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与红楼梦爱情观之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卷 第
1期
哈尔滨学院学报
Vol. 30 No. 1
2009年
1月JOURNAL OF HARB IN UN IVERSITY Jan. 2009

[文章编号
]1004—5856 (2009) 01—0097—04

《牡丹亭》与《红楼梦》爱情观之比较


陈彩华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和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情爱作品,文章
,湖南湘潭 411103)
主要对作品主题和内容体现的爱情观及杜丽娘与柳梦梅、
[关键词]《牡丹亭》;《红楼梦》;爱情观
[摘 要
]戏曲《牡丹亭》


林黛玉与贾宝玉体现的爱情理想略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
] I207. 411 [文献标识码
]A

与人类息息相关
,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始
终的情爱
,无论是在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当代
,
都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文学对爱情生活的
反映和对情爱意识的表现
,不但是古今中外读
者的心理需要和审美要求
,而且也是他们饶感
兴趣的审美形式。英国
19世纪特罗洛普曾说

,作家的作品多半要涉及青年男女之间的交

,人们公认作品中如不写爱情就不能有趣。
爱情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中国古代文学由先
秦、汉魏、隋唐、宋元到明清
,关于情爱文学的作
品大放异彩。尤其在明清
,中国古典文学史上
出现了两部里程碑式的情爱作品
——
——传奇《牡
丹亭》和长篇小说《红楼梦》,这两部作品都因
对爱情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追求而撼动人

,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牡丹亭》的中心情节是杜丽娘和柳梦梅
超越生死的爱情
;《红楼梦》则是宝黛爱情悲
剧。它们都通过歌颂爱情
,鞭挞封建礼教和封
建婚姻制度
,表现出对自由婚姻的向往和个性
解放的追求。然而
,因为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和社会环境不同
,这两部作品所持的爱情观又
有所不同。

一、作品主题反映的爱情观比较

汤显祖《牡丹亭》中
,“情
”是一个非常引人
注目的字眼。关于“情
”的思想
,汤显祖在《牡
丹亭题辞》中表明
:“人世之事
,非人世所可尽
,
自非通人
,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无
,安知
情之所必有邪
?”剧本反映的时代是宋代
,作品
所要反对的主要是封建婚姻制度。宋代还不及
作者所生存的年代对女性要求苛刻。封建社会
要求个个女人说话、行动都得严守周公之礼
,在
婚嫁问题上必须严格遵循“父母之命
,媒妁之
言”,明代统治阶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吹程
朱“存天理
,灭人欲
”的思想
,高唱“女德
”,表彰
贞节
,对妇女从肉体到精神进行严酷的摧残。
因此
,汤显祖的这种“情
”是作为反封建的“理

的对立面提

出来的。他说“情有者理必无
,理
有者情必无。”谈真情就要反理学
,因此
,我们
可以说《牡丹亭》是汤显祖宣布以“情
”反对程
朱灭“欲
”之“理
”的宣言书
,也是他在言“情

上独树一面对封建礼教叛逆的旗帜。

《红楼梦》中关于“情
”,作者在第一回中就
这样写道
:“今风尘碌碌
,一事无成
,忽念及当
日所有之女子
,一一细考去
,觉其行止
,见识皆

[收稿日期
]2008-04-15

[作者简介
]陈彩华
(1971-),女
,湖南湘乡人
,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研究。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

98

出我之上
;我堂堂须眉
,诚不若彼裙衩
;我实愧
则有余
,悔又无益
,大无可如何之日也
! ”正因
如此
,便要“编述一集
,以告天下
”。那是在男
尊女卑的时代里
,体现对女性的尊重和男女平
等的思想
,这正是作者写《红楼梦》中爱情的思
想基础。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作者借空空
道人检阅“石头记
”明确指出“大旨不过谈情
”,
并且还指出
:大半风月故事
,不过偷看窃玉
,暗
约私奔而已
,并不曾将男女之真情发泄一二
,想
这一干人入世
,其情痴色鬼
,嫌愚不肖者
,恶与

前人传述不同矣。可见《红楼梦》主要是要通亭》
离“才子佳人”
础还是“
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相爱的起因还是没有脱
的世俗常套,他们最后结合的基过一个庞大的充满真情挚爱的情爱世界的画

,如实地叙写和生动地表现男女之真情。从金榜题名
”,因此
,他们这种婚姻在性

而广阔地展示出时代与社会的人生世相
封建社会全面崩溃、
,揭示

必然衰亡的历史趋势。因
为明清的最高统治集团
,极力鼓吹程朱理学
,利
用科举制度
,要求所有的读书人以朱熹的思想
为自己的思想
,不准有丝毫逾越。程朱理学所
谓天理人欲之辩
,认为人欲即是罪恶
,要人们灭
私欲而明天理。程颢、程颐提出“饿死事极小
,
失节事极大
”的道德教条
,朱熹接受并发展他
们的思想
,他说
:“人之一心
,天理存则人欲亡
,
人欲胜则天理灭
,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他要
求人们“革尽人欲
”,即压制、摧残一切美好、正
当、自然的感情。明末社会大动荡后
,清初统治
者实行更严密的思想禁锢
,康熙下令编《太极
图论》,并亲自制定《四书解义序》。当然
,社会
斗争不能不在文学领域表达出来
,适应时代的
要求。曹雪芹通过《红楼梦》写儿女之真情
,明
确指出杀死林黛玉、杀死晴雯、杀死那许多聪明
美丽的女孩子的是理学这把“风刀霜剑
”,因


,“写男女之真情
”,是曹雪芹从美学角度向
当时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的勇敢的挑战
,同时
也是比《牡丹亭》中的爱情进步的地方
,汤显祖
在牡丹亭中有意识地针对着“理
”来谈情
,写

,曹雪芹不但继承了这种观点
,而且还写了男
女之真情
,《红楼梦》既歌颂了纯洁深挚的爱

,同时也揭露了理学的虚伪与残酷。

二、作品内容描写的爱情比较

《牡丹亭》中的“情“是作为反封建的“理

的对立面提出来的
,而《红楼梦》中的“情
”是
“儿女之真情
”。在这两部作品中
,作者分别塑

造了两对叛逆者形象的爱情
,即
:杜丽娘和柳梦
梅之间的爱情和林黛玉、贾宝玉之间的爱情。
杜丽娘和柳梦梅是所谓“一见钟情
”式的爱情
,
杜丽娘“因情而梦
,因梦而死
,死而复生
”,勇敢
地追求梦中人
,最后终达有情人成眷属。《牡
丹亭》写杜丽娘战胜了死亡以至复活追求自由
的婚姻
,在那个统治者对妇女进行“贞德
”规

,大立贞节牌坊
,鼓吹节义孝道
,迫使妇女严
守礼法、从一而终的时代
,有着极大的叛逆性。
但是
,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的局限性
,《牡丹

爱问题上虽有悖于封建礼教的婚姻制度
,但在
人生道路上则还是符合彼此的家世利益。恩格
斯说
,对于封建贵族来说
:“结婚是一种政治行

,是借一种新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
,起
决定作用的是家世利益
,而决不是个人意愿。”
恩格斯这一精辟论断
,提出了封建统治者之间
婚姻关系的实质

———由家世的利益来决定的。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最后能够得到封建家长
的承认以“大团圆
”结局
,这是在没有违背家世
的利益上得到认可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则不然
,作者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写宝黛爱情

,宝黛的爱情是经过相互了解后建立起来的
,
是以互爱为前提的爱情关系。在封建社会里
“男女授受不亲
”,因此
,《红楼梦》以前的爱情
故事
,在情节发展中往往是“一见钟情
”式的
,

《牡丹亭》也不例外
,而《红楼梦》突破了封建
“男女之大防
”,描写了宝黛爱情的萌发、形成、
发展、深化过程
,书中说“宝玉从幼时和黛玉耳
鬓厮磨
,心情相对
,如今稍知些事
,又看了那些
邪书僻传
,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闺

,皆未有稍及黛玉者
,所以早存一些心事。”
这种经过互相了解而建立的爱情
,比之在偶然
相遇中产生的一见钟情自然要情投意合
,另外
宝黛爱情虽然写情
,但并不重在情欲
,他们的
“情
”以共同的思想意识和生活理想为基础
,包

含了与封建思想为敌的内容
,以杜绝仕途经济
为枢纽
,如宝玉因宝钗劝他留心仕途经济
,说
“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
,也学的沽名钓

,入了国贼禄蠢之流
! ”又说
,“林妹妹不说这
些混帐话
,若说这话
,我也和他生分了。”因此
,




1期陈彩华
:《牡丹亭》与《红楼梦》爱情观之比较

宝黛爱情是一种男女之真情
,是远远超出情欲
之上的爱情
,是两个叛逆者心灵的默契。宝玉
和黛玉彼此都
“不是为自己而存在和生活
,不
是为自己而操心
,而是从另一个人身上找到自
己存在的根源。同时也只有在另一个人身上才
能完全享受他自己。
”第二十九回写道
:“那宝
玉心里又想着
:我不管怎么样都好
,只要你遂

,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
,你知也罢
,不知
也罢
,只又我的心。
..那黛玉心里又想着
:你
只管你
,你好我就好。你何必为我而自失
,殊不

知你失我自失。”宝黛爱情在双方看来,如果不
能结合就是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即使为此而献
出生命或与家庭诀别也在所不惜。在宝黛爱
说:“盼今朝得傍你蟾宫客,你和俺倍增精神金
阶对策。”并说:“这酒便是状元红了。”说明杜
丽娘理想中的伴侣是“蟾宫客”。林黛玉对贾
宝玉的爱则不同,她追求的不只是爱情自由,更
重要的是个性的自由,人格的平等。用她自己
的话说:“我为的是我的心! ”她“癖性喜洁”,反
对的不只是封建婚姻制度,更重要的,她厌恶那
整个污浊的社会,尽管悲苦和不幸如影随形,但
她不像杜丽娘那样,只要实现自己的自由,就可
向封建家长妥协。“眼空蓄泪泪空垂,安洒闲
?天幅鲛绡劳惠赠,为君哪得不伤
她对宝玉的爱情始终具有自主性,其感情
,其主动性则甚于杜丽娘,
之强烈不亚于杜丽娘
抛更向谁
悲! ”
情中
,传统的符合道德理性的婚姻观被遗弃,一
种新型的性爱即纯真美好的品格
,充满相知的
甜蜜与幸福的爱情已开始萌芽
,他们这种爱情
具有自主性和平等原则
,既不容许男尊女卑
,也
不容许外来条件的干预。《牡丹亭》中杜丽娘
和柳梦梅之间虽然让火热的人性战胜了冰冷的
天理
,表现出对婚姻自主的追求
,但与宝黛爱情
相比
,爱情的价值内核更多的是道义与责任
,充
满了道德理想的意味。因此
,《红楼梦》对爱情
的描写
,不仅在于它摒弃和批判了在传统情爱
作品中所表现的伦理价值与道德理想
,还在于
它脱离了郎才女貌的传统窠臼
,真实、完美地表
现了至真美好的爱情本身。

三、作品主人公爱情理想比较

《牡丹亭》与《红楼梦》中所描述的爱情
,反
映到具体的人物形

象身上
,他们又各自有不同
的爱情理想。《牡丹亭》中细致地写出了杜丽
娘在明媚的春光前青春觉醒以及以后对自由婚
姻的向往和大胆地追求
;而《红楼梦》中写林黛
玉听女孩唱《牡丹亭》听到心动神摇
,心痛神

,她所听到并特别受到打动的句子
,她当时联
想到古人作品中的一些句子
,也都是谈“情


,她从这些句子中品味出来的乃是对美满爱
情和幸福的向往。因此
,黛玉的爱情不能说没
有受到杜丽娘的影响。但我们还必须看到黛玉
的爱情比杜丽娘更进了一步。杜丽娘对柳梦梅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情深
”带有爱情生活的自
主性
,但带有浓重的夫贵妻荣的思想。第十九
出“如杭

,柳梦梅将赴选场
,她举杯对柳梦梅

黛玉自幼不曾劝宝玉去立身扬名
,相反要求爱

情以共同的叛逆思想做基础
,并且彼此互相尊


,摒弃了传统的夫贵妻荣的思想

我们再来看柳梦梅和贾宝玉的爱情观。贾
宝玉向林黛玉表达爱情时曾两次自比《西厢
记》中的张生
,却从未把自己比作柳梦梅
,这是
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虽
是封建婚姻制度的叛逆者
,但柳的人生抱负却
是“必须砍得蟾宫客
,始信人间玉斧长
”。始终
没有脱离封建仕途经济这条道路。贾宝玉的爱
情观则与柳梦梅截然不同
,在书中借警幻仙子
之口
,就对宝玉说出
:“汝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
痴情。吾悲推之为意淫
,惟意淫二字可心会而
不可口传
,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

,在闺阁中虽可为良友
,却于世道中未免迂阔
怪诡
,百口嘲谤
,万目睚眦。
”“宝玉坚守意淫
,
凡女子前不论贵贱皆亲密之至。必务求兴女子
之利
,除女子之害。利女子乎即为
,不利女子乎
即止。
”这种“意淫
”不是出乎
“性爱

,不是由于
“人大心大

,知道男女的事了
,所以亲近她们。
这种“意淫
”是以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和意志
自由为前提
,宝玉的爱一方面是对于世俗男性
的憎恶和轻蔑
,一方面是对女孩子的特殊的体
恤和尊重
,在他眼里无论亲疏贵贱
,大凡女子都
是可爱的
,他认为“天生人为万物之灵
,凡山川
日月之灵秀
,只钟于女儿
,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
滓浊沫而已。
”这种与对女孩子的特殊体恤和
尊重相映衬的是对世俗男性的憎恶和轻蔑
,因

,他在被迫参加“峨冠博带“的场合中
,在经
受“金玉良缘
”多方面的考验中逐步克服自己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

100

的弱点
,肯定了
“木石前盟

,最终与黛玉结成

了心心相印的知己
,走上叛逆者的爱情道路。
宝玉这种崭新的两性价值观念
,表现了他对出
身的本阶级的否定
,肯定了几千年来被否认的
女性价值
,反映了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人权平
等的要求
,是一种具有初步民主主义色彩的性
爱意识
,这些也正是宝玉和柳梦梅爱情大相径
庭的地方。《红楼梦》塑造了宝玉这个有着“人
的觉醒
”的新人为女性唱颂歌、唱悲歌的形象
,
尤其是他与黛玉之间至真至纯的儿女真情
,展


示了一种崭新的两性道德与爱情观念,肯定了
人自身的价值,从而对旧的性爱观念和传统的
情爱道德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因此,《牡丹亭》
在“情”方面高举“女性初步觉醒”的旗帜,《红
楼梦》是因“女性觉醒”,男性对女性的一首热
烈的颂歌。
[参 考 文 献]
[ 1 ]杨庆春.《从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论看曹雪芹
的情爱观[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 1996, (4).
[ 2 ]俞润生.《红楼梦》与中国婚姻文化[A ].红学论文
汇编[ C ].
[ 3 ]张玉娟.试论崔莺莺、杜丽娘、杨玉环之爱情意义
[ 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 2006, (6).
[ 4 ]王万鹏.《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比较
[ J ].社科纵横, 2006, (12).
[ 5 ]王俊德.试论《红楼梦》的理想婚爱模式[ J ].辽宁
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1).
[ 6 ]王飞.论《红楼梦》的爱情观[ J ].现代语文(文学研
究版) , 2007, (5).
责任编辑:张新潮
The Compar ison of Love View
Between“Peony Pav ilion”and“A Dream in Red Mansions”
CHEN Cai2hua
(Hunan U 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Xiangtan 411103,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opera“Peony Pavilion”and novel“A D ream in Red Mansions”are
the two m ilestone -like love works in the Chinese classical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an2
alyzes the love view which the subject and content of these two works have manifested and the
love between Du L iniang—L iu Mengmei and L in Daiyu—J ia Bao yu.
Key words: Peony Pavilion; A D ream in R ed M ansions; love vie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