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完整版)
文言文固定句式
7、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8、如何、奈何、若何
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 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 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1)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译: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 (2)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译:怎么可以一切以固定的时间来限制呢?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译: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王吗? (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译:相如虽然愚劣无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项伯)孰与君少长?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8.“....孰与....”“.... ,孰与(孰若) ....” 这是一种用来表示比较、选择关系并带有疑问语气的 固定句式。当比较对象与被比较对象同时出现时,可译 为“....和(同、跟) ....相比,谁(哪个、哪样) ....”。 当 比较内容根据上下文省略,仅剩下比较的对象时,可译 为“....和(同、跟) ....比起来怎么样”或“....比....怎么 样”。
过去周朝有个人,(一生)多次求官没有得到君主赏识, (直到)年老鬓发斑白,(这天)在路上哭泣。有人问道: “您为什么哭泣呢?”他回答说:“我几次谋官都得不到赏 识。现在自己伤心已经年迈,失去机会了,因此伤心地落 泪。”那人又问:“您为什么一次都得不到赏识呢?”他回 答说:“我少年时苦读经史,后来文才具备,试图求官, 不料君王却喜欢任用老年人。这个君王死后,继位的君王 又喜欢任用武士,我改学武艺,谁知武功刚学成,好武的 君王又死去了。现在新立的君王开始执政,又喜欢任用年 轻人,而我的年龄已经老了,所以终生不曾得到一次赏识, 未能做官。”
文言句式(完整版)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省略谓语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侯)狱门外。
2.省略谓语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一狼仍从(之)。”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01
宾语前置
03
例:“时人莫之许也。” “忌不自信。”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
02
如:不自信、不吾知、不自胜、莫之许、莫己若、未之闻、未之知。
04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用否定副词“非”、“莫”表示否定的判断。
常用判断句式
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5、直接判断
常用判断句式
直接判断
用否定副词“非”、“莫”表示否定的判断。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②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皆以美于徐公。 ⑤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⑥秦,虎狼之国。 ⑦大王来何操? ⑧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⑨将军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⑩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用“者”或“也”表判断。
判断句
文言句式(完整版)
文言句式(完整版)文言句式(完整版)文言句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的特点是句子结构简练明确,使用的词汇往往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
一、主谓句式主谓句式是最基本的文言句式,也是其他句式的基础。
主谓句式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可以表达简单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 吾爱汝。
- 子欲何为?二、主谓宾句式主谓宾句式是在主谓句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宾语,用来表示动作的对象或受事者。
例如:- 吾赐汝金币。
- 吾见子犹如见真龙。
三、主谓补句式主谓补句式是在主谓句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补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动作的属性、状态或结果。
例如:- 吾为人帝。
- 彼宜君子。
四、主系表句式主系表句式是由主语、系动词和表语构成,用来表达主语的属性、状态或身份。
例如:- 吾乃石破天。
- 吾今病矣。
五、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指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用来强调某一成分或改变语序。
例如:- 犹如骏马奔腾,君子忠义无边。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先。
六、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句子通过某种连接词或标点符号并列在一起,用来表示并列关系或对等关系。
例如:- 吾欲与子相约,共谋国事。
- 若非亲朋,谁肯帮助?七、状语从句句式状语从句句式是由一个从句充当状语,在主句中用来修饰动作的条件、方式、原因等。
例如:- 怀念往事,恨不能倒流时光。
- 知止而后行,可以保身修德。
以上是文言句式的一些基本形式。
穷函天之灵秀,无法尽数其妙。
> 注意:以上文言句式仅供学习参考,实际应用中请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写作目的恰当使用,并结合现代语言风格进行调整和适应。
文言文的句式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完整版)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常见固定句式及其翻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1.表判断语气。
(1)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李密《陈情表》“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
④亚父者,范增也。
——司马迁《鸿门宴》⑤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
(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
'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2. 表疑问语气。
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1)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
文言文固定句式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舟已行矣 不是太糊涂了吗? 译:不是太糊涂了吗?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习后经常复习它,不是很愉快的吗? 译:学习后经常复习它,不是很愉快的吗?
1、“岂.....乎(岂.....哉)” 、 乎岂 哉
这一形式的固定句式, 这一形式的固定句式,大多用来表感叹语气或反诘语 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难道....吗”、“怎么... 呢” 难道 吗 怎么 的语气。 ‘‘独 邪 的语气。 “岂.....邪”、独.....哉”、‘‘独.....邪” 邪 哉
2、“不亦.....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不是 、 不亦 乎 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不是.....
吗”、“难道不.....吗” 难道不 吗 (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军队将筋疲力尽,远方的主人已经防备我们, 译:军队将筋疲力尽,远方的主人已经防备我们,恐怕不 行吧! 行吧!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1)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望将军至 岂敢反乎! 译: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 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 (2)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怎么可以一切以固定的时间来限制呢? 译:怎么可以一切以固定的时间来限制呢?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王吗? 译: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王吗? (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相如虽驽, 相如虽驽 独畏廉将军哉? 相如虽然愚劣无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译:相如虽然愚劣无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文言文固定句式整理
文言文固定句式整理文言文固定句式1【而已】: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2【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3【而况】何况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石钟山记》4【既而】不久,一会儿。
5【何如】怎么样、什么样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6【若何】【何若】【若……何】【奈何】【奈之何】怎么、怎么样、对……怎么样、把……怎么样.①取吾璧,不予我城, 奈何?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7【何以】即“以何”:拿什么、凭什么①何以言之?《赤壁之战》②何以战?<<曹刿论战>>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8【无何】不久、没多久9【何乃】怎能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10【无乃】表猜测“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11【乃尔】这样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12【何其】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13【何所】即“所何”,可译作“……干什么用”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14【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例: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15【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16【至若】【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表另起话题,引起论述。
近似“要说那”、“像那”“如果说到”的意思。
有时不译。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②至若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③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17【之属、之伦、之徒】:之类、这一类的…18【若何】怎么样。
以闲敝邑,若何?《肴之战》19【所以】(1).表凭借: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
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例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例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尔。
2、有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用来)……的”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应。
(《庄暴见孟子》)3、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例3、吾知所以拒子者,吾不言。
(《非攻》)4、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例2、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例、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司马迁《鸿门宴》)6、有所译为“有……的”。
(人、物、事)例1、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忽忽〕恍恍惚惚,心思不定的样子。
〔亡〕失。
,出则不知其所往。
(《报任安书》)例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7、有……者译为“有个……人”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8、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例: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9、如……何译为“对……怎么办”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10、奈……何译成“把……怎么办”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11、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12、庸……乎译为“哪管……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3、其……邪译为“难道……吗”例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14、无乃……乎(与),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例1、无乃尔是过与?(《论语》)例2、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例3、得无教我猎虫所耶?15、……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常见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句式1.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可以分为两个系列:(1)"……者,……也"系列。
陈涉者,阳城人也。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梁,吾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
(……,……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栗者,民之所种。
(……者,……)虢,虞之表也。
(……,……也)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忠义者圣贤家法。
(……者……)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刘备天下枭雄。
(……)晋鄙嚄唶宿将……//夫战,勇气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乃、为"系列。
常用"乃"、"为"、"即"、"则"、"是"、"非"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翩翩两骑来是谁?审谛之,顿非前物。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环滁皆山也臣本布衣且相如素贱人此为何若人?部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视之非字而画。
予本非文人画士。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被动句: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而君幸于赵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今是溪儿见辱于愚,何哉?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夫婿乐逸,为奴婢所惑。
百姓之不见保。
(2)无标志的被动句。
没有被动词,但从上下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完整版)15种文言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固定句式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汇总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汇总1、得以:(可译为“能够”。
)①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所以,蓼洲周公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被赠予美好光明的谥号,荣耀于身死之后,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做座坟墓,把他们的姓名排列于大堤之上,四方人士经过此地没有不下拜而哭泣的,这实在是百世一遇的遭遇呀!)2、俄而:(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①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口技》3、而况:(可译为“何况,况且”。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4、而已:(可译为“罢了”。
)①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勾践灭吴》(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这样罢了。
)③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祭十二郎文》(我应当在伊水和颍水之畔置几顷田地,来度过我的晚年,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期望他们长大成人;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他们出嫁,我的心愿不过如此罢了!)5、何乃:(可译为“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①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阿母对府吏说:“你的见识为什么这么短小!”)6、既而:(可译为“随后,不久”。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一、表示疑1、何所⋯⋯?表疑的固定构。
是“所⋯⋯者何”的倒装和。
可“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 女何所思,女何所。
文:姑娘所想的是什么,姑娘想念的是什么。
② 炭得来何所?(白居易《炭翁》)文:炭得来的所求的是什么?2、何如⋯⋯?何如⋯⋯?如何⋯⋯?可:“⋯⋯怎么?”例:取吾璧,不予我城,何如?文:拿了我的璧玉,不我城,怎么?可:“ 什么⋯⋯?”例:非国家之利也,何如从之?(《左o 襄公二十六年》)文:(楚国作)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什么要遵照种主呢例:何如取之尽,用之如泥沙 ?3 、何如同构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性固定构。
常用于作行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怎么”。
例:樊曰:“今天之事何如?” 文:樊:“今天的情况怎么?”(2)表示比的固定构。
可“比⋯⋯怎么”。
例:王以何如其父?文:大王(括)比他的父怎么?4 、如⋯⋯何?奈⋯⋯何?可:“拿⋯⋯怎么呢?”“ ⋯⋯怎么”、“把⋯⋯ 怎么”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够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文:太行、王屋怎么?例:三老不来,奈之何?(《西豹治》)文:三老不回来,把他怎么?5." 何(奚)以⋯⋯ " 、 " 何(奚、曷)⋯⋯ "其中“何” 是疑代,可用“安” 、“奚” 、“曷” 等来代替;“以” 是,“用”的意思;“ ” 是表示疑的气。
前者可“ 什么(要)⋯⋯呢” 、“怎么⋯⋯呢” ,后者可“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 " 此刻人方刀俎,我肉,何辞?文:此刻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是肉,什么要辞别呢?例: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 (《史· 羽本》)文:羽笑着:" 上天要亡我,我要渡江干什么呢?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庄子《逍遥游》)文:哪里用得着高九万里往南去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文:臾是我国的臣国,什么要攻打它呢?6 、孰与;与⋯⋯孰“跟⋯⋯比,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文:我跟城北的徐公比,更美?例:公之廉将孰与秦王?——你看廉将和秦王比,怎呢?二、表示反1、何⋯⋯之有?可:“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文:宋国有什么罪呢?2 、如之何⋯⋯?可:“怎么能⋯⋯呢?”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文: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呢?3 、不亦⋯⋯乎?可:“不是⋯⋯?”不也是⋯⋯?”例:求若此,不亦惑乎?文:像求,不是糊涂?例:学而之,不亦乎?有朋自方来,不亦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文:学而且常温所学知,不也是高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方来,不也是快的?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4 " 不⋯⋯乎 " 用,表反,相当于代的" 不算是⋯⋯? "例:此不者小而近者大乎?文:不算是的小而近的大?5 、 ( 其)⋯⋯哉(乎、耶)?可:“ 道⋯⋯?”例:夫患常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独伶人也哉?《伶官序》文:(人生的)患常常是从微的事情累起来的,人的才干勇气常常被他溺的事物所困,道可是伶人才这样?例:得之而失之易欤?《伶官序》文:道是得天下而失天下简单?6、安⋯⋯哉(乎)?可:“怎么⋯⋯呢?“哪里⋯⋯呢?”例:然刘豫州新此后,安能抗此乎?(《赤壁之》)文:可是刘豫州此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呢?例:燕雀安知之志哉?文:燕雀哪里知道的大理想呢?7、⋯⋯非⋯⋯欤?可:“⋯⋯不是⋯⋯?”例:子非三医生欤?(《屈原列》)文:您不是三医生?8、宁⋯⋯耶?可:“哪里⋯⋯呢?”例:宁知此骨所耶?文:哪里会想到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9 、⋯⋯哉?可:“ 道⋯⋯?”例:人之奋发 , 不如蜀鄙之僧哉?...10、独⋯⋯哉(耶)?可:“ 道⋯⋯?”例:独不怜公子之姊耶?文:道公子你就不能够怜您的姐姐?例:相如,独畏廉将哉?文:相如我然才能低下,道就怕廉将?11.“其⋯⋯ 乎(也、耶)”,表揣、希望、反等气。
文言文常用句式及标志语
文言文常用句式及标志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其语法结构和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句式和标志语:1. 倒装句:- 彼亦何人?(他是谁?)- 人非生而知之者。
(人并非生来就知道的。
)2. 并列句:-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
(因此,君子的行为影响天下的道义。
)- 君子有三乐:官事劳乐、交友乐、教学相长乐。
(君子有三种乐趣:忙于公务的乐趣、交友的乐趣、相互教导的乐趣。
)3. 状语从句:- 故曰:无微不至也。
(因此说:没有一点不周到的。
) - 夫学者,固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然而学者,必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 名词性从句:- 吾欲知天下事,必学史传。
(我想要了解天下的事情,必须学习史书。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常复习,岂不正是令人欢喜的吗?)5. 表语从句:- 君子之道,岂易知也。
(君子的道德修养,岂是容易了解的。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茫然,思考而不学习则会陷入危险。
)在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标志语,用于引出某种情感、态度或论述的内容:- 故曰:表示引用前人的话或者总结结论。
- 夫:表示引出一个事实或者一个引导性的话题。
- 是故:表示引出推理或者因果关系。
- 然而:表示转折或者引出对比的内容。
- 是以:表示引出原因或者目的。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标志语,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运用。
文言常用句式
4.用助动词“见”表被动。如:
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5.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
“为”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所”是助词,置于动词之前。如:
①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
2.无乃……乎?
表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对某件事情的认识,带有反问兼感叹的语气。“无乃”可译为“恐怕”“只怕”。如反问的语气较重。也可译为“莫不是”。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教之战》)
文言常用句式
这里所说的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
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主要格式有以下几种: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道理同上。
3.宾语前置,用助词“之”“是”等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如:
①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苻救赵》)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4.定语以“者”字短语的形式置于中心词之后。
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可以加助词“之”,也可不加。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②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冯谖客孟尝君>)
(五)句子成分的省略
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习惯上常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 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 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 动句、省略句和主谓倒装句、宾语 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 置句等。
一、判断句
(一)采用“……者,……也”的方式 1.“……者,……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因果)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 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鸿门宴》) 2.中心词(+“之”) +形容词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七、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作状 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作补语。 例如: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 谏》)
6.省略兼语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 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 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 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 动句。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 “为……所……”和“见……于……”及 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语文文言文句式
语文文言文句式1、状语后置(介宾后置)句格式: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放在谓语前面。
而在古代汉语中,介词于、以、乎+宾语,通常后置,翻译时请将该介宾短语提前至谓语动词前。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覆之以掌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2、定语后置句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格式:中心词(名)+之+定语+者,翻译时请将定语置于中心词前面。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求人可使报秦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宾语前置句动词或介词所带的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的句子,包括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两种类型。
(1)动词宾语前置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战国策》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孰”、“谁”等作动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之”、“是”不用翻译。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2)介词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孰”、“谁”等作介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②介词宾语是方位名词,放介词前。
项王、项伯东向坐。
——《鸿门宴》③为了强调介词宾语,将宾语放介词前。
一言以蔽之。
——《论语》4、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1)、……者,……也。
亚父者,范增也。
——《鸿门宴》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世家》(2)、……,……也。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3)、……,……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4)、不用助词,直接由名词对名词(或代词)作出判断。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XXX:“你凭什么知道?”B、XXX……?(所…的是什么?)例如:问女子在想什么,问女子在想什么?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未辞也,那你怎么办?D、如…XXX?XXX?(拿…怎么样呢?)例如:虞兮虞兮,你该怎么办?E、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我和城市相比,哪个更美?公之视廉将军,和XXX相比,哪个更好?F、安……乎?(怎么……呢?)例如:然而XXX刚刚败了,你怎么能抵抗这个难题呢?G、独……耶?(难道……吗?)例如:公子纵然轻胜,被抛弃降顺秦国,你不同情公子姊姊吗?H、何为……?(为什么……?)例如:你为什么要生我家呢?2)表示反问:A、XXX……哉(也)?(怎么能……呢?)例如:如果只是做佣人,你怎么可能富有呢?何能胜过这条路呢?B、何……为?(……干什么呢?为什么…呢?)例如:你干什么呢?C、其……乎?(难道能……呢?)例如:尽你的努力,却无法到达目标,这样你就不会后悔了,难道还有人能够批评你吗?D、顾……哉?(难道……吗?)例如: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吗?E、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然有弩箭,却害怕XXX将军吗?F、安……哉(乎)?(哪里……呢?)例如:小鸟怎么会知道天鹅的志向呢?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道也不发怒,这不是君子吗?H、……非……欤?(……不是……吗?)例如:这不是三闾大夫吗?I、宁……耶?(哪里……呢?)例如:难道不知道这是回家的最后一程吗?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如:虽然有君命,速度怎么这么快啊!B、直…耳!(只不过……罢了!)例如:XXX:“不可,只不过不到一百步!”C、惟……耳!(只是……罢了!)例如:我已经没有事情可做了,只能等待死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覆之以掌。《促织》 6.使归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7.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8.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9.风乎舞雩。《四子侍坐》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 置于主语之前。
1.甚矣,汝之不惠! 2.快哉此风!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定语后置句常见的几种格式:
① ② ③ ④ ‚者‛字式后置; ‚之‛字式后置; ‚......之......者‛式后置; 数量短语后置;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陈胜者,阳城人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刘备,天下枭雄。
下列句子哪些属于判断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陈胜者,阳城人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刘备,天下枭雄。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5、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③ 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谁 、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例:‚沛公安在?‛
‚夫晋,何厌之有?‛
5、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6、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7、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8、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 9? 11、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12、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
A B C D ①②⑤ / ①⑤⑧ / ①⑤⑧⑩ ①③⑤ / ③⑥⑨ / ④⑦ / ⑧⑩ ②③⑥⑨ / ④⑦⑨ / ④⑩ / ②②⑥⑦ / ⑦⑨ / ④⑩ ②⑥⑦ / ④⑦⑩ / ⑨⑩
宾语前置
主谓倒装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1.介词“于”“乎”“以‛组成的介宾 短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是故败吴于囿。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国之孺子之游者。
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是故败吴于囿。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国之孺子之游者。
介词“于”“乎”“以‛组 成的介宾短语后置。
① 介词所带宾语前置。 如:何以、是以、奚以、谁与、以。
判断句 被动句 状语后置句 主谓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 定语后置句 固定句
被动句常见的几种格式:
① ‚于‛ 、‚受......于......‛表 被动; ② ‚见‛ 、‚见......于......‛表 被动; ③ ‚为‛、‚为......所......‛表被 动;
①
常用判断句式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
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者也。”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常用判断句式
2、用副词 ‚乃‛‚则‛‚即‛‚皆‛等表判 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马之千里者 。 3.僧之富者不能 至。 4.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
④数量短语后置。
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 人。 2.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欲与亚父。 3.一食或尽粟一石 。
定语后置句常见的几种格式:
① ② ③ ④ ‚者‛字式后置; ‚之‛字式后置; ‚......之......者‛式后置; 数量短语后置;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哪一句不是省略句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客从外来,与坐谈。 D、以筒水灌之,始出。
哪一句不是省略句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客从外来,与坐谈。 D、以筒水灌之,始出。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赵氏求救于齐。 B、甚于妇人。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与坐谈。
《高祖本纪》
1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义。 《寡人之于国也》 16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 人以言。 《孔子世家》 17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18 贫者语于富者。 《为学》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张衡传》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伶官传序》
3.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追之)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4. 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 珠四枚。 5.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侯)狱门外。
1.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 )斗卮酒。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以事。 3.一狼仍从(之)。‛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永州之野产异蛇,(蛇 )黑质而白 章‛。
1.(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 笔录,(余)计日以还。
2.(孟子)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 3.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 (今日之事)甚急。‛
1.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 之。
②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如:不自信、不吾知、不自胜、莫之许、莫 己若、未之闻、未之知。
例:‚时人莫之许也。‛ ‚忌不自信。‛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 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2、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 3、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判断句:2、3、4、6、8、9
一.翻译下列判断句
1.环滁皆山也。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臣本布衣。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1.(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
与‚鱼,我所欲也‛句式不相同的是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D、季布为朱家钳奴。
与‚鱼,我所欲也‛句式不相同的是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D、季布为朱家钳奴。
选出句式相同的两项 A、君幸于赵王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外连横而斗诸侯。
《管仲列传》
7 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
《刺客列传》
8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陈情表》
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10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
1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书》
12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
13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
《祭十二郎文》
14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 等表判断。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4、用否定副词“非”、“莫”表示否定的 判断。 5、直接判断
1.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C.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荀子《劝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
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2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 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 3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世家》
4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 世哉? 《孔子世家》 5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 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 6 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常用判断句式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 肉。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 将为人所并。
常用判断句式
4、用否定副词“非”、“莫”表示否 定的判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 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常用判断句式
5、直接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6.将献 (之) 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7.权起更衣,肃追(之) 于宇下。
8.竖子不足与 (之) 谋。 9.欲呼张良与 (之) 俱去
1.后数日驿至,果地震( 于 )陇西。 2.赐之(以)彘肩。 3.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4.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5.今以钟磬置(于)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 鸣也。 6.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 7.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8.及宾客辩士说王(以)万端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邪’。‛
4、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 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5、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6、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7、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诗经〉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9、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10、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1.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C.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