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原因、影响与应对策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它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其中,网络成瘾就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
那么,什么是网络成瘾?它又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对网络成瘾进行深入探讨。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无法自我控制地、过度地使用网络,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身心健康受损的一种心理行为问题。
网瘾患者常常表现出对网络的强烈依赖,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甚至不惜牺牲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
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个体性格特质,一些人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二是家庭环境,部分网瘾患者成长于不和谐的家庭,网络成为他们逃避现实、寻求安慰的避风港;三是社会压力,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网络成为一些人释放压力、寻求认同的场所。
网络成瘾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身体疲劳、视力下降,甚至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网瘾患者容易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影响社交能力。
沉迷网络还可能导致学业或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那么,如何应对网络成瘾呢?我们需要从个人角度出发,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控制上网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
家庭和社会也需要给予网瘾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网络成瘾的治疗,心理学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行为疗法,通过制定具体的戒网计划,逐步减少上网时间,直至最终戒除网瘾。
二是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并提高对网络使用的自我监控能力。
三是家庭治疗,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让患者从家庭中得到支持和关爱。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一是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注意关心孩子的成长,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网络成瘾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一、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症状“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
这种心理疾病类似于“因特网中毒”。
因此有人认为网络成瘾症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成(TechnologicalAddiction),是一种包含人机交互作用的非生化成瘾症。
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 S.Young认为IAD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无异,导致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学业成绩下降、损害身体健康、夫妻关系障碍或离异、影响正常工作等。
美国心理学会1997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究,并专门讨论IAD的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患者年龄介于15至45岁之间,未成年人患病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
1、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1)耐受性增强: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也就是网瘾越来越大。
(2)不玩网络游戏时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病人就会变得抑郁、易激怒、情绪烦躁、无所适从,上网的愿望特别强烈,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都与网络有关。
(3)在网络游戏室玩游戏的实际时间比预计的时间要长,考虑过停止或减少进入网络游戏室,但不能自控。
(4)为了达到进入网络游戏室的目的,可以抛开学习和其它生活活动。
(5)在有关互联网的活动上花费大量时间,比如参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安装新软件、整理和下载大量文件等。
(6)因为上网,严重影响了患者在现实世界中的工作、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
(7)虽然能够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危害,患者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8)有较强烈的自我表现欲。
2、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特征:(1)求知欲望强烈,追求时尚。
(2)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使用网络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青少年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不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分析其原因、影响,并探讨社会工作如何有效介入,帮助青少年解决网络成瘾问题,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
本文将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定义、类型、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以便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接着,本文将分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个体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心理健康问题、学业成绩下降、家庭关系紧张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包括预防、干预、康复等多个层面。
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本文旨在为社会工作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上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网络成瘾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学业、社交和家庭关系的恶化。
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成瘾比例上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
据相关调查显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一问题已不容忽视。
成瘾形式多样: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社交媒体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等。
这些成瘾形式不仅影响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成因复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十分复杂,既有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例如,一些青少年可能因为缺乏自信、逃避现实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一些家庭和学校则可能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方法,导致青少年陷入网络成瘾的困境。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已成为一种常态。
然而,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不仅对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并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原因1. 表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频繁使用互联网,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2)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欲望,一旦断网或停电就会产生不安和焦虑感;(3)在学习和正常社交活动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仍无法自控;(4)出现身体不适,如头痛、眼疲劳等。
2. 原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逃避现实问题: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可以暂时忘记学业上的困扰和社交压力。
(2)孤独和寂寞感:大学生在异地求学或与同学之间存在沟通障碍时,网络成为他们寻找安慰和交流的渠道。
(3)无法抵御诱惑:网络世界虚拟而充满刺激,大学生往往无法抵御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带来的诱惑。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1. 对学业的影响网络成瘾使大学生无法专注于学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效果。
长时间的网络使用会导致学习时间的浪费和学习兴趣的降低,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发展。
2. 对社交能力的影响网络成瘾使大学生更喜欢与虚拟世界中的朋友交流,而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他们缺乏面对面的交流经验,导致社交能力的下降,使他们在与人相处时产生困惑和不适应。
3. 对心理健康的冲击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会导致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并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1. 提高自我意识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是否存在网络成瘾问题,意识到网络成瘾对自身学业和生活的负面影响,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意识。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现代社会,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学生。
网络带来了方便和乐趣,但也带来了一些心理问题。
本文将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1.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对上网行为产生过度依赖和控制困难的状态。
大学生在网络上花费大量时间,忽视了现实生活的重要事务。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游戏和社交媒体的诱惑: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和社交媒体平台,这些平台设计精巧,吸引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上网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方式。
忽视身体健康:长时间的上网活动导致大学生缺乏运动和正常的作息时间,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应对网络成瘾的解决办法包括:意识到问题:大学生需意识到自己是否有上网成瘾的倾向,并寻求帮助。
树立目标和计划:设定自己的学习、工作和娱乐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寻找替代活动: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互动。
2.网络暴力和欺凌网络暴力和欺凌是指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辱骂、恐吓和威胁等行为。
大学生在网络上频繁遭受这种行为,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引起网络暴力和欺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匿名性:网络上的匿名性使得一些人可以隐匿身份进行攻击行为。
缺乏责任感:一些人在网络上缺乏责任感,言辞激烈或伤人的行为往往不会受到惩罚。
欢迎度:一些不健康的言论和攻击往往受到网络上一些人的追捧和鼓励。
应对网络暴力和欺凌的解决办法包括:提升网络素养:大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应对网络暴力和欺凌行为,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社区监管:网络平台应该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监管,建立严格的规范和制度,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寻求帮助:遇到网络暴力和欺凌,大学生应该及时向学校或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3.社交焦虑网络社交使得大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但同时也带来了社交焦虑问题。
大学生面对社交媒体上的完美生活和他人的评判,容易感到自己的不足和焦虑。
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与对策作者:崔艳侠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01期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
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当代广大青少年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互联网为学生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渠道,为他们的交往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工具。
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还不十分成熟,对社会现象缺乏客观的评价,对自身的控制能力不够,加上社会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致使一些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1]。
一、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随着网络在全社会的普及,一些青少年学生出现了各种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网络世界的轻松与现实的焦虑并存:学生们在网络世界里感到轻松和骄傲,尽情地体会网络世界的美好和充实。
一旦回到现实世界,他们顿时感到焦虑,对未来充满困惑。
(2)网络世界的热情与现实的冷漠并存:学生们在网络世界里对社会公共事件非常关心,对不满实事极度愤慨,但往往忽略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据一些教师反映,少数沉迷网络的学生关心社会却往往漠视身边的冷暖,尊重社会美德和公益却经常在校园里恣意放肆,热衷约会网友却对参与集体活动热情不高[2]。
(3)网络世界的自信与现实的自卑:网络世界里,一些学生尽情体验游戏带来的成功快感,产生盲目的自信,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社会价值,对现实社会缺乏应有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又倍感失落,找不到让自己真正快乐的事情,学习受挫,友情受挫,产生自卑情绪。
(4)网络世界的温暖与现实的孤独:学生们在缤纷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敢爱敢恨,有自己的交际圈。
网络成了他们的情感驿站,可以体验友情,体会感动甚至是懵懂的爱情。
可是,一旦离开网络回到现实的校园生活,他们变得孤独和沉默,觉得身边没有可信赖的朋友,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
(5)网络世界的自由与现实的约束: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以多种不同的身份与不同的人交往,可以肆无忌惮地对任何人进行评价甚至是人身攻击。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虽然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便捷的交流方式,但同时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一些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网络成瘾在网络上迅速蔓延的信息和各种社交平台,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强烈的依赖和寄托感。
不少大学生沉迷于网游、微博、抖音等平台,长时间使用网络导致身体机能受损,影响到学业和人际交往。
孤独感尽管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他人联系的便捷渠道,但许多人却感觉到了更加深刻的孤独感。
面对屏幕的冷冰冰与真实世界的缺失,大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与他人难以真正沟通,孤独感进而逐渐滋生。
自我评价和焦虑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经常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成就和荣誉,而这种过度强调个人形象的行为容易引发自我评价压力和焦虑情绪。
当个人形象与虚拟世界中所设定的标准相差较远时,大学生往往面临着自我怀疑和自卑情绪。
社交焦虑和身份认同在社交网络上,大学生可能会感到社交焦虑和身份认同困惑。
网络上充斥着各类成功案例和闪光点,形成一种强加于个体的社会评价标准。
因此,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出现自卑、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
解决方案培养健康上网习惯: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少参与不良信息以及适度开展线下活动。
加强社交互动: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建立真实面对面的社交关系。
增强心理素质:适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认清虚拟与现实:明确区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差异,并对自己进行更现实客观评估。
建立积极身份认同:培养多元化兴趣爱好、寻找自我进行积极性认同。
结论随着网络环境在我们生活中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在享受便利之余,我们也需要正视其中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
只有承认存在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问题,大学生们才能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在网络环境中获取积极有益于个人发展和成长的信息和资源。
网络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第七章网络心理问题与对策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网瘾?网瘾的主要表现。
2.检查自己的上网情况如何?是否已到网瘾程度?电脑日益普及而变得无所不在,它将戏剧性地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不但会改变科学发展的面貌,而且还会影响生活的每一方面。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人类进入21世纪,互联网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网络社会已经形成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人类开始进入了“数字化生存”时代。
互联网也已经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知识之窗,浩如烟海的知识和信息扑面而来。
随之而来的还有无穷无尽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和诱惑。
作为“网络新生代”的青少年,如何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互联网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生存状态,已成当务之急。
小资料:2007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进行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的青少年学生网民总数已达到5800万人,占总网民数的1/3(35.8%),占青少年网民的70%。
青少年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6.9%,也就是说,每十个青少年学生中就有四个是网民。
部分青少年学生存在网络沉迷现象,影响了学习和身体健康。
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在为网民提供信息和沟通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暴力、色情、极端主义等不健康影响,尤其对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形、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少年网民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成瘾症”成为情少年新的精神疾病。
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
第一节网络心理问题及其原因网络,是指由计算机、远程通讯等技术联结世界各个国家、部门几个人的高速信息交互系统。
网络社会,也称赛博空间或虚拟社会,是建立在全球计算机网络化的基础上,有人、机器、信息源之间相互联结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空间。
高中作文范文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高中作文范文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高中作文范文: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青少年沉迷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网络的便利和吸引力让他们难以自拔,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沉迷网络的原因1. 缺乏正确的生活观念许多青少年缺乏正确的生活观念,对于网络的使用缺乏限制和规划。
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网络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娱乐方式和交流渠道。
2. 学业压力和逃避现实在现代社会中,学业压力越来越大。
青少年面临着各种考试和竞争,他们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压力,选择通过沉迷网络来逃避现实的问题。
3. 缺乏有效的娱乐和休闲活动传统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对青少年来说可能过于单调和无趣,而网络世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和娱乐方式。
他们通过网络获得的刺激感和满足感往往比现实生活更加强烈。
4. 无法正确应对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世界中存在着诸多负面信息和不良影响,包括暴力、色情、犯罪等。
青少年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抵抗力,容易被这些负面影响所吸引并受到影响。
二、解决方法1. 培养正确的生活观念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生活观念。
青少年需要意识到网络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应该平衡好学习、娱乐和社交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2. 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规划青少年需要学会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规划。
他们应该了解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分配合理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并安排适当的娱乐和休闲活动,避免过度沉迷于网络。
3. 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和休闲活动,以满足青少年的需求。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让青少年有更多选择,不再将全部精力放在网络上。
4. 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抵抗力。
青少年应该了解网络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并学会正确使用网络,避免受到不良影响。
5. 加强家庭沟通和监督家庭应该与青少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他们在网络中的活动和需求。
人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人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
为什么人们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人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一、对网络的依赖心理网络新生代几大病症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
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二、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很多都市白领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三、感情与家庭的变故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另外,对于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
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四、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
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学习过于繁重高考不如意如何调整心态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
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
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摘要: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其人生发展存在巨大的引导作用,初中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承担起学生成长路上引导人的作用。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纠正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错误的行为习惯,让掌握建立起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网络时代;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言: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带来了便利,还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深刻影响,特别是处在心理发展时期的初中生,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增强对学生的心理意志力,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网络环境下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一)积极影响网络环境下,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渠道和方式。
而互联网对中学生来说,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上,互联网能够给中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资源,拓展其知识和眼界,使得中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更加丰富多样。
(二)消极影响由于互联网存在信息膨胀等特点,在信息传递与知识选择上初中生没有较好的分辨能力和筛选能力。
尽管初中生利用互联网学习,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也会被一些错误的知识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念所误导。
同时,互联网也成为了中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对影响其思想观点等精神世界有极大的作用[1]。
加之网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初中生在网络上所接触的信息类别众多,一些初中生对网络世界有极大依赖性,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网络都成为了初中生走捷径的选择之一。
比如,在学习上,初中时候经常会利用网络平台查找学习答案,这就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丧失了自我思考能力,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更有甚者,初中生对网络上的危害信息并不能进行正确判断,严重危害着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网络世界具有虚拟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这给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一些学生甚至会放弃学业,沉迷于网络世界。
大学生的一般网络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一般网络心理问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状况->1、人际关系障碍在网络世界中,一-切都是在虚拟状态下进行的,人们面前只是一台连接了网络这个人空间的冰冷机器,没有了面对面的交流,人一人交流变成了人一-机交流。
加上网上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信任危机也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网民的现实人际交往态度,出现人际关系障碍。
->2、人格障碍由于网络社会人际交往匿名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中以各种虚拟身份出现,部分学生在网上交际时还经常扮演与自己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相差十分悬殊甚至截然相反的虑拟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当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达到一.定程皮或角色转换过频时,就会出现心理危机,导致双重或多重人格障碍。
->3、情感障碍大学生的情绪、情感极为丰富、强烈,也比较敏感和复杂,这一时期也正是大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时期。
只有良好的人际互动才能完善和发展自我。
但在网络世界里,他们体会的只有单调的键盘、枯燥的文字,无法感受到正常的喜怒哀乐,这也满足不了大学生丰富情感的需要。
->4、认知障碍网络作为“第四媒体”扑面而来的信息会使他们眼花缭乱,无从选择,易造成信息超载,形成思维模式的非清晰状态,长期下去就会使他们的认知流于肤浅,认知能力,感受性逐渐降低,从而造成认知的钝化。
->5、网络成瘾症电脑空间上的新鲜事物每分每秒都在增加,这对于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严重的会导致“互联网络成瘾症”。
其表现有: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总认为上网时间不够而不断增加上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就会急躁不安,感觉不快,变得不愿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压力是产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根源大学生的年龄段通常处于18-23 周岁之间,在这个阶段的年轻人随着生理的成熟,自我的成人感也在加强,渴望扮演成人的角色,获得社会的肯定评价,体会人生的意义。
解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解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和解决方案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依赖和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的心理症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解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1.1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形成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缺乏家庭的关注和陪伴,父母过度放任或过分控制,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寻求网络世界的满足感和安慰。
同时,网络也提供了一个逃避家庭纷争和压力的场所。
1.2 学业和压力学业压力是青少年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长时间的学习、考试和竞争对于青少年而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负担。
网络成瘾为他们提供了放松和解压的途径,让他们暂时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1.3 社交需求和认同感青少年正处于身份和社交认同的发展时期,他们渴望被其他人接受和认可,希望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然而,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可能感到无助和尴尬。
网络成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社交平台,在网络世界中他们可以找到同龄人的认可和共鸣。
二、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方案2.1 提供正确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基础。
父母需要重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加强亲子沟通和交流,理解并关心孩子的需求和困惑。
同时,父母还需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限制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和内容,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2.2 学校的教育与辅导学校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成瘾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交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2.3 培养兴趣和爱好为了减少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发展兴趣和爱好。
通过参加体育、音乐、绘画等各种活动,让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欲望。
2.4 倡导合理使用网络在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网络视为“罪魁祸首”,而是应该倡导合理使用网络。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与对策 毕业论文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与对策一、项目背景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教育领域, 计算机网络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教育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引发诸多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网瘾症”就是其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心理疾病。
“网瘾症”又称“互联网成瘾症”,最早由美国纽约的临床心理学家Goldberg提出。
“成瘾”是医学用语,表明人对药物形成的一种心理上的和生理上的依赖,且不易根除,具有“突显性、“反复性”等特点。
“病理性网络使用”正是具有这些类似的特点,所以被命名为“互联网成瘾症”,通常简称为“网瘾。
“网瘾”的主力军是青少年,特别是广大学生居多,这部分人里又以中学生和大学社居多。
江苏省中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初中生上网比例已39.3%,高中生上网比例已达49.9%。
中学生上网本无可非议,但让人担忧的是,有6.39%的学生每周上网都在10个小时以上,更有3.62%的学生在15个小时以上。
中学生虽然占全部网民数的比例相对较小, 但是如果上瘾了危害却最大, 不可以等闲视之。
中学生“网瘾”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视听成瘾这在中学生中仍然是很普遍的现象。
网络上有许多诸如“音乐在线”网站和“在线影院”网站,利用自身的便利优势,吸引众多的中学生沉溺于网络音乐和电影资料的视听。
(二)游戏成瘾这在许多中学生中特别是男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江苏省中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的调查显示,这部分学生23.3%。
(三)交际成瘾指上网中学生利用各种聊天软件诸如腾讯QQ、E网通和网站的聊天室或专门交友网站进行虚拟的人际交流。
江苏省中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的调查显示,这部分学生占46.03%。
(四)色情成瘾在江苏省中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的调查中有8.75%的学生明确回答“不止一次”浏览过未成年人不宜的网站。
在这些网瘾中,中学生最容易沉湎其中的就是游戏瘾和网聊瘾,就是这两种瘾让许多家庭产生危机,处于困境,甚至是产生家庭悲剧。
大学生的一般网络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一般网络心理问题现代大学生生活中离不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使用,大学生也面临着一系列网络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网络成瘾随着移动设备和高速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网络成瘾的现象。
网络成瘾往往表现为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和频率,长时间使用网络而忽视现实生活等。
对于网络成瘾问题,大学生应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分配上网和现实生活的时间,避免过度依赖网络。
其次,可以主动参与社交和体育活动,增加现实生活的社交体验和满足感。
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虚拟世界只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切勿把虚拟世界当作真实生活的全部。
二、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恶意信息、进行网络辱骂、恶意揭露他人隐私等行为,给他人造成心理伤害。
大学生往往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之一,他们可能会因为在网络中遭受侮辱、恶意评论而受到打击。
面对网络暴力,大学生应该学会保护自己。
首先,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隐私信息,避免给自己带来危害。
其次,要学会过滤网络信息,不盲目相信和传播不实信息,保持理性的态度。
最重要的是,在遭受网络暴力时,要及时与身边的亲友或相关机构求助,寻求帮助和支持。
三、网络孤独感虽然网络可以扩大社交圈子,但过度使用网络也容易导致网络孤独感。
大学生可能会沉迷于虚拟世界中,与身边的现实社交越来越少,进而导致与他人的真实互动减少,产生孤独感。
为减少网络孤独感,大学生应该主动参与现实世界的社交活动。
例如,可以积极参加社团组织、参与志愿者活动或与同学朋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同时,要学会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避免过度依赖网络而造成孤立感。
四、网络焦虑和自我身份建构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展示自己的形象和获取认同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到网络焦虑和自我身份建构的问题。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大多数学者认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很复杂,是成瘾个体、网络环境和外部环境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网络成瘾既取决于青少年自身成瘾的易感性特征,也取决于网络自身能够提供什么和现实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前者是成瘾的内部原因.后者是成瘾的外部原因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一) 自身的原因:从青少年自身的个性特征、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处于心理发育还不成熟、不稳定的阶段,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如果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与父母、朋友、同学的交流产生障碍,就很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
转而在虚拟的网络上寻求安慰和理解,满足自己的自尊和需要。
有一些青少年追求玩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学习上又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对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很多格式塔心理治疗等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成绩,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一切的不如意都被掩盖了,尤其在那些可以“大展宏图”的网络游戏中.不仅可以通过升级获得成就感。
也可以得到暂时的心理平衡。
另外,现有研究发现。
人格特质因素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内在心理根源。
那些敏感、忧郁、脆弱、多疑、焦虑、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性格孤僻、认知能力差、缺乏自信、悲观、逃避现实、自卑、成就感低的青少年如果上网,容易导致网络成瘾(二) 家庭,学校等原因: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事事过问,让这些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
刺激他们通过网络摆脱心理束缚:另外一些家长只顾自己的事业,很少和孩子沟通,如果孩子转向通过网络寻求安慰并沉迷其中,网友可能变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亲人、朋友更重要:还有一些家庭关系不和睦的家庭,或者是单亲家庭.孩子可能会有一定的心理和性格上的缺陷,这些高焦虑、低自尊、忧郁、自我概念不明确的青少年也比较容易网络成瘾。
从现代学校教育来说,残酷的高考制度、繁重的学习压力、枯燥的学习生活让青少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通过上网可以释放内心的焦虑,缓解压力,但这样也逐渐造成了他们对网络的依赖。
2024年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原因浅析
2024年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原因浅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这些挑战和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心理问题的增多。
心理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困扰,也是社会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原因,以便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一、社会压力与期望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期望往往非常高,希望他们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然而,这种高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常常让大学生感到压力巨大。
他们不仅要应对繁重的学业负担,还要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有所表现,以满足社会的期望。
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当前的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就业市场脱节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求学期间难以获得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技能和经验,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感到迷茫和不安,这种心理状态长期存在可能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三、网络时代的冲击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心理问题。
网络成瘾、信息焦虑、网络欺凌等问题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损害。
四、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大学生正处于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的关键时期,然而,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如何处理与同学、老师、家人等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五、经济压力与贫富差距经济压力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教育成本的上升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许多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就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同时,贫富差距的加大也让一些大学生在心理上感到不公平和失落。
这些经济压力和心理失衡都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六、个人成长与心理适应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挑战。
人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人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
为什么人们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人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一、对网络的依赖心理网络新生代几大病症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
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二、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很多都市白领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三、感情与家庭的变故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另外,对于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
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四、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
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学习过于繁重高考不如意如何调整心态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
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
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及其调适策略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及其调适策略姓名:学号: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青少年为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网吧的报道连连见诸报道。
美国心理学会指出,过度的使用网络可能会形成类似酒瘾、毒瘾、药瘾、病态性赌博等不可自拔的上瘾行为。
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给本人、家庭和学校都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上网做什么?调查表明: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看电影、听歌、聊天和发E-mail。
而又是什么心理使青少年们如此痴迷网络呢?我们又应该怎么去解决呢?对此将研究如下: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北京青年报》上有这样一则统计数据,青少年痴迷网络60.7%的人在玩游戏;34.1%的人在找朋友、聊天;29.2%的人在关注影视娱乐方面的信息;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在看新闻了解天下大事;24.3%的人在发E-mail;3.8%的人在网上学软件;也有的人建立起自己的网页甚至开办网站、搞创收。
在某种程度上,这对于青少年的学习确实起到一定的帮助,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显示出对青少年的许多负面影响。
许多青少年通宵上网的情况是经常发生,对于学校、教师以及家庭的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据专家介绍,网络成瘾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望楼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色情成瘾、强迫信息收集成瘾、网络技术成瘾等5类。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主体,研究显示,网络成瘾发病年龄多数在15—40岁之间,24岁以下的网民占总人数的51%。
因此,怎要去正确的认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探讨其发生的心理原因以及如何去有效地加以引导,将成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重要任务。
二、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1.依恋心理和网络成瘾症青少年是当前“网络一族”的主要使用者,网吧里聚集了众多的青少年学生,且他们在网上基本以游戏,聊天等娱乐游戏为主。
他们的自控能力、辨别能力较差,看到网上形形色色的虚拟社会,被深深地吸进去,许多青少年在最初的时候是与网络没有任何接触的,而是来到城市环境中与其他学生一起,先从上网开始,逐步过渡到游戏等网络天地,而这一阶段的人就其心理的发展水平和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自制力十分脆弱,一旦喜欢或羡慕上某种东西,便会形成依恋的心理,最终导致他们越陷越深,而不可自拔的境地,最终形成网络成瘾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网络心理问题与对策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网瘾?网瘾的主要表现。
2.检查自己的上网情况如何?是否已到网瘾程度?电脑日益普及而变得无所不在,它将戏剧性地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不但会改变科学发展的面貌,而且还会影响生活的每一方面。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人类进入21世纪,互联网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网络社会已经形成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人类开始进入了“数字化生存”时代。
互联网也已经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知识之窗,浩如烟海的知识和信息扑面而来。
随之而来的还有无穷无尽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和诱惑。
作为“网络新生代”的青少年,如何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互联网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生存状态,已成当务之急。
小资料:2007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进行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的青少年学生网民总数已达到5800万人,占总网民数的1/3(35.8%),占青少年网民的70%。
青少年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6.9%,也就是说,每十个青少年学生中就有四个是网民。
部分青少年学生存在网络沉迷现象,影响了学习和身体健康。
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在为网民提供信息和沟通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暴力、色情、极端主义等不健康影响,尤其对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形、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少年网民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成瘾症”成为情少年新的精神疾病。
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
第一节网络心理问题及其原因网络,是指由计算机、远程通讯等技术联结世界各个国家、部门几个人的高速信息交互系统。
网络社会,也称赛博空间或虚拟社会,是建立在全球计算机网络化的基础上,有人、机器、信息源之间相互联结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空间。
一、网络社会与青少年(一)网络社会与青少年根据我国第20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青少年网民总数已达到5800万人,占总网民数的1\3(35.8)。
青少年所以能成为网络社会的主力军,是由于网络社会和青少年二者的特点相契合所致。
网络社会与青少年的契合只要表现在以下四年方面:小调查1. 你喜欢上什么样的网络?A 娱乐时尚类网站B 交友聊天类网站C 新闻报社网站D 教育学习类网站E 文学及社会类网站F 电子购物类网站G 性爱色情类网站2. 你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聊天交友 B 看电影等娱乐 C 看新闻D玩游戏 E 辅助学习 F 收发邮件G参加论坛讨论 H 其他3. 你每天花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时间是多长?4. 你不上网的时候是否有抑郁不安的表现?5. 你是否为网络花费大量金钱依然义无反顾?1. 网络活动是自主性、平等性适应了青少年的内在发展需求网络是自主符合青少年追求个性的心理,青少年最怕和别人不一样,但更怕和别人一样,他们追求一切有个性的东西。
互联网的自由原则最大限度上满足了这一心理,提高了青少年社火化的自主性。
网络使人们的社会化空间得到扩展。
“网络社会成员”身份是匿名的,社会化的接受者可以相对自由的、不受约束地从这一“社会环境”中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和信息,这提高了青少年接受社会化的自主性,也给了青少年拥有自己平等的权利和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2. 网络行为的交互性为青少年搭建了开放自我的平台网络的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影视文化、书刊文化、广播音乐文化等三大媒体文化的他点,具有集合优势,并采取相对独立的形式。
网上浩如烟雨的信息内容,涵养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这些新的人类文化成果及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和思路,为青少年日常生活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时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人际交往广阔空间,青少年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发表意见,张贴图片,甚至即使表演,并且及时得到回应和互动。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难以建立的开放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提供了现实生活中无法进入的互动团体。
3. 网络的开放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满足了青少年的强烈求知欲望,网络大大扩展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
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地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4. 网络世界和虚拟性实现了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替代和迁移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为青少年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缓冲的空间。
青少年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矛盾和冲突,有很多压力和焦虑,甚至会发生心理状况的异常,网络世界为处于发展冲突期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可以完全没有烦恼的新天地,实现生活中的烦恼和不愉快,甚至憎恨暴躁等情绪,都可以在进入虚拟世界时得到迁移和解脱。
总之,网络社会是一个新的事物,而青少年天生就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拥有其他群体不具备的快递接收能力。
互联网在青少年眼中是“万花简”,充满无限的吸引力。
(二)青少年的网络心理青少年的网络心理包括:网络尝试心理、网络猎奇心理、网络减压心理、网络情感表达心理和网络伪装心理等六个心理方面。
猜一猜1.两眼含泪放声哭。
(打一个网络名词)2.从今改变志向。
(打一个国内网络名称)3.太阳能跑车。
(打一个电脑配置名称)1.网络尝试心理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和开放性,大大激发了青少年的尝试心理。
传统媒介(广播、电视、报刊等)的接受者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处于接受者的地位。
而网络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不管时间早晚、不管身处何地、不管身份如何、只要进入了互联网,网络参加主体都相互以平等方式进行信息文化制造、交流和使用。
由于网络可以匿名进入,于是参与者可以毫不顾忌、不受任何约束地畅所欲言、展现自我。
这对于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青少年而言,网络社会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网络交流是一次人际关系的革命。
青少年在网络社会可以不受任何时空的制约、不受任何显示世界的清规戒律的束博。
于是青少年的网络尝试心理应运而生了。
2.网络猎奇心理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共同特征,喜欢猎奇是他们的鲜明个性特点。
网络资源的超乎想象的丰富,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的猎奇心理。
网络资源的图文声像并茂、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实现了他们空间界限的跨越,极大地扩展了青少年的视野、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实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想。
3.网络减压心理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等诸多压力。
网路社会的隐匿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为青少年适时转移、倾诉和宣泄不良情绪提供了机会和场所。
通过网络,他们可以获得一定的心理自疗效果,使之从日常的精神中解放出来。
上网,极有可能成为青少年躲避孤独、排解心理压力的场所。
4.网络娱乐心理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滞后的第四媒体,它具有不分地域界限、传播速度快捷特点。
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目前的文化和娱乐状态,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
网络媒体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于一个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森严界限;网络媒体中,信息接受者自己可以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改变了传统媒体中受众的被动性;网络媒体将参与者的各种感觉全部打开,使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和嗅觉协同活动,达到真正的审美通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于是,网游,网络即时通讯(QQ,MSN,UC等,)听音乐,看电影,在线阅读等网上冲浪活动,已经成为青少年业余休闲的一种重要形式。
5.网络情感表达心理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正是情感比较丰富的时期,情感表达是他们的一种重要的内在心理需求。
通过网络交友,可以使青少年的隐藏于心的对爱和友谊的需要得到满足。
在网络中,任何人都不会孤独,总会找到志同道合的网友,相互交流、倾吐内心的秘密。
因为网络具有的虚拟性,所有的网络交流内容都经过了一定的修饰、美化,所以通过网络展示出来的自我,极有可能是理想化的自我。
于是青少年在网络中可以找到理想化的“白雪公主”、“白马王子”,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对纯真美好的友谊和爱情的渴求。
想一想:下列案例中的学生出现行为异常的原因是什么?“快救救我儿子吧,我现在每天提心吊胆,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把房子点了!”一名初三的家长来到网瘾疏导中心,忧心仲仲地向专家求助。
据这位姓张的母亲说,她的儿子今年上初三,迷上上网已经一年多了。
刚开始只是每天放学玩一会,后来时间越来越长,最后干脆不上学,成天泡在网上。
每天起床,脸也不洗,衣服也不换,打开电脑就上网,一上就是20几个小时,连吃饭都得把碗端到电脑前,一边上网一边吃。
经常上网玩到凌晨四、五点钟,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在床上睡一会儿,睡醒了在继续上网。
本来就很内向的孩子,现在更是几乎连屋门都不出,每天“猫”在自己房间里,和父母几乎没话说。
可是只要父母不让他上网,他就会大哭大闹,寻死觅活。
前不久,父母下定决心把他房间里的电源拔掉,结果他跑到厨房就把煤气打开,差点引起火灾。
现在,张女士和先生每天轮流在家看着儿子,生怕他又闯出什么祸来。
6.网络伪装心理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社会,每一个参与者都在扮演者自己和别人期待的角色,以此来逃避现实生活的冷漠、摆脱现实生活的狭窄、尝试多重性格的追求。
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多是以利益为出发点的,社会进步节奏的加快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冷淡。
而网络交友则没有任何实际的功利目的,这时许多青少年认为:网络交友才是更加纯洁、真实、可靠地交友方式。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来了一把最好的保护伞,学生可以借助于网络用另一种身份、另一个自我来对待这份难得的真实。
同时,网络是匿名的空间,学生可以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年龄、性别和社会地位,这种“身份丧失”的变化,可以让青少年暂时摆脱现实的枯燥的单一的生活方式,尝试自己从没有经历过的社会角色,享受伪装带来的极大乐趣。
网络空间的多重人格的表现,也满足了学生自身多向度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可以在网络上不断追求扩展的、更新的、不断有新奇感的生活感受。
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青少年的网络尝试心理、网络猎奇心理、网络减压心理、网络娱乐心理、网络情感表达心理和网络伪装心理等网络心理,如果应用得当,可以使青少年从网络中获得知识、经验、情感的全新的正向体验;如果应用不当,则极容易导致网络沉溺、使青少年陷入网络性心理障碍的泥潭。
读一读:我国有5%~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依赖倾向。
《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称,目前中国青少年患上网瘾的比例达13.2%的青少年存在网络倾向。
中等职业生和职业高中生等人群的网瘾比例较高,均达20%以上。
中科院心理学家称,沉溺于网络会破坏新陈代谢和生物钟,网络成隐者智商低于常人。
二、网络性心理障碍1、概念和症状网络性心理障碍是指因无节制地上网导致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