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4课第4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4课第4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在古城西安,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那一道道气势恢 宏的古城墙,它高高矗立在人们的视野中,环绕在 城市四周,在霓虹闪烁、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中形 成一种别样的美。在家乡,波光粼粼的金渭湖之 上,一架看似晃晃悠悠的铁索桥从河中央横穿而 过,与河中一丛茂密的芦苇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巧 夺天工的美丽图案。多少年来,人类就是这样用自 己的劳动来改造自然界,把原始的荒山野林建造成 遗留千古的世界遗址,变成种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美 丽胜景。
•⑥惯用语活泼生动,常用来比喻一种事物或行为, 相当于一个词或词组,它的意义往往不能简单地从
字面上去推断。⑦惯用语虽然是一种较固定的词组,
但定型性比成语要差些。表达特定动作方式意义的
比况语,也可以归入惯用语,如“一板一眼”“三
三两两”“你一言我一语”“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等。
• 3.歇后语
• 歇后语也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它由前后两 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 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 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 “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所以就称为歇后语。常见的歇后语有以下几类:
• (1)谐音类。如“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孔 夫子搬家——净是输(书)”。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 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 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 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 (2)喻事类。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冷水 发面——没多大长进”。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 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 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熟语
• 鹧鸪天·惜别
• (宋)严仁①

高中语文 第四课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3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 第四课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3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1234
⑤这原本是一幢装修豪华的商贸大楼,一个烟头引起了一场大火,把它烧
得面目全非,面对这栋被烧毁的大楼,人们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⑥在欧洲历史上,体育、艺术界和上流社会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在某种程
度上,足球和艺术成为可以等量齐观的文化现象。
A.①③⑤ C.②③⑥
B.①√④⑤
D.②④⑥
1234
解析 答案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学习重点] 1.掌握熟语的类型。 2.积累熟语并能正确运用。
内容索引
探究·体验区 考点·对练区
探究·体验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引子
引子引用张大千劝酒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案 熟语是汉语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灵活地运用、活用和 化用熟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语言增加文采,而且还能取 得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引子中张大千劝酒的故事就充 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
析活动
阅读“走‘马’观‘花’”,思考以下问题: 1.漫画与成语有何关系? 答案 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 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答案
2.成语有哪些来源?
答案
答案 (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 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 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 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角色,在日常生活 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 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 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 “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4.4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4.4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2.注意词义轻重 有些熟语词义较轻,有些熟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 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熟语,以避免大词小用 或小词大用。如: ①李老师当班主任 20 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 疾仍坚持工作。 ②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观点。
①句中“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 务,常指君王和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 熟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 毛病。②句中“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 加以改正的,用在该句语义显得轻,应用“不劳而获”。“不 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 行为是应该批判的,和该句中的“可耻”相照应。
[答案] D
[例 4] (重庆高考)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
项是
()
A.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 在这烟雨中,湘西的千年文பைடு நூலகம்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 而且还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
D.“跳龙门、打头阵、领头羊、主心骨、踢皮球”等都
是褒义的惯用语。
解析:D 项中“踢皮球”是贬义的惯用语。 答案:D
3.以下两份报道中“皇帝女儿不愁嫁”这一谚语使用得是否 正确?在句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①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儿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 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那么宝马也许早已 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②自经济适用房登上舞台之日起,价格优势,就使其始终 处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特殊地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课第4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课第4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按熟语类型积累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熟语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熟语,激发学生学习熟语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提高解题准确率。

教学步骤一、感知与理解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定义: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中一般不能改变其组织。

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

(《辞海》)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部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词法来分析。

常见熟语的基本类型:成语、歇后语、谚语、惯用语、格言。

熟语的特征:结构上的稳固性;意义上的整体性;各自有特殊形式。

二、梳理与归纳阅读书本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三、探究与展示1.成语定义: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

特点:从形式上看,主要采用“四字格”的形式;从内容上看,不少成语是由古代寓言、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浓缩而成的;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等的特征。

例子:举例: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开天辟地、精卫填海、一鼓作气、卧薪尝胆、沉鱼落雁、息事宁人。

2歇后语定义: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

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分类和举例:谐音性歇后语: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掸(胆)子。

湿水棉花——无法谈(弹)。

喻意性歇后语: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水淹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4课 第4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4课 第4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一、熟语 老大哥: 成语
1.惯用语:指有特定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如“背黑锅、走后 门、墙头草”等。 2.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 二、熟语 后半部分是说明或解释,像谜底。 兄弟姐妹: 歇后语分喻意和谐音两类。前者如“老鼠钻进书箱里——咬文 惯用语、 嚼字”等,后者如“老虎拉车——没人赶(敢)”等。 歇后语、 3.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比较通俗的一些语句。有的反映生产 谚语 和生活经验,有深刻的寓意;有的只是反映某种实际现象, 又叫“俗语(俗话)”。前者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等;后 者如“背靠大树好乘凉”等 三、熟语 也有“个 性” 熟语的特点:(1)结构固定;(2)有完整的意义;(3)有各自特殊 的形式,如成语一般是四字格,惯用语是三字格
2.熟语的考查方法较为灵活,有的采用选择填空的形式,有的采用辨析选 择的形式,有的在第Ⅱ卷主观题中根据“语言环境或意思”写出一个或几个熟 语,还有的结合实、虚词进行辨析选择。 3.考查的熟语大多是课本涉及的或日常生活中、报刊中出现频率较高,特 别是容易用错的常用熟语。 4.命题重点一般放在熟语使用不当的六个方面: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轻 重失当、褒贬失当、重复或矛盾、不明典故。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 可以看出今后高考命题仍以在具体语境中的动态考查为 基本思路,形式上会有所创新。
点评:“无微不至”是指关心周到,不能修饰妈妈。“日新月异”一般指国 家的事业蓬勃发展,不用于个人。“一往无前”指不怕困难,奋勇前进,一般不 用于学习。“痛不欲生”指悲痛到了极点,不能用于“羡慕”。“不虚此行”指 没白走一趟,用在这里也不合语境。“再接再厉”指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努力, 意思表达反了。“不负众望”指不辜负众人的期望,与前文的“滥用成语”一词 在表达上也语意不明。“万古长青”用于已去世的人。“自命不凡”是指自认为 了不起,是个贬义词。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课件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课件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3.我们应如何认识成语在语言文化中的地位? 提示:(1)成语是语言文字的珍品。 (2)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3)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4.正确使用成语要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1)弄清字义:有些成语的字义很关键,要弄清楚才能使用。 如“万籁俱寂”,“籁”是一种声响,“万籁”指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2)了解来源:成语有的出自历史典故,如“风声鹤唳”与“草木皆兵” 都从东晋时的淝水之战而来;有的由名著佳句浓缩而来,如“举一反 三”出自《论语》,“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兵法》;有的源自民间俗 语,如“不三不四”“心直口快”等。 (3)注意变化:如“明哲保身”原为褒义词,指深明事理的人善于保 全自己;现在多转为贬义,指怕犯错误或得罪人,因爱惜性命或为保 持权位而牺牲原则。 (4)留意读音:如“如火如荼”的“荼”不读“茶”,“病入膏肓”的“肓”不 读“盲”。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 4G 时代,抢占市场的“搏 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 文章。
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 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 和掌声。
2.成语主要采用“
”的情势,惯用语主要采用

”的情势,歇后语主要由
部分构成。
答案:四字格 三字格 两
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最为大量使用的熟语情势。《现代汉语 词典》解释说:“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 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 2
成语一般是四个字的,例如“狐假虎威、叶公好龙、呆若木鸡、 弄巧成拙”等;也有个别成语不止四个字,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螳 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来之,则安之”“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等。成语大多有出处,一般都来自对历史事件、古代寓 言的概括,但也可以直接采用名言诗句或社会流行用语。如“毛遂 自荐、完璧归赵、卧薪尝胆”是历史事件;“守株待兔、鹬蚌相争、 愚公移山”是寓言故事;“老骥伏枥、学而不厌、殚精竭虑”是名言 名句;“七手八脚、XXX、过河拆桥”是口头用语;而“自力更生、舍 己救人、百花齐放”则是当代社会的流行用语。还有的成语来自 外语,如“火中取栗”是取材于法国寓言,“天方夜谭”则来自阿拉伯民 间故事集的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课第4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表格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课第4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表格教学设计
和硕县高级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高二(3)班
课时:1课时
提供者:樊春玲
单位:新疆省巴州和硕县高级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又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作为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则积淀着民族文化的精粹。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高考语文中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要求学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其中包括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本小题完成了今天课程的第一个目标)
生评价一位学生的答案打分,再找生评价第二个学生的答案打分。
在生评价的过程中学习答题的方法。完成了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问题,让生课堂练习并讨论,选出组内最好的片段进行黑板展示。
2、选取下面所给的任意三个熟语写一个片段,。要求语句通顺,符合逻辑。
芝兰玉树、鼓瑟吹笙、贪得无厌、一蹴而就、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欢声笑语、马后炮、好了伤疤忘了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三下五除二、屡试不爽、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莺歌燕舞、一言九鼎、墙头草、跳龙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学习目标,展示在黑板上。
(1)了解熟语的特点。
(2)能正确区分熟语的具体类型。
(3)培养学生对熟语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阅读。
明确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我们和硕是古老神奇的好地方,在这里,人们看到的是巍然屹立的天山,烟波浩渺的博斯腾湖和一望无际的戈壁绿洲。正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我们的酒文化。说到酒,你能联想到那些有关酒的熟语呢?(酒香不怕巷子深、酒不醉人人自醉、觥筹交错、借酒浇愁、不胜杯杓、一觞一咏、推杯换盏、酩酊大醉、对酒当歌等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看看今天我们学完这节课能不能用更多的熟语来描绘我们生活的地方。

高中语文 第四课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1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 第四课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1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6.成语与惯用语、谚语有什么区别? [明确] 首先,惯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 语,具有书面语性质。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 面不能随意更换,而惯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 不限于四个字。 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 狼,后怕虎”,这就是常说的惯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 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 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句④的特征比较明显:对群众的温饱,绝不能“漠不关心”,据 此,淘汰了 B、D 两项;句③的主语是“我们”,说明是个复 数。审视前面,发现“我们”指代的是“我”和“戏剧”,据 此,便能推断要选的成语“漠不相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3 月 1 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20 件珍贵藏品 不.胫.而.走.。该馆中保存着 1860 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 珍贵文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B.本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在对抗性和观赏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尤其是八强战之后,比赛打得更加难.舍.难.分.,这与四位名帅的 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不无关系。
解析:选 D。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 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A 项用错对象。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等传布迅速。此处应用“不翼而飞”。B 项不合语境。“难舍难分”形容彼此感情很好,难以抛舍分离。 此处应用“难解难分”。C 项不合语境。“耳濡目染”形容见得 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句中没有“经常”的 意思。D 项“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成语
语言文字的珍品 民族文化的精华
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四课第4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7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四课第4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7含解析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是选修教材,在这之前学生已完成了五本必修教材的学习。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位于本册选修教材第四课《词语万花筒》下的第四节。

《词语万花筒》较好地将本册选修教材前后的内容衔接了起来,而《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则对本课内容起到很好的收束作用。

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灵活地解决相关的一些问题,从而为真正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素养和文明修养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从小就接触熟语,对熟语非常感兴趣,掌握的熟语比较多,但不够全面、深入,所以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探究,使学生能够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去学习熟语。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并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熟语,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重点、难点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通过成语接龙导入(二)研习文本1、了解熟语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

2、成语(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词组。

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并且多有特定的出处。

(2)成语的来源A.从历史故事中来的: 望梅止渴、三顾茅庐B.从寓言故事中来的:守株待兔、狐假虎威C.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D.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游目骋怀、高山流水通过收集和归纳“马”和“三”的熟语,理解成语的来源。

有关“马”的成语语:A.战争:兵荒马乱、千军万马、戎马倥偬B.生活:心猿意马、走马观花、青梅竹马C.品质:脱缰之马、马不停蹄、龙马精神有关“三”的熟语:A.制度典章类:连中三元B.伦理道德类:三从四德C.宗教信仰类:三生有幸D.历史人物类:孟母三迁E.时令民俗类:一日三秋F.军事战争类:勇冠三军(4)课堂活动:看图说出成语3、惯用语——打个比方(1)概念: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4.4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4.4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例 1] (大纲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
项是
()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
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 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
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谚语 定义 指在民间流传的比较通俗的一些语句
反映生产和生活经验,有深刻寓意的语句 分类 只是反映某种实际现象的语句,亦称“俗语(俗
话)” 示例 纸包不住火、情人眼里出西施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熟语
不能颠倒原有成分
结构上的固定性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不能替换原有成分
意义上的整体性:不能像词组那样根据组成成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要点归纳 1. 成语 定义 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采用“四字格”形式;保留着古代汉语词汇、语法、 特点
修辞等的特征 由古代寓言、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浓缩而成。还有 构成 一些出自古代名家名篇 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开天辟地、精卫填海、一鼓 示例 作气、卧薪尝胆
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 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 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 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 场享受艺术大餐。
D.“醉翁之意不在酒”“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入
虎穴,焉得虎子”“既来之,则安之”“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等不是成语。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课第4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6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课第4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6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成语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二、重点、难点1、了解熟语家族中成语的概念、特点。

2、能够正确使用成语。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马季的相声《成语新编》(视频)(二)看图猜成语(三)研读课本,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6页—77页“熟语老大哥:成语”这部分,了解成语的概念、特点、来源。

温馨提示:拿起手中的笔,筛选出重要信息并画出来,同桌交流,并举出课本以外的例子。

了解成语的特点:1.定型性: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转换字或增减字。

例如“九牛一毛”不能随意更改为“十牛一毛”。

2.完整性: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3.古语性: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

例如“祸国殃民”、“时不我待”。

总结:成语误用类型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累赘自相矛盾不分轻重不辨色彩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敬谦错位使用本义(四)干扰项设置角度:一:望文生义,故意曲解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差强人意”意思是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是稍微、较、尚之意,如差可告慰等。

2、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文不加点”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3、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

“粗茶淡饭”指普通的饮食,比喻朴实的生活。

4、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语言文字应用4.4 中华民族的智慧之花

语言文字应用4.4 中华民族的智慧之花

三、 瞻前顾后── 前怕狼后怕虎;
孤掌难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
直言不讳── 打开天窗说亮话; 一丘之貉── 天下乌鸦一般黑;
饮水思源── 吃水不忘挖井人;
得过且过──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咎由自取──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吹毛求疵—— 鸡蛋里面挑骨头;
WSH
欲盖弥彰──
此地无银三百两;
独眼龙看书──
WSH
E.时令民俗类: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松竹经寒冬而不凋,梅则在寒冬开花。 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一日三秋”:三秋就是三年。这个 成语指过一天就像过三年一样长久难 熬,形容人思念心切。
WSH
F.军事战争类: “勇冠三军”:古时军队为中 军、上军、下军三部分,这里 指全军。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某人或某支 队伍的勇气、胆量在全军里数 第一名。
WSH
【例2】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 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
【解析】“忍俊不禁”就是“笑起 来”之意 。
WSH
四、自相矛盾
【解读】在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 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致, 前后矛盾 。 【例 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 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 意吗? 【解析】“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 勉强让我满意”,前后矛盾,当改为 “强人所难”。
WSH
“马”不都是“好马” 马齿徒增
声色犬马
非驴非马 害群之马 悬崖勒马
WSH
“马”的故事 1、指鹿为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试图要谋朝篡 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 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 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 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 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课第4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课第4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学习参考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熟语,熟语的主要类别和基本特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对汉语的各种熟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词”和“语”的区别,进而对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课堂活动指导2.1课本课堂活动●走“马”观“花”这个课堂活动旨在使学生能够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去学习成语,认识成语、理解成语的内涵。

一、课堂活动步骤(1)看漫画,猜成语。

比如图(二)就讽刺了我们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的问题,用成语概括就是“马失前蹄”。

可以要求学生给这几幅漫画起别的名字,看看使用成语和不使用成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

(2)讨论和“马”有关的成语。

可以按课本的做法,根据意义把这些成语分为“和战争有关,和生活有关,马自身的特质”三类;也可以尝试从其他角度如“外在形式、内部结构、成语来源”等来给这些成语分类。

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成语与自然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关系入手来思考成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讲解学习成语应注意的问题。

搞不清成语的感情色彩和望文生义是成语用错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高考成语试题也基本都是从这两方面进行考查的。

课文列举了两类易混易错的成语:一类是和马有关的非褒义成语,另一类则是含有“马”这个字但意义却与马无关的成语,希望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相关知识补充(1)跟马有关的成语。

马在中国古代非常重要,所以汉语中有大量和马有关的成语。

马的功用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多数成语都反映了这些方面的内容。

因为马的重要,人们对于马身上的特质观察得较为仔细,所以又有一批和马自身特质有关的成语。

因为马是战争和生活的得力助手,所以相关成语大多数都是褒义的。

每一个成语的产生都有一定的背景,都和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习成语要注意的问题。

和马有关的成语并不都是褒义的,也不一定都和马有关。

比如“指鹿为马、非驴非马”这两个成语,它们的出发点都不是马本身的特质,而是仅仅涉及到了马。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第四课第四节一、课内双基根据课内知识填空。

1.熟语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2.成语主要采用________的形式,惯用语主要采用________的形式,歇后语主要由________部分构成。

【答案】四字格、三字格、两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得体的一项是()A.与这些可畏的后生相比,一些大家在翻译经典作品时态度非常认真,他们对译稿改了又改,往往会把最初的文稿改得面目全非。

....B.点开广东省编办官方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开"专栏,48家省直机关及其下设机构的名称、5000多名公务员姓名等信息昭.。

然若揭...C.新“国八条”出台后,国务院派出八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以便了解新变化制地对先前出台的楼市政策产生的效果顺藤摸瓜....定新政策.D.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答案】D(A.“面目全非"意为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B.“昭然若揭”指真相大白。

C.“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D。

“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开始从道德角度A.20世纪中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有识之士....关注生态环境,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

B.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

尽管归属不同,但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C.笔、墨、纸、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书画艺术的神韵.,又几乎没有D.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取”是吸收采取,多与“养料、经验、教训”等组 合;“汲取”的“汲”是指从下往上打水,有“很努力地吸
取”的意思。“汲取”的程度要高些。
例句1:你还是依赖于幻想生活 ,需要从童话里吸取营 养。 例句2:树的根系越是发达,所汲取到的水份和养料就越 多,树木的生命力就越强。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耳濡目染”,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 觉地受到影响。
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异:前者强调亲自
听到、看到,受没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强调经常听到、看 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的影响。 例句1: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 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例句2: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 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
提拔他,也不因为他不是好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3.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赏读: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会忍 耐,便会坏了大事情。”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语林撷英
吸取·汲取
己的心意为师)自用(自以为是),等等。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3.借助诗文故事识记
成语中的大多数源于古代诗文,或是直接援用诗文。我们
可以初高中课本中出现的为主要识记范围,例如: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分崩离析、祸起萧墙(《论语》),扑朔迷离(《木兰
辞》),觥筹交错(《醉翁亭记》),游刃有余、目无全牛(《庖丁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解析 复燃”。 答案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重
新恢复地位,是褒义词,不能用于违法现象,此处可用“死灰
B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5.判断下面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快刀斩乱麻,把他关了起来。 ..... B. 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 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 .... 上吊死 。 ... C.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 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 伤。 D.“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 ....... 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样”。本句中说的“老旧钟表”其实就是“(他)家中的珍宝”, 而且句中特别用“老王家的橱柜里”、“多年收藏”和“宝 贝”来强调这一点,当然这里用“如数家珍”就不合适了。 答案 D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 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 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 B.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 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 C.观众期盼已久的歌剧《三兄弟》近日在人民大剧院上演, 其音乐大气磅礴,跌宕起伏,让人赞叹不已。 .... D. 在我父亲的记忆里, 那是一段极为特殊、 不堪回首的岁月, 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解析 答案 言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能否根据表达的需要恰 (1) ①刨根问底 ②打破沙锅问到底 (2)①畅所欲
当地使用熟语。
②竹筒倒豆子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3.判断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 违法者众多且 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 B. 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 在 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 性难免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 D.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 每当 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
解牛》),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放浪形骸、游目骋怀、情 随事迁(《兰亭集序》),物华天宝、物换星移(《滕王阁序》), 勾 心 斗 角 (《 阿 房 宫 赋 》) , 信 誓 旦 旦 、 二 三 其 德 (《 诗 经·氓》),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朝不虑夕(《陈情 表》),等等。
温馨晨读篇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解析
“如数家珍”是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
分熟悉。本句中说“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
可见“他”对这些东西一定“十分熟悉”。但是使用“如数家 珍”这个成语有一种情况必须除外,即“熟悉”的对象不能就
是“家珍”,这也就是词典中说到的是“像数(说)家中的珍宝一
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 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D句“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 事情。 答案 A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一、问题讨论 1.什么是惯用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迟迟不肯进入中国市场,结果自己 吃到了苦头。而第二例因为经济适用房具有优越的条件——价格 便宜,它一出现就受到百姓的争抢,不愁卖不出去。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2.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
熟语(包括同义的歇后语、俗语或成语)。
提示
惯用语是指有特定比喻含义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
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大多是贬义)。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2.什么是谚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指在民间流传的比较通俗的
一些语句。其中有的是反映生产和生活经验、有深刻寓意的语
句,还有的只是反映某种实际现象的语句,又叫作俗语(俗话)。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解析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能否准确地使用熟语。
答案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比喻有了某种名气或优越的
条件,以为必定会受到重用或赏识,而自满起来,不思进取。 现在也多比喻某种东西因为具有某种优势不愁卖不出去。因此
这两个例子使用得都正确。宝马汽车认为自己“血统”高贵,
言工具。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预习作业 1.以下两份报道中“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一谚语使用
得是否正确?“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是什么意思? ①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儿放下“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
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②自经济适用房登上舞台之日起,价格优势,就使其始终 处在“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特殊地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名句赏读 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赏读: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避免别
人对你的怨恨了。”
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赏读:孔子说:“当政的君子不因为人家说上几句好话便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解析
A句根据句义,应该用“不管三七二十一”,意思
是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快刀斩乱麻”比喻果断地处理
棘手的问题。其余各句使用熟语正确;B句“在一棵树上吊死” 比喻困在一个地方,不另谋出路。这里是告诫学生和家长不是
只有考大学一条路可以走,要多想想其他出路;C句“不要把所
开卷有益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
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拿一根
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人,但长安群众并没有 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
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
为“二杆子”。这说明了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 流传至今,“二百五”与“二杆子”都成了莽撞、无礼、粗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