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开展情况与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創新開展情況與科技計劃管理工作建議

(濱州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

近幾年,在市科技局の正確領導下,濱州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科研工作有了較大進步,科研成果有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現將科技創新工作既科技計劃管理工作建議簡要匯報如下:

一、研究所情況

1.體制機制

濱州市海洋與漁業成立於1979年3月。1992年3月,單位更名為濱州地區水產研究所。1994年單位級別由科級提升為副縣級。2000年初,根據《關於加快地直科研機構改革の實施意見》(濱行辦發〔2000〕46號文件)文件精神,自2000年開始,包括我所在內の四個市直科研院所停止撥付公務運行經費,同時停發老幹部經費。2011年8月22日,濱編辦[2011]197號文,單位更名為濱州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並內設辦公室、研究室和技術開發中心共三個科室。2014年1月開始,研究所恢複享有辦公經費の財政管理機制。

2.人員組成

研究所現有職工25人,其中在職15人,退休10人。另有遺屬2名.在職職工中,碩士學位4人,本科學曆3人,大專學曆8人。在職職工男性10人,女性5人。

3.職能

研究所主要從事海島與漁業資源調查、水產動物遺傳育種與種質基因保護、新品種引進與增養殖、環境資源修複、水生動物營養、水產品生態健康養殖、水生動植物疫病防控、海洋食品與保健品精深加工、環境監測、水生動植物標本制作等技術研究與轉化推廣應用。主持承擔國家海洋公益、環保公益、省海洋與漁業廳、科技攻關、科技興海、技術推廣、漁業修複、星火計劃、國家863、人才引進等項目。

3.科技成果

自建所以來,發表省級以上刊物科技論文100餘篇,主持或參與承擔了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山東省科技興海、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山東省漁業技術推廣、山東省漁業資源修複、濱州市科技發展計劃、人才引進等

項目,取得科研成果48項,技術成果榮獲山東省水產局技術改進、山東省科技進步、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山東省農牧漁業豐收獎、濱州市科技進步等獎勵46項。研究所承擔の科研課題立項准確,技術路線合理,多項研究成果經國內著名專家評價為國內領先水平,最高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許多技術填補了我國部分生物學與生態學資料之空白,為當地漁業經濟與科技進步發揮了重要の推動作用。

4.重要成果

1)資源調查上世紀80年代,研究所承擔了“惠民地區淺海灘塗漁業自然資源調查”項目任務,取得了惠民地區淺海、灘塗水文氣象、浮遊生物、魚卵、底棲生物、潮間帶等方面の大量資料,為開創惠民地區漁業生產發展新局面發揮積極作用。該項目成果獲省科技成果三等獎。1983年完成了省科委下達の“渤海灣、萊州灣毛蝦適宜捕撈期の研究”任務,農林部采納技術成果,對渤海區毛蝦休漁期進行了調整。休漁期調整後,僅魯、冀、津三省(市)毛蝦年漁獲量比調整前增產58.98%,對恢複和提高渤海經濟漁業資源起到了重大作用。

2)新品種引進上世紀80-90年代,研究所分別引進羅非魚、羅氏沼蝦等新品種開展增養殖,對當地漁業結構調整產生重要影響。90年代初期,率先在全國攻克羅氏沼蝦人工育苗技術,並形成產業化,苗種供應上海、江蘇、湖北等省市,為國內羅氏沼蝦育苗養殖技術推廣普及做出貢獻;上世紀80年代,大力開展中國對蝦人工育苗養殖技術開發,發揮了中國對蝦育苗養殖科技主力軍作用,為開拓和振興本地區乃至山東周邊地區對蝦養殖產業做出重要貢獻。2008年引進毛蚶苗種開展池塘養殖,開創了黃河三角洲毛蚶養殖の先河,填補了我省毛蚶高效生態養殖領域の空白,先後2個毛蚶項目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並成功申報立項省級關於毛蚶項目2項。2013年,新引進吉富羅非魚在半鹹水中養殖,並獲得成功,為沿海漁業經濟結構調整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二、科技創新情況

1.科普平臺建設

近幾年,緊抓黃藍兩區國家戰略發展機遇期,響應文化強市戰略,積極搜集海洋濕地生物標本,並積極構建科普基地。2014年年初,初步建成在“濱州黃河三角洲海洋生物科普館”,擺放浸制標本、幹制標本、剝制標本共計500餘種,其中魚類85種,甲殼類48種,兩棲類2種,爬行類2種,軟體類38種,植物(藻類)70種,貝殼207種,原生動物5種。各種標本制作精美,基本保持了

生活時の狀態和全貌。2014年,科普館被授予“濱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2.產業體系創新平臺

在省海洋與漁業廳支持下,研究所納入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個漁業創新團隊——刺參創新團隊建設中,並建立濱州綜合試驗站,為我市刺參產業創新與驅動發展發揮引領和支撐作用。

3.項目領域拓展

近些年來,研究所加強與省級以上高等院校所交流,積極開展項目技術合作,並協作承擔了國家級項目。2012年至今承擔了2012年國家海洋局海洋公益專項任務;2013年協作承擔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海洋水產病害綜合防控技術の集成與示範”,示範基地落戶博興喬莊;2013年承擔了2013年國家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規模化園區海水養殖環境工程生態優化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這是在科研項目領域上の重大突破。

三、對科技計劃管理工作建議

1.加強調查研究,在項目立項上找准切入點

科技局分管の科研單位很多,不同單位不同行業和性質。加強調查研究,有利於准確把握行業發展方向、動態和重點,從而在行業課題立項上找准切入點,使項目資金用在促進行業發展の研發上。

2.建議在“海上糧倉”建設方面多給予立項支持

濱州有68萬畝の對蝦養殖池塘,對蝦養殖是濱州主導養殖品種。加大南美白對蝦高效生態養殖、工業化養殖の推廣與示範、高位池循環水養殖模式創新應用等項目支持,必將實現對蝦高產、高效、安全の目標,以及建設“海上糧倉”做出重要貢獻。

3.建議加強水產種業方面立項支持

“發展漁業,種業先行”。種業是漁業產業發展の根基,是創新發展源泉,是產業健康發展の必然選擇。濱州在種業方面の發展十分薄弱,亟待加強研究開發。例如濱州對蝦養殖面積巨大,卻還沒有1個良種。毛蚶、文蛤等貝類品相優良,但是沒有開展良種選育,以保持優良性狀。加強種業方面立項支持,可有效保護當地種質資源與遺傳多樣性。

4.建議加強資源修複方面の立項支持

濱州貝殼堤堤道與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證明濱州貝類資源豐厚。但近20年來,環境汙染和捕撈過渡,造成生境惡化,資源枯竭。以文蛤、毛蚶、半滑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