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一、安全、危险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概念,是人们对生产生活中是否可能遭受健康损害和人身伤亡的综合认识,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认识论,无论安全还是危险都是相对的。
(1)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人们的承受程度。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2)安全顾名思义,安全为“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意味着不危险,这是人们传统的认识。
按照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害或环境危害的条件,是指安全条件。
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失效、人员伤害或其他损失,是指安全状况。
二、危险源、重大危险源(1)危险源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2)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加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是指对于某种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位定为重大危险源。
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安全基础管理知识
安全基础管理知识安全基础管理知识汇总安全基础管理知识汇总包含的内容有:1.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安全生产奖罚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工程师的资格条件与要求等。
3.安全投入与安全生产技术措施项目:包括安全投入费用及使用范围、安全生产技术措施项目及其验收程序等。
4.安全教育与培训:包括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及流程、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考核使用等。
5.安全设施与防护用品:包括安全设施分类与设置要求、防护用品的选用与佩戴要求等。
6.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包括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与步骤、风险评估的流程与技术等。
7.应急预案与事故报告: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与演练要求,以及事故报告的程序、内容与处理流程等。
以上是安全基础管理知识汇总的一些内容,具体细节可能因地区和行业而异。
安全基础管理知识归纳安全基础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在安全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制度建设、安全培训、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应急预案演练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安全基础管理的知识归纳:1.安全制度建设:包括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安全制度应该覆盖所有工作场所和人员,并且要定期更新和严格执行。
2.安全培训:员工应该接受安全培训,了解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并且应该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
3.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安全标识、安全操作等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4.隐患排查治理: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5.应急预案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6.安全记录管理:做好安全记录,记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情况,并定期进行归档和备份。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定义则强调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 核心的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 通俗的说,风险就是任何导致人员伤亡、财产
损失、企业形象受损的潜在因素。 2、风险的性质
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 性。
3、风险管理的历史
风险管理从1930年开始萌芽。1938年以后, 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并 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50年风险管理发展 成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一词才形成。
70年代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 运动。近2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建立起全 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
我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80年代。 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 引入中国,在少数企业试用中感觉比较满 意。目前大部分企业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 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风 险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仍旧处于 起步阶段。
(二)怎样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程度的判别:
风险度=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
在安全管理上的判别准则 (可能性)
可能性从5个方面进行评判,以其中的最高分为准。
分 数 偏差发生频率
安全检 查
操作规程和制度
员工胜任程度
安全防范、 控制设施
5 每天发生,经 从来没 没 有 操 作 规 程 和 不胜任(无任何培 无任何防范或控
安全生产特点:全员、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 安全管理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油田安全生产理念:安全才能生产
安全才有效益 安全才能回家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石油石化行业 永远的薄弱环节
检验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标志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在采取措施的同时,安全管理也应考虑人员、设备以及环境的因素,确保整个安全系统的高效运作。
本文将介绍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相关工作必备的技能。
一、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安全管理是指由专业的安全人员负责,通过采用合理的方式识别和分析安全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降低风险和保护人员、设备和财产安全的一系列措施。
1.安全标准安全标准是为了达到减少事故发生和造成损失的目的而制定的标准。
安全标准规定了各个部门和自然人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对于控制事故的发生和减轻后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2.安全保障安全保障是指通过合理的安全储备和措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事故对生产和人员的危害。
安全保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责,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人员的安全和社会的和谐。
3.安全危害源安全危害源是指可以对人员、设备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设备、工艺,以及人员的错误行为。
危害源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对象,通过对其进行识别和分析,可以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企业安全管理活动的规范及指导路线,也是保证企业安全管理系统高效运转的基础,其核心原则有以下几点:1.法律遵守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加强与国家或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做好事故预防和控制工作。
2.风险评估企业应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进行评估,并针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和事故制定相应的措施。
3.责任制度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明确的责任分配,确保所有人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位。
4.培训教育企业必须注重安全培训教育,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5.技术改进企业应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三、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必备技能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以下相关技能: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对这些法律法规有心中有数,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基础理论知识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引言安全管理人员是企业中负责安全工作的关键角色。
为了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基础理论知识。
本文将介绍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安全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安全法律法规等内容。
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管理理论是指研究和解决企业安全问题的一系列原理和方法。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安全管理理论:1. 安全管理体系理论安全管理体系理论是指建立和运行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各类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45001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
掌握安全管理体系理论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搭建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2. 事故预防理论事故预防理论是研究预防事故发生的原理和方法。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事故的成因和发展规律,掌握事故预防的方法和技巧。
其中包括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分析等内容。
3. 火灾防控理论火灾防控理论是研究火灾防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火灾的成因、火灾防控措施和火灾应急预案等内容。
掌握火灾防控理论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制定有效的火灾防控措施,提高企业火灾防控能力。
4. 人为因素理论人为因素理论是研究人员对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行为的原理和方法。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人为因素的分类、影响因素和纠正方法等内容。
掌握人为因素理论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改善员工的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
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是针对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控制的理论。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风险管理理论:1. 风险评估理论风险评估理论是研究风险评估方法和技巧的理论。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评估方法和评估工具等内容。
掌握风险评估理论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准确地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
2. 风险控制理论风险控制理论是研究风险控制措施和方法的理论。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安全管理基础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30 分)1、安全生产:所谓“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2、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3、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使用、储存或经营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事故: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6、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7、双重预防机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8、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就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9、戴明模式:进行质量管理必须遵循P(策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去做。
10、工作前安全分析:是指事先或者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程序,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者控制风险目的方法。
二、填空(每空 1.5 分,共 45 分)1、氧气乙炔瓶的安全距离( 5 )米,氧气乙炔与火源的安全距离10 米。
2、石油管道与其它管道不可避免交叉时,安全距离不得小于(0.4)米。
3、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内应设库区和生活区,两区之间应有高( 2) m 以上的实体围墙,围墙与库区内建筑的建筑距离不宜小于( 5 ) m,并应满足围墙两侧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要求。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一、人的不安全行为按国家标准GB6441-86规定,不安全行为包括: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漏电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记、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客货混载;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膜;工件紧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其他;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其他;3、使用不安全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其他;4、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易燃易爆场合明火;私自搭乘矿车;在绞车道行走;未及时嘹望;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作用: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带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带安全帽;未佩带呼吸护具;未佩带安全带;未戴工作帽;其他;12、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其他;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按国家标准GB6441-86规定,“不安全状态”包括:(一)、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1、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风扇无消音系统、噪声大;危房内作业;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其他;2、防护不当: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防爆装置不当;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放炮作业隐蔽场所有缺陷;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其他。
(完整版)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变革和地质条件的复杂化,生产事故的种类和发生频率增大,企业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习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安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
一、安全管理的定义与分类(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种现象,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约束行为。
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二)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既指对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和防止事故发生的管理,又包括对生活和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问题的管理。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安全管理的分类:1、广义安全管理:泛指一切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防止国家财产受到损失的管理活动。
从上述可以看出,安全管理不仅要防止生产作业中的人员伤害,也要与危害人员身体健康的一切因素进行斗争;不仅要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也要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化,实现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的本质安全。
2、狭义安全管理:指针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具体的危险源而开展的安全管理活动,以防止生产过程或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
二、安全管理的对象与内容(一)安全管理的对象: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煤炭生产系统这个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包括人的系统、物质系统、能量系统、信息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协调组合。
1、人的系统:人员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
因此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根本,加强对人的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2、物质系统:物质系统包括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机械设备、设施、工具、器件、构筑物、原材料、产品等一切物质实体和能量信息的载体。
物质系统是生产的对象,也是发生事故的物质基础。
3、能量系统:不同形式的能量具有不同的性质,通常能量必须通过运载体才能发生作用。
班组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2)设备(施)超速、超温、超载荷运行;(3)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4)设备运转时,跨越、触摸或擦拭运动部位;(5)调整、检修、清扫设备时未切断电源,测量工件时未停车;(6)用手替代工具操作(手拉、吹排铁屑);(7)冲压作业时,手进入危险区域;(8)攀登吊运中的物件,以及在吊物,吊臂下行走或逗留;(9)启用查封或报废设备;(10)厂内机动车辆未按规定载人、载物;(11)机动车辆行驶时,进行上、下及抛掷物品;(12)高空作业时,任意掷扔物件;(13)检修电气设备(施)时未停电、验电、接地及挂牌操作;(14)安全电压灯具与使用电压及要求不符;(15)容器内部作业时未使用通风设备;(16)随意倾倒炽热金属物品;(17)其他不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者。
2 现场违章作业现场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典型表现:(1)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上岗作业;(2)特种设备未经法定单位定期检验;(3)非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4)新安装设备(施),未经安全验收就进行生产作业;(5)未按规定放置、堆垛材料、制品及工具;(6)工作前未检查设备(施)或设备(施)带故障,安全装置不齐全便进行操作;2.工伤认定2.1 工伤认定办法参照《××市工伤保险条例》中的条款进行判定。
2.2申请工伤认定时限及申报资料:2.2.1员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护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后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后的当日下班前向人力资源科电话或电子邮件的方式申报,并于事故发生后的10天之内向人力资源科提交书面《工伤认定申请书》。
2.2.2用人单位应当在伤害发生之后的10天内提交下列申报材料。
遇有特殊情况,经报人力资源科主管领导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延长期限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a.工伤员工身份证原件;b.指定医院或医疗机构详见《指定医院或医疗机构》。
初次治疗工伤的病历和《疾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原件(职业病诊断只限于省防疫站);c.初次治疗工伤的X光或CT检查报告;(腰部受伤者必须提供CT片);d.现场证明人签字确认的材料;e.伤者签字确认的授权委托书;f.事故现场照片、现场会议纪要、事故教育签到表g.工伤员工当班的《考勤证明书》,由用人单位领导注明“情况属实”,签名确认后,加盖。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
一、基本知识:1、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2、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3、安全评价:对危险性的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分为系统安全评价和随机安全评价。
4、危险——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5、安全生产——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6、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国家应用立法、监督、监察等手段,企业通过标准化、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控制,到达安全生产的目标。
7、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
8、事故〔accident〕——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9、事件〔incident〕——造成事故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件。
注:没有造成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事件也称为险肇事故或未遂事故。
事故特性:因果性、普遍性、随机性、突变性,偶然性与必然性,潜伏性、危害性、可预防性。
10、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11、系统安全理论----把人、机械、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械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12、可靠性----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规定的条件下和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功能的性能;通常用概率来定量描述。
13、可靠度----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规定的条件下和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功能的概率。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指对组织机构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的过程。
它包括监控、评估和控制组织内外的安全漏洞,以确保组织资产、人员和业务流程的安全不受损害。
二、为什么需要安全管理?当今的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信息安全威胁日益增多。
安全风险来自外部和内部因素,如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物理入侵、人为差错等。
这些威胁可能会导致重大的财务和声誉损失,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性。
安全管理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安全风险,保护组织的利益和业务的稳定性,并遵守法规和法律法规的要求,防止违规操作。
三、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1. 防护面安全管理中的防护面是指对安全风险进行保护的所有方面。
防护面涵盖的方面很多,如网络安全、物理安全、数据安全、人员安全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安全风险的等级,以便确定采取何种措施来防范和控制风险。
3. 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组织对安全风险进行预防和应对的规划和决策。
在制定安全策略时,要考虑机构的安全需求、业务流程、IT架构和安全预算等方面。
4. 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是指向组织内的每个成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提升的过程。
通过安全培训,可以帮助员工识别和预防安全风险,避免人为操作的失误带来的安全事件。
四、安全管理的实践方法1. 实施访问控制在组织中实施访问控制,限制访问和保护敏感数据和系统。
参考下面的推荐做法来实现访问控制:•根据数据分类和等级,分配员工访问权限。
•确保有明确的授权流程和记录。
•定期检查员工访问权限,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加密和解密数据对于包含敏感信息的数据和文档,可以通过加密来保护其安全性。
此外,加密还可以用于解密从网络上下载的文件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参考下面的推荐做法来实现数据加密:•根据数据分类和等级,应用适当的加密方案。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安全可靠,特别是从事矿山、建筑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更需要员工具有系统的安全知识,熟练的安全生产技能,以及对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突发事故的预防、处理能力和经验。
员工应当自觉地、积极地接受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步骤,认真学好,掌握所从事工作应当具备的安全知识。
使用安全绳时,不允许打结,以免发生坠落受冲击时将绳从打结处切断。
使用3米以上长绳时,应考虑补充措施,如在绳上加缓冲器,自锁钩或速差式自控器等。
安全带使用2年后,应做一次试验,若不破断则可继续使用。安全带使用期限为3~5年,发现异常应提前报废。
(十二)、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
安全色包括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在出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首先应该是停止作业,然后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若采取的应急措施无效,才能撤离。
(十)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员工遵守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把遵章守纪、按章操作落实到具体的作业活动中,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依据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员工进行安全管理,监督检察员工遵章守规的情况,员工必须接受并服从管理。这是基本要求,如果违反规定,员工将会受到批评教育或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将会受到刑事处罚。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也就是指人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要保证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作业安全,就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杜绝违章行为,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要时刻关注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1. 了解安全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采取控制和管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事故、伤害和损失的发生。
它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环境安全等。
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于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物理安全管理物理安全管理是指通过修建和使用各种设施和设备,防范和应对潜在的威胁和风险。
在工作场所中,应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设施的合法合规;在家庭生活中,要保证家庭装修的安全性、使用家电的安全性以及保护个人财产的安全。
3. 网络安全管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网络安全管理包括保护个人隐私、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以及防范网络犯罪等。
在个人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提高密码的安全性,防范网络诈骗和网络攻击等。
4. 环境安全管理环境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监测和控制,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在工作场所中,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损害。
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节约能源,减少垃圾的产生,保护自然资源。
5. 预防意外事故预防事故是安全管理的核心要义。
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应时刻关注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例如,遵守交通规则、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定期检查家庭燃气、减少火灾风险等。
6. 事故应急管理除了预防措施外,我们还需要具备事故应急管理的能力。
在事故发生时,我们应该冷静应对,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减少损失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在工作场所中,应进行事故应急演练,培养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应制定家庭应急预案,确保在危险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简介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简介一、安全管理十须知①一个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②二条守则:岗位职责;操作规程。
③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④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领导责任未追究不放过;广大职工未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⑤五个须知:知道本单位安全工作重点部位;知道本单位安全责任体系和管理网络;知道本单位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知道本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和防范措施;知道并掌握事故抢险预案。
⑥六个不变: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变;企业法人代表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变;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变;从严强化安全生产力度不变;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原则不变;充分依靠职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不变。
⑦七个检查:查认识;查机构;查制度;查台账;查设备;查隐患;查措施。
⑧八个结合:建立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结合;职能部门管理与齐抓共管相结合;防微杜渐与突出保障体系相结合;弘扬安全文化与常抓不懈相结合;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相结合;落实责任制度与完善责任追究制相结合;强化安全管理与推行安全生产确认制相结合。
⑨九个到位:领导责任到位;教育培训到位;安管人员到位;规章执行到位;技术技能到位;防范措施到位;检查力度到位;整改处罚到位;全员意识到位。
⑩十大不安全心理因素:侥幸;麻痹;偷懒;逞能;莽撞;心急;烦躁;赌气;自满;好奇二、安全生产十不准①不戴安全帽,不准进入施工现场;②高空作业不挂安全网、不系安全带,不准施工;③穿高跟鞋、拖鞋、赤脚不准作业;④工作时间不准喝酒,酒后不准作业;⑤高空作业所用物料不准随便抛下;⑥电源开关不准一闸多用;⑦机械设备不准带病运行;⑧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不准使用;⑨吊车无人指挥、看不清起落点不准吊装;⑩防火禁区不准吸烟;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三、安全生产的“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四、四不伤害:即自己不伤害自己,自己不伤害他人,自己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05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理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确定应急预案编制范围
01
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对象、范围和重点,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
实用性。
组织专家进行编制
02
组织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应急预案的编制,确保预案的科学性
和可操作性。
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03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定期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的时效性
和适应性。
员工安全技能的培训内容与要求
1 2
操作规程
培训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设备或工具。
应急处理
培训员工掌握应急处理措施,如火灾、泄漏等突 发事件的应对方法,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安全防护
培训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 、护目镜等,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能够保护自己免 受伤害。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4
目录
• 安全管理概述 •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理 • 员工安全意识培养与技能培训
01
安全管理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安全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 、控制等手段,对组织内部的安全活 动进行管理,以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 ,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的过程。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 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预 案等。
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付诸实践,确保各 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监督与检查
持续改进
对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对没有在线数据检测系统的机器、设备、系统,只能通过仪器检查法来进行定量化的检验 与测量
7、动火作业许可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8、有限空间作业许可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9、盲板抽堵作业许可管理
定义 盲板抽堵作业是指在设备或管道上安装或拆卸盲板的作业。
1.作业证管理
盲板抽 墙作业 管
10~30人50~10来自人3~10人10~50人
3人以下
10人以下
直接经济损失
1亿元以上 5k万~1亿元 1k万~5k万元 1k万元以下
15、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
一、事故上报的时限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2.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事故上报的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 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NEXT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3、重大危险源辨识 ① 生产单元、储存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时,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 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②生产单元、储存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S=q1/Q1+q2/Q2+……+qn/Qn≥1 其中 s……辨识指标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每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t) 危险化学品储罐以及其他容器、设备或仓储区的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按设计最大量确定
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1.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和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护环境资源,确保生产安全和稳定运行。
2.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在企业或组织中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相关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形成安全生产工作的共同责任。
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包括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建筑法等。
4.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控制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找出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防范。
5. 安全生产事故的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可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两类。
一般事故是指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损失较小的事故;而重大事故是指严重威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事故。
6. 安全生产监管机构
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立的负责对生产经
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构,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地方安全生产监管局等。
7. 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
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是指通过组织培训课程、宣传教育活动
等方式,向员工传授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8. 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生产意识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对安全事故的预感、警觉和预防意识,时刻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主动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法4.“0123”安全管理法:0123”安全管理法是鞍山钢铁公司多年总结出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即:0──重大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1──第一把手为第一责任者;2──岗位、班组标准化的双标建设;3──全面、全过程、全员的"三全"安全管理。
5.“01467”安全管理法是燕山石化总结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
即:0──重大人身、火灾爆炸、生产、设备交通事故为零;1──把手抓安全,是企业安全第一责任者;4──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6──安全法规标准系列化、安全管理科学化、安全培训实效化、生产工艺设备安全化、安全卫生设施现代化、监督保证体系化;7──规章制度保证体系、事故抢救保证体系、设备维护和隐患整改保证体系、安全科研与防范保证体系、安全检查监督保证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体系、安全教育保证体系。
“六大禁令”、“五不动火”、“十不烧”一、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动火“六大禁令”1、没有获批准的动火证,严禁动火;2、不与生产系统隔绝,严禁动火;3、设备、管道、储罐等来进行清洗、置换合格,严禁动火;4、不把周围易燃物清除,严禁动火;5、不按时作动火分析,严禁动火;6、没有消防措施,无人监护,严禁动火。
二、电气焊工(沓接工)作业必须坚持“五不动火”1、不见有效的动火申请不动火;2、未经认真检查逐条落实防火措施不动火;3、没有动火监护人在场不动火;4、没有配备消防器材不动火;5、未经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合格不动火。
三、电气焊工(沓接工)作业必须做到“十不烧”1、焊工无操作证,又没有正式焊工在场指导不能烧;2、凡属于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作业,未经审批不能烧;3、不了解作业现场及周围的情况不能烧;4、不了解焊、割内部是否安全不能烧;5、盛装过易燃、有毒物质的各种容器,未经彻底清洗不能烧;6、用可燃材料做保温层的部位及设备,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不能烧;7、有压力或密封的容器、管道不能烧;8、附近堆有易燃、易爆物品,未经彻底清理或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前不能烧;9、作业部位和单位相接触,在未弄清对外单位有否影响,或明知危险而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不能烧;10、场所附近有与明火相抵触的工种来能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变革和地质条件的复杂化,生产事故的种类和发生频率增大,企业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习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安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
一、安全管理的定义与分类(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种现象,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约束行为。
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二)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既指对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和防止事故发生的管理,又包括对生活和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问题的管理。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安全管理的分类:1、广义安全管理:泛指一切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防止国家财产受到损失的管理活动。
从上述可以看出,安全管理不仅要防止生产作业中的人员伤害,也要与危害人员身体健康的一切因素进行斗争;不仅要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也要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化,实现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的本质安全。
2、狭义安全管理:指针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具体的危险源而开展的安全管理活动,以防止生产过程或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
二、安全管理的对象与内容(一)安全管理的对象: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煤炭生产系统这个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包括人的系统、物质系统、能量系统、信息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协调组合。
1、人的系统:人员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
因此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根本,加强对人的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2、物质系统:物质系统包括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机械设备、设施、工具、器件、构筑物、原材料、产品等一切物质实体和能量信息的载体。
物质系统是生产的对象,也是发生事故的物质基础。
3、能量系统:不同形式的能量具有不同的性质,通常能量必须通过运载体才能发生作用。
实质上一切危害产生的根本动力在于能量,而不在于运载体。
没有能量既不能作有用功,也不能作有害功。
能量越大,一旦能量失控所造成的后果也越严重。
4、信息系统:信息是沟通各有关系统空间的媒介。
从安全的观点看,信息也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能量,因为它具有引发、触动和诱导作用,可以开发、驱动另一空间超过自身无数倍的能量,实现某一宏伟计划,完成自身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二)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分析、研究、评价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各种不安全因素,从组织、技术、管理、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预防事故发生或最大限度控制事故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实现最优化安全状态,为企业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三)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各种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计划;开展危险源的辨识、评估评价和管理;进行安全技措经费管理等。
2、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主要指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3、安全信息化工作:包括对国际国内、行业内外、企业内外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传输和反馈。
三、安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一)安全管理的地位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可以从它与企业其它管理的关系中反映出来。
1、安全管理和经营决策的关系安全管理要根据企业经营决策所确定的经营目标、计划以及具体生产任务,采取措施保证生产活动的安全,以保障企业经营决策的实施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因此,企业经营决策是安全管理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安全管理是实现经营目标的保证。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经营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高层次,与安全管理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
安全管理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实施起保证作用,处于执行的地位。
2、安全管理与生产管理的关系:安全是组织生产活动、完成计划任务,实现经营目标的基础和前提,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生产的发展又为安全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
安全管理是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和生产要素不受意外损害的基本保证,它的产生和存在依赖于生产活动。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安全管理与生产管理同处于执行地位,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推进。
3、安全管理与企业其它管理的关系:安全生产对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提出了要求,通过生产实践,又检验着各项管理工作的效果。
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各管理系统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从而推动企业的其它管理。
其它管理的加强又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保证安全管理的有效进行。
由此可见:安全管理与企业其它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同处于执行的地位,彼此保持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二)安全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防止人员伤害、职业危害和财产损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需要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方面采取措施,而安全管理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搞好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事故的根本对策任何事故的发生不外乎四个方面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的缺陷。
而人、物和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常常是安全管理出现失误或存在缺陷。
因此,可以说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源。
所以,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做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搞好安全管理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保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根本方针,是长期安全生产工作中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
为了落实安全生产方针,一方面需要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提高对各种灾害的控制水平,创造本质安全化作业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具有高度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觉性,广大职工应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努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技术水平。
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先进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
3、安全与卫生技术作用的发挥需要以有效的安全管理为基础。
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实现生产作业的本质安全有巨大作用,但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需要通过精心的计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4、搞好安全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其它管理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需要对企业各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包括人员素质的提高,作业条件的改善等。
实现这些对策势必对企业的其它各项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进而推动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工作的进步又反过来为安全管理创造优势条件。
四、安全管理的基本特性(一)政策性:安全管理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执行安全生产政策,用方针导向,靠政策管理。
(二)法规性:安全法规是指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各种规程、条例、决策、命令、规定、办法、技术标准等,它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准则。
(三)权威性:根据“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和“强制”的观点,安全管理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建立权威,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四)思想性:生产系统是由“人、事、物、环”所组成,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人,关键是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建立安全意识。
(五)科学性:安全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达到应有效果。
(六)全面性: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工程,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行。
(七)复杂性:安全管理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工程三大系统所组成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涉及到方方面面。
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但有规律可循,有规章可依,是可以搞好的。
(八)长期性:生产的长期性决定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因此,安全管理绝不是一时一事的工作,而是长期的工作。
(九)连续性:煤矿生产的连续性决定了安全管理的连续性,必须随时随地连续不间断地为实现安全生产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十)应急性:任何事故的出现都是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的,随时随地发生问题时都必须有相应措施加以妥善处理。
如矿山救护、创伤急救、避灾硐室等,就应具有应急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五、安全管理的基本观点(一)系统观点: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错综复杂,必须系统地综合考虑与安全有关的各种因素(自然环境、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管理情况),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开展全部门、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预防观点:安全管理应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把检查监督与积极预防结合起来,加强和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这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也是安全管理的基本观点。
(三)强制观点:安全法规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证。
安全管理必须依据安全法规的要求,运用法律规范的强制手段来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所以安全管理的许多方面带有强制性,与其它管理不尽相同。
(四)准确观点:安全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采用科学的方法,不管是信息收集、还是问题决策和实施措施,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六、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又是安全管理的原则。
(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了安全生产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各级领导和组织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三)“专管群治,全员管理”的原则安全生产是一项综合性、群众性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贯彻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民主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安全生产大家管理,各个重视、人人自觉、互相监督、制止“三违”,消除隐患。
(四)“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安全管理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的监督性工作,安全工作是衡量企业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必须放在首位,应具有“否决权”。
(五)“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七、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一)人本原理既一切为了人、依靠人为根本的原理。
在煤矿生产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人是最宝贵的,必须把职工的生命与健康作为根本,放在第一位工作来抓。
(二)系统原理既把管理的对象看成一个有机的“人、事、物、环”统一系统,对问题的各方面和各种关系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综合分析和研究,采取相应对策。
体现在全企业、全部门、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管理。
(三)整分合原理既安全管理要构成有序的管理体系,各层次各司其职。
下一层次要服从上一层次的管理,下一层次不能解决的问题,由上一层次来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