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爱情观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爱情观比较
浙江理工大学王彬彬 Q10600132
爱情,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神圣的精神平台。每一个人都怀着一种敬仰的心从她身旁走过。爱情,或者说是一个魔术师,只要哪里出现了爱情之花,哪里就是一幅春气盎然的无边无际的田野图,自由、舒畅。爱也让人迷糊,迷糊的不知方向,她存在,却又消隐着,提着看不见的细线,操纵着一对对迷失在爱情里的人。但是如果说爱是一个缘的,那么份就爱情的最终归属。一个完美的爱都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残缺的爱才是完美的。虽然爱都来自一个与世隔绝的内心里,但是一旦开放进了表面,那必然开始了一个面目的像变。正因为如此,中西方的爱情观便出现了差别。
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主要在这么几个方面:
1:爱情在中西方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很明显,西方的爱情就是一个人的一切,比如柏拉图把“爱”看作是对美的憧憬,提出了“精神之爱”;亚里士多德倡导“友情之爱”;希伯莱——基督教文明的核心概念是“神爱”;中世纪骑士文化张扬“骑士文化”等等,爱情在西方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人的神,是不可侵犯的。
但是相比之下,中国的爱情是低微的,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很低的,属于次位系统。但是从古代的诗歌比如《诗经。国风》,也有对爱的大量描写,只是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心中的爱情被一直压抑着。虽然在其中也出现大量突破封建理念的爱情事例出现,但是真正的改变是在清朝末年的时候。
2:社会结构对爱情的制约因素。
爱情不管在任何国界,都是存在局限性的,即使是西方那么崇敬爱情的地方,也少不了宗教的束缚。但是如果与中方进行比较,这一点是微乎其微的。西方的人们更容易为了爱情摆脱社会的一切束缚,在特洛伊战争就很好的表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历代史中都没有出现为了爱情,敢放弃爱情的皇帝,虽然在唐朝出现了一个桥段,但是却被朝中大臣们死死的压制下去了,杨贵妃也上吊自杀了。在中国,个人是出于宗法关系网包围中的人,缺乏主体意识,而家庭和封建专制国家则对个人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大量的“三从四德”,“贤妻良母”等礼教,实际上已经扼杀了妇女的爱情。
3:爱情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表现模式。
为什么把这两个放到一起写?因为中西方的的爱情表达方式实际上是在表现模式的基础上的。西方的爱情观建立在希腊民主制和基督教文化模式之上,主张爱情至上,所以西方的爱情都是直露、开放的。而中国古代的爱情观过早地渗入了国家、义利、善恶等道德因素,所以中国的爱情都是含蓄,低调的。不要相信古装剧里的爱情,在现实的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的。
当然中西方的差异存在都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形成的文化土壤不同。
西方爱情观形成的文化土壤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莱-基督教文化。由此而产生了西方爱情观的两种形态:古希腊式的欲望之爱与古希伯莱——基督教式的圣爱。第一种宣扬尘世的欲求和渴望,以两性的结合为最终目的,但爱情的关系却是建立在自由和尊重的默契之中。而后者不惜牺牲自我,超越一切代价,只求对方的幸福,两性关系建立在神的绝对权威之下。不管怎么说,西方的爱情的土壤比较肥沃,孕育出的爱情都是灿然的。而中国,却一直压抑在无数的礼教中。中国爱情观形成的土壤是宗法制道德伦理政治文化。传统文化土壤上产生了中国爱情观的两种形态:“夫妻美和,人之大伦”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第一种形态和古希腊有想通之处。爱情在这时期看作是自然、美好、纯洁的感情。但是却
在封建理念的扼杀下形成了第二种形态,爱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束缚,凡是婚姻之外的男女相悦之情,一概受到严厉禁止。
当然在不同文化下,人们对于爱情、友情与女性的观念自然也不同。
西方的爱情诗一般与表现人伦融合在一起,写人伦往往也以恋爱为中心。而中国爱情和友情分的很开,但是爱情的地位绝不如友情,正如“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所说。在事业上也存在极大的差别,西方诗人认为爱情是至高无上的魅力,是事业发展的源泉和力量。而中国诗人更注重功名,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主要受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人生信念。
总结中西方古代爱情的差别。西方主要的思想不同于中国,这导致西方的爱情更显得豪放,而中国古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久也比较大,这使中国爱情的发展比较低调,更或者说是滞后了。但是也有相同之处,都显得比较含蓄,爱情在一个人内心里也或多或少存在一部分。中国人的爱情比较单调,而西方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