子到年迈,每天都骑着单车在河岸边等待着。

无论是烈日还是骤雨,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都是那样的等待着。

单车的车轮见证时间的流逝,留下胎迹的地面是时间的痕迹。

等待父亲的回来,已经成为了女儿生命的一部分。

对父亲的归来充满期待,却又不敢想象。

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只能推着单车去河岸了,发现单车已经不能够自己立在草地上了,发现曾经的河床现在已是荒草丛生。

女儿一步一步的走下了河岸,在荒草地里穿梭,疯狂的寻找着父亲的踪迹。

终于,她找到了父亲的小船,还好只有小船。

伴着小船,伴着父亲的气息,渐渐的女儿睡着了。

在梦里,父亲回来了。

影片很短,只有八分钟左右,也没有对话,只有背景音乐,人物形象也很简单,类似于沙画。

作品以女儿的等待为主线,展示了父女之间的爱。

影片里,处处都有着象征,单车轱辘的简单转动,路上的春夏秋冬,女儿的成长经历,都是对时间推移的展现。

那条河是象征着死亡,从父亲的没有原因的离开到女儿老后的进入,都象征着死亡。

故事里,女儿已经将对父亲的眷恋变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

通过这些简单的东西表达了一些影片之外的内容,就是这一种意境。

使我们观众产生了共鸣。

对亲人之间的遗憾或伤感。

从第一次看,就以为父亲在水上遭遇了不测都后来觉得那河就是象征着死亡,那是每个生命的终点。

故事那么短,却讲出了人的一生,是那么简单那么的短暂。

虽然故事结束了,但是生活还没有结束。

故事概括了我们的一生,我们可能知道结果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还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行为。

因为,有些东西不是我说给你听,于是就成了你的人生。

没有经历过,你就不会明白。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让人后悔的,趁着现在父母还在,家里的长辈还健康,抓紧时间多陪陪他们,原谅他们的记忆的衰退。

因为,下一次见面可能就只有懊悔。

短片范文赏析

短片范文赏析

短片范文赏析短片《父与女》赏析。

短片《父与女》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家庭题材作品,通过一段父女之间的情感纠葛,深刻地展现了亲情的力量和家庭的温暖。

短片以简洁的叙事方式,细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影片以一位独居的老人为主角,他孤独地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公寓里,每天的生活乏味而无趣。

老人的女儿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少有时间回家看望他,这让老人倍感孤独和失落。

然而,老人并没有向女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默默地承受着孤独和无助。

直到有一天,老人突发疾病,女儿才意识到自己对父亲的忽视和冷漠,悔恨不已。

影片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父女之间深厚的亲情。

在老人生病期间,女儿不顾一切地赶回家中照顾父亲,她用尽全力去照顾老人,不离不弃。

在这个过程中,女儿渐渐发现了父亲的孤独和无助,她意识到自己对父亲的忽视和冷漠,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懊悔。

影片最感人的地方在于,当女儿终于意识到自己对父亲的冷漠时,她毅然决定辞去工作,回到父亲身边陪伴他,给他以温暖和关爱。

这一幕让观众感动不已,也让人深刻地思考了亲情和家庭的重要性。

短片《父与女》的成功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亲情的力量和家庭的温暖。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家人的关爱和陪伴,而这部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观众重新审视了亲情和家庭的价值。

影片的成功也在于它对父女之间的情感纠葛进行了深刻的描绘,让观众感同身受,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总的来说,短片《父与女》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家庭题材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主题表达,让观众重新审视了亲情和家庭的重要性。

这部影片不仅在情感上打动了观众,也在思想上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多一些,让更多的人重新关注亲情和家庭,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和美好。

父与女短片情节设置分析

父与女短片情节设置分析

父与女情节设置分析有一种判断片子好不好的标准是它有没有什么社会内涵,能不能让观众过目不忘,能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有人说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因此父女之间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这就是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可以博得无数观众的眼泪和关于父女之情的深思。

短片从片头到片尾只有八分半钟的时间,从一开始短片就运用了声画不同步的技巧,再用一个留白镜头将观众的吸引力顺利的带入短片。

该短片只有一条情节主线,女孩从幼年一直到老年都在等待父亲的归来,沿着这条情节主线线索,有松有紧的叙述故事。

另外因其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别喜欢中国画的风格,短片的绘画风格也深受中国绘画的影响,有着中国毛笔笔触的描绘和淡淡水墨画的感觉,而整个短片画面调子比较暗黄且偏黑,表达了短片是一部伤感又怀念的片子,同时这样的画面唯美而写意,因此短片多处运用到了留白空镜头手法,增加了该片的艺术价值。

短片只有一条情节主线,其叙事结构从时间上是顺叙结构,主要沿着女孩从小与父亲离别之后直到老年都在等待父亲回来的这条线索叙事,然后设置了她一生中不同时间段去岸堤等待父亲的小情节事件来丰富原本只是思念父亲的小故事变得生动感人、催人泪下。

整个短片由10个情节段组成,第一个情节段表现的是女孩刚与父亲分别时候的依依不舍,后面9个情节段呈现的是她后来一生中九次不同阶段的样貌去岸堤等待父亲回来的情节段。

第一个情节段。

父亲正带着幼小的女儿从画面右方向出来往左方向走去岸边,来的路上身形单薄的女儿自己单独骑着自行车还不断扭头望着父亲,然后用了三个镜头来暗示娇小需要呵护的女孩将要苦苦等待父亲,一个是父女俩自行车轮胎大小对比的画面镜头,见图3-1;另外一个是画面只有父女和一颗树以及父女俩和树的影子的镜头,形单影只的树也暗示了小女孩后面的孤单,见图3-2;最后一个是父女俩在上陡坡的时候是女孩在前面使劲蹬着自行车上坡,而父亲只是在后面看着她,见图3-3。

图3-1 《父与女》自行车轮胎图3-2《父与女》父女俩和大树图3-3《父与女》父女俩上陡坡到了岸堤时,在父亲将要离开的时候,向父亲伸开双臂希望父亲抱抱她,可是父亲只是亲了一下她。

短片《父与女》赏析分析

短片《父与女》赏析分析

• 短片片长8分30秒, 铅笔加炭笔的手绘风 格,短小的篇幅内展 现了一个小女孩对父 亲一生的守望。由该 动画作品改编的绘本 于2005年由辽宁教 育出版社出版,并在 2013年由海豚出版 社再次出版。
• 短片主要讲述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 们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来 到平静的湖边,而父亲在河岸挥别而去。思 念父亲的女儿,骑着单车,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地来到河畔等待的故事。
• 已至晚年的女儿终于决心抛开破旧的带着它来来 往往的自行车,走下湖堤,穿行于一大片已没过 脖子的芦苇。在芦苇的深处,她找到了父亲当年 留下的搁浅的小船……随着钢琴声的再次响起, 女孩在急促的奔跑中时光倒流般的回到了少女时 代,父亲,他终于回来了。在手风琴、大管与钢 琴的合奏中,父女深情相拥。
• 从《父与女》的声音处理来看,其崇尚的是一种 “大音希声”的境界。作品依托的是非词语符号 的音乐以及自然的声响,作为听觉语言主体的角 色对白是缺失的。
• 在《父与女》中,不 仅迈克尔·度德威刻特 意的营造了距离、拒 绝掺入个人情感,作 品中的人物也是如此, 回避正面形象、淡化 表情处理。缺失的人 物正面形象刻画及人 物性情塑造让观者很 大程度上获得了解读 作品的主动权,作品 的意义及深度有了更 多的演绎空间。
• 《父与女》秉承了极简主义“少就是多”的原则, 去繁杂与雕饰,还原景与物本初的单纯。作品中 简单的勾勒描绘把所有的物象简化为形式,写意 传神,消解了具象的形与物对观者的视觉干扰。
• 迈克尔·度德威特似乎刻意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
离,尽量通过场景的画面语言传递信息、表现情 感、烘托氛围。在《父与女》中,创作者本人是 回避隐退的,他置身于幕后,冷静的旁观。
• 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是以线勾勒、以影造型,且片中 的人物都无过多的表情刻画,似剪影般单纯。片中 有一镜头,表现划船父亲的身影逐渐远去直至成为 天际小小的黑点,女孩弱小如豆的影子在堤岸上跳 动,折回、翘首、眺望。高大的白杨、宽阔的水面、 父亲与女儿似点的黑影,父与女从此天水相隔。

生命和爱的史诗——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父亲和女儿》赏析

生命和爱的史诗——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父亲和女儿》赏析

生命和爱的史诗——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父亲和女儿》赏析你有没有试过被一部片长仅八分钟,而且没有一句对白的动画短片所感动呢?如果没有的话,请去看一看荷兰画家迈克尔(Michael Dudok de Wit)的作品《父亲和女儿》。

该片2000年在加拿大渥太华的国际电影节上首映时就引起了动画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2001更是毫无争议的击败对手《The Periwig-Maker》(假发匠)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中的最佳动画短片。

虽然是一部多年前的作品,但是该片所包含的对生命、对真情的感悟却是历久弥新的。

这是一个从别离开始讲述的小故事。

有一天,小女孩和爸爸骑着自行车来到堤岸边,爸爸吻别小女孩后,坐上小船朝水平线划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小女孩一直等、一直等……直到有一天,成为老婆婆的她,又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当年爸爸离开的岸边。

她走过已经干涸的河床,找到了半埋在泥沙中已经破旧不堪的小船,她倦缩起身躯满足地卧在船舱中,就像躺在爸爸的怀中一样。

恍惚之间,她仿佛看到了亲爱的父亲。

于是站起身向爸爸走去,她越走越快,越来越年轻。

最后,穿越回少女模样的她与爸爸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该片除了对人间永恒的真情的歌颂,还包含了作者对于生老病死这一沉重话题的感悟。

与轻松幽默类动画片相比,严肃题材动画片往往费力而不讨好观众。

但作者娴熟的动画技巧加上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却赋予了本片不同寻常的魅力,感人至深。

本片作者迈克尔20世纪40年代出生于荷兰,年少时对艺术抱有极大的兴趣。

青年时代,赴英国伦敦接受艺术教育,练就了非凡的艺术造型能力,艺术功底十分扎实,后来开办自己的动画工作室,制作了许多动画片和商业广告。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他的动画风格日趋成熟。

1995年,他以一部《僧侣与鱼》的动画短片在动画界崭露头角。

这部表现僧侣生活的诙谐有趣的动画片,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曾多次获世界级的奖项,并曾得到奥斯卡奖的提名。

近年以来,迈克尔活跃在欧美地区致力于独立动画的创作。

电影《父与女》赏析

电影《父与女》赏析

短片《父与女》赏析动画电影《父与女》是一部很经典的影片,虽然电影只有八分半,但是看过之后就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那种感觉和画面中无时无刻流淌出来的温情和忧伤是令人无法忘怀的。

电影的画面写意又肌肤感染力,寥寥几笔的线条,并不鲜艳的色彩,如影子般的人物形象结合舒缓忧伤的配乐很好的把电影中人物的情感给衬托出来,让我们很能融入电影中的情境。

故事的开始就给了我们极大的臆想。

屏幕上的父亲和女儿踩着单车滑过橙黄色的傍晚,高大的父亲起着一辆大车,小小的女儿骑着一辆小车,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拖出长长的轨迹。

道路上没有其他人,只有他们和他们的影子。

高高的大树压住了天际的明亮,制造出了一种压抑的灰度。

骑车来到了斜坡下,女孩卯足了劲。

父亲看着女儿,光线照射遮住了他一般的脸庞。

上了斜坡,父亲停了下来,将他的车靠在了树上。

女孩也从她的小车上活泼的跳下,调皮的学者父亲也将车子停靠在大树下。

父亲抬着头,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

这是女孩也抬起头看着她的父亲。

父亲一步有一步走下堤岸来到海边,但还是舍不得女儿,转身又奔上去把女孩举了起来,像往常一样亲热的拥在怀里,女孩快乐的笑起来。

但还是要离开,女孩就站在堤岸上看着父亲划着船越行越远。

她似乎不知道父亲再也回不来了,骑着小车离开了,至此开始了一生的守望和等待。

后来女孩又来到堤岸上望着大海,可是海上却再没有了父亲的身影,而父亲的车依旧停靠在大树下。

画面一转,树叶被风吹的沙沙作响。

女儿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她骑着单车,顶着狂风又来到与父亲离别的海边,抬头望向大海,他父亲离开的方向。

但是除了波涛汹涌的大海还是没有父亲的身影,她失望的回去,留下的痕迹依然是那树下的单车。

雨下得很大,女孩身着雨衣来到堤岸边,此时父亲的车不知去向,海面上还是没有出现令她熟悉的身影。

女孩和一群伙伴们骑车又来到这个海边,她们充满着欢声笑语,但是,女孩看到了这熟悉的海边,又停到了那个大树旁,静静地朝海与天交际的地方望去,但是还是一无所有,这时她的伙伴似乎发现女孩掉队了,她们向她招手示意她快跟上来,女孩停顿了一下,收回目光向前骑去,此时已经日落,车轮转过像斑马线一样的树影。

英国动画《父与女》

英国动画《父与女》

• 故事的开头,是一对父女于秋日的傍晚, 在林间小路骑着单车。
他们来到了岸边,父亲将要渡河。
他们来到了岸边,父亲将要渡河。
• 似乎预感到了什么,父亲又折了回来,抱 起了自己的小女儿。
• 最后,父亲还是乘着小船离开了,只剩女 儿呆呆地望着他远去的身影。
• 没想到,这一望,就是一辈子。
• 父亲再也没有回来。可是女孩依旧每天来 到岸边,等待着她的父亲。
•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似乎听见了自己父 亲的呼唤。
• 她起身向那前方奔去。她欢快地跑着,越 变越年轻,越变越小。
• 她起身向那前方奔去。她欢快地跑着,越 变越年轻,越变越小。
• 她起身向那前方奔去。她欢快地跑着,越 变越年轻,越变越小。
• 终于,她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 这个等待了一辈子的女孩,终于等到了那 个久违的,温暖的怀抱。
影片结束了
• 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
虽然很残酷
• 但我们都知道,女孩最后所见,只 是她垂死之时的幻觉。她父亲早在 最初就已沉船身亡,她此后一生的 等待都是徒劳无功的。
也许,女孩也深知这一点
• 但她却选择相信父亲还活着,终 有一天会回来。并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地去岸边守望。
影片打动我们的
• 也正是这种思念的力量。之所以 这种力量能够打动我们,是因为 我们每个人,一定都有一个一直 思念的人。
• 小女孩长大了,成了婷婷而立的少女,她依 旧每天来到岸边。
• 父亲的自行车也依旧停靠在树下,就像刚 离开时的那样。
• 她依旧像小时候那样,每天来到岸边,等 待着她的父亲。
• 不知道过了多久,父亲的自行车已经消失 不见,女孩也长大成了青年。
• 就算与闺蜜出游,路过的时候,也依旧会 驻足。

《父与女》动画短片影评

《父与女》动画短片影评

《父与女》动画短片影评第一篇:《父与女》动画短片影评《父与女》影评由迈克尔•度德威特导演的荷兰动画短片《父与女》获得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故事讲述了秋日温暖的傍晚,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们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来到平静的湖边。

父亲抱抱女儿,登上了小船。

女儿在湖边静静的等待,等到船在视线里变模糊,等到太阳就要落山。

父亲迟迟不归,女儿一个人骑着小小的脚踏车回去了。

从那以后女儿每天都来湖边等候,她一个人骑着单车来来返返,风雨无阻。

多年过去,小女孩为人妇,为人母,转眼老去。

已然老去的她日日来到湖边,直到湖水干涸,化为草原。

她来到沉睡在湖底的小船边,躺在小船里,就像躺在父亲暖暖的臂弯。

可以不难看出故事中的各种隐喻,小船是离开人世的载具,脚踏车是人的健康与身体,无边际的河是思忆。

故事中的人物除了到湖边,都是骑着或牵着脚踏车,皆是死别、躯体与回忆的描写。

自行车和车轮,是象征着生命,车轮不停,生命不息,所以片里每个人都是在自行车上的,而离开了自行车去往远方,便是象征生命的终结。

开始的时候,小女孩和父亲一起骑车,她便骑得很轻松。

父亲第一次走向码头,走到船边上,但回过头去,看了一会,又冲回去一把抱起女儿。

这样动画角色的表演是富有感情的,人在去世的时候对于生命和爱的人的不舍便传达给了观众。

然后当第二次走向船之后,父亲便划向大海,小女孩不知道父亲不会再回来,艰难的骑着小车离开了,至此开始了一生的守望和等待。

这意味着此后她的生命里将不再有父亲的陪伴和保护。

此后的一个场景里,小女孩稍微长大,但是当她骑车上那个坡的时候,却不像原来有父亲陪伴时那样轻松,反而吃力了,这就是象征着她的生活因为失去了父亲的保护和帮助,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变得艰辛。

而她每次的守望,是在等待父亲回来么?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是的,但是懂事以后,就会真正懂得生命的离开是不会返回的,而她父亲划船远去的那个地方,就是她心中对父亲的思念,是父亲在心中不可或缺的位置。

站在高崖上守望亲情——浅析动画短片《父与女》

站在高崖上守望亲情——浅析动画短片《父与女》

57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15期站在高崖上守望亲情——浅析动画短片《父与女》李小芹《父与女》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年幼的女儿骑车陪父亲来到码头边,父亲独自划着小船离开之后,女儿便时常骑车来码头张望。

可是,河仍是那条河,树也仍是那棵树,只是离去的父亲再也不曾回来。

女孩渐渐长大,可她仍然在等待着父亲回来的那一天,等待着海平线上逐渐出现她父亲乘坐的小舟,无论寒暑。

最后,她老了,她的自行车也老了,期盼太久的父亲最终还是没有出现过,可时光甚至让河流也变成了大片芦苇。

年迈的女儿穿过芦苇丛,发现父亲的小舟,靠在小舟上的她,仿佛依偎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短片最后时光倒流与父亲拥抱,也仅仅是个美好的幻想罢了。

一、 沉默中的父爱观众在看完此片后,无不唏嘘女儿对父亲的深情。

与之相反,极少有人去关注父亲对女儿的爱。

倘若这是一部完全只为歌颂女儿之爱的电影,导演为何取名为《父与女》而不是《等待父亲》《女儿的爱》等更能揭示主题呢?事实上,导演向我们传达的,是父与女之间彼此深厚的感情。

以下简述寥寥几个镜头中,体现的父爱。

短片由一个远景镜头开始,随意几笔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父女二人各骑一大一小两辆自行车并排缓缓驶来,这是个极容易被忽视的镜头,观众都没有去思考过,父亲作为一个成年人又骑着大自【作者简介】李小芹,女,山东东营人,山东女子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

动画短片《父与女》 剧照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s Review行车怎么会能与女儿的小自行车并驾齐驱呢?把这一幕想象成我们生活中的片段观众便会恍然大悟,父亲是故意在放慢速度为了与女儿并排。

镜头一转,二人上坡,女儿奋力蹬了蹬脚,超过了父亲的自行车,如果说用父亲是想在背后保护女儿来解释太牵强,那用是为了让女儿能赢过自己而开心的解释显然合情合理。

父亲这样的行为绝不是刻意而为,而是父亲对女儿的爱,早已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与本能。

论动画短片《父与女》中永恒的轮回

论动画短片《父与女》中永恒的轮回

论动画短片《父与女》中永恒的轮回作者:郭雨微来源:《电影评介》2013年第20期荷兰画家兼导演迈克尔·杜多克·德维特的动画短片《父与女》讲述的是女儿一生思念离去的父亲的挚爱故事。

短片荣获英国电影学院奖,安锡奖和第73界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它的成功不仅在于诗意细腻的线条,简洁平实的镜头语言和美妙的视听语言。

而在于其在八分钟长的时间内,探讨了时间长度为一生的问题,生与死,生命的永恒轮回。

一、父与女的轮子在动画短片里,所有人的生命历程都是在轮子上度过的:有的骑在轮子上,有的坐在轮子上。

车轮,象征着时间,时间又象征着生命。

车轮在转动,意味着时间在流动,生命在进行。

而轮子不再转动时,生命停止运转即死亡。

时间的形象就是轮子的形象。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在其学术性著作《小说门》里说道:“东方哲学里,时间常被看成是圆形的——像轮子的运转一样。

在这里,时间获得了两个形象——一辆金泽闪闪的马车,在一直向前,而它的轮子,却只在作相对的圆周运动——一个时间向前,一个时间在循环。

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智慧——东方人发现了时间的隐喻。

” (《小说门》,曹文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129页)西方哲学的时间并不是像曹文轩所说的绝对是悲剧的,而且西方也早已发现了这一隐喻。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

” (《时间之箭》,彼得·柯文妮、罗杰·海菲尔德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4页)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时间本身就是个循环。

西方古希腊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歌i 唱与追求无不体现了对酒神无限循环的精神的向往。

酒神狄俄尼索斯骑着缠满葡萄藤的马车轮子的造型更加形象地将时间与轮子结合在一起。

可见东西方对时间的概念在这一点是相同的,都是将时间赋予轮子的形象。

一个大轮,一个小轮,两个轮子在同速运转。

父亲的轮子突然转向,停下了,放在了树边。

自此,父亲的生命之轮也就静止在树边的那一刻。

浅析动画作品《父与女》的极简风格

浅析动画作品《父与女》的极简风格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164浅析动画作品《父与女》的极简风格黄焘(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摘要:动画短片《父与女》是荷兰动画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的作品,该片主要讲述了女儿用尽一生守望父亲的故事。

本文从叙事、画面、声音和情感这四个方面,分析《父与女》的极简风格,探索极简主义在动画创作中的可能。

关键词:极简主义;《父与女》;迈克尔·度德威特一、极简主义的概述极简主义通常是指20世纪60年代在纽约和洛杉矶兴起的一门前卫艺术。

极简主义艺术家主张用简单纯粹的元素创作作品,从而抒发其内在的情感。

极简主义的核心特征是简洁,强调“化繁为简”。

如今,极简主义的前卫阶段早已逝去,但它仍作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

二、《父与女》的极简风格迈克尔·度德威特的许多作品都彰显了极简风格,如大家熟知的《和尚与飞鱼》,《父与女》一如既往地延续了这种风格,本文将从叙事、画面、声音、情感这四个方面分析极简风格在其中的体现。

(一)叙事极简在《父与女》这部动画短片中,始终遵循简洁至上的原则,叙事结构也不例外。

本片采用了线性叙事的方式,故事主线清晰,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和矛盾冲突。

全片时长为八分半钟,其中有关单车的镜头几乎占据了一半的篇幅。

单车作为全片最重要的叙事性道具,合理地出现在女儿成长的每个阶段,自然平和地推动情节的发展,衬托人物的性格,表达故事的情感。

(二)画面极简1.角色造型极简从角色的塑造上看,其手法也是简洁写意的,没有着力于具像刻画。

《父与女》中的人物有: 身着大衣的父亲、不同时期的女儿、亲友等。

所有的人物形象均以线勾勒、以影造型,且片中的人物都未呈现出过多的面部刻画,大多依靠光影变化营造出简洁的剪影效果。

如最开始女儿和父亲在堤岸相拥道别的镜头,虽然没有人物表情的特写,但通过动态剪影足以将父女依依惜别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父与女》中,缺失的人物正面形象及表情细节,给予了观者更多解读作品的主动权,作品的意义及深度有了更多的上升空间。

短片《父与女》赏析

短片《父与女》赏析

迈克尔·度德威特通过对白云、天空、飞鸟、 秋风、雪地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彰显主题, 通过这些意象的画面,烘托了父亲离开后落 单无助的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殷殷期盼。
《父与女》的另一个特点是:情节单一。作品采用 传统的线性叙事,且在叙事线条中,部分情节是省 略的。
短片通过女儿多次的湖堤守望展开:女儿一次次的 骑着单车满怀希望而来,停车驻足,远眺张望,抱 憾而归。对于堤岸上女儿来去的刻画是短片中的主 要表现内容,在一次次的穿梭折返中,女儿的形象 及陪伴的人物在发生变化,以此来揭示了时间。 “任何叙事都调动了两个时间性:一方面是被讲述 事件的时间性,另一方面是属于叙述行为本身的时 间性”。
• 作品中的镜头是简洁 而孤独的:一朵孤零 零的白云、渺远的天 际水平线、落单的飞 鸟、随风摇曳的一片 树枝、茕茕孑立的水 鸟、女孩驻立堤岸的 弱小身影,这些都给 人一种寂静空灵的感 觉。
• 场景的描绘多采用简 单的线描,以单线勾 勒的居多。如镜头中 有部分表现天边和水 面的远景,仅以一条 单线略过,营造出静 谧悠远的意境。
1、高贵的单纯:惜墨如金
迈克尔·度德威特早年的求学经历及其接触 到的东方文化对其画风产生深刻的影响,从 他的作品中,观者能感受到浓郁的东方气息: 黑白、虚实、意境。
• 在《父与女》的场景方面,影片中特写镜头较少, 且镜头多是静止的。“作者在影片的景别设置上 几乎全部采用全景和远景,加上摄影惯用的氧化 褪色照片的色调,在描写过程中力求以客观的、 陈述式的笔法赋写,不掺入个人意见,令观者以 为作者仅在直言其事耳”。
• 在芦苇的深处,她找到了父亲当年留下的船骸, 船身的一半已被沙土遮盖。女儿走近、停靠、 轻抚,然后蜷缩着躺在船里。
• 不知是在梦里还是与父亲同在的彼岸世界里, 女儿听到了父亲急切的呼唤,她起身、张望, 然后向着父亲声音传来的方向奔跑。她奔跑过 了自己的老年、中年,停驻在了豆蔻的少女时 代。在那里,他见到了父亲的高大身影,父女 深情相拥,她终于与父亲重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片《父与女》赏析
简约质朴 高贵单纯
——动画短片《父与女》解读
• 《父与女》 • 荣获了第73届奥斯卡 最佳动画短片奥斯卡奖、 英国电影学院奖 (BAFTA Award)、 安锡(Annecy)大奖等 奖项。
动画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 1953年出生于荷兰,漫画家、 插画家、动画导演。
《会见》"The Interview" (1978) 《清洁工汤姆》"Tom Sweep" (1992), 《和尚和鱼》"The Monk and the Fish" 《父与女》"Father and Daughter" (2000) 《茶之芳香》"The Aroma of Tea"
• 《父与女》的故事发展至此,达到了高潮却戛然 而止。随着音乐的继续与片尾字幕的缓缓出现, 观众被强行拉回现实。
• 《父与女》的开放式结尾是成功的,它让父亲与 女儿的故事深深的进入到观者的心里。且在超现 实的场景中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真实与梦幻、此 岸与彼岸的交融互存。
“你理解的,就是你看到的。看到什么,就 是什么。”
• 已至晚年的女儿终于决心抛开破旧的带着它来来 往往的自行车,走下湖堤,穿行于一大片已没过 脖子的芦苇。在芦苇的深处,她找到了父亲当年 留下的搁浅的小船……随着钢琴声的再次响起, 女孩在急促的奔跑中时光倒流般的回到了少女时 代,父亲,他终于回来了。在手风琴、大管与钢 琴的合奏中,父女深情相拥。
• 从《父与女》的声音处理来看,其崇尚的是一种 “大音希声”的境界。作品依托的是非词语符号 的音乐以及自然的声响,作为听觉语言主体的角 色对白是缺失的。
• 故事将继续讲述,而观者也会有无数的想 象:女孩一定是以为爸爸会像往常一样的 出现在家里等待着她?因为女孩的背影是 如此的坚定,坚定到我们饱含信心:她一 定会与父亲重逢。
• 此后的故事也是围绕着 一次又一次的期冀重逢 展开,女儿从小孩到少 女,再到成家直至迟暮 之年。这些片段里的音 乐都是张弛有度的,让 我们感受到了女孩在此 岸世界的种种精彩、期 待与惆怅、到来与离开, 而父亲,她终究是没有 等来。
• 《多瑙河之波》以小调 色彩为主,融合了手风 琴、钢琴的元素,舒缓 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开篇伊始,随着白云镜 头的出现、拉远,手风 琴的声音缓缓响起,父 与女骑行的身影由远至 近,声音与画面的结合 把观者带入了一个水墨 般的视听世界。
• 随着故事的发展相继出现的几个镜头的音乐则是 凄婉伤感:父亲和女儿骑行到了湖岸,与女儿拥 抱别过后,父亲只身一人走下堤岸,划船远去。 这几个画面中的音乐似乎是要停止,时间仿佛就 此凝固,观者的情感也在短短的时间内积聚、等 待。漫长的几秒后,镜头转换为一只孤单的飞鸟 穿过白杨树凝重的黑影以及宽阔无一物的静静湖 面,悠扬的声音再次响起,它给观者带来很多的 期待与情感释放,女孩弱小的身影骑上自行车返 程。
• 《父与女》用八分三十 秒讲述了女儿从孩提时 代到迟暮之年对父亲的 漫长等待。短片对女儿 堤岸之外的生活毫无提 及,仅以骑行停驻片段 贯穿了女儿生命中的守 望。“迈克尔·度德威 特一共设计了女儿的 11 次骑行,其中第 7 次是靠夜晚的车灯来暗 示的,只有短短 5秒钟”
• 《父与女》设计了一个 开放式的结尾。当年迈 的女儿最后一次骑着破 旧的自行车来到湖边, 她终于想要去探求个究 竟。她放弃了此岸世界 的种种,抛开了承载生 命之旅的自行车,只身 一人向长满了芦苇的湖 滩走去。
1、高贵的单纯:惜墨如金
迈克尔·度德威特早年的求学经历及其接触 到的东方文化对其画风产生深刻的影响,从 他的作品中,观者能感受到浓郁的东方气息: 黑白、虚实、意境。
• 在《父与女》的场景方面,影片中特写镜头较少, 且镜头多是静止的。“作者在影片的景别设置上 几乎全部采用全景和远景,加上摄影惯用的氧化 褪色照片的色调,在描写过程中力求以客观的、 陈述式的笔法赋写,不掺入个人意见,令观者以 为作者仅在直言其事耳”。
迈克尔·度德威特通过对白云、天空、飞鸟、 秋风、雪地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彰显主题, 通过这些意象的画面,烘托了父亲离开后落 单无助的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殷殷期盼。
《父与女》的另一个特点是:情节单一。作品采用 传统的线性叙事,且在叙事线条中,部分情节是省 略的。
短片通过女儿多次的湖堤守望展开:女儿一次次的 骑着单车满怀希望而来,停车驻足,远眺张望,抱 憾而归。对于堤岸上女儿来去的刻画是短片中的主 要表现内容,在一次次的穿梭折返中,女儿的形象 及陪伴的人物在发生变化,以此来揭示了时间。 “任何叙事都调动了两个时间性:一方面是被讲述 事件的时间性,另一方面是属于叙述行为本身的时 间性”。
• 短片片长8分30秒, 铅笔加炭笔的手绘风 格,短小的篇幅内展 现了一个小女孩对父 亲一生的守望。由该 动画作品改编的绘本 于2005年由辽宁教 育出版社出版,并在 2013年由海豚出版 社再次出版。
• 短片主要讲述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 们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来 到平静的湖边,而父亲在河岸挥别而去。思 念父亲的女儿,骑着单车,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地来到河畔等待的故事。
• 在《父与女》中,不 仅迈克尔·度德威刻特 意的营造了距离、拒 绝掺入个人情感,作 品中的人物也是如此, 回避正面形象、淡化 表情处理。缺失的人 物正面形象刻画及人 物性情塑造让观者很 大程度上获得了解读 作品的主动权,作品 的意义及深度有了更 多的演绎空间。
• 《父与女》秉承了极简主义“少就是多”的原则, 去繁杂与雕饰,还原景与物本初的单纯。作品中 简单的勾勒描绘把所有的物象简化为形式,写意 传神,消解了具象的形与物对观者的视觉干扰。
3、平淡自然:线性省略叙事
• 动画短片《父与女》在叙事上的一个特点是:寓情 于物。《父与女》中有较多的空镜头,看似不经意 的描写,但这些信息对于作品意义的构建有着重要 的作用。
• 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 一个个画面:缓缓升腾 的白云、高大凝重的白 杨、转动的自行车轮、 平静水面的一朵浪花 、 形单影只的飞鸟、漆黑 夜里的一束手电光亮、 秋风掠过的离枝树叶、 茫茫雪地里一棵树的孤 影等等。这些细节看似 偶成,却是作者的苦心 经营,这是一种寓情于 物的手法。
二、对白的缺失:此时无声胜有声
• 动画短片《父与女》是没有设置人物对白的, 影片中除了自然界的声音外,就是用于烘托氛 围的背景音乐。在谈到为什么这么处理时,迈 克尔·度德威特坦言:“我并不是有意要避开 对白或是旁白配音。我只是比较喜欢作品中没 有现实世界声音的打扰”。
• 短片中的背景音乐是19世纪末罗马尼亚作曲家伊 奥西波·伊凡诺维奇所作的管弦圆舞曲《多瑙河 之波》。该曲采用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形式,以弦 乐为主导,由序奏、四首小圆舞曲、尾声组成。 在《父与女》中,根据情节的需要,音乐做:一朵孤零 零的白云、渺远的天 际水平线、落单的飞 鸟、随风摇曳的一片 树枝、茕茕孑立的水 鸟、女孩驻立堤岸的 弱小身影,这些都给 人一种寂静空灵的感 觉。
• 场景的描绘多采用简 单的线描,以单线勾 勒的居多。如镜头中 有部分表现天边和水 面的远景,仅以一条 单线略过,营造出静 谧悠远的意境。
• 在芦苇的深处,她找到了父亲当年留下的船骸, 船身的一半已被沙土遮盖。女儿走近、停靠、 轻抚,然后蜷缩着躺在船里。
• 不知是在梦里还是与父亲同在的彼岸世界里, 女儿听到了父亲急切的呼唤,她起身、张望, 然后向着父亲声音传来的方向奔跑。她奔跑过 了自己的老年、中年,停驻在了豆蔻的少女时 代。在那里,他见到了父亲的高大身影,父女 深情相拥,她终于与父亲重逢了。
• 迈克尔·度德威特似乎刻意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
离,尽量通过场景的画面语言传递信息、表现情 感、烘托氛围。在《父与女》中,创作者本人是 回避隐退的,他置身于幕后,冷静的旁观。
• 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是以线勾勒、以影造型,且片中 的人物都无过多的表情刻画,似剪影般单纯。片中 有一镜头,表现划船父亲的身影逐渐远去直至成为 天际小小的黑点,女孩弱小如豆的影子在堤岸上跳 动,折回、翘首、眺望。高大的白杨、宽阔的水面、 父亲与女儿似点的黑影,父与女从此天水相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