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4:传输线上的波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_传输线

实验报告_传输线

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匹配一、实验目的:理解传输线源端阻抗和终端负载阻抗对传输信号影响的原理和高频信号的传输规律,掌握源端反射和终端反射的概念,以及消除源端反射和终端反射的方法,在实验中进行操作,观察信号波形,验证原理。

二、实验器材:被测电路(XILINX公司型号为XC2S100E/TQ208的FPGA芯片,60M的晶振),示波器(TDS1012B,带宽100M,采样率1GS/S),示波器探头(10X,200MHZ,输入电容16PF,输入电阻10兆欧姆),电源,48米长双绞线,0~200欧电位器,0~5K欧电位器。

三、实验内容:用VHDL语言编写分频程序,下载到相应的FPGA芯片中,使其产生100KHZ的方波,占空比为1:3。

先用示波器测量原始信号,观察波形,并记录输出电压,对信号源串接一个100欧的电阻,测量输出的信号,记录输出电压,通过运用简单的欧姆定律,信号源和外接电阻的串联电路原理,计算所使用的信号源FPGA的内阻。

使用传输线传输信号,开始源端和末端都不端接电阻,分别测量源端和末端的信号,然后再分别进行源端和末端阻抗匹配,消除反射。

源端和末端再分别端接不同阻抗的电阻,观察输出波形,理解反射原理。

四、实验原理数字信号由器件的输出端接到另一器件的输入端要使用传输线。

理想传输线的电阻应该为零,实际中传输线总是有一些小的串联电阻。

实际传输线的非零电阻会引起传播信号的衰减和畸变。

连接到传输线上的任何源端及负载阻抗的组合将会降低它的性能,阻抗不匹配时,会出现信号反射,引起振荡。

图4.1传输线问题输入接收函数:输出函数:末端反射函数:源端反射函数:其中:源端阻抗,:传输线阻抗,:末端(负载阻抗),、为正时,反射同向;为负时,反射反向。

消除反射采用源端端接和末端端接的方法图4.2末端端接当时,终端反射被消除,波形以满幅度沿着整个传输线的路径传播,所有的反射被末端负载电阻衰减,接收到的电压等于传输电压。

光纤音频信号传输技术实验报告

光纤音频信号传输技术实验报告

光纤音频信号传输技术实验报告光纤音频信号传输技术实验报告引言:光纤技术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输方式,已经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音频信号传输方面,光纤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

本实验旨在探究光纤音频信号传输技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一、实验原理光纤音频信号传输技术是利用光纤的高速传输特性,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

具体实现过程包括: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调制电路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光调制信号,然后通过光纤传输,再经过解调电路将光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出到接收端。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 音频信号发生器2. 光调制器3. 光解调器4. 光纤传输线5. 音频信号接收器6. 示波器7. 光源和光探测器三、实验步骤1. 将音频信号发生器与光调制器连接,调节发生器输出音频信号。

2. 将光调制器与光解调器连接,通过光纤传输线连接两者。

3. 将光解调器与音频信号接收器连接。

4. 调节光源和光探测器,使其适应光纤传输。

5. 打开音频信号发生器和音频信号接收器,并调节参数使音频信号传输正常。

6. 使用示波器对传输后的音频信号进行波形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光纤音频信号的传输。

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显示,传输后的音频信号与输入信号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失真和衰减。

这证明了光纤音频信号传输技术的可行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光纤传输线的质量对音频信号的传输质量有很大影响。

如果光纤传输线质量较差,信号衰减较大,可能导致音频信号的失真。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质量良好的光纤传输线。

其次,光调制器和光解调器的性能也会影响音频信号的传输质量。

如果这两个设备的响应速度较慢,可能会导致音频信号的延迟。

因此,在选择光调制器和光解调器时,应注意其响应速度和性能指标。

最后,光源和光探测器的选用也是影响音频信号传输质量的关键因素。

光源的亮度和光探测器的灵敏度会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

传输线上电磁波的参数测量

传输线上电磁波的参数测量

实验1 传输线上电磁波的参数测量1.1实验设置的意义对电磁波的理性和感性认识,是学习射频、微波理论和技术的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容易给出电磁波具体而生动的图像。

尽管如此,电磁波对许多人而言.仍然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

本实验的主要意义,首先在于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实验.不仅仅能测出电磁渡的振幅随时间的变化,而且能通过实验测出电磁波的振幅随空间的变化,从而认识到电磁波也具有波动过程的一般特征,它的频率和波长都是可以用频谱分析仪测量的。

射频测量系统根据给定的测量任务和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可以用一些分立的测量仪器和辅助元件来组成;也可以根据某种成熟的测量方法构成一种现成的成套测量设备,只要接入待测件就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测量系统。

对传输线上波的测量用一般实验方法能测量的驻波比可达50左右。

至于测量大于100的驻波比,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

由于频谱仪具有高灵敏度、宽动态范围的特点,所以用频谱仪作为指示器就能测量高达1000左右的驻波比。

通过对微带传输线上波的测量,原则上可以得出与专用的微波测量线相同的结果。

这对分析理解传输线上的波过程,了解在射频、微波领域有重要作用的驻波测量技术也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1.2实验目的●用频谱分析仪测量传输线上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测量驻波信号的波腹、波节、反射系数、驻波比。

1.3实验原理对于具有分布参数的均匀传输线,采用分布参数电路分析方法,即把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得到传输线的单位长度电阻、电感、电容和电导组成的等效电路,然后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导出传输线方程。

从传输线方程的解进而研究波沿给定传输线传播的全部特性。

当传输信号的波长远大于传输线的长度时,有限长的传输线上各点的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和相位与传输线长度可以近似认为相同,就不显现分布参数效应.可作为集中参数电路处理。

但当传输信号的波长与传输线长度可以比拟时,传输线上各点的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和相位均不相同.显现出电路参数的分布效应,此时传输线就必须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

传输线波长计算公式

传输线波长计算公式

传输线波长计算公式传输线波长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传输线上的波长的。

在电磁波传输中,波长是指波的一个完整周期所占据的空间距离。

波长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传输线的特性参数来确定。

下面将介绍传输线波长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

传输线波长的计算公式是根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和频率来确定的。

在电磁波传输中,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指单位长度的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

传输线波长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波长 = 速度/频率其中,速度是指电磁波在传输线上传播的速度,频率是指电磁波的振动次数。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特性阻抗 = (电感 + 电容) / (电导 + 电阻)其中,电感和电容分别是传输线的电感和电容参数,电导和电阻分别是传输线的电导和电阻参数。

传输线波长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上公式来确定。

根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和频率,可以计算出传输线上的波长。

传输线波长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在设计和优化传输线时,了解电磁波在传输线上的传播情况,以及传输线的特性参数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传输线波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线波长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确定天线长度和传输线长度,从而保证无线信号的传输质量。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传输线波长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确定光纤的长度,从而保证光信号的传输质量。

在微波电路设计中,传输线波长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确定微波传输线的长度,从而保证微波信号的传输质量。

传输线波长的计算公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设计和优化传输线,以保证电磁波的传输质量。

通过传输线波长的计算公式,可以确定传输线上的波长,从而了解传输线的传输特性。

传输线波长的计算公式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和微波电路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希望本文对传输线波长的计算公式有所了解,对读者有所帮助。

光纤的使用实验报告

光纤的使用实验报告

光纤的使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光纤进行光信号传输的实践,了解光纤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二、实验原理光纤是由具有较高折射率的材料制成的细长柔性管道,其内部的光在管道中依据光的全反射现象而传播。

光纤以其高传输速度、长传输距离、抗干扰等优点成为现代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信息传输媒介之一。

实验中使用的光纤主要包括两部分:光纤传输线和光纤接口器件。

光纤传输线一般采用多模光纤或单模光纤,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而光纤接口器件包括光纤接收器和光纤发射器,分别用于接收和发射光信号。

三、实验器材和药材- 光纤传输线(多模光纤或单模光纤)- 光纤接口器件(光纤接收器和光纤发射器)- 光源- 光功率计- 示波器- 电脑四、实验步骤1. 连接光纤传输线将光纤传输线的一端连接到光纤接收器的输入端口,另一端连接到光纤发射器的输出端口。

确保连接稳定。

2. 准备光源和光功率计将光源接入光纤发射器,并将光功率计连接到光纤接收器。

使用电缆连接示波器和电脑,以便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3. 测量初始信号强度打开光源和光功率计,并记录初始信号强度。

此时光信号应从光源经过光纤传输线到达光功率计,读数稳定后记录为初始信号强度。

4. 改变传输距离保持光源和光功率计的位置不变,轻轻移动光纤传输线的一端,逐渐增加或减小传输距离。

在每个距离上,观察信号强度的变化,并记录测量结果。

5. 观察示波器波形将示波器设置成满足实验要求的采样率和时间尺度。

用示波器观察信号在光纤传输线中的传播情况,观察可能的信号失真、衰减等现象。

6. 分析数据和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信号强度与传输距离之间的关系,讨论其他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得到了关于信号强度与传输距离之间的关系的数据。

在实验中观察到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信号强度逐渐减弱,但在一定范围内仍能保持有效传输。

此外,示波器观察结果显示在光纤传输线中信号能够稳定传播,保持较高的信号质量。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微波测量仪器认识及功率测量实验目的(1)熟悉基本微波测量仪器;(2)了解各种常用微波元器件;(3)学会功率的测量。

实验内容一、基本微波测量仪器微波测量技术是通信系统测试的重要分支,也是射频工程中必备的测试技术。

它主要包括微波信号特性测量和微波网络参数测量。

微波信号特性参量主要包括:微波信号的频率与波长、电平与功率、波形与频谱等。

微波网络参数包括反射参量(如反射系数、驻波比)和传输参量(如[S]参数)。

测量的方法有:点频测量、扫频测量和时域测量三大类。

所谓点频测量是信号只能工作在单一频点逐一进行测量;扫频测量是在较宽的频带内测得被测量的频响特性,如加上自动网络分析仪,则可实现微波参数的自动测量与分析;时域测量是利用超高速脉冲发生器、采样示波器、时域自动网络分析仪等在时域进行测量,从而得到瞬态电磁特性。

图1-1 是典型的微波测量系统。

它由微波信号源、隔离器或衰减器、定向耦合器、波长/频率计、测量线、终端负载、选频放大器及小功率计等组成。

图 1-1 微波测量系统二、常用微波元器件简介微波元器件的种类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实验室里常见的几种元器件:(1)检波器(2)E-T接头(3)H-T接头(4)双T接头(5)波导弯曲(6)波导开关(7)可变短路器(8)匹配负载(9)吸收式衰减器(10)定向耦合器(11)隔离器三、功率测量在终端处接上微波小功率计探头,调整衰减器,观察微波功率计指示并作相应记录。

微波元器件的认识螺钉调配器E-T分支与匹配双T波导扭转匹配负载波导扭转实验总结:在实验中我们认识了各种的微波元器件,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更是为了以后的实验做了准备。

实验二测量线的调整与晶体检波器校准实验目的(1)学会微波测量线的调整;(2)学会校准晶体检波器特性的方法;(3)学会测量微波波导波长和信号源频率。

射频微波实验报告

射频微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射频微波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 掌握射频微波元件的特性参数测量方法。

3. 熟悉射频微波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技术。

4. 提高对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射频微波技术是现代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的重要技术。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射频微波传输线:了解射频微波传输线的种类、特性及其在射频微波系统中的应用。

2. 射频微波元件:掌握射频微波元件(如衰减器、隔离器、滤波器等)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参数。

3. 射频微波系统:了解射频微波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1. 射频微波传输线测量: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微带传输线的特性参数(S参数)。

2. 射频微波元件测量:测量衰减器、隔离器和滤波器的特性参数(如插入损耗、隔离度、带宽等)。

3. 射频微波系统搭建:搭建一个简单的射频微波系统,并进行调试。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射频微波传输线测量(1)准备实验设备:矢量网络分析仪、微带传输线、测试夹具等。

(2)设置测试参数:起始频率、终止频率、步进频率等。

(3)连接设备:将矢量网络分析仪、微带传输线和测试夹具连接好。

(4)进行测试:启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S参数测量。

(5)分析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微带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2. 实验二:射频微波元件测量(1)准备实验设备:矢量网络分析仪、衰减器、隔离器、滤波器等。

(2)设置测试参数:起始频率、终止频率、步进频率等。

(3)连接设备:将矢量网络分析仪、射频微波元件连接好。

(4)进行测试:启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特性参数测量。

(5)分析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射频微波元件的特性。

3. 实验三:射频微波系统搭建(1)设计系统方案: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射频微波系统方案。

(2)搭建系统:按照设计方案,搭建射频微波系统。

(3)调试系统:对系统进行调试,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4)测试系统:对系统进行测试,验证系统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射频微波传输线测量结果:测量得到微带传输线的S参数,分析其特性参数。

高频脉冲实验报告

高频脉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高频脉冲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高频脉冲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检测方法。

3. 学习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高频脉冲实验。

4. 分析高频脉冲信号的波形和参数,验证理论公式。

二、实验原理高频脉冲信号是一种周期性变化的电信号,其频率远高于普通交流信号。

在高频脉冲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方面:1. 脉冲产生:通过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产生高频脉冲信号。

2. 脉冲传输:研究高频脉冲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播特性,包括衰减、色散和反射等。

3. 脉冲检测:使用示波器等仪器设备检测和分析高频脉冲信号的波形和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晶体管或集成电路2. 高频信号发生器3. 高频示波器4. 传输线5. 测试线夹6. 万用表7. 调制解调器(可选)四、实验内容1. 脉冲产生:(1)搭建晶体管或集成电路产生高频脉冲信号的电路。

(2)调整电路参数,观察并记录脉冲信号的波形和参数。

(3)分析脉冲信号的波形和参数,验证理论公式。

2. 脉冲传输:(1)搭建传输线实验电路,将脉冲信号从产生端传输到检测端。

(2)观察并记录传输线上的脉冲信号波形,分析脉冲信号的衰减、色散和反射等特性。

(3)计算传输线上的特性阻抗,验证理论公式。

3. 脉冲检测:(1)使用示波器检测和分析脉冲信号的波形和参数。

(2)调整示波器参数,观察脉冲信号的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占空比等特性。

(3)分析脉冲信号的波形和参数,验证理论公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脉冲产生:实验结果表明,晶体管或集成电路可以产生高频脉冲信号。

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可以改变脉冲信号的波形和参数。

2. 脉冲传输:实验结果表明,传输线对高频脉冲信号有衰减、色散和反射等特性。

通过计算传输线上的特性阻抗,可以验证理论公式。

3. 脉冲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示波器可以有效地检测和分析高频脉冲信号的波形和参数。

通过调整示波器参数,可以观察到脉冲信号的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占空比等特性。

六、实验结论1. 高频脉冲信号是一种重要的电子信号,在通信、雷达、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北邮实验报告微波

北邮实验报告微波

北邮实验报告微波引言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介于红外线和无线电波之间,频率范围在0.3GHz到300GHz之间。

在通信、雷达、烹饪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本次北邮实验中,我们将对微波进行详细的实验研究,包括微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微波的特性和应用,掌握微波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巧。

实验步骤1. 微波的产生在实验室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微波产生器作为实验的起点。

首先,将微波产生器连接到电源上,调节频率和功率到所需的数值。

然后,将微波产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实验室的微波传输线上。

2. 微波的传播在传输线的一端,将一根微波天线连接到传输线上。

通过在传输线上调整微波的传播路径、角度和长度,我们可以实现微波的传输和转换。

在传播过程中,我们还观察了微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 微波的接收在传播线的另一端,将一个微波接收器连接到传输线上,以接收并测量传输线上的微波信号。

在接收过程中,我们还研究了微波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特性。

4. 微波的应用在实验的最后阶段,我们探索了微波在通信和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调整频率和功率,我们成功地传输了一个数字信号,并利用雷达系统测量了一个静止目标的距离和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获得了如下的实验结果:1. 微波产生器的频率和功率对微波的传播和接收都具有重要影响。

调节频率和功率可以改变微波信号的强度和特性。

2. 微波在传输线上的传播路径、角度和长度都会对微波信号的幅度、相位和频率产生影响。

合理地设计和构造传输线可以提高微波的传输效率和保真度。

3. 微波信号的接收和测量需要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微波接收器和测量仪器。

合理调节接收器的参数可以获得准确的微波信号值。

4. 微波在通信和雷达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利用微波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无线通信和精确测量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全面了解了微波的特性和应用。

微波是一种重要的电磁波,具有很多优良特性,如高速传输、高精度测量和无线通信等。

电磁波传播特性实验报告

电磁波传播特性实验报告

电磁波传播特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旨在深入了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掌握其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规律和相关参数的测量方法,从而提高对电磁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器材与原理:本实验使用的器材主要包括:1. 发射器:用于产生一定频率、幅度和相位的电磁波信号。

2. 接收器:用于接收传播过来的电磁波信号并测量其幅度和相位差。

3. 调制器:用于调整电磁波信号的频率、相位和幅度。

4. 板间距调节器:用于调整板间距的大小。

在本实验中,我们主要使用了传输线实验箱来模拟电磁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性,通过调整模型中的板间距,我们可以模拟不同媒质介电常数的变化,从而探究电磁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规律和特性。

实验过程与结果:在实验中,我们首先调整了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并通过调制器调整了发射信号的频率和幅度。

随后,我们通过板间距调节器调整了模型中两板之间的距离,模拟了电磁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性。

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电磁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和衰减规律。

我们发现,相同的信号在空气和绝缘材料中传播的速度是明显不同的,其中,在绝缘材料中的传播速度要明显慢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这与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较高有关。

此外,我们还测量了电磁波在不同板间距离下的信号幅度和相位差变化情况,发现信号的传播距离增加时,信号幅度会逐渐减小,相位差也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的规律与不同媒质的介电常数和板间距离有关。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和相关参数的测量方法,并掌握了在不同媒质中进行电磁波传播实验的技巧和方法。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电磁波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和衰减规律,这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电磁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徐敏忠, 黄英杰, 张辉, 等. 电磁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性研究[J]. 科技信息, 2008(35):329-331.[2] 高丽平, 陈建忠, 吴之峰, 等. 电磁波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特性研究及应用[J]. 电子技术, 2018(10):303-304.。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波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概念;2. 掌握微波元件的基本特性及测量方法;3. 学习微波网络分析仪的使用方法;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微波技术是研究频率在300MHz至300GHz范围内电磁波的产生、传播、辐射、调制和接收等问题的学科。

本实验主要涉及微波元件、微波网络分析仪等设备的使用,以及微波参数的测量。

1. 微波元件:微波元件是微波技术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输线、谐振器、滤波器、衰减器、隔离器、定向耦合器等。

这些元件在微波系统中起到传输、选择、匹配、隔离等作用。

2. 微波网络分析仪:微波网络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微波网络性能的仪器,可以测量网络的S参数、衰减、相位等参数。

三、实验内容1. 微波元件特性测量(1)实验目的:掌握微波元件的特性测量方法,了解其基本参数。

(2)实验原理:利用微波网络分析仪测量微波元件的S参数,通过S参数计算出微波元件的反射系数、传输系数、驻波比等参数。

(3)实验步骤:a. 将待测微波元件接入微波网络分析仪;b. 调整微波网络分析仪的频率,进行扫频测量;c. 记录微波元件的S参数;d. 分析S参数,计算反射系数、传输系数、驻波比等参数。

2. 微波网络分析仪的使用(1)实验目的:掌握微波网络分析仪的基本操作,了解其功能。

(2)实验原理:微波网络分析仪通过测量微波网络的S参数,可以分析微波网络的性能。

(3)实验步骤:a. 打开微波网络分析仪,进行自检;b. 设置测量参数,如频率、扫描范围等;c. 连接待测微波网络,进行测量;d. 分析测量结果,了解微波网络的性能。

3. 微波系统调试(1)实验目的:了解微波系统的调试方法,掌握调试技巧。

(2)实验原理:通过调整微波系统中的元件参数,使系统达到最佳性能。

(3)实验步骤:a. 连接微波系统,设置初始参数;b. 进行系统测试,观察性能指标;c. 根据测试结果,调整元件参数;d. 重复测试和调整,直至系统性能满足要求。

微波实验报告心得

微波实验报告心得

一、实验背景微波技术是一门涉及电磁场、微波电路、微波系统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在当今信息时代,微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遥感、医学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掌握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们进行了微波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微波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微波的基本原理,掌握微波传播、传输和辐射的特性。

2. 掌握微波测量技术,包括S参数测量、阻抗测量、衰减测量等。

3. 学习微波元件和微波系统的设计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微波基本原理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微波传播、传输和辐射的基本原理。

实验中,我们观察了微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掌握了微波在传输线中的传输特性,了解了微波在空间中的辐射特性。

2. 微波测量技术实验在微波测量技术实验中,我们学习了S参数测量、阻抗测量、衰减测量等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S参数测量的操作步骤,了解了S参数在不同频率下的变化规律;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使用阻抗测量仪和衰减测量仪进行阻抗和衰减测量,为后续的微波元件和微波系统设计奠定了基础。

3. 微波元件和微波系统设计实验在微波元件和微波系统设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微波元件的设计方法,包括阻抗匹配、滤波器设计、耦合器设计等。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阻抗匹配器实现负载匹配的方法,了解了滤波器、耦合器等微波元件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四、实验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微波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不仅加深了对微波技术的理解,还提高了动手能力。

2. 团队协作与沟通实验过程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操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严谨的实验态度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高速数字电路_传输线

高速数字电路_传输线

高速数字电路实验报告传输线特性阻抗匹配1、理解传输线源端阻抗和终端负载阻抗对传输信号影响的原理和高频信号的传输规律;2、理解源端反射和终端反射的概念;3、掌握消除源端反射和终端反射的方法;4、通过实验观察信号波形,验证传输线特性阻抗匹配原理。

二、实验器材:1、示波器:Tektronix TDS 1001B带宽:40MHz采样率:500Ms/s2、探头:Tektronix P2220带宽:100MHz 1x3、信号源:(1)Xilinx FPGA开发板晶振频率:60MHz(2)Agilent 33210A 信号发生器最大频率:20MHz4、传输线:双绞线长度:38米、14米特性阻抗:100Ω5、电阻:100Ω×2200Ω×14.7kΩ×13.9kΩ×10~20kΩ电位器×11、传输过程的频率函数:输入接收函数:00()()()()S Z A Z Z ωωωω=+输出函数:02()()()()L L Z T Z Z ωωωω=+终端反射函数:020()()()()()L L Z Z R Z Z ωωωωω-=+源端反射函数:010()()()()()s s Z Z R Z Z ωωωωω-=+2、消除反射的方法:(1)终端匹配,使0()()L Z Z ωω=,0)(2=ωR ,终端反射被消除。

波形以满幅度沿着整个传输线的路径传播,所有的反射被末端负载电阻衰减,接收到的幅值等于源端幅值。

(2)源端匹配,使0()()s Z Z ωω=,0)(1=ωR ,源端反射被消除。

0()()s Z Z ωω=时,接收函数()A ω=1/2,信号波形在传播到线路之前被串联的源端电阻分担一半,信号以一半的强度传播到线路终端,补偿方式是在线路的终端,使负载阻抗为无穷大,使()T ω=2,且1()R ω=1,线路终端电压的加倍来补偿输入端电压的减半。

反射信号的强度是信号强度的一半,一半强度的反射加上一半强度的初始输入信号,在终端达到信号的完整电平,由于2()R ω=1,相当大的信号反射回源端。

北邮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报告5-信号源-波导波长

北邮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报告5-信号源-波导波长

北邮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报告5-信号源-波导波长————————————————————————————————作者:————————————————————————————————日期: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微波测量系统的使用和信号源波长功率的测量波导波长的测量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2010211203班组员:崔宇鹏张俊鹏章翀2013年5月9日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使用和信号源波长功率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 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2) 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3) 学习用微波作为观测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

二、实验仪器1.微波信号源微波信号源由振荡器、可变衰减器、调制器、驱动电路、及电源电路组成。

该信号源可在等幅波、窄带扫频、内方波调制方式下工作,并具有外调制功能。

在教学方式下,可实时显示体效应管的工作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仪器输出功率不大,以数字形式直接显示工作频率,性能稳定可靠。

2.隔离器位于磁场中的某些铁氧化体材料对于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波有着不同吸收,经过适当调节,可使其对微波具有单方向传播的特性,隔离器常用于振荡器与负载之间,起隔离和单向传输的作用。

3.衰减器把一片能吸微波能量的吸收片垂直于矩形波导的宽边,纵向插入波导管即成,用以部分衰减传输功率,沿着宽边移动吸收片可改变衰减量的大小。

衰减器起调节系统中微波功率从以及去耦合的作用。

4.波长计电磁波通过耦合孔从波导进入频率计的空腔中,当频率计的腔体失谐时,腔里的电磁场极为微弱,此时,它基本不影响波导中波的传输。

当电磁波的频率计满足空腔的谐振条件时,发生谐振,反映到波导中的阻抗发生剧烈变化,相应地,通过波导中的电磁波信号强度将减弱,输出幅度将出现明显的跌落,从刻度套筒可读出输入微波谐振时的刻度,通过查表可得知输入微波谐振频率。

5.测量线测量线是测量微波传输系统中电场的强弱和分布的精密仪器。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报告波导波长的测量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报告波导波长的测量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学院:班级:组员:撰写人:学号:序号:实验二 波导波长的测量一、 实验内容波导波长的测量【方法一】两点法 实验原理如下图所示:按上图连接测量系统,可变电抗可以采用短路片。

当矩形波导(单模传输TE10模)终端(Z =0)短路时,将形成驻波状态。

波导内部电场强度(参见图三之坐标系)表达式为:Z aXE E E Y βπsinsin 0)(==在波导宽面中线沿轴线方向开缝的剖面上,电场强度的幅度分布如图三所示。

将探针由缝中插入波导并沿轴向移动,即可检测电场强度的幅度沿轴线方向的分布状态(如波节点和波腹点的位置等)。

两点法确定波节点位置将测量线终端短路后,波导内形成驻波状态。

调探针位置旋钮至电压波节点处,选频放大器电流表表头指示值为零,测得两个相邻的电压波节点位置(读得对应的游标卡尺上的刻度值1T 和2T ),就可求得波导波长为:T 2 min 'min g -=T λ由于在电压波节点附近,电场(及对应的晶体检波电流)非常小,导致测量线探针移动“足够长”的距离,选频放大器表头指针都在零处“不动”(实际上是眼睛未察觉出指针有微小移动或指针因惰性未移动),因而很难准确确定电压波节点位置,具体测法如下:把小探针位置调至电压波节点附近,尽量加大选频放大器的灵敏度(减小衰减量),使波节点附近电流变化对位置非常敏感(即小探针位置稍有变化,选频放大器表头指示值就有明显变化)。

记取同一电压波节点两侧电流值相同时小探针所处的两个不同位置,则其平均值即为理论节点位置:() 2121min T T T +=最后可得 T 2min 'min g -=T λ(参见图四)YZ【方法二】 间接法矩形波导中的 波,自由波长 和波导波长g λ满足公式:2 12⎪⎭⎫ ⎝⎛-a g λλλ=其中:f g /1038⨯=λ,cm a 286.2=通过实验测出波长,然后利用仪器提供的对照表确定波的频率,利用公式确定出 ,再计算出波导波长g λ。

波导代入电路实验报告(3篇)

波导代入电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波导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微波技术中的应用。

2. 掌握波导代入电路的设计方法及实验操作步骤。

3. 分析波导代入电路的传输特性,如传输线特性阻抗、衰减特性等。

4. 通过实验验证波导代入电路的设计理论和实际应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波导是一种特殊的金属管状结构,用于传输高频电磁波。

在微波技术中,波导具有传输效率高、损耗低、隔离性好等优点。

波导代入电路是将波导与电路相结合,实现微波信号的有效传输。

本实验中,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波导代入电路,包括波导部分和电路部分。

波导部分用于传输微波信号,电路部分则用于处理和放大微波信号。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波导:矩形波导,尺寸为50mm×10mm。

2. 电路板:FR-4材料,厚度为1.6mm。

3. 信号源:频率范围为GHz。

4. 功率计:测量微波信号功率。

5. 频率计:测量微波信号频率。

6. 示波器:观察微波信号波形。

7. 电缆连接器:连接波导与电路板。

四、实验步骤1. 波导设计:根据实验需求,设计波导的结构和尺寸,包括波导长度、宽度、高度等参数。

2. 电路板设计:根据波导结构,设计电路板布局,包括放大器、滤波器、耦合器等组件。

3. 波导制作:使用波导加工设备,按照设计图纸制作波导。

4. 电路板制作:使用电路板加工设备,按照设计图纸制作电路板。

5. 组装波导代入电路:将波导与电路板连接,确保连接可靠。

6. 测试波导代入电路:使用信号源、功率计、频率计、示波器等仪器对波导代入电路进行测试,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传输线特性阻抗:通过测量不同频率下的传输线特性阻抗,分析波导代入电路的传输特性。

2. 衰减特性:通过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衰减特性,分析波导代入电路的损耗情况。

3. 信号放大效果:通过测量放大器输出功率,分析波导代入电路的信号放大效果。

六、实验结果1. 传输线特性阻抗:实验测得波导代入电路的传输线特性阻抗约为50Ω,与理论值相符。

消息传递实验报告

消息传递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消息传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不同消息传递方式的优缺点。

3. 通过实验验证消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器材1. 计算机(配置:Intel Core i5,4GB内存,Windows 10操作系统)2. 网络交换机3. 路由器4. 传输线5. 消息发送端和接收端设备三、实验原理消息传递是指在不同设备或程序之间传输信息的过程。

消息传递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点对点传输:消息直接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2. 广播传输:消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所有接收端。

3. 多播传输:消息从发送端传输到多个指定的接收端。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将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和传输线连接好,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2. 配置网络参数:设置计算机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确保计算机可以访问网络。

3. 编写消息发送端程序:使用Python编程语言编写消息发送端程序,实现消息的发送功能。

4. 编写消息接收端程序:使用Python编程语言编写消息接收端程序,实现消息的接收功能。

5. 实验验证:(1)点对点传输实验:运行消息发送端程序,向指定的接收端发送消息。

观察接收端程序是否成功接收消息。

(2)广播传输实验:运行消息发送端程序,向所有接收端发送消息。

观察所有接收端程序是否成功接收消息。

(3)多播传输实验:运行消息发送端程序,向指定的多个接收端发送消息。

观察所有接收端程序是否成功接收消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点对点传输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送端成功向接收端发送消息,接收端程序成功接收消息。

说明点对点传输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消息传递。

2. 广播传输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送端成功向所有接收端发送消息,所有接收端程序成功接收消息。

说明广播传输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消息传递。

3. 多播传输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送端成功向指定的多个接收端发送消息,所有接收端程序成功接收消息。

说明多播传输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消息传递。

电磁波传播实验报告

电磁波传播实验报告

电磁波传播实验报告
引言
•介绍电磁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简述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通信领域的应用
•阐述进行电磁波传播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设备和原理
•详细列出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解释电磁波传播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和理论基础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室空间干净整洁,并避免外界干扰。

2.设置实验装置:将天线和发射器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

3.测量实验数据:使用合适的仪器和测量工具,记录电磁波在不同距离
下的强度和频率。

4.分析实验数据: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以了解电
磁波的传播特性。

5.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和分析
1.对实验数据进行图表分析,展示电磁波在不同距离下的强度变化趋势。

2.解释电磁波传播的特点,例如衰减和传播速度。

3.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结论
•总结电磁波传播实验结果和分析
•强调电磁波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拓展实验。

参考资料
列出实验中所参考的书籍、期刊论文或网络资源,以支持实验结果和分析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致谢
感谢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的支持。

附录
•实验原始数据表格
•图表的绘制过程和计算方法的详细说明•实验设备和材料的详细规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
(2) 行波系数和驻波系数
为了定量描述传输线上的行波分量和驻波分量,引入驻波系数和行波系数。
b
传输线上最大电压(或电流)与最小电压(或电流)的比值,定义为驻波系数或驻波比,表示为
| U |max | I |max | U |min | I |min
驻波系数和反射系数的关系可导出如下
2
表示为瞬时值形式为
i( z , t )

Re[ I (z)e
j t
]
|
I
2
|
cos(t

z
2 )
● 驻波状态: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传输线工作在全驻波状态。
在 ZL=0,ZL=∞,或者 ZL=±jXL 时,都有| |=1
以 ZL=0 为例来分析传输线工作在全驻波状态时的特征。此时,
z0
表示为瞬时值形式(Z0 为实数时)
u(z, t)

2
|
U
2
|
sin(z)
cos(t

2

2
)
●混合波状态:传输线上同时存在入射波和反射波,两者叠加形成混合波状态,对于无耗线,线上的
电压、电流表示式为
U (z)
U 2e j z
U 2e j z

U
2
e
j

U2 I2Z0 2Z0
ez

I
2
ez
a
对于无损耗线 j ,则
U (z)
U 2e jz
|
U
2
|
e e ji jz
I (z)

I2e jz
|
I
2
|
e
e ji
jz
式中的

2
是U
2
的初相角.因
ZL=Z0
是纯电阻,故此处的

2=

K |U|min | I |min |U|max | I |max
显然
K 1 1 | 2 | 1 | 2 |
(3) 反射系数
传输线上某点的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之比定义为该点处的反射系数,即
(
z)

U U

( (
Z Z
) )
按反射系数定义可得 (z) 2e2 z | 2 | e e e 2 z j2 z j 2 ,
损耗 L。利用关系 L=-20Lg| |和 (1 | 2 |) /(1 | 2 |) 即可决定反射系数| |和驻波比 。
图 1-3 反射测量电桥测量结果示意图
e
四、结果分析与实验报告
● 由测得的驻波分布曲线决定微带传输线的工作波长。
● 上述微带传输线的工作波长与由 c / f 算出的波长不相同;
7 1 -21 22 723.8
9 -3 -24 21 932.7
反射系数 Γ 驻波比 S
0.0032 0.1820 0.1470 0.1230 1.0064 1.4450 1.3450 1.2800
0.1000 1.2220
0.1470 0.1120 1.3450 1.2520
f
● 利用实验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出驻波比和反射系数等参数,如下图。 ● 对不同频率下的驻波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并完成实验报告。
开路 (无负载) 短路(有负载)
L f/MHz
1
2
0
-1
-50
-28
50
27
105.6 212.6
3 2 -22 24 310.5
4 -1 -23 22 412.5
5 0 -20 20 512.3
z


2U
2
e
j
z

U
2
e
j
z

22U
2
e j z
e jz 2

2U 2e j z

U
2
e
j
z
(1


2
)

2
2U
2
cos(
z)
I (z)

I
2
e
jz

I
2
e

jz
=
I
2
e
j
z
(1


2
)

j
2
2
I
2
sin(
●改变 AT-801D 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为 800MHz,再重复进行驻波分布测试。
●用反射测量电桥来测量反射损耗,按图 1-2 连接好实验装置
AT5011
跟踪发生器
频谱分析仪
AT-TQQ-1 反射测量电桥
AT-DTZ-10
Z
终端负载
图 1-2 用反射测量电桥来测量反射损耗
● ATTQQ1 反射测量电桥的测量端,首先不接负载(开路),用 AT6030 测量并记录曲线 1 数据,然后 接终端负载,用 AT6030 测得曲线 2,如图 1-3 所示。两曲线的差值 d(按 10dB/格读数)即代表反射
dLeabharlann ●微带传输线模块测量端开路(不接负载)。 ●把 AT5011 设置成为:CENTER FREQUENCY=1000MHz,SPAN=1MHz,参考电平-30dBm,在保 证信号不超出屏幕顶端的情况下,参考电平越小越好,尽量使信号谱线的峰值显示在屏幕的第一格和 第二格之间。 ●AT-801D 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输出频率 1000MHz 和最小衰减量。 ●如图 1-1 连接,逐次移动探头。记录探头位置刻度读数和频谱分析仪读数,必要时可调节信号发生 器的输出功率或频谱分析仪的参考电平。
2 1,
U
2

2U
2

U
2
|
U
2
| e j(i )
U
(z)

U
2
e
jz

U
2
e

jz

U
2
(e
jz
e jz )
j
2
|
U
2
| e j(2 ) sin(z)
同样
I(z)

2
|
U
2
|
e j(2 )
cos(z)
二、实验原理
对于具有分布参数的均匀传输线,采用分布参数电路分析方法,即把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 理,得到传输线的单位长度电阻、电感、电容和电导组成的等效电路,然后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导出传 输线方程。从传输线方程的解进而研究波沿给定传输线传播的全部特性。当传输信号的波长远大于传 输线的长度时,有限长的传输线上各点的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和相位与传输线长度可以近似认为相同, 就不显现分布参数效应.可作为集中参数电路处理。但当传输信号的波长与传输线长度可以比拟时, 传输线上各点的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和相位均不相同.显现出电路参数的分布效应,此时传输线就必须 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
其中
2
|
ZL ZL

Z0 Z0
| ei 2
称为传输线的终端反射系数。
下面说明如何利用传输线上的电压分布测量波长。采用的方法称为驻波分布法,传输线终端短路(或 开路)时.传输线上形成纯驻波.移动测量探头测出两个相邻驻波最小点之间的距离.即可求得波长。 对空气绝缘的同轴系统,上述方法测出的波导波长就是工作波长,如果是有介质绝缘的同轴系统或微
(1)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取决于传输线终端所接的负载。有三种状态。 ●行波状态:传输线上无反射波出现,只有入射波的工作状态。
当传输线终端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即 ZL=Z0 时,线上只有入射波(反射系数为零)。 此时
U (z)

U2
I2Z0 2
ez
U2ez
I (z)
电路参数沿线均匀分布的传输线称为均匀传输线。若均匀传输线的始端接信号源 E s ,终端接负载
Z L ,由于传输线是均匀的,故可在线上任一点处取线元 dz 来研究。另外,因线元 dz 远小于波长,可 把它看成集中参数电路,用串联阻抗 Zl=R1+j L1 和并联导纳 Y1=Gl 十 j C1 组成的集中参数电路等效。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11 电信 A 班 实验名称: 传输线上的波 成绩:
姓名:黄林杰 教师签名:
课程名称:微波与射频技术实验教程 学 号: 实验时间: 2014 年 3 月 20 号 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传输线上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测量驻波信号的波腹、波节、反射系数、驻波比。
带系统.这样测出的波长是波导波长,要根据波导和工作波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c
三、实验内容与测试
本实验用微带传输线模块模拟测量线。利用驻波测量技术测量传输线上的波,可以粗略地观察波 腹、波节和波长。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反射测量电桥以较精确地测量反射损耗。
(1) 实验仪器设备
●微带传输线模块 ●AT-801D 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 ●AZ530—E 电场探头 ●AT-6030 频谱分析仪 ●ATTQQ1 反射测量电桥 ●ATDTZl0 终端负载
U(z) U (z) U (z) U (z)[1 (z)]
故得
|U|max
|
U
2
| (1
| 2
|)
, |U|min
|
U
2
| (1 |
2
|)
|U|max 1 | 2 | |U|min 1 | 2 |
行波系数定义为传输线上最小电压(或电流)与最大电压(或电流)的比值,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