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雪芹的创作动机

合集下载

论曹雪芹的创作心理

论曹雪芹的创作心理

摘 要 :曹雪 芹 出于赎 罪的心 理动 机开始 创作 《 红楼 梦》 这部 作 品, 由于在 色、情 、空 三者之 间一 直矛 盾的心 理 状 态使 他 并没 有形 成完 整 的人 生观 。 不过 曹雪 芹却在 创作 的过 程 中慢慢 的消 解 了 自己的悔恨 和愧 疚 ,实现 了 自己的心 理 预期 , 即灵 魂的安详 ,心灵的 皈依 。 关键 词 :曹雪 芹 ; 《 红楼梦 》 ;心 理动机 ;心理 状态 ;心理预 期
作 者历经 十年创 作 ,将 自己的 内心独 白与人生 感悟全 女 的热情 ,却用冷 香丸来 克制 自己,以把 自己培养 成伦 理 部 交付 于这部 作品 ,曹雪 芹的创 作心理 必然在 作 品中留 下 道德所 规范 的贤惠 女子 。 曹雪 芹在刻 画这两 个人物 的时候 , 了深深 的烙 印,这烙 印是解 读作 品不可 回避 的必 经之路 。 其 实就是 自 己内心挣扎 的过程 ,即到 底是注 重封 建秩序 还 心 理动机 :赎罪 是注 重个体 自由。 尽 管曹雪 芹在心理 倾 向上 是偏重 黛玉 的, 关 于愧 、还 、债 这样 的字 眼在文 中频繁 出现 ,如 “ 实 但是 他面对 的是 强大 的封 建秩 序 ,他 要摧毁 的 , 日也 ”; “ 半 生潦倒 以生 存 的家 ,而这 家庭 中的脉 脉温情 ,曹 雪芹又 是极其 热 之 罪 ”; “ 虽我之 罪 固能不免 ”。_ l 甲戌本第 一 回 “ 无才 爱 的。曹雪 芹对这 两个 人物 的矛盾心 理 ,也就是 曹雪芹 自 可 去补 苍天 ,枉入 红尘若 许年 ”处有 脂批 惭愧之 言 ,呜 我 思想 的斗 争 。 咽如 闻” ; “ 无材补 天 ,幻形入 世 ”处有脂 批 “ 八 字便 是 还有 一些场 面 的描 写 ,也 是矛盾 着 的。第十 三 回 “ 秦 生惭恨 ” ;“ 把 我一生 所有 的眼泪 都还他 ” 处 有脂批 “ 知 可 卿死封龙 禁卫 ,王熙 凤协理 宁 国府 ”,这 一 回本应该 是 眼泪还债 大都 作者一 人耳 。 余 亦知此 意 , 但 不能说得 出 。 ” 口 悲痛 和沉重 的 ,但 写葬 礼不描 写对逝 者的 悲痛 ,主要笔 墨 对 于曹 雪芹忏 悔 的原 因 ,用 王 国维 《 红 楼梦评 论》 中 却在 展示风 姐 的管理能 力上 。第十八 回 “ 荣国府 归省庆 元 的一段 话来解 释再准 确不 过 了: “ 由于剧 中之人物 之位 置 宵 ”,本应 该是 一片喜庆 祥和 的气氛 ,但 是这场 面却 是一 及 关系 而不得 不然 非必有 蛇蝎之 性质与 意外之 变故也 , 片 悲痛 。曹 雪芹 意识到 ,所谓 喜庆 的事 ,也未必 喜庆 ,所 但 由于 普通之 人物 、普通 之境遇 ,逼 之不得 不如 是:彼 等 谓 的悲凉 ,也未 必悲凉 。另外 , 《 情 僧录 》这个 作者 曾考 明知其 害 ,交施之 而交 受之 。 ”口 王 国维是 用叔本 华 的理 虑 过的题名 也可 以看 出,到底 是如第 一 回所 说 的 “ 大 旨谈 论 阐释 《 红楼 梦》产 生悲 剧性 的原 因,而这 也正 是曹雪 芹 情 ”,还是 “ 白色悟空 ” ,其 实作者 也是矛 盾 的,他想 做 忏 悔 的原 因。 以黛 玉为例 ,王 国维 的一句 “ 剧 中之 人物 之 的是情僧 ,圣人忘 情 , 最 下不及情 ,曹雪 芹毕竟 不是圣 人 , 位 置及 关系而 不得 不然 ”找到 了杀死 黛玉 的凶手 :贾母 、 他对 生活充 满 了热 爱 ,无 法 “ 自色入 空” 。 宝 玉 、王夫人 等 。这 些都 是最 爱她 的人 ,剧 中的这 些人 , 正是 由于 曹雪芹 的这种对 于封建 家族和 个体 自由之 间 不 能说 是作恶 之人 ,她们 不过是 本着 自己的意念做 事 ,贾 选 择的矛盾 性 ,使 《 红 楼梦 》没有成 为一 部反封 建式 悲剧 母 和王 夫人为 了家族 的利 益考虑 ,选 择 了宝 钗并 没有错 , 的作品 。如果曹 雪芹对 这个家 族完全 否定 ,那么 贾宝玉 就 宝 玉 因为心仪 黛玉 而不愿 娶宝钗 这也 没有错 ,发生 冲突 的 应 该被描 写成 一个斗士 ,与父 母作 斗争 ,与封建 体系作 斗 两 方完全 拥有 自己的理 由,理 由又全都 是合理 的 。 争。 曹雪芹 意识到封 建体系 中的三 纲五常 有它 自己 的好 处 , 悲 凉之雾 ,遍披 华林 ,然呼吸 而领会 者 , 独 宝玉而 己 。 他本 身也 是封建 社会 的维护者 ,只 是他 “ 困惑不 解 ,说 不 曹 雪芹 不 同于 常人之 处在 于他 是时代 的敏感 者 ,经 历繁 华 清 为什么 一个看 来遵循 道德秩 序 的世 界里 ,竟会 出现这 样 复 又经 历悲凉 ,其 中缘 由虽未全 然 了解 ,但 自己却默默 承 悲惨 不幸 的事情 。 ” 受 着 。他 了解 到在 黛玉 的悲剧 中 ,自己也是 参与者 ,不 能 曹雪 芹无法 跳 出色 、情 、空 的囚笼 ,便选择 以中庸的 保 护 自己心爱 的女 子 ,也 没有 能力挽 救 自己的家庭 。曹 雪 方 式来解 决 了现 实的 问题 ,做 了 “ 情僧 ”。 芹 创作 的心理 动机就 在于 ,他感 受到 了 自己是有 罪的 ,是 三 、心理预 期的 自我实现 :安详 对 自己的罪在 良知 上 的体 认 。 “ 无才 可去补 苍天 ”不是 作 曹 雪芹 出于赎罪 的心理动 机开 始创作 这部作 品 ,尽管 者 的 自谦 ,而 是作者 深深地 忏悔 。 作 者并没有 在作 品 中表现 出完整 的人 生观 , 但 是他 的悔 罪 、 二 、心 理状态 :矛盾 忏 悔的情 感却在 创作 的过程 中得到 了宣泄 ,灵魂 的安 详是 作 家创作 时矛 盾 的心理状态 ,几 乎是伟 大作家 的共 同 中国传统 悲剧 中最想追 求 的东西 ,作 者 的这种忏 悔之情 在 特 质 。因而使 作者无 法形成 一种 明确 的、完整 的人生观 。 《 红楼梦 》的创作 过程 中慢慢 安详 。 曹 雪芹开 篇 即说 “ 乐极生 悲 ,人 非物换 。究 竟是到 头 梦, 万境 归空 ” , 有 脂砚斋 评语 “ 四句 乃一部 之总纲 ” 口 】 , 参考文献 : 又有 《 好 了歌 》作 文章 的思想 ,曹雪 芹又刻 画 了癞 头和 尚 [ 1 ] 曹雪芹 . 红楼 梦 嗍 . 北京 : 中华 书局 , 2 0 1 O . 与 跛足 道人 的形象 ,在与 林黛玉 的对 话当 中 ,又有 “ 无 立 [ 2 ] 朱一玄 . 红楼 梦 资料 汇编 . 天津 : 南开 大学 出版 足 境 ,是方干 净 ”【 】 这样 的话 。 “ 由色 生情 ,传情 入色 , 社 ,2 0 0 1 . 自色悟 空 ”Ⅲ便 被认 为是曹 雪芹 的人生 观 。而事 实上 ,曹 [ 3 ] 王 国维 . 红 楼 梦 评论 [ 1 v i ] . 上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2 m1 . 雪芹 一直 在色 、情 、空三者 之 间矛盾着 。 在人 物描 写方 面 ,黛 玉是 曹雪芹 在 《 红楼梦 》中刻 画 [ 4 ] 朱 光潜 . 悲剧心理 学 . 张隆溪 , 译. 北京 : 人 民文 的 “ 质本 洁来 还洁 去 ”的仙子 ,如 同但 丁笔 下 的贝亚特 里 学 出版社 , 1 9 8 3 . 采一 样 ,曹雪 芹将林 黛玉 抬高 到一个 精神 引导者 的地位 。 作者 简介. 于悦 ( 1 9 8 9 一 ) , 吉林 大 学文学 院硕士研 究 生 , 作者 笔 下的宝 钗有着 封建 社会 赋予她 的一切 美德 ,怀有 少 研 究方 向 :中国古代 文学 。

曹雪芹红楼梦的创作与其人生

曹雪芹红楼梦的创作与其人生

曹雪芹红楼梦的创作与其人生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曹雪芹的创作与其个人经历和人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在小说中得以体现,并赋予了作品深厚的情感和鲜明的个人风格。

曹雪芹的人生经历中充满了沧桑和磨难,这些经历将对他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先,曹雪芹出生于一位贫困的家庭,从小就接触到了社会底层的困境和辛酸。

这使得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贫富不均现象的批判意识日渐增强,成为他创作《红楼梦》时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小说中,曹雪芹通过描写贾府的兴衰、荣宁两个大家族的命运起伏,以及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坎坷,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社会道德败坏、虚荣浮华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追问。

其次,曹雪芹的个人经历也赋予了他对家族和亲情的深刻体悟,这在小说中得以充分展现。

曹雪芹曾在自幼时失去了母亲,父亲也深受外界压力所困,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巨大的空虚和痛苦。

因此,他在小说中对贾母、王夫人等人物的家族情感和对宝玉、黛玉等人物的亲情渗透出了浓厚的情感。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入刻画,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这些情感的真挚和复杂,以及家族和亲情背后的人性光辉。

另外,曹雪芹的人生中也充满了对爱情和美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小说中得以充分展现。

曹雪芹一生中曾有过多次的恋爱经历,这些经历赋予了他对美和爱情的独特见解,成为他塑造小说中众多形象的重要因素。

在小说中,他通过描写宝黛之间的爱情和群芳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示了他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在对爱情的描写中,曹雪芹注重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思考,使得他的作品有了独特的情感张力和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与他的人生经历和个人追求密切相关。

他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对人性、家族、爱情等主题的关注,赋予了小说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独到的艺术价值。

《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因为它对古代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更因为它反映了曹雪芹的创作真诚和对美的追求,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想起了曹雪芹写《红楼梦》

想起了曹雪芹写《红楼梦》

想起了曹雪芹写《红楼梦》作者:易水寒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7年第21期《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世人皆知。

可曹雪芹是如何写成《红楼梦》的,或者说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动力来自哪里?不少人恐怕未必想得明白。

曹雪芹的祖先是汉人,祖籍河北灵寿,后徙居江西豫章(今江西南昌)。

后又北迁河北丰润和辽宁铁岭。

1644年随清军入关,落籍北京,隶属内务府包衣旗。

曹家从曹玺(曹雪芹曾祖父)开始,三代四人任江宁(今南京)织造。

织造,官阶尽管不高,因为是负责给皇家采办什物、织造衣料,却是个“肥缺”。

曹家门第的兴旺及显赫,还不单是他家担任了“织造”,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曹玺的妻子孙氏曾是康熙皇帝的奶妈,也就是说康熙帝儿时是吃孙氏的奶水长大的。

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康熙帝除了让曹家担任织造外,还交给曹家一个特殊的任务:考察吏治民情,报告天时岁收,笼络江南遗民,俨然一个皇帝的耳目。

这样的身份,谁人不惧怕三分,谁人又不巴结三分。

曹家到曹寅(曹雪芹祖父)一代,兴旺发达可谓达到顶点。

在这里我仅举一个例子说明:康熙帝六下江南时,有四次就住在了“江宁织造之府”。

在封建社会,皇帝频频眷顾一个家庭,这对曹府来说是何等的荣耀。

曹家到了曹雪芹父亲曹频这一代任“织造”时就渐渐败落了。

败落的原因是发生了“严重的财务亏空”。

时康熙皇帝已故去,他的四子胤稹即位,是为雍正帝。

雍正帝得到奏报后,下旨要曹频三年还上。

如到期还不上,“定行从重治罪”。

然而,三年期到,曹频仍未还上。

这令雍正帝十分不悦。

雍正五年(1721年),曹频奉旨解运江宁、苏州、杭州三地织造的缎匹龙衣等进京,到达山东长清时,他因“多索夫马(役夫与车马)、程仪(路费)、骡价等项银两”被山东巡抚告发。

雍正帝览奏后,非常气愤,想到其旧账未还,又添新乱,当即下旨让内务府和吏部严查。

审查的结果,不但曹频在山东长清“多索夫马,苛索繁费和苦累驿站”之事被坐实,更究出他“背恩负旨”,“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瞒”的问题。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创作背景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创作背景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创作背景曹雪芹,清代文学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是《红楼梦》,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但是,在我们深入探究《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曹雪芹本人的背景。

曹雪芹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人,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

他的祖父是康熙年间的状元,曹雪芹的父亲曹寅也是一位文人。

由于家族的背景,曹雪芹从小接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并且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然而,曹雪芹的一生并不顺利。

由于家族的衰败和贫困,他的生活很不稳定。

他曾在苏州城西荣庆巷一带的许多府第里居住过,也在苏州城的破败巷弄中漂泊过。

这样的生活环境对曹雪芹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红楼梦》的创作也受到了曹雪芹个人经历的影响。

曹雪芹曾经历过家族的衰败、贫困的生活和人情冷暖的变幻,这些经历给他带来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独特洞察。

这些思考和洞察成为了《红楼梦》的重要主题。

另外,曹雪芹的文学才华也是他创作《红楼梦》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的文学天赋在当时是非常出众的,他擅长运用诗词、歌赋和对话来描述人物的心情和情感。

他以此创造出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和情节,使《红楼梦》成为了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

此外,曹雪芹还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熟悉和理解,使得他能够将自己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创作出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意境的红楼世界。

总结来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创作背景是多方面的。

个人经历、文学才华和对古代文化的理解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因素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深入了解曹雪芹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红楼梦中的爱情与悲剧——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分析

红楼梦中的爱情与悲剧——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分析

红楼梦中的爱情与悲剧——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分析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其独特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发展,展现了丰富多样的爱情和令人深思的悲剧。

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他在创作这部作品背后有着复杂的创作背景。

本文将对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创作背景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爱情与悲剧元素。

1. 曹雪芹的生平和经历曹雪芹生于18世纪18年代,是中国清代中期的作家。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家族中有不少学者和文人。

曹雪芹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他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然而,他的一生并不顺利。

由于家族中的不和和经济困境,曹雪芹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失望,这也影响了他的创作。

2. 士族衰落与社会动荡在曹雪芹生活的时代,中国出现了许多社会和政治的动荡。

清代中期,中国士族开始逐渐衰落,许多原本富足的家族逐渐陷入困境。

因此,曹雪芹身处的社会环境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中,贾府的衰落和解体就是对当时社会动荡和士族衰落的一种写照。

3. 曹雪芹的个人经历对作品的影响正是由于曹雪芹本人的经历和遭遇,他能够深刻地描写出这种衰落和失落的感觉。

他的家族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困境,这也让他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种情感。

因此,他在《红楼梦》中通过对贾府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家族衰落的悲愤之情。

4. 曹雪芹对爱情的独特见解爱情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而曹雪芹对爱情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是需要经历考验和磨难的,它不仅仅是甜蜜和欢乐的,还包含着许多的辛酸和悲伤。

正是基于这样的见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了许多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4.1 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被认为是其中最动人的一段。

曹雪芹通过这对情侣的故事展现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他认为,爱情是需要付出和牺牲的,无论是宝玉还是黛玉,他们都为了爱情不惜放弃了许多东西,包括亲情和友情。

然而,他们最终还是无法在一起,这是曹雪芹对现实中不可理喻和悲剧的揭示。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人生与创作背景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人生与创作背景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人生与创作背景
1. 曹雪芹的生平简介
•曹雪芹,字绍祖,号雪芹,清代文学家。

•生于1715年,去世于1763年。

•出身于一个文化世家,祖父曹寅是康熙时期的进士。

2. 家族遭遇变故
•曹雪芹的家族在康熙朝之后经历了衰落和政治变局。

•家族先后被贬谪和剥夺官职。

•这些变故对曹雪芹影响深远,也影响了他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描写。

3. 教育与才华
•曹雪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文学、诗词等方面有较高造诣。

•他精通诗、书、画、琴四艺,并精通《红楼梦》中所体现出来的宫廷礼仪、音律等知识。

4. 创作环境与影响
•曹雪芹在18世纪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时期进行创作。

•清代文化大革命、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的社会变迁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背景。

•这些社会变革对于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权力斗争和家族衰败的描写具有重要影响。

5. 创作动机与主题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动机是对家族衰落和社会现实的反思。

•他通过书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宫廷中深层次的冲突、爱恨情仇以及家族衰败背后的原因。

•主题涉及到现实主义、宗教哲学与美学等多个领域。

6. 影响与评价
•曹雪芹去世后,《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部重要作品,并对后来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巨大影响。

•许多学者对曹雪芹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评论,其中既有称道其刻画能力、艺术表达能力之高超者,也有批评其结构松散、叙述琐碎者。

以上是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人生与创作背景的一些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曹雪芹红楼梦创作之谜

曹雪芹红楼梦创作之谜

曹雪芹红楼梦创作之谜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作品以其精湛的描写技巧、深刻的人物刻画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深深地吸引着无数读者。

然而,关于《红楼梦》的创作之谜却一直困扰着学者和读者们。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几个谜团,带您了解其中的奥秘。

一、创作背景——曹雪芹的生平和家族背景要理解《红楼梦》的创作之谜,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家族背景。

曹雪芹是清代乾隆时期的作家,他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人。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曹雪林是一位著名的文人,兄弟姐妹中也有不少文人才子。

这样的家庭环境无疑给了曹雪芹广博的知识积淀和文学修养。

二、《红楼梦》的创作时间与地点关于《红楼梦》的创作时间和地点,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猜测和论断。

据传,《红楼梦》的创作时间跨越了多个阶段,曹雪芹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了不同的版本。

有一种说法是曹雪芹在四十岁左右开始着手创作,到了五十岁左右时将初稿完成,但他未能完成整个作品。

这个说法认为曹雪芹在世时并未将《红楼梦》完全定稿,而是只完成了前八十回。

三、《红楼梦》的创作动机关于《红楼梦》的创作动机,学界有着不同的解读。

有人认为,曹雪芹的创作动机是出于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心情宣泄。

他在《红楼梦》中借着绘制贾府和史氏家族的兴衰,抒发了自己遭受不公、身世坎坷的感受。

还有人认为,曹雪芹的创作动机是出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思。

他通过描绘贾府中各个人物的命运和心路历程,呈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扭曲。

四、《红楼梦》中的现实意义《红楼梦》作为一部文艺作品,不仅仅具有艺术的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曹雪芹通过小说中细腻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其中,贾宝玉被视为《红楼梦》的核心人物,他的遭遇和命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贾宝玉虽然出身于豪门世家,但却受到了世俗道德观念的束缚和封建礼教的压迫,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红楼梦》中的作者研究题

《红楼梦》中的作者研究题

《红楼梦》中的作者研究题
背景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由清代作家曹雪芹
创作。

该小说以官僚贵族的生活为背景,描绘了贵族社会的兴衰和
人性的百态。

然而,关于《红楼梦》中的作者研究题,一直存在着
争议和疑问。

研究问题
1. 作者身份
首先,研究者一直在探讨曹雪芹的真实身份。

虽然《红楼梦》
的作者确实是曹雪芹,但还有人提出了其他可能的创作背后人物,
例如鲍廷博。

研究者对曹雪芹与其他候选人的关联和证据进行分析,以确定真正的作者身份。

2. 创作动机
其次,研究者们一直在关注作者的创作动机。

《红楼梦》的创
作时间跨度很长,曹雪芹从中年到晚年都参与其中,但究竟是什么
驱使着他写下这样一部宏大的作品?一些可能的动机包括对社会现
实的批判、自身经历的反映或文学创作的热情。

研究者们通过分析
小说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试图解开曹雪芹的创作动机之谜。

3. 影响和意义
最后,研究者们关注《红楼梦》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这部作品不仅受到广泛赞誉,还在文学创作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者们通过比较分析《红楼梦》与其他作品的相似之处,探
究其对后世文学的启示和影响。

结论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作者研究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该作品的背后历史和意义。

对曹雪芹的真实身份、创作动机以及
作品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
上的独特地位。

以上是对《红楼梦》中的作者研究题的简要概述,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课文导读红楼梦的背景与作者

课文导读红楼梦的背景与作者

课文导读红楼梦的背景与作者《红楼梦》的背景与作者《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腐败,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幅揭示社会底层真相的艺术画卷。

在阅读《红楼梦》之前,了解其背景和作者的信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一、清代的社会背景《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的中国清朝。

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社会矛盾和阶级分化也越发尖锐。

富贵人家与下层百姓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社会道德观念开始动摇,家风败坏成为常态。

这样的社会环境也为《红楼梦》中的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

二、《红楼梦》的作者 - 曹雪芹《红楼梦》的作者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曹雪芹。

曹雪芹生于1715年,是一个世家子弟出身。

他的祖父曹熊是顺治年间的进士,曾任国子监博士;父亲曹豳早逝,留下了一族的人都过着贫困的生活。

曹雪芹本人也曾经历了繁华家族的衰败和生活的艰辛。

这样的家庭背景和亲身经历使得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腐败现象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三、曹雪芹的创作动机与写作情况《红楼梦》的创作始于曹雪芹年轻时期,但直到他去世前,这部作品仍未完成。

曹雪芹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是为了凭借文字表达自己对封建社会的痛苦与不满,并揭示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与荒谬。

他借助小说中名门贵族家庭的兴衰来呈现出封建社会的腐败和矛盾,并将自己的个人经历融入其中。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非常细致入微,他追求完美的艺术,对作品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润色。

他还结合了自己对诗词曲赋的研究成果,使得小说中的诗句婉约动人,给整个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结语通过了解《红楼梦》的背景与作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和哲学思考。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将人性的美和丑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呈现了一个宏大而真实的封建社会画卷。

《红楼梦》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深远。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原因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原因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原因曹雪芹是清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写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呢?下面就为大家一一列举:动机一:通过写作表达自己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正值自己的中年期,为了排解内心的郁闷和沉闷,他决定借一部小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意识。

在《红楼梦》中,他塑造了一批鲜活、真实的人物,借以表达自己对生命、爱情、人性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动机二:对社会变革的反思《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是清朝乾隆年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曹雪芹目睹了这个时期的诸多社会问题,包括官员贪腐、民生困苦、文人消极等。

《红楼梦》中塑造的许多人物形象正是围绕这些社会问题展开的,反映了作者对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

动机三:表达自己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识曹雪芹执著于诗词歌赋、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对这些艺术的精髓与内涵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红楼梦》中,他通过对古代文学艺术的借鉴和吸收,成功地创造出了以自身审美理念为基础的文学艺术风格。

《红楼梦》中大量如诗如画的描写,不仅生动而美丽,同时也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是曹雪芹尝试表达自己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识的重要方式。

动机四:反映个人遭遇和境况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之前,曾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挫折和苦难,其中包括父亲的离世、进士梦的破灭以及家中的财产丧失等。

这些遭遇和境况无疑对他的写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成功地将自己的遭遇融入到小说的情节与人物中,经过艺术加工之后,呈现出独具魅力的小说形态。

动机五:思考人性与命运之谜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了多位富有人性和情感表达力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多彩多姿,充满了希望与可能。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命历程和命运轨迹的描绘,曹雪芹探究了人性与命运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达出自己对人生、命运、爱情等诸多命题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是出于多种动机和心理原因。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探讨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动机和历程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探讨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动机和历程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创作过程1. 引言•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而曹雪芹是这部作品的作者。

•这篇文档将探讨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动机和历程。

2. 曹雪芹的动机•曹雪芹生活于清代,这个时期对社会和政治的压迫使得他有强烈的写作欲望。

•曹雪芹家族背景也对他具有一定影响,他身世复杂、家境贫寒,这些经历为他提供了创作灵感。

•受到诗词小说以及明代戏剧等多种文体的影响,曹雪芹渴望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性问题的思考。

3. 创作过程3.1 素描阶段•在创作《红楼梦》之前,曹雪芹进行了大量素描工作。

他观察和记录了身边人物、景物和事件等细节,并用文字形式化。

•这一阶段为后来他塑造角色和构建情节提供了基础。

3.2 初稿阶段•曹雪芹开始根据素描阶段的笔记和想法,逐渐撰写出原始版的《红楼梦》。

•在这个阶段,曹雪芹进行了多次修订和修改,并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融入到作品中。

•初稿被认为是创作过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3 删除篇章•为了完善故事结构和保持作品的统一性,曹雪芹删除了一些不符合整体风格的篇章。

•这些删除也提高了整个作品的可读性,并使得故事更加紧凑。

3.4 完善与修改•曹雪芹对初稿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与修改,包括增加与删除情节、改动人物形象等。

•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他需要审慎地处理某些敏感或禁忌话题。

4. 结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基于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思考,以及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文学素养。

•通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曹雪芹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华丽而复杂的虚构世界,成就了《红楼梦》这一文学经典。

曹雪芹红楼梦创作

曹雪芹红楼梦创作

曹雪芹红楼梦创作曹雪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其传世之作《红楼梦》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曹雪芹的创作背景、创作思路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创作背景曹雪芹的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相互交织。

他生于清代康熙年间,正值红楼梦诞生之际。

当时,清代社会经历了多次社会动荡和政治剧变,封建统治阶级逐渐衰落,新兴的商业资本主义开始崛起。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变革日益引起重视。

曹雪芹正是在这个时代的变革中,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局限,将丰富的人性和社会现实展现在他的作品中。

二、创作思路曹雪芹的创作思路鲜明,他以较为独特的角度描绘了封建家庭内部的恩怨情仇以及社会现实的种种不幸遭遇。

他通过乾隆爷给香菱“种衣”一事、王熙凤与贾母的关系、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纠葛等细节,展示出封建家庭显赫背后存在的人情冷暖以及人性的丑陋。

同时,他对社会风波的把握也十分敏锐,通过贾府的衰败和贾母的去世,揭示了封建社会在经济地位下降后的所处境遇。

三、文学影响《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在艺术形式上,曹雪芹运用了独特的写作手法,将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娓娓道来,使得小说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结构。

这种写作方式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等作品,都可以找到《红楼梦》的影子。

其次,在主题和思想内涵上,《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表现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和人性的悲惨。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后世文学作家具有借鉴意义。

例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了贾宝玉:“悲剧性的理智是无足奇,他行为的其余,尚无一不感染于悲剧性的理智;是可以知道如果要一种人,可以制作出来的样式和手续:风花雪月罢了,但他的个性便全在这兼顾中消逝了。

”可见,《红楼梦》对于鲁迅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总之,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封建家庭的剖析,他折射出社会的种种弊端,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红楼梦》作者信息

《红楼梦》作者信息

《红楼梦》作者信息一、作者简介曹雪芹,原名曹生,字慈云,号雪芹,号慈云山人,清代文学家。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以宋版刻本形式传世的作家。

曹雪芹生于1715年,逝世于1763年,在享年48岁之际,他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红楼梦》。

这部作品经过了多年的整理、删减和修订,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版本。

二、家庭背景曹雪芹出生在一个文人家庭,他的祖父曹操是康熙年间的知府,父亲曹吉祥也是一位文人。

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涉猎了儒家经典、诗词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然而,曹雪芹的家族在他年幼时陷入了困境,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被剥夺了家族的财产。

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拮据,不得不依靠文学创作维持生计。

三、写作动机《红楼梦》是曹雪芹一生的杰作,他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小说。

曹雪芹对于文学的热爱和才华激发了他写作的动力,但更重要的是,他对于社会现实的触动和个人遭遇的反思。

在清代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官场腐败,家族命运常常受到权力和利益的摆布。

曹雪芹对于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感受使他积极地探索人性和命运的奥秘,并通过写作来表达他的思考。

四、创作过程曹雪芹的创作过程颇为坎坷。

他先后经历了战乱、贫困、疾病和家族变故等多重困境,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对于文学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

在写作《红楼梦》期间,曹雪芹广泛阅读了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戏曲以及历史典籍等。

他吸取了这些作品的精华,同时融入了自己对于人性和现实的理解,使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

曹雪芹曾多次尝试将《红楼梦》出版,但都未成功。

直到他去世后,他的好友魏源将手稿整理出版,并将其命名为《红楼梦》。

此后,这部作品才开始在文坛上享有声誉。

五、作品影响《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其复杂的情节、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及对于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而闻名于世。

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品读《红楼梦》看作者的写作初衷

品读《红楼梦》看作者的写作初衷

品读《红楼梦》看作者的写作初衷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几篇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女性,大多以反角或配角登场,即使不是反角或配角,也多以不十分光彩的形象出现。

《红楼梦》的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冲破这一牢笼,拨云见日,还真理于人间。

他笔下的云集于大观圆中的女性,大多是一群聪明而富有才智、多情而个性鲜明,洁净无华、敢爱敢恨、清新可人的美丽形象!作者在《红楼梦》中除赞美了众多女性的生命的美和美的生命,还写出这些年轻生命的美的被毁灭———即青春和命运的悲剧……标签:红楼梦;品读;作者;初衷《红楼梦》的开头借“曹雪芹的自云”,说出一番写《红楼梦》的动机,与女子有关。

他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哉?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因此要把自己半生潦倒“编述一集,以告天下;我之罪固所不免,然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编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提出要为“我半世亲闻亲见的这几个女子”“闺阁昭传”。

为闺阁作传,即为女儿作传,亦即为年轻的、充实的、纯洁的女性作传,表现这一类女性的美的生命和生命的美,以及这种美的被毁灭,。

由此,曹雪芹为女儿家立传的初衷也就可见一斑了。

一、生命的美和美的生命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几篇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女性,大多以反角或配角登场,即使不是反角或配角,也多以不十分光彩的形象出现。

《红楼梦》的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冲破这一牢笼,拨云见日,还真理于人间。

他笔下的云集于大观圆中的女性,大多是一群聪明而富有才智、多情而个性鲜明,洁净无华、敢爱敢恨、清新可人的美丽形象!她们才智超群、引领潮流。

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曾扼杀了多少女儿的才情,束缚了多少女儿的思想,葬送了多少女儿的青春。

曹雪芹不仅慧眼识珠,而且思想解放。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红楼梦》总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个总主题下,作者通过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典型人物,对当时现存正统的封建社会秩序都表示反对,因而这两个典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在曹雪芹的笔下,象征着封建社会的荣国府和宁国府,就是腐败不堪的两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作者借用柳湘莲的话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这是作者对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总抹一笔,是最尖锐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读者可以看到,这两个封建官僚家庭里的大大小小的主子们,除了享乐,除了做那些见不得人的肮脏事外,没有一件正经的事干,而且他们勾结官府,草菅人命。

在曹雪芹的笔下,连当时的封建朝廷都不过是“见不得人的去处”。

贾妃回府,只是“满眼垂泪”,“呜咽对泣”,其他的人也都是“垂泪无言”。

作者笔下的这幅省亲图,除了虚有其表的空排场外,动到真情实感的就是这一副哭泣的场面。

作者通过贾宝玉,反对“文死谏、武死战”,说“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

骂那些官僚是“国贼禄鬼”。

说孔孟的经典之作,也不过是“杜撰”的。

作者还通过探春之口,说:“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

”说理学大师朱熹的话,也不过是“虚比浮词,哪里都真有的?”大家知道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在清代是封建法规的准绳,是治国之大纲,人人违反不得的,而曹雪芹却用这些亦庄亦谐的话,来加以轻蔑和否定。

贾宝玉特别反对“仕途经济”,即让他走读书做官的道路。

这“仕途经济”,是历来封建政权得以世世延续的根本制度,也即是众所周知的科举制度。

曹雪芹通过贾宝玉反对“仕途经济”,无异是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政权的基础。

《红楼梦》里作者着力描写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及其悲剧。

这个爱情故事具有深刻的内涵,与以往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有所不同。

《红楼梦》——曹雪芹

《红楼梦》——曹雪芹

《红楼梦》——曹雪芹1. 引言1.1 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以其深邃、细腻、真实的描述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并分析《红楼梦》对社会观念、价值观以及人性的折射与思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来进行讨论:首先,介绍曹雪芹的生平与背景,包括他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文化环境,以了解其对《红楼梦》创作产生的影响;接着,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与版本演变,以及后世对这部作品的评价;然后,剖析主要人物和情节,探讨贾宝玉和林黛玉等角色形象塑造;接下来,分析家族关系及相关人物的解读,并探讨其中涉及到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随后,重点关注《红楼梦》对社会观念的影响和传递的价值观,包括封建社会体制、女性地位和命运以及人性之美与丑陋;最后,在结论部分对《红楼梦》进行总结评价,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并探讨《红楼梦》这一文学力作,通过对曹雪芹生平背景和创作过程的介绍,以及主要人物和情节剖析,揭示其中蕴含的社会观念、人性思考以及其传递的价值观。

同时,本文还将评价《红楼梦》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并提出可能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和现实意义,以期促进对这一经典之作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欣赏。

2. 曹雪芹的生平与背景2.1 曹雪芹简介曹雪芹(约1715 年至1763 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也是《红楼梦》的作者。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名门世家,他的祖父曾任过乾隆皇帝的侍卫,父亲曹规则则是清朝乾隆年间一位有声望的书法家。

曹雪芹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2.2 个人经历与文化环境曹雪芹在北京长大,成长期间深受京城文人雅士的影响。

他在儿童时期就展现出卓越的才智和文学天赋。

然而,在家族遭遇政治不幸后,经济困窘迫使他没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尽管如此,曹雪芹仍然从书籍中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并结识了许多当时知名的文人。

曹雪芹红楼梦的创作天才

曹雪芹红楼梦的创作天才

曹雪芹红楼梦的创作天才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长达一百二十回的小说,它不仅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是展现了曹雪芹的文学天才和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本文将从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曹雪芹的才华、作品的艺术成就等方面来探讨曹雪芹作为红楼梦创作天才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背景。

他生于18世纪初清朝乾隆朝,而乾隆朝正值中国古典文学的鼎盛时期。

同时,曹雪芹所处的家族背景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他家族是八旗贵族,家族中的爱恨情仇、宝贝掌故等成为了他创作的重要元素。

加之,曹雪芹本人对古代诗词、文学有着深厚的修养,他熟悉古籍、经史子集,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小说中,使小说更富有内涵。

其次,曹雪芹以其无可比拟的文学才华成为了红楼梦的创作天才。

他精通诗词,熟练运用象征手法、对仗工艺等修辞手法,使得小说中的文字充满诗意和韵味,更具艺术美感。

同时,曹雪芹极具敏锐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刻画出了几十个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征,使整个小说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红楼梦的创作还展现了曹雪芹在艺术上的非凡成就。

他采用了一种对偶的结构来呈现小说的整体架构,整个小说分为前半部和后半部,两半部分的主题相互呼应、对比,形成了鲜明的艺术效果。

此外,曹雪芹还独特地运用了咏物手法,将梦境和现实相互交织,使得小说更具深度和层次。

他对细节的把握也是无与伦比的,每一个意象、每一段对话都是精心安排的,使读者沉浸其中。

红楼梦的创作天才曹雪芹不仅表现在艺术上的成就,还表现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上。

红楼梦以富有人情味的细腻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心,它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喜怒哀乐。

曹雪芹通过对几十个人物的塑造和演绎,揭示了人性的虚伪、欲望、爱恋等方面,使整个小说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性。

同时,他也对家族的兴衰、封建礼教等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使得小说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为二房正名──曹雪芹创作动机一探

为二房正名──曹雪芹创作动机一探

作者: 袁惠聪
作者机构: 呼和浩特市教育学院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7-54页
主题词: 曹雪芹;《红楼梦》;石言;隐怨
摘要: 曹雪芹的父亲曹是二房曹宣的儿子。

长房曹早夭无子,曹便入嗣长房并继任了江宁织造。

五年后,曹家被抄,圣旨是针对曹而来,表面上看,曹家是直接败亡在曹手中,这使曹氏族人,尤其是长房族人对二房怨恨不已。

“漫言不肖皆荣出”,使曹有口难辩。

曹雪芹为了“细辨败家的根本”,他才采用了“石言”的形式,用《石头记》为题,他那一腔难于明言的隐怨──—为二房正名,便是他创作《红楼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动机之一。

曹雪芹写《红楼梦》目的是什么?

曹雪芹写《红楼梦》目的是什么?

曹雪芹写《红楼梦》目的是什么?《红楼梦》历史原型是什么?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简单一点的讲,《红楼梦》是谁写的,我认为是曹雪芹写的,那么这一点今天不展开论述,我之前的文章写过。

曹雪芹写作的目的,或者写作的强力动机是什么?是他怀有家仇雪恨,雍正六年正月十五,曹家江宁织造府被雍正抄家。

雍正当年圣旨是这样说:江宁织造曹頫,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

朕屡次施恩宽限,令其赔补。

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应尽力效力,然伊不但不感因图报,反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藏,有违朕恩,甚属可恶。

著行文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頫家中财物,固封看守,并将重要家人,立即严拿,家人之财产,亦著固封看守,俟新任织造官员绥赫德到彼之后办理。

伊商知织造官员易人时,说不定要暗派家人到江南送信,转移家财。

倘有差遣之人到被处,著范时绎严拿,审问该人前去的缘故,不得怠忽!钦此。

从上可以知道曹家被抄,还是因为亏空,曹雪芹把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写了下来,并为曹家喊冤。

第十六回,太上皇、皇太后竟大开方便之恩,贵妃可以回家省亲。

元春归省,王熙凤与赵嬷嬷对话:……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脂砚斋批注: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哎哟哟!好气派!独他家接驾四次。

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

别讲银子成了泥土,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

这里面有个逻辑关系:写太上皇出的省亲主意引出康熙南巡,明写省亲实写接驾,江南的甄家就是曹家,对应的是曹家接驾四次,而曹寅挪用巨额公款作为接驾的费用,是曹家亏空主要原因。

作为对应啊,贾府的亏空主要是因为省亲。

这一点书中贾蓉说过:“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

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为什么两年再一回省亲,是因为对应曹家不是一次接驾,是接了四次。

那么要算贾府败落的财政原因就是太上皇的罪过,是他搞的省亲。

对应的曹家的亏空原因,就是因为太上皇康熙南巡,曹家的保护伞'太上皇'康熙死后,雍正上位后,不讲缘由,只说结果,曹家你亏空就抄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开篇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
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以
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
其次,是对父兄师友即家庭的矛盾情感。社会群体伦理观念要对个体的人发生作用,除了“集体无意识”的沉淀之外,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家”的中介作用,即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教育,也就是父兄师友的教育规训来强加给个体的。这种外在的与曹雪芹本性及个体价值观完全相背离的伦理道德造成了对曹雪芹个体意识的强大束缚和对个性的压抑,因而必然招致他心里乃至言行上的不满和反抗。这一点我们可从宝玉的言行中窥见其身影。于是在雪芹心理上就会形成一种对“家”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在书中时常流露出来。然而,另一方面,“家”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政治、宗亲血缘的单位,而且“由于长期历史生活的积淀作用,它已直接过渡、转化为个体所依赖的一种‘心理的力’了。”“‘家’的形象在中国封建时代个体人的情感世界中是神圣的,有分量的。”⑷通过“家”,曹雪芹的童年感受到了亲人的爱,同时学会爱别人。并且,与亲人先天存在的血缘关系,使他不可能摆脱对亲人的天然情感。这就形成了他对“家”的正面情绪。这除了在开篇的“作者自云”中明白表露过之外,也在作者书中对贾家衰败的惋惜伤感之情及宝玉对祖母和父母的感情中流露出来,黛玉的“无家之感”更注解了“家”
虽然曹雪芹在无意识的深层心理结构中,或多或少受到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然而他却几乎一生都不曾甘心按这一价值体系行动。少年时的雪芹,大约如宝玉一般“似傻如狂”,“行为偏僻性乖张”,而晚年的雪芹,仍不改性情,他的朋友说他“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磊时。”⑸(敦敏《题芹圃画石》)“接离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⑹(敦诚《寄怀曹雪芹》)(P96)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⑹(敦诚《赠曹芹圃》)(P126)以至落到“举家食粥酒常赊” ⑹(敦诚《赠曹芹圃》)(P126)的境地,正是由于曹雪芹无意识中受到儒家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影响与实际上不曾坚持这种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矛盾,使他产生了愧疚心理体验。
论曹雪芹的创作心理与动机 ——兼谈“女儿性”人生理想
《红楼梦》是一部旷世千古的绝书。它的作者曹雪芹在“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困境里,却“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以血泪之墨“哭成此书”,真真“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⑴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写作这样一部血泪之书,换言之,他创作时的心理动机和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呢?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理解作品的整体精神风貌,真正弄懂“其中味”,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这也是一个难度极大的问题——由于史料对曹雪芹的极端吝啬,我们对曹雪芹的生活经历所知甚少;而雪芹又没能留下其他的诗文材料以为佐证;更遗憾的是这部作品还是一个“残本”,虽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然无论其价值如何,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作用却是微乎其微的。但是,虽然存在这些困难,也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就不能进行。我们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对曹雪芹家庭身世的考证成果,辅以雪芹朋友写到的关于他的诗文材料,参考后世历家对这一问题的有关论述;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毕竟有一本写了八十回的蕴含着作家极大情感的血泪之书——《红楼梦》,这也是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另外,我们还有极为珍贵的脂批,他的作者不但读过完整的《石头记》原稿,而且与曹雪芹关系极为密切。这些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当然,要想完全“还原”作家创作时的心理状态是不可能的,这里更多的不是还原而是阐释。但我们的阐释却应该力图贴近作家和作品的实际,而且这也是可能的。
首先是对理想、秩序、信念,一句话,对价值评价标准的矛盾情感。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坚持的是一套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从社会角度出发,检测个体人生与个体功名建树、道德修养之间的“均衡势”关系,察看个体自我给社会留下了什么痕迹,是德、是言、是功;社会又给了个体自我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记,是官爵、封号、声名。“任何文人,无论圣贤还是儒生,从人生历程的开端起就面临、也不能回避这种未来人生终点的反思与检测,从而都带着一种‘慎终’的心理,为着将来自我反思、检测中有个安宁的结局(也为着别人给自己的盖棺论定)。”⑷可以说,这种传统的儒家思维模式,已如荣格所说,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沿袭、沉淀、内化为一种中国文人世代相因的深层心理结构。个体的人无意识中就接受了这种影响。即使在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尖锐批评者和深刻改造者的深层心理结构中,也留下了它的印痕。曹雪芹就是如此。传统伦理道德价值体系的反人性、反人情,贬抑个体、压抑个性的特点是与作家的本性格格不入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此作了深恶痛绝的批判。然而他在开卷的反思中,却不自觉的运用了儒家传统的价值评价体系,即社会(现实)价值标准。当运用这套价值评价标准时,他对自己的前半生就得到了一种否定评价。因为现在的“一事无成”“半生潦倒”,因而拿不出可以为社会所公认的价值砝码,以证明自我的人生价值,因而才感到有负天恩祖德,背负父兄师友之须眉,诚不若彼裙钗”而愧悔时,实际隐含了这样一个先在的价值判断,即裙钗本不若须眉。而这一隐含判断显然是属于传统道德的价值判断。与《红楼梦》中贾宝玉天生的认定“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⑴ (第二回)的价值观是根本不一致的。
从中可归纳出这样几个要点:
1. 须眉不若裙钗的愧悔。
2. 深感有负天恩祖德,背负父兄师友之规教。
3. 对自己一事无成,半生潦倒的自责。
4. 欲使闺阁昭传。
从前三点可以看出曹雪芹创作的动机之一是来源以他的愧疚体验。“愧疚体验是与自我评价有关的一种情绪与感受。当个体因自己的某种行为违反内心的道德准则而引起了愧悔、内疚、自责的心理反应时的体验,即愧疚体验。”⑶ (P148) 愧疚体验源于对道德准则的某种矛盾心理,即个体接受某种道德准则,但又没有坚持它。“当作家内心的某种力量试图冲破道德的约束而且确有片刻的成功,但随之而来的是道德力量因受刺激、震动而增加,当他压制着内心深处的冲动,并使个体由此感受到良心的痛苦时,愧疚体验就产生了。”⑶(P151)愧疚体验可能产生于作家对具体的存在如亲人、友人的矛盾情感,也可能是产生于对抽象事物如理想、秩序、信念等的矛盾情感。而在曹雪芹,则二者兼而有之。
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
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
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
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第一回)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