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一场争论

合集下载

文献渊薮 学术津梁

文献渊薮 学术津梁

文献渊薮学术津梁①——谈谈四库系列丛书崔建利杨雅君四库系列丛书是指按《四库全书》体例编纂、并且均以“四库”贯名的几部大型古籍丛书,目前主要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燬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续修四库全书》5部。

《四库全书》这是我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

乾隆三十八年(1773)下诏设置《四库全书》馆,任命纪昀为总篡官,具体负责《四库全书》的编纂。

到乾隆四十七年(1783)编纂成功,前后历时10年之久。

整套丛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时期的重要古籍共3461种。

因卷帙浩繁,清政府无力刻印,只得手工缮写七部,分别贮藏在北四阁(又称内廷四阁,即北京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和南三阁(即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目前只有文渊、文津、文溯三阁藏书保存完整,现分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和甘肃省图书馆。

1983-198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发行,题名《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6开本,共1500册。

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此加以翻印。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所收图书只占当时备选图书的很小一部分,有相当一部分图书被销毁,还有一部分既无资格被收入《四库全书》,也不至于被销毁,而只保存其书名,这些书就是后世所称的存目书,共有6793种,几乎是《四库全书》收书数量的2倍。

按当时标准,凡书中含有批评清王朝统治内容者,含有反礼教、反传统或宣传异端倾向者,“未越群流”的平庸之书、“归于小道”的无谓之书、“难以考信”的伪托之书,以及著作时代切近者、重复之书均被列为存目。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批存目之书亡失严重,为了尽早地抢救这些分散全国各地的古籍并使之化身千万,嘉惠学林,1992年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历史文化分会提出编纂出版《四库全书存目全书》的计划被列为国家古籍整理重点出版项目。

1994年11月成立编纂委员会,由季羡林任丛书总编纂,山东大学杜泽逊教授任总编室主任。

《四库全书总目》明代文章批评析论

《四库全书总目》明代文章批评析论

《四库全书总目》明代文章批评析论作者:姚江浩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20年第03期摘要:《四库全书总目》虽是一部目录学著作,但实则以提要形式阐发馆臣的学术思想和理论。

其中,对明人文章的批评又自有特殊之处。

明朝作为清之前朝,明人文章乃前朝思想之遗存。

馆臣对明人文章进行审视评价,既有学术考量,也存在政治用意。

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中明代文章批评话语的研究,揭示其批评理论体系的架构和意义。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别集文章批评学术思想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0)02-61-69定本《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中有明人别集提要二百三十八篇,存目提要八百五十四篇。

在千余篇明人别集提要中,四库馆臣对明代文学进行了“特色”批评,形成了《总目》明代文学批评史。

值得注意的是,四库馆臣对明代诗、文批评系双线并进,在诸多提要之中,以“文章”二字进行学术批评之语达百余次。

由此,《总目》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明代文章学批评理念。

那么,四库馆臣是如何建构明代文章学批评体系的?这在《总目》批评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如何?这些问题尚需解决。

具体来说,本文论述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总目》明代文章批评的学理范畴;《总目》对明代文章批评理论的建构;《总目》之明代文章批评对文学史的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对《总目》明代文学的研究一直有学者关注。

如1990年,邵毅平发表了《评〈四库全书总目〉的晚明文风观》,对《总目》明代文风分期,晚明文风特点,产生之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1。

2005年,郑明璋发表《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论及明代文学时,指出四库馆臣将文品同人品进行密切联系,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但并未针对明代文章立论。

2010年,何宗美、劉敬发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明代文学思想辨析——以明代文学复古问题为例》一文,主要对《总目》中关于明代七子派文学和复古问题的评价特点进行了论析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六丛珠汇选》辨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六丛珠汇选》辨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六丛珠汇选》辨析陈旭东【摘要】《四六丛珠汇选》十卷,《四库全书总目》子部类书类存目(卷137)、集部总集类存目(卷193)均有著录,二则提要评价亦不尽相同,且有不实之处。

同一著述而两处著录的疏漏,显然是由于编纂过程中标准不统一且经多人之手未能细致核对所致。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02【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六丛珠汇选》;辨析【作者】陈旭东【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7《四六丛珠汇选》十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总目》)中子部类书类存目(卷137)、集部总集类存目(卷193)均有著录。

《总目》卷137著录《四六丛珠汇选》十卷,系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提要云:“旧本题当涂县学官晋江王明嶅、繁昌教谕黄金玺同校选,不著时代。

前有明嶅序,称宋季叶氏采当代名家汇集成编,名曰《四六丛珠》。

分门数百,成帙累千云云,则即宋人《四六丛珠》旧本而为之摘录者也,故其职官、舆图皆南宋之制。

然止摘偶句,不列姓名,徒供剽掇之用,则亦村塾《兔园册》耳。

”①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影印本,1965年版。

《总目》卷193著录《四六丛珠汇选》十卷,系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提要云:“明王明嶅编。

明嶅字懋良,晋江人。

万历已卯举人,官至宁波府通判。

宋叶适所编《四六丛珠》,凡四十卷,见於《千顷堂书目》,明时抄本尚存。

明嶅病其繁冗,因别为选录刊行。

所分大目十一,子目数百,皆仍叶氏之旧。

然适原书所采,多录全文,今散见《永乐大典》中者,尚可考见其体例。

明嶅乃随意刊削,仅存摘句。

又不列标题,不署撰人名氏,一仿坊刻表联活套之式。

割裂破碎,遂致尽失其本来,亦可谓不善变矣。

”② 同上。

笔者查阅了胡玉缙原辑、王欣夫整理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余嘉锡的《四库提要辨证》、栾贵明的《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崔富章的《四库提要补正》、李裕民的《四库提要订误》、杨武泉的《四库全书总目辨误》等诸位前辈的著述及其他相关论述,仅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卷四十著录《四六丛珠汇选》十卷,云:前有明嶅序,称宋季叶氏云云,则即宋人《四六丛珠》旧本而为之摘录者也。

《四库全书总目》之提要与书前提要的差异

《四库全书总目》之提要与书前提要的差异
维普资讯
荸东 亩 ’ 缔
26 7 o ̄ o 期
《 四库全书总 目》 之提要与书前提要的差异
◎ 熊伟华 张 其凡
【 摘要】 四库全书总 目》 中的各 书提要与 《 《 四库全 书》相应各 书的 书前提要并非完全一致 ,其差异表现在
同书 异 名 、卷 数 不 同 、作 者情 况 不 同 、 版 本 差 异 、 内容 不 同 、评 价 不 同等 方 面 。 产 生 差异 的 原 因在 于 : 七 阁
《 四库 全书》与 总目的成书时间有先后之分,分纂 官与总纂 官的 学术观 点存在 差异 , 总 目》提要 与 书前提要频 《
繁修 改 导致 失误 增 多 。
【 关键词】《 四库全 书总 目》 《 四库全书》 提要 书前提要
文渊阁
( 中图分类号 ]G 5 ,1 6 ( 26 2 0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36 (06 70 3—5 0 072 20 )0 — 1 0 4


《 目》提 要 与书前 提 要的差 异 总
通 过对 相 同书 籍 的 《 目》提 要 与书前 提 要进 行 比较 ,发 现两 者 在许 多 方 面都存 在 着差 异 ,除去 某 总
些 不影 响全局 的个 别 字词 改动 之外 ,其 差异 主要 表 现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1 同书异 名 .
命名方式而有所 区别 ,总 目》提要与书前提要各著录一种书名 。相 同的例证还有宋 ・ 《 蔡襄撰 《 蔡忠惠集》
与 《 明集》 宋 ・ 端 , 邓深 撰 《 大隐 居士诗 集》与 《 绅伯 集》 邓 ,明・ 濂撰 《 宋 宋学 士全集 》 与 《 宪集 》等 。 文
以上为 同书异 名 中名 称相 差 较 为悬 殊 的 ,至 于名称 相 近 而有 所不 同的例 证 更 为广 泛 。如宋 ・ 昴英 李

谈《四库全书》

谈《四库全书》

谈《四库全书》乾隆间《四库全书》的编纂, 不是一个偶然的文化现象。

它既有康熙、雍正以来日趋强盛的国力所提供的安定社会环境和富庶物质条件做基础, 又有明清之际, 尤其是康熙中叶以降全面整理、总结古代学术的风气为学术渊源。

同时, 迄于乾隆中叶, 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空前强化, 也是论究《四库全书》的编纂缘起及其历史评价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下, 拟就后者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向各位请教。

清修《四库全书》, 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开馆, 迄于四十九年十一月内廷四阁庋藏诸本缮竣, 历时已逾十年。

倘若再加上江南三阁藏本的续缮, 以及内外七分图书的撤改、复校, 则已绵延至高宗即位。

其间, 一方面是空前规模的图书编纂所显示的文化盛景, 另一方面则出现了大量典籍横遭禁毁、文字冤狱遍于国中的文化浩劫。

两者不和谐地共存于同一个历史时代, 这里边确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宗初政与文字狱的加剧清高宗承其父严刻为政之后, 即位伊始, 便高倡宽严相济的治国之道。

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 高宗颁谕诸重臣, 下令“厘正文体, 毋得避忌”。

他说:“与人临文, 原无避讳, 诚以言取足志。

一存避讳之心, 则必辗转嗫嚅, 辞不达意。

嗣后一切章疏, 以及考试诗文, 务期各展心思, 独抒杼轴, 从前避忌之习, 一概扫除。

”之后, 他屡下谕旨, 以广开言路, 推行“宽大之政”相号召。

高宗初政, 显然一派宽松气象。

然而好景不长, 乾隆六年九月, 就在他信誓旦旦, 声称“朕从不以文字罪人”的同时, 即责成湖广总督孙家淦:“伊到任后, 将谢济世所注经书中, 有显与程、朱违悖抵牾, 或标榜他人之处, 令其查明具奏, 即行销毁, 毋得存留。

”焚毁谢济世书未及两年, 乾隆八年二月, 清廷以时务策考选御史, 翰林院编修杭世骏因对策失误, 议及“内满而外汉”, 被高宗以“怀私妄奏, 依溺职例革职”。

乾隆十六年正月, 清高宗首次南巡。

由于地方官竟相逢迎, 扰民累民甚重, 于是民间流传假托大吏孙嘉淦名的奏稿, 以指斥高宗师德。

《四库全书总目》较《四库全书附存目录》书目增删及原因探析

《四库全书总目》较《四库全书附存目录》书目增删及原因探析

《四库全书总目》较《四库全书附存目录》书目增删及原因探析陈旭东【摘要】浙本《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与胡虔刻《四库全书附存目录》著录书目相比,《四库全书总目》有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无者七种,《四库全书总目》无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有者三十四种。

这差异性反映出《四库全书总目》成书过程某些原始的面貌,包括门类、次序的调整,收录书目的撤出与补人等方面。

分析其原因,大致有:著录改为存目,存目改为著录,重复撤出,违碍撤毁等。

【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6页(P97-102)【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附存目录》书目增删【作者】陈旭东【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7《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武英殿本、浙本、库本提要及《四库全书荟要》提要的成书、刊刻与异同,《总目》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以下简称《简明目录》)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学者多有研究。

相对而言,《总目》与《四库全书附存目录》(以下简称《四库存目》)的异同,较少见学者进行比较与分析。

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十九日,《总目》二百卷草成进呈,到乾隆六十年(1795)刊行,这十多年,多经增删润色。

乾隆五十六年(1791)三月,胡虔在武昌节署据以辑刊《四库存目》的《总目》底本,是早期的众多钞本之一,因而与后出的武英殿本、浙本《总目》存在著录的差异。

这种差异性反映出《总目》成书过程某些原始的面貌,包括门类、次序的调整,收录书目的撤出与补入等问题。

调整是否合理?撤出、补入是什么原因?这些都值得探讨。

清嘉、道间,周中孚曾持浙本《总目》比对胡虔刻《四库存目》,发现《总目》有而《四库存目》无者九种,《总目》无而《四库存目》有者三十二种,并开列具体书目,载于《郑堂读书记》① 详见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三十二“《钦定四库全书附存目录十卷(通行小本)》”,《续修四库全书》第924册(据《吴兴丛书》本影印)第371页。

为什么说《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文献丛书

为什么说《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文献丛书

为什么说《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文献丛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献丛书,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清代乾隆先帝于1773年开始,历时22年,由全国各地搜集整理而成,涵盖了从先秦古籍到清代的文献资料。

作为一部独具中国特色的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不仅收录丰富、全面,还启示了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价值。

一、《四库全书》的涵盖面广《四库全书》涵盖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诸多方面,它的收录内容包括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文艺等各个方面,其中不乏独创、独特的思想。

其中,儒家思想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与此同时,道家、法家、墨家等其他流派的学说和文献也被充分地收录,为后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地域方面,《四库全书》还收录了少数民族文化、外国文献等资料,除了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考古材料,也对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四库全书》的编纂历程漫长《四库全书》的编纂历程十分漫长,历时达22年之久,期间不断有新的书籍被收录及汇总。

这一过程之所以如此之长,主要得益于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专门设立的编纂机构以及大量资金的支持,使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献收藏、编写史上的杰出事件。

在这一过程中,收录的文献也广泛而丰富,大明律、大清会典等大量法律、政治著作都开始陆续被收写进了《四库全书》中。

三、《四库全书》在研究历史、文化方面的价值《四库全书》势力囊括了汉唐以来的文化人物、文化名著,也包括了包括明朝、清朝时期的大量史书、奏折等政治制度文件。

《四库全书》强调了文化和政治的共同重要性,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它的发行和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对历史、文化、文学等各个领域的加深理解,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后世文化的建设、保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四、《四库全书》对现代文化建设的拓展现代文化建设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于《四库全书》的全面收录和文化传承,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各地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辩《四库全书总目·书传会衷》提要

辩《四库全书总目·书传会衷》提要
《 朱子全书 卷三十三做了如下解释: 正淳问:四岳、 “ 百揆。曰:四岳是总在外诸侯之官, ” “ 百揆则总在
马明衡的观点直接针对朱熹 , 用以今例古 的方法论证 , 认为尧
内百官者。又问:四岳是一人?是四人?曰:汝能庸命巽朕位。不 ” “ ” “ 成让与四人?又如 , 咨二十有二人 , 乃四岳、 九官、 十二牧 , 尤见得四
观点。苏轼在《 书传 》 中说:孔安国以四岳为羲和四子, “ 而太史公以
羲和为司马之先, 以四岳为齐太公之祖, 则四岳非羲和也。 当以史为 正。[夏馔在《 "] 3 尚书详解》 中也进行了论述 , 表明“ 四岳” 乃是一人: 苏氏又引《 日“ 书》 内有百揆、 四岳”欲逊位, , 则四岳为一人明矣。
商榷之处 。


‘ 四岳” 之说
来朱熹对“ 四岳” 是一人这一观点的解释与夏馔大致相同不过对于以 “ 四岳” 为一人的观点, 历来也有其他与之相异的看法。例如孔安国
关于以四岳为~人,书传会衷》 《 的原文是这样的:
认为:四岳, “ 即上羲 、 和之四子。分掌四岳诸侯, 故称焉。他 以为 四 ” 岳就是羲、 和的四个儿子, 帝尧任命他们分掌四岳的诸侯。孔氏的意 思 也就是说四岳不是一 个人, — 而是四个人。承认“ 四岳” 为四人这一 观点的学者 , L 自孑安国以后 出不在少数。如马明衡《 尚书经义》 : 中说
辩 四 全 总目・ 传 衷 提 《库 书 书 会 》要
● 苟 烨
( 西华师范大学 历 史文化学院 , 四川 南充 6 70 ) 3 19

要: 曹学俭著《 书传会衷 》 多采 用前人 的观 点来表达 自己的思想 。其 中“ 以四岳为 一人” 以三江为松 江、 江、 和“ 娄 东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将大量不符合清王朝统治需要和价值标准的历代典籍摒弃在外,仅列为存目者即达6793种、93551卷。

历经300年来的天灾人祸,存目之书亡失严重,现存4000余种、6万余卷,分藏在全国200多个图书馆,三成以上已成孤本。

1992年夏,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历史文化分会正式提出编纂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计划,1992年12月23日获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项目。

1993年1月组成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由季羡林担任总编纂,有全国5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台湾、日本、美国等地的近百位文史专家和古籍学者参加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开始编纂工作。

存目编辑根据《四库全书》卷首所载乾隆帝有关编纂工作的历次上谕和凡例,当时四库馆臣将内府所藏和全国各地督抚学政及私家进献的图书中,含有批评清王朝统治内容者,含有反礼教、反传统或宣传异端倾向者,“未越群流”的平庸之书、“归于小道”的无谓之书、“难以考信”的伪托之书,以及著作时代切近者、重复之书均列为存目。

出版编辑但存目之书珍品杂陈,琳琅满目,为尊重历史、保存文献,1992年中国古籍整理委员会提出搜辑影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出版工作于1997年10月全部完成,历时五年。

该书共收录散藏于国内外116所图书馆、博物馆及少数私人藏书家手中的四库存目书4508部中,其中宋刻本15种,宋写本1种,元刻本21种,明刻本2152种,明抄本127种,清刻本1634种,清抄本330种、稿本22种,有三成以上为孤本或稀见本。

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收录734种,史部收录1086种,子部收录1253种,集部收录1435种。

卷帙浩繁,洵为大观。

1997年10月由齐鲁书社影印出版,16开精装1200册。

编纂方针与原则编辑编纂工作以“尊重历史,保存文献”为总方针。

首先是普遍调查,尽数收集。

对《四库全书》的认识

对《四库全书》的认识

《四库全书》汇集了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遗产,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宝库。
《四库全书》最大的价值和功用,就在于保存典籍,传承文化,为学者研究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完整的文献资料。而研究、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四库全书》的编纂从乾隆三十八年 (1773) 二月开始后,四十六年 (1781) 十二月第一份初稿修成,乾隆下令修文渊阁存放这部《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编纂和问世增强了当时各民族成员对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度。文化认同度是指全体民族成员在价值取向、民族理想、思维方式、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共享程度。一般来说,文化认同度与民族凝聚力成正比关系。
《四库全书》的编纂和问世强化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传统对当时各民族成员的思想整合力。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它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共收书 3460 余种。它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关于《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它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共收书 3460 余种。它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文渊阁位于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原明代圣济殿旧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 1774 — 1776 年)建成。
文渊阁为三层楼房,仿宁波天一阁规制,楼上通为一间,楼下分为六间,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意在防火。文渊阁的园林布局,十分精致。阁前设长方形水池,周置石栏,以石拱桥与文华殿后殿联为一体,池中养殖鱼藻。大型迭石假山环列阁后,假山山路、山洞上下穿行,就连阁的左右门道阶梯也增加迭石艺术处理,使文渊阁的气氛更加浓厚。阁内悬有乾隆御书"汇流澄鉴"四字匾。

试论《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文言小说分类问题

试论《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文言小说分类问题

试论《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文言小说分类问题《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乾隆年间进行编纂的一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分类目录,是中国古代著作的最全面的目录。

在文言小说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也得到了相应的分类。

对于《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文言小说分类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文言小说分类问题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我们需要了解《四库全书总目》对文言小说的分类方式。

《四库全书总目》对文言小说的分类主要分为“小说”、“史传小说”和“杂集小说”三大类。

“小说”是指以虚构的人物、事件、情节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史传小说”是指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以现实为背景的虚构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杂集小说”则是指那些不属于前两类而又有文学价值的小说,如《石头记》、《封神演义》等。

对于《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文言小说分类问题,学者们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些学者认为,《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方式过于简单,未能准确把握文言小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们认为,应该将文言小说分为更为细致的子类,如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仙侠小说等,从不同的角度对文言小说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变化。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方式已经足够全面,能够涵盖大部分文言小说作品,不需要进一步的细分和分类。

在我看来,对于《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文言小说分类问题,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各种不同的观点,并且从实际出发,从文学理论和历史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方式的局限性,它固然是一部宝贵的宝库,但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和缺陷。

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方式,因为它毕竟是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它的分类方式也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我认为,对于《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文言小说分类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既要尊重《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方式,又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和学术研究,对文言小说进行更为细致和全面的分类。

《四库全书总目》“史钞类”提要辨误

《四库全书总目》“史钞类”提要辨误

第34卷第1期2021年1月镇江高专学报JournalofZhenjiangCollegeVol.34 No.1Jan.,2021《四库全书总目》“史钞类”提要辨误王婕怡(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摘 要:《四库全书总目》于各类、目之下录书籍1万多种,每种书目都有《提要》一篇,被誉为“学问门径”,蜚声学林。

《四库全书总目》由多人撰写,由于参与者水平参差不齐、编撰工作主观性强,因此不当之处在所难免。

对《总目》中“史钞类”的部分提要进行疏证,能为学者研究《总目》“史钞类”书籍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史钞;订误中图分类号:Z2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48(2021)01-0037-04收稿日期:2019-12-28作者简介:王婕怡(1995—),女,湖北钟祥人,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

① 明孝宗的年号为“弘治”,后因避讳乾隆的名字“弘历”,改为“宏治”。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的书籍提要主要由3部分组成:一是撰者的姓名、字号、籍贯、文学活动;二是此书的内容;三是馆臣对此书的评价。

《总目》由多名馆臣撰写,纪昀统稿。

由于参与者水平参差不齐、编撰工作主观性强,因此不当之处在所难免。

笔者主要就《总目》中“史钞类”提要有失妥当之处进行疏证。

1 《总目》“史钞类”小序 《总目》“史钞类”小序提要云:“《史汉精语》之类,则采摭文句而存之。

”[1]577《史汉精语》一书在《四库全书》和《总目》中都没有记载。

笔者遍寻历朝历代公私目录藏书,未发现有关《史汉精语》一书的记载。

《总目》“史钞类”存目中有洪迈的《史记法语》《南朝史精语》两书。

《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八有载:“《经子法语》二十四卷。

《左传法语》六卷。

《史记法语》十八卷。

《西汉法语》二十卷。

《后汉精语》十六卷。

《三国精语》六卷。

《晋书精语》五卷。

《南史精语》十卷。

”[2]1830《文渊阁书目》卷二有载:“洪迈《史记法语》一部一册。

对中国古代小说实证研究范式的反思——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例

对中国古代小说实证研究范式的反思——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例
对 中 国古 代 小 说 实 证 研 究 范 式 的 反 思
以《 四库 全 书 总 目》 例 为
王 舒 寅
( 川 大 学 文 学 与 新 闻 学院 6 0 6 ) 四 1 0 4
【 摘 要 】 文 认 为《 库 全 书 总 目》 际 上 代 表 了一 种 以 考 证 为 主 的 研 本 四 实 究范式 , 认为 这种研 究 范式值得 反 思 、 榷 。如 “ ” “ ” 区别 ; 并 商 撰 和 作 的 成 书年 代 的 复 杂 ; 伪 的 问题 等 都 值 得 重 新 反 思 。 真
术 , 挹 群 言 …… ” 高 以上 评 价 , 以看 出《 目》 可 总 以考 证 为 主 的 体 例 。 今 以 子部 小 说 家 着 录 的先 唐 小 说 为 例 , 《 要 》 具 体 体 例 和 特 对 提 的 点详 加说 明之 。 小说 家着 录 的先 唐 小 说 ( 括 存 目) 十九 部 , 包 凡 限于 篇 幅 , 文 本 只 列举 其 中两 部 简 述 如 下 :

个 代 表 。这 种 范 式 一 旦 形 成 , 会 产 生 很 大 的影 响 , 致 形 成 一 就 以 然 而 , 种 对 小 说 进 行 考 证 式 的研 究 方 式 是 值 得 反 思 的 。下 这
种研 究 的 方 式 、 法 。 方 《 四库 全 书 总 目 》 以下 简 称 《 目》 是 清代 前 期 一 部 重 要 的 目 ( 总 ) 录 学着 作 , 中 国学 术 史 上 , 可 视为 以 考 据 为 特 色 的 乾 嘉 汉 学 的 在 亦

籍极 博 , 史尤繁 , 者率钞 撮 以助记诵 , 子 学 自古 已然 , 世 益 盛 。) 仍 ”
由此 , 说 的“ 者 ” “ 者 ” 就 往 往 混 淆 不 清 , 要 详 加 界 定 。 小 编 和 作 , 需 而 对 小 说 “ 者 ” 考 证 , 尤 其 显 得 模 煳 不 清 。许 多 学 术 争 论 和 作 的 也 困 惑 往 往 起 源 于 概 念 的 混 淆 不 清 , “ 学 ” “ 说 ” 概 念 , 要 如 文 、小 等 需

《四库全书总目》时间之误举例

《四库全书总目》时间之误举例

《四库全书总目》时间之误举例胡露【摘要】前人针对《四库全书总目》所存在讹误、疏漏之订误补正,已卓有成就,但其中尚有未许多问题未能揭示.《总目》有关时间方面存在着不少讹误和疏漏,包括科第时间之误、任职时间之误、成书时间之误及其他错误,可补正若干则.【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134-136)【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时间;讹误【作者】胡露【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广东潮州521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6.2《四库全书总目》[1](以下简称《总目》)二百卷,作为古典目录学巨著,至今仍是文史工作者的重要参考工具。

但由于卷帙浩繁,成于众手,其中的讹误和疏漏自不能免。

前辈学者为之订讹补缺者甚多(具体可参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2]),甚便学人,但尚有未许多问题未能涉及。

笔者现根据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有关材料,并引相关方志及文集,就《总目》中有关时间方面的讹误和疏漏,略分为科第时间之误、任职时间之误、成书时间之误及其他错误,各纠正若干则,以求教于方家。

一、科第时间之误(一)中进士时间之误杨武泉先生《四库全书总目辨误》所指正者甚多,今再录二则。

江南别录一卷(《总目》卷66,史部载记类,页585下)宋陈彭年撰。

彭年字永年,抚州南城人,太平兴国中进士。

……事迹具《宋史·本传》。

按:《宋史》卷二八七本传,云:“太平兴国中举进士,……雍熙二年始中第。

”据同治《南城县志》卷七之二《进士》,陈彭年为宋雍熙二年乙酉科梁灏榜进士。

“举进士”与“中进士”,其实并非一事。

《总目》云其“太平兴国中进士”,误。

又《宋史》本传云“谥曰文僖”,《总目》云:“谥曰文”,脱一“僖”字。

汝南遗事二卷(卷143,子部小说家类存目一,1223中)明李本固撰。

案神宗时有两李本固:其一临清人,万历壬辰进士;此李本固字叔茂,汝宁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大理寺卿,以言事罢归。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存目辨证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存目辨证



疑为 明 人所伪 托

观 其 《 岣 嵝 山 碑 》 全 用 杨 慎释 文 而

大 戴礼
几铭》
并 用 钟惺 《诗 归 》之误
本 其 作 伪 之迹 显 然 也


按 此 书 有 万历 甲



重 刻 本 题 宋 何无适 倪 希 程 编 类 明 进 士 沈 大 忠 附




((
四 库全 书总 目
, ,

已 而 先 生 出 其绪 余

两宰 名 邑 以文 章
, ,
饰吏 治 有 卓 绩


而 冰 操 凛凛 尤 著 清誉 故 归 而 萧 然 四 壁 时 寄 兴 于 诗 余 得 随 杖 履

, ,


出 箧 中 《 文选 尤 》 示 余 盖 先生 暇


诸 郎君 所趋庭 而相授 受者 也

” 。
朱 氏 又云

四 库全书 总 目 》 总集类存 目 辨证
徐大军
清 乾隆 时 期 所 编 的 《 四 库 全书 总
了极 大 的帮 助




是 目 录 著 作 的 集大成者 给 我 们 的 研 究 带 来
, , ,
但 由 于种 种 原 因 它存 在 着 不少 错 误 和 疏漏 如 果 运 用 时 不加 注 意 难


光岳 英华》


观 其编 次 之 序 以 有 元 直 接 盛 唐 云


序末 又言


既 刻 二代 之诗 于 环 翠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提要献疑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提要献疑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提要献疑孙利政摘㊀要:‘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之一,然其中讹误错漏之处不在少数㊂文章以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参校各种类型的四库提要,并采用‘总目“著录之典籍与提要征引之原文献,对子部艺术类提要存在的舛误之处加以辨正,凡订正讹误二十四条㊂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㊀艺术类㊀辨正‘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集大成的目录学著作,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对其进行考辨校订的专著㊁论文也层出不穷㊂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整理本 ,以殿本为底本,以浙㊁粤二本为校本,同时广泛吸取前人校订成果㊂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以浙本为底本,对校殿本,极力搜集2011年底前发表的考校成果,资料颇为完备㊂然校书如扫尘,旋扫旋生,‘总目“仍然存在不少问题㊂今以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参校各种类型的四库提要,并采用‘总目“著录之典籍与提要征引之原文献,就卷一百十二至一百十四子部艺术类若干条目提出讨论,凡前贤时彦已订正者从略,共校正各类讹误二十四条㊂每条提要原文及按考征引‘总目“提要均附整理本页码,以便按核,并就教于方家㊂‘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提要献疑401㊀1 ‘续画品“一卷所录始于梁元帝,终于解蒨,凡二十人,各为论断㊂中嵇实钧㊁聂松合一论,释僧珍㊁僧觉合一论,释迦佛陀㊁吉底俱㊁麾罗菩提合一论,凡为论十六则㊂(卷112,页1480)按:嵇实钧,浙本㊁粤本㊁文渊阁书前提要㊁文津阁书前提要㊁文澜阁书前提要㊁‘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㊁‘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作 嵇宝钧 ,是㊂四库本‘续画品“ 嵇宝钧㊁聂松 条合论二人①,‘津逮秘书“本‘续画品“同②,‘历代名画记㊃叙历代能画人名“并载梁画师嵇宝钧和聂松之名③,则 实 当为 宝 之形误㊂又 麾罗菩提 当作 摩罗菩提 ,‘汇订“已发④㊂2 ‘书断“三卷中卷㊁下卷分神㊁妙㊁能三品,每品各以体分㊂凡神品二十五人,除各体重复得十二人㊂妙品九十八人,除各体重复得三十九人㊂能品一百七人,除各体重复得三十五人㊂(卷112,页1481)按:三十五人,当作 四十五人 ㊂‘书断“卷中目录列神品二十五人,妙品九十八人,能品一百七人㊂以能品之一百七人除去各体重复得四十五人,即张敞㊁卫㊁韦昶㊁严延年㊁班固㊁许慎㊁傅玄㊁刘绍㊁范晔㊁毛弘㊁左伯㊁庾翼㊁王濛㊁张彭祖㊁陶弘景㊁王修㊁王褒㊁王恬㊁李①②③④(陈)姚最:‘续画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5页㊂(陈)姚最:‘续画品“,‘丛书集成初编“第1645册影印‘津逮秘书“本,中华书局,1985,第10页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285页㊂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卷一一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第3492页㊂402㊀明清文学与文献(第九辑)式㊁杨肇㊁王承烈㊁庾肩吾㊁薛稷㊁孙过庭㊁高正臣㊁释智果㊁卢藏用㊁司马攸㊁萧思话㊁齐高帝㊁李元昌㊁王导㊁裴行俭㊁王智敬㊁罗晖㊁赵袭㊁徐干㊁张超㊁崔实㊁杜预㊁何曾㊁宋令文㊁谢朓㊁梁武帝㊁王愔①㊂‘书断“卷下能品正列有此四十五人传记,可为确证㊂3 ‘述书赋“二卷按,张彦远‘法书要录“称: (窦)臮作‘述书赋“,精穷旨要,详辨秘义㊂ 今观其赋,上篇所述自上古至南北朝,下篇所述自唐代高祖㊁太宗㊁武后㊁睿宗㊁明皇以下,而终于其兄蒙及刘秦之妹,盖其文成于天宝中也㊂首尾凡一十三代,一百九十八人㊂篇末系以徐僧权等署证八人,太平公主等印记十一家,征求宝玩韦述等二十六人,利通货易穆韦等八人,文与上篇相属㊂(卷112,页1482)按:穆韦,当作 穆聿 ㊂‘述书赋“卷下列 言通货利 者穆聿㊁王昌㊁叶丰㊁田颖㊁杜福㊁刘翌㊁齐光㊁赵晏凡八人, 穆聿 下窦蒙注云: 聿,咸阳宠店人㊂少以贩书为业,后至德中,因告讦征搜古迹,并强括石泉公家则天皇后所还书功,白身受金吾长史㊂改名祥,乘危射利㊂ ②张彦远‘法书要录“载‘述书赋下“同③㊂又‘法书要录㊃述书赋附“云: 论朝代自周至唐一十三代,论工书史籀等一百九十八人,论署证徐僧权等八人,论印记太平公主等十一家,论征求保翫韦述等二十六人,论利通货易穆聿等八人㊂ ④此殆提要所本㊂盖 聿 韦 形近,又涉上文 韦述 而讹㊂①②③④(唐)张怀瓘:‘书断“卷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50 52页㊂(唐)窦臮撰,窦蒙注‘述书赋“卷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96页㊂(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95页㊂(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99页㊂‘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提要献疑403㊀4 ‘历代名画记“十卷晁公武‘读书志“别载彦远‘名画猎精“六卷, 记历代画工名姓,自始皇以降至唐朝,及论画法并装褙裱轴之式㊁鉴别阅玩之方 ㊂毛晋刻是书跋谓彦远自序止云‘历代名画记“,不及此书,意其大略相似㊂(卷112,页1482 1483)按:始皇,当作 史皇 ㊂衢本‘郡斋读书志“ ‘名画猎精“六卷 条作 史皇 ①,‘历代名画记“卷末毛晋跋引马端临‘文献通考“同②㊂‘历代名画记“ 轩辕时 条云: 史皇,黄帝之臣也㊂始善图画㊂创制垂法,体象天地,功侔造化㊂首冠群工,不亦宜哉!(原注:见‘世本“,与仓颉同时㊂) ③‘吕氏春秋㊃审分览㊃勿躬“称 史皇作图 ④,‘文选㊃宋孝武宣贵妃诔“ 称图照言 李善注: ‘世本“曰: 史皇作图㊂ 宋忠曰: 史皇,黄帝臣也㊂ ⑤则原文指黄帝臣史皇无疑,提要或涉 秦始皇 而误记㊂5 ‘宋朝名画评“三卷宋刘道醇撰㊂书分六门,一曰人物,二曰山水林木,三曰畜兽,四曰花草翎毛,五曰鬼神,六曰屋木㊂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列黄筌及其子居寀于妙格下,而此书于 人物门 则筌㊁居寀并列入妙品, 花木翎毛门 则筌㊁居寀又列入神品㊂(卷112,页1485)①②③④⑤(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卷一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第681页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356页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314页㊂(秦)吕不韦编,许维遹集释‘吕氏春秋集释“卷一七,中华书局,2009,第450页㊂(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五七,中华书局,1977,第793页㊂404㊀明清文学与文献(第九辑)按:花草翎毛,文渊阁书前提要㊁文津阁书前提要作 花卉翎毛 ;又 花木翎毛门 文渊阁书前提要㊁文津阁书前提要作 花卉翎毛门 ,是㊂‘宋朝名画评“目录及卷三题 花卉翎毛门 ①可证㊂6 ‘林泉高致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此本前后又载入王维㊁李成‘山水诀“㊁荆浩‘山水赋“㊁董羽‘画龙辑议“各一篇,亦非郭氏原本之旧㊂ 别本又有‘山水诀纂“一卷,亦题宋郭思撰㊂前有签书河南府判官厅公事王纬序,称思述其父熙平日所说山水画法,好事者喜传其文,而纬得之最先㊂大观四年,镂板广之㊂校其文与‘林泉高致“所载‘山水训“一篇首尾相同,疑思先纂是编,后复增益之,为‘林泉高致集“㊂而其书已行,故至今犹两存之也㊂书末又有‘图画见闻志“一卷,与郭若虚同名,而其文迥异㊂ 后人因所收‘画诀“‘画题“皆思述其父之词,故取附‘山水训纂“之末耳㊂(卷112,页1487)按:山水诀纂,当作 山水训纂 ,即提要下文 后人因所收‘画诀“‘画题“皆思述其父之词,故取附‘山水训纂“之末耳 之‘山水训纂“㊂‘浙江采集遗书总录㊃庚集“: 郭氏‘山水训纂“一册,写本㊂右前人(郭思)辑㊂此专述其父熙论画之语㊂后附‘图画见闻志补“一卷㊂ ②‘天一阁书目“: 郭氏‘山水训纂“一册㊂ ③又明张丑‘清河书画舫“ 苏文忠公三马图赞 条载绍兴四年甲寅(1134)王震‘三马图赞序“,张丑谓 王震乃巩之侄,东坡有‘用王巩韵送其侄震知蔡州“等①②③(宋)刘道醇:‘宋朝名画评“卷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469页㊂(清)沈初等撰,杜泽逊㊁何灿点校‘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424页㊂(清)范邦甸等撰,江曦㊁李婧点校‘天一阁书目“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37页㊂‘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提要献疑405㊀诗 ,注云: 王震,大观间人㊂尝序郭氏‘山水训纂“㊂ ①则此书名当作 山水训纂 ,提要 山水诀纂 盖涉上文 王维㊁李成‘山水诀“ 而讹㊂7 ‘宣和书谱“二十卷蔡絛‘铁围山丛谈“称 所见内府书目,唐人硬黄临二王至三千八百余幅,颜鲁公墨迹至八百余幅 云云㊂今书所载王羲之帖仅二百四十有二,王献之帖仅八十有九,颜真卿帖仅二十有八㊂(卷112,页1490)按:二百四十有二,文渊阁书前提要㊁文津阁书前提要㊁‘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作 二百四十有三 ,是㊂‘宣和书谱“ 王羲之 下云 今御府所藏二百四十有三 ②, 王献之 下云 今御府所藏八十有九 ③, 颜真卿 下云 今御府所藏二十有八 ④,此即提要所据㊂8 ‘广川画跋“六卷其论山水者,惟王维一条,范宽二条,李成三条,燕肃二条,时记室所收一条而已㊂(卷112,页1491)按:燕肃二条,‘广川画跋“论山水实举燕肃三条,依次为 书燕仲穆山水后为赵无作跋 (卷一)㊁ 书燕龙图写蜀图 (卷五)和 书王氏所藏燕仲穆画 (卷六)㊂燕肃字穆之,曾任龙图阁直学士,①②③④(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320页㊂(宋)佚名:‘宣和书谱“卷一五,‘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282页㊂(宋)佚名:‘宣和书谱“卷一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287页㊂(宋)佚名:‘宣和书谱“卷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223页㊂406㊀明清文学与文献(第九辑)‘宋史“有传①㊂燕龙图即燕肃,又称燕仲穆㊂仲穆或其别字㊂ 书燕龙图写蜀图 条云: 山水在于位置,其于远近广狭,工者增减,在其天机㊂务得收敛众景,发之图素㊂惟不失自然,使气象全得,无笔墨痕迹,然后尽其妙㊂故前人谓画无真山活水,岂此意也哉?燕仲穆以画自嬉,而山水尤妙于真形 ②是 燕龙图 与 燕仲穆 为同一人,疑提要或失考 燕龙图 其人而漏计此条㊂9 ‘书小史“十卷书中所载,自庖牺迄五季㊂凡纪一卷,载帝王五十一人㊂传九卷,首后妃十人,附以诸女十三人㊂次诸王二十七人㊂次仓颉至郭忠恕共四百三十人㊂如中间 闺秀 一门,自宜依史例退置史末,乃以厕于后妃㊁诸王之间,殊为乖舛㊂又如北齐彭城王浟本无能书之名,惟史载其以岁时书迹未工,为博士韩毅所戏㊂(卷112,页1493)按: 如中间闺秀一门 数字与前文不相属,文渊阁书前提要㊁文津阁书前提要㊁‘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作 中间义例亦多未善,如 闺秀 一门 ,疑是㊂‘总目“提要文有脱讹㊂又按:以岁,文渊阁书前提要㊁文津阁书前提要㊁‘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作 八岁 ,是㊂‘书小史㊃诸王“: 北齐彭城景思王浟,字子深,神武第五子也㊂ 博士韩毅教浟书,见浟笔迹未工,戏浟曰 浟时年盖八岁矣㊂(韩)毅甚惭㊂ ③‘北齐书“及‘北史“之‘彭城景思王浟传“文并同④,当即‘书小史“史源,则 以岁 为 八①②③④(元)脱脱等:‘宋史“卷二九八,中华书局,1985,第9909 9910页㊂(宋)董逌:‘广川画跋“卷五,‘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492页㊂(宋)陈思:‘书小史“卷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219 220页㊂(唐)李百药:‘北齐书“卷一〇,中华书局,1972,第133 134页;(唐)李延寿:‘北史“卷五一,中华书局,1974,第1861 1862页㊂‘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提要献疑407㊀岁 字误亦明㊂10 ‘珊瑚木难“八卷明朱存理撰㊂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曰: 存理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忘学问㊂人有异书,必从访求,以必得为志㊂所纂集凡数百卷,既老不厌㊂坐贫无以自资,其书旋亦散去㊂ (卷113,页1496)按: 忘学问 之 问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作 闻 ㊂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朱存理 条引施闰章语原文亦作 闻 ①㊂朱存理字性甫,文徵明‘朱性甫先生墓志铭“云: 盖其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忘学,故亦未尝一日忘取友以自助也㊂ ②与施氏语合㊂是 问 当依原文作 闻 ,属下读㊂11 ‘书诀“一卷书中称其十世祖名稷,曾祖名庆,祖名耘,考名熙,则当为嘉靖间鄞人丰坊所作也㊂(卷113,页1498)按:十世祖,当作 十五世祖 ㊂‘书诀“ 宋人书 条云 十五世祖丰氏讳稷,字相之㊂周文王之后,自岐丰迁丹阳㊂官至御史中丞兼侍讲㊂论蔡京㊁章敦,谪明州刺史,遂为鄞人㊂赠礼部尚书,追封缙云郡开国侯,谥清敏 ③,此即提要所本㊂丰坊后改名道生,明钞本‘古书世学“卷端题 宋御史中丞兼侍讲礼部尚书缙云侯清敏公丰稷相之正音,大明通奉大夫河南布政使十二世孙庆文庆续音,赐进士及第朝列大夫翰林学士①②③(清)朱彝尊撰,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卷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第208页㊂(明)文徵明撰,周道振辑校‘文徵明集“(增订本)卷二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第655页㊂(明)丰坊:‘书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75页㊂408㊀明清文学与文献(第九辑)十四世孙熙原学集说,男道生考补 ①,明钞本‘春秋世学“卷端题 丰稷相之案断,十五世孙道生释义 ②,则提要 十 下脱 五 字明甚㊂12 ‘绘事微言“一卷明唐志契撰㊂志契字敷五,又字元生,江都人㊂与弟志伊并能画,而志契尤以山水擅名㊂(卷113,页1498)按:志伊,文渊阁书前提要㊁文津阁书前提要㊁‘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作 志尹 ,是㊂朱谋垔‘画史会要“: 唐志契字玄生,海陵诸生㊂ 著‘绘事微言“四卷㊂ 弟志尹,字聘三,亦能画㊂ ③其画传于世者,如故宫博物院所藏‘花鸟图“册十二帧款署 丙子深秋写,唐志尹 ,又‘平安戬穀图“亦署 唐志尹 ,可为确证㊂唐代兄弟名字当分别取自契敬敷五教㊁汤三聘伊尹的故事㊂13 ‘真迹日录“一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凡原本所载与‘书画舫“重复者 (如二集之)李泰和‘梅熟帖“,褚河南‘小楷西升经“,王敬明‘惠麓小隐卷“ 皆删去而存其目㊂(卷113,页1500 1501)按:梅熟帖,文渊阁书前提要作 梅热帖 ,均误,当作 毒热帖 ㊂‘真迹日录“ 李泰和真迹‘毒热帖“ 注: 按:此条已刻‘书画舫“,今删㊂ ④此即提要所本㊂‘清河书画舫“ 李泰和真迹 云: 毒热比惟①②③④(宋)丰稷正音,(明)丰庆续音,(明)丰熙集说,(明)丰坊考补‘古书世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第49册,齐鲁书社,1997,第562页㊂(宋)丰稷案断,(明)丰坊释义‘春秋世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第118册,齐鲁书社,1997,第1页㊂(明)朱谋垔:‘画史会要“卷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549页㊂(明)张丑:‘真迹日录“卷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563页㊂‘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提要献疑409㊀胜和,邕今日至当涂,地迩人远,不及把袂,惘惘如何㊂珍重珍重,谨驰力,不具㊂李邕状咨,六月廿二日申时,致意儿郎等各佳也㊂ ①此帖实名‘胜和帖“㊂‘真迹日录“取首 毒热 二字名帖㊂ 毒热 即 酷热 义㊂又 王敬明 为 王叔明 之误,‘汇订“已发②㊂14 ‘松弦馆琴谱“二卷考叶梦得‘避暑录话“,称庐州崔闲姜琴,所弹凡三十余曲,欲请梦得各为之词,是亦宋代琴谱有声无词之明证㊂(卷113,页1506)按:庐州,当作 庐山 ;姜,文渊阁书前提要㊁文津阁书前提要作 善 ,是㊂叶梦得‘避暑录话“: 大观末,道泗州,遇庐山崔闲,相与游南山十余日㊂闲盖善琴者,每坐玻瓈泉上使弹,终日不倦㊂泉声不甚悍激,涓涓淙潺,与琴声相乱,吾意此即天籁也㊂闲所弹更三十余曲㊂曰: 公能各为我为辞,使我它日持归庐山时倚琴而歌,亦足为千载盛事㊂ 意欣然许之㊂ ③庐山在今江西庐山市,宋属江州,庐州治所在今安徽合肥,相距迥远㊂王坦‘琴旨㊃有词无词说“引‘避暑录话“作 庐州崔闲善琴,所弹凡三十余曲,欲请梦得各为之词 ④,疑即提要所本,袭其 庐州 之误,而亦证 姜 为 善 之形讹㊂15 ‘元元棋经“一卷宋晏天章撰㊂ 后有跋云: 自宋以善弈显名天下者,昔待诏老刘宗,今日刘仲甫㊁杨中隐㊁王琬㊁孙侁㊁郭范㊁李百详辈,皆能①②③④(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45 146页㊂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卷一一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第3547页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680页㊂(清)王坦:‘琴旨“卷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756页㊂论此十三篇,体其常而生其变也㊂ 其跋不署名氏㊂(卷113,页1509)按:李百详,浙本㊁粤本㊁文渊阁书前提要㊁文津阁书前提要㊁文澜阁书前提要㊁‘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作 李百祥 ; 论此十三篇 之 论 ,文渊阁书前提要㊁文津阁书前提要㊁文澜阁书前提要㊁‘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作 诵 ,是㊂‘元元棋经“卷末跋云: 昔年待诏老刘宗,今日刘仲甫㊁杨中隐以至王琬㊁孙侁㊁郭范㊁李百祥辈,人人皆能诵此十三篇,体其常而生其变也㊂ ①宋刻本‘忘忧清乐集“(宋李逸民辑)载‘棊经十三篇“卷末跋文同②,又载‘诸国手野战转换十格图“数称李氏名作 百祥 ,则 详 为 祥 字误明甚㊂16 ‘后画录“一卷唐释彦悰撰㊂前有彦悰自序,称: 为帝京寺录,就所见长安名画,系以品题,凡三十七人㊂ 盖以续姚最之书者㊂(卷114,页1510)按:凡三十七人,姚鼐分纂稿作 凡二十七人 ,是㊂‘津逮秘书“本‘后画录“卷首释彦悰序云: 彦悰为帝京寺录,因观在京名迹,其中优劣差降,甚有不同㊂若曹(不兴)㊁姚(昙度)之徒,已标前录;张(僧繇)㊁谢(赫)之伍,题之续品㊂沙门之内,弃其数人,但非释氏所宜,故阙而不录㊂都合二十七人,名曰‘后画录“㊂ ③ 续品 即指姚最‘续画品“㊂‘后画录“今列二十六人,疑有脱误㊂①②③(宋)晏天章:‘元元棋经“卷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3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007页㊂(宋)李逸民辑‘忘忧清乐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09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9页㊂(唐)释彦悰:‘后画录“,‘丛书集成初编“第1645册影印‘津逮秘书“本,中华书局,1985,第1页㊂17 ‘金壶记“三卷‘拾遗记“载周时浮提国献书生二人,有金壶,壶中墨汁洒水石,皆成篆籀或科斗文字㊂‘记“之取名,盖出于此㊂(卷114,页1511)杨武泉‘四库全书总目辨误“: 洒墨汁于石上而成文字,有可能;洒墨汁于水上而成文字,则不可想象㊂检‘拾遗记“卷三原文,乃为 壶中墨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斗文字 ㊂‘总目“上文 洒水石 ,乃 洒地及石 之误㊂ ①按:杨氏发 洒水石 之疑甚是,而指为 洒地及石 之误,则尚未达一间㊂清康熙绛云楼影宋钞本‘金壶记“ 洒石 条云: 周浮提国献书生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影,闻声则藏形㊂出时开四寸金壶,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㊂壶中墨汁状若浮漆,洒木石,皆成篆籀或科斗文字,纪造化人伦之始㊂ ②宋谢守灏‘混元圣记“引王嘉‘拾遗记“称 有浮提国二神人出金壶器,中有墨汁,状若淳漆,洒木石,皆成篆隶 ③,宋苏易简‘文房四谱㊃墨谱“引‘拾遗记“同④㊂今传本‘拾遗记“文稍异,如 洒木石 作 洒地及石 ,或传本不同㊂馆臣殆以‘金壶记“ 洒石 条文出‘拾遗记“,故据其文而补文献出处,而 水 显为 木 转写形误㊂18 ‘画纪补遗“二卷,‘元画纪“一卷不著撰人名氏㊂载宋高宗以后㊁元至正以前诸画家,颇多舛错㊂①②③④杨武泉:‘四库全书总目辨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152页㊂(宋)僧适之:‘金壶记“卷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71册,齐鲁书社,1997,第3页㊂(宋)谢守灏:‘混元圣记“卷六,‘道藏“第17册,上海书店出版社等,1988,第838页㊂(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卷五,‘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4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56页㊂如马远之父名公显,兄名逵,乃以逵为远之弟,以公显为逵之孙,并云 传家学不逮厥祖 ,颠倒甚矣㊂(卷114,页1512)按: 以公显为逵之孙 之 逵 ,浙本㊁粤本作 远 ,是㊂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黄氏醉经楼刻本庄肃‘画继补遗“载 马逵,即(马)远弟也㊂ 马公显,远之孙也㊂传家学,画不逮厥祖 ①,即提要所本㊂又此书名当作 画继补遗 ,‘汇订“已发②㊂19 ‘书学会编“四卷明黄瑜编㊂瑜字廷美,华亭人㊂案明有两黄瑜,皆字廷美,皆景泰㊁天顺间人㊂其一为黄佐之祖,有‘双槐岁抄“,别著录㊂此黄瑜则天顺六年官肇庆府知府,此书即其在肇庆所刻也㊂(卷114,页1513)按:是书作者黄瑜字 仲美 ,非 廷美 ㊂雍正‘广西通志㊃乡贤“载其传云: 黄瑜,字仲美,临桂人㊂正统九年举于乡,授兖州府同知㊂ 适两广猺寇猖獗,都御史叶盛请以瑜知肇庆㊂至则剔蠹刬弊,百废渐兴㊂ 先后历十五年,郡人感之㊂ ③万斯同‘明史㊃循吏传“载黄瑜事迹同,亦称黄瑜 字仲美 ,且云: 同时又有两黄瑜,并以治行显㊂一为江西南城人,亦举正统九年乡试㊂ 一香山人,景泰七年举于乡,知长乐县㊂ 孙佐,为时名儒 ④‘明史“所举香山人黄瑜即提要所云 字廷美 为黄佐之祖,有‘双槐岁抄“ 者㊂则提要称 明有两黄瑜,皆字廷美 不确㊂①②③④(元)庄肃:‘画继补遗“卷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71册,齐鲁书社,1997,第34页㊂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卷一一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第3576页㊂(清)金等:‘广西通志“卷七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6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309 310页㊂(清)万斯同:‘明史“卷三九〇,‘续修四库全书“第33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213 214页㊂20 ‘画苑“十卷,‘画苑补益“四卷‘画苑“十卷,明王世贞编㊂‘画苑补益“四卷,詹景凤编㊂ 景凤字东园,休宁人,由举人官至平乐府通判㊂(卷114,页1513 1514)按:东园,浙本㊁粤本作 东图 ,是㊂明万历十八年(1590)王元贞刻本‘画苑补益“卷首詹景凤题词钤 东图 白文印①㊂今传詹景凤编著有‘詹氏性理小辨“(亦名‘明辨类函“)㊁‘古今寓言“㊁‘东图玄览编“等书㊂明万历刻本‘詹氏性理小辨“卷端题 新安詹景凤东图父著 ②,明万历九年(1581)陈世宝刻本‘古今寓言“卷端题 休宁东图詹景凤编次 ③,民国36年(1947)故宫博物院铅印本‘东图玄览编“卷端题 明新安詹景凤东图著 ④,皆可证㊂21 ‘画禅“一卷旧本题明释莲儒撰㊂莲儒自称曰石山衲子,其始末未详㊂(卷114,页1515)按: 自称曰石山衲子 之 曰 ,浙本㊁粤本作 白 ,是㊂明万历秀水沈氏刻‘宝颜堂秘笈“本‘画禅“及‘湖州竹派“卷端皆题 白石山衲子莲儒纂 ⑤㊂清嵇璜等‘续文献通考㊃经籍考“ 释莲儒‘画禅“①②③④⑤(明)詹景凤编‘画苑补益“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71册,齐鲁书社,1997,第324页㊂(明)詹景凤:‘詹氏性理小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12册,齐鲁书社,1997,第5页㊂(按:明崇祯五年张溥刊本‘明辨类函“卷端同㊂)(明)詹景凤:‘古今寓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52册,齐鲁书社,1997,第11页㊂(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民国36年刻本㊂(明)释莲儒:‘画禅“,‘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72册,齐鲁书社,1997,第14页;(明)释莲儒:‘湖州竹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72册,齐鲁书社,1997,第21页㊂一卷‘湖州竹派“一卷 条亦云 莲儒自称白石山衲子 ①,则 曰 为 白 之形误甚明㊂22 ‘太古遗音“无卷数明杨抡撰㊂ 其中‘上古琴样“一篇,自伏羲㊁神农迄刘伯温,凡三十四人之琴,皆绘之为图,不经殊甚㊂ 焦竑‘经籍志“有‘太古遗音“四卷,称袁均哲著,今未之见㊂(卷114,页1520)按:三十四人,当作 四十四人 ㊂明万历李嘉遇刻‘琴谱合璧二种“本‘太古遗音“列伏羲㊁神农至刘伯温凡四十四人琴样②,即其证㊂又按:四卷,‘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作 二卷 ③,是㊂焦竑‘国史经籍志“: ‘太古遗音“二卷,袁均哲㊂ ④又焦氏‘国朝献征录㊃宗室㊃宁献王权“载朱权辑刊有‘太古遗音“,亦称 二卷 ⑤㊂今传本‘太古遗音“有明袁均哲撰二卷本,明黄士达辑四卷本等,则‘国史经籍志“载袁均哲本作 二卷 无误,提要 四卷 之说虽亦有本,要非焦氏原文㊂23 ‘印史“五卷是书成于万历中,取历代名人各为刻一私印,而略附小传于下:秦十九人,西汉一百一十一人,东汉二百六人,蜀十八人,吴七人,魏二十八人,晋八十一人,宋七人,齐二人,梁九人,北魏六人,周①②③④⑤(清)嵇璜等:‘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八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3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487页㊂(明)杨抡:‘太古遗音“,‘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74册,齐鲁书社,1997,第500 505页㊂(清)翁方纲撰,吴格整理‘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第508页㊂(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第9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309页㊂(明)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第52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48页㊂。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元人别集六则较论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元人别集六则较论

《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元人別集六則較論作者:刘锦年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4期摘要:本文通過比較《四庫全書總目》與《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中元人別集九則提要,發現內容異同,并推測存目書列為應存的一些原因。

關键词:比較;存目;四庫全書總目;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一、簡論:《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殘存四千頁,合計1790條提要,約為《總目》六分之一,據夏長樸先生考證,此書編纂在乾隆四十年五月至四十一年正月,晚於各分纂稿,早於《四庫全書薈要》、《四庫全書總目》與七部《四庫全書》,是書並未標出應鈔、應存、應刪書目,但是乾隆三十八年二月辦理《四庫全書》處上奏,建議分應鈔、應存、應刪,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諭旨中也提到所呈“總目”已分。

因此,《進呈存目》可能是在四庫館(翰林院)館臣的校訂審閱后,總纂或總裁撰寫了提要(四庫館工作程序是根據張升的考定),但並未寫應存、應鈔,然後呈給乾隆帝,請高宗定奪應存書目。

或者可能是呈給皇帝審閱前的草稿或是總纂、總裁審閱的那個稿本,也可能是《四庫全書總目》或者書前提要的草稿,因為從字體上看,《進呈存目》字雖工整,但與同樣是館閣體的《總目》那秀麗的字體相比,還是差的甚遠,再則《進呈存目》有修改痕蹟,如其中的明人別集《劉彥昺集》九卷中:“集中書元國(號)皆作原”其中括號中“號”字乃於旁后加之字。

總之,有關《四庫全書進呈存目》的討論有待進一步確定。

《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中元人別集一共存有20則提要,在《總目》中對應有11篇著錄,9篇存目。

本文選定著錄3篇,存目3篇,與《總目》比較并討論。

二、異同先錄浙本《四庫全書總目》原文,標題標明著錄、存目。

不錄《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原文,只錄書名卷數。

後校異同并加按語。

文中《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簡稱《進呈存目》,《四庫全書總目》簡稱《總目》。

主要比較內容差異,文字異同不影響文意便不錄入。

1、《傲軒吟稿》一卷(著录)《傲軒吟稿》一卷元胡天游撰。

顾廷龙与《四库全书》

顾廷龙与《四库全书》

Gu Tinglong And Imperial Collection of Four 作者: 黄嬿婉
作者机构: 上海图书馆,上海200031
出版物刊名: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页码: 49-52页
主题词: 顾廷龙 四库全书
摘要:顾廷龙是我国著名目录版本学家、图书馆事业家。

在其治学生涯中,与《四库全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早期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入学术之门,并从事《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和《四库全书存目》标注之业。

在编制古籍目录中,充分汲取了四库分类法的精华,并加以改进。

晚年又主编《续修四库全书》大型丛书,为《四库存目丛书》编纂建言献策。

总之,顾廷龙之学术成就与结缘《四库全书》并从中吸收营养有密切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汇读书周报》2008-11-21
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一场争论
邓可因
邓广铭先生和季羡林先生是多年要好的老友。

邓广铭先生对季先生担任总编纂的《存目丛书》的出版提出批评,使有的人担心会不会影响两人的友情。

但在丛书编委会的一次会议上,季先生还特别谈到,邓先生、宿先生发表的批评文章,用意都是好的,让大家要正确对待。

应该说,学术上的争论是为促进学术的发展,是不会伤害年深日久的友谊的。

1994年,父亲邓广铭(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已是87岁高龄,为使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工作走一条正路,他写了一篇《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不宜刊行》的文章,发表于该年7月29日《光明日报》的《读书与出版》专刊,引起文史学界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

在文中,他举出清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列入“存目”的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为避免重复而把一些书列入“存目”;第二类是被纂修人员判定为伪冒的书籍,其判定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准确的;第三类是因内容不符合纂修人员的价值观念而被列入“存目”的,但这些书也未必都符合我们今日的价值观念。

因此“存目”中值得印行的数量有限,不值得浪费很大的财力物力将其全部印行。

他在文中建议,要严格区分“国粹”与“国渣”,取优汰劣,组织专家学者认真审查鉴别,将真正有价值的书籍编一套《四库全书存目选本丛书》,并重新为每一本书写一篇“平反提要”。

在发表文章之初,父亲就对我说,这套丛书的出版,从前一年就开始筹措了。

主办人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一位姓刘的教授,已筹措到600万元资金(出一集需5万元,要出1600集),并已造了一定的舆论声势,李鹏等都为它题了字。

父亲说,在这种情况下,唱此反调,很难说能起到多大作用,但他不能不提出自己的意见。

这是父亲生前所做的最后一次论战。

虽然《存目丛书》还是陆续出版了,但是父亲以对学术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毅然发难。

我感到他的这种精神实是可佩的。

文章发表后,《瞭望》杂志的副总编辑陈四益访问了父亲,写了两千多字的文章《〈四库全书存目〉及其他》,署了叶芝余的笔名,刊登在《瞭望》第37期(1994年9月12日)。

他开始就说,读了邓广铭先生的文章,“精神为之一振,觉得北大毕竟有人。

”接着他说,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方作了热热闹闹的高调宣传之后,父亲“敢于力排众议,不仅需要见识,而且需要勇气”。

他同意父亲对存目书籍的分析,他说:“把尚存的4000余种、6万余卷《四库》存目之书,不分青红皂白统统印出,并称之为‘全世界最后一笔、最大一宗文化遗产’,岂不是要愧对前人,遗讥来者?就说这‘全世界最后一笔、最大一宗文化遗产’的提法也不通之至。

人类社会并未终结,人类文化
仍在发展,这‘最后’之说,从何谈起?”“古籍整理是要下苦功夫的。

我们何不抛弃些急功近利的念头,发扬些严谨认真的学风呢?”这些问号实使对方难以答辩。

《存目从书》的编纂者自然不甘寂寞。

9月2日,《光明日报》的同一专刊登出杨素娥的《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亟宜刊行——兼答邓广铭先生》,文中说,对印行《存目丛书》,“学界翘首引颈以待之”,而父亲的文章“独唱反调,实欠允当”,认为父亲的文章中“作为‘不宜刊行’的具体理由,且不说其所分三类是否正确,但其理由却是荒诞的”。

他认为,刊行《存目丛书》的理由,“一曰抢救古代文献”,“二曰便于学界,推动学术研究。


这里说个小插曲:《光明日报》记者在发表杨素娥的文章前和父亲打了招呼,把原稿拿给他看了,妹妹小南也看了。

小南认为文中有些话说得很不礼貌,使她很生气(后来报纸发表时,编辑删去了一些),一夜没睡好觉。

第二天早上她问父亲睡得好不好,答说睡得挺好;她说:“我可没睡好”,父亲说:“这就是被动吸烟和主动吸烟的区别了。

”老人真是幽默!
父亲还认定,杨素娥就是那位刘教授,是有意选了一个女性化的笔名。

接着,《光明日报》于9月9日发表了北京大学考古系宿白教授的文章《建议改出〈四库存目选粹丛书〉》。

他支持父亲的看法和建议,但提出将父亲建议的《四库全书存目选本丛书》改为《四库存目选粹丛书》。

他说已经看到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二册的样书,其中收录的十种书籍,有九种“或属假冒伪劣,或属定本已入《四库》,或属鄙陋愚妄,为什么还要让这批‘国渣’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鱼目混珠呢?”他的责问是很有说服力的。

9月16日,《光明日报》又发表施蛰存老先生以杂文笔法写的《也谈〈存目丛书〉》。

这篇千余字的楷体文,先谈《四库全书》及“存目”的由来,然后说,看到父亲的文章,“其中有些意见,也正是我们的意见。

”又针对杨素娥的文章说:“这位杨素娥女士的文章,似乎火气太大。

她说邓广铭的‘不宜刊行’是‘独唱反调’。

这句话把我吓倒了,决计不再多嘴,虽然我可以证明邓广铭不是在‘独唱’。

至于‘反调’这两个字,在二十年前就很吓人。

我是从各种‘反’字风波偷生过来的人,这回就不敢冒犯‘正调’了。


关于这篇文章,也有一个有趣的插曲:由于父亲早年同施蛰存之间有一桩“公案”,所以他一看到作者的名字,就急于知道文章是支持谁的。

但从题目上看不出来;看前几段,也看不出来;看到后面,才知道是同自己“合唱”的。

提起那桩“公案”,那是在1935年,父亲还是北大史学系的学生,他曾在大公报社出版的《国闻周报》(11月4日)发表文章,批评施蛰存、阿英主编的《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辑,说:“他们毕竟是商人气氛多而学人气氛少,对于读校古书并不当行,勉强作来遂不能自掩其丑。


施蛰存于该年11月25日也在《国闻周报》发表《关于中国文学珍本丛书——我的告白》,辩解说:“虽然失败,虽然出丑,幸而并不能算是造了什么大罪过。

因为充其量还不过是印出了一些草率的书来,到底并没有出卖了别人的灵魂与血肉来为自己的‘养生主’,如别的文人们也。


邓的批评和施的辩驳引起了鲁迅的注意,他化名齐物论写了一篇《文人比较学》(发表于1936年1月,见《且介亭杂文末编》),文中说,《国闻周报》刊有邓恭三(邓广铭)的评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辑一文,指出这一辑丛书的“计划之草率、选本之不当、标点之谬误”三点。

而针对施的辩驳,鲁迅挖苦说,他“活活的画出了‘洋场恶少’的嘴脸,——不过这也并不是‘什么大罪过’,‘如别的一些文人也。

’”
后来父亲才知道,这些丛书是施蛰存、阿英雇用张春桥等人标点的。

时至1994年,施蛰存已是九十多岁高龄。

他的这篇《也谈〈存目丛书〉》一文是自发来稿,说明完全出自他的本心。

也说明事隔多年,老先生为捍卫真理,早已不计前嫌了。

在杨素娥的文章见报后,父亲又写了一篇《再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对杨文进行反驳。

我和小南都劝他,岁数这么大了,再在这件事上花费精力不值得,还是干点该干的(他正修订已出版的几本宋人传记)。

我们还凑了八个字送他:“见好就收,过犹不及。

”《光明日报》的责任编辑也说,宿白的文章从学术上支持了他,施蛰存的文章从道义上支持了他,有了这两篇,就可以到此为止了。

但父亲却是欲罢不能,执意写出第二篇。

12月2日,《光明日报》又发表了王绍曾的《印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之我见》,是赞成出书的。

一周后,12月9日,又发表了父亲的第二篇文章《再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原文中有些比较尖刻的批评,以及他指出杨素娥就是那个刘教授的话,被编辑删去了,他对此还颇为不快。

父亲和季羡林先生是山东同乡,又是多年要好的老友。

这次季先生被聘请担任了《存目丛书》的总编纂,而父亲对这套丛书的出版提出批评,这使有的人担心会不会影响两人的友情。

听父亲说,那段时间,他和季几次一起乘车出去开会,季都不提丛书的事,而是同他谈一些其他话题。

10月,在丛书编委会的一次会议上,季先生还特别谈到,邓先生、宿先生发表的批评文章,用意都是好的,让大家要正确对待。

应该说,学术上的争论是为促进学术的发展,是不会伤害年深日久的友谊的。

10月7日,我随二位老人到北京图书馆参加“臧克家文学创作生涯65年展览”。

在开幕式上,臧、季、邓三位老友肩并肩亲切地站在主席台上。

新闻记者为他们拍下了合影。

这是一个多么值得纪念的时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